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照相机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1历史编辑
最早的照相机结构十分简单,仅包括暗箱、镜头和感光材料。现代照相机比较复杂,具有镜头、光圈、快门、测距、取景、测光、输片、计数、自拍、对焦、变焦等系统,现代照相机是一种结合光学、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和化学等技术的复杂产品。
1550年,意大利的卡尔达诺将双凸透镜置于原
照相机
来的针孔位置上,映像的效果比暗箱更为明亮清晰 。
1558年,意大利的巴尔巴罗又在卡尔达诺的装置上加上光圈,使成像清晰度大为提高;1665年,德国僧侣约翰章设计制作了一种小型的可携带的单镜头反光映像暗箱,因为当时没有感光材料,这种暗箱只能用于绘画。
1822年,法国的涅普斯在感光材料上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但成像不太清晰,而且需要八个小时的曝光。1826年,他又在涂有感光性沥青的锡基底版上,通过暗箱拍摄了一张照片。
1839年,法国的达盖尔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银版照相机,它是由两个木箱组成,把一个木箱插入另一个木箱中进行调焦,用镜头盖作为快门,来控制长达三十分钟的曝光时间,能拍摄出清晰的图像。
1841年光学家沃哥兰德发明了第一台全金属机身的照相机。该相机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只由数学计算设计出的、最大相孔径为1:3.4的摄影镜头。
照相机(20张)
1845年德国人冯·马腾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摇摄150°的转机。1849年戴维·布鲁司特发明了立体照相机和双镜头的立体观片镜。1861年物理学家马克斯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
1860年,英国的萨顿设计出带有可转动的反光镜取景器的原始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1862年,法国的德特里把两只照相机叠在一起,一只取景,一只照相,构成了双镜头照相机的原始形式;1880年,英国的贝克制成了双镜头的反光照相机。
1866年德国化学家肖特与光学家阿具在蔡司公司发明了钡冕光学玻璃,产生了正光摄影镜头,使摄影镜头的设计制造,得到迅速发展。
随着感光材料的发展,1871年,出现了用溴化银感光材料涂制的干版,1884年,又出现了用硝酸纤维(赛璐珞)做基片的胶卷。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生产出了新型感光材料--柔软、可卷绕的“胶卷”。这是感光材料的一个飞跃。同年,柯达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装胶卷的可携式方箱照相机。
1906年美国人乔治·希拉斯首次使用了闪光灯。1913年德国人奥斯卡·巴纳克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135照相机。
从1839年至1924年这个照相机发展的第一阶段中,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钮扣形、手枪形等照相机。
从1925年至1938年为照相机发展的第二阶段。这段时间内,德国的莱兹(莱卡的前身)、禄来、蔡司等公司研制生产出了小体积、铝合金机身等双镜头及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随着放大技术和微粒胶卷的出现,镜头的质量也相应地提高了。1902年,德国的鲁道夫利用赛得尔于1855年建立的三级像差理论,和1881年阿贝研究成功的高折射率低色散光学玻璃 ,制成了著名的“天塞”镜头,由于各种像差的降低,使得成像质量大为提高。在此基础上,1913年德国的巴纳克设计制作了使用底片上打有小孔的 、35毫米胶卷的小型莱卡照相机-徕卡单镜头旁轴照相机。
不过这一时期的35毫米照相机均采用不带测距器的透视式光学旁轴取景器。
1931年,德国的康泰克斯照相机已装有运用三角测距原理的双像重合测距器,提高了调焦准确度,并首先采用了铝合金压铸的机身和金属幕帘快门。
1935年,德国出现了埃克萨克图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使调焦和更换镜头更加方便。为了使照相机曝光准确,1938年柯达照相机开始装用硒光电池曝光表。1947年,德国开始生产康泰克斯S型屋脊五棱镜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使取景器的像左右不再颠倒,并将俯视改为平视调焦和取景,使摄影更为方便。
