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他们创造了美国pdf下载

他们创造了美国pdf下载

发布时间:2021-06-18 23:33:51

① pdf版本区别

PDF 1.0

Adobe于1991年在圣荷西的研讨会会议首次认真谈论这种技术,当时,它被称为『IPS』,意思是:「Interchange PostScript」(可交换的PostScript);PDF 1.0于1992年秋季在Comdex发布,该技术获得Best of Comdex奖项,用以创建和查看PDF档案的工具Acrobat于1993年6月15日推出,对印前而言,这个第一次的版本是没有用的;它已经有内部链结、书签和嵌入字体功能,但唯一支援的色彩空间是RGB。

Acrobat软体计画的原代号为'Camelot',后改称为'Carousel',这就是为什么在Macintosh上PDF文件类型是'CARO。

当时Adobe公司为创建PDF档案的工具开了一个天价,Acrobat Distiller的个人版与网路版之售价分别是695与2495美元;甚至Acrobat Reader也要付50美元,这种策略当然不会促使PDF格式成为流行格式;后来, Adobe终于压低售价同时推出了免费的Acrobat Reader版本。

PDF 1.1

Acrobat 2于1994年9月上市,它支援新的PDF 1.1档案格式,PDF 1.1新增的特点包括:

外部链结(External Link)

文章阅读绪(Article Threads)

保全功能(Security Features)

设备无关色彩(Device Independent Coulour)

注解(Notes)

Acrobat 2.0程式本身也有一些很不错的改进,包括Acrobat Exchange的支援插件以及能搜索PDF档案内容的新架构。

Adobe公司自己本身就是PDF格式的第一个大用户,他们发布的所有开发者文件都是PDF档案,另一个早期就采用PDF格式的是美国税务当局,他们以PDF档案派发各式表格。

Acrobat 2.1加入多媒体支援,可以在PDF档案内加入音频或视讯资料。

当时PDF并非唯一试图创造一种便携、与设备和作业系统无关的档案格式,其最大的竞争对手产品称为Common Ground。

1995年Adobe公司的Acrobat Capture以相当昂贵的4000美元价格上市,在同一时间内, Adobe公司也开始在它自己的许多应用程式加入支援PDF格式,包括FrameMaker 5.0和PageMaker 6。

PDF 1.2 -印前世界苏醒

1996年Adobe公司推出Acrobat 3.0(程式开发代号:Amber [琥珀])及配套PDF 1.2规格,PDF 1.2是第一个真正可用在印前环境的PDF版本,除了表单外,包括下列印前相关的功能:

支援OPI 1.3规格

支援CMYK色彩空间

PDF内能包含特别色定义

能包含半色调函数(Halftone function)与叠印(Overprint)指令

发布一个让Netscape网页浏览器内检视PDF档案的插件益增PDF档案在正值兴盛网际网路的人气,Adobe还增加了PDF档案与HTML网页之间的相互连接;PDF也慢慢逐渐获得输出印刷业的接受,最初由黑白数位印刷市场在全录快速印刷机开始使用PDF输出。

在Acrobat 3下Acrobat Exchange的开放式架构终于获得其努力成果,1997年和1998年开始出现很多有趣的印前Xtensions,其中包括一些十分必要的印前工具;例如Enfocus公司的PitStop与CheckUp、Lantanarips公司的CrackerJack;爱克发是第一家在1998年推出的Apogee系统内推广全彩色商业印刷使用PDF格式的大型公司,其他厂商随后不久也都跟进。

虽然厂商努力推广PDF的应用,不过市场的反应有些缓慢,主要的因素是使用PDF需要额外的工具、一些对PDF档案格式的知识诀窍、它的限制和能耐等之现实问题,在发现它真的是一个非常开放的标准后,人们对PDF也产生若干失望;虽然PDF标准能用于印前环境,但是还有很多种途径能制作出绝对正确,但不能在印前使用的PDF档案。

PDF/X-1 -(很)慢的新兴标准

为了要解决上述问题,在1998年多个印前公司的一个联谊会聚在一起研究讨论,并公布PDF/X-1标准,PDF/X-1是基于PDF 1.2档案规格所制定,但它是一个非常明确的说明PDF档案是什么以便能够精确交换档案,PDF/X-1档案是一个能保证所有的字体都被内嵌、所有的高解析度图像都被嵌入等等的文件。

虽然PDF/X-1是根据PDF 1.2制订,但也加入若干额外的计算子,在Adobe technote 5188有说明,并包括:

嵌入如Copydot档案之额外资料的可能性

支援ICC的色彩

出血框(bleed box)、裁切框(trim box)和设计框(art box)的定义

档案是否已被陷印(Trapped)的说明

更多的PDF/X资料可在PDF/X-1a和PDF/X-3的说明网页找到。

PDF 1.3 -聆听印前的需要

1999年4月Adobe公司推出了在内部被称为'Stout'的Acrobat 4,它为我们带来PDF 1.3,新的PDF格式规格包括支援:

双位元的CID字体

OPI 2.0规格

称为DeviceN的一个新色彩空间,改善支援特别色能力

平滑渐层(smooth Shading),一项有效率与非常平顺渐层的技术(从一个色彩渐变到另一个色彩)

注解(annotations)

Acrobat本身也适当地提供新奇功能,包括:

支援页面大小从1143x1143提高到5080x5080mm

捕捉网页成PDF (Webcapture)

Acrobat Distiller内一系列的预设配置,使它更容易制作有效的PDF档案

一个非常容易搞混的名称转变:之前的Acrobat Exchange更名为了Acrobat,也刚好是整套软体的名称

容易于整合到Microsoft Office

最初的Acrobat 4版本编号为4.0,包含了不少程式错误,因而降低了该软体在印前的可用性,直到有限的软件用途。用户得到相当底价时,后来Adobe公司推出修正版Acrobat 4.05时试图向客户收取升级费用时一度惹毛不少用户,好在Adobe顺从市场最后发送一份免费拷贝给有注册的用户。

