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傣族武术的历史沿革
傣族武术属中国南拳,早在汉代,傣族武术已见雏形。到了唐朝,唐南诏政权统治管辖傣族地区,由傣族组成的“白衣没命军”已是南诏最精锐的作战军队。
远在唐代属南诏政权辖管的傣族地区就有秋后练习武术、刀剑的军事制度。《蛮书》载:“每岁十一月、十二月农牧既毕,兵槽长行文书境内各城邑村谷,各依四军,集人事柁剑甲胄腰刀,悉需犀利,一事阙即有罪”。当时傣族的“没命军”是南诏攻战最得力的部队。应该说武术当时在军事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从勐海、勐遮街的缅寺中发现部分反映傣族武术的壁画,有练拳的,有练刀枪的,可以看出昔日傣族武术的兴盛。傣族村寨各村都有民间教头,每当农闲季节,武术都作为强身健体的娱乐活动遍布村村寨寨,走进傣家,不少傣族男女都会舞手蹋脚,摆出几个架式。
傣族另有一类武术性舞蹈,产生的年代也很久远。在历史上,傣族成年男性,平时是农奴,战时是士兵,必须学会一些舞弄刀、枪、棍、拳的技能和套路,以备用于防身和参加战争。如今傣族男子以此表现自己的勇敢与机敏。但如今他们习练的刀枪棍拳,已融进了向其他民族学习的套路,如:拳术就有本地拳、外地拳、缅拳、泰国拳等不同风格流派,表演时还用鼓等进行伴奏,发展成为舞蹈化的武术了。
B. 傣族的杰出人物
召景哈——西双版纳第37代召片领刀正宗及其在任时的议事庭庭长。傣历1196年(公元1834年)清朝封委刀正宗为召片领,傣历1198年(公元1836年)缅木梳王又例行加委。可是,在刀正宗准备授受缅王任命书时,召糯罕、召玛哈康朗、召宰、召玛哈捧、帕雅龙掌、帕雅鲊纳勒宰、帕雅中罕等,对刀正宗过继刀太和承袭召片领不服,在缅木梳王派驻景洪的使臣召龙基盖的支持下,策划要夺取缅王任命书,他们以300多人包围召片领司署,声称要杀尽刀正宗及其亲属,拥立刀绳武次子召糯罕为召片领,于是将议事庭庭长召景哈软禁,胁迫他参与阴谋。当时,议事庭长心想,如果召片领大印被抢夺,召片领被杀害,西双版纳众头人,将有罪于天王(清朝),于天理不容。于是,这位机智的召景哈藉机“向召玛哈康朗众人投诚”,把“夺权”时间推迟,这样,既避免了血战,又赢得了施展对策的时间,在一天夜晚,便派人护送刀正宗过澜沧江,直抵勐拉(思茅)。
刀正宗安全到达思茅后,议事庭长召景哈密秘召集了各勐驻召片领司署的各级头人会议,假意推举召糯罕为宣慰使。并提升帕雅龙掌、帕雅鲊纳勒宰、帕雅中罕为议事庭总帕雅等职,约定时间请他们到议事庭就职。当他们三人到议事庭以后,在议事庭长指挥下,突起伏兵,将三人杀于议事庭内。召糯罕见事不妙,狼狈逃走投缅去了。而此时的西双版纳司署议事庭庭长召景哈胸怀对“天王”(当时的清朝皇帝)的深厚感情,以其智谋和勇敢无畏的精神,在绝大多数深明大义、心向“天王”的召片领家庭和官员的支持下,粉碎了召糯罕等人勾结夺权篡位背叛祖国的阴谋。事后,召景哈亲笔写信给当时与西双版纳结盟的勐艮(缅甸景栋)土司府,详细追述了这一阴谋事件经过,信末提出:“我的信到贵府后,请……把信转交给松列帕兵召景栋,请他用两勐名义,向勐乃阿瓦王(缅木梳王)报告,把木梳使臣召基盖勐等人调离景洪。”召景哈从谋求和平愿望出发,还寄幻想于勐艮和木梳王身上。
但是,以后的事态发展表明,召勐艮和木梳王完全支持和袒护了上述制造阴谋的这一伙。阴谋篡位的召糯罕,不仅受到景栋土司府的保护,甚至还“入侍木梳王”。同时,心怀叵测的木梳王又刁难我西双版纳召片领刀正宗。傣历1202年(公元1840年),缅王要庆贺“南侈贺香”(明公王石宫殿落成),派使臣到景洪,请召片领刀正宗前去参加庆典活动。刀正宗认为自己是清朝的地方官员,不能离职前往,便派议事庭的帕雅龙醒哈拉宰为首席代表,带着贺礼到缅甸阿瓦参加“南侈贺香”的庆典活动。缅木梳王听说刀正宗没有亲往,很不高兴,拒收礼品,既不让景洪方面的代表入宫庆贺,也不准返回景洪,将他们扣留在阿瓦。同年,缅木梳王又派使臣到景洪,再次邀请刀正宗到阿瓦参加庆贺活动。刀正宗经请示普洱府,再次表明态度,召片领是大清皇朝的地方官员,末经朝廷准许不能离职前往缅甸,只能派议事庭官员去。木梳使臣串通召糯罕故弄玄虚向木梳王谎报说:“刀正宗不去阿瓦庆贺,拒绝缅封,而是匿居勐罕尽迁其民,以景洪为据点,组织兵力,构筑营垒,警戒木梳王。”“召王领辞去缅职,暗请天朝大官,建筑营垒,警戒木梳王。”“召片领辞去缅职,暗请天朝大官,建筑营垒以御。”招致木梳王恼羞成怒,竟封叛逆召糯罕为西双版纳召片领,命召勐混、帕雅龙醒为召糯罕的左右将,随其带木梳兵二千名,令戈姆带三千名,共五千之众敌攻景洪。
