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样发明东西呢请有发明经验的高手教教。
我是一名小学抄生,也是班里的袭发明高手!我给你提几条建议吧,希望你能采纳。
想发明东西,是要细心观察生活,特别是一些很小很小的细节。(一般的发名家,都要具备这一点不难做到的条件!)
可是,如果你光想了,但没有去继续研究下去的花,是不会有用的。这就要看你的耐心和恒心了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一定要坚持研究下去哦!
虽然我是个孩子,但我希望我的一点小经验能帮助一名大人。加油,我相信这样一位与我一样爱发明的大人(*^__^*)
② 纸是怎样发明
造纸术,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作出的重大贡献之一,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并称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而著称于世,它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书写材料,使文字有了新的承载体,结束了先祖在石壁、兽甲骨、竹木简和帛上书写的历史。同时,纸也是文房四宝之一。
古书有东汉蔡伦造纸之说,这一说法至今尚有争论。从目前的出土文物及资料来看,在西汉墓葬中已发掘远古的纸张。当时的纸是动、植物纤维的混合体,这些纤维碎末经过再加工就被制成了纸张。自东汉起,造纸技术经过改良,人们仅利用植物纤维就可以制成薄纸。
可以推断的是,东汉时期的蔡伦在造纸术的改良方面有所贡献。他发明了用树皮、麻、破布、鱼网等材料造纸的技术,并将造成的纸献给了皇帝。因此人们又将这种纸称为“蔡候纸”。
造纸术的发明,带动了笔、墨、砚的发展。造纸术传至东南亚、欧洲及阿拉伯国家,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地图古纸,还有陕西西安、挟风及甘肃居延出土的西汉麻纸是否属于纸,学者们为此争论不已。该纸的厚度和纤维分布不均,故被称为麻纸。麻纸在汉至唐近千年间,一直是我国书写绘画的主要用纸。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物质的丰富,造纸的原料逐渐增多。魏晋以后,人们开始采用藤皮草(稻草、麦秆)、橘皮、桑皮、麻竹、荨麻等材料造纸。东晋时,大麻被用于造纸,这种材料造出的纸质地坚韧洁白、耐水浸,这应该是宣纸的雏形。而真正意义上的宣纸要属南朝时安徽歙县等地出产的一种银光纸,当时梁武帝的咏纸诗“皎白如霜雪,方正若布棋,宣情且记事,宁同鱼网时。”足以说明当时的造纸水平。
隋唐是造纸术发展的鼎盛时期。这时的纸品种和式样都基本形成,且出现了对纸的染色工艺。唐代较有名气的纸有扬州麻纸和以青檀树皮为原料制成的宣纸,还出现了一些新品种,如鄱阳白、澄心堂纸等。笺纸染以颜色,是当时的一大特色,仅四川的蜀笺,就有深红、粉红、明黄等10种色纸。
到了宋代,竹、褚皮取代麻而成为主要的造纸原料。此外,木棉也作为材料用于造纸。随着印刷业的兴起,发明于晋代适宜印书的竹纸大为盛行。此外,纸的加工技术也得到了不断提高,除细琢外,加工中还配以蜡糨、黄檗、胶、矾、颜色、金银辅料,使纸更为光润、平滑、美观。
明清时期,我国造纸业继续发展。笺纸、宣纸的制作工艺日趋精湛。在制作工艺上,除施胶、加矾、加蜡、染色、印花、砾光、洒金银等技术,人们还采用豆板、拱花的印刷方法,制造出各式工艺精美的笺纸。清代,宣纸作为主要书写材料,其产地扩大,名目众多。除玉版宣、罗纹纸、六吉纸、夹贡外,还有不少特制纸,如南禹县布纸、湖南来阳棉纸等,到了清代末年,机器造纸技术引入我国,造纸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③ 如何才能发明创造