到了Acrobat 4.05上市后,很难再辩驳的是PDF已经成为公认接受之信息交换的档案格式,多于100万份的Acrobat Reader被从网站下载;在印前,少数人仍然怀疑PDF档案是否适合做为档案交换、故障排除和/或屏幕打样(softproofing )。

Illustrator 9和PDF 1.4 - Acrobat将还得等待

2000年中Adobe公司做了一件怪异的事:他们推出Illustrator 9,虽然推出绘图应用程式的新版本并不奇怪,但Illustrator 9确有一个惊人的特点:它是第一个支援PDF 1.4和其透明度特征的应用程式,这是第一次Adobe公司并未伴随着新版本的PDF规格而推出一个新版本的Acrobat,他们也没有释放PDF 1.4的全部规格,虽然Technote 5407记载了PDF 1.4支援透明度。

Acrobat 5(代号:巴西[Brazil])

2001年5月Acrobat 5终于上市,PDF 1.4才实际成真,档案格式本身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为印前应用上,值得一提的包括:

增加透明度的支援,它允许文本或图像物件被透视

改善的保全,其中包括128位加密,并可以选择设定印出的品质(可定义一个PDF只能以低解析度列印)

对于非印前用户,Adobe也附加若干好处到PDF 1.4档案格式:

加强JavaScript的支援,包括JavaScript 1.5和与资料库更好的整合能力

"Tagged PDFs"是包含代表该PDF档案之信息结构资料的PDF档案,这表示类似定义标题、文字区块、……的汇总资料(meta-information)可以是PDF档案的一部份
这将让配合其搭配检视的设备之PDF档案可以更轻松地被创建,这项新功能主要是用于新兴电子书市场,因为它允许PDF档案能够被重新应用于各种不同的系统上;Adobe已经推出能在PDA的Palm作业系统上执行的Acrobat Reader版本
重新应用(repurpose)内容变得更容易

大多数用户更乐于Acrobat 5本身提供的新功能,印前使用者享有的改进包含:

Acrobat 5能正确显示叠印(Overprints),所以如果用户把一个黄色的方框叠印在青色背景上时,Acrobat 5能显示叠印的绿色方块,但请注意:此选项预设是关闭的

Acrobat 5还可以执行批次处理作业,例如能将整个目录的PDF档案全部转换为EPS档案

Distiller 5可以使用DeviceN颜色压缩图像,这表示含有multitones的PDF档案将会小很多

Acrobat和Distiller 5还使用一种改进的色彩管理引擎,称为'ACE,它提供更精细的控制

以Acrobat 5为PDF档案加注解更加灵活,也可以跨过网际网路加注解

对非印前用户而言Acrobat 5有更加显著的提升:

表单的功能增强了很多

用户界面更类似于Microsoft Office应用程式,Acrobat整合入Offices的效果也改善许多

可以自Acrobat内启动Distiller或是Catalog

在Acrobat 5打开PDF档案时会自动制作缩略图(Thumbnail)

有更多和更好的汇出模组,包括一个从PDF转换成RTF档案的选项,这使得它在输出到WORD处理器时更容易维护的档案的外观

有趣的是,Acrobat 5也对若干用户调降一些功能:Adobe取代了'Paper capture'的插件,将原先能文字辨识扫描页面以创造一真正的文字之PDF的模组,替代成一个功能相当有限的网页转换服务

PDF 1.5与Acrobat 6 -更多的选择已经混淆用户

2003年4月Adobe宣布Acrobat 6将于5月下旬开始出货,Acrobat 6内部代号为'Newport',像往常一样地,新版本的Acrobat同时带出了一个新版本的PDF格式,版本1.5。

PDF格式1.5带来了一些新的功能,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会被应用程式套用或支援,新的东西包括:

改良的压缩技术,包括物件流(Object Stream)与JPEG 2000压缩

支持层(Layers)

提高标签(Tagged) PDF格式的支持

Acrobat软体本身提供更多于新的PDF档案格式的立即好处。

Acrobat Reader更名为Adobe Reader,现在还包括Adobe电子书阅读器的功能,可惜这个应用程式也变大了,它的大小甚至比多数办公型惯用的PDF档案之大小超过1000倍。

Acrobat Professional专业版是Acrobat 6面向印前使用的高级版本,它提供了许多新的特点。

整合预检(Preflighting)

PDF格式优化器(Optimizer)

尺规和导线

工作传票(Job Ticket)

支援PDF/X

分色输出与分色预览

透明度平面化

层(layers)

测量工具与计算工具

更相类似于其它Adobe应用程式的新使用者界面

2005年:另一年,另一次PDF改版

2005年1月Adobe推出具新PDF功能的Acrobat 7,PDF 1.6提供了下列改进:

改进的加密演算法

注解和标注功能的一些小改进

OpenType字体可直接嵌入到PDF,不再需要以TrueType或PostScript Type 1字体型式嵌入

因为提供嵌入档案的可行性,PDF 1.6档案可被用来作为一种〔容器〕的档案格式

新的主要特点是能够嵌入3D数据,起初感觉此功能只会引起建筑师或使用CAD-CAM人们的兴趣,不过看到用包装设计应用程式ArtiosCad制作出的3D的PDF档案,在PDF内可以从各个角度来检查图案设计和图片或条码的位置,所以这种技术也可用于平面艺术,特别是对于从事包装或展示工作的人

PDF格式1.7 -沉闷的版本

PDF 1.7大概是发布过最'沉闷'的PDF版本,它改进评注(Comment)与保全(Security)的支援,3D的支援功能也获得改善,可以为3D物件加上评注(Comment)及更严谨地操控3D动作,PDF 1.7档案能包含预设印表机如纸张的选择、拷贝数量、缩放、…等设置,可以在此下载全部规格。

