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发明城墙

发明城墙

发布时间:2021-06-19 23:47:14

⑴ 古代城墙都像电视中那样用砖做的吗

中国古代城墙是用土做的,用夯土打实、夯实筑成的,用当地黄土或黑土,用夯打得紧固,一层一层地打,每层打到十五厘米的厚度。为了把城墙做得坚固耐久,就把城墙的墙面不做成直线的,而是上部墙面向内收起成为“侧脚”。城墙的厚度,下部为四米,上部为三点五米,高度大约七至十米不甚相同。到了明代,国势发达,经济繁荣,所以有能力烧砖,对各地城墙外皮进行包砖,成为砖城墙。

用土修筑的城墙坚固耐久,防御性很强。夯土筑城的城门与角楼处,将城墙宽度放宽,与城墙同样做法,乃在下部做一个夯洞(筒券),上部继续夯土,墙的顶上用砖平铺,然后立柱,修建一层房屋,这就作为城楼了。城楼是一个标志,从远处便知城之位置。同时,它也是一种防御性设施,可以窥视敌人,也可以射箭或打枪,里面有洞眼。

城墙墙体宽大,而且有七至八米的高度,所以用土的量是相当大的。砖城墙也就是在夯土城墙的两面包上一层大砖,即城砖。城砖比房屋用的砖块尺度宽长,城砖用白灰浆砌筑。凡是砖砌的城墙,其表皮用砖,基座都用石条砌筑,石条高度不甚相等,有的地方一米,有的地方两米,在石条的顶部再砌砖墙墙体,砌到一定高度时再做垛口、枪眼。

古代城墙及城门洞口的式样,现在到北京或到其它地方看到的城门,基本上全部都是券门洞。券门洞即是半圆形的门洞。这个式样的券洞发明很早,一般用于房屋与墓葬,到元代开始才大量用于城门上。早期的城门洞口都做方形的或者做圭角形,其来源是由于建楼用木梁来支承,在砖墙上用圆木成排地平铺基础之上,在圆木上往上砌砖,上部再建城楼,这是砖土结合的方式。在这样构造的情况下,挑木即梁与砖打接之处易于腐烂,所以在梁的端部贴城墙洞口是一排木柱,木柱柱头再支承顺梁,梁面贴于排梁之底面,这就加固了其承压力。唐宋时期这种做法十分普遍,到了元朝,砌砖技术更进一步发展,所以城门洞口的木梁、排梁全部取消,改为用砖砌拱的办法,由墙体一直与拱砖门洞口上的顶砖全部连成一体,这样既坚固又耐久,非常稳定。所以券门建造较普遍并流传开来。

城墙并非一条直线,有的相互错开,有的不直通。虽然用砖砌出,也同样砌出弧形。在城墙墙体之侧面还砌出马面。每隔二十几米之处,特别是防御性强的部位,才建设马面。马面是宋代名词,就是在墙体的外楼建一个方垛,大约五乘八米左右,从外表看与城墙相同,这是为防御敌人攻城,保卫城池的一项设施。

在城墙的里边还建有马道,这是为人们登上城墙之用的。在军事战略上还有一种是战马城。城墙只修外面,与其它城一样,但在城里边不做墙面而是做斜的土坡。这样做,一方面为了节省城砖,另一方面,主要是为了战争时,人们可从城内四面八方登上城头,不用局部的马道。这种方法,战力、防御性更强。

明代扩建后的西安城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周长约13.7公里。城墙每隔120米修敌台一座,突出在城墙之外,顶与城墙面平。这是专为射杀爬城的敌人设置的。敌台之间距离的一半,恰好在弓箭的有效射程之内,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城墙上共有敌台98座,上面都建有驻兵的敌楼。

⑵ 古代城墙 建造方法

什么材料都有,有土块,砖瓦,还有理石,就看城池大小,和其城池的发达程度了。有用米浆砌成的,还有用泥土和水砌成的。当然应该还有其它的材料吧,我就不清楚了,有时为了抵御敌人,做防御工事,是有什么材料,就用什么材料的,你想知道这些干什么呢?

⑶ 西安城墙最早起源于哪个朝代

最早起源于隋朝。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最初居于汉长安城。但当时的汉长安城破败狭小,水污染严重,于是决定在东南方向的龙首原南坡另建一座新城。

开皇二年(582年),大兴宫的修建拉开了大兴城修建的序幕,在宇文恺的主持下,仅用9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建成了宫城和皇城。

开皇三年(583年),隋帝国迁至新京,因为隋文帝早年曾被封为大兴公,因此便以“大兴”命名此城,即“大兴城”,宫城命名为“大兴宫”。

大业九年(613年),隋炀帝动用10余万人在宫城和皇城以外建造了外郭城,城市的总体格局至此基本形成,并为后来的唐帝国所继承沿用。

(3)发明城墙扩展阅读:

