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脉动罐发明

脉动罐发明

发布时间:2021-06-20 23:35:17

A. 世界上第一支按动铅笔是谁发明

自动铅笔的历史:世界上第一支自动铅笔于1822年在英国发明。1915年日本人早川德治发明了一种自动铅笔,为了出口,给这种铅笔取名为“Every-Ready Sharp Pencil”。一开始这种新的书写工具并不受到日本国内认可,直到出口订单激增,受到国外认可之外,日本国内的需求才迅速增长。早川公司也凭借自动铅笔的销售得到了扩张。
自动铅笔于1970年代末开始在日本校园普及,并由日本夏普公司大量生产,自动铅笔使用前需放入由石墨制成的细笔芯(俗称铅芯),放入笔芯后关上后面的盖子以防止笔芯跌出来。自动铅笔内有弹簧,按压后面的盖子可以使笔芯由前端固定长度伸出,并写出粗细相同的字体。
木制铅笔为了维持书写顺利,需要时常卷削,自动铅笔的出现正顺应了人们使用方便的需要。自动铅笔,顾名思义,即不用卷削,能自动或半自动出芯的铅笔。
19世纪中期,自动铅笔在欧洲以手工艺品出现。19世纪末期德国开始商品化生产,但铅芯仍需人工削尖,产量有限。1903年日本开始使用机械制造活动铅笔,其结构简单,均为旋转式。40年代美国派克公司首批生产0.9mm旋转式活动铅笔,铅芯无须人工削尖。1965年日本研制成功0.5mm和0.7mm合成树脂细铅芯,并开发了新型三爪卡头,取代了传统的金属三爪卡头。同年日本派罗德自来水笔株式会社首次生产出脉动式细芯活动铅笔。70年代又相继开发了二次揿动式、双卡揿动式和甩打揿动式结构芯活动铅笔。1979年联邦德国法伯·卡斯特铅笔厂首次推出自动出芯式活动铅笔。1980年前后又研制成功了塑料二爪卡头,使自动铅笔在材料和结构上有了新的突破。 [编辑本段]分类活动铅笔按铅笔直径大小分为粗芯(大于0.9m)和细芯(小于0.9m)活动铅笔。按出芯方式,可分为坠芯式、旋转式、脉动式和自动补偿式,4种活动铅笔。坠芯式靠铅芯重力自动出铅芯。旋转式靠旋转输送铅芯。脉动式(揿动式)靠揿动输送铅芯,结构有一次揿动式,即揿动一次出铅芯。二次揿动式,第一次揿动笔嘴伸出笔杆,第二次揿动铅芯伸出。双卡头揿动式,采用双卡头结构,缩短了卡头和笔嘴端部距离,使活动铅笔内最后剩下的8~15mm的一段残留铅芯,不用揿动可出一支整铅芯将其顶出,即可连续书写。自动补偿式(自动出芯)无须旋转或脉动装置,可自动补偿铅芯,连续书写。 [编辑本段]结构脉动式机芯结构是活动铅笔普遍采用的基本结构形式,主要由笔杆、尖套、护芯管、卡头、锁紧箍、弹簧等组成(见图脉动式活动铅笔结构示意)。当储芯管受揿动压力(手指压力)作用时,克服弹簧的弹性力向下移动,并使卡头爪片张开,同时铅芯依靠自身的重力,离开在储芯管内的原来位置,在制动元件阻尼圈的控制下沿着护芯管壁移动一定长度。揿动压力释放后,弹簧恢复原位,铅芯被锁紧箍和卡头自动锁紧定位,完成一次脉动出芯过程。依此往复即可连续脉动出芯。 [编辑本段]树脂细铅芯细芯活动铅笔的专用铅芯,具有挠曲强度高、书写性能好等特点。它主要以合成树脂为铅芯的粘结剂,常用的有聚乙烯醇、沥青、呋喃树脂、聚氯乙烯、ABC树脂、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等;以石墨为铅芯的着色剂;常用溶剂有水、乙醇等;常以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磷酸三甲酚酯等为增塑剂,用来降低树脂在高温下的流动粘度,改善成型工性能;常以硬脂酸铅为稳定剂,防止树脂老化,抑制氧化过程进行;以液体石蜡、低分子聚乙烯等为润滑剂,改善树脂熔体的流动性能。
树脂细铅芯的制造是在惰性气体(如氩气)保护下或密封条件下,经高温焙烧碳化而形成石墨化结构,使其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较好的书写性能。

