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谁创造了儒教

谁创造了儒教

发布时间:2021-06-20 23:15:09

⑴ 儒教的实际创始人是()

孔子。

公元前5世纪由孔子创立,脱胎自周朝礼乐传统,以孝为核心价值,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五伦与家族伦理,提倡教化,力图重建礼乐秩序,移风易俗,富于入世理想。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由于社会内部不可调合的矛盾引起的深重危机摇撼了传统文化的权威性,对传统文化的怀疑与批判精神与日俱增,就连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孔子也不能不把当时所处的时代精神注入到自己的思想体系中,并对传统文化加以适当的改造。

以便在社会实践中建立一种新的和谐秩序和心理平衡,这种情况到了大变革的战国时代显得尤为突出,因为人们在崩塌的旧世界废墟上已经依稀看到了冲破旧尊卑等级束缚的新时代的曙光。

儒教,又称儒学、儒家、孔孟思想、孔儒思想,是起源于中国并同时影响及流传至其他周遭东亚地区国家的文化主流思想、哲理与宗教体系。

(1)谁创造了儒教扩展阅读

由来与发展

儒教发源自尧舜禹的五教。中国儒学史可以分为先秦儒学、汉唐儒学、宋明儒学、清代儒学等不同阶段。因此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之教即是儒教。儒学是中国思想文化史的核心与主干。

汉朝孝武皇帝时定为中国官方统治思想,尊六经立学宫,重视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的礼仪制度的建设,被称为经学,或者汉学,此后成为中国的正统。唐朝制定了《开元礼》成为后代礼仪制度的模范,其中对于如何祭天、祭祖,如何祭孔,都做了详细的、具有法典意义的规定。

《四书集注》,成为宋代以后官方培养人才的标准教科书。理学以及心学又被称为宋学。

明代,陈献章开启明代心学先河,从陈献章倡导涵养心性、静养“端倪”之说开始,明代儒教实现了由理学向心学的转变,成为儒教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明代中晚期,湛若水与王阳明是当时心学的两个代表人物,他们的学说被称“王湛”之学。

直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废止读经,儒教失去了官方思想的地位。民国早年还曾有“打倒孔家店”的运动,到国民政府时期,又重新尊孔,把孔子祭祀列为国家祭祀。中国大陆在进入改革开放以后,儒教重新逐渐得到重视。

儒教至今对很多中国人的思想依然有很重大的影响。儒教也是古代韩国和越南的官方正统思想,现在儒教对韩国、越南以及日本一些人的思想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⑵ 儒家思想是谁创立的求答案...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⑶ 儒家创始人是谁

儒家创始人是孔子。(公元前551年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3)谁创造了儒教扩展阅读

儒家原先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儒家在先秦时期和诸子百家地位平等,秦始皇"焚书坑儒"后,使儒家遭受重创。而后汉武帝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听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对思想实施钳制,使儒家重新兴起。

儒家是中国古代自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最有影响的学派之一。做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一般来说,特别是先秦时,虽然儒家是最有影响的学派,但也只是诸子百家之一,与其它诸子百家一样地位本无所谓主从关系。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中国人代代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中国人基因中的责任思想(以天下为己任)、忠孝思想(仁、义、礼、智、信)、恕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伦理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儒家思想与专制统治结合的结果。

⑷ 儒教什么时间创立的

(1)前儒教时期——秦汉以前;

(2)准儒教时期——两汉;

(3)三教并立时期——魏晋、隋唐;

(4)儒教形成时期——北宋(张、程);

(5)儒教完成时期——南宋(朱熹);