Adobe Acrobat 8于2006年11月面世,介绍了一个有趣的新功能:它不使用PDF 1.7作为预设的档案格式,而是使用PDF 1.6,它也变得更容易将档案存成较旧的PDF版本,这大概是Adobe也认知大多数人还不需要最新发布的PDF格式来解决问题;对印刷和印前作业而言,PDF 1.3或PDF 1.4就很够了;其他的新功能包括改良的PDF /A之支援、更好地选单与工具之组织与能在Adobe Reader 8内储存表格的能力,预检引擎能处理多项更正(称为Fix-ups)的事实是另一项不错的跃进,大多数人则更认可提高性能,特别是对Intel Mac电脑是改善最多,有些人则不喜欢这个新的使用者界面。

PDF 1.7的一个有趣的发展是2008年1月它已成为一个正式的ISO标准(ISO 32000),Adobe的James King有在他自己的博客张贴了若干有趣的背景资料。

② 读电子书好还是读纸质书好

首先,是读电子书还是纸质书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有坚持阅读的良好习惯。

有的人喜欢占有,并不爱好阅读。为什么占有呢?或许是为了装X格,或许是真有求知欲,买了放着有时间再读。这点你得问问自己。

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后,基本是每天都想读点什么,因为阅读本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就像有些人需要每天喝咖啡似的,不喝就难受。千万不要把读书看得太神圣,也不要过度拔高其价值,觉得读书就是有文化或是有X格。任何受外界观点影响而强加给自己的表演行为都是痛苦的。

以前我喜欢把看过的书发朋友圈,现在不会了。因为一来这样有点晒文化的嫌疑,晒书跟别人晒旅行、晒恩爱是一样的性质;二来可能是性格原因吧,并不想让外人过多地知道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爱好,不想引起别人的注意;三来发了朋友圈会分散注意力,降低接下来的做事效率。你得时不时看有没有人给你点赞和评论,若有,你得回复,就跟礼尚往来是一个道理。若无,又觉得尴尬,禁不住思考为啥没人互动?是不是发的东西不优质,或者是平时与别人互动过少造成这种局面。总之,会分心。
其次,说说电子书和纸质书各自的优缺点。
电子书,优点在于易携带,随时随地看。等地铁时,掏出手机就能看。但可能在质感上差点,读起来效率低点。
在手机上看书,干扰度比纸质书高,比如你上了地铁,刚准备读电子书,微信来了个消息,你得回复。刚回复完,你喜欢的 APP 一到下班时间就开始推送消息,你又忍不住看了下。诸如此类的场景很多。而看纸质书,效率就完全不同了。
可能 kindle 会好点,不然kindle 也不会卖得那么火爆。我用得不多。
纸质书,有质感,阅读时有一阵阵墨香。读了多少页,通过厚度易于评估,易于产生成就感。而且没有读懂的部分可以轻松找见,很容易翻阅。
与之对应的电子书呢,由于屏幕小,页数多,刚看了一点又得翻页,读来觉得绵绵无绝期。哪些地方没读懂,再回头找总是觉得有点麻烦。而且我看电子书时,通俗易懂的社会人文书籍能阅读下去,但深奥的需要重点理解的书籍就没有那么好的耐心。
纸质书的缺点在于价格稍高,另外占用空间多,在寸金寸土的租房环境下,处理起来麻烦。

③ 西欧最穷的国家如何创造了世界pdf

苏格兰很少被人注意,因为我们说到“英国”时,大部分时候指的都是“英格兰”。实际上,英国包含了三个部分:英格兰、苏格兰和北爱尔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英伦三岛”。对于英格兰和苏格兰,在西方世界这个问题都容易混淆,更何况是在我们中国。当我们细看时,才发现相比与英格兰,苏格兰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传承,它后来才被合并到大不列颠体系。
在本书作者亚瑟.赫曼Arthur Herman的眼中,苏格兰不仅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虽然在18世纪以前是非常落后和贫穷的,没有融入到“地中海时代”的欧洲,但是,从18世纪开始他们迅速了加入了“大西洋时代”,为现代世界的形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以前对“苏格兰”的印象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来自梅尔·吉布森自导自演的电影《勇敢的心》(Braveheart),他讲述了一个苏格兰英雄反抗英格兰统治者的故事,使我第一次区分出了英国南部的英格兰与北部的苏格兰,在历史上的冲突和战争。其二、来自亚当.斯密和大卫.休谟这两位18世纪的伟大思想家,他们的思想改变了整个现代世界的进程,还有另一位科学家瓦特直接促使了工业时代的到来。在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苏格兰人用自己的思想影响世界进程,当我们做投资,对整个时代经济源起、格局和方向的思索时,也需要将时代中人的精神特性放入其中,以此更全面的看到所处时代的全貌。

1、衡量进步的指标:与过去的时代多远
——“以今衡古,而非以古论今”

“依照洛克的见解,关键不在于爱肯海是否曾说过触犯了上帝律法的言论。宗教信仰纯属个人良知的范畴,官方机构无权干涉。他呼应自由教义派的观点:‘真正的教会应以容忍为念,’也赞同安史托瑟的见解。世俗机构的权力应限于‘凡间事务’,无涉于宗教事宜。洛克的见解在英格兰引起回响,促成了一六八九年‘容忍法案’的出现,奠定了现代政教分离体制的基础;但在法庭仍可审判并处死女巫的苏格兰与麻萨诸塞,则无法相提并论。”(P019)