B. 自动铅笔是由谁发明的

人们常用的钢笔和自动铅笔也是由克罗地亚人爱德华·番卡拉发明的。现在英语中的“Pen”就是由他的名子而来。
自动铅笔和普通铅笔是奥地利人约瑟夫·哈特穆特发明的.
其中的一个

C. 脉动真空灭菌器谁发明的

没有明确的发明者,
1958 年诺克斯和帕尼克特为大不列颠的医学研究理事会做报告时,指出灭菌器的柜室内空气被预先真空而排除至-0.22KPa以后再注入蒸汽能获得良好的灭菌效果,因为真空条件下增强了蒸汽对敷料和织物的渗透而加速了灭菌的效果.
随后,真空型灭菌设备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

D. 无脉动发电机是发明还是实用新型

无脉动发电机一般应该是是发明专利,不会是实用新型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一般申请的都是小物件。

E. 自动铅笔是有哪个国家发明的哪个公司

英国。
世界上第一支自动铅笔于1822年在英国发明。1915年日本人早川德治发明了一种自动铅笔,为了出口,给这种铅笔取名为“Every-Ready Sharp Pencil”。一开始这种新的书写工具并不受到日本国内认可,直到出口订单激增,受到国外认可之外,日本国内的需求才迅速增长。早川公司也凭借自动铅笔的销售得到了扩张。
自动铅笔于1970年代末开始在日本校园普及,并由日本夏普公司大量生产,自动铅笔使用前需放入由石墨制成的细笔芯(俗称铅芯),放入笔芯后关上后面的盖子以防止笔芯跌出来。自动铅笔内有弹簧,按压后面的盖子可以使笔芯由前端固定长度伸出,并写出粗细相同的字体。
木制铅笔为了维持书写顺利,需要时常卷削,自动铅笔的出现正顺应了人们使用方便的需要。自动铅笔,顾名思义,即不用卷削,能自动或半自动出芯的铅笔。
19世纪中期,自动铅笔在欧洲以手工艺品出现。19世纪末期德国开始商品化生产,但铅芯仍需人工削尖,产量有限。1903年日本开始使用机械制造活动铅笔,其结构简单,均为旋转式。40年代美国派克公司首批生产0.9mm旋转式活动铅笔,铅芯无须人工削尖。1965年日本研制成功0.5mm和0.7mm合成树脂细铅芯,并开发了新型三爪卡头,取代了传统的金属三爪卡头。同年日本派罗德自来水笔株式会社首次生产出脉动式细芯活动铅笔。70年代又相继开发了二次揿动式、双卡揿动式和甩打揿动式结构芯活动铅笔。1979年联邦德国法伯·卡斯特铅笔厂首次推出自动出芯式活动铅笔。1980年前后又研制成功了塑料二爪卡头,使自动铅笔在材料和结构上有了新的突破。

F. 我平时用 脉动 饮料的塑料瓶装水喝,瓶底的有个 6 字,请问 循环使用这个瓶子喝水对身体有害吗

个人觉得脉动是大品牌,不敢做太过分吧,以下是专业资料:
6代表PS(聚苯乙烯)
常见于碗装泡面盒、快餐盒。不能放进微波炉中,以免因温度过高而释放出有害化学物质。避免用快餐盒打包滚烫的食物,别用微波炉煮碗装方便面。
以及: 记者采访后了解到,我国采用三角形符号作为塑料回收标志,三角形里边的每一个数字都代表不同的材料。不过这个标志是非强制性的,有的厂家没有进行标注,这也不属于违规行为。

专家告诉记者,标有数字1、2、4、5的塑料产品,是相对安全的;而数字3,代表使用的材质是聚氯乙烯,一般常用于雨衣、下水管、非食品用塑料膜等,用于食品用包装的聚氯乙烯很少,如果装饮料千万别购买。

塑料瓶不能长期用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很多人夏天出门都喜欢带个饮料瓶,装点白开水、茶水等,但很少有人听过塑料瓶不能重复使用。

