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应该说的是“橡胶树在北纬18-24度大面积种植技术”,这个技术是由许多单位共同研究出来的,其中有华南热带作物学院,也就是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8年海南大学与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合并,更名为海南大学。下面是报道:
国家科委发明评选委员会评定 橡胶北移栽培技术获发明一等奖
第1版()
专栏:
国家科委发明评选委员会评定
橡胶北移栽培技术获发明一等奖
本报讯记者王友恭、通讯员雷于新报道:国家科委发明评选委员会18日举行的第十二次会议评定:我国科技工作者首创的一整套橡胶北移栽培技术,为国家发明一等奖。
这项包括选择地势、营造防护林、选用抗风、抗寒品种、割胶技术在内的成果发明者,是广东省农垦总局、云南省农垦总局、广西农垦局、福建农业厅农垦局、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华南热带作物学院等单位。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地理、土壤、气象等科学工作者也为此做了不少工作。
国外历来认为,橡胶树只能在赤道以南10度、以北15度范围内的高温、多雨、静风地区栽培。我国橡胶科技工作者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得到广大农垦职工的支持,自力更生、协作攻关,在南起海南岛,北到福建龙溪地区的范围内,成功地栽培并收割了橡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在北纬18度到24度地区大面积种橡胶的国家。
橡胶北移主要遇到冬季低温和夏秋季强台风两大危害。科技工作者克服种种困难,初步建立了橡胶科学技术体系。
这项发明在科学上具有重大价值。橡胶属裸芽植物,幼芽没有鳞片保护,经不住寒冷。我国的发明打破了“裸芽植物不能北移”的论断,在植物驯化、育种的研究上,打开了人们的思路,开阔了眼界。这项发明已经引起世界产胶国的重视。
(详细报道见第三版)
2. 国家技术发明奖初评和最终结果相差大吗
============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科学技术方面设立的国家级的奖励。奖励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设立。奖项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共五大奖项。(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999年开始设立,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主要奖励在当代科学技术做出特别大贡献的科学技术工作者,给予获奖者50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2)国家自然科学奖……授予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公民。(3)国家技术发明奖……授予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大技术发明的公民。(4)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予在应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这个奖项授予那些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外国人或者外国组织。华裔科学家杨振宁就曾经得到此奖。奖励委员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是对奖励进行评选的机构,设立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委员等职位,一般主任委员,秘书长各一名,副主任委员两名,另外有委员若干名。委员会成员主要是中国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及各知名大学的专家学者。奖励委员会领导下设的五个奖励评审机构,对奖励颁发的全过程负责。
3. 目前为止,中国最高科学技术奖共授予了哪几位科学家
技术奖
科学家简介
世界性科学奖
科学教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中国目前最高级别的科技奖项,2000年设立,每年评选一次,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由国家主席签署并颁发。奖金额目前为500万元人民币,其中50万元奖励给获奖者个人,450万元作为获奖者的科研经费,由其自主选题。
2000年度(袁隆平、吴文俊) 2001年度(王选、黄昆)
2002年度(金怡濂) 2003年度(刘东生、王永志)
2004年度(空缺) 2005年度(叶笃正、吴孟超)
2006年度 (李振声) 2007年度(闵恩泽 吴征镒)
4. 中国科学技术新成就
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
5. 国家科学技术奖的高校获奖
2014年高校为第一完成单位获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通用项目)统计表序号获奖单位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合计一等二等二等一等二等一等二等合计1清华大学12121561华中科技大学123663东南大学11121453浙江大学122555哈尔滨工业大学211446北京大学12336吉林大学12336上海交通大学12336武汉理工大学123310武汉大学111121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2210复旦大学22210湖南大学112210华东理工大学112210江南大学22210南京大学112210山东大学112210太原理工大学112210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12210中南大学22210中山大学112222成都理工大学11122天津中医药大学11122北京建筑大学11122北京协和医学院11122北京交通大学11122北京科技大学11122北京理工大学11122北京体育大学11122北京邮电大学11122大连理工大学11122第二军医大学11122第三军医大学11122电子科技大学11122东北大学11122东北师范大学11122东华大学11122福建农林大学11122广东工业大学11122广东药学院11122贵州大学11122哈尔滨医科大学11122河海大学11122河南农业大学1112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11122华北电力大学11122华南理工大学11122华南农业大学11122江苏大学11122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11122昆明理工大学11122南京工业大学11122南京林业大学11122南京农业大学11122南京师范大学11122南京医科大学11122南开大学11122宁波大学11122山东建筑大学11122上海应用技术学院11122深圳大学11122首都师范大学11122首都医科大学11122苏州大学11122天津工业大学11122同济大学1112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112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1122西安交通大学11122西安理工大学11122香港大学11122香港科技大学11122新疆大学11122长安大学11122浙江工业大学11122浙江海洋学院11122郑州大学1112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1122中国矿业大学11122中国农业大学11122重庆大学111合计126384535117122注:1、此表中数据仅统计通用项目,按获奖项目总数排序,仅供参考;2、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仅统计了第一完成人所在单位,科技进步奖仅统计了第一完成单位。 (附件2)推荐事项
