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

发布时间:2021-06-20 09:13:37

『壹』 教师如何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心得体会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为了能更好地担当这一重任,我积极进行自修,课余时间阅读大量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认真备课、上课、写好教学反思,研究习题设计,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我鼓励学困生,不厌其烦的帮助教导,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二、勤奋严谨,注重教学方法。
我时刻告诫要勤奋钻研,注意教育教法,讲究授课艺术,不能有一丝拖拉。我把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与新的教学理念接轨,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育教学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备课时,我绝不把教材看作教学内容的全部,活用教材,把“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不断激励着学生向自己挑战,向教材挑战,主动参与,展示自我,使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发挥,我也的确感到自己慢慢的变成了一个学习的引导者,指导者,促进者,用自己科学的评价,营造一个激励,支持,兼容,宽松的课堂气氛,和学生一起探索,培养学生的技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教学时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强化责任,言传身教。
只有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才能使家长放心地把孩子交给我们。在教育实践中我感到,做为一名教师,只有尽到对学生的责任,才能是好教师;尽到对教育的责任,

『贰』 家长怎样教育孩子的经验心得

呵呵,每一件教育孩子改错的事情,你都仔细想想自己对不对,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有没有效果,下次该如何,慢慢的,你就了解自己的孩子了,你也成就了一套适合你孩子和你的方法了,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切记一条:孩子永远没错,

『叁』 初中学生的家长教育孩子的心得及困惑

像这种题目就不要问了。

『肆』 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世界观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但是真正做到即教书又育人的教师大概并不多吧!我们的教育理论、教育法提倡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等等。但这些却未曾真正的融入过教育活动中。

“育人”的前提是培养学生的德育。德育最重要的是思想品德教育。各科教学是思想品德教育最基本,最常用的途径。因此,德育必须渗透每一个学科。可“育人”实际上多数时候都是班主任是主角,而其他的老师在德育方面大多都担任配角。

我们的教育却往往忽视品德教育。这并不是意味着我们的广大人民教育者们不称职,更不是说我们的老师不会教书。事实上我们的大多数老师都是好老师。这主要原因是当今的教育制度把我们的教师逼得太紧。不仅使教师工作辛苦,更使学生感到学习任务繁重。这也是社会竞争所带来的结果。

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学生的知识是有了。但我们的有些教材或课程似乎与现实脱节了,又的甚至很严重。其次,现在的封闭式教育也太过于严苛。我认为封闭式的教育是是把学生与社会进行分离。清朝闭关自守致使我国落后于其他国家。教育同样如此,学生最终会走入社会。学生只有在社会环境中才有利于打开思维,锻炼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并且让学生充分认识社会、认识世界。封闭式使学生被束缚在校园这个特定而狭小的空间里。教育具有社会功能。同样人的个性的本质属性也是社会性,要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只有让学生在社会活动中才能得到实现和保证。

因此,也使许多人形成了一个“定势”,那就是学生最重要的事就是分数。就拿高中来说吧,只要考试结束就立即在班上和学校排名次,,甚至与全市或全省的考生进行分数排名。最终搞成了分数才是最重要的事儿。这也是现代教育现存的问题之一 ——片面追求分数。从而有导致了一个问题,就是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这些问题使学生不是因为学习而学习,而是因为成绩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更努力,成绩差的学生失去自信心。使学生成了学习的被动者。也使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偏离轨道。整个中国教育界形成了一个风气——知识“万能论”。

“重知识轻能力”抹杀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整天在书本之中徘徊,而没有多少时间感知世界之灵、体验生活之美等。从而使学生麻木,没有创造力,缺乏思维“变势”而形成了思维“变势”。

“重知识轻能力”也是现代教育的问题之一。教育学中提倡能力重于知识,发展学生各项技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等。但往往不能实现。

从课程发展观看当代中国以“课程是知识”为主,这容易导致“重物轻人”。从教育发展前景来看,“课程是经验”更适合我国教育。

历史是向前发展的进程,教育也在不断发展,但文明似乎在逆向发展。纵观古今中外,文学的最高境界应该追溯到中国古代了。从“四书”、“五经”到《孙子兵法》,从孔子的儒家文化到孟子的“仁义之道”,从“丝绸之路”再到李白、杜甫、苏轼的诗词歌赋。皆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甚至影响了全世界。而今天已经没有几个人能够超越这千百年前的古人了,也没有多少诗人作家可以造就出古诗词的诗情画意了。

都说智慧都装在中国人的脑子里,但看一看在诺贝尔奖项上的中国人是屈指可数。我们的祖先却在那时抒写出了许许多多辉煌的篇章。但世界名人也大多数都是外国人。中华民族五千年华夏文明史,创造过多少奇迹,可到我们这里就再也没有超越了,并且祖先为我们留下的东西,我们都不能完全地保留住。

这些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想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我们缺乏创新意识吧。

而教育又直接影响着这些。“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知识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败。有可以超过知识的东西——灵魂。

教育传授知识,不过我认为教育的最高境界在于对人的灵魂的塑造。而这关键在基础教育。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形成个性,发展情感、态度、何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因此知识不是灵魂的真正“塑造者”,灵魂的真正塑造者应该是心理学中的“个性”。因此,教育者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塑造学生的性格。

如果分数是学习的动力,那么一定会使学生泯灭掉一些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假如一个有责任感、有理想、有抱负、有价值取向的学习者,难道他不会主动的学习吗?

但终究教育的改革是一条长远的路程,只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价值观对一个人的影响深远。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广大的教育学者们别忘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授业”时还有“传道”、“解惑”更为重要。

张义诚

『伍』 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心得体会怎么写

《正面管教不吼不叫做妈妈》-领取请私信我。

农民小儿教育是比较普遍的社会问题,就拿我老家来说吧!

在老家,有很多夫妻出门打工,孩子留给年迈的父母,年底才回家陪陪孩子,这些孩子到最后连高中都没读,直接上职业技术学校,我也观察过这些孩子,喜欢玩手机,电脑,话不多,性格有些内向,缺少父母陪伴关心,亲情上较为淡薄。

最近几年,网络上就考高状元的报告研究,能考大学,考好大学已经不是吃苦耐劳农村孩子,而是一批中产阶级,他们的父母受过良好的教育,家庭收入也不错,父母都在身边陪伴,他们享受城市比较好的教育资源。

当然这种情况是很多农村家庭比不了了,但从另一方面来讲,花钱,有人看护就能教育好一个孩子吗?我想很多人都不会认可?

教育就是一场马拉松,需要父母的资金,需要父母的陪伴呵护,需要父母自我眼界意识的提高,需要父母的耐心指导等等,百年树木,十年树人,教育孩子不容易。

对于农民工来说,如果有条件,尽量留在孩子身边或者说把孩子带在身边,先让孩子人格健康发展,再谈让其成才。

阅读全文

与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