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红外线蛇发明的

红外线蛇发明的

发布时间:2021-06-19 20:38:21

㈠ 科学家是怎么用蛇制作出红外线的

响尾蛇能够准确无误地捕捉到小动物,不是它的眼睛具有夜视功能,而在于它,位于眼睛和鼻孔之间的呈漏斗状的颊窝。颊窝被分隔成内室和外室,外室直接开口于外界,是热收集器;内室以一细管通向眼前角,上面分布着脑神经末梢。颊窝就是响尾蛇的“热眼”,或者我们也可以称它为“红外线遥感器”。
科学家们根据响尾蛇“热眼”的原理,用对热极其敏感的半导体元件制成了“人造热眼”,把它安装在导弹上,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响尾蛇导弹”

㈡ 那被科学家在蛇的启示发明了红外线

你怎么知道得

㈢ 人类从眼镜蛇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启发,发明了红外线接收器50字

发明红外线接收器应该是在响尾蛇的身上得到的启示,并不是眼镜蛇。
响尾蛇的最大特点是对温度十分敏感,只要周围的温度有摄氏一千分之一度的变化,这种特性全靠它头部两侧的肉窝。这肉窝位于眼睛和鼻子之间,形状像个漏斗。就是这个“漏斗”状的“耳朵”,使它能感受到
温度的变化。
我们知道,热是由于发热体发出的热线产生的。这种热线科学上叫红外线。
导弹专家受到响尾蛇的启发,发明了红外线接收器。

㈣ 红外线是谁发明的

【英国物理学家F. W. 赫胥尔】
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F. W. 赫胥尔发现了红外线回,红外线是一种电答磁波,它在电磁波连续频谱中的位置是处于无线电波与可见光之间的区域。红外线辐射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最为广泛的电磁波辐射,它是基于任何物体在常规环境下都会产生自身的分子和原子无规则的运动,并不停地辐射出热红外能量,分子和原子的运动愈剧烈,辐射的能量愈大,反之,辐射的能量愈小。温度在绝对零度以上的物体,都会因自身的分子运动而辐射出红外线。著名的普朗克定律表明温度、波长和能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红外总能量随温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加;峰值波长随温度的增加向短波移动。根据斯蒂芬·玻耳兹曼定律,当温度变化时,红外总能量与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当温度有较小的变化时,会引起总能量的很大变化。

㈤ 红外线是谁发明的

人眼能看到的光称为可见光,主要集中在0.38微米~0.78微米附近的谱段内。其中又可细分为紫、蓝、青、绿、黄、橙、红七色光。那么在红光以后就没有其它光线了吗?其实不然,红光以后很长一段频率就是红外线,只是人眼看不到而已。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赫胥尔在研究各种色光的热量时,有意地把暗室中唯一的窗户用木板堵住,并在板上开了一条矩形的孔,孔内装一个分光棱镜。当太阳光通过这个棱镜时,便被分解成彩色光带。在试验中,他突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放在光带红光外的温度计,比室内其它温度计的指示值都要高。经过多次试验,这个所谓含热量最多的高温区,总是位于光带最边缘处红光的外面。于是赫胥尔宣布,太阳发出的光线中除可见光外,还有一种人眼看不见的“热线”,这种看不见的“热线”位于红色光外侧,因而叫做红外线。 红外线其实也是一种电磁波,其波长范围从0.78微米到1000微米。为了研究上的方便,红外线被科学家划分为三个波段,近红外:波长为0.78微米~3.0微米,中红外:波长为3.0微米~20微米,远红外:波长为20微米~1000微米。 红外线的发现标志着人类认识自然的又一次飞跃。 红外线也是电磁波 大家都知道,收音机接收电磁波可以发出声音,电视机接收电磁波可以显示图象。自然界中五光十色的光线都是电磁波。通过实验发现红外线也是电磁波。 那么,从收音机、电视机接收的电磁波和人眼到的光线以及红外线之间的差别在哪里呢?其根本差别就在于波长范围不同。 我们常用的交流电也是以电磁波的形式沿着导线传播的,它的波长有6000公里,可以说是波长最长的电磁波。收音机接收的电磁波,其波长范围大致是从几百米到几十米,叫做中波或短波。电视机接收的电磁波,波长范围从几米到几厘米,叫做微波。最短的无线电波波长只有几毫米。红外线也是电磁波,其波长范围从0.78微米到1000微米。1微米等于千分之一毫米。为了研究上的方便,红外线还可划分为以下三个波段: 近红外:波长为0.78~3.0微米 中红外:波长为3.0~20微米 远红外:波长为20~1000微米 波长比0.78微米更短的电磁波便是可见光。可见光的波长范围0.38微米到0.78微米。不同波长的可见光颜色不同,其波长与颜色的关系如图1所示。 比可见光波长更短的电磁波是紫外线、X射线、伽马射线和宇宙射线。红外线和无线电波、可见光、紫外线以及各种射线组成了一个连续的电磁波波谱. 红外线的特点 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表明,不仅太阳光中有红外线,而且任何温度高与绝对零度的物体(如人体等)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就是冰和雪,因为它们的温度也源源高与绝对零度,所以也在不断的辐射红外线。因此,红外线的最大特点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也就是说,任何“热”的物体虽然不发光但都能辐射红外线。因此红外线又称为热辐射线简称热辐射。 红外线和可见光相比的另一个特点是,色彩丰富多样,。由于可见光的最长波长是最短波长的1倍(780nm~380nm),所以也叫作一个倍频程。而红外线的最长波长是最短波长的10倍,即具有10个倍频程。因此,如果可见光能表现为7种颜色,则红外线便可能表现70种颜色,显示了丰富的色彩。 红外线透过烟雾的性能好,这是它的又一个特点

