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发明网络摄像头的人

发明网络摄像头的人

发布时间:2021-06-19 02:04:03

❶ 世界上第一个发明网络摄像头的人,主要是为了用来做什么

不是个人,是公司,

很多品牌都在做监控,大家会不断的揣摩用户的心理和需求,站在用户的角度去看事情

❷ 摄像头是谁发明的啊

谁啊,好像是我啊

❸ 监控摄像机是谁发明的

世界上最早的摄像机是在1874年,由朱尔·让桑发明的。

摄影机的发明初时是用于电影及电视节目制作,但现时已普及化。正如照相机一样,早期摄影机需要使用底片(即录像带)来进行纪录,但现时数码相机的发明,使影像能直接储存在快闪存储器内。

更新型的摄影机,则是将影像资料直接储存在机身的硬盘中,不仅可以动态录影,也可以静态拍摄,就可不用同时带数码相机。家庭式携带方便的摄影机机身轻,好操作,几乎是家庭必备的电器用品。

(3)发明网络摄像头的人扩展阅读:

其他摄像机:

1、高速摄影机

高速记录运动物体影像的光学摄影仪器。它以很高的摄影频率记录和的飞行姿态和事件。

2、航空摄影机

为了制图、测绘,装在飞机上垂直地向地面拍摄用的摄影机。使用卷片,多以24*24厘米的画面,用150毫米广角镜头拍摄。

3、动画摄影机

一种装有停顿马达的摄影机,可单格拍摄,拍摄时装在动画摄影台上,可垂直移动,以改变被摄影的影像大小,或产生变焦的效果。

4、网络摄影机

把一般的摄像机单独用网线连接交换机或路由器,管理者可以通过局域网或INTERTNET网络查看摄像机情况。

5、主场摄影机

相当远地以远景或移动镜头拍摄一个段落的所有动作。拍摄完之后,如果只用一台摄影机,便要以中景和特定拍摄重复的动作,在剪接时插入主镜头中。

❹ 世界上第一个网络摄像头的出现是为了监视什么东西

咖啡壶
设备起源编辑世界上第一个网络摄像头的设计源于两个想喝咖啡的最早的网络摄像头最早的网络摄像头科学家。1991年,剑桥大学计算机研究中心只有主计算机房有咖啡壶,时常会有其他房间的科学家跑到主机房才发现咖啡已没了。为了解决倒咖啡时白跑一趟的问题,科学家弗雷泽和保罗想到:装配一个能够监控主机房咖啡壶的设备。他们先用一个相机对准咖啡壶,设置每分钟拍三张照片,然后编写了一个把照相机图片传送到研究部门内部网络的程序。于是,剑桥大学成功安装了世界首个网络摄像头。1993年11月22日,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摄像头”才诞生。还是在剑桥大学的计算机研究部门,另一名科学家约翰逊所在的实验室连不上内部网络,无法使用之前的请件来查看有没有咖啡,所以他编写了个程序让自己的电脑也能收到摄像头图片,实现了摄像头从内部网络到万维网的突破。之后,世界各地有数百万人通过网络加入了“看科学家咖啡壶活动”。

