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重文的甲骨文最早创造的

重文的甲骨文最早创造的

发布时间:2021-06-18 15:12:54

Ⅰ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书法,是谁发明

甲骨文是古代夏商周时期的产物,是夏商周时期文人所篆刻,甲骨文确实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书法艺术,也可以说得上是跟书法艺术有相同特征的艺术,他具备中国汉字书法的基本特征。

另外根据甲骨文的艺术特色,后期也有人模仿甲骨文书法,比如罗振玉,董作宾及弟子都是后学模仿者,他们通过以甲骨文字体结构,书法特征为主轴线,重新工整的临摹写出了书法作品,他们也通过临摹,更丰富了甲骨文的字体内容,还出了一个专门的文字贴。不管怎么说他们也是属于最早期的甲骨文书法爱好者,当然也研究出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成果,比如有的专家就指出,写甲骨文要把笔要轻,用笔要活,要学会写出毛笔的韵味,好要结合用刀的感觉。

Ⅱ 甲骨文是谁创造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的一种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商朝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后把占卜时间、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边,有的还把过若干日后的吉凶应验也刻上去。不过具体的情形因甲骨分期而有详略的差异,大致上以武丁期的刻辞最为完整,同时也是现存数量最多的时期。学者称这种记录为卜辞,这种文字为甲骨文。殷墟甲骨文是殷王朝占卜的记录,是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成熟的文字。被称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档案库”。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中国商代和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6~前10世纪)以龟甲、兽骨为载体的文献。是已知汉语文献的最早形态。刻在甲、 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称为契文、 甲骨刻辞、卜辞、龟版文、殷墟文字等,现通称甲骨文。商周帝王由于迷信,凡事都要用龟甲(以龟腹甲为常见)或兽骨 (以牛肩胛骨为常见)进行占卜,然后把占卜的有关事情(如占卜时间、占卜者、占问内容、视兆结果、验证情况等) 刻在甲骨上,并作为档案材料由王室史官保存 (见甲骨档案)。除占卜刻辞外,甲骨文献中还有少数记事刻辞。甲骨文献的内容涉及当时天文、历法、气象、地理、方国、世系、家族、人物、职官、征伐、刑狱、 农业、 畜牧、田猎、交通、宗教、祭祀、疾病、生育、灾祸等,是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商代社会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的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Ⅲ 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是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我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时期,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传统的说法是在3500年前。
但是地球上最早的文字,是5200年以前,苏美尔的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和圣书字都已在历史的烟尘中消亡,惟有甲骨文却演变成现代汉字,成为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
据考古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上面说的文字史可能要重写,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可能出于中国。前段时间宁夏发现了比甲骨文还要早的文字。
在宁夏中卫大麦地发现的大量独立岩画群中,发现了比甲骨文还要早几千年的我国最古老的图画文字。目前,该研究成果已经由古文字专家刘景云先生考证审定,并最终认为,大麦地岩画中的发现有可能改写中国的文字史。

Ⅳ 甲骨文最早出现在哪个年代

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属于上古汉语(old 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

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4)重文的甲骨文最早创造的扩展阅读:

记载内容

主要有四项:

(一) 经过加工和刮磨的龟甲和兽骨,由专门负责的卜官保管。卜官在它们的边缘部位刻写上记述这些甲骨的来源和保管情况的记事文字,称"记事刻辞";

(二) 卜官在占卜时,用燃着的紫荆木柱烧灼钻凿巢槽,使骨质的正面裂出"卜"形状的裂纹,这种裂纹叫作"卜兆",是据以推断卜问事情吉凶的依据。在时代较早的甲骨卜兆下面,刻写出占卜进行顺序的数字,这种数字也叫"兆序";

(三) 甲骨文的主体部分是卜辞,即占卜活动结束后记录占卜活动进行情况与结果的刻辞。 大多刻写在甲骨的正面,也有部分刻写在反面的;

(四) 以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组成的六十个干支名称的干支表,可说是我国最早的日历。