为深化科学技术奖励制度改革,做好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以及《关于受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规定》要求,推荐工作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采取推荐单位或专家推荐两种方式。各推荐单位于2012年12月20日起可以凭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按要求组织推荐。如专家推荐,请推荐专家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直接联系获取推荐号和密码。
(一)单位推荐
1.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推荐指标不限,原则上每个推荐单位限推荐1人,请注重推荐一线工作的杰出科学家。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推荐指标不限,请注重推荐学术水平高、国际影响大并对我国长期友好的候选人或外国组织。
3. 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
各推荐单位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遴选机制,推荐本地区、本部门优秀项目和人选。推荐的项目应在本地区、本部门范围内进行公示,并责成项目主要完成人所在单位进行相应公示。公示无异议或虽有异议但经核实处理后再次公示无异议的项目方可推荐。各推荐单位请严格按照下达指标数(附件1)进行推荐,各奖种指标不得挪用,超指标推荐的,一律不予受理。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和企业技术创新工程类项目的推荐指标另行下达。
(二)专家推荐
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每人每年可推荐1项(名)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人选)。
2.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含)以上可共同推荐1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候选人(外国组织),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仅限1人独立完成的项目)。
3.197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中青年人员牵头完成的基础研究项目,可由3名以上国内知名同行专家(至少有1名院士)共同推荐国家自然科学奖。
专家应推荐本人所从事的学科或专业领域的项目(人选),且每年只能推荐1次。当推荐项目(人选)出现异议时,有责任协助处理。项目公示时将公布推荐专家姓名。
(三)推荐项目和人选的基本条件
推荐项目(人选)必须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中规定的推荐要求,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推荐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提供的主要论文论著公开发表时间应当于2010年1月31日前;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项目的整体技术应用时间应当于2010年1月31日前,并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
2.推荐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项目,如曾列入国家级计划,应当在项目整体验收后推荐。
3.同一人同一年度只能在一个推荐项目中作为前三完成人参加国家科技奖的评选。 (一)推荐材料截止时间
2013年1月31日前报送推荐材料,逾期不予受理。
(二)网络推荐截止时间
为了保障网络推荐工作的顺利进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分类确定各推荐单位网络推荐截止时间,请积极配合。具体要求如下:
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特别行政区、计划单列市的科学技术主管部门,网络推荐截止时间为2013年1月29日上午八时。
2.国务院组成部门、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的科学技术主管部门和专家推荐,网络推荐截止时间为2013年1月30日上午八时。
3.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大型行业协会、学会,大型企业及其他推荐单位的科学技术主管部门,网络推荐截止时间为2013年1月31日上午八时。
6. 最高科学技术奖2020
截止到2020年10月,2020年最高科学技术奖还没有颁发。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2000年由中华人内民共和国国务院设立,由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负责,是中国五个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最高等级的奖项,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官网显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评选一次,每次授予不超过两名,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荣誉证书、奖章和800万元奖金。截至2020年1月,共有33位杰出科学工作者获得该奖。
(6)中国科学院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扩展阅读:
申报条件
1、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
2、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
3、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项目中仅从事组织管理和辅助服务的工作人员,不得作为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候选人。
4、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候选人应当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并仍活跃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从事科学研究或者技术开发工作。
7. 煤制烯烃为什么能摘下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2015-01-12 09:08:43 科技日报
甲醇制烯烃技术在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甲醇、烯烃等名词真是陌生,但如果说甲醇制成的是烯烃是塑料等生活用品的原料,则大多数人会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如果我们用长镜头聚焦今年的技术发明一等奖,我们会看到这样一些画面。
人物:走上主席台领奖的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中民,他代表研究团队和已经退休的老前辈受此殊荣。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这些科研人员终于将一项实验室技术变成了工业生产流程;工厂:从甲醇制烯烃技术在内蒙古包头成功投产以来,已先后在国内建成或开工建设了十几套大型工业装置,总共能解决17000人的就业问题;效益:预计将为国家新增产值1200亿元,可拉动上下游投资约2500亿元;战略布局:以前我们的烯烃主要从石油中提炼制取,随着我国石油进口量的剧增,国际形势的变化都会直接或潜在地对我国石化工业产生影响。而依靠我国相对富有的煤炭资源制取烯烃,将使我国在石化工业发展和能源安全战略上有一定的保障。