除了饮料瓶,现在不少家庭喜欢买大桶的食用油。平时为了使用方便,把大桶里的油再倒进小桶里,“又不会把热油倒进塑料桶,应该是安全的吧?”但是专家表示,这同样是个不好的习惯。反复使用小塑料油瓶,虽然没有加热,但长期存放的话还是有有害物质析出。

如果家庭购买调味瓶、调味罐,最好还是选购玻璃的。如果喝水,常用瓷杯或玻璃杯就可以了,尽量不要用饮料瓶来盛装热水。

塑料瓶回收后做工业用途

既然塑料瓶最好不要长期重复使用,那么回收的瓶子最终怎么处理,会不会让厂家继续装饮料了呢?

对此,专家表示不会,并解释说,塑料瓶的确是可以回收的,但回收以后坚决不允许用作食品包装,否则质监部门一旦发现将立即取消相关厂家的生产许可证。且由于塑料瓶回收处理的时候某些性能已经改变,很难再用作生产塑料瓶,一般厂家都没有这个加工能力。回收以后的塑料瓶多作为工业用途,市民不必太过紧张。(薛玲)

瓶底数字的秘密

1代表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一般矿泉水、碳酸饮料和功能饮料瓶都用这一材质。其耐热至70℃易变形,长时间重复使用可能会释放出有害物质。高温天气不要把矿泉水长期存放在露天或车里,也不要直接把开水冲进矿泉水瓶里。

2代表HDPE(高密度聚乙烯)

常见白色药瓶、清洁用品、沐浴产品,不要循环使用。

3代表PVC(聚氯乙烯)
常见雨衣、建材、塑料膜、塑料盒等。可塑性优良,价钱便宜。只能耐热81℃,高温时容易有不好的物质产生,很少被用于食品包装。

4代表LDPE(低密度聚乙烯)

目前市场上的保鲜膜、塑料膜等多用这种材质,但它耐热性不强,建议大家在将食物放入微波炉加热前,取下包裹着的保鲜膜。

5代表PP(聚丙烯)

微波炉餐盒采用这种材质制成,耐130℃高温,透明度差,这是可以放进微波炉的塑料盒,在小心清洁后可重复使用。有些餐盒盒体以5号PP制造,但盒盖却以6号PS(聚苯乙烯)制造,PS透明度好,但不耐高温,所以不能与盒体一并放进微波炉。
6代表PS(聚苯乙烯)
常见于碗装泡面盒、快餐盒。不能放进微波炉中,以免因温度过高而释放出有害化学物质。避免用快餐盒打包滚烫的食物,别用微波炉煮碗装方便面。
7代表PC其他类
常见于水壶、太空杯、奶瓶。百货公司常用这些材质的水杯当赠品。不过,这种材质的水杯很容易释放出有毒物质双酚A,对人体有害。另外,使用这种水杯时不要加热,不要在阳光下晒。
希望采纳吧
材料来自网络

