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谁发明标本

谁发明标本

发布时间:2021-06-20 12:45:46

1. 第一台光学显微镜是谁发明

可以说是伽利略。
早在公元前一世纪,人们就已发现通过球形透明物体去观察微小物体时,可以使其放大成像。后来逐渐对球形玻璃表面能使物体放大成像的规律有了认识。1590年,荷兰和意大利的眼镜制造者已经造出类似显微镜的放大仪器。1610年前后,意大利的伽利略和德国的开普勒在研究望远镜的同时,改变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得出合理的显微镜光路结构,当时的光学工匠遂纷纷从事显微镜的制造、推广和改进。
17世纪中叶,英国的罗伯特。胡克和荷兰的列文.虎克,都对显微镜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665年前后,胡克在显微镜中加入粗动和微动调焦机构、照明系统和承载标本片的工作台。这些部件经过不断改进,成为现代显微镜的基本组成部分。1673~1677年期间,列文虎克制成单组元放大镜式的高倍显微镜。

2. 最古老的生物化石标本是在哪里发现的

中国最早的:新发现的这一世界上最原始的鸟类化石,采自我国河北丰宁龙凤山晚中生代桥头组的深灰色——灰黑色薄层凝灰质粉砂质泥岩中.比始祖鸟还要古老的“神州金凤鸟”.
科学家对完整的始祖鸟化石进行分析后发现,始祖鸟长着与兽脚类恐龙相似的脚.这一发现为鸟类起源于恐龙的理论提供了新的支持.
恐龙最早大概是一六几几年被人们发现的,最早发现的是一个大骨头,因为当时人们对于生物进化了解的知识非常少,就把它说成是一个古代巨大猿人的腿骨化石.从这块化石开始,陆陆续续人们又开始发现了很多很多其他的恐龙化石.始祖鸟是迄今所知最古老的鸟类祖先.19世纪中晚期,科学家在德国巴伐利亚的石灰岩层中首次发现生活在约1.5亿年前的始祖鸟化石.近年来,中国等国的古生物学者发掘了更多的始祖鸟化石,已部分证明始祖鸟和食肉的兽脚类恐龙有最近的亲缘关系,支持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理论.

3. 显微镜是谁发明的

最早的显微镜是16世纪末期在荷兰制造出来的。发明者是亚斯·詹森,荷兰眼镜商,或者另一位荷兰科学家汉斯·利珀希,他们用两片透镜制作了简易的显微镜,但并没有用这些仪器做过任何重要的观察。

后来有两个人开始在科学上使用显微镜。第一个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他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一种昆虫后,第一次对它的复眼进行了描述。第二个是荷兰亚麻织品商人列文虎克(1632年-1723年),他自己学会了磨制透镜。他第一次描述了许多肉眼所看不见的微小植物和动物。

(3)谁发明标本扩展阅读:

光学显微镜由光学系统、照明装置、机械装置三部分组成。电子显微镜由镜筒、真空装置和电源柜三部分组成。具体介绍如下:

1、光学显微镜的光学系统包含目镜和物镜,物镜接近被观察的物体,物镜的分辨力决定了显微镜的分辨能力,物体的细微结构经过目镜的放大作用,能达到人眼所能分辨的大小即可分辨出来。照明装置包含反光镜和聚光器。

2、反光镜主要装在镜座上面,有平、凹两面。凹面镜聚光作用强,适于光线较弱的时候使用,平面镜聚光作用弱,适于光线较强时使用。聚光器位于镜台下方的集光器架上,由聚光镜和光圈组成,其作用是把光线集中到所要观察的标本上。

3、机械装置的作用主要是用来固定与调节光学镜头,固定与移动标本等。主要包括镜座、镜臂、载物台、镜筒、物镜转换器、与调焦装置组成。

4. 林黑儿是谁他被人做成了标本是真的吗

林黑儿是一个民间的爱国女子组织的创立者,他这个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对付八国联军这些外国人。在林黑尔的领导下,严重打击了这些外国人的嚣张气焰,有效地缓解了当时的社会民怨,但是最终寡不敌众,被八国联军这些侵略者给抓住了,但是我们不能肯定林黑儿被制作成了标本,因为我们到目前为止都没有找到有力的证据来证明这一点。我们只能说林黑儿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值得我们去尊敬和敬佩。