可以说,甲醇制烯烃技术获取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是实至名归。
技术路线
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烃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也是现代化学工业的基石,其传统生产技术严重地依赖石油资源,而我国石油资源不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石油及石化产品的需求迅速增长。
大连化物所所长张涛院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13年,我国原油产量2.08亿吨,消费量则达到近5亿吨,供求矛盾日渐突出,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我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发展以煤为原料制取石油类产品的煤化工技术,实施石油替代战略,是关系到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和能源安全的重大课题。而煤制烯烃技术就成为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技术途径和战略发展方向。
在煤制烯烃的技术链条中,只有甲醇→乙烯丙烯在国际上没有实现工业生产。
今天,我们能够明显地看出煤制烯烃是我国的战略发展方向,但是在30多年前,在国际石油价格每桶不足10美元时,并非所有人都能看清这一方向。大连化物所的甲醇制烯烃研究就是在那种大背景下起步的。
经济效益
甲醇制烯烃是实现煤制烯烃的核心技术,属于世界性难题,必须解决与反应原理、催化剂、反应工艺相关的一系列科学和技术难题。
本次技术发明奖的第一获奖人刘中民回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大连化物所就围绕甲醇制烯烃催化剂和工艺技术开展创新研发工作。
在走通实验室技术的基础上,2004年,大连化物所、XXNY公司和ZSHLYYX公司合作,进行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成套工业技术开发(工艺名称:DMTO),建成了世界第一套万吨级甲醇制烯烃工业性试验装置,于2006年完成了试验,装置规模和技术指标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4年后,DMTO技术又完成了从工业性试验到工业化的跨越。2010年8月8日,在内蒙古包头,利用DMTO技术,我国建成了世界首套甲醇制烯烃工业化装置。
DMTO技术为企业带来的利润是丰厚的。神华包头煤制烯烃装置运行到2014年底,新增利润43.4亿元;NBHY装置在运行了不到十个月时,全厂净利润就达到4.3亿元。
2014年,DMTO工业装置进入开工的高潮期,全年有5套工业装相继投产运行,新增烯烃产能280万吨/年,新增经济效益超过60亿元。已投产的7套DMTO装置的烯烃总产能已经达到400万吨烯烃/年,带动了我国甲醇制烯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形成。
30年坚守
在煤制烯烃技术30多年的研发过程中,石油价格一直牵动着大连化物所研究人员的神经。当油价较低时,煤制烯烃技术研究是否必要的质疑就会产生。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大连化物所在完成“合成气经由二甲醚制取烯烃工艺”技术年产60吨烯烃的中试试验后,国际油价出现大幅下跌,每桶最低时不到10美元。刘中民说,那时,我们的技术发展进入了困难期。但是团队始终抱有坚定的信念,克服困难,最终取得了重大突破。
2004年,国际油价开始回升。陕西省计划建设煤制烯烃项目,并为此成立了XXNY公司。大连化物所结合甲醇制烯烃的技术特点,联合该公司以及ZSHLYGCYX公司,成立了优势互补的创新团队,为最终取得DMTO技术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技术超前的部署,坚持不懈的追求,优势互补的合作,这是DMTO技术走向成功的缘由。
8. 2019年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两位科学家
来自国内的消息, 1 月 10 日上午,2019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备受关注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两位广东籍的科学家——94 岁的中国船舶集团所属 719 所名誉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85 岁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庆存。每人奖金 800 万元人民币。
黄旭华,1926 年 3 月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作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黄旭华院士毕生致力于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开拓与发展,先后担任我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副总设计师和总设计师,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代核潜艇,为我国海基核力量实现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曾庆存,1935 年 5 月出生于广东省阳江市,是国际著名大气科学家、国际数值天气预报奠基人之一,为现代大气科学和气象事业的两大标志——数值天气预报和气象卫星遥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曾庆存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半隐式差分法」和构建斜压原始方程模式,突破了同步计算涡旋和波动的技术瓶颈,首次成功实现原始方程数值天气预报,这一工作成为数值天气预报发展的里程碑。他的理论、模式和方法随即被世界气象组织——莫斯科世界气象中心用于天气预报业务。
2019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 296 个项目和 12 名科技专家。其中:
国家自然科学奖 46 项: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45 项;
国家技术发明奖 65 项:一等奖 3 项,二等奖 62 项;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185 项:特等奖 3 项,一等奖 22 项(含创新团队 1 项),二等奖 160 项。
10 名外籍科学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9. 2010年中国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2010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简介)
中新社北京一月十一日电 中国二00九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十一日在北京举行,备受瞩目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知名数学家谷超豪和中科院院士、资深航天专家孙家栋共同获得。 中新社北京一月十一日电 中国二00九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十一日在北京举行,备受瞩目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知名数学家谷超豪和中科院院士、资深航天专家孙家栋共同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