刀正宗闻报,自知心地光明,对栽诬不惧,为了澄清事实真象,几经考虑之后,遂派其弟刀承宗同母亲和胞妹,赴缅甸阿瓦陈述其情。行至打洛同木梳使臣相遇,使臣遂迎刀承宗一行至勐艮,又具文呈报勐乃,于是,叛逆召糯罕才暂留勐乃待命。不料木梳王要刀承宗留在勐乃在时候,第三次再派使臣至景洪要刀正宗赴阿瓦。此刻,刀正宗不以母亲和弟妹皆留缅为人质所动,没有得到朝廷以准许,坚决不赴缅。木梳王得报,立即将刀正宗的母亲等人软禁于阿瓦,又命纳康勐琐为帅统兵二千,拥叛逆召糯罕侵入景洪自立为“召片领”。刀正宗只得避往澜沧江以东。召糯罕引木梳军四处劫掠,不少汉商亦遭杀害。普洱府闻报饰令召勐腊、召勐拉、召勐捧等合击召糯罕,才将木梳军及其一道逐出境外。
傣历1223年(公元1861年),杜文秀在云南领导回民起义,其中一支起义军的领导人名杨大司马,派一位义军首领带兵到景洪,宣读起义军大元帅颁布的命令,要西双版纳召片领交出清廷发给的大印,再由起义军另行发给。刀正宗要召景哈召开议事庭会议商议,伪造一枚清廷发给召片领的大印交给起义军。
傣历1225年(公元1863年),云贵总督要西双版纳召片领司署派兵到思茅参加官兵围剿起义军。当时思茅厅派驻景洪的委员马标
C. 傣族的鼓是否能控制人
不可以,都是迷信传说。
D. 了解傣族人
傣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气候的肥美、富饶的坝子--西双版纳,德宏两州、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等地。
E. 傣族人的习俗
泼水节:傣族泼水节为期三至四天。第一天为"麦日",第二天称为"恼日","恼"意为"空",第三天叫"麦帕雅晚玛"。泼水节的内容,除泼水外,还有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等。 泼水节一直延续至今。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节日。
花朝节:(壮族)农历二月初二举行,是广西宁明、龙州一带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花朝节是纪念百花仙子的节日,传说她降于这天。她喜欢木棉树,因为它长得挺拔粗壮,春来满树红花,鲜艳如火。所以她常栖木棉树上,佑护大地百花灿烂,人间安宁。夕阳时分,人们按照传统习俗,从四周把绣球向木棉高枝抛去,于是一道道彩色的“闪电”,五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抛掷过后,木棉树上彩球累累,宛如仙子霓裙。人们用这样的方式祈求百花仙子降福。
龙船节 (苗族)每年的农历五月,汉族有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居住在贵州凯里的苗族也有在农历五月过龙船节的风俗,苗家的龙船节一般在农历五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共四天。龙船节期间,清水江两岸人山人海,除竞船外,还有踩鼓、吹笙等民俗活动,这期间更是男女青年游方对唱、谈情说爱的佳节。
F. 傣族运动项目有哪些
