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爱国科学家的故事50左右
1、钱三强
著名科学家钱三强早年在法国研究原子理论。1948年,他提出回国,导师和同事都再三劝说,挽留。国民政府驻华大使,恶狠狠地威协说:“看他能上得大陆的岸,那才怪呢!”
这意思很清楚:如果钱三强坚持要回祖国,国民党特务就会在半路上暗下毒手。钱三强不顾个人安危,置生死于度外,果断而机智地回到祖国的怀抱,为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2、李四光
1948年,李四光接受国际地质学会的邀请来到英国,发表了《新华夏海的诞生,轰动了欧州。一天清晨,李四光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12月2日沈阳解放,……”
他激动得热泪盈眶,多年的梦想就要成真了,新中国就诞生了!在剑桥大学中国留学生举行的年会上,他激动地说:“我虽然60岁了,身体一直不好,但我一定要回到祖国去。
把自己的余生贡献给新中国!”但是此举触怒了国民党当局。国民党驻英国大使馆秘书找到李四光,掏出了一张五千美金的支票,说:“你向世界发表个公开声明,否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又威胁说:“你如果不肯,我将采取必要措施,将你扣留在国外》。”李四光听罢气愤至极,当即严厉斥责。
“我归国之心能用金钱收买吗?我要回国,不要美金!”经历了千辛万苦,李四光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土地,实现了他为中国效力的愿望。
3、茅以升
在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中,有许多人都是留学国外又回国服务的。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1916年20岁时,到美国留学,成为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的研究生,很快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
为了获得实践的机会,他晚上上课,攻读博士学位,白天到一家桥梁公司实习,亲手绘图、切削钢件、打铆钉、油漆,终于成了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人才。
美国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书从各地寄来,请他担任工程师。 但是,茅以升没有接受聘请,而是决定回国了。美国有些人劝他:“科学是没有祖国的,是超越国界的。
科学家的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中国条件差,你留在美国贡献会更大。”茅以升回答:“科学虽然没有祖国,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
我要回去为祖国服务!” 1919年,茅以升带着一身本领回到国内,开始了为国造桥的事业。现在浙江省钱塘江上那座雄伟壮观的大桥,就是茅以升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4、钱学森
钱学森在美国度过了20年,在航空科学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有名的火箭专家,为美国的军事科学做出了贡献。1949年,他得知新中国成立了,非常兴奋,决定回国参加建设。
可是美国方面敌视中国,怕钱学森回国对他们不利,就千方百计地阻挠。美国海军次长还恶狠狠地说:“我宁肯把他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
他知道的太多了,一个人可顶五个师的兵力!”于是,美方无中生有,说钱学森是中国间谍,把他逮捕关押,后来虽然释放了,可又严密监视。
钱学森没有屈服,向美方提出严正抗议,回国的决心更大了。他在家里放好三只小箱子,准备随时启程。
后来在中国政府的过问下,被美方扣留了5年的钱学森,终于在1955年搭乘轮船回国了。他来到天安门广场,兴奋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来,现在终于回来了!”
5、童第周
1949年3月,中国即将解放前夕,童第周拒绝了耶鲁大学的高薪挽留,克服了种种阻力,在迎接新中国成立的隆隆炮声中,再次回到了国立山东大学;同年6月2日,青岛解放。
童第周应“中华全国科学工作者联合会筹备会”的邀请到北京参加筹委会会议,利用这个机会,他找到中国科学院筹建组领导竺可桢教授,迫切地向他提出了建设中国海洋研究机构的设想。
2.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故事
1、背景
近代中国积弱积贫,由于没有强大的国防,成了任人撕咬的肥肉,要使新中国成为谁也啃不动的硬核桃,真正站得住、不受人欺负,就要有尖端武器。
毛泽东在1958年6月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原子弹,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我们就搞一点。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10年工夫是完全可能的。”
在苏联的援助下,中国于1958年建成了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这一年,成立了以万毅为部长的国防部第五部,负责领导特种部队的组建工作;