G. 最先发明自动铅笔的人是谁

世界上第一支自动铅笔于1822年在英国发明。1915年日本人早川德治发明了一种自动铅笔,为了出口,给这种铅笔取名为“Every-Ready Sharp Pencil”。一开始这种新的书写工具并不受到日本国内认可,直到出口订单激增,受到国外认可之外,日本国内的需求才迅速增长。早川公司也凭借自动铅笔的销售得到了扩张。
自动铅笔于1970年代末开始在日本校园普及,并由日本夏普公司大量生产,自动铅笔使用前需放入由石墨制成的细笔芯(俗称铅芯),放入笔芯后关上后面的盖子以防止笔芯跌出来。自动铅笔内有弹簧,按压后面的盖子可以使笔芯由前端固定长度伸出,并写出粗细相同的字体。
木制铅笔为了维持书写顺利,需要时常卷削,自动铅笔的出现正顺应了人们使用方便的需要。自动铅笔,顾名思义,即不用卷削,能自动或半自动出芯的铅笔。
19世纪中期,自动铅笔在欧洲以手工艺品出现。19世纪末期德国开始商品化生产,但铅芯仍需人工削尖,产量有限。1903年日本开始使用机械制造活动铅笔,其结构简单,均为旋转式。40年代美国派克公司首批生产0.9mm旋转式活动铅笔,铅芯无须人工削尖。1965年日本研制成功0.5mm和0.7mm合成树脂细铅芯,并开发了新型三爪卡头,取代了传统的金属三爪卡头。同年日本派罗德自来水笔株式会社首次生产出脉动式细芯活动铅笔。70年代又相继开发了二次揿动式、双卡揿动式和甩打揿动式结构芯活动铅笔。1979年联邦德国法伯·卡斯特铅笔厂首次推出自动出芯式活动铅笔。1980年前后又研制成功了塑料二爪卡头,使自动铅笔在材料和结构上有了新的突破。
[编辑本段]分类
活动铅笔按铅笔直径大小分为粗芯(大于0.9m)和细芯(小于0.9m)活动铅笔。按出芯方式,可分为坠芯式、旋转式、脉动式和自动补偿式,4种活动铅笔。坠芯式靠铅芯重力自动出铅芯。旋转式靠旋转输送铅芯。脉动式(揿动式)靠揿动输送铅芯,结构有一次揿动式,即揿动一次出铅芯。二次揿动式,第一次揿动笔嘴伸出笔杆,第二次揿动铅芯伸出。双卡头揿动式,采用双卡头结构,缩短了卡头和笔嘴端部距离,使活动铅笔内最后剩下的8~15mm的一段残留铅芯,不用揿动可出一支整铅芯将其顶出,即可连续书写。自动补偿式(自动出芯)无须旋转或脉动装置,可自动补偿铅芯,连续书写。
[编辑本段]结构
脉动式机芯结构是活动铅笔普遍采用的基本结构形式,主要由笔杆、尖套、护芯管、卡头、锁紧箍、弹簧等组成(见图脉动式活动铅笔结构示意)。当储芯管受揿动压力(手指压力)作用时,克服弹簧的弹性力向下移动,并使卡头爪片张开,同时铅芯依靠自身的重力,离开在储芯管内的原来位置,在制动元件阻尼圈的控制下沿着护芯管壁移动一定长度。揿动压力释放后,弹簧恢复原位,铅芯被锁紧箍和卡头自动锁紧定位,完成一次脉动出芯过程。依此往复即可连续脉动出芯。
[编辑本段]树脂细铅芯
细芯活动铅笔的专用铅芯,具有挠曲强度高、书写性能好等特点。它主要以合成树脂为铅芯的粘结剂,常用的有聚乙烯醇、沥青、呋喃树脂、聚氯乙烯、ABC树脂、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等;以石墨为铅芯的着色剂;常用溶剂有水、乙醇等;常以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磷酸三甲酚酯等为增塑剂,用来降低树脂在高温下的流动粘度,改善成型工性能;常以硬脂酸铅为稳定剂,防止树脂老化,抑制氧化过程进行;以液体石蜡、低分子聚乙烯等为润滑剂,改善树脂熔体的流动性能。
树脂细铅芯的制造是在惰性气体(如氩气)保护下或密封条件下,经高温焙烧碳化而形成石墨化结构,使其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较好的书写性能。

H. 脉动真空灭菌器谁发明的

脉动真空灭菌器的灭菌效果更好,范围更广。有些复杂的器械像有腔隙有包装的普通灭菌器就没办法灭菌了。简单来说就是普通灭菌器能灭菌的脉动真空灭菌器都能做到,反之却不成立了!一般来说医院口腔科和手术室都会配真空灭菌器的!