部分城门介绍:

1、永宁门,西安城墙的正南门,也是西安城门中资格最老、沿用时间最长的一座。城门始建于隋初(公元582年),距今有1400多年的历史。建于隋初(582年),是皇城南面三座门中偏东的一座,叫安上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留作南门。

2、勿幕门,俗称小南门,在今四府街南端。1926年,为纪念辛亥革命中陕西革命先烈井勿幕而修。小南门在城西南隅四府街南端,是与永宁门遥相呼应的一座城门,1939年开辟,城门为单门洞式城楼,它位于西安市南城墙环城南路含光门和朱雀门之间。

3、朱雀门,是唐长安皇城的正南门,位于勿幕门与永宁门之间,横跨在朱雀大街之上,将古城内外连通起来。建于隋初,于唐末长安城改造时被关闭。

⑷ 没有水泥的古代,城墙是如何造出来的

古代没有水泥,但古人也能造出坚固的城墙。早在明朝时期,人们堆砌青石砖与夯土,并将糯米熬制成汤后与沙土、石灰等材料混合制成粘合青石砖与夯土的粘合剂,进而建造出坚固城墙。

在粘合剂的制作上,聪明的古人充分利用了糯米的粘稠特性。首先古人将糯米熬制成汤,然后将其与沙土、石灰等混合制成粘合剂。这种粘合剂,就是现代类似水泥的东西。古人用这种粘合剂建造出来的城墙不仅强度大、韧性好,而且还能防渗,在功能上一点都不输现在的混泥土。讲到这里,说起古人的智慧,真是让人不得不佩服。

⑸ 西安明城墙的历史意义

西安明代城墙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伟的古城堡。

西安城墙上碑文记载,西安城墙系明洪武三至十一年(公元1370—1378),在隋唐皇城的基础上,向北、东南面延伸扩建而成的,距今已有六百余年,城墙高12米,基宽18米,顶宽14米;东、西各长2.65公里。南北各长4.2公里,周长13.7公里,呈长方形,鼓楼、钟楼耸立其中。

早在明王朝建立前,当朱元璋攻克徽州后,一个名叫朱升的隐士便告诉他应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采纳了这些建议。当全国统一后,他便命令各府县普遍筑城。朱元璋以为“天下山川,唯秦中号为险固”。西安古城垣就是在这个建城的热潮中,由都督濮英主持,在唐皇城旧城基础上扩建起来。

登上古城墙,举目环视,建筑雄伟、气派卓然。西安城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分别有正楼、箭楼、闸楼三重城门。闸楼在最外,其作用是升降吊桥,箭楼在中,正面和两侧设有方形窗口,供射箭用。正楼在最里,是城的正门。箭楼与正楼之间用围墙连接,叫瓮城,是屯兵的地方。瓮城中还有通向城头的马道,缓上无台阶,便于战马上下。旧的四城门及瓮城,是用青灰砖垒成的,城周有角台98座,上均筑有角楼;南门东侧有魁星楼一座;四周均有登马道;6千个垛口上面扦着黄色的印有飞龙、麒麟之类的三角旗。城外廓有条护城河,四门跨河处设有吊桥,是守城者一道有形的屏障。城墙顶部每隔40-60米有一道用青砖砌成的水槽,用于排水,对西安古城墙的长期保护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城四周环绕着又宽又深的城河,正对城门处设有可以随时起落的吊桥。吊桥一升起,进出城的通路便被截断。

明代西安城垣曾是一个庞大而精密的军事防御体系,也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堡。西安古城堡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也为我们研究明代的历史、军事和建筑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追忆历史:城墙是中国古代城市传统防御设施。我们在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遗址看到,半坡人在居住地周围挖掘深沟,以提防野兽和外部落的袭击。如果把半坡村落视为城市的最初萌芽,深沟也就是当时相当于城墙的设施。待到人们发明筑墙技术后,城墙自然伴随城市同时诞生,成为古代城市的显著标志了。据史册记载;“鲸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此城郭之始也。”这大约是在距今约4500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但我们看到的这座城墙仍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纪的隋代。

● 特 点: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 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构成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游览西安古城墙,对形象具体地了解古代战争、城市建设及建筑艺术都很有意义。城门名称由来:西安城墙从隋唐至今已有1400年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城门发生种种变化。细数这些城门的名称来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城的沉浮丧衰。

