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明朝发明了什么东西明朝信仰什么宗教
明代开始搞八股,及其不重视理工科,如果想了解明代的科技进展,推荐你看看著名数学家、音乐学家和诗人朱载堉的生平,他算得上是孤独的天才。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这样点评:朱载堉是“世界上第一个平均律数字的创建人”,其“著作曾经得到很高的评价”。[5]李约瑟称之为“中国文艺复兴式的圣人”。
宗教方面朱元璋是相当推崇道教的,但也不会因此而给与道教更多的权力。明朝政府也一贯地尊崇孔圣人,对佛教也没有歧视态度。总得来说,爱信什么信什么。
『贰』 明朝还有什么发明武器
1372年,制造碗口铳,相对于手铳来说铳身比较重,外形与口径都比较手铳大,必须架在木架上射击
1377年,制造手铳,形体较轻,口径比较小,可以安装入木柄以持以使用,类似手枪
14世纪,制造火龙出水
1453年,制造铜火铳,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管形火器
1524年,制造佛朗机炮,原本由欧洲葡萄牙传入的一种早期的后填装滑膛加农炮
1549年,制造水底雷,为世界上最早的水雷。水底雷以木箱作为雷壳,油灰粘缝,以下面的绳索连接铁锚、控制深度,再以人手操纵击发,比较欧洲制造及使用水雷早了逾200年。于抗日援朝时,明朝海军使用了水底雷一举击沉日本一艘大型战舰,为世界历史上首次使用水雷取得实际战果,比较日俄战争中的水雷战争早近3个世纪。
1558年,制造较西番尤为精绝之鸟铳,是以火绳作为点火装置来击发的火器
1580年,戚继光自制自犯钢轮火,功能类似地雷
1590年,制造水底龙王炮,为世界上最早的水底定时爆炸物。水底龙王炮以牛脬作为雷壳,内里安装有黑火药,以香点燃作为引信,凭借燃烧时间来定时引爆水雷。
1621年,出版茅元仪《武备志》,此书由兵诀评、战略考、阵练制、军资乘、占度载五部分组成,于清乾隆年间被禁。
1637年,制造混江龙,与舰船直接接触而引发爆咋。
制造铁壳地雷,为世界上最早由钢轮压火击引发爆炸的铁壳地雷。铁壳地雷被明朝陆军广泛地装备,并且于江浙地区多次使用其以重创倭寇;欧洲到18世纪后才有类似的武器。
翼虎铳:三管骑兵铳,用以伏路极便,缘其体短,可心藏匿,可以多放,手不离刀,急则可以当盾格斗,远近俱堪杀敌,又可自卫。
制造虎蹲炮,长2尺,头由两只铁爪架起,外形像似蹲卧之虎。于开火前,需要先装填5钱重的铅弹或者石子上百枚,再使用一个重30两的大铅弹或者大石弹压顶,于发射时,大小子弹一同飞出,杀伤力惊人。该炮重量轻,体积小,尤其适合于骑兵使用战马直接驮带,由此催生了明朝陆军骑炮兵,也是世界历史上首支骑炮兵,领先了欧洲约200年。
三桅炮船:仿制荷兰战船,巨型,水师主力,身高大,首昂尾翘,航行迅速,不惧风浪。树3桅,主桅高4丈,船长20丈,舱5层,船面设楼高如城,可容300人,配红夷炮8门,千斤佛郎机40门。
吴三桂于1642年(崇祯十五年)捐红夷大炮一尊,名曰定辽大将军,此炮采用铁芯铜体铸炮法,在当时世界上属于领先的地位。
《神器谱》,明,赵士桢,书中记载了明末军队使用的各式武器,显示了明朝先进的火器制造水平。
『叁』 明朝领先世界的发明有哪些,每一个都超脱时代
有石油井、牛痘、水地雷、研究出燧发枪在碰水情况下也能使用的技术,这些都是领先于时代的。
一、石油井
石油与天然气这俩“小玩意”都静悄悄的呆在地下深处,要想把它们搞出来为人所用,就得专门挖一个通道,这个通道现在我们称之为井。而这个石油井,在明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根本就不是外国人搞出来的,可见古人的大脑是多么的聪明,也不知道他们用什么工具,挖得出这么深的坑,但是凭借他们的智慧,石油井就这么被他们给搞出来了,这时期的石油井,外国人根本不知道是啥玩意。
四、水地雷
这个东西被发明出来没有多大的意义,所以在当时没有大力研究,但是明朝的时候确实有人做出来了。这项技术在当时的国际社会,都不知道水地雷是个啥玩意。
『肆』 明朝的毕燧发明了什么活字
毕升(972年-1051年),生于淮南路蕲州蕲水县(今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为北宋发明家内。毕升于容北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发明活字印刷术,其事迹见于沈括《梦溪笔谈》。毕升创造发明的胶泥活字、木活字排版,对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伟大贡献。
『伍』 中国古代的创造发明有哪些