I. 磁疗是哪个年代发明的,谁发明的

疗(magnetotherapy),以磁场作用于人体治疗疾病的方法。磁场影响人体电流分布、荷电微粒的运动、膜系统的通透性和生物高分子的磁矩取向等,使组织细胞的生理、生化过程改变,产生镇痛、消肿、促进血液及淋巴循环等作用。磁疗的常用方法有:①静磁疗法。用于穴位和病变局部。②动磁疗法。又称旋磁和脉动磁疗法。③磁化水疗法和磁针疗法等。临床常用以治疗软组织损伤、表浅血管瘤、乳腺增生、神经痛、胃肠功能紊乱等。 但中国政府的反邪教协会和中国科学院科普杂志《NETWON科学世界》(2009.5)《磁疗真的能治病吗?》一文表示,磁疗不可能治疗疾病。
国内宣传磁疗的文章通常会说磁疗在我国可谓历史悠久,在中医学上古已有之。《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中医药典籍的确有用磁石治病的记载,不过那基本上是把磁石当成药物,捣碎了口服,据说能“平肝潜阳、安神镇惊、聪耳明目、纳气平喘”,治疗眩晕、目花、耳聋、耳鸣、惊悸、腰肢痹痛、阳萎、子宫不收、脱肛等多种疾病,和现在说的磁疗并不是一回事。现在很少有人还会去吃磁石了,因为知道自己没有孙悟空“饥餐铁丸,渴饮铜汁”的本领,磁石捣得再碎也是无法被人体吸收的。《本草纲目》所载的磁石药方只有一个和磁疗相近:把一小粒磁石放进耳朵里,据称能够治疗耳聋。现在即使是最狂热的磁疗提倡者,也不敢再说磁疗有这样的神效吧。
现在流行的磁疗是从西方传进来的,算得上是“西医”,但是属于西方的另类医学,被国际主流科学界公认为伪科学。磁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瑞士医生和炼金术士帕拉塞尔苏斯(1493-1543),他猜测,既然磁石能够吸引铁,那么也许也能够把病从人体内可吸出来。
到了18世纪,磁疗被奥地利医生麦斯麦发扬光大。他在一位患精神疾病的女孩身上放磁石,然后用磁铁棒在患者前后摆动,居然把女孩的病给治好了。他提出了一个“动物磁性”理论,认为许多疾病是由于动物磁性失调,如果能导引这股磁性,就可以治病。起初他还用磁铁来做导引,后来发现他可以用自己的“动物磁性”让几乎所有的东西(木头、纸张、水等等)都带上磁性来导引。他用这套方法——被称为“麦斯麦术”——治好了很多人,受到众多追捧,也引起了敌意。1784年,当麦斯麦在巴黎行医时,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下令成立由富兰克林、拉瓦锡等人组成的委员对此进行调查。他们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麦斯麦术”的疗效完全来自于病人的想像和强烈的愿望。现在看来,“麦斯麦术”其实就是一种催眠术,是利用心理暗示来治病,和磁力没有关系。
19世纪末,电的应用让人们见识了电磁的威力,磁疗获得了新生,在美国等国家开始有人推销磁疗产品,并逐渐被推广到了全世界。从那以后磁疗产品的花样越来越多,声称的疗效越来越夸张,市场也越来越大。现在全世界磁疗产品的年销售额超过了10亿美元,除了磁疗仪器、磁疗床、磁疗毯等设备,还有用来贴敷在身体各个部位的衣、帽、鞋、裤、垫、枕、项链、手镯等随身服饰,其中又以磁疗鞋垫最为流行。磁疗被认为能治疗几乎所有的常见疾病,例如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肾炎、关节炎、失眠、癌症等等,据说治疗关节疼痛的效果尤其好;并有平衡内分泌系统、改善免疫功能、抗衰老、消除疲劳、增强记忆的保健功效,“是人类理想的健康之宝”。大多数人对此深信不疑。根据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的调查,在听说过磁疗的美国人当中,有14%的人认为它非常科学,另有54%的人认为它有些科学,只有25%的人正确地认为它不科学。
所谓磁疗是试图应用磁场来治疗疾病。磁场有的是恒定的,有的是变化的。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变化的磁场就会产生电场,电场会对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等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有好有坏,如果磁场强度过大,就很可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不过,市场上的磁疗产品,基本上都是靠铁磁片或通以直流电的电磁铁来产生磁场,都属于恒定磁场(或静磁场),它们不会产生电场,对身体的影响如果有的话,完全是靠磁场自身的作用。那么恒定磁场有没有可能对身体组织产生影响呢?