傣族武术简介 与大自然相依相伴的傣家人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抵御外来侵害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独具传统魅力的强身健体的运动项目———傣族武术。智慧勇敢的傣族人从飞禽走兽的神态中吸取武韵,从山林碧竹那里创造着傣族武术的精髓,具有从舞娱乐的性质,又有健身防卫之功能,因此,傣族武术也具有“凤凰拳”的美称。 傣族武术是傣族民间体育运动的另外一个靓点。过去在傣族民间有一种说法是男人要做三件事:即:当和尚学文化、纹身避邪、习武强身。 学习武术是每一个男人都要必修的课目。所以,傣族的男孩从小就要向武术师习武强身。 傣族武术分类 傣族武术源远流长,早在汉代已具雏型,唐代已成系列。傣族武术突快突慢,刚柔相济。要求手、步灵敏,判断准确,有兔子的灵敏,鹰的眼力,风格特独,种类繁多。主要有,拳术类:三坑式、四坑式、五坑式、六坑式、十二坑式、四门拳、美人拳、木桩拳、虎拳、猫拳、打狗拳、孔雀拳、象牙拳、卧式翻桩拳、25掌梅花拳等。 器械类:单刀、双刀、三把刀、四把刀、贯线式、象牙刀、傣族大刀、匕首、长棒、两节棍、三节棍、铁铣、铁齿、铜夹等。 对练:单刀对双棍、双刀对棍、四门拳对练、徒手对双刀、象脚鼓对踢等。 傣族武术32套拳术拳路相传至今,弥足珍贵。 另有一类武术性舞蹈,产生的年代也很久远。傣族男子以此表现自己的勇敢与机敏。但如今他们习练的刀枪棍拳,已融进了向其他民族学习的套路,如:拳术就有本地拳、外地拳、缅拳、泰国拳等不同风格流派,表演时还用鼓等进行伴奏,发展成为舞蹈化的武术了。 傣族武术种类较多,概括起来有徒手拳、鸡拳、扫地拳、洪拳、花拳、大刀术、单刀术、双刀术、棍术、标术(似花枪)、洞尖术(亦称链夹)等套路。也有其它如单练、对练和散打。徒手对练傣族称作“对手拳”;双刀对练叫做“象牙拳”;对打棍叫“对角”。其动作多模仿鹿、牛以及大象。演练时别有风趣,时而象小鹿逗趣;时而象大象鼻战;时而又象野牛角斗。 傣族武术的训练特点 傣族武术注重基本训练,要求手步灵敏,判断准确,有兔子般的听力,鹰一般的眼力,拳术类有三坑式、四坑式美人拳、虎拳、猫拳、孔雀拳、象牙拳、卧虎翻桩拳等,器械拳有单刀、双刀、三把刀、四把刀、象牙刀、傣族大刀、铜夹等;对练有单刀对双棍、双刀对棍、四门拳对练、徏手对双刀等;傣族武术套路较多,武术套路按固定的布局来演练,起式后,先从一方练起,然后回到中心,再从另一方练起,又回到中心,依次连续练完各方回到原位便算结束。 傣族武术练习时路线多以十字形和圆形来回运动,范围较小,形式多样。可一个或多人在中间跳孔雀舞,而其它的人围绕圆圈练习拳术或器械;也可一个打着象脚鼓起舞,伴随着一个或多人练习拳术或器械。有时小伙子正在练武,姑娘们则在旁边以孔雀舞相随而动,其场面活泼欢快,成为傣族民族体育活动一道独特的风景。 傣族武术的表演特色 傣族的传统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其中傣族武术就是一个比较有特色的传统项目。在欢度喜庆佳节中,有的傣族青年饮酒过多,因此他们在双方的武术较量中,还颇有些醉拳的味道。傣族武术的套路大多为先人所传,它的一招一式都极富有韵律感,不像中国传统武术的动作那样刚劲,往往带有一种刚柔相济的独有韵味。傣族武术的表演性很强,双方对练时一般不进行身体的接触,只是点到为止。因此有一定的观赏性。每当傣族青年进行武术表演时,总会引来众多的观看者,其中有不少傣族姑娘在一旁喝彩,这往往是傣族小伙子充分展示自己武技的极好机会。傣族武术表演时,还有敲象脚鼓的在一旁为表演助兴,因此傣族武术的表演现场气氛总是非常热烈。
希望采纳
G. 傣族的标志以及代表人物
标志是孔雀啊,三道弯和一顺编,代表人物杨丽萍。
H. 傣族的代表性人物是
傣族小故宫南甸宣抚使司署--云南文化瑰宝
http://news.online.sh.cn/news/gb/content/2006-09/11/content_1693650.htm
已故葫芦丝大师哏德全是傣族传统葫芦丝制作的代表人物,
I. 傣族人建造竹楼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雨水多,空气湿度大,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所以,傣家竹楼是傣族祖先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一直保持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