另外,甲骨文中还有一些当时学习刻写卜辞的人练习刻写的作品,称为"习刻"或"习契"。

甲骨文的内容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的记录。商朝的人大都迷信鬼神,大事小事都要卜问,有些占卜的内容关于天气,有些是农作收成,也有问病痛、早生贵子的,而打猎、作战、祭祀等大事,更是需要卜问了!所以甲骨文的内容可以隐略了解商朝人的生活情形,也可以得知商朝历史发展的状况。

同时,甲骨文与古老建筑的造型非常的接近,可以说建筑记载也是甲骨文的一大起源。从甲骨文中许多有关建筑的字形上,可以了解中国远古时代建筑的结构形式及其发展脉络。

甲骨文“高”字。从它的字形上,可以推断在商代已有了一种建造在土台上的建筑了。其下部应该看作是土台中挖有一口地窖,这是私有制抬头和家庭出现后的一种建筑方式。其上部可以看成是一栋既有屋顶又有墙身的建筑。墙的出现在中国远古时代是个了不起的创造。用墙围合而得到的室内空间,比只用屋顶的要高大得多,这也正合了“高者,崇也”的字义。

甲骨文“宫”字。它可以看成在一个大屋顶下罩着两个(或两个以上)室内空间的房子。这是一种专供统治阶级使用的十分讲究的高大建筑物。

文字特点

甲骨文是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出土在河南安阳小屯一带,因为这里曾是商代后期商王盘庚至帝辛的都城,史称为“殷”。商灭国,遂成为了废墟,后人便以“殷墟”名之。因此,甲骨文也称“殷墟文字”。其内容绝大多数是王室占卜之辞,故又称“卜辞”,或“贞卜文字”。这种文字基本上都是由契刻而成,又称“契文”、或“殷契”等。

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余年,它不仅是研究我国文字源流的最早而有系统的资料,同时也是研究甲骨文书法重要的财富。从书法的角度审视,甲骨文已具备了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一共三个基本要素。

从甲骨上的文字看,它们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三要素。其用笔线条严整瘦劲,曲直粗细均备,笔画多方折,对后世篆刻的用笔用刀产生了影响。从结构字体上看,文字不仅有变化,虽大小不一,但比较均衡对称,还显示了稳定的格局。因此从章法上看,虽受骨片大小和形状的影响,仍表现了镌刻的技巧和书写的艺术特色。“甲骨书法”现今已在一些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中流行,就证明了它的魅力。

从用笔上看,甲骨文因用刀契刻在坚硬的龟甲或兽骨上,所以,刻时多用直线,曲线也是由短的直线接刻而成。其笔画粗细也多是均匀;由于起刀和收刀直落直起,故多数线条呈现出中间稍粗两端略细的特征,显得瘦劲坚实,挺拔爽利,并且富有立体感。

就结字而言,甲骨文外形并且多以长方形为主间或少数方形,具备了对称美或者一字多形的变化美。而且甲骨文在结字上还具有了方圆结合,开合辑让的结构形式,有的字还具有或多或少的象形图画的痕迹,具有文字最初发展阶段的稚拙和生动。

从章法上看,卜辞全篇行款清晰,文字大小错落有致。每行上下、左右、虽有疏密变化,但全篇能行气贯串、大小相依、左右相应、前后呼应的活泼局面。并且,字数多者,全篇安排紧凑,给人以茂密之感,字数少者又显得疏朗空灵,总之,都呈现出古朴而又烂漫的情趣。

Ⅳ 甲骨文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甲骨来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源-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商代统治 者迷信鬼神,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龟甲兽骨占卜 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 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 自清末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有文字之甲骨,整整100年了,目前出土数量在15万片之上,大多为盘庚迁殷至纣亡王室遗物。 以出至殷墟,故又称殷墟文字;因所刻多为卜辞,故又称贞卜文字。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有4500个,已识2000余字,公认千余字。它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是现存最早 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Ⅵ 甲骨文是谁最早建立的