“大势已去。1697年1月8日下午两点,爱肯海被带往位于爱丁堡和莱斯之间的绞刑台;顶着凛冽寒风,他发表了临死宣言:‘一本赤诚却横遭污蔑,在下求仁得仁,死而无憾。’他以颤抖的语气表示,‘人类内心追求真理的欲望永无止境!’他这么做了,却以生命为代价。……行刑手搬开梯子,犯人身体一甩,不到十九岁的生命就此结束。
“这就是十七世纪末苏格兰的景象。教规严谨的长老教会大权在握;无情甚至严酷的喀尔文信仰当道;亵渎与巫觋得受审判;面对诉请施予怜悯、提出理由或事实的要求时,呈现的是怪异甚至变态的矛盾。
“这是苏格兰迈向现代世界的入口,但谓之‘传统的苏格兰’可能有误导之虞。事实上,这是相对晚近的产物。主张将爱肯海处死的势力,所承袭的文化为时仅百年出头,旋踵苏格兰的改革便来到。
“……1696年,传统势力已是日薄西山。把爱肯海送上绞刑台,象征苏格兰喀尔文教派的回光返照。一个以教士、大学教授与律师为主的世代,深受来自英格兰进步风气的洗礼,正在逐渐兴起。
“……这个文化与物质皆落后的国家,在思想前瞻的苏格兰人领导之下,即将展现另一番风貌。而当他们这么做的时候,世界也随之改观。到了十八世纪末叶,象征现代世界的体制、理念、心态、习俗等特质,在苏格兰人手中已大致完备。苏格兰佬在全球披荆斩棘,为人类历史开展新的纪元;而所谓‘人类历史’的观念,也多半源自苏格兰的创见。
“苏格兰历史观的基础是强调进步。一如个人,社会本身也会与时俱进。社会需要新的技能、心态,对于个人能力以及个人应有何等自由,也要有新的理解。苏格兰人向世人揭示了衡量进步的指标之一——离过去的时代多远。以今衡古,而非以古论今。对于亚当.斯密、大卫.休谟、亨利.布劳罕、华特.史考特爵士和许多本书提到的苏格兰现代豪杰,过往就是审判、处决了爱肯海的苏格兰。”(P020-023)
(曾星智注:因为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国人最习惯的做法,就是“以古论今”。我非常反感这样的做法,首先这样做是非常无知的,因为他们把“古”给抽离了,只看到古代历史中美好的一面,完全看不到大部分丑恶的一面;其次是非常愚蠢的,因为历史和时代不断演变,不可能靠我们的主观意志去进行道德批判,而更应该看到当下如此发展的缘由。在此不必多说,面对越来越流行的这种“以古论今”的返古思潮,我持批判的态度和远离的姿态,他们根本不值得批剥,因为其方法论上是彻底错误的。)

2、苏格兰与英格兰结盟的曲折过程

“明智之士对此自有定见,其中包括许多戴芮安公司的原始股东。这一切都证明了一件事实:没有英格兰助其一臂之力,苏格兰在大西洋贸易中别想沾到半点好处,而只要两个政体纳于单一王权麾下,绝对不可能有进展。当皇室必须在两国利益中选择其一,铁定会偏向繁荣富裕的英格兰,寄人篱下的结果,苏格兰永远要当老二,除非出现什么重大改变,才可能皆大欢喜。
“于是两国的政治精英开始谈到一个名词:结盟。以往只有在议会辩论中偶尔现身,或是形诸笔墨,如今被戴芮安的一连串挫折推上舞台。英格兰政界对此大致赞同。
“……在戴芮安探险的五年期间,结盟成了两国间热门的政治议题。苏格兰议会原则同意组成一个委员会负责磋商。大家心里有数,目前的关系恶劣到极点,不可能长久这样耗下去,势必得改弦更张,搞一番新的局面。关键是什么样的局面?”(P048-049)

“(1707年1月)十六日,全体议员出席,以一百一十票对六十九票通过(苏格兰与英格兰结盟的)条约。道格拉斯权杖钦点,苏格兰王国从此走入历史。
“……悲惨的预言没有实现。正好相反,结盟没有掘出坟墓,而是掘到了金山银矿,掘出推动经济的泉源、创造财富的引擎。仅仅一个世代光景,苏格兰从贫穷的三流国家跃入现代之林,文化面貌无比兴盛,社会结构焕然完备。她并非沦为英格兰的奴隶,反倒经历了史无前例的自由解放,各个领域突飞猛进,初次品尝‘飞跃成长’的甜美滋味。”(P064-066)

“在苏格兰较有远见的商人和地主眼中,一项基本的事实逐渐浮现。英格兰人愿意负担高昂税赋有其背景因素:政府会善用财源。早在十七世纪中叶,英格兰就架构了严密廉能的官僚体系,奠定政治版图稳定的基石,高度展现了政府运作的效率。透过执法机关维护社会秩序;在首都伦敦和各大郡区间兴建道路,加快货物运输与讯息传递;以高尚闲差安抚地主贵族;国王和海外殖民地有十万大军保护;强大的海军巡弋维持水路畅通,确保帝国光辉日正当中照耀寰宇。
“苏格兰被这纸结盟条约紧紧拴住,一路拖向改革的大道,塑造了确保生命、自由、财产的政治环境。这是惊天动地的转变。十八世纪的苏格兰人终于了解,原来政府没什么了不起。强盛的国力可保护市场,却无法阻止社会的变迁,压抑不住经济的改革。
“作为大不列颠的资浅成员,对苏格兰反倒是好事一件。撇开大麦暴动或詹姆士党人滋事之外,伦敦议会很少把她放在眼里。透过强大的政府体系,社会秩序得以维持,天高皇帝远,当英格兰和欧陆国家留连于国营体制,苏格兰和美国的资本家商人捷足先登,十足体现了放任私人企业的优点。”(P070)

“诸如亚当.斯密和休谟几位大思想家都能深切体会,改变势必要付出代价,短期的损失难免,且通常可由长程利益加以弥补。‘长期观之’、‘权衡得失’、‘整体而言’——这是十八世纪苏格兰启蒙人士抱持的正面思维——若非后知后觉。对于现代社会的诡异本质,苏格兰拿捏的精髓举世无匹。结盟条约即为明证。
“促成结盟的因素复杂万端,结合了深谋远虑的政治观点、放眼未来的精心策略、甚至爱国心的驱使。然而不可否认,绝大多数人莫非急于改善自身现状,藉此图谋私利,动机之卑鄙怎堪闻问!却未料及其行动——短期内毁了这个独立的国家,将南北两国卷入政治旋涡,逼使苏格兰经济陷入绝境——假以时日,成为苏格兰晋身现代之林的巨大推手。”(P071)