❺ 摄像头是谁发明的额啊

我国对光和影像的研究,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四百多年,我国的《墨经》一书就详细记载了光的直线前进、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现象。到了宋代,在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1031至1095年)一书中,还详细叙述了“小孔成像匣”的原理。
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出现了供绘画用的“成像暗箱”。
1839年8月19 日法国画家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于是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
1841年光学家沃哥兰德发明了第一台全金属机身的照相机。该相机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只由数学计算设计出的、最大相孔径为1:3.4的摄影镜头。
1845年德国人冯·马腾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摇摄150°的转机。 1849年戴维·布鲁司特发明了立体照相机和双镜头的立体观片镜。1861年物理学家马克斯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
1866年德国化学家肖特与光学家阿具在蔡司公司发明了钡冕光学玻璃,产生了正光摄影镜头,使摄影镜头的设计制造,得到迅速发展。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生产出了新型感光材料--柔软、可卷绕的“胶卷”。这是感光材料的一个飞跃。同年,柯达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装胶卷的可携式方箱照相机。
1906年美国人乔治·希拉斯首次使用了闪光灯。1913年德国人奥斯卡·巴纳克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135照相机。
从1839年至1924年这个照相机发展的第一阶段中,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钮扣形、手枪形等照相机。
从1925年至1938年为照相机发展的第二阶段。这段时间内,德国的莱兹、罗莱、蔡司等公司研制生产出了小体积、铝合金机身等双镜头及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在此阶段,照相机的性能逐步提高和完善,光学式取景器、测距器、自拍机等被广泛采用,机械快门的调节范围不断扩大。照相机制造业开始大批量生产照相机,各国照相机制造厂纷纷仿制莱卡型和罗莱弗莱型照相机。黑白感光胶片的感光度、分辨率和宽容度不断提高;彩色感光片开始推广,从而使摄影队伍迅速扩大并走向专业化。
从1939年之后为照相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此阶段的前半期即本世纪六十年代之前,黑白、彩色胶片的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光学工业制成了含有稀有元素的新型光学玻璃,如镧、钛、镉等玻璃。从而更好地校正了摄影镜头的像差,使镜头向大孔径和多种焦距的方向迅速发展。因而,出现了变焦、徽距、折反射式、广角等多种摄影镜头。镜头单层镀膜得到普遍推广。照相机出现了计数器自动复零、反光镜自动复位、半自动和全自动收缩光圈等结构。照相机的质量、产量开始飞速发展。
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初至今为第三阶段的后期。这期间,日本的小西六摄影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自支调焦照相机--柯尼卡C35A型135照相机.接着日本又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双优先式自动曝光照相机--美能达XDG型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开创了一台相机具有多种曝光功能的先例。
这期间,光学传递函数理论进入了光学设计领域,出现了成像质量高,色彩还原好,大孔径,低畸变的摄影镜头。同时,镜头向系列化发展,由焦距几毫米的鱼眼镜头到焦距长达2米的超摄远镜头,并有了透视调整、 变焦徽距、夜视等摄影镜头。电子技术逐渐深入到照相机内部,多种测光、高精度的电子镜间快门、电子焦平面快门以及易于控制的电子自拍机等都纷纷出现。曝光补偿、存储记忆、多纪录功能、电动上弦卷片、自动调焦等各种功能得到愈益精美的应用,高度自动化、小型、轻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估质的各种新型相机,伴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不断问世,从而为摄影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十分精良的设备。 fff