⑹ 谁发明了城堡

早期城堡的类型被称作“土堆与板筑”。土堆是以泥土筑成的土堤,具有一定阔度和高度,一般有五十英尺高。土堆上面可以建筑大型的木制箭塔,土堆下面以木板围起,称为板筑,用来防护□仓、家畜围栏和用来居住的小屋。土堆与板筑就像一个小岛,被挖掘出来并注满水的壕沟所围绕,由一道桥梁和狭小陡峭的小径来互相连接。在危险的时候,如果守不着板筑的话,防卫的武力会撤退到箭塔里面。
在公元十一世纪,开始以石头代替泥土和木材来建筑城堡。建设在土堤上面的木制箭塔,改由大块的石头建造,这种防御工事被称为空壳要塞,后来发展为箭塔或要塞。一堵石墙会包围旧的板筑和要塞,并改由壕沟或护城河所环绕,另外再设置吊桥和闸门来防护城堡唯一的城门。最著名的基本要塞型城堡,是由征服者威廉所建造的伦敦塔。它最初是一幢方形的建筑,并被涂成白色以吸引注意,后来的国王们就以今天所看到的城墙和改良后的建筑来加强它的规模。
十字军东征后,带回新的防御技术和攻城工程师,使城堡的设计得到改进。同心的城堡从中心点扩展,由两堵或更多的环形城墙所包围。最初以方形的箭塔来加强城墙的防御力,后来则改为圆形的箭塔。因为方形箭塔的角落会很容易受到夹击,使整个箭塔极易受创,而圆形的箭塔则更具有抵抗力。在城墙和箭塔的顶端可加设更多的战备,让它们更具有向下攻击的能力。
虽然火炮出现于十四世纪初期的欧洲,但是直到十五世纪中期以前,并没有使用到有战力的攻城大炮。随着火炮的威力提升,人们也开始改变城堡的设计做为因应。以往高危险陡的城墙被低矮倾斜的城墙所代替。到了十五世纪中期,由于王权的扩张,城堡开始出现衰落。十一世纪时,征服者威廉宣称拥有英国所有的城堡,并从贵族的手上把它们收回。到了十三世纪,城堡的建造或强化必须得到国王的同意。其目的就是为了废除城堡,让它们不能作为叛乱的依靠。
城堡被废置,有四分之一仍然为贵族所保存,其他则沦为废墟。由于财富的生产从农村转到城市,防御设施强化的城镇反而变得更为重要。
城堡的建造,可以花费不到一年便能完成,也可能耗上二十年的时间。数个世纪以来,建造城堡是一门重要的工业,出名的石匠大师受到殷切需求,而结群成伙的城堡建造者会从一个地方换到另一个地方工作。城镇希望雇用熟练的工人来建造大教堂,而领主也希望雇用他们来建造城堡。
在北威尔斯的鲍玛利斯城堡,自1295年开始建造。它的设计对称的,没有弱点。建造时的顶盛时期,需要三十个铁匠、四百个石匠和二千个工人。工人们多是从事开凿、搬运、起吊、发掘和分裂石头。这个设计严格的城堡一直未能完成。而康威尔的大城堡,则由英国的爱德华一世在威尔斯,花了四十个月来建造

⑺ 炸药炸城墙谁发明的

张艺谋
还有弓箭绑绳子拉倒城墙

⑻ 朱元璋有什么发明,让南京城墙历经六百年不倒,如今我们依旧在沿用

严格来说,这并不是朱元璋的发明,只不过当时建立南京城墙时,朱元璋要求比较严格,所以才使得南京城墙历经六百年不倒。南京明城墙长达35公里,之后因为战乱等历史原因,目前现存约24公里。

事实上这些文字可不是随便刻着玩的,朱元璋当时担心有人从中偷工减料,所以为了保证城砖烧制的质量,要求当时负责烧制的官员,必须把相关信息如府、州、县、制砖人等信息填写在砖块上,如果验收不合格的话,就会追究砖上的人名的责任。

朱元璋推行责任到人的制度,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南京城墙的修筑质量。也正是因为如此,南京明城墙本身牢不可破,历经几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屹然不动。

⑼ 最早的城墙是在什么时期发现的

最早的城墙也是这一时期发现的,地点在狄奥斯波里·帕尔伏。相信在氏族社会时期是毫无必要费力地建造这种东西的。存在就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看来这一时期的城市已经有了保护自己的迫切需要。如果想保护的只是自己的生命安全,大可用迁徙的方式。这一次看来需要保护的是不容易带走的财产,而威胁则来自同样从氏族部落中过渡过来的同类。

⑽ 古代城墙是如何造出来的,为什么现代又都拆了呢

中国的万里长城是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这是中国宝贵的文化财产,而这个绵延万里的长城也是古时候人们辛辛苦苦,一砖一瓦盖出来的。

历史书上说当年秦始皇筑长城,其实这句话是存在一定狭义的,这只是当初作者那个时代来看,可是从我们现在看就不是了,现在仅存的长城被称为明长城,是在明代的时候重新修建的。当年秦始皇建造的长城,早就不复存在了。而现代拆除有些城墙,也主要是为了地域经济发展所考虑。但是有些极具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墙仍然被很好的保存下来。

阅读全文

与发明城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