3、哈奇森:从自我快乐的私利出发走向利他

“虽然受到卡麦可、库伯、普芬朵夫等人的影响,哈奇森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他相信,人类天生具有内在的道德观,一种分辨是非善恶的基本认知,也是上帝依照自我形象赋予人类的能力。‘依循原始本性的框架,人类做善事会心生愉悦,也会认同他人或自己的善行。’
“换句话说,我们天生就有道德判断的能力,如同生来一张嘴会吃饭一样。道德判断(这是错的,那是对的)是人类的天赋,却不同于诸如判断距离远近的各种判断力。它会透过我们的情感加以呈现。爱是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尤其是对他人的爱,这是所有道德行为的出发点。
“……哈奇森认为,生命的终极目标就是追求快乐。‘确信自己能够满足本身各个层面的欲望,他(人类)必然处于快乐的状态’。鄙俗的人会误认为这表示物质条件的满足:美食、佳酿、肉欲。哈奇森却说,助人为善才是快乐的至高形式。‘从苏格拉底时代迄今,所有人都充分反映出这种现实,’他在都柏林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指出,‘最真实、普遍、活跃的乐趣,生命中的极乐,莫不包含了对于他人的好意思。’
“……经过他这么诠释,自利与利他不再正面抵触。两者在最高层次的道德理念中合而为一。”(P086-087)
(曾星智注:1、哈奇森是亚当.斯密的老师,我从《道德情操论》的思想中,可以看到很多哈奇森的影响,尤其是在“同感”、“私利带来的利他”等观念方面,这样的思想甚至带进了《国富论》中;2、从我个人的经验和体悟上来说,越来越认同哈奇森的观点,确实,我们的生命是追求快乐的,开始时一些初级的快乐可以满足我们,但越来越深入我们会寻求更高级的快乐,而这个快乐就是利他。我们从为了自我快乐的私利出发,走向了助人为善的利他,这为我未来的路指明了一个方向,在基本实现个人的梦想后,将会把重心转向对社会、对他人的付出。)

4、结盟后格拉斯哥的贸易发展

“许多人以为,家族企业是格拉斯哥成功的法门,事实不然。他们占有地理上的优势,将北美换得的商品再转卖到地中海和波罗的海地区——这才有厚利可图。不过,这群烟草大亨成功的秘诀在于财务报表:从各种地方创造财源,同时节省成本。他们以各种手法募集资金、购买商船、建造仓库、买入存货(他们直接向原产地的农民买进烟草,不像英格兰商人只会转卖赚取佣金),包括向银行贷款。从一七四0年间,至少出现六家专门经营商业放贷的银行,包括格拉斯哥商船和蓟花银行等。
“合伙人投资这类公司,每年只收回百分之五的利息,其他的钱都继续滚入,创造更多的财富。这使得格拉斯哥的烟草贸易成为不列颠财力最雄厚的产业,趁着景气好的年代大肆扩张,即使碰上萧条,也能安然度过。
“十八世纪的格拉斯哥烟草业由一群老派企业家掌舵:为了赚钱甘冒风险,失败就付出代价。一七七二年,巴格尔家族旗下公司就因为还不出借款而被银行接管,其他如怀利、麦考、登洛普、法兰奇等则度过破产危机。有人垮台,立刻有人取而代之,这是不断自我汰换的产业,随着竞争日益激烈,迫使大家必须积极节约成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格拉斯哥的烟草业,为现代资本主义塑造了雏形。”(P165-166)

5、亚当.斯密:融合追求私利及集体合作

“亚当.斯密的老家在爱丁堡外围佛斯湾旁的寇克卡迪镇。父亲攻读法律,之后在镇上的海关单位服务。这份工作可不轻松。和英格兰结盟之后,苏格兰沿岸的走私贸易猖獗。成天忙着和私枭周旋,让老斯密疲于奔命,事实上,这群私枭本是循规蹈矩的善良百姓,为了生活家计才被迫铤而走险。斯密从此学到一个教训:利益当前,人们就会受本性驱使,不惜对抗官府——逃避关税是最明显的例子。五十年之后,他在《国富论》中旧调重弹:‘人们潜藏着改善自身情况的强烈本能……光凭这一点,无需外力辅助,除了使社会繁荣富足,也足以铲除一切人为法律构成的阻碍。’
“……就许多方面而言,斯密融合了哈奇森主张人性本善的‘鸽派’与休谟的‘赢派’的启蒙运动两大潮流。虽说融合,事实上,两派交锋从未止息,战火一直延烧到现代,这是人性本质的冲突——股今中外皆然。斯密有勇气直接剖析冲突的本质,这也是他了不起的成就,提供后人探索的途径。他名列伟大的思想家之林,影响力恒久不坠落,这是真正的因素,而非一般所赋予的资本主义传道家之名。”(P192-193)

“斯密以孟德威的观念为本,揭发了更深层的矛盾:为了追求私利,我们被迫和他人打交道。每个社会都是如此。有了他人的协助,不必凡事亲自动手,无论狩猎、打渔、耕种……事情都好办的多。斯密指出资本主义的精髓,在于融合追求私利及集体合作的两大特质。一方面衍生了无穷的机会,减少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所付出的直接劳力;另一方面,为了不断寻找买主和卖主,因而构成一个相互依存的庞大供需网,以复杂的方式将人们结合成利益共同体。‘一个人活在文明社会中,需要许多人的配合和协助,’斯密表示,‘即使他一辈子认识的人没几个。’
“接下来,他又解决了另一个矛盾:市场相互依存,牵一发动全身,但每个人都有追求商机的自由,换言之,人类的心灵不受桎梏。照哈奇森的说法,快乐就是自由,以不干涉他人自由为条件;荷姆强调拥有财产的快乐,作为自我人格的延伸。斯密集两者之大成。为了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网络取得一席之地,为了追求真正的幸福,我们必须彻底解放、不受羁绊。独立是商业社会的图腾……资本主义打破了恶性循环,提供一个独立自主、物资充裕、彼此依存、人人追求幸福的环境。”(P206-207)