❻ 是谁发明了摄像头

不能说摄像头是谁发明的,这只能追溯到发明相机的人。 一个不透光的盒子,这就是照相机。照相机是用感光胶片反景物拍摄下来的摄影器材。它的发明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我国对光和影像的研究,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四百多年,我国的《墨经》一书就详细记载了光的直线前进、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现象。到了宋代,在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1031至1095年)一书中,还详细叙述了“小孔成像匣”的原理。 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出现了供绘画用的“成像暗箱”。 1839年8月19 日法国画家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于是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 1841年光学家沃哥兰德发明了第一台全金属机身的照相机。该相机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只由数学计算设计出的、最大相孔径为1:3.4的摄影镜头。 1845年德国人冯·马腾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摇摄150°的转机。 1849年戴维·布鲁司特发明了立体照相机和双镜头的立体观片镜。1861年物理学家马克斯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 1866年德国化学家肖特与光学家阿具在蔡司公司发明了钡冕光学玻璃,产生了正光摄影镜头,使摄影镜头的设计制造,得到迅速发展。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生产出了新型感光材料--柔软、可卷绕的“胶卷”。这是感光材料的一个飞跃。同年,柯达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装胶卷的可携式方箱照相机。 1906年美国人乔治·希拉斯首次使用了闪光灯。1913年德国人奥斯卡·巴纳克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135照相机。 从1839年至1924年这个照相机发展的第一阶段中,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钮扣形、手枪形等照相机。 从1925年至1938年为照相机发展的第二阶段。这段时间内,德国的莱兹、罗莱、蔡司等公司研制生产出了小体积、铝合金机身等双镜头及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在此阶段,照相机的性能逐步提高和完善,光学式取景器、测距器、自拍机等被广泛采用,机械快门的调节范围不断扩大。照相机制造业开始大批量生产照相机,各国照相机制造厂纷纷仿制莱卡型和罗莱弗莱型照相机。黑白感光胶片的感光度、分辨率和宽容度不断提高;彩色感光片开始推广,从而使摄影队伍迅速扩大并走向专业化。 从1939年之后为照相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此阶段的前半期即本世纪六十年代之前,黑白、彩色胶片的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光学工业制成了含有稀有元素的新型光学玻璃,如镧、钛、镉等玻璃。从而更好地校正了摄影镜头的像差,使镜头向大孔径和多种焦距的方向迅速发展。因而,出现了变焦、徽距、折反射式、广角等多种摄影镜头。镜头单层镀膜得到普遍推广。照相机出现了计数器自动复零、反光镜自动复位、半自动和全自动收缩光圈等结构。照相机的质量、产量开始飞速发展。 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初至今为第三阶段的后期。这期间,日本的小西六摄影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自支调焦照相机--柯尼卡C35A型135照相机.接着日本又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双优先式自动曝光照相机--美能达XDG型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开创了一台相机具有多种曝光功能的先例。 这期间,光学传递函数理论进入了光学设计领域,出现了成像质量高,色彩还原好,大孔径,低畸变的摄影镜头。同时,镜头向系列化发展,由焦距几毫米的鱼眼镜头到焦距长达2米的超摄远镜头,并有了透视调整、 变焦徽距、夜视等摄影镜头。电子技术逐渐深入到照相机内部,多种测光、高精度的电子镜间快门、电子焦平面快门以及易于控制的电子自拍机等都纷纷出现。曝光补偿、存储记忆、多纪录功能、电动上弦卷片、自动调焦等各种功能得到愈益精美的应用,高度自动化、小型、轻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估质的各种新型相机,伴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不断问世,从而为摄影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十分精良的设备。 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传统相机成像过程: 1.经过镜头把景物影象聚焦在胶片上 2.胶片上的感光剂随光发生变化 3.胶片上受光后变化了的感光剂经显影液显影和定影 形成和景物相反或色彩互补的影象 数码相机成像过程: 1.经过镜头光聚焦在CCD或CMOS上 2.CCD或CMOS将光转换成电信号 3.经处理器加工,记录在相机的内存上 4.通过电脑处理和显示器的电光转换,或经打印机打印便形成影象。 具体过程: 数码相机是通过光学系统将影像聚焦在成像元件CCD/ CMOS 上,通过A/D转换器将每个像素上光电信号转变成数码信号,再经DSP处理成数码图像,存储到存储介质当中。 光线从镜头进入相机,CCD进行滤色、感光(光电转化),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将拍摄物体“分解”成了一个一个的像素点,这些像素点以模拟图像信号的形式转移到“模数转换器”上,转换成数字信号,传送到图像处理器上,处理成真正的图像,之后压缩存储到存储介质中。 一:景物的反射光线经过镜头的会聚,在胶片上形成潜应影,这个潜影是光和胶片上的乳剂产生化学反应的结果。再经过显影和定影处理就形成了影像。摄象头的数码影像和胶片成像原理不同,是经过镜头成像在CCD上,经过CCD的光电转换,生成视频信号,再经过显示屏电光转换,才生成图像。