在林黑儿的带领之下,这个组织对这些外国侵略者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他们破坏的那些洋人的交通要道,以及杀害了当时洋人的许多首领。可以说为当时的底层百姓们做出了巨大的榜样,但是可惜的是由于寡不敌众,最终还是失败了,在洋人的洋枪火炮之下,这个名叫红灯照的爱国组织最终也和义和团一样被消灭了。虽然这样的爱国组织被消灭了,但是他们留下来了这种不怕强权英勇爱国的精神。

5. 1959年日本有位生物学家发现用卷柏制成的生物标本在时隔11年之后遇水而活这句

九九年是本人么瘦学校发现用卷不值钱的时候相信,这是啥意思呢没搞明白。

6. 是谁发现了细胞

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从小勤奋好学,制作出来的小玩艺都是极具创意的,总有让人意想不到的新意。他把两片凹透镜组合起来看鸡毛。发现羽干树技那么粗大,绒毛也成了一根根粗壮的线。经过多次坚持不懈调试两个镜片的距离,他终于找出了焦距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为了能够更好地看到更微小的世界,胡克认为需要在镜片精度上动脑筋。经过苦心的研磨,他终于制造了一些晶亮透明的小镜片。他反反复复组装试验这些小镜片,经过长期夜以继日的辛苦潜心研制,终于诞生了当时世界上最好的一架复式显微镜。
有一天,胡克用自己研制的放大镜来观察切成了相薄的软木薄片,终于发现了,这东西竟由许许多多小格子组成,他给这些小格子取了一个名字,叫细胞。不过胡克看到的只是一些死细胞的细胞壁,关于活细胞的有关情况他一无所知。
胡克发现细胞的消息传遍世界,人们眼界大开。后来的科学家受到极大的鼓舞。荷兰生物学家安东尼·列文胡克(1632—1923年)有了进下一步的发现。从小当过学徒的列文胡克,有熟练的金银匠手艺,在科学实验中,他不知经过多少次失败,用汗水和智慧制成了放大300倍的显微镜,比罗伯特·胡克的显微镜要精巧多了。
后来,列文胡克将各种标本放在显微镜观察:青蛙的血液、昆虫的复眼、人的口腔牙垢等平时肉眼看不清的东西、此时一览无遗了。他惊叹着:“在一个人口腔牙垢里的小动物比整个王国的居民还多”。这下轰动了全球,连至高无上的女王也向他请求,要看一看连皇上也看不着的东西呢!

7. 谁发明了显微镜

早在公元前一世纪,人们就已发现通过球形透明物体去观察微小物体时,可以使其放大成像。后来逐渐对球形玻璃表面能使物体放大成像的规律有了认识。 1590年,荷兰和意大利的眼镜制造者已经造出类似显微镜的放大仪器。 1611年 Kepler(克卜勒):提议复合式显微镜的制作方式。
1665年 Hooke(胡克):「细胞」名词的由来便由虎克利用复合式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上的微小气孔而得来的。
1674年 Leeuwenhoek(列文胡克):发现原生动物学的报导问世,并于九年后成为首位发现「细菌」存在的人。
1833年 Brown(布朗):在显微镜下观察紫罗兰,随后发表他对细胞核的详细论述。
1838年 Schlieden and Schwann(施莱登和施旺):皆提倡细胞学原理,其主旨即为「有核细胞是所有动植物的组织及功能之基本元素」。
1857年 Kolliker(寇利克):发现肌肉细胞中之线粒体。
1876年 Abbe(阿比):剖析影像在显微镜中成像时所产生的绕射作用,试图设计出最理想的显微镜。
1879年 Flrmming(佛莱明):发现了当动物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时,其染色体的活动是清晰可见的。
1881年 Retziue(芮祖):动物组织报告问世,此项发表在当世尚无人能凌驾逾越。然而在20年后,却有以Cajal(卡嘉尔)为首的一群组织学家发展出显微镜染色观察法,此举为日后的显微解剖学立下了基础。
1882年 Koch(寇克):利用苯安染料将微生物组织进行染色,由此他发现了霍乱及结核杆菌。往后20年间,其它的细菌学家,像是Klebs and Pasteur(克莱柏和帕斯特)则是藉由显微镜下检视染色药品而证实许多疾病的病因。
1886年 Zeiss(蔡氏):打破一般可见光理论上的极限,他的发明--阿比式及其它一系列的镜头为显微学者另辟一新的解像天地。
1898年 Golgi(高尔基):首位发现细菌中高尔基体的显微学家。他将细胞用硝酸银染色而成就了人类细胞研究上的一大步。
1924年 Lacassagne(兰卡辛):与其实验工作伙伴共同发展出放射线照相法,这项发明便是利用放射性钋元素来探查生物标本。
1930年 Lebedeff(莱比戴卫):设计并搭配第一架干涉显微镜。另外由Zernicke(卓尼柯)在1932年发明出相位差显微镜,两人将传统光学显微镜延伸发展出来的相位差观察使生物学家得以观察染色活细胞上的种种细节。
1941年 Coons(昆氏):将抗体加上萤光染剂用以侦测细胞抗原。
1952年 Nomarski(诺马斯基):发明干涉相位差光学系统。此项发明不仅享有专利权并以发明者本人命名之。
1981年 Allen and Inoue(艾伦及艾纽):将光学显微原理上的影像增强对比,发展趋于完美境界。
1988年 Confocal(共轭焦)扫描显微镜在市场上被广为使用。