6、休谟:理性必须臣服于情感

“休谟石破天惊,在首部著作中就企图颠覆传统,扬言:‘理性必须臣服于情感!’
“两千年来的哲学基础被一夕推翻。休谟指出,人类不受理性的宰制。理性扮演的角色只是工具:让我们知道如何满足本身的欲望。欲望的泉源来自情感——愤怒、情欲、恐惧、悲伤、忌妒、愉悦、虚荣与希望遵照理性原则生活的矛盾情结——或谓最起码的层次——依循理性所产生的认知。我们之所以会这样做,靠的不是理性本身,而是习惯。说来说去,人类是习惯的动物——由其情感得以运作的社会环境所塑造的产物。我们学会克制内心的热情,依据社会的制约,谋求自身的最大利益。
“……休谟认为,私利就是一切。主宰人类行为的力量并非理智,而是对于他人所担负的责任感,亦德律不可或缺的因素,也是政府体制的开端。
“……休谟进一步指出社会中人欲横流,入世之人无法自外其中。若缺乏外在约束,肯定会天下大乱,……但即使是最有效率的社会体制,也无法规范每个人为图私利所做出的行为。此时诉诸理性就不成了,话说回来,理性是情感的奴隶,追根究底,问题还是情感。
“休谟做出结论,文明的社会必须有一套疏导人们情感的机制,使其朝着建设性的方向发展。透过习俗规范灌输给每个成员,使其潜移默化成为习惯,就能将破坏性的冲动转为建设性的观念。”(P194-195)

“‘没有一种情感能够超越图利的欲望,’休谟表示,‘欲望本身却能加以疏导。’他进一步指出:‘人类永远无法克服自身或他人狭隘的灵魂,人人短视近利,只顾眼前。’这就是人性,不要妄想去更改。唯一的解决之道,是塑造一套‘我不犯你,你不犯我’的金科玉律,尽可能提供安然运作的社会架构。
“置身在这个人人为己的世界,这也是不得已的办法,‘人们即使偶尔抛开自我,顾及他人,程度也极其有限’,可见道德大致上算是一种习俗;理性到了现实世界根本无用武之地,鼓吹理性只会被人当作耳边风;道德出自内心,无关乎天上神明。世界无限宽广,任你尽情挥洒,人类有追求幸福的自由——但必须有某种形式的权威,有权力‘惩罚犯错的人与暴力份子,使人循规蹈矩,追求实质且长远的利益’。文明社会的本质——依照休谟的见解——并没有什么神圣可言。
“……休谟指出一个对他而言明显的事实:社会可以成功地将人类的情感疏导到正面的方向;根据过去失败的经验,我们学会改进政府的体制,强化保障人权的目标。不列颠从封建转为现代化社会,是明显的例证。商业扮演的角色,就是推动改革的引擎。
“商业促进了自由,自由带来文化,文化使人类的性灵获得提升,整个过程息息相关。诚如休谟所说的:‘除非先有自由的政府体制,否则艺术和科学无从提升。’
“不过,休谟也提出警告。自由是好事一桩,但必须有制衡的力量。人类毕竟是情感的动物,若完全放任,将成为情感的奴隶。
“……有鉴于此,现代政治体制必须包含两股相辅相成的冲突所引发的张力:维护个人的自由与维护社会的体制。绝对的权力会造成腐化,终致摧毁了社会本身。休谟预知了极权主义的下场。他同时指出,即使处在‘最自由的社会’,也必须牺牲‘相当程度的自由’,但这也是‘享有自由所付出的代价。’
“关键在于:到底要牺牲多少自由?休谟并未提供明确的答案。”(P196-198)

7、人们对亚当.斯密和《国富论》的误解

“如今,事隔两百多年,后人对斯密和他的《国富论》仍有三大误解。
“首先,是斯密所指的那双‘无形的手’。事实上,出现在《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的这个名词是个反讽。斯密相信资本主义会根据市场和利益交换的机制,创造出一套自我运作的规律。对于不明就理的旁观者,似乎每个人都是朝单一目标迈进,一双‘无形的手’在后面推动。斯密从未颂赞市场机能多么完美,但总比人为干预好多了——人类毕竟是感情用事的动物。
“……斯密抨击的对象不仅止于殖民地的贸易垄断,更涵盖了所有政府对经济的不当干预。这是对《国富论》的第二个误解,以为斯密主张放任式的资本主义,政府不需扮演任何角色。事实上,‘放任’一词出自法国经济学界,斯密从未用过这个字眼。尤有甚者,斯密还强调政府的重要性。有了强大的国防,一个国家的贸易才有充分的保障,同时提供了保障正义及人权——尤其是财产权——的体制:‘唯有在政府的庇佑之下,多年甚至几代累积的宝贵资产才能安然无恙。’而促进经济发展所需的道路、桥梁、运河、港口等基础建设,更少不了政府介入。
“除此之外,斯密认为政府其他方式的干预将自食恶果。历史殷鉴斑斑可考,政府往往出于一片好意,企图改变经济现状,结果却一片凄惨。
“……斯密对自由市场的信仰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证诸历史的教训。当权者理应从错误中学习,让商业社会依循自然的轨迹运作。……这才是我们所熟悉的亚当.斯密:一个为‘天赋自由’所运作的资本主义市场喉舌的预言家,极力抵抗一切的不当干预。
“……斯密也预见了商业社会中另一种腐化的现象。资本主义强调分工,使得整体产出的货品更为精致,也使涉入这过程中的人们眼光狭窄,只关心自己的生意或专业领域,对外界事务兴致缺缺,凡事皆以生意角度衡量,流于见树不见林,忽视事件的全貌。”(P207-210)