磁疗提倡者声称,由于血液中含有铁,能被磁石吸引,所以磁疗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磁石能吸铁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血液中的铁并不是铁金属。铁金属之所以具有较强的磁性,是因为其中各个铁原子能相互作用,向同一个方向平行排列起来。所谓“铁磁性”现象是许许多多铁原子相互合作的结果。但是在血液中,则是一个个铁原子分别包裹在血红蛋白中,虽然每个铁原子具有磁性,但是彼此是分开的,磁性非常弱。相反的,血液中的其他成分(比如水)具有抗磁性。二者合起来,血液具有微弱的抗磁性,不仅不会被磁场吸引,还会被排斥。不过,磁疗所产生的磁场强度不强,不足以对血液产生影响。它的强度甚至难以穿透皮肤(几毫米以外就检测不到),更不可能对内脏产生影响。
其实,磁疗是否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消费者自己就很容易验证。如果磁石真的能吸引血液,那么皮肤中的血液将会向它流去,我们就会看到皮肤与磁石接触的地方发红。实际上当然是见不到这种现象的。实验表明,即使恒定磁场的强度高达1特斯拉(是市场上磁疗产品的十几、几十倍),也对人体血液循环毫无影响。退一步说,即使血液中有某种成分能受磁场的作用,也不等于说这就会对血液循环、对身体会有好处。如果磁疗真的对身体有良性作用,那么如果磁场强度过强,就像药物过量一样,就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反应。然而,临床上广泛采用的核磁共振成像检查使用的磁场强度是磁疗产品的几十倍,却对身体无不良影响。
所以在理论上,我们无法为磁疗提供科学依据。如果磁疗真的具有保健、治疗效果,那就是通过一种未知的神秘机制来发挥作用的。那么磁疗真的有效吗?磁疗产品的市场如此之大,显然会有许多患者觉得它的确有疗效。有的患者还会现身说法介绍自己如何得益于磁疗。但是这在现代医学看来没有价值,因为就疗效而言,个案没有一点说服力。某个患者用了磁疗产品之后病好了,并不等于就是磁疗真的发挥了作用。它可能是自愈,许多疾病本来不吃药也可以自愈;可能是心理暗示的结果,磁疗所针对的都是慢性病,其病情受人的心理状况的影响很大;甚至可能是误诊,病人本来就没病。
要确定某种药物或疗法的疗效,必须在做了大量的临床试验、进行统计之后才能确定。随机的、双盲的、有对照的临床试验是确定疗效的最可靠的方法: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使用磁疗,一组使用假磁疗,但是患者和医生都不知道某个患者被分到了哪一组(这种“双盲”状态才能既排除心理暗示对患者的作用,也能排除医生在评估疗效时的主管偏差),分组情况由第三方掌握,试验结束后再解除“盲态”,比较磁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如果磁疗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才能确定磁疗的确有效。
近年来,对磁疗的效果有过一些随机的、双盲的、有对照的临床试验,主要是验证磁疗是否具有镇痛作用。大部分临床试验结果都发现磁疗无效,有个别的试验则发现磁疗的镇痛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是,要对磁疗进行双盲试验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根据使用的治疗设备是否能吸附金属物体,患者、医生很容易发现使用的磁疗产品是真是假,从而会影响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医生的评估,而镇痛的效果受心理状态的影响尤其大。所以,那些认为磁疗有镇痛效果的试验,也很难说那不是心理作用的结果。
总之,目前并无确凿的证据能够证明磁疗对什么疾病会有疗效,因此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没有批准任何磁疗产品用于医疗,禁止厂家宣传磁疗产品具有医疗、保健作用。有的磁疗厂家因此被罚款、起诉。
市场上还有人推销经过磁场处理的所谓“磁化水”。水具有抗磁性,在磁场作用下,水分子发生反向磁化,与磁铁不是相互吸引,而是互相排斥。但是一旦磁场消失,这些作用也马上消失,磁场不会残留在水中,水分子的性质不会发生改变。因此“磁化水”和普通水的性质不会有任何差别。宣称“磁化水”具有特殊的医疗、保健功能,是赤裸裸的骗局。

J. 脉动和红牛有什么区别

脉动一款运动维生素饮料,于2003年上市。以居住在城市的年轻人,年龄约18-35之间,由于工作需求,经常在户外活动的人群为消费主体。

红牛配料:牛磺酸,赖氨酸,肌醇,咖啡因,烟酰胺,维生素B6,维生素B12,白砂糖,柠檬酸,香精,柠檬酸钠,苯甲酸钠,柠檬黄,胭脂红,水

储存条件:常温保存

保健功能:抗疲劳

注意事项:本品不能代替药物,少年儿童不宜

阅读全文

与脉动罐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