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色谱法发明人

色谱法发明人

发布时间:2021-06-19 12:17:12

Ⅰ 高效液相色谱法最先是谁发明

1960年代,为抄了分离蛋白质、核酸等不易袭汽化的大分子物质,气相色谱的理论和方法被重新引入经典液相色谱。
1960年代末科克兰、哈伯、荷瓦斯、莆黑斯、里普斯克等人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台高效液相色谱仪,开启了高效液相色谱的时代。高效液相色谱使用粒径更细的固定相填充色谱柱,提高色谱柱的塔板数,以高压驱动流动相,使得经典液相色谱需要数日乃至数月完成的分离工作得以在几个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内完成。
1971年科克兰等人出版了《液相色谱的现代实践》一书,标志着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正式建立。

Ⅱ 是谁制造出第一台色谱仪

色谱法,又称色层法或层析法,是一种物理化学分析方法,它利用不同溶质(样品)与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作用力(分配、吸附、离子交换等)的差别,当两相做相对移动时,各溶质在两相间进行多次平衡,使各溶质达到相互分离。它的英文名称为:chromatography这个词来源于希腊字 chroma和 graphein,直译成英文时为 color和writing两个字;直译成中文为色谱法。但也有人意译为色层法或层析法。

右图为高中生物学实验中的叶绿体色素纸层析分离实验,就是一种简单常见的色谱分析方法(纸色谱)。

1906年由 Tswett 研究植物色素分离,提出色谱法概念;他在研究植物叶的色素成分时,将植物叶子的萃取物倒入填有碳酸钙的直立玻璃管内,然后加入石油醚使其自由流下,结果色素中各组分互相分离形成各种不同颜色的谱带。按光谱的命名方式,这种方法因此得名为色谱法。以后此法逐渐应用于无色物质的分离,“色谱”二字虽已失去原来的含义,但仍被人们沿用至今。
在色谱法中,静止不动的一相(固体或液体)称为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 ;运动的一相(一般是气体或液体)称为流动相(mobile phase)。

柱色谱(Column chromatography)为向玻璃管中填入固定相,以流动相溶剂浸润后在上方倒入待分离的溶液,再滴加流动相,因为待分离物质对固定相的吸附力不同,吸附力大的固着不动或移动缓慢,吸附力小的被流动相溶剂洗下来随流动相向下流动,从而实现分离。

纸色谱 (Paper chromatography)以滤纸条为固定相,在纸条上点上待分离的混合溶液的样点,将纸条下端浸入流动相溶剂中悬挂,溶剂因为毛细作用沿滤纸条上升,样点中的溶质从而被分离。 (图片就是纸色谱法。)

薄层色谱(Thin-layer chromatography)是在玻璃板上涂以固定相涂层,然后点样,下端浸入溶剂,同样自下而上分离。常用于探索柱色谱实验条件,溶剂和固定相的选择等。

常用固定相有石膏、氧化铝、蔗糖、淀粉等,常用流动相为水、苯等各种有机溶剂。

色谱法的分类方法很多,最粗的分类是根据流动相的状态将色谱法分成四大类。

色谱法按流动相种类的分类:
┌————————┬———————┬———————————————┐
│ 色谱类型 │ 流动相 │ 主要分析对象 │
├————————┼———————┼———————————————┤
│气相色谱法 │ 气体 │ 挥发性有机物 │
│液相色谱法 │ 液体 │可以溶于水或有机溶剂的各种物质│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超临界流体 │ 各种有机化合物 │
│电色谱法 │缓冲溶液、电场│ 离子和各种有机化合物 │
└————————┴———————┴———————————————┘

色谱仪chromatograph

为进行色谱分离分析用的装置。包括进样系统、检测系统、记录和数据处理系统、温控系统以及流动相控制系统等。现代的色谱仪具有稳定性、灵敏性、多用性和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有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和凝胶色谱仪等。这些色谱仪广泛地用于化学产品,高分子材料的某种含量的分析,凝胶色谱还可以测定高分子材料的分子量及其分布。

例:

MC029-GC102气相色谱仪
该产品为实验室用的填充相气相色谱仪,具有热道、氢焰二种检测器,定温控制恒温槽及气流控制装置。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医学及厂矿科研单位作为生产控制、科学研究方面的有机、无机气体和沸点400℃以内的液体样品进行常量、微量分析。
特点:
□石油炼制工业及其特种油类的制造过程的控制和质量检验。
□人造纤维及合成树脂等对其原料体、中间体聚合过程中的控制或质量检验。
□农业的化肥、农药的分析及合成过程中原料体、中间体的控制或质量检验。
□医药卫生方面的制药、劳动防护、有毒气体的分析分离等。
□生物化学方面的生物液体分离分析研究等。
技术指标:
□检测器灵敏度:热导池:S≥1000mVml/mg;载气H样品C6H6;氢焰:Mt≤1?0-10g/sec;载气N2样品C6H6
□检测器稳定性:基线漂移:≤0.05mV/h
□层析柱恒温室:(室温+40℃-300℃);恒温精度:?.3℃;有效区最大温差:2℃; 气化室:最高400℃

