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以“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来举例一高一低的身份发明创造的事例
1.广州农民张斗三在珠海介绍他发明的陆空两用车。几年前,张斗三曾在专自家的天台上制属造出一架名为“斗强三号”的飞机,引起了全国媒体的广泛关注。在2002年的第四届珠海航展上,他向人们展示了扑转翼飞机,引起观众的兴趣。这次他又将自己发明的陆空两用车带到了今年的珠海航展上。
2.爱迪生1870年,发明普用印刷机,出让专利权,获4万美元。在纽约克自设制造厂。
『贰』 关于每个人都是有创造力的论据
关于每个人都有创造力的论据,其实很多人都觉得创造力只会出现某些人当中。是我觉得很多人都会有创造力的。只是说每个人的幻想能力和创造能力并不一样而已。因为生活的条件环境受教育的程度都不一样。所以大大的区别的每一个人对于创造力的理解不一样。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创造力只不过他多一点或者少一点而已。这个论据的话肯定是可以成立的。因为人的智商跟情商都有不一样。更何况这个是创造力了,
『叁』 有关拥有创造力的道理论据
天马行空就是最好的创意
『肆』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 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
1.听诊器的发明 1816年的事情了。在法国巴黎的市郊,有一群孩子正围着一堆木头在玩耍。其中一个孩子用大铁钉在木头的一端不停地敲打,其他孩子在另一端用耳朵贴着木头听。这时,一位刚给心脏病患者看病回来的医生恰好路过这里,好奇地看着这群孩子,忍不住也凑上前去倾听。立刻,一阵阵真切清脆的敲击声传入耳朵,耳朵离开木头,声音就变得微弱、遥远了。医生马上联系到刚才的出诊,由于那个女病人过于肥胖,传统的叩诊已无法准确听得她的脉搏,又不便直接用耳朵贴在她的胸部听诊,刚才医生感到十分为难。圆木的敲击声启发了医生,他做了一个木管子给病人听诊,后来用改进成喇叭形的象牙管,上面安了两根柔软的管子,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2.方便面的发明 面条是日本人的传统食品。日本人虽然以爱惜时间闻名于世,但即使是在上班的时候,为了能吃到一碗热面条,他们宁愿在饭馆前排成一条长龙。这个现象被一家公司的经理安藤百福(日藉台湾人,原名吴百福,2007年1月6日因心脏问题在日本逝世,享年96岁)注意到了。他想:"做面条太费时间,为什么不可以让它更简便呢?那样人们就不用排队了。"有了这样的想法,安藤百福马上开始试制方便面。 他在开发之际设定了五个条件: 1.必须简便; 2.必须可口、有营养; 3.必须能在常温下长期存放; 4.必须卫生; 5.必须廉价。 但是,这种面条并不是一般的面条。安藤百福制造的是一种可以由工厂批量生产的可保存的食品。他买了一台轧面机,开始了试制工作。随着轧面机轧出的不是一根根面条,而是像泡沫般的团块。经过复试验弄清了原因:面粉中的蛋白质遇到盐分失去了粘力。于是他先把没盐的面粉制成普通的面条,蒸熟后,浸到酱汤里过一下,面条于是带上了咸味。这一雕虫小技,无异于面食技术的一场革命。接下来就是如何将面条烘干,以便长期保存。最初,他曾采取原始的利用太阳光晒干面条的办法,但这太费时间且需手工操作,不适于工厂化的大规模生产。 他试用过油的办法,效果良好。油炸后,水分立即蒸发,面条上出现许多细孔,这使面条在 热水浸泡时吸水很多,很快变松软,而且过油的面条更富有弹性,味道之好,非普通面条可比。第一批方便面条便是今日老幼皆知"鸡肉方便”。 3.剃须刀的发明 1828年谢菲尔德制成一边有保护的刀片这是安全刀片的前身。1895年美国一位推销员吉列偶遇发明家佩因特。佩因特希望赚大钱想发明一种人人都需要而且一次性使用的东西。一天吉列刮胡子佩因特发现剃刀的刀片正适合这种构想。他设计出一种安全剃刀夹持柄但找不到能制造薄刀片的厂家。到1901年他遇见机械师卡森才解决了技术问题使锄形刀架与双刃可换刀片合成一体并申请了专利。早在1900年电动剃须刀已在美国获得专利但第一种适于商业制造的电动剃须刀是由美国退役陆军上校希克设计并于1928年获得专利的。
『伍』 具有创造力的名人伟人的事例
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 袁隆平长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1970年,与其助手李必湖和冯克珊在海南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 1972年育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一号B”,次年育成了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并研究出整套制种技术。1986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被同行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詹天佑,字眷诚,江西婺源人。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出生在一个普通茶商家庭。儿时的詹天佑对机器十分感兴趣,常和邻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种机器模型。有时,他还偷偷地把家里的自鸣钟拆开,摆弄和捉摸里面的构件,提出一些连大人也无法解答的问题。1872年,年仅十二岁的詹天佑到香港报考清政府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考取后,父亲在一张写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证明书上画了押。从此,他辞别父母,怀着学习西方“技艺”的理想,来到美国就读。 詹天佑詹天佑的详细资料你可以去 http://ke..com/view/8594.htm 看看
『陆』 求一篇作文:议论文,600字,题目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不要复制的,复制不给分)而且,要很平常的
任何人都有创造力
假如,在你的面前有一个苹果,苹果旁边有一把水果刀,那么请问,你将会采取怎样的方式来切这个苹果呢?