㈥ 红外线是人类根据哪种动物发明的

红外线是人类根据蛇发明的,如红外线响尾蛇导弹等就是科学家模仿蛇的“热眼”功能和其舌上排列着一种似照相机装置的天然红外线感知能力的原理,研制开发出来的现代化武器。

㈦ 红外线是谁发明的

1800年的一天早晨,年过花甲的英国天文学家赫歇尔通过桌上的一块三棱镜,正在内欣赏太容阳光透过它形成的七色彩带。

忽然,他想:“阳光带有热,可是组成太阳光的七种单色光中,哪一种携带的热最多呢?”他灵机一动:“如果测得了每种光的温度,不就知道了吗?”

赫歇尔在实验室墙上贴上一张白纸,并让七色光带照在纸屏上。在光带红、橙、黄、绿、蓝、靛、紫以及红光区外和紫光区外的位置上各挂一支温度计。他发现绿光区的温度上升了3℃,紫光区的温度上升了2℃,紫光区外的那支温度计的读数几乎没有变化……然而令他吃惊的是,红光区外的那支温度计的读数竟上升了7℃。

赫歇尔分析认为,在红光区外一定还有某种人眼看不见的光线,而且这种光线携带的热量最多。

后来,科学界把这种看不见的光线命名为红外线,而赫歇尔也因此留名科学史册。

㈧ 蛇的什么特长,发明了红外线

蛇是四肢退化的爬行动物的总称,属于爬行纲有鳞目蛇亚目。正如所有爬行类一样,蛇类全身布满鳞片。
所有蛇类都是肉食性动物。目前全球总共有3,000多种蛇类。
身体细长,四肢退化,无可活动的眼睑,无耳孔,无四肢,无前肢带,身体表面覆盖有鳞。

蛇的鼻子前端有一对特别灵敏的红外线感觉器官,能检测出周围物体所散射出的微量热量,因此,蛇就判断出猎物和天敌所在的方位,以准确地捕到猎物和躲避袭击。

所谓红外线就是武器发出的热,这个波长在红外光谱里,人肉眼看不到,称为红外线。
但相关仪器能感知到,所以被开发成了武器的制导方式,导弹的弹头专门感知敌武器的红外热源,主要是喷气机的发动机尾喷口,或高速飞行是飞机的机头与空气剧烈摩擦产生的热空气团(始终围绕在机头附近,是飞机仅次于尾喷口的第二大红外热源)另外海军舰艇的烟囱和陆军车辆的发动机处也是红外热源强烈的地方!也易受红外制导武器的攻击。
按这个原理。大部分红外制导导弹都是空对空导弹,比较有名气的就是美国的"响尾蛇"系列,苏联的AA-3/8/11,法国的"魔术"系列,中国的"霹雳"系列,以及以色列的"怪蛇"系列。