发明创造人人都能搞、人人都能做,关键在于对生产、生活、以及身边事物是否留心和细心观察,最好应有记录。记录好每次观察结果,当时的想法,分析现存事物的缺陷不足与长处。以后再进行类比或应用及改进。
发明与创造有大有小,小发明与大发明大发现和自己的知识面或知识层次有一定关系,小发明人人都能搞,种类可以非常多,而大发明如宇宙航行、高能物理技术与基础科学研究,则要求有相应的知识才能从事相应的研究。
发明与创造有成功也有失败,首先以知识为基础,其次从失败中吸取经验与教训,发明与发明不是照抄照般,而是根据自己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独立思考并付诸实施的过程。
发明与创造是永远革新的永远前进、不因循守旧的,这是古今中外发明家与学者们的共同风格。发明创造过程中无不经过曲折的道路,但只要是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学作风,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并勇于实践就一定会取得成功。发明创造也是有迹可寻的、甚至可以说是能够传授的。
发明创造的方法有以下几点:(1)偶然发现法(2)联想法(3)挖掘潜力法(4)移植发明法(5)逆向思维法(6)希望列举法(7)缺点列举法(8)适应需要发明法(9)触类旁通法(10)分析借鉴法(11)扩展用途法(12)反面求索法。
下面将上述几点方法分别叙述,有关发明发方面做些介绍
1、偶然发现法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现一些偶然的现象我们要抓住它的特点想一想它的道理要是清楚他的道理往往可以搞出一些发明来。
一些发明或许就是偶然的发现,如果不去思考, 偶然的发现就会滑过去,什么结果也没有,现实生活中的所有现象都有它的道理,偶然出现的事物也有它的道理,只是我们不注意罢了。可是我们抓住不放 ,那就可以通过它发现一些道理搞出一些发明来。
比如偶然发现的小孔成像原理,可以研制成针孔照相机针孔摄像镜头,近视眼罩等。
2、联想发明法
剖析成功的发明,其中有不少是靠联想成功的,比如河蚌中的珍珠是由于蚌内进入异物后蚌内分泌黏液将异物包裹而形成的,那么是否在蚌内人为放入异物也可以生产珍珠呢?经实验是可行的在蚌内植入人物插片或动物浮雕插片同样也可生长出人物或动物的浮雕图案的珍珠。
3、挖掘潜力法
许多人或许会想,废弃的东西还有用途吗?如果往深一层想,有些东西是否还有别的用途或废弃的东西是否得到充分利用,挖掘潜力法就是破除守旧观念,注意被忽视事物,物尽其用。具体操作就是变废为宝,一改多用。
4、移植发明法
移植发明法也可称转移发明法,就是把已知的原理或熟悉的部件,运用到新的发明上来,这种技术上的移植,是发明创造的一条重要途径,而且往往是一条捷径。
比如说汽车是现有的太阳能电池是原有的,那么把太阳能电池运用到汽车上即车即成为太阳能汽车。这即是成功的事例。电影机的成功是直接采用了缝纫机 的工作原理。
5逆向思考法
搞发明思路要灵活,左思右想找不到出路时倒过来即是很好的办法,到过来想,用走迷宫来说明最清楚,一般人是从如口进入开始,最后到出。这样做有时很不顺利,倒过来的想法,即是逆想思考法。比如快速夹紧台钳就是发现普通台钳夹紧速度太慢,所以从快速夹紧方面考虑终于成功。另如一个灯光照射不到的地方还需要光源,可手头又没有电料或来不及安装灯线,而最终目的是照亮这一块地方,那么找一块镜子即可解决这个问题。
6、希望列举法
对于身边许多事,可能都有一些希望当这些希望得到实施以后,发明也就成功了,着也是搞发明的思考方法。用学过的知识和前人的经验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来,这种方法和缺点列举法一样,也是选择发明题目的一种简便有效的办法。
我们在黑暗中摸索插座很不方便如果有一种带微光灯的插座,就解决了上述问题,它的实施过程即是发明。
7、缺点列举法
发明的题目从何而来?