1956年,联邦德国首先制成自动控制曝光量的电眼照相机;1960年以后,照相机开始采用了电子技术,出现了多种自动曝光形式和电子程序快门;1975年以后,照相机的操作开始实现自动化。
在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日本的照相机生产主要是引进德国技术并加以仿制,如1936年佳能公司按照徕卡相机仿制了L39接口的35mm旁轴相机,尼康是在1948年才仿照康泰克斯制造出了旁轴相机。
PENTAX的前身旭光学工业公司1923年开始生产镜头,随着日本侵略战争的扩大,日本军队对光学仪器的需求急剧增加,尼康、宾得和佳能等日本光学仪器厂都接到了大量的军队订单,为侵华日军生产望远镜、经纬仪、飞机光学瞄准仪、瞄准镜、光学测距机等等军用光学仪器。随着战争的结束,这些军队订单已经不再有,战后军工企业为生存不得不转向民用品的生产,光仪厂商尼康、佳能、宾得都先后开始了照相机生产。
1952年宾得引进德国技术并引入德国“PENTAX”品牌,生产出了“旭光学”的第一部相机。1954年,日本第一部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在旭光学-宾得公司制成。1957年作为日本照相机的后起之秀,又制造出了日本的第一部五菱镜光学取景的单反照相机。此后美能达、尼康、玛米亚、佳能、理光等公司争相仿制、改进单反照相机及镜头技术,从而推动了民用照相机技术在日本的发展,世界单反照相机技术重心逐渐由德国转移到了日本。
1960年,宾得推出的PENTAX SP相机问世,开创了照相机TTL自动测光技术。
1971年,宾得公司的SMC镀膜技术申请了专利,并应用SMC技术开发生产出了SMC镜头,使得镜头在色彩还原和亮度以及消除眩光和鬼影两方面都得到极大改善,从而显著提高了镜头品质
照相机图片
。得益于SMC技术,此后宾得镜头的光学素质达到了极大的改善,有多只宾得镜头被职业摄影师们推崇,甚至超越了德国顶级镜头蔡司镜头,成就了宾得相机一时的辉煌。(SMC是英文Super-Multi Coating的缩写,意即超级多层镀膜技术,应用这一技术,使得镜头中镜片间光线的单次反射率能够由5%下降到0.96-0.98%,整只镜头的光透过率高达96%以上。)虽然几乎所有厂商生产的照相机镜头都声称采用了SMC技术,但是实测证明,在这一点上做得最好的,还是宾得镜头。
1969年,CCD芯片作为相机感光材料在美国的阿波罗登月飞船上搭载的照相机中得到应用,为照相感光材料电子化,打下技术基础。
1981年,索尼公司经过多年研究,生产出了世界第一款采用CCD电子传感器做感光材料的摄像机,为电子传感器替代胶片打下基础。紧跟其后,松下、Copal、富士、以及美国、欧洲的一些电子芯片制造商都投入了CCD芯片的技术研发,为数码相机的发展打下技术基础。1987年,采用CMOS芯片做感光材料的相机在卡西欧公司诞生。
Ⅱ 单反相机谁发明的
20世纪90年代初,佳能公司又率先研制成功“眼控对焦”并用于相机上,在此阶段,光学传递函数理论应用于光学设计领域,出现了成像质量高、色彩还原好、孔径大、低畸变的摄影镜头。多层镀膜技术、非球面镜片、影像平衡原理、电子技术、微电脑等一系列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135单镜头反光相机的发展日新月异。
1936年在德国的德累斯顿(DRESDEN)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爱克山克塔(Kine Exakta)。它采用的是俯视取景,其预示着单反机时代的到来。
1948年,德国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五棱镜取景的135单反机——康泰时(Contax)S型照相机,是现代135单反相机的雏形。但以上两种相机由于反光板不能自动复位,所以实用价值不高。直到1954年,日本旭光学工业公司才在宾得相机(Asahi-Pentax)上解决了反光板自动复位问题。
1960年,柯尼卡F型(Konica F)相机首次使用金属帘幕快门,使快门具有更高的运动速度和更长的使用寿命。
1971年,宾得ES型相机首先具有了光圈优先、快门自动功能。到了1976年,佳能(Canon)AE-1型相机又推出了快门优先、光圈自动功能。与此同时,摄影界出现了“哪个优先更好”的争论。为了弥补这一缺憾,使争论偃旗息鼓,1977年,美能达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台双优先自动曝光相机——Minolta XD-7型135单反机。开创了同一台相机具有多种曝光功能的先例。
1978年,佳能AE-1,Progzam又推出了程序自动功能。
1980年,尼康(Nikon)F3相机集平均测光、点测光、程序自动、双优先、手动功能于一体,在135单反机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982年,在尼康FM2相机上首次使用了稀有金属钛合金快门,使快门速度高达1/4000秒。
1984年,柯尼卡TC-X相机首次装入了DX编码系统。