Ⅲ 层析的发展史

层析法又叫色谱法

色谱法从二十世纪初发明以来,经历了整整一个世纪的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分离分析科学,广泛地应用于许多领域,如石油化工、有机合成、生理生化、医药卫生、环境保护,乃至空间探索等。 将一滴含有混合色素的溶液滴在一块布或一片纸上,随着溶液的展开可以观察到一个个同心圆环出现,这种层析现象虽然古人就已有初步认识并有一些简单的应用,但真正首先认识到这种层析现象在分离分析方面具有重大价值的是俄国植物学家Tswett。 Tswett关于色谱分离方法的研究始于1901年,两年后他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一种新型吸附现象及其在生化分析上的应用,提出了应用吸附原理分离植物色素的新方法。三年后,他将这种方法命名为色谱法(Chromatography),很显然色谱法 (Chromatography)这个词是由颜色(chrom)和图谱(graph)这两个词根组成的,派生词有chromatograph(色谱仪),chromatogram(色谱图),chromatographer(色谱工作者)等。由于Tswett的开创性工作,因此人们尊称他为"色谱学之父",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Tswett奖也成为了色谱界的最高荣誉奖。 色谱法发明后的最初二三十年发展非常缓慢。液-固色谱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瑞典科学家Tiselius(1948年Nobel Chemistry Prize获得者)和Claesson的努力,他们创立了液相色谱的迎头法和顶替法。分配色谱是由著名的英国科学家Martin和
色谱图
Synge创立的,他们因此而获得195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1941年,Martin和Synge采用水分饱和的硅胶为固定相,以含有乙醇的氯仿为流动相分离乙酰基氨基酸,他们在这一工作的论文中预言了用气体代替液体作为流动相来分离各类化合物的可能性。 1951年,Martin和James报道了用自动滴定仪作检测器分析脂肪酸,创立了气-液色谱法;1958年,Golay首先提出了分离效能极高的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发明了玻璃毛细管拉制机,从此气相色谱法超过最先发明的液相色谱法而迅速发展起来,今天常用的气相色谱检测器也几乎是在五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七十年代发明了石英毛细管柱和固定液的交联技术。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气相色谱仪器也在不断发展完善中,到现在最先进的气相色谱仪已实现了全自动化和计算机控制,并可通过网络实现远程诊断和控制。

Ⅳ 什么是色谱

谱仪色谱法从二十世纪初发明以来,经历了整整一个世纪的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分离分析科学,广泛地应用于许多领域,如石油化工、有机合成、生理生化、医药卫生、环境保护,乃至空间探索等。将一滴含有混合色素的溶液滴在一块布或一片纸上,随着溶液的展开可以观察到一个个同心圆环出现,这种层析现象虽然古人就已有初步认识并有一些简单的应用,但真正首先认识到这种层析现象在分离分析方面具有重大价值的是俄国植物学家Tswett。Tswett关于色谱分离方法的研究始于1901年,两年后他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一种新型吸附现象及其在生化分析上的应用,提出了应用吸附原理分离植物色素的新方法。三年后,他将这种方法命名为色谱法(Chromatography),很显然色谱法 (Chromatography)这个词是由希腊语中”色“的写法(chroma)和”书写“(graphein)这两个词根组成的,派生词有chromatograph(色谱仪),chromatogram(色谱图),chromatographer(色谱工作者)等。由于Tswett的开创性工作,因此人们尊称他为"色谱学之父",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Tswett奖也成为了色谱界的最高荣誉奖。色谱法发明后的最初二三十年发展非常缓慢。液-固色谱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瑞典科学家Tiselius(1948年Nobel Chemistry Prize获得者)和Claesson的努力,他们创立了液相色谱的迎头法和顶替法。分配色谱是由著名的英国科学家Martin和 色谱图Synge创立的,他们因此而获得195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1941年,Martin和Synge采用水分饱和的硅胶为固定相,以含有乙醇的氯仿为流动相分离乙酰基氨基酸,他们在这一工作的论文中预言了用气体代替液体作为流动相来分离各类化合物的可能性。1951年,Martin和James报道了用自动滴定仪作检测器分析脂肪酸,创立了气-液色谱法;1958年,Golay首先提出了分离效能极高的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发明了玻璃毛细管拉制机,从此气相色谱法超过最先发明的液相色谱法而迅速发展起来,今天常用的气相色谱检测器也几乎是在五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七十年代发明了石英毛细管柱和固定液的交联技术。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气相色谱仪器也在不断发展完善中,到现在最先进的气相色谱仪已实现了全自动化和计算机控制,并可通过网络实现远程诊断和控制。