这种仪器一直在改良中,发明者可以说有好几个,其中最受公认的是列文虎克

8. 细胞是谁发现的

谁首先发现了细胞-罗伯特·虎克还是列文虎克?

迄今,国内学术界大都认为,英国学者罗伯特·虎克(Robert Hooke 1635~1702)在1665年发现了细胞,这似乎已成了定论。1985年出版的中学《生物》教科书中就明确写道:“细胞是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于1665年发现的。”1996年出版的《生物》中学教科书第一册虽没有写得像1985年版的那样明确,但仍认为:他(指Hooke)给这些“小房间”取名叫做细胞。国内高等学校教材也大都肯定是Hooke首先发现细胞。作者在《分子细胞生物学》一书中把Hooke在1665年发表的软木显微结构图中的小孔看作是细胞学史上的第一个细胞模式图。在《中国大网络全书·生物学》分册的细胞学部分中也肯定了:“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R.胡克发现细胞。”国外有的书刊也把Hooke看作是细胞的发现者。那么如果我们把这一问题认真加以核实的话,就会发现把Hooke看成是细胞的首先发现者是不恰当的。

1 Hooke使用的cell一词无“细胞”涵义

R.Hooke是一位出色的物理学家,是英国皇家学会的早期会员之一。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了多种物体。1665年他发表了《显微图谱》(Micrographia)专著,记载了对矿物、植物、动物标本的显微结构的观察结果。当时他是从物理学的角度进行观察的。其中最出色的观察要算是对软木薄片里密集排列着小孔的发现,他详细地描述了观察的结果,并把这些小孔称为pores或cells。他推想这些小孔是为植物生长供应液体的通道。在Hooke生活的年代,英文cell一词的词意是“囚室”或“小室”,他在观察到软木的显微图象时把其中的小孔形象化地称为“小室”(cell)或“小孔”(pores)。Hooke对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很兴奋,他在描述时说:我一看到这种形象就认为这是我的发现。因为它确是我第一次看到的微小孔洞,也可能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发现。这显然使我理解了软木为什么这么轻的原因。从Hooke的表述可以看出,他观察到的是软木的物理结构,而不是植物组织的细胞结构。因此Hooke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只是植物死的细胞壁及其围成的腔隙,并没看到原生质体,更谈不到完整的活细胞了。

由此可见,Hooke既没有看到真正的细胞,也无从用cell一词来指细胞。

1675~1679年M.Malpighi也观察到植物的管结构是由小囊(utricles)组成,他所称的小囊相当于Hooke所说的小室,但其描述也未超过Hooke的水平。