有个重要的方法,就是看身边使用的东西,有什么不方便,不顺当,不如意的地方。有很多东西,当你看惯了,就会认为没有什么值得改进和发明,可是你用新的眼光去看它,同一个事物,就会有不同的看法。首先看它是否有什么缺点,如何克服,克服的过程既是发明的过程。这样就很容易找到发明的题目,经过改进,缺点克服了新的产品出来了新的发明成功了。
8、适应需要发明法
了解我们身边有什么需要,也是我们寻找发明目标的重要途径,经过仔细观察,充分调研,抓住生活、工作、学习中的某些需要,下工夫进行研究,就能创造出受人欢迎的产品。
海边游泳后休息时如果有一个枕头是最好的事,充气枕、充气床应运而生。
9、触类旁通法
把这一个换成那一个如何?提出疑问再搞发明时极为有用,在实际生活中,当你碰到困难时寻找“代用品”这一思路往往能使你摆脱困境,取得成功。
比如黑耳栽培,木耳本来生长在死椴木树干上,后来人们在椴木段上栽培成功,有些地区缺乏木材,有人研究用锯末栽培取得成功,有些地区锯末缺乏又研究用作物秸杆又取得成功。经实验都是可行的。
10、分析借鉴法
分析一些发明的诞生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对周围事物进行仔细观察,其次,从中找出可贵的某些特征,最后将此特性运用于自己研究的事物之中,这种方法产生的发明也是屡见不鲜。
如何抓住发明特性,是搞发明的人共同遇到的问题。
一、热情是发明的动力,只有热衷于工作,热衷于,热衷于事业才能有所发明,它促使人们动脑筋想问题。如果毫无思想压力,无所事事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发明。对自己的事业、工作、理想应有远大的志向。
那么用什么标准才能从众多的事物中找到自己需要的项目,这要根据自己的知识面,因人而异,大体有以下几项:便宜、省工、实用、美观、时兴。用这些标准来衡量时,要注意不要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而主要是为他人着想。
二、寻找降低成本的办法
要想使自己的发明获得最大成功,就要降低成本、减少工序、节能降耗等多种措施。
三、要满足他人的要求,才能受到众人的欢迎,只有满足以上条件,才能被人接受。
任何事物,都有困难成为技术革新的对象,即使最简单的生活用品也不例外,每样东西都有可能有缺陷,长处背后或许还有弱点,缺陷的改进、弱点的克服这就是发明的产生。
④ 造纸术是怎么发明的
火药、造纸术、印刷术和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这是我们上小学时就学习的知识。火药源于炼丹家的误操作;印刷术和指南针都是老祖宗们殚精竭虑的集体智慧的结晶。那么,纸作为一种经济适用的书写材料,是怎么被发明出来的呢?众所周知,蔡伦和造纸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我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史上,书写材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制约文化发展的一个瓶颈。以我国为例,我们的老祖宗们,先后试用过龟甲、兽骨、青铜、竹简、木简和绢帛等材料,比如我们最早发现的文字,就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所以又称甲骨文。后来经济发展了,就在青铜器上刻字,以流传后世,尤其商朝居多,因为商朝青铜器的铸造技术已炉火纯青,各个君主都喜欢在青铜器上铸铭文来为自己歌功颂德;秦始皇每次批阅奏折时,都要让两个甚至更多的宫人担担子,里面是竹木筒的奏折,奏折越多,担子越沉重;又如宫廷内用绢帛写字,很是轻便,但却不易保存,尤其是绢帛造价昂贵,寻常百姓家用不起,只能供少数达官贵人使用。由于竹木简、绢帛等这些材质脆弱、造价昂贵等原因,一直难以真正适应文化发展的需要。于是发明一种新的书写材料,既经济又适用,不仅能为统治阶级所用,普通百姓也用得起,就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在这样日益高涨的呼声中,先人们为此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和努力,终于,这一难题被东汉时的蔡伦和他所率领的能工巧匠们攻克了!