继1981年,日本旭光学工业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台自动调焦的单反相机——宾得(Pentax)ME-F型后,美能达公司又于1985年生产出世界第一台由机身内置马达控制的自动聚焦功能、多模式自动曝光功能、手动曝光功能、电动自动输片功能等于一体的α-7000型相机。1986年α-9000相机又实现了自动包围曝光功能,从而拉开了现代AF照相机的生产序幕。
1989年,佳能公司在EOS-1型相机的配套镜头上安装了超声波马达,实现了低噪声、快速并具有预测自动调焦功能。
本当:
尽管EXAKTA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台单反相机,但是现代单反相机的最根本的五棱镜结构是CONTAX发明的,如果没有二战,NIKON CANON每生产一台单反相机都得交CONTAX一份专利钱了,因此我们通常认为CONTAX S 是现代单反相机的鼻祖。回顾整个历史,NIKON CANON基本都没有起到什么关键性作用,推陈出新不断进取的都是那些倒闭或者濒临倒闭的公司,CONTAX, KONICA, MINOLTA,请记住这些传奇般的名字。
Ⅲ 日本数码相机技术来自哪里
美国军方--柯达---索尼---日本各公司。
索尼生产了第一台商用相机,此后日本各数码公司就雨后春笋般的推出各种新品,并且一直站在领头位置。
Ⅳ 单反照相机是德国造的 为什么现在日本单反技术比德国好呢
日本单反技术比德国好是两国光学产业对于民用摄影市场的重视度不同而造成的,德国在战前是档子无愧的摄影巨头,战后除了被美国和苏联瓜分了光学产业(蔡司被美苏两家人轮流抢劫),加上很多技术专家被劫持、流失,以及战斗经济结构转型所以就不太注重民用摄影技术的发展,而日本众所周知战后在上个世纪60年代日本观音(佳能前身)、东京光学(尼康前身)、小西六(柯尼卡前身)等等都是以开始山寨德国相机为生,到逐渐走上自主设计、自主创新的道路。在那个年代,欧美(包含德国)的主流摄影器材是旁轴相机(单反刚开始普及),日本就开始大量革新单反技术并通过工业生产拉低价格,从而迅速获得市场(单反相机的操作比旁轴简单,也是促使单反普及的一个重要基础),再接着日本利用自己在电子领域的优势,不断强化产品的电子性能和自动化功能,所以80年代来时日本单反全面占领全球市场,进入良性循环,于是市场越大、盈利越多、技术也就越好。
反观德国光学工业,徕卡专注于小众的旁轴生产,蔡司停止自主生产民用摄影器材很多年了(授权、贴牌倒是很多),反而聚焦于眼镜、医疗器材、天文设备等领域,福伦达破产并卖给了日本确山能......此消彼长,德国的民用摄影包括单反技术,被日本拉开越来越长的差距。
Ⅳ 日本将什么进行集成,发明了单反相机
日本将()进行集成,发明了单反相机。
A、莱卡相机的技术B、小孔成像C、东德的发明D、胶卷曝光成像
答案AC
Ⅵ 单反相机。。。单反技术始于哪一年 在网上查了很多。。。但是都没有提及单反技术始于哪一年。。。。所以想
单反技术。。。如果从单反的发展史可以看出单反应该是起源在2战前。刚才网络了一下。
1935年,苏联制造出世界第一台135单镜反光相机(Спорт,其中Спорт为英语Sport之意)。 1936年,德国制造出第一台量产135单镜反光相机Jhagee Exakta。
1949年,德国制造出第一台五棱镜单镜反光相机康泰时S型(CONTAX S)。
1950年,德国制造出第一台可交换式观景窗单镜反光相机Exakta VX。
1954年,日本宾得(Pentax)公司发表世界第一台反光镜即时自动回弹式单镜反光相机Asahiflex II
1958年,德国制造出第一台内建测光表单镜反光相机CONTAFLEX。
1960年,日本制造出第一台高速纵走金属快门单镜反光相机柯尼卡F型(KONICA F),最高速度1/2000。
1960年,日本制造出第一台高速横走焦平面快门单镜反光相机佳能R2000(Canon R2000),最高速度1/2000)。
1960年,日本制造出第一台镜后测光(TTL)单镜反光相机PENTAX Spotmatic,1964年才成功商品化)。
1966年,日本美能达(Minolta)公司发表世界第一台全开光圈TTL分割测光的单镜反光相机SRT-101。
1971年,日本宾得公司发表世界第一台全开光圈先决自动曝光的单镜反光相机ES。 1971年,日本佳能发表世界第一台全开光圈快门先决自动曝光的单镜反光相机FTb。 1972年,日本佳能发表F-1 Motor,每秒九张的连拍速度是当时最快的可动反光镜单镜反光相机。 1977年,日本美能达推出XD(或称XD-7/XD-11),是世界第一台具备多重自动曝光模式的单镜反光相机。 1981年,日本宾得公司发表世界第一台自动对焦单镜反光相机ME-F。 1987年,日本宾得公司发表世界第一台内建电子闪光灯的自动对焦单镜反光相机SFX。 1992年,日本佳能发表EOS5,为世界第一台具备瞳孔对焦(Eye Control)技术的单镜反光相机。
Ⅶ 日本录像机技术发明属于什么创新
记录方式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