2 首先观察到细胞的是Leeuwenhoek

与Hooke生活在同一时代的荷兰人列文虎克(Antoni Van Leeuwenhoek 1632~1723)在对生物的显微观察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Leeuwenhoek的出身、家境和学历远不及Hooke,他在布店中当过学徒,1671年才开始了科学技术生涯,是年他已近40岁。可是他刻苦钻研,自强不息,掌握了一手磨制优质透镜的绝技。最初他磨制透镜的目的是检验布匹的质量,后来他进一步把磨制的透镜装配成了显微镜,对许多物体进行了观察。同时他又认真阅读了当时的一些重要生物学著作,为他进行生物标本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他利用显微镜在液体标本中发现了许多微生物,他认为他所观察到的那些能动的物体是小动物。1673年(Hooke发表《Micrographia》专著后的8年),他把所观察到的结果写信报告给了英国皇家学会,他的报告在学会中引起了轰动,因为这是第一次观察到了过去谁也没有看到过的微小生物。此后,他又陆续把观察到的结果不断向皇家学会报告,先后共写了30几封信。这些信实际上就是Leeuwenhoek的学术论文,报告了他的许多重大发现,如细菌、原生动物、轮虫和性细胞等。他还测量了一些细胞的大小,如红细胞为7.2μm;细菌为2~3μm。他认为能动的精子不是动物,而是精液中的正常成分。40余年中,他观察了节肢动物、软体动物、鱼类、两栖类、鸟类和哺乳动物(包括人)的精子。他在研究动物和植物生殖活动方面也做出了突出贡献。由此可见,Leeuwenhoek是一位名符其实的卓越的生物学家。他虽然没有使用cell一词,然而他确实首先观察到了完整的活细胞。由于Leeuwenhoek所报告的都是一些重大发现,英国皇家学会把他的信件全部由荷兰文译成了英文,并汇编成了论文集,冠名为《Phiosophical Transaction》(《哲学汇报(1673~1724)》。他所观察到的细菌、红细胞、精子都是游离的活细胞,因此之故把细胞的发现归功于Leeuwenhoek,他是当之无愧的。鉴于Leeuwenhoek在生物学研究中做出的卓越贡献,1680年他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699年获得了巴黎科学院通讯院士的荣誉称号。

3 19世纪初的学者才赋予了cell以“细胞”的词义

Hooke借用cell一词来描述他首先观察到的软木中的小室,围成这些小室的四壁则仅是植物细胞壁的残留物。那么,为什么许多学者会把Hooke称为细胞的发现者呢?我想不外乎是,在100多年后当学者们认识到原生质体时,又继续沿用了Hooke借用的Cell一词来称呼原生质体。庄孝僡在“从胡克到细胞生物学”一文中写道:“尽管胡克所看到的不是细胞本身而只是细胞的外壳——小室的四壁实际上是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因为他首先叙述了这样的构造,Cell一词还是被沿用下来了,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继胡克之后首先是植物学家对植物细胞进行观察,而植物细胞都是有细胞壁的,和胡克的叙述一致。”然而,尽管如此,后人所沿用的Cell一词与Hooke借用的Cell一词是字同义不同,前者赋予了Cell一词真正的细胞涵义,而后者只是用Cell一词指木栓中的具壁小室。因此,Cell一词自Hooke在《Micrographia》一书中借用时及以后的100多年中不应译为细胞。

究竟是谁首先沿用Cell一词来称呼原生质体,无从查考。据记载,19世纪初学者们才注意到了植物组织的小室中的原生质体结构。植物解剖学家C.B.Mirbel(1809)一反传统观念,认为植物各种组织中的细胞具有独立性。由此可见,随着科学的发展,到19世纪初学者才给Cell一词添加上了细胞的涵义,并沿用下来,结果使后人误认为,细胞是Hooke发现的;Hooke首先创用了“细胞”(Cell)一词。早在60年代初,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室翻译了由E.D.P.De Robertis等著的第二版《普通细胞学》,译者为了纠正上述误解,就曾对Cell一词的译法(细胞)做了注解:“Hooke当时所看到的细胞,只是一些死了的没有内容物的细胞壁和中间的空腔,因此看上去好像一个个小室(cell)一样。后来对细胞的概念逐渐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但Cell一字则因习惯而沿用了下来,结果使它产生了一个新的意义,即所谓细胞。”其实在翻译Hooke所著的《Micrographia》原著的文字时,不应把Cell译为细胞,而应译为“小室”。