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其实中国古代除了这四项发明,还有很多厉害的发明创造,中国古代的科技十分璀璨和精彩,只不过大多数科技发明在长年累月间已不知不觉融入我们的生活,让人们很容易忽视了它们的艰辛的创造过程。下面这些例子都是中国古代的创造。
中
还有,在外国人眼里中国的代名词“瓷器”;天下第一桥“赵州桥”;不用一钉一铆的古代建筑“榫卯”;御敌于万里之外的“长城”等等,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还远远不止这些。它们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展现了古人强大的创造力。它们曾经甚至现在都在影响和改变着这个世界。
『陆』 明末清初有哪些逆天的科学发明
确实,明末清初(17世纪中叶),东西方都涌现了大量的发明创造。区别在于,西方的创造发明多数都流传下来,并逐渐改造优化;而东方的发明创造,只是小范围短时间流行,更多的却失传了。
这是戚家军装备使用,为了在多山南方使用,随时随地射击,因此设了一个支架,像是猛虎蹲坐的样子,其声“猛若虎”故得名。即使是在沙滩、礁石区、树林、山坡上也能使用,而且重量轻,强壮的士卒2人即刻抬着走。
发射弹药上不挑剔,铅弹可以用,石子也可以用,装填量在几十上百个左右。尾部用重物压住,,发射时铅丸石子齐射,声震如雷,射击面呈扇形,范围极广,可达数百米。(用现代的眼光看来,这是野战火炮的雏形,发射的还是针对软体目标的榴霰弹)
『柒』 明朝时期,有哪些发明领先于世界
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历史,因此在这5000年的历史长河当中出现过许许多多的伟大发明。而这些发明当中也有许多发明是领先于世界的,而其中明朝最伟大的5项发明,每一项发明都领先于世界。
而我国的历史文化当中,明朝的科研成果是非常的丰富,在明朝的时候他的科技发展已经领先了世界,并且在当时中西方交流是非常频繁的,因此明朝的科技完全可以吸收外来的部分先进技术,因此明朝出现了许许多多伟大的发明。
正是因为明王朝大力发展科技,才使得我国古代能够出现许许多多伟大的科技发明。并且这些科技发明也为我国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捌』 明朝领先世界的发明有哪些呢,你最佩服哪一个
明朝领先的发明有:世界上首个石油井;世界上首颗水底雷;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火爆法采矿技术;不怕雨的燧发枪。要说最佩服的还要说是能够预防天花的牛痘了。
在工业革命的时期,动力和原料是不可分的,如果有了蒸汽机没有燃料,那也是不行的。而明朝发明的火爆法采矿技术,就让采矿变得不再那么难了。我国历史上一直都是冷兵器的时代,而在明朝末年,发明出来的的燧发枪,就是冷兵器时代的一种转变。不过后来随着明朝的灭亡,满清的思想也让这些发明给彻底断掉了。虽然很多的发明都是我国现开始的,但是却被西方国家发展了起来。有时候想想如果没有大清,也许我们民族现在就会是另一番景象了。
『玖』 明朝有哪些科技发明
明朝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日本丰臣秀吉挟岛内战国局面之余威悍然侵略朝鲜。明朝组织远征军入朝参战,血战7年获得全胜。此战役明朝已经不复往日辉煌,实力已经在走下坡路,可是依然在朝鲜以数万之众,凭大炮巨舟之利重挫刚结束战国时代久经战阵实力处于颠峰的日本(详细情况可参看《龙战三千里》一书)。在1604年明朝以50艘战船为后盾,和荷兰殖民军东方舰队指挥官韦麻郎谈判,将其逼退。1622年明军在广宁大败,袁崇焕单剑出关,努尔哈赤兵抵山海关,明朝无力应付荷兰在福建沿海的骚扰,可是荷兰殖民者在凡是有明朝驻军的地方就没能讨到好!1623年明朝官员南居益在澎湖,采用海面上用火船阵,陆地上用堡篮阵,与拥有当时最先进火器的荷兰殖民者血战半年,迫使其在明军的监视下拆除经营两年的澎湖要塞,灰溜溜扬帆而去。1633年10月22日,明军在料罗湾大战中击溃荷兰和中国海盗刘香的联军。此后明军乘胜追击,一直打到荷兰人不敢骚扰中国沿海为止。1639年不服气的荷兰人卷土重来以九艘巨舰骚扰中国沿海,多次击败明朝小舰队,最后被郑芝龙(郑成功的父亲)派人以火药筒泅水攻击,一连焚烧5艘。使得荷兰殖民者最终认输,不敢在海上和明军对垒。崇祯这位明朝末代皇帝没有将一寸国土丢给西洋人。
清朝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一败再败,先败英法,后败日本,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几千年积攒的黄金白银的家底赔个精光···
《天工开物》在清朝曾一度“销声匿迹”说明了什么?