蔡伦是东汉桂阳人,桂阳,就是现在的湖南郴州。蔡伦自幼家境贫寒,为了糊口,他只得进宫当了太监。在宫内的日子里,蔡伦曾负责皇家手工作坊的工作,这为他日后发明新的书写材料——造纸术提供了方便的试验的场所。
为了能造出物美价廉,适合百姓们用的书写材料,蔡伦和他所率领的工匠们进行了长久的尝试,反复比较多种原材料,以及他们相互搭配的比例。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蔡伦的勤劳感动了上苍,他研制出了纸——一种经济适用的书写材料,而且是不论帝王将相还是寻常百姓都能用得起的书写材料。
这是公元105年,蔡伦和许多能工巧匠一起,经过无数次试验,终于摸索出了一套先进的造纸方法。这种方法的原材料,是树皮、麻绳、破布头、旧渔网等,和以前的龟甲、兽骨和后来的竹木简、绢帛相比,可谓是造价低廉,而且不必受资源和环境的限制了。
蔡伦造纸的工序是,把原材料洗涤,切碎,浸泡沤制,再把经过处理的原材料中加入石灰浆,放在大锅中蒸煮,反复地用力捣,以分离其中的纤维组织,制成纸浆,再捞出纸浆,均匀地平摊在很细密的帘子上,滤去水分,晾干,再揭下来,这就是成品纸张了。
当蔡伦把历尽艰难研制出的第一张纸献给汉和帝时,汉和帝喜出望外,立即下诏让全国各地都按照蔡伦的方法推行造纸。自此,造纸术在神州大地得到了广泛地推广,龟甲、兽骨早已不再使用,竹木简和绢帛也退出了书写材料的历史舞台。
蔡伦发明的造纸术,不仅对我国古代的文化发展和重要文件的保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更对世界科学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公元6世纪时,造纸术传入了日本、朝鲜、越南。公元751年时,又向西传入了阿拉伯地区,后来,阿拉伯人又把造纸术传到了欧洲。
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勤劳的劳动人民献给世界人民的一份珍贵的礼物。现代的造纸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可以生产出各种各样精美的纸张,如新闻纸、相纸等越来越多的分门别类的专用纸张,但在根本上,纸的生产原理并没有发生改变,还是延续蔡伦造纸的方法,改变的只是技术和工艺。这也充分地说明了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而智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智慧的人民。造纸术的诞生,改变了人类书写材料的历史,并且直到今天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意义重大。造纸术的诞生,不仅是蔡伦个人勤奋努力的结果,更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蔡伦作为造纸术发明的领军人物,将被永远铭记在史册中。
⑤ 怎样把自己的发明设想发到有关部门
给中央电视台我爱发明栏目打电话,如果能得到他们的帮助,你这项目就有可能了。
⑥ 发明了新东西!怎么发出去,让大伙都知道,给个有权威的!