甲骨文是商朝最早建立的

Ⅶ 求关于甲骨文的发展历史。

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商代统治 者迷信鬼神,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龟甲兽骨占卜 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 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 自清末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有文字之甲骨,整整100年了,目前出土数量在15万片之上,大多为盘庚迁殷至纣亡王室遗物。 以出至殷墟,故又称殷墟文字;因所刻多为卜辞,故又称贞卜文字。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有4500个,已识2000余字,公认千余字。它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是现存最早 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甲骨材料 商代晚期占卜所使用的材料是龟的甲壳和兽类骨骼。主要使用龟的腹甲,间或也用龟的背甲;兽骨则主要使用牛的肩胛骨,偶尔也使用牛的肋骨或鹿、羊、猪的肩胛骨等。龟甲和牛肩胛骨经过初步加工后,还要进一步刮削和磨光,然后在它们的反面挖和钻制出圆形和长椭形梭状的巢槽,以便在占卜时用火在这些巢槽内烧灼,使正面相应的部位出现裂纹。长椭形梭状的巢槽叫作凿,一般长约1厘米左右,口宽底窄,呈梭状斜槽。圆形的巢 甲骨文的文字学价值 甲骨文在汉字漫长的发展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现代汉字的鼻祖是当之无愧的。我国汉字的萌芽,大约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陶片上的刻划符号。但这些刻划文字虽已具备了文字的雏形,但都是一些简单的符号和单字,无完整的体系和规律。真正具有一定的体系并有比较严密的规律的文字,最早的要算是甲骨文了。据研究,甲骨文中共有不重复的单字4500个左右,已识单字在1700个左右,而这些单字还不是当时使用的全部文字。甲骨文是研究古文字的宝贵资料。 甲骨文 一般是指商周时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为殷商流传之字迹 经长埋地下 清光绪年间始於安阳县出土 其内容大致上记载盘庚迁殷 至纣王间二百七十年之卜辞 为书法史上最早之书迹 甲骨文 初为王懿荣发现 王氏殉难 藏品归刘颚 续经竭力收购 遂於光绪二十九年出版铁云藏龟 意即刘铁云所收藏的龟甲文 此为甲骨文字最早之拓本 次年 孙诒让作 契文举例 加以考释 其后研究日盛 名家辈出 著述如林 遂名震中外 董作宾 甲骨文学五十年 即为甲骨文学研究之总结 李孝定复集各家研究之成果 而成甲骨文字集释 据甲骨文集释 总计可辨认之字 计正文1062字 重文75字 说文所无者567字 凡1704字 合存疑与不可辨识字者 总数约3000字之多 甲骨文出土据屈冀鹏之统计约达十二万片之多 数量庞大 董作宾据其书风 划分为五期 第一期 书风雄伟 自盘庚自武丁 约100年 贞卜所记史官书契文字 笔划瘦劲雄伟 为甲骨文极致之作 第二期 书风谨饰 自祖庚至祖甲 约40年 承袭前期之遗风 新创极少 笔划细瘦均匀 行款整齐 唯缺少第一期之雄劲宏伟之气 第三期 书风颓靡 自禀辛至康丁 约14年 书法呈现颓靡之势 笔划曲而无力 行款紊乱 既无第一期的雄伟之气 又无第二期的谨饰之态 第四期 书风劲俏 自武丁至文武丁 约17年 书法风格转为劲俏淩厉 笔划细而坚挺淩厉 书法线条有如铜筋铁骨 行款变化无端 第五期 书风严整 自帝乙至帝辛 约90年 书法风格趋於严整 与第二期书风谨饰略近 惟篇幅加长 而严谨过之 虽无颓靡之病 却乏雄劲之势 甲骨文的总结是以第一期及第四期之书风最有研究价值 甲骨文字记载的是后来被称为汉字的中国汉朝隶书文字的渊源。为与宋书(体)、明书(体)、楷书、...形式上一致,可以称甲体(书)、骨体(书)、金体(书)、帛体(书)、竹体(书)。为与“汉字”对应,可以称为商(夏、殷)字。 对比汉字与商字(甲骨字)、周字(金字),才好理解字本义。(与《说文》不同,本网站把字形成渊源分为象形、象声、象事.这*分类要素的进一步分化的象形[可见;静态]、象声[目不可见;耳闻]、象事[可见;动态]、象意[不可见;思考]..是后来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词类的渊源)甲骨文字打开了观察3000年前黄河流域人们生活的窗户。 甲骨文 甲骨文,是商代(公元一四○○)的文字。这些文字因为刻在兽骨或龟甲上,故名兽骨龟甲骨文。