㈨ 从蛇身上发明了红外线的故事

响尾蛇毒性很大,它的眼睛对可见光几乎失去了作用,然而它却能敏捷地捕捉田鼠及其他小动物。经过人们的研究发现,原来这种捕捉能力应归结于响尾蛇的热感受器——“热眼”。“热眼”长在蛇的眼睛和鼻孔之间叫颊窝的地方,颊窝一般深5mm,只有1cm长,呈喇叭形,外面有热收集器能够接收小动物身上发出来的红外辐射,并把外界温差和红外线通过神经反映给大脑,大脑发出相应的“命令”,引导毒蛇去猎取食物。

4 0年代末期,人们研制出一种响尾蛇“空对空导弹”,其功能与响尾蛇相同。它是利用硫化铅作红外敏感元件,接收喷气式飞机机尾喷管发出的波长为1—3微米的红外辐射流,引导导弹从飞机尾部进行攻击,它只需接收到热源的存在和方位,并不要形成目标的热象图。在1982年6月的中东战争中叙利亚军方损失的20多架飞机几乎全部是“响尾蛇”空对空导弹击落的。

红外制导大多数是采用被动寻的制导系统。红外制导的导弹在发射后利用目标本身的红外辐射进行自动瞄准和跟踪,直至最后命中目标。目标的红外辐射主要来自其动力部分,如飞机与火箭的喷管、坦克的发动机、舰船的锅炉及烟囱等。导弹的红外制导原理如图所示,来自目标的红外辐射透过弹头前端的整流罩,由光学系统会聚后投射到红外探测器上(光敏元件),然后将红外辐射由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再经电子线路和误差鉴别装置,形成作用于舵机的飞行控制信号,使导弹自动瞄准、跟踪和命中目标。这种导弹不受恶劣天气的影响,白天黑夜都可以使用,不必由人参与制导。其缺点是对目标本身的辐射或散射特性有较大的依赖性,需要在背景环境中将目标检测出来。

有一种红外热成象制导反坦克导弹。用它攻击坦克时就犹如警察戴着夜视眼镜在夜间追捕已发现的逃犯那么容易。这是因为在导弹头部的导引头中装有大小与指甲差不多的红外列阵探测器,它的功用是探测目标和导弹的相对位置,在导弹发射前对战场进行搜索,一旦发现目标,就象照相机那样摄取下目标图象,贮存到装在导弹上的微型计算机中,作为基准图象。导弹发射后,红外列阵探测器始终“盯着”目标。在导弹飞行中,以大约每秒25帧的速度连续摄取目标图象,并依次逐帧地把图象送入微型计算机中,与基准图象进行比较;如有差异,说明导弹偏离了飞行弹道,计算机随之就把这种代表导弹飞行偏差的差异变成电信号,指令导弹舵机动作,把导弹修正到正确的弹道上来。随着导弹越来越接近目标,红外探测器摄取的图象就越来越大,如果这时导弹在运动或转弯,相对位置的变化会使摄取的图象形状、大小发生变化。当探测器所摄得的图象不能简单地与基准图象进行比较时,还可以靠弹上的计算机软件来判别。这种巧妙的跟踪技术是红外列阵探测、微型计算机与图象处理技术三者的结合,具有像人一样的感觉和思维的能力。

红外制导系统的分辨力高、抗干扰性强、设备简单、重量轻、成本低,由于采用被动探测,无需红外辐射源,所以隐蔽性也较好。

导弹发射后,母机驾驶人员可以不必再管导弹,而驾驶母机退出战区,由导弹独立地飞向目标,有利于消灭敌人、保全自己。而且,导弹越接近目标,来自目标的红外辐射越强,制导精度就越高,大大提高了命中率。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国已生产和试制的红外制导导弹(包括空对空、空对地、地对空和反坦克导弹等)已超过50种。例如,美国“响尾蛇”、法国“魔术”、苏联“环礁AA—2”等空对空导弹和美国“小懈树”、苏联“环礁--7”等防空导弹均采用红外自动寻的制导技术。各国还正在努力发展机动性能强和敌我识别能力高的红外制导导弹。

㈩ 科学家通过蛇类发明了什么

科学家通过蛇类的夜视功能,发明了“被动红外线夜视仪”。

阅读全文

与红外线蛇发明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