❼ 摄像头是谁发明的呢

不能说摄像头是谁发明的,摄像头的发明其实就是相机的发明。
一个不透光的盒子,这就是照相机。照相机是用感光胶片反景物拍摄下来的摄影器材。它的发明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我国对光和影像的研究,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四百多年,我国的《墨经》一书就详细记载了光的直线前进、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现象。到了宋代,在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1031至1095年)一书中,还详细叙述了“小孔成像匣”的原理。
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出现了供绘画用的“成像暗箱”。
1839年8月19 日法国画家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于是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
1841年光学家沃哥兰德发明了第一台全金属机身的照相机。该相机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只由数学计算设计出的、最大相孔径为1:3.4的摄影镜头。
1845年德国人冯·马腾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摇摄150°的转机。 1849年戴维·布鲁司特发明了立体照相机和双镜头的立体观片镜。1861年物理学家马克斯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
1866年德国化学家肖特与光学家阿具在蔡司公司发明了钡冕光学玻璃,产生了正光摄影镜头,使摄影镜头的设计制造,得到迅速发展。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生产出了新型感光材料--柔软、可卷绕的“胶卷”。这是感光材料的一个飞跃。同年,柯达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装胶卷的可携式方箱照相机。
1906年美国人乔治·希拉斯首次使用了闪光灯。1913年德国人奥斯卡·巴纳克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135照相机。
从1839年至1924年这个照相机发展的第一阶段中,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钮扣形、手枪形等照相机。
从1925年至1938年为照相机发展的第二阶段。这段时间内,德国的莱兹、罗莱、蔡司等公司研制生产出了小体积、铝合金机身等双镜头及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在此阶段,照相机的性能逐步提高和完善,光学式取景器、测距器、自拍机等被广泛采用,机械快门的调节范围不断扩大。照相机制造业开始大批量生产照相机,各国照相机制造厂纷纷仿制莱卡型和罗莱弗莱型照相机。黑白感光胶片的感光度、分辨率和宽容度不断提高;彩色感光片开始推广,从而使摄影队伍迅速扩大并走向专业化。
从1939年之后为照相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此阶段的前半期即本世纪六十年代之前,黑白、彩色胶片的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光学工业制成了含有稀有元素的新型光学玻璃,如镧、钛、镉等玻璃。从而更好地校正了摄影镜头的像差,使镜头向大孔径和多种焦距的方向迅速发展。因而,出现了变焦、徽距、折反射式、广角等多种摄影镜头。镜头单层镀膜得到普遍推广。照相机出现了计数器自动复零、反光镜自动复位、半自动和全自动收缩光圈等结构。照相机的质量、产量开始飞速发展。
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初至今为第三阶段的后期。这期间,日本的小西六摄影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自支调焦照相机--柯尼卡C35A型135照相机.接着日本又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双优先式自动曝光照相机--美能达XDG型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开创了一台相机具有多种曝光功能的先例。
这期间,光学传递函数理论进入了光学设计领域,出现了成像质量高,色彩还原好,大孔径,低畸变的摄影镜头。同时,镜头向系列化发展,由焦距几毫米的鱼眼镜头到焦距长达2米的超摄远镜头,并有了透视调整、 变焦徽距、夜视等摄影镜头。电子技术逐渐深入到照相机内部,多种测光、高精度的电子镜间快门、电子焦平面快门以及易于控制的电子自拍机等都纷纷出现。曝光补偿、存储记忆、多纪录功能、电动上弦卷片、自动调焦等各种功能得到愈益精美的应用,高度自动化、小型、轻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估质的各种新型相机,伴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不断问世,从而为摄影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十分精良的设备。

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传统相机成像过程:
1.经过镜头把景物影象聚焦在胶片上
2.胶片上的感光剂随光发生变化
3.胶片上受光后变化了的感光剂经显影液显影和定影
形成和景物相反或色彩互补的影象
数码相机成像过程:
1.经过镜头光聚焦在CCD或CMOS上
2.CCD或CMOS将光转换成电信号
3.经处理器加工,记录在相机的内存上
4.通过电脑处理和显示器的电光转换,或经打印机打印便形成影象。

具体过程:
数码相机是通过光学系统将影像聚焦在成像元件CCD/ CMOS 上,通过A/D转换器将每个像素上光电信号转变成数码信号,再经DSP处理成数码图像,存储到存储介质当中。
光线从镜头进入相机,CCD进行滤色、感光(光电转化),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将拍摄物体“分解”成了一个一个的像素点,这些像素点以模拟图像信号的形式转移到“模数转换器”上,转换成数字信号,传送到图像处理器上,处理成真正的图像,之后压缩存储到存储介质中。
一:景物的反射光线经过镜头的会聚,在胶片上形成潜应影,这个潜影是光和胶片上的乳剂产生化学反应的结果。再经过显影和定影处理就形成了影像。摄象头的数码影像和胶片成像原理不同,是经过镜头成像在CCD上,经过CCD的光电转换,生成视频信号,再经过显示屏电光转换,才生成图像。