文字是以契刀刻划的,故又名「契文」「契刻」。文字的内,除极少数属於纪事外,大部分是属於当时王公问卜的记载,,人们使用毛笔和小铜刀,把文字书写、刻画在龟甲或兽骨上,当时所用材料大部分是乌龟的腹甲以及牛的肩胛骨,后人於是合称为「甲骨文」,也称为「卜辞」或「贞卜文字」。。此外,因甲骨文字出土的地方在河南省安阳县,原来是殷代古都,所以又称为「殷墟文字」。 商代的甲骨文,大约在十五万片以上。这些甲骨一般都是破碎的,只有极少一部份是完整的。已经整理出来的甲骨文单字,除去重复的和异体的 约有四千五百个左右。其中,能够准确认识的约有九百 多字,这些大多数是比较常用的字。此外,不能确认的 约三千五百字,大多数是人名、地名等专名字。 甲骨文的内容是什麼呢?甲骨文距离现在虽然已经有了三千多年,但是它已经是一种相对地定型。并且书写得熟练,很成熟的文字了。它的文辞的内容除了关於占卜某时某日的吉凶、祭祀(常卜要杀多少人、多少牛、羊、犬等牲畜)、征伐、狩猎和年成的丰欠以外,还有占卜天气风雨、出行、生育、孩子、疾病等等。 甲骨文最先是在河南安阳附近的小屯村里被发现的,当时,无意中让它们重见天日的农夫们,把这些为数不少的骨头当作药材,卖给药铺。清末时,一些骨片传到刘鹗手中,刘鹗立刻发现到这些骨片上的文字比周朝青铜器上的钟鼎文年代更早。后来,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等学者也开始著手研究这些文字,并进一步确定这些文字的年代是商朝。 甲骨文的内容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的纪录。商朝的人皆迷信鬼神,大事小事都要卜问,有些占卜的内容是天气晴雨,有些是农作收成,也有问病痛、求子的,而打猎、作战、祭祀等大事,更是需要卜问了!所以甲骨文的内容可以隐略了解商朝人的生活情形,也可以得知商朝历史发展的状况。 甲骨文的发现最早时间,是在清末光绪二十五年以前。发现地点,在河南省安阳县小屯村的洹河南岸田庄。村人於耕种时,在土层中掘出一些龟甲兽骨碎片,其中大部刻有奥难辨的文句。当时,村人当作龙骨转售药店为药村。直至光绪二十五年(一八九九),经考古学家王懿荣发现,确定了它在研究历史资料上具有珍贵的价值后,就开始被介绍到了学术界。复经刘鹗、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叶玉森诸家的先后搜集考究,其中罗振玉更瘁全力以为提倡,始奠定了「甲骨学」的地位。 甲骨学的著述,最早问世的是刘鹗的「铁云藏龟」,时在清光绪二十九年(一九 ○二)出版,续有孙诒让的「契文举例」、罗振玉的「商卜文字考」、「殷墟书契考释」、「待问编」。商承祚的「殷墟文字类纂」、王国维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王襄的「簠室殷契类纂」、叶玉森的「殷契钩沉」、「说契」、「研契谭枝」、朱芳圃的「甲骨文字编」、孙海波的「甲骨文编」、董作宾的「甲骨文断代研究例」、「甲骨文字集释」、金恒祥的「续甲骨文编」、严一萍的「殷商编」、「甲骨文 断代研究新例」、绕宗颐的「甲骨文续编」、「殷墟文字甲乙编」。更有欧美传教人士及日本学者等,亦先后於民国十七年中央研究院继续发掘时,在我国搜购甲骨甚丰,并多有专著发表。 近三十年来,对甲骨学最有贡献的,应推董作宾先生。董氏曾亲自参与发掘甲骨出土工作,他据殷代卜辞,将过去甲骨学的研究阶段,分成前后两期,前期从光绪二十五年己亥,到民国十六年丁卯(一八九九到一九二七),共为二十八,后期自民国十七年戊辰,到民国三十八年己丑(一九二八到一九四九),共二十二。 甲骨文字风格衍变:甲骨文字有契刻体与笔写体两种书体互用发展所造成,大体上说,是由契刻体向笔写体方面发展的。董作宾氏据殷代卜辞,把贞卜人群,分为五个时。以甲骨文字变化,书体变迁,追錝时代,以十干十二友常用字为例,阐明其字形。自第一期到第五期的变化过程中,发现了各期甲骨文书写风格不同,各有其特徵。 第一期(武丁时)的书法风格,至为宏放雄伟,以甲骨大版大字为代艰作。此类大字常是强力的,雕的笔划很粗壮,并填有朱墨(朱砂、墨)。其中也有工整秀丽的小字,都极为精彩。这些都是承受中兴英主武丁风格,其气魄之宏放,技术的熟练,颇为惊人。其书家有韦、永、宾。 第二期(祖甲、祖庚时代)书风较为谨饬。祖甲、祖庚是继承第一期武丁的守成贤君,所以当时的卜师,严守规则而少变化。其书家有旅、大、行、即。 第三期(廪辛、庚丁时)书风转变,陷於颓靡,前期老书家已经作古,豪放书风扫地,当期的书家,笔力多幼稚柔弱,甚至笔误颇多。此期书者,皆未署。 第四期(武乙、文丁时)的贞人,卜辞上不署书契者的名字,此一期,武乙、文丁时代新兴书家,尽去前期笔力幼弱之敝,作品生动、劲峭、时逞放逸不羁之趣。此期署名之书家,仅狄一人,其余尚未发现。 第五期(帝乙、帝辛时代)的书风、除少数兽头大字刻辞外,其余的都异常严肃工整。理由是: 贞卜事项,王必躬亲,卜辞的段、行,字都很均整,如蝇头小楷,文风丕变,制作一新。其书家有泳、黄。