Ⅳ 色谱技术应用于哪些领域

色谱法(层析法)是现代分析化学中重要的分离、分析技术,它是由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发明的。

茨维特早年曾在日内瓦大学学习物理学、化学,对物质的物理、化学属性有了些了解。回国后,他致力于用物理学、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植物学,强调深入细胞内部研究。比起同行,他的观点富有创意,也正是这种创新精神才导致新方法的发明。

茨维特的研究课题是叶绿体,他认为叶绿体是叶绿素和清蛋白的混合物——叶绿蛋白。它成分复杂,含有不止一种绿色色素。此观点当时不被认同。他力图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结论。多次实验后,他发现存在两种叶绿素:叶绿素a和b。叶绿素a当时已经被提纯了,但叶绿素b尚无法制得。为使理论更有说服力,他决心把叶绿素b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经过不断实验和摸索,他发明了极其简单却十分有效的分离仪器:一根玻璃管填充以白垩或氧化铝。不同物质在流动相中有不同吸附系数,含有多种组分的物质通过吸附柱后依次有规律地排列,这样就将物质分离出来且不改变原性状。他把此方法与多色光通过棱镜分色类比,把新方法命名为色谱法。利用色谱法,他顺利分离出了叶绿素b,证实了自己的理论。

科学界对这种简单仪器的可靠性持怀疑态度,认为缺乏理论依据且实验数据不可靠。后来茨维特详细阐述了色谱过程的理论依据,公布了对大量物质吸附特性的研究,还用它分离出类胡萝卜素等重要物质。虽然色谱法已为众人所知,但遗憾的是直至茨维特去世也没得到推广。

经后人努力,色谱技术得到发展,被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学、医药学、石油化工等领域,在科学和工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Ⅵ 什么是色谱法

色谱法(层析法)是现代分析化学中重要的分离、分析技术,它是由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发明的。茨维特早年曾在日内瓦大学学习物理学、化学,对物质的物理、化学属性有了些了解。

Ⅶ 气相色谱法的发展简史

气相色谱法的发展与两个方面的发展是密不可分,一是气相色谱分离技术的发展,二是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发展。
1952年James和Martin提出气液相色谱法,同时也发明了第一个气相色谱检测器。这是一个接在填充柱出口的滴定装置,用来检测脂肪酸的分离,用滴定溶液体积对时间做图,得到积分色谱图。之后,他们又发明了气体密度天平。1954年Ray提出热导计,开创了现代气相色谱检测器的时代。此后至1957年,则进入填充柱、TCD的年代。
1958年Gloay首次提出毛细管,同年,Mcwillian和Harley同时发明了FID,Lovelock发明了氩电离检测器(AID)使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提高了2~3个数量级。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由于气相色谱技术的发展,柱效大为提高,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发展,提出了痕量分析的要求,又陆续出现了一些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检测器,如1960年Lovelock提出电子俘获检测器(ECD);1966年Brody等发明了FPD;1974年Kolb和Bischoff提出了电加热的NPD;1976年美国HNU公司推出了实用的窗式光电离检测器(PID)等。同时,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原有的检测器在结构和电路上又作了重大的改进,如TCD出现了衡电流、横热丝温度及衡热丝温度检测电路;ECD出现衡频率变电流、衡电流脉冲调制检测电路等,从而使性能又有所提高。
20世纪80年代,由于弹性石英毛细管柱的快速广泛应用,对检测器提出了体积小、响应快、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要求,特别是计算机和软件的发展,使TCD、FID、ECD、和NPD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均有很大提高,TCD和ECD的检测池体积大大缩小。
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电子技术、计算机和软件的飞速发展使MSD生产成本和复杂性下降,以及稳定性和耐用性增加,从而成为最通用的气相色谱检测器之一。期间出现了非放射性的脉冲放电电子俘获检测器(PDECD)、脉冲放电氦电离检测器(PDHID)和脉冲放电光电离检测器(PDECD)以及集次三者为一体的脉冲放电检测器(PDD)。四年后,美国Varian公司推出了商品仪器,它比通常FPD灵敏度高100倍。另外,快速GC和全二维GC等快速分离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促使快速GC检测方法逐渐成熟。

Ⅷ 为什么叫色谱

色谱的涵盖范围比较广泛。是一门分析、分离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科研的各个方面。详细的你去“色谱世界”网站的“学些培训”栏目看看。有对色谱的详细介绍。

Ⅸ 色谱分离树脂什么时候发明使用的

陶氏树脂产品的应用:1、凝结水精处理工业给水处理设备(软化水及高纯水制备)核电厂水处版理;2、超权纯水制备甜味剂除灰、脱色及色谱分离其他特种分离和化学反应。主要应用:半导体、晶圆、LCD、太阳能电池、硅片切割、集成电路等超纯水系统。请使用单位与深圳恒通源联络,以取得最佳操作条件的建议.

阅读全文

与色谱法发明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