文:于成玉
众所周知,《天工开物》的作者是我国明朝著名的科学家宋应星。宋应星其字长良,系江西奉新县人。生于万历15年(1587)。万历43年(1615),宋应星和他的哥哥宋应升同时考中举人。于崇祯7年(1634)出任江西分宜县教谕(笔者按:教谕即管理教育的官职)。其间,宋应星把他长期积累的生产技术等方面知识加以总结整理,编著了《天工开物》一书,在崇祯10年(1637)刊行,明朝灭亡后弃官回乡,终身再未出任,大约在清顺治年间(约1661)去世。
《天工开物》全书分上、中、下3卷,又细分做18卷。内容十分丰富,并有123幅精美生动的插图。上卷记载了谷物豆麻的栽培和加工方法,蚕丝棉苎的纺织和染色技术,以及制盐、制糖工艺。
中卷内容包括砖瓦、陶瓷的制作,车船的建造,金属的铸锻,煤炭、石灰、硫黄、白矾的开采和烧制,以及榨油、造纸方法等。
下卷记述了金属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兵器的制造、颜料、酒曲的生产,以及珠玉的采集加工等。全书详细地叙述了各种农作物和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以及一些生产组织经验和大量确切的数据,是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重要文献资料。
然而,民国初年,有人去查《云南通志》,发现里面在说到冶炼铜矿的地方,引用了一本名叫《天工开物》的书。此人想要看到这本书的全貌,于是便到北京各个大图书馆去寻找,结果一无所获;又去询问各藏书家,也没有一个人知道这本书。由此可见,在经过满清将近三百年的统治之后,《天工开物》已经彻底从中国“销声匿迹”了,连知道这本书名字的人几乎都没有。
后来这个人偶然在一个日本朋友家里现这本书的日文版,于是他又到日本图书馆去查阅,竟然发现这本书还有英、俄、德、日、法等国的翻译本,而且法国还有全译本。据说当年法国皇帝拿着这本书,如获至宝,爱不释手,以致将它深藏于皇帝文库中。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惟独中国没有这本书。后来他在法国国家图书馆里找到了《天工开物》明朝的最初原刻本,然后按照这个原刻本,《天工开物》才在中国又广为印行,重见天日了。由此可见,清朝的文字狱有多么“兴旺发达”啊!
严格意义上说,中国并不是大家所想象的保守民族,当国家出现危机时,中国是有改革决心的,中国各朝不乏变革者。由于满清是异族统治,满族在人口上又处于绝对劣势,因此在政治上才非常保守,满族的政治思想是“稳定压倒一切”,由于近代我们因为满清的保守给国家带来深重的灾难,所以我们自己也认为中国人非常保守。其实大陆国家因为面临外侵压力比岛国更大、更直接,民族性格一般更开放,需要变革时也会更彻底。满清统治者最大的压力来自国内,害怕“反清复明”,因此面临外侮它考虑问题自然偏向。就是外国军舰开过来它考虑的还是国内问题——会不会影响它在中国的通知根基!!如果是明朝统治者,它所考虑的问题自然就要单纯的多,变革所需承担的压力也会比满清更少。
明朝末年的郑芝龙(郑成功他父亲)集团就是被朝廷招安的海盗集团。当时垄断了东南亚的海上贸易,是个超级海上势力,拥有大量的舰船和武装人员。与之能抗衡的只有荷兰人和海盗刘香的联合力量。在历次明朝和荷兰人的交战中郑芝龙集团都是海上主力。在明朝打败荷兰人后夺取了从日本到南海的东亚制海权,凡是航行的船只都要花钱买明朝郑芝龙的令旗(通行证)。如果没有满清入关,明朝即使被汉族农民起义推翻,另立新朝,让郑芝龙类似的海上势力集团存在,中国就不会被世界文明所抛弃。再惨也不会落到满清最后任人宰割的地步。最次也是当时的土耳其的翻版,做二流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