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 请采纳
⑦ 中国四大发明是如何发明以及传播的
四大发明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即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它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造纸术的发明和传播
造纸应始于西汉,地下的考古材料证明了纸的发明应在西汉。1957年西安灞桥出土了公元前2世纪的麻纸,质地粗糙,尚不便书写。1977年甘肃居延烽燧再次出土西汉的麻纸,色泽白净,薄而均匀,已可书写,经鉴定原料是大麻纤维。内蒙古额济纳河接着出土了的纸张,而且有残字六七行,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字纸。考古材料告诉了我们纸的发明过程。蔡伦造纸首见于《东观汉记》,《东观汉记》的《蔡伦传》是东汉元嘉元年(151)曹寿和延笃所撰,距蔡伦之死仅30年,说蔡伦“典作尚方,造意用树皮及敝布、渔网作纸。元兴元年(105)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此莫不用,天下咸称蔡侯纸。”经蔡伦的总结经验,改良技术,造得更精美了。造纸术发明后,很快传向国外,先后传入朝鲜、日本、印度、阿拉伯、埃及和西班牙等,至1690年荷兰人将造纸术传到美国的费城,19世纪初传到澳洲的墨尔本,至此造纸术传遍了全世界。纸取代了埃及的纸草,印度的贝叶和欧洲的羊皮,成为全世界的书写物,对世界的科学和文化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
汉代以后,造纸术有了新发展,西晋有藤纸,当时晋代会稽已有竹纸。隋代有士纸。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到煮楮皮制纸,并记载了“染黄及治虫法”,开始使用以黄蘖染纸防串的技术。隋唐时期出现了檀皮纸、瑞香皮纸、稻麦秆纸。唐代的名品有“宣纸”、“硬黄”,五代的名纸有“澄心堂纸”等等。唐代的造纸加矾、加胶、涂粉、洒金、染色等加工技术也有提高,生产出全国有名的十色笺、五色金花绫纸、深红小彩笺等。唐代许多纸本的绘画艺术珍品保存至今,它们是唐纸技术高超、质量优异的有力证明。
印刷术的发明与传播
印刷技术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是我国人民辛勤劳动、长期生产实践的结果,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岁月中集体智慧的结晶。
印刷术有一个发生发展的历史。追根溯源,它最老的前辈应该是印章,第二个前辈是石刻。图章和石刻为雕版印刷铺平了道路,到此时雕版印刷的诞生已经到了瓜熟蒂落的程度。雕版印刷是印章和石刻结合的产物,是两者取长补短的结果。印章刻的是阳文(字凸起来),便于印刷,缺点是面积太小;石刻刻的是阴文(字凹下去)不便印刷,但面积很大。人们自然地开始雕刻大面积的阳文木板,开始印刷历书、佛像、经书等。贞观十年(636)雕版印刷的《女则》一书,是目前为止所知文献记载的最早的雕版印刷书籍。
印刷术到了宋代有了重要的突破——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沈括的《梦溪笔谈》卷18记载了这一发明:“庆历中,有布衣毕,又为活板。其昇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十平如砥。若只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干本,则极为神速。”
到了元代,农学家王祯研究木活字印刷术取得了成功。王祯还制造了转轮排字架,大大提高了排字效率。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对世界文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首先传入了近邻朝鲜、日本,而后传入西亚各国,接着又从西亚传入非洲,又传入了欧洲。1445年德国人戈登堡发明金属活字,接着活字印刷术传入了意大利、瑞士、捷克、法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英国等。至1802年澳洲的悉尼出版了活字印刷书籍,活字印刷术传遍了全世界,它造福于人类的功绩是永垂史册的。
火药的发明与应用
我们的祖先不仅发明了火药,而且最早解决了将火药应用于军事这一重要问题。火药的最初配方记于《道藏·诸家神品丹法》中,此书转载了唐初孙思邈的“伏硫磺法”巾,以二两硫磺、二两硝石,研成粉末,加入三个皂角,炒而起火。但火药的科学配方和大量应用于军事是在宋代。