8、美国:苏格兰人思想建构起来的国家

“回顾早期的境况,美国与加拿大两国的差异不大。过去同属英国殖民地,说着同样的语言,属于同一块地理版图,经济情况大同小异。两者都是移民构成的国家,都是为数众多的苏格兰移民。
“到了某个转折点,两国的命运开始分道扬镳,加拿大多半以公营企业为主,资金的来源由上而下。……美国人依照斯密与瑞德的理论筹划建国蓝图——以群体的共识管制个人私利,政府少干涉为妙。一七八七年出炉的美国宪法揭示了联邦的权力范围,其余的归予各州政府。……这充分反映了杜格拉德.史都华的政治理念:政府应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资源,而非绊脚石。
“虽然有上述的差异,苏格兰移民对美、加两国都做出巨大的贡献。
“……苏格兰裔打从心底认同美国。这也难怪,对他们来说,这里是实现梦想的乐土。美利坚突飞猛进,苏格兰佬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抵达此地,苏格兰人透过新政府赋予的无穷机会,取得新的身分,翻开生命的新页。身为美国人,不仅是身份认知的图腾——相对于‘北不列颠人’——也不限于文明的范畴;而是成功欲望的表征。人之所以人为,命运操之在己。
“这也是文艺复兴时代所标榜‘人定胜天’的个人主义,但当时只是精英份子的理想——假设固定的社会架构,各个阶层族群安于其位,人人根据本身的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位。美国没有这种事。一如宽广辽阔的地形,每个领域大门敞开,对来者一视同仁。诚如杰斐逊所言:‘自由的帝国。’
“……一股思潮逐渐萌芽滋生,世界各国摒息以待——纯粹的美利坚正在形成,具备现代化的精粹内涵。说真格的,美利坚的本质是苏格兰血统的延伸——如假包换。这群移民展现了无所不在的能力、无孔不入的势力、自我提升的无穷可能性,证明了新大陆遍地黄金,置身乱世照样能致富。他们设计了一套文明社会的体系——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不忘尊重他人的利益。这是开明的社会,与休谟的世俗戒律遥相呼应。虽然高举自由大旗,有传统的道德规律作为根基(长老教会的遗绪),如同钢筋混泥土,社会架构得以持续强化,倍加牢不可破。”(P358-360)

④ pdf是什么

PDF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文件格式是Adobe公司所开发的一种文本格式,优点是排版整洁,不易修改非常适合阅读和网络上传播。

同样的PDF也有确定比如你要修改其中的内容是不可修改的,如果要修改PDF文档的内容,需要将PDF转换成Word格式文档,才能进行高效的编辑。



主要格式的应用范围:

这种文件格式与操作系统平台无关,也就是说,PDF文件不管是在Windows,Unix还是在苹果公司的Mac OS操作系统中都是通用的。这一特点使它成为在Internet上进行电子文档发行和数字化信息传播的理想文档格式。越来越多的电子图书、产品说明、公司文告、网络资料、电子邮件在开始使用PDF格式文件。

⑤ 什么是数学 pdf下载

1、应该是关于数学资料的PDF文件下载,PDF是一种文件的格式。
2、Pdf(Portable Document Format的简称,意为“便携式文档格式”),是由Adobe Systems用于与应用程序、操作系统、硬件无关的方式进行文件交换所发展出的文件格式。PDF文件以PostScript语言图象模型为基础,无论在哪种打印机上都可保证精确的颜色和准确的打印效果,即PDF会忠实地再现原稿的每一个字符、颜色以及图象。
可移植文档格式是一种电子文件格式。这种文件格式与操作系统平台无关,也就是说,PDF文件不管是在Windows,Unix还是在苹果公司的Mac OS操作系统中都是通用的。这一特点使它成为在Internet上进行电子文档发行和数字化信息传播的理想文档格式。越来越多的电子图书、产品说明、公司文告、网络资料、电子邮件在开始使用PDF格式文件。

⑥ 求美国通史电子书的免费下载地址 Pdf text 都行 在线阅读也行

,望采纳。

⑦ 求美国通史pdf

你好,你要的美国通史共6册,下载链接为:

⑧ 看过"是谁觉醒了中国"这本书的请给我一个全书的下载地址

引言

华盛顿不准许出版我这本歌颂他们的敌人的书籍,事实上,这是白宫的最大的肮脏之处。

作为一名曾经为这个国家服役与效力的老兵的我,为此感到忏悔与愤恨。我们以前很长时间,在东方部署大批舰队、战斗机、核潜艇。而原先的苏联人,也在中蒙、中苏边境上部署了130万军队,以及大批坦克!

这些究竟为了什麽?我们在攻打越南时候,空军作战部严令飞行员不许逾越那条「红色死亡线」。又为了什麽?

拿破仑曾说:失败在最强悍的对手面前,并不是我的耻辱。但是我们的军方不是这样认为。他们心理憎恨而又恐惧的毛先生离开世界了。他们却卑鄙的雇用那些没有廉耻的中国人,四处有说。这难道就是我们美利坚合众国的军人马?连起码的军人自尊都没有。

我喜爱中国担不是现在的中国,而是毛先生领道的中国。我们那个时候能被这位世界伟人击败,应该是我们的荣幸。不能记住这段美国军界最大的黑色历史,美国就可能再一次被他的继承者所打败。这是历史的客观规律。

毛先生是中国唯一一位在现代战争中付出自己亲人的领导者。毛先生具有的完美的人格魅力,虽然他晚年发动了一场「文化」风暴,但是,十年的错误不可能抹杀他为中国打造的50年的边境和平。当然,天生无耻可悲的越南人除外。他们就知道到处象野狗一样撕咬。但是终于他们有一天咬疼了中国那头在睡梦中的狮子。他起来一下,简单得把越南按在利爪之下,险些把它撕碎。

白宫的中国问题专家,目前有几个自身解读过毛先生的著作?几乎没有。有的也只有一些后来跑到华盛顿卖弄风情的「叛国者」。在中国人眼里,他们最憎恨就是叛国者。而我们则成了一个大的垃圾桶。把这些被中国人抛弃的垃圾,都放在里面。

如果你要了解清楚中国人,就了解清楚中共为何至今还可以坐在中国执政的位置上,你就得了解毛泽东先生。中国目前可以说40%人是把对毛先生的感恩之情放在了前面。这就是毛先生的魅力。这就是他的力量。他虽然死去几十年了。但是他留给了中国以及中国人,都是光辉的遗产。

乔治·巴顿将军在接到艾森豪威尔将军请他率领美国第3军团前往朝鲜作战时候,他说:只有傻瓜才会与一个单独对日作战的勇敢民族对抗。朝鲜的后面就是中国。愚蠢的连猪都会感到悲哀的美国国会!

