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微波领域创造性研究

微波领域创造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9 16:40:01

A. 青岛迈可威微波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青岛迈可威微波应用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6月, 注册资本833万,公司位于青岛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青岛首家专业从事微波能应用技术推广的创新型高新科技企业。 迈可威公司致力于微波能在工业,科研,医疗(ISM频段产品)领域的应用,秉承“专业化设计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理念,11年来,为数百个用户提供了产品和技术服务,用户涵盖工业,农业,教育,科研,检测,商用以及国防领域。 迈可威一贯重视微波能技术研发,公司拥有11项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两项,在微波化学合成和微波高温技术领域,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技术能力;在2015年成立国内首家定位于微波能基础应用研究的民营科技机构,“青岛迈可威微波物理化学研究院”,并拥有多名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参与多项国内空白的微波能应用技术研究。 迈可威公司占地2500m2,集营销,设计,生产,服务于一体,公司现有员工40名,专业技术以上人员占80%;迈可威重视产品和服务质量,在“工业用、科研用微波设备”领域,通过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迈可威注重微波技术和产业化对接,按照事业化推进模式,先后孵化出以产业化为目的的企业,包括针对科学仪器领域的“青岛迈威微波化学设备有限公司”;针对石墨烯领域的“青岛迈威石墨烯设备科技有限公司”;针对生化环境领域的“青岛核兴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冯国通
成立时间:2004-06-14
注册资本:833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70203228081484
企业类型: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华东路826-8号

B. 国内微波天线研究设计方面的知名大学和专家有哪些

东南大学 章文勋教授

C. 美国心理学教授阿玛比尔提出了创造力三结构理论包括哪些

一、创造力的定义

自古以来,
创造力始终是有关人类精神现象的探讨中一个最热门的话题
之一。到目前为止关于创造力还没有较为统一的定义,但是现在被大家
较普遍接受的定义是:创造力即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
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精神或物质产品的能
力或特征。

二、创造力的本质

关于创造力的本质,有史以来有许多不同的看法。现代心理学领域中,
对创造力最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四种看法:

精神分析党派的心理学家们认为,创造过程是自我控制被放松的状态
下,前意识(介于意与潜意识之间的精神活动)中的观念自由组合、自
发释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回归于幻想,并把幻想与问题解决
结合起来,新观念通过自由表达就产生了。在这派心理学家中,弗洛伊
德强调无意识在创造力中的作用;
荣格将创造性的艺术看成是个体在不
受意识控制的情况下,对集体无意识的改造。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是与自我实现相联系的人格特征。
马斯洛
认为,自我实现的创造力来源于人格,表现于日常生活之中,是人生来
就具备的潜能,在后天一定的环境中得到开发。这派心理学家认为,提
高个体创造力的途径主要是诱导个体产生更多的创造性自我知觉,
或改
善环境,使环境有利于个体创造力的表达。

认知派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是人的头脑对情景的一种完美经验的组织
以及完善、
灵活的认知结构。
格式塔心理学家把创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1
)准备(收集信息);

2
)孕育(让观念在头脑中自由联结);

3

明朗(以顿悟方式产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4
)验证(检验解决的正
确性、有效性);吉尔福特强调创造力是一种心理能力,来源于具有流
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三个重要特征的发散思维。斯腾伯格提出创造力
的三维模型理论,认为创造力由智力维度、

智力方式维度、人格维度
构成。

一些研究大脑半球功能特化的心理学家强调大脑右半球是创造力的物
质基础,创造过程依赖于通过胼胝体实现的大脑两半球机能联合。一些
专家认为,传统教育教学活动过分强调了辐合思维,重左脑、轻右脑。
他们建议:以通过延迟判断(不急于评判学生作业的对与错)、创造和
谐人际关系、刺激潜伏期(引发思索),并通过生物反馈、默想以及放
松等技术,帮助学生增强右脑功能。

从上述有关创造力本质的不同理论中,
我们可以看出存在于其中的一些
共同点:

1

教学应创设有利于消除创造性思维障碍的各种条件;

2

让学生了解自己观念的价值所在;(
3
)延迟判断;(
4
)训练思维的灵
活性;(
5
)不断激发创造性行为。

三、创造力的结构

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创造力研究之后,
人们越来越明确地认识到创造力
绝非一种单一能力,而是能力与其他方面的复合。人们逐渐放弃了那种
“单维创造论”,渐渐地构建起了创造力系统观,使得创造力研究向

“多维取向”和“聚合模型”发展。
这样的模型主要有吉尔福特创造力
结构理论,艾曼贝尔的创造力成分理论,斯腾伯格的创造力三维模型和
创造力投资理论,以及西克森特火哈伊的创造力系统模型。