宋代的火药武器已有爆炸性火器的萌芽。如霹雳火球,就是用火药、瓷片、竹子等制成,燃放时声如霹雳。靖康元年(1126)李纲在抵御金人的汴京守卫战中,曾使用霹雳炮。宋代的火箭是燃烧性武器,也广泛用于战争。南宋的火枪盛行一时,又称梨花枪。宋代还出现了管形火器。绍兴二年(1132),陈规发明了用巨竹为枪简的管形火器,这种喷射火焰的突火枪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管形火器。开庆元年(1259),寿春府出现了在竹筒内发射“子窠”的突火枪,“子窠”是瓷片、碎铁、石子之类,它开创了世界上管形火器使用弹丸的先河。
金军在与宋军的交战中,逐渐掌握了火药武器。大约13世纪初,金人制造了铁制外壳的爆炸性武器,这就是金人自制的“震天雷”,宋人称它“铁火炮”,还曾制造过“飞火枪”。
元代的重要创造是在宋、金的基础上进行的。宋人的突火枪,枪筒是竹制的,而元人发明了金属制的铜火铳,它是世界上最先出现的金属管形火器。保存至今的元代金属管形火器,以元至顺三年(1332)的铜火铳为最早,它比欧洲最古老的火铳早500年,是世界火药武器史上的一项重大贡献。
在12世纪至13世纪。火药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希腊和欧洲乃至世界各地。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对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美法各国直到14世纪中叶,才有应用火药和火器的记载。
指南针的发明
指南针是中国史上的伟大发明之一,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发展的一项重大贡献。
指南针是利用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指极性而制成的一种指向仪器。磁石的这种特性,被古人利用制成指南工具。据古文献记载,我国最早的指向器是司南,早在称秦的典籍中对司南已有记载。但是,用天然磁石琢磨而成的司南,成品较低,磁性较弱。到了宋代,人们发明了人工磁化方法,制造了指南鱼和指南针,而指南针更为简便,更具实用价值。它是以天然磁石摩擦钢针制成,在地磁作用下保持指南性能,以后把它装置在方位盘上,就称为罗盘。
宋代人的制造指南鱼的方法是很有科学性的,它把铁片人工磁化并利用磁倾角作用,增大磁化程度,这说明了我国当时已在世界上首先发现了地球的磁倾角。这种人工磁化的方法,在欧洲是由英国人吉尔伯特在《磁石》一书中首先记载的,时间是公元1600年,比我国晚了500多年。
当时指南针的装置方法有四种,第一种装置方法是水浮,其缺点是“荡摇”。第二种装置方法是放在指爪上,第三种装置方法是放在碗唇上,这两种方法的缺点是“坚滑剔坠”,第四种装置方法是以蜡粘悬丝,这种方法为“最善”。特别强调用“新纩中独茧缕”,这种新纩的纤维弹性和韧性强而均匀,以芥子点蜡相粘不会产生扭转弹性,可以确保准确指极性。
指南针在公元11世纪时已是常用的定向仪器。指南针的最大用途,是用来导航。中国典籍记载指南针用于航海,始于宋代,大大地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大约在12世纪末到13世纪初,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⑧ 如何发明发电机
简易风力发电机 (原理都是一样,将机械能转为电能,风力可以转为手摇) 物理加美术加制作:易拉罐一个,剪刀一个,马口铁一条,木条一条,四驱车马达一个,强力胶一瓶,彩色LED灯泡一些(或者灯泡,二极管) A:用剪刀将易拉罐上部分剪去1CM左右,保留剩下的罐体,也就是先做一个“杯子”,然后在杯体上等间距画出三条,然后保留这三条,剪去剩下多余部分,之后呈现一个圆底座加三个叶片,像螺旋桨,然后用剪刀尖在底座正中间钻出一个与马达中轴略小一点的圆孔。 B:有马口铁(就是普通的铁片)将马达牢牢包住,然后用钉子定在木条上。 C:用强力胶将叶片固定在马达的中轴上,保证叶片的垂直型,水平性,向风性。 D:将马达的两根导线连接在LED灯泡上,保证导线接口连接正常(正负,接触良好) E:手持木条快速向前奔跑,或者安装在自行车上,在风的作用下推动叶片的转动,进而推动马达转子的转动,于是发生磁生电,LED灯泡就会亮,如果风的持续性与稳定性好,那么与一节电池没有区别,如果风力忽大忽小,则LED灯泡忽亮忽灭,如果再加一个敏感充电器,那么就可以将电流储存起来,然后释放的电流,会比较理想
⑨ 你好我有一项新的发明如何发表
看你想怎么发表,可以做文档,上传到文库,也可以注册博客,到博客发表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