❽ 谁发明了录像机

1928 年10 月一个叫芬奇·巴耶特的英国人申请了唱片式录像的专利, 并生产了试用唱片, 于30年代中公开销售过, 那时的售价相当于35 便士.制作时, 巴耶特先把30 线的扫描图像通过特殊的机构转变为间频信号, 然后像制作唱片一样, 在录像唱片上刻出螺旋沟槽.这种录像唱片必须跟电视机和电唱机 (包括拾音设备) 一起才能使用.
正当人们对巴耶特的系统感到新奇的时候, 旅居英国的俄国科学家日乔鲁夫提出了以电磁方式记录电视信号方式.1927 年1月, 他设想利用已由波兰人波尔逊发明的钢丝录音技术不仅可以记录声音, 而且还可记录图像.尽管日乔鲁夫得到英国授予的有关这种设想的专利, 但没有付诸实施.由于他无力支付一年一度的专利年费, 因此他的专利权不久也终止了.
机械式的录像唱片, 只能记录30 线的扫描图像, 但以1936 年黑白电视机的线数已发展到405线, 以后彩色电视更发展到625线, 这对机械式录像法是致命打击, 因为用机械方式的扫描无法达到这么快的速度.
人们设法用电子扫描的办法制造电视录像设备.在50 年代中期, 英国广播公司制成了电子录像机, 它有两个大磁带盘, 磁带以每秒5 米的惊人速度通过一个静止的录像磁头.尽管可以现场重放, 但显得十分笨拙与不实用, 因此在做成功之前就已经过时了.不久它就出现在伦敦街头的电子处理品商摊上, 以零件出售, 从而结束了它的生命.
1956 年4月, 美国的安潘克斯在国家广播协会的内部展出了第一台实验性的磁带录像机, 它在技术上有新的突破.磁带宽50 毫米, 走带速度减慢为每秒39.7 厘米, 磁带通过一个带有四个磁头的磁鼓, 该鼓形盘每秒的转速为250转, 使四个磁头都能斜向扫描磁带整个宽度, 留下一系列磁迹.这里使用的是调频录像而不是早先的调幅录像法.安潘克斯公司的第一台录像机价值7.5 万美元, 体积比一辆小汽车还大.
录像机是家用电器中结构最精密、最复杂的.例如, 在装配录像机的心脏, 即鼓形盘时, 其误差不能超过一根头发丝的宽度.现在的磁带录像机, 机内共有2500 个分立元件, 5500 多个接线端, 其中包括30 块集成电路, 整个机器所用的元件相当于4 万个晶体管.如果不用集成电路的话, 需要4 平方米的普通印刷线路板才行.相比之下, 彩色电视机就简单多了, 它只有350个组件.在录放彩色电视节目的时候, 如果走带速度以每秒2 厘米计, 它的信息量就相当于200 台录音机或者1000 部电话同时工作时的总信息量.难怪有人把录像机称为`家庭中最复杂的机器'

❾ 请问监控器是谁发明的是什么时候开始普及使用的

世界上最早的摄像机是在1874年,由朱尔·让桑发明的。彩色监控诞生于1976年,英国是zd最早普及监控的国家,1987年中国首次引入监控技术。

让桑是一位为了天文事业到处旅行奔波的人。1857年,他到秘鲁去确定磁赤道的位置。1904年,已经日薄西山的让桑发表了一份不朽的太阳图谱,其中包含有六千幅太阳圆面的照片。

智能监控是嵌入式视频服务器中,集成了智能行为识别算法,能够对画面场景中的人或车辆的行为进行识别、判断,并在适当的条件下,产生报警提示用户。

(9)发明网络摄像头的人扩展阅读:

第一代传统模拟闭路视监控系统(CCTV):

依赖摄像机、线缆、录像机和监视器等专用设备。例如,摄像机通过专用同轴缆输出视频信号。缆连接到专用模拟视频设备,如视频画面分割器、矩阵、切换器、卡带式录像机(VCR)及视频监视器等。

第二代当前“模拟-数字”监控系统(DVR):

“模拟-数字”监控系统是以数字硬盘录像机DVR为核心半模拟-半数字方案,从摄像机到DVR仍采用同轴缆输出视频信号,通过DVR同时支持录像和回放,并可支持有限IP网络访问。

复杂布线“模拟-数字”方案仍需要在每个摄像机上安装单独视频缆,导致布线复杂性。

有限可扩展性DVR典型限制是一次最多只能扩展32个摄像机。

第三代未来完全IP视频监控系统IPVS:

全IP视频监控系统与前面两种方案相比存在显著区别。该系统优势是摄像机内置Web服务器,并直接提供以太网端口。

这些摄像机生成JPEG或MPEG4数据文件,可供任何经授权客户机从网络中任何位置访问、监视、记录并打印,而不是生成连续模拟视频信号形式图像。

网络-监控

阅读全文

与发明网络摄像头的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