D. 您知道微波在化学实验,科研领域可以带给我们什么好处吗

有机合成技术与人类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小到日常起居,大到军工国防都离不开有机合成物的应用。但是某些重要的有机物应用传统的方法合成速度十分缓慢,产率也不高。将微波技术应用在合成中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化学作为一门中心科学在现代社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有机合成化学与人类的日常生活联系更是紧密。工业化大规模地快速生产化工制品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但由于各种原因一些重要的化工制品生产相当缓慢,近年来经过各国化学家的不懈努力已经将微波技术成功运用于有机合成领域,使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大增加。

E. 微波技术的应用领域有哪些

磁控管与速调管是两种微波电子管,它们分别以不同的方式产生连续的微波振荡。

世界上第一个多腔磁控管,是前苏联工程师阿列克谢耶夫和马廖罗夫于1936到1937年间制成的,早于英国的兰德尔与布特,但他们发明的磁控管的影响不如英国同行的那么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微波技术的研究围绕雷达的研制进行,从而推动了微波元器件、高功率微波管、微波电路和微波测量等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微波技术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到通信领域,主要包括通常的微波接力通信和卫星通信。

F. 格兰仕在微波炉领域最初采取的是什么战略,其后战略又有何变化

占领市场,之后创新,第一台光波炉出自格兰仕,质置与服务是保证。

G. 微波技术在微电子领域里的应用是什么

通信 雷达 微波炉等

H. 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最近的研究方向是什么,推荐一下可以自学的书单

我找了以下专业方向以供参考,共十二大类。其中有些是与物理、机械、光电、电气、自动化、计算机等交叉的学科。

0809 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

080901 物理电子学

080902 电路与系统

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0810 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1 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081103 系统工程

08110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1电路与系统
2集成电路工程
3自动控制工程
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5通信与信息系统
6信号与信息处理
7电子与通信工程
8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9光电信息工程
10物理电子学
11精密仪器及机械简介
12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01.电路与系统
电路与系统学科研究电路与系统的理论、分析、测试、设计和物理实现。它是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这两个学科之间的桥梁,又是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控制、计算机乃至电力、电子等诸方面研究和开发的理论与技术基础。因为电路与系统学科的有力支持,才使得利用现代电子科学技术和最新元器件实现复杂、高性能的各种信息和通信网络与系统成为现实。
学科概况
信息与通讯产业的高速发展以及微电子器件集成规模的迅速增大,使得电子电路与系统走向数字化、集成化、多维化。电路与系统学科理论逐步由经典向现代过渡,同时和信息与通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电子学等学科交叠,相互渗透,形成一系列的边缘、交叉学科,如新的微处理器设计、各种软、硬件数字信号处理系统设计、人工神经网络及其硬件实现等。

学科研究范围
根据国内需要及本学科在国际发展趋势,具体研究方向可归纳为:电路与系统理论,语、声和图像处理技术,数字信号处理专用电路设计,网络与滤波器理论及技术,VLSI电路与系统设计,信息与通讯系统和网络的设计,电路与系统CAD及设计自动化,功率电子学,非线性电路与系统,自动测试系统与故障论断,优化理论及人工神经网络应用,智能信息处理与识别。
培养目标
研究生应掌握数字、模拟、线性和非线性电路与系统的理论与技术,信号处理理论及技术,电路与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现代信息与通信网络的理论与技术;在本研究方向有系统和深入的专门知识和实验技术;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具备成为学术带头人或课题负责人的素质;能胜任在科研单位、生产部门或高等院校从事有关方面的研究、科技开发、教学和管理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1.现代电路理论及其应用

2.DSP与信号实时编码技术

3.嵌入式系统

4.非线性电路与系统

5.生物医学图像处理

6.智能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7.信息网络与编码技术
02.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一、学科概况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信号处理、人工智能、控制论、计算机技术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学科。该学科以各种传感器为信息源,以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的理论技术为核心,以数学方法与计算机为主要工具,探索对各种媒体信息进行处理、分类、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构造具有某些智能特性的系统或装置的方法、途径与实现,以提高系统性能。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控制科学与工程的重要学科分支。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从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的研究、开发、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1.博士学位 应具有模式识别、信息处理、人工智能与认知科学及有关数学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对于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主要前沿领域有深入了解;能独立开展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中有关研究方向的专题研究工作,并取得具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学风严谨;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2.硕士学位 应具有坚实的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对于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某一研究领域的进展和学术动态有较深的了解;能够熟练利用计算机解决本学科的有关问题;具有从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中的某一研究方向的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并取得有意义的成果;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三、业务范围

