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是谁发明的飞机
飞机是在1903年12月17日由美国发明家莱特兄弟发明的。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首次试飞内了完全受控、依靠自身动力、容机身比空气重、持续滞空不落地的飞机,也就是世界上第一架飞机“飞行者一号”。
“飞行者一号”是一架双翼飞机,它的两个推进螺旋桨分别安装在飞行员位置的两侧,由单台发动机链式传动。操纵系统采用升降舵在前、方向舵在后的鸭式布局,这也正是莱特兄弟对航空事业的最伟大的贡献所在。
⑵ 谁发明了飞机
就在美国的航空航天名人忙于庆祝莱特兄弟成功试飞第一架动力飞行器100周年的时候,巴西人却认为阿尔贝托·桑托斯·杜蒙特才是真正的动力飞行之父。
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兄弟1903年12月17日在北卡罗来纳州基蒂霍克使第一架动力飞行器“飞行者一号”成功升空12秒。但桑托斯·杜蒙特的支持者们则认为他们的英雄1906年10月23日在巴黎一家公园里的飞行才算得上真正的第一次。
桑托斯·杜蒙特出生在巴西,父亲是一位法国珠宝商。18岁时他回
到了其家乡法国,并且很快痴迷上了飞行。在和热气球打了几年交道后,桑托斯·杜蒙特开始把目光转向飞机的动力飞行。1906年10月23日,在一群观众仰慕的目光注视下,桑托斯·杜蒙特在巴黎西郊的巴加泰勒公园驾驶“双14”双翼飞机,开始了他的第一次飞行。这次飞行距离为60米,离地高度约为2米。“双14”飞机的骨架由铝和竹子做成,上面蒙有丝绸,飞机的汽油发动机由桑托斯·杜蒙特自行设计制造。而莱特兄弟的第一次飞行是在基蒂霍克海滩完成,飞机靠了斜坡的帮助得以起飞,而且现场只有很少人观看。
同年11月21日,桑托斯·杜蒙特再度驾驶“双14”起飞。这次他在6米的高度上飞行了220米。国
际航空联合会将这两次飞行登记为最早的航空纪录。
后来桑托斯·杜蒙特还曾建造了一架叫“蜻蜓”的新飞机,但这一工作令他精疲力竭、心力交瘁。他于1909年重返巴西。桑托斯·杜蒙特一直希望飞机能被当做交通工具来使用,但事实却并非如他想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飞机第一次被用来投掷炸弹,此举加剧了他的失落情绪。1932年7月23日,也就是他得知飞机被用来镇压巴西境内的武装起义后不久,他自杀身亡,时年59岁。
时至今日,桑托斯·杜蒙特在
巴西仍然享有很高声誉。巴西空军正式承认他是自行完成飞行的第一人。里约热内卢两个民用机场之一也以他的名字来命名。
其实,桑托斯·杜蒙特并非是惟一挑战莱特兄弟地位的人。法国人克莱门特·阿代尔就曾宣称:1890年10月9日,他驾驶蒸汽动力飞机在他朋友位于巴黎郊区的庄园里飞过大约48米。在法国,很多人将他称做“法国航空业之父”。
行为古怪的新西兰农民理查德·皮尔斯也曾于1903年3月31日爬进了他自制的单翼飞机。据他自己讲,在最后一头扎进自家的篱笆之前,他的飞机也曾飞了大约140米。
⑶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又取得了哪些重大的科研成果你还知道哪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王适存教授,旋翼动力学国际顶级专家,旋翼动力学界有唯一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理论——王适存涡流理论。他的名字在国际旋翼动力学界如雷贯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高歌教授,发明了沙丘驻涡火焰稳定器设计和研究工作,获国家发明一等奖,现已用于我国多种军用航空发动机,是我国
机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⑷ 飞机的发明者是谁
莱特兄弟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设计制造的飞机进行了成功的飞行,这是世界上首次实现重于空气航空器的有动力、可操纵飞行。
⑸ 谁发明了飞机
莱特兄弟
⑹ 谁发明了飞机呢
莱特兄弟
1903年美国来莱特兄弟设计源制造的飞机进行了成功的飞行,这是世界上首次实现重于空气航空器的有动力、可操纵飞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飞机已用于作战,当时飞机的速度已达180~220千米/时,升限6000~7000米,航程400~450千米,轰炸机载弹量1000~2000千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飞机的速度达到750千米/时,轰炸机载弹量可达10吨左右。
20世纪40年代中期以后,发动机由活塞式发展到喷气式,飞机的飞行性能显著提高。80年代飞机的升限已超过30000米,最大速度超过3倍音速,航程超过
⑺ 谁能介绍一下北航高歌教授当年的传奇故事
高歌在1984年发明的"沙丘驻涡火焰稳定器",获国家发明一等奖,钱学森同志称之为"一项长中国人志气的重要发明"。该成果广泛应用于我国多种军用航空发动机中,取得了数以亿元计的经济效益,至今仍保有先进水平。本刊记者于今年10月采访了高歌教授,了解到了他近期从事的一些前沿科研工作的最新进展,尤其是他对龙卷风的研究及其工程应用价值,让人耳目一新。
高歌教授在采访中提到,传统的航空发动机技术虽然还在不停地改进提高之中,但受到原理和材料工艺上的限制,已经逐渐逼近了性能发展的极限。目前虽然涌现出一些新型航空发动机技术,但仍然没有走出依靠压力膨胀过程来实现热功转换的思路。他强调,人们应该另辟蹊径,寻找其他可用的工作原理。为此,他研究了自然界龙卷风的形成与强化机制,发明了一项称为"余热增推"的技术,直接利用龙卷旋涡实现热功转换并提取能量,用以提高航空发动机的推力和工作效率,这是具有独创性的重大科研成果,是人们未曾涉足过的一片新天地。