R.Hooke和A.Leeuwenhoek都是17世纪下半叶在学术上贡献卓著的学者。本文的目的不是要评价两位学者的学术贡献大小,而只是想就谁首先发现细胞的问题做出客观的评说,以期今后在教学中能对此问题有一个准确的介绍。根据两位学者报道的研究结果来看,首先发现细胞的应当是Leeuwenhoek,而Hooke的发现则为后人进一步研究生物体的细胞结构起了启迪作用。赋予Cell一词以“细胞”涵义的则应归功于19世纪初期的生物学家。

9. 谁首先发现了细胞-罗伯特·虎克还是列文虎克

迄今,国内学术界大都认为,英国学者罗伯特·虎克(Robert Hooke 1635~1702)在1665年发现了细胞,这似乎已成了定论。1985年出版的中学《生物》教科书中就明确写道:“细胞是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于1665年发现的。”1996年出版的《生物》中学教科书第一册虽没有写得像1985年版的那样明确,但仍认为:他(指Hooke)给这些“小房间”取名叫做细胞。国内高等学校教材也大都肯定是Hooke首先发现细胞。作者在《分子细胞生物学》一书中把Hooke在1665年发表的软木显微结构图中的小孔看作是细胞学史上的第一个细胞模式图。在《中国大网络全书·生物学》分册的细胞学部分中也肯定了:“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R.胡克发现细胞。”国外有的书刊也把Hooke看作是细胞的发现者。那么如果我们把这一问题认真加以核实的话,就会发现把Hooke看成是细胞的首先发现者是不恰当的。

1 Hooke使用的cell一词无“细胞”涵义

R.Hooke是一位出色的物理学家,是英国皇家学会的早期会员之一。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了多种物体。1665年他发表了《显微图谱》(Micrographia)专著,记载了对矿物、植物、动物标本的显微结构的观察结果。当时他是从物理学的角度进行观察的。其中最出色的观察要算是对软木薄片里密集排列着小孔的发现,他详细地描述了观察的结果,并把这些小孔称为pores或cells。他推想这些小孔是为植物生长供应液体的通道。在Hooke生活的年代,英文cell一词的词意是“囚室”或“小室”,他在观察到软木的显微图象时把其中的小孔形象化地称为“小室”(cell)或“小孔”(pores)。Hooke对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很兴奋,他在描述时说:我一看到这种形象就认为这是我的发现。因为它确是我第一次看到的微小孔洞,也可能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发现。这显然使我理解了软木为什么这么轻的原因。从Hooke的表述可以看出,他观察到的是软木的物理结构,而不是植物组织的细胞结构。因此Hooke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只是植物死的细胞壁及其围成的腔隙,并没看到原生质体,更谈不到完整的活细胞了。

由此可见,Hooke既没有看到真正的细胞,也无从用cell一词来指细胞。

1675~1679年M.Malpighi也观察到植物的管结构是由小囊(utricles)组成,他所称的小囊相当于Hooke所说的小室,但其描述也未超过Hooke的水平。

2 首先观察到细胞的是Leeuwenhoek

与Hooke生活在同一时代的荷兰人列文虎克(Antoni Van Leeuwenhoek 1632~1723)在对生物的显微观察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Leeuwenhoek的出身、家境和学历远不及Hooke,他在布店中当过学徒,1671年才开始了科学技术生涯,是年他已近40岁。可是他刻苦钻研,自强不息,掌握了一手磨制优质透镜的绝技。最初他磨制透镜的目的是检验布匹的质量,后来他进一步把磨制的透镜装配成了显微镜,对许多物体进行了观察。同时他又认真阅读了当时的一些重要生物学著作,为他进行生物标本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他利用显微镜在液体标本中发现了许多微生物,他认为他所观察到的那些能动的物体是小动物。1673年(Hooke发表《Micrographia》专著后的8年),他把所观察到的结果写信报告给了英国皇家学会,他的报告在学会中引起了轰动,因为这是第一次观察到了过去谁也没有看到过的微小生物。此后,他又陆续把观察到的结果不断向皇家学会报告,先后共写了30几封信。这些信实际上就是Leeuwenhoek的学术论文,报告了他的许多重大发现,如细菌、原生动物、轮虫和性细胞等。他还测量了一些细胞的大小,如红细胞为7.2μm;细菌为2~3μm。他认为能动的精子不是动物,而是精液中的正常成分。40余年中,他观察了节肢动物、软体动物、鱼类、两栖类、鸟类和哺乳动物(包括人)的精子。他在研究动物和植物生殖活动方面也做出了突出贡献。由此可见,Leeuwenhoek是一位名符其实的卓越的生物学家。他虽然没有使用cell一词,然而他确实首先观察到了完整的活细胞。由于Leeuwenhoek所报告的都是一些重大发现,英国皇家学会把他的信件全部由荷兰文译成了英文,并汇编成了论文集,冠名为《Phiosophical Transaction》(《哲学汇报(1673~1724)》。他所观察到的细菌、红细胞、精子都是游离的活细胞,因此之故把细胞的发现归功于Leeuwenhoek,他是当之无愧的。鉴于Leeuwenhoek在生物学研究中做出的卓越贡献,1680年他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699年获得了巴黎科学院通讯院士的荣誉称号。