1.学科研究范围 模式识别,图象处理与分析,计算机视觉,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计算智能,信号处理。

2.课程设置 随机过程与数理统计,矩阵论,优化理论,近世代数,数理逻辑,数字信号处理,图象处理与分析,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机器人学,计算智能,非线性理论(如分形、混沌等),控制理论,系统分析与决策,计算机网络理论等。
四、主要相关学科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系统,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学,心理学

03.通信与信息系统
通信与信息系统(Communicationand Information System)
通信与信息系统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支柱,是现代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国民经济的神经系统和命脉。
本学科所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以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与交换、信息网络、信息处理及信息控制等为主体的各类通信与信息系统。它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电信、广播、电视、雷达、声纳、导航、遥控与遥测、遥感、电子对抗、测量、控制等领域,以及军事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各种信息系统。
本学科与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理论与技术、航空航天科学与技术以及兵器科学与技术、生物医生工程等学科有着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关系,并派生出许多新的边缘学科和研究方向。
学科研究范围
1. 通信理论与技术
信息论,编码理论,通信理论与通信系统,通信网络理论与技术,多媒体通信理论与技术等。
2. 电子与信息系统理论与技术
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电子与通信系统设计自动化等。
3. 控制理论与技术
智能控制系统,非线性控制理论,工业监控系统设计等。
通信与信息系统培养目标及研究方向
培养目标
研究生应掌握通信科学、信息科学领域坚实的数理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具有电
子科学、计算机科学以及控制科学方面的一般理论与技术:能从事通信、信息科学及相关领域的科研开发与教学工作;热爱祖国,献身于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严谨求实的学风与高尚的职业道德;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主要研究方向
1.数字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2.通信系统数字信号处理
3.信息工程与计算机控制
4.电子与通信系统设计自动化
5.信息网络与信号编码
6.多媒体系统及应用
04.信号与信息处理
信号与信息处理(Signal andInformation Processing)
学科概况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是集信息采集、处理、加工、传播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现代科学技术,是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重点,也是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重点。该专业培养的研究生应在信号与信息处理方面具有坚实、深厚的理论基础,深入了解国内外信号与信息处理方面的新技术和发展动向,系统、熟练地掌握现代信号处理的专业知识,具有创造性地进行理论与新技术的研究能力,具有独立地研究、分析与解决本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
科学研究领域
该专业的研究主要领域有:信息管理与集成、实时信号处理与应用、DSP应用、图像传输与处理、光纤传感与微弱信号检测、电力系统中特殊信号处理等。还开展了FPGA的应用、公共信息管理与安全、电力设备红外热像测温等领域的研究,形成了本学科的研究特色,力争在某些学科方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除上述主要领域外,还开展了基于场景的语音信号处理,指纹识别技术以及图像识别等多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方向
(1)实时信号与信息处理主要研究内容: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分析、DSP的开发和设计、信号控制技术。信号的采集、压缩编码、传输、交互和控制技术,流媒体技术以及多人协同工作方式研究,从而实现在DSP和互联网上的视音频、文字等多种信息的实时交互和协同工作。 (2)语音与图像处理该研究方向主要负责研究和探索数字语音和图像处理领域的前沿技术及其应用。研究内容包括:语音的时频分析和算法、声场分析和目标跟踪、动态范围(HDR)图像处理技术和算法、图像加速硬件(GPU)的应用等。
(3)现代传感与测量技术该研究方向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在理论上主要开展基础研究,以发现新现象,开发传感器的新材料和新工艺;在应用上主要结合电力系统的应用需求,开发各种传感与检测系统。
(4)信息系统与信息安全现代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安全其核心问题是密码理论及其应用,其基础是可信信息系统的构作与评估。该方向主要研究与通信和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安全有关的科学理论和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密码理论与技术、安全协议理论与技术、安全体系结构理论与技术、信息隐藏理论与技术、信息对抗理论与技术、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研究。
(5)智能信息处理主要侧重于研究将现代智能信息处理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应用于现实的各类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中。为企业培养掌握现代智能信息处理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研究与开发各类智能信息处理系统的技术人才。其主要研究内容有:数字图象处理、视频信息的检测、分析、传输、存储、压缩、重建以及模式识别与协同信息处理;视觉计算与机器视觉、智能语音处理与理解、智能文本分类与信息检索、智能信息隐藏与识别。
(6)信息电力为信息科学与电力系统两学科的边缘新学科(筹),研究内容包括:数字电力系统,电力通信技术与规程,计算机软件与网络,电力生产和运营管理,信息技术及其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
(7)现代电子系统现代电子系统研究方向主要研究使用当今最流行的电子系统设计工具,如嵌入式系统,可编程逻辑器件,DSP系统等实现诸如信息家电、通信、计算机等相关领域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的设计方法。
(8)嵌入式系统与智能控制研究单片机、可编程序控制器(PLC)、DSP、ARM等在智能测量仪表、交通管理、信息家电、家庭智能管理系统、通信和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应用。
(9)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该方向主要研究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的新理论与新方法,着重研究这些理论和技术在实际系统、尤其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解决应用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智能化信号处理、图像型非图像型目标识别,人工种经元网络、模糊信息处理、统计信号处理、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以及信号的超高速多通道采集与实时处理技术等。