传统航空发动机技术需要新的突破高歌首先提到,航空发动机经历了两个大的历史阶段,第一阶段就是在1950年以前,主要是活塞发动机的使用。第二阶段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涡轮发动机迅猛发展,一直占据着霸主地位,它有很多的变种,如涡扇发动机、涡桨发动机、涡轴发动机等,但其核心技术都是压气机-涡轮组合,即燃气轮机。
很早就有人提出,涡轮发动机过了巅峰期以后有没有后续机种。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呢?因为人类所发明的热机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都是依靠压力膨胀过程来实现热功转换的,活塞发动机、涡轮发动机都是如此。而要提高涡轮发动机的性能主要有两条途径,一个是提高压比,另一个是提高涡轮前温度,这是它的工作原理决定的。但提高压比、提高涡轮前温度是有一定限制的,设想压比达到40左右,压气机的转速会很大;同时压比提高,叶片的强度也成问题。所以无论从压比还是从温度来说,涡轮发动机基本上快要接近其性能极限了。
当然,所有发动机在其发展的历程中,性能都有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但如果原理上不出现重大变化的话,就不会有本质的改变。如涡轮发动机压气机本身的效率,四十年前是81%~82%,而今天,最好的压气机的效率是86%~87%。可以看出,大约每十年只提高1%多一点。人们不得不考虑未来航空发动机的出路问题。
脉冲爆震发动机和旋转冲压发动机航空涡轮发动机目前出现了很多新的机种,如脉冲爆震发动机、冲压发动机等,这是主要的几个研究方向,也是试图找到大幅提高航空发动机性能的技术尝试。
但这些发动机还处于摸索阶段,高歌一一对其技术难点和缺陷进行了分析。
高歌提到,脉冲爆震发动机噪声巨大,工作频率跟不上去。工作频率就是指爆震燃烧频率,要100赫兹左右才能够产生足够的比冲,如果到不了这个频率,比冲不够,与涡轮机相比就没有竞争力。设想在一个空腔里面,排气、进气一秒钟来回一百多次,而且还没有一个活塞把气体推出去,只靠自己的膨胀过程来填充、爆炸,再填充、再爆炸,这本身是非常困难的。
⑻ 高歌的成就及荣誉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在著名航空动力专家宁晃教授的指导下,完成沙丘驻涡火焰稳定器设计和研究工作,该项成果 1984年获国家发明一等奖,钱学森同志称之为“一项为中国人民争气的重大发明”,现已用于中国多种军用航空发动机。1984年获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1986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1年获中国杰出博士称号,并荣获航空金奖及国防科工委光华特等奖。1987-1993年从事潜艇减阻降噪研究,发明潜艇减阻降噪新型流水孔,并在潜艇上应用;该项成果1992年获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1993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2000年与美国华裔教授Y.Yong共同创立理性湍流方程体系,消除了湍流方程对经验系数的依赖。2013年2月4日出版的《国际力学系统工程》杂志刊登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歌教授和徐晶磊撰写的“基于部分平均的可压湍流的研究”(IJMSE10094)的文章。国际著名湍流研究权威、K-E湍流模型和雷诺应力模型的创始人B.E.朗德尔教授对该文做出了如下的评价:“推导思路完善、独特、清晰、严谨;验证结果精度高,既能计算平均湍流,又能模拟拟序结构……是湍流研究中一项非常重要、非常杰出的成果。”此外,在 直升机旋翼锯齿形倾斜尾缘技术、碟型飞行器设计与研究、龙卷风加力燃烧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2003年获北京市科研创新标兵称号。
高歌教授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责任教授,兼“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国防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1985年起至今,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1987年起至今,任中国航空学会理事;1987-1996年任国防科工委水动力学专家组成员、副组长;1987年起至今,任第7-10届全国政协委员。著 有“燃烧室空气动力学”一书(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表论文约五十余篇。研究兴趣包括:新能源的基础理论,新型动力装置研制,空天飞行器设计与研究等。
⑼ 中国有哪些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具体事例 我国做出
邓稼先两弹一星,袁隆平发明多产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