许多人毫不犹豫,直接拿起刀沿着垂直地面的方向将苹果切开。当然,他们看到的苹果只有丰满的果肉。但是有一些人拿着刀突发奇想。他们沿着水平方向将苹果切开。就在那一瞬间,他们惊奇的发现,在丰满的果肉上,有一颗“五角星”在闪烁着金黄的光芒!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一点:即使再小的事物,也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创造力的强与弱。当然,我们肯定,任何人都有创造力。可是为什么前者不能像后者那样幸运的发现苹果中的奥秘呢?关键是他们没有很好的发挥自己的创造力。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呢?
想要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首先就要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在这一方面的代表,我首推居里夫人。居里夫人对元素放射线充满了好奇。在他人的冷嘲热讽中,她在一间寒冷潮湿的小工作间里进行实验,并不断地阅读有关这一方面的书籍。经过不断的实验和长久的努力,她不仅发现了镭而且还从矿渣中提炼出了镭!
当然,像哥白尼那样,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的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也很重要。当宗教的阴霾笼罩着欧洲,哥白尼却大胆地怀疑“地心说”。他不顾他人的嘲笑,教会的压迫,在层层困难中对天体进行观察,运用曾经所学习到的有关天文方面的知识,最终提出了“日心说”,沉重地打击了教会的宇宙观。
我们还要重视自己产生的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的把它发展下去。你们见过水烧开了把壶盖顶起来这一现象吗?当瓦特看到这一幕,他突发奇想:能不能利用这一原理推动较大的物体呢?于是,他开始对此进行研究。虽然,研究的结果总是失败,失败,再失败,但是,他不灰心,并在最后发明了蒸汽机,在欧洲引起了工业革命!其实,任何人都有创造力,而且,每一个人的创造力都是无法估量的。如果,你做到了以上三点,那么请问,将来你还会用刀把苹果切开么?
『柒』 每个人都拥有创造力议论文400字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它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例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新方法,创作新作品都是创造力的表现。创造力是一系列连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它要求人的全部体力和智力的高度紧张,以及创造性思维在最高水平上进行。同时也有同名书籍《创造力》。
『捌』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的例子
一个小女孩横着切了苹果看到了我们一般人竖切苹果 不同的景观.
早期玻璃做出来不是很纯,某工厂某工人无意用棍子搅拌下,出品就很纯,也就是看上去没杂质的样子.
『玖』 谁能找一个"人人都有创造力"的事例
创造并不神秘,人人都有急待开发的创造潜力。吉尔福特说:"创造性再也不必假设为仅限于少数天才,它潜在地分布于整个人口中间,"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就曾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深刻地说明了创造力人人有之。科学研究表明,创造力本身就是人的大脑长期进化的产物,是人类大脑的一种自然属性,它是随着人的大脑的存在而存在,随着大脑的进化而进化,因而它是每一个正常人都应具有的潜在能力,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其创造力都是天赋的。根据已有的研究资料,人类具有无限的创造潜能。首先是因为发育中的人脑在大脑结构方面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大脑的可塑性及其变化,将导致学习、记忆、行为以及精神等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大脑的可塑性具有终生性的特征,这使得神经系统形态与功能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力。人类对大脑的利用率,一般人仅仅为10%,即使是杰出的专家学者,也不会超过30%。美国心理学家阿瑞提将创造力划分为普通的创造力和伟大的创造力,认为普通的创造力是每个心理健康的人都具有的,它能使人获得满足感,消除受挫感,为人类提供一种对于自己以及对于生活的积极态度;伟大的创造力是指像牛顿、爱因斯坦那样的创造力,能给人类创造伟大的成就和推动社会进步。
所以简单的说,做饭做菜就是创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