05.电 子 与 通 信 工 程

电子与通信工程是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构建现代信息社会的工程领域,电子技术是利用物理电子与光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的基础理论解决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仪器仪表及计算机设计和制造等工程技术问题;信息技术研究信息传输、信息交换、信息处理、信号检测等理论与技术。其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培养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通讯与信息系统、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等工程技术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研修的主要课程有:政治理论课、外语课、矩阵论、泛函分析、数值分析、半导体光电子学导论、半导体器件物理、固体电子学、电子信息材料与技术、现代材料分析技术、电路设计自动化、电路优化设计、数字信息处理、信息检测与估值理论、导波原理与方法、导波光学、微波电路理论、高等电磁场理论、应用信息论基础、数字通讯、系统通信网络理论基础、现代管理学基础等。
一、概述
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信息产业,包括信息交流所用的媒介(如通信、广播电视、报刊图书以及信息服务)、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所需用的器件设备和原材料的制造和销售,以至计算机、光纤、卫星、激光、自动控制等由于其技术新、产值高、范围广而已成为或正在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的支柱产业。电子技术及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新技术革命带来根本性和普遍性的影响,电子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既出现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又促成了现代通信的实现。电子技术正在向光子技术演进,微电子集成正在引伸至光子集成。光子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结合与发展,正在推动通信向全光化方向通信的快速发展,而通信与计算机越来越紧密的结合与发展,正在构建崭新的网络社会和数字时代。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涉及了信息与通信系统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以及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物理电子与光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等六个二级学科。研究内容包括信息传输、信息交换、信息处理、信号检测、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电子元器件、微波与天线、仪器仪表技术、计算机工程与应用等。
二、培养目标
培养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物理电子与光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等学科,从事光纤通信、计算机与数据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多媒体通信、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网设计与管理,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电子元器件、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领域从事管理、研究、设计运营、维修和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要求掌握本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以及管理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承担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三、领域范围
由于工程硕士是直接为企业培养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以行业来看覆盖面为:通信系统与通信网及其设备,广播电视系统与设备,电子仪器仪表,集成电路与微电子系统,电子、光子及光电子元器件,电真空器件,家用电器,微波器件、设备与系统,电子材料与纳米材料等。
从工程技术角度来看,本领域包括:计算机通信网络及其安全技术,移动通信与个人通信,卫星通信、光通信,宽带通信与宽带通信网,多媒体通信,语音处理及人机交互,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信号处理及其应用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及其应用,通信与测量系统的电路技术,微波技术及其应用,微波传输、辐射及散射,微波电路,微波元器件,微波工程,光电子学与光纤通信工程,信息光电子工程,电子束、离子束及显示工程,真空电子工程,电子与光电子器件,微电子系统设计与制备,纳米材料与技术。
四、课程设置
基础课: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外语、矩阵理论、随机过程与排队论、高等代数、应用泛函分析、数值分析等。
技术基础课:应用信息论基础、统计信号处理、数字通信、系统通信网理论基础、数字信号处理、信号检测与估值理论、导波原理与方法、微波电路理论、高等模拟集成电路、高等电磁场理论、导波光学、半导体光电子学导论、半导体器件物理、电路的优化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VLSI系统设计基础、固体电子学、电子信息材料与技术、现代材料分析技术、软件技术基础等。
五、学位论文
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的选题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学位论文选题应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工程硕士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选题一般应与工程硕士生所在单位的科研或工程项目相结合,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革项目,可以是技术工程研究专题,也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学位论文应包括:课题意义的说明、国内外动态、设计方案的比较与评估、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途径、本人在课题中所做的工作、理论分析、设计计算书、测试装置和试验手段、计算程序、试验数据处理、必要的图纸、图表曲线与结论、结果的技术和经济效果分析、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等。与他人合作或前人基础上继续进行的课题,必须在论文中明确指出本人所做的工作。

阅读全文

与微波领域创造性研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