Ⅷ 甲骨文最早出现于什么年代,又是谁发现最早甲骨文的

我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时期,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传统的说法是在3500年前。
但是地球上最早的文字,是5200年以前,苏美尔的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和圣书字都已在历史的烟尘中消亡,惟有甲骨文却演变成现代汉字,成为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
据考古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上面说的文字史可能要重写,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可能出于中国。前段时间宁夏发现了比甲骨文还要早的文字。
在宁夏中卫大麦地发现的大量独立岩画群中,发现了比甲骨文还要早几千年的我国最古老的图画文字。目前,该研究成果已经由古文字专家刘景云先生考证审定,并最终认为,大麦地岩画中的发现有可能改写中国的文字

Ⅸ 是谁最先发明甲骨文的

发明还是发现啊?要是发明的话是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的一种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商朝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后把占卜时间、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边,有的还把过若干日后的吉凶应验也刻上去.不过具体的情形因甲骨分期而有详略的差异,大致上以武丁期的刻辞最为完整,同时也是现存数量最多的时期.学者称这种记录为卜辞,这种文字为甲骨文.殷墟甲骨文是殷王朝占卜的记录,是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成熟的文字.被称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档案库”.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

如果是发现的话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在北京发现中药店中所售龙骨上刻有一些很古老的文字(即甲骨文),意识到这是很珍贵的文物,于是开始重金收购.1900年,王懿荣的甲骨转归了刘鹗所有,他的亲家罗振玉得知这些甲骨来自于河南安阳的小屯村,于是多次派人去那里收购甲骨,并对其上文字作了一些考释,认为小屯就是文献上所说的殷墟.其后,王国维对这些甲骨文上的资料进行了考据,进一步证实这里就是盘庚迁都的都城.

阅读全文

与重文的甲骨文最早创造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