(6)儒教凝固时期——明清。

⑸ 儒教是谁创办的

董仲舒! 具体情况如下: 儒教是中国传统的国家宗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神经和灵魂。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五千年未曾中断,儒教在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中也未曾中断。并且这种演变和发展,基本上是一种自行的演变和发展,因而它的演变发展道路,可以作为宗教自行演变和发展的典型代表。 儒教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中国有传说的历史时期,即尧舜甚至更早的黄帝和更前的伏羲氏时代。依据传说,在伏羲、黄帝时期,就已经有了王者祭天的传统,因而具备了成为国家宗教的雏形,甚至已经由原始宗教演变为国家宗教。另一传说则认为,大约在黄帝的子孙颛顼氏时代,经过了一次重要的“绝地天通”的宗教变革,才逐渐摆脱了原始的宗教状态。此后的圣帝明王,尧、舜、禹、汤、文王、武王,都对这个宗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依据可靠的文献资料,则周代初年,曾经协助周武王推翻了商朝统治的周公姬旦,在周朝建立以后,曾经“制礼作乐”,建立了当时先进的政教一体的礼仪制度。但是数百年以后,这套制度逐渐遭到了破坏。春秋时代的孔丘,忧虑当时的混乱状况,一生恓恓惶惶,希望国家恢复秩序和安定。他是当时最为博学的学者,因而得到许多人的尊敬,他被尊称为“孔子”或“夫子”,人们称呼他的名字就感到是一种亵渎。但是他的主张得不到当时国君们的响应。于是,他整理了被认为是古代圣帝明王们创造的文化成果,并且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希望这些文献能够成为后世人们行为的依据。经由孔子整理的古代文献,成为儒经或者儒经的基础。由于周公姬旦和孔子在礼仪制度和宗教观念上的重大贡献,直到唐代,人们还常常是“周孔”并称,认为他们是两个最大的圣人,并把儒教的主张说成是“周孔之道”。 汉代由于国家统治的需要,从汉武帝开始,实行“独尊儒术”的政策。儒者董仲舒依据孔子的思想,适应新的历史条件,对这传统的国家宗教教义进行了新的解说。在董仲舒新解说的基础上,后来的儒教不断努力,逐渐使传统宗教彻底建立在由周公、孔子奠定的儒家学说的基础之上。因而,独尊儒术,是传统的国家宗教彻底儒化的开端,也是儒教的真正开端。 经由董仲舒重新解释和发挥的儒教教义,重视礼仪制度的建设,特别是其中祭天、祭祖的礼仪制度建设。完备而复杂的礼仪制度有助于人们养成遵守秩序、安分守己的习惯,这正是儒教重视礼仪的重要目的之一。然而礼仪制度的外在性质,也容易导致虚伪。魏晋时代,儒教思想家以王弼等人为代表,认为应该更加重视有形可见的行为(有)背后那无形可见的东西(无),并且认为,那背后无形可见的东西,比起有形可见的,更加重要。他们的意见虽然得到许多人的赞同,却并没有成为儒教国家的思想指导,因为他们讲不出那个“无”是什么,会导致由于理解不同而各行其是。 隋唐时代,礼仪制度的建设达到了高潮。唐代中期制订的《开元礼》,成为后代礼仪制度的模范,其中对于如何祭天、祭祖,如何祭孔,都做了详细的、具有法典意义的规定。这样的制度建设本应使国家趋于安定,然而不久即爆发了著名的“安史之乱”,国家从此陷入混乱,唐代政权从此也一蹶不振。唐朝后期的儒者反思儒教的效能,一面主张应该坚决排斥佛教和道教,另一面认为应诉诸人们内心,培养人们遵守礼仪制度的虔诚,因而对于心性问题的探讨逐渐成为儒者们最重要的理论方向。《孟子》、《大学》、《中庸》等过去被忽略的儒教典籍受到特别重视。到了宋代,经过程颢、程颐兄弟和他们的后继者主要是朱熹的努力,《孟子》等著作受到特别的重视,和《论语》一起,被称为“四书”,成为儒者们必修的最重要的著作。 这样,儒教教义的演变也就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前一阶段是重视礼仪制度建设的“周孔之道”,后一阶段是重视培养内心虔诚的“孔孟之道”。清朝儒者把唐代及其以前阶段的教义称为“汉学”,而把宋代开始的儒学称为“宋学”。礼仪制度的建设仍然是重要的,但是宋学更加要求自觉自愿地遵守。在后人看来,他们过分强调内心修养,因而失去了治理国家的能力。然而在宋学的主张者看来,搞好内心的修养,就能够精通国家的各项制度,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因为他们认为,人人心里都有一个天赋的遵守礼仪制度的天理,问题在于要通过内心的修养,把这个天理开发出来,或者说,是把这被私欲遮蔽或污染了的天理显现出来。

⑹ 儒家的创始人是谁

儒家又称儒学、儒家学说,或称为儒教,是我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之一。创始人孔子。儒家最初指的是冠婚丧祭时的司仪,自春秋起指由孔子创立的后来逐步发展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儒家的以人为文明核心、主体的思想,对我国以及东方文明有着重大影响。

⑺ 儒家思想是什么时候开始创立的

儒家是孔子所创立,是在春秋战国时代建立的。

孔子创立,脱胎自周朝礼乐传统,以孝为核心价值,重视五伦与家族伦理,提倡教化,力图重建礼乐秩序,移风易俗,富于入世理想。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中国人基因中的责任思想以天下为己任、忠孝思想、恕的思想、伦理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儒家思想与专制统治结合的结果。

儒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学派,也是封建的根本。儒家是一个不断发展、与时俱进、昂扬向上的学术流派,堪称民族脊梁。

(7)谁创造了儒教扩展阅读:

儒家在先秦时,和墨家并称显学。在秦始皇时受到重创,即所谓的"焚书坑儒"。至汉代,汉王朝以继承三代中原文化正统为其文化建设的基本路线。由于宗经而尊儒,这也是儒家交上好运的原因之一。

儒家思想以传统封建社会为物质承担者,而传统封建社会以儒家思想为精神承担者,传统社会的瓦解,致使孔子圣人权威丧失。

当中国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国门时,近代便开始了大规模的反孔运动,经历了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资产阶级革派的辛亥革命以及达到高潮的“五四”新文化运动。

八十多年前,时人发愤于国之积弱,诟龟呼天。一批急欲救亡图强的进步青年,以胡适、陈独秀为主将,发起了一场中国近代以来“反孔非儒”的高潮"——五四运动"。他们抱着"打倒孔家店"的决绝姿态,否定了儒学。

⑻ 儒家学派是由谁在什么时候创立的

儒家学派是先秦诸子中对后世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的一个学派,由春秋末孔子首创。孔子的言论经门人整理为《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儒家学说以"仁"为中心,提倡"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崇尚"礼乐"、"仁义",倡导"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德治",重视伦理道德教育。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儒家思想、君主专政制度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两大主体内容。

⑼ 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是谁

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是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⑽ 儒教创始人

儒教的创始人是孔丘,是人尊他为孔子或孔夫子。根据孔子生活的年代介于西元前六世纪与西元前五世纪期间,他强调理(合宜的行为举止)、仁(有同情心的态度)以及孝(对父母祖先的崇敬)的重要性,这些教义至今仍为现代的中国人所推崇。

阅读全文

与谁创造了儒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