是谁能够把一个贫瘠的国家,在短短几年时间了,迅速崛起于世界强国的行列?

事实上我记得美国以前有一位总统他是乔治·华盛顿。他以贫弱的美国北方军,经过多年苦战打败了先进的南方殖民军。使得美国获得了统一与和平。但是,在东方一个大国,它就是中国。他的一位优秀的领导者:毛泽东先生。领导了他的人民,在贫困,饥饿,压力下,却取得了远远超越乔治·华盛顿的伟大成就。中国1949年毛先生建立了他领导的红色政权。同时也揭盖了中国人觉醒的时代的。1950年我们的可爱的总统大人,他觉得朝鲜十分不听话,同时他更加厌恶这个新生的红色大国,为了灭绝赤色。他决心先打掉朝鲜从而占领亚洲大陆一端,在谋求最终消灭这个赤色中国。随即他调兵遣将,以18国集团为核心,联合国安理会为民意。

总计出兵51.3万人。坦克2400辆。战机4000架。各型火炮50000门。同时动用了原美国海军第1,3,4,7四只庞大的航母舰队群。以排山形式杀向朝鲜。在他看来,这样的现代化的庞大的军群,任何一个国家,哪里怕是当时的苏联也不敢与之交手。然而,他似乎忘记了,那位毛先生的伟大的军事战略胆量。毛在前苏联犹豫迟疑下,断然单方面出兵抗击美国联军。于是一场惊人的战争就此爆发了。

100万中国士兵,在没有远端炮火支持,没有空中火力掩护,没有地面集群装甲突击的情况下,依靠著火器兵器时代最原始的卡宾枪(冲锋枪)和手雷,打败了美国联军。这也是人类现代历史上,首次由一个国家单独击败了世界力量的先例。但是,中国人也是遭受了525000人的惨烈伤亡。但是,对于一个几年前还在被日本军队肆意侵略蹂躏的国家,几年后,突然间打败了世界上当时的最强军事同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样的奇迹除了毛先生敢于创造,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美国就这样丢下113000名阵亡士兵,带著84000名伤员,以及换回来的45000名被俘人员,迈著沈重的脚步,蹒跚的回到了自己的老家。

前苏联的伟大人物赫鲁雪夫先生,上台了。他觉得中共的毛太不懂的什麽叫「尊重苏联」,竟敢违背他的指令。因此,他发动了一场更加荒谬的战役-中苏珍宝岛战役。

苏军以1个远东集团军的1个坦克旅,3个摩托化步兵团。总计约20000人。在没有事先警告情况下,对中国采取了军事行动。战争初期,苏联对于中国的军队装备几乎是比自己的还清楚。他在韩战以前,送给了中共毛先生4个坦克师,10个步兵师,3个防空炮师,3个机械化师的全套装备。而中国最强的主战坦克就是T59型也就是前苏联的T54A,战斗全重只有36吨,如果与前苏联最新的T62型坦克对比,可以说对方无需开火,使用自身就可以把T59撞翻。

他打了!毛先生在接到边防军告警电报后,也做出了最快决定:打!就把他打疼!。结果苏联人丢下了约1个团的装备以及成批尸体。气恼的回家去了。赫鲁雪夫接到失败电报后,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先后撤职了隶属于苏联远东集团军1位元帅(坦克装甲诸兵种元帅),3名大将。4名中将,24名上将,少将。抓捕了远东红旗134师(主力师)营级以上全部军事主管。

在毛先生对外战争历史中,还有一场值得提起,那就是中印边境之战:麦克马红线。印度为了夺取那块30万公里的不毛之地,与中国军队公然交手。其实在印度背后有输了韩战无处撒气的华盛顿,有丢了珍宝岛满脸怒火的格林姆林宫,有祈求可以捞足好处的大英帝国,等等。他们几乎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合作!苏联低价贷款给印度尼赫鲁,装备了7个印度陆军师。华盛顿为了尼赫鲁大批战后物资。英国把自己的那些老式火炮都给了出来。一时间印度成了当时世界2大集团的宠儿。
但是,短短30天时间,印度军队全军溃散。第2师做战术指挥教导的洛克弗菲希尔准将说:你见过非洲的斑马群奔跑吗?但是他不如印度军队溃逃更加快速。8940名印度军人葬身山谷。1370名士兵被俘。1名准将被击毙。亚洲第一美国旅:「锡克」旅完了。英国全资资助「廓尔柯」营完了。而毛先生在他的官邸中南海战前就曾说:不管你是印苏联军,还是美印联军。即便是再来一次八国联军。我们中国也要与你打!打出一个真理来。

毛先生的英明是前所未有的。中国拿回来30万公里土地(这个数字不准确),消灭了印度联军。打击了美国与苏联的再一次恐吓。这就是毛先生。毛先生一贯坚持自力更生。他坚决反对当时另一位中共领导所提:造-买-租的理论。正是由于他的如此英明,中国建立了自己的核武器工业。制造远端洲际弹道导弹。打造了核潜艇战略部队。研制了以TU16(当时较为先进的中型轰炸机)为主的中程核武器空中投射能力。

但是在那个时代,中国没有现在改革成就。国家资金薄如薄纸。然而他依旧搞了这些,在今天华盛顿严重最难以承受的军事工业。他叫一个贫弱无力的中国从此站立起来。不怕苏联,更加不惧怕我们。在他那个时代,只有那个时代,我们空军在靠近北越领空时候,战斗机就会自动报警。因为那里有中国派驻的34支火炮与导弹防空营。

我的国家:美国!请你永远记住这位伟人:毛泽东!

⑨ 请问美国FDA的"Federal Food, Drug and Cosmetic Act"的PDF文件全文的下载网址 不知者请不要乱答,谢谢!

网上找到一个,希望能帮到你

阅读全文

与他们创造了美国pdf下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