3 19世纪初的学者才赋予了cell以“细胞”的词义

Hooke借用cell一词来描述他首先观察到的软木中的小室,围成这些小室的四壁则仅是植物细胞壁的残留物。那么,为什么许多学者会把Hooke称为细胞的发现者呢?我想不外乎是,在100多年后当学者们认识到原生质体时,又继续沿用了Hooke借用的Cell一词来称呼原生质体。庄孝僡在“从胡克到细胞生物学”一文中写道:“尽管胡克所看到的不是细胞本身而只是细胞的外壳——小室的四壁实际上是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因为他首先叙述了这样的构造,Cell一词还是被沿用下来了,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继胡克之后首先是植物学家对植物细胞进行观察,而植物细胞都是有细胞壁的,和胡克的叙述一致。”然而,尽管如此,后人所沿用的Cell一词与Hooke借用的Cell一词是字同义不同,前者赋予了Cell一词真正的细胞涵义,而后者只是用Cell一词指木栓中的具壁小室。因此,Cell一词自Hooke在《Micrographia》一书中借用时及以后的100多年中不应译为细胞。

究竟是谁首先沿用Cell一词来称呼原生质体,无从查考。据记载,19世纪初学者们才注意到了植物组织的小室中的原生质体结构。植物解剖学家C.B.Mirbel(1809)一反传统观念,认为植物各种组织中的细胞具有独立性。由此可见,随着科学的发展,到19世纪初学者才给Cell一词添加上了细胞的涵义,并沿用下来,结果使后人误认为,细胞是Hooke发现的;Hooke首先创用了“细胞”(Cell)一词。早在60年代初,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室翻译了由E.D.P.De Robertis等著的第二版《普通细胞学》,译者为了纠正上述误解,就曾对Cell一词的译法(细胞)做了注解:“Hooke当时所看到的细胞,只是一些死了的没有内容物的细胞壁和中间的空腔,因此看上去好像一个个小室(cell)一样。后来对细胞的概念逐渐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但Cell一字则因习惯而沿用了下来,结果使它产生了一个新的意义,即所谓细胞。”其实在翻译Hooke所著的《Micrographia》原著的文字时,不应把Cell译为细胞,而应译为“小室”。

R.Hooke和A.Leeuwenhoek都是17世纪下半叶在学术上贡献卓著的学者。本文的目的不是要评价两位学者的学术贡献大小,而只是想就谁首先发现细胞的问题做出客观的评说,以期今后在教学中能对此问题有一个准确的介绍。根据两位学者报道的研究结果来看,首先发现细胞的应当是Leeuwenhoek,而Hooke的发现则为后人进一步研究生物体的细胞结构起了启迪作用。赋予Cell一词以“细胞”涵义的则应归功于19世纪初期的生物学家。

10. 最早的古猿标本是在哪里发现的

20世纪70年代,在埃塞俄比亚的哈达尔发现了一个古猿遗骸,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和最完整的古猿标本?这是一具生活在约340多万年前的年幼女性的遗骨?她形似类人猿,能直立行走?这个爱称为"卢茜"的遗骸外表与类人猿很相像,有着低额和突出的上下颚?卢茜的骨骼轻而易碎,低额的颅骨中一个很小的脑部,眼睛以上的骨头像类人猿眉骨一般突出?

阅读全文

与谁发明标本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