成立了以聂荣臻为主任的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统一领导国防科学技术研究工作,不久国防部第五部合并到国防科委。1959年6月,苏联终止合同,随后撤走了专家。毛泽东毅然决定:自己动手,从头摸起,准备用8年时间,造出原子弹。
他明确指出:“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这个账是很难还的。”中央把原子弹工程定名为“596工程”,要造“争气弹”
2、事件经过
在中共中央统一领导下,经过一大批科技人员、干部和职工的共同努力,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于1964年10月16日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
1955年,中央指定陈云、聂荣臻、薄一波负责筹建核工业。1959年苏联撤走专家后,中国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这一任务。1962年,成立了以周恩来为首的专门领导机构。原子弹的爆炸成功,代表了中国科学技术的新水平,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事件意义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使中国从此拥有了保家卫国、捍卫和平的核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2)发明原子弹的故事50字扩展阅读: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技术水平却让很多国家难以置信。有人说,这是一枚小型的、初级的原子弹,也有人认为中国爆炸的“只是类似1945年美国扔的所谓‘广岛级’的原子弹”,“中国原子弹类似一只新生的小老虎”,虽然在政治上“是一只富有威胁性的重要老虎,而军事上仍是只没有危险的小老虎。”
尽管有贬低,有诋毁,但中国用事实证明了第一颗原子弹的力量。一般来说,原子弹有铀弹和钚弹两种,前者通过铀同位素分离获得高浓缩铀-235为装料,后者通过生产反应堆获得钚-239为装料。
参考资料:网络-原子弹
3. 关于钱学森的故事50字
1949年
中年时期的钱学森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诞生的消息传到美国后,钱学森和夫人蒋英便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此时的美国,以麦卡锡为首对共产党人实行全面追查,并在全美国掀起了一股驱使雇员效忠美国政府的狂热。钱学森因被怀疑为共产党人和拒绝揭发朋友,被美国军事部门突然吊销了参加机密研究的证书。钱学森非常气愤,以此作为要求回国的理由。 [5]
4. 科学家的故事50字
邓稼先,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专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属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
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1985年,邓稼先最后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参加会议。
医生强迫他住院并通知他已患有癌症。他无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对自己妻子以及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安慰,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
富兰克林7岁时,有一次过节,大人们给了他许多钱。富兰克林打算用这笔“巨款”去商店买一些玩具。半路上,他看到一个男孩很神气地吹哨子,他当时完全被这个哨子迷住了,就用自己所有的钱换了那个男孩的哨子。
回到家里,富兰克林十分得意地吹着哨子满屋子转,却打扰了全家人。他的家人知道他这笔交易后告诉他,为了这个哨子,他付出了比它原价高4倍的钱,并让他明白,这些多付的钱,是可以买到更多更好的东西的。
5. 邓稼先制造“两弹一星的故事
故事如下:
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
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1985年,邓稼先最后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参加会议。医生强迫他住院并通知他已患有癌症。他无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对自己妻子以及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安慰,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
中央尽了一切力量,却无法挽救他的生命。在邓稼先去世前不久,组织上为他个人配备了一辆专车。他只是在家人搀扶下,坐进去并转了一小圈,表示已经享受了国家所给的待遇。在他去世13年后,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又向邓稼先追授了金质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5)发明原子弹的故事50字扩展阅读:
邓稼先不仅注重科技实验,还格外注重对科学理论的及时梳理和总结。邓稼先和周光召合写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总结》,是一部核武器理论设计开创性的基础巨著,它总结了百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这部著作不仅对以后的理论设计起到指导作用,而且还是培养科研人员入门的教科书。
邓稼先对高温高压状态方程的研究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培养年轻的科研人员,他还写了电动力学、等离子体物理、球面聚心爆轰波理论等许多讲义,即使在担任院长重任以后,他还在工作之余着手编写“量子场论”和“群论”。
6. 原子弹的中国原子弹研制故事
科学院原子能所1956年建在中关村,是当时中关村建筑最好的楼。原子能所交给二机部以后,由苏联援助建实验性原子能反应堆。原子能所分为两部分,大部分人迁到实验性原子能反应堆那里。
当时科学院搞原子能的有两个姓杨的科学家:一个杨承宗,从法国留学回来的;一个杨澄中,从英国留学回来的。他俩的名字有些音同字不同。为了区别,我们叫他们“法杨”、“英杨”。“法杨”是搞放射化学的,当时放射化学很关键。
我们最重要的措施是把杨承宗等一批科学家调到原子能所原子能反应堆那里去(“英杨”杨澄中留在科学院兰州近代物理所负责配合原子能所工作)。原子能所的另外一部分人留在中关村搞理论工作。
原子能所交给二机部后,我给他们打招呼说,以后科学院开会你们就不要来了,你们到二机部开会去。
他们党委书记、所长却每次都要参加科学院的会,因为我们当时研究科学政策、科学家政策、知识分子政策问题很多,他们非常愿意听,一定要参加我们的会。当时,科学院很有吸引力。还有从大学调去的化学家汪德熙也到了二机部。
(6)发明原子弹的故事50字扩展阅读:
原子弹的价值
作为武器的原子弹和氢弹终究是要被消灭的。但是作为放出巨大能量的核爆炸,却在和平建设中有着吸引入的应用前景。由于核爆炸释放出的能量特别巨大,所以它能使许多用其它方法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得以完成。
核爆炸可以用来开山、辟路、挖掘运河、建造人工港口等。例如,有一个方案,只需四次核爆炸就可开凿一个能停泊万吨巨轮的海港。首先,进行一次百万吨梯恩梯当量级的核爆炸,就可炸出一个直径300多米、深30多米的大坑。
然后进行三次规模较小的核爆炸,开出一条运河来把大坑和深海连接起来(这样的爆炸当然应尽量减少放射性物质的产生)。只要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当海潮把产生的少许放射性物质冲走后,这个海港就可安全使用了。
7. 原子弹是怎样发明的
1938年12月,德国柏林威廉大帝化学研究所的哈恩和斯特拉斯曼,经过6年试验,把铀原子分裂成功。裂变反应的发现震惊了科学界。这一重要发现使人们找到了释放原子能的途径,就是可以通过链式反应,不断供给核分裂所需要的大量中子。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丹麦的伟大物理学家波尔从两位逃出纳粹统治的同事中获悉裂变反应的消息。1939年初,波尔前往美国,把这项消息告诉美国的科学家。移居美国的匈牙利物理学家西拉德等人,意识到可能利用核裂变制成有空前破坏力的原子弹。
第一颗作战原子弹爆炸
1939年夏天,西拉德等人得知德国科学家开始讨论利用原子能和禁止德国占领的捷克斯洛伐克出口铀矿石的消息,非常担忧。西拉德在拜访了罗斯福总统的好友和私人顾问、经济学家萨克斯以后,又和爱因斯坦会晤,请爱因斯坦在给罗斯福总统的信上签名,信由萨克斯转交给罗斯福。这封信阐述了研制原子弹对美国安全的重要性。萨克斯在白宫和罗斯福共进早餐的时候,还讲了一个历史故事:拿破仑由于没有支持发明轮船的富尔顿,因此错过了用潜水艇装备法国海军打败英国的机会。罗斯福给萨克斯的论证打动了,决定支持研制原子弹的工作。
1945年7月16日,在新墨西哥阿拉莫戈多空军基地一处隔离地区进行了第一颗原子弹试验,这颗炸弹的暗码叫“胖子”。试验结果比预料更为成功。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丢下第一颗作战原子弹,8月9日又在长崎丢下第二颗。
8. 原子弹的发明讲了什么
年12月10日,在瑞典的首都斯德哥尔摩的音乐大厅,举行了1938年诺贝尔奖授奖大会。意大利的科学家费米获得了物理学奖。可是,费米并不像往年的获奖者一样,载誉归国,接受祖国人民的庆贺,在授奖仪式结束后他便悄悄地带着妻儿来到美国。
费米热爱他的祖国意大利,但是,那时意大利在法西斯统治下,科学家受到残酷的迫害,科学研究工作不允许开展。更可怕的是,法西斯政府对犹太人以及有犹太人血统的人进行惨无人道的迫害。费米妻子是犹太人,他的孩子也算是有犹太血统的人,费米怎么敢回意大利呢费米到了美国,继续从事微观粒子的研究工作。一次,他从一份秘密的情报中,得悉德国化学家奥托?哈恩和施特拉斯曼在进行核裂变实验的消息。费米马上组织人员投身于核反应的研究。经实验证明:1克铀所产生的能量,相当于燃烧3吨煤和200公斤汽油的能量。这也就是说,如果用于军事上,1克铀所产生的爆炸力,相当于20吨TNT的爆炸力。
这是多么可怕啊!如果让希特勒抢先利用科学的成果制成核武器,那世界性的灾难就不可避免了。费米越想越感到可怕。他想一定要说服美国政府,尽快制出原子弹,这样才能避免可能发生的灾难。
与费米一样,美籍科学家西拉德也感到十分不安。他为早些年人们不重视他的警告感到遗憾。
早在1933年,在物理学界对分裂原子核还不是很清楚时,西拉德就设想过:如果能找到一种元素,它的原子核吸收一个中子后,不但会分裂开来,释放出能量,而且在分裂过程中,能再放出几个新的中子。那么,这些中子再去轰击更多的原子核,将会释放出更多的能量,且又产生更多的中子。这样一环接一环的分裂下去,释放出的能量是极其可怕的。所以,他曾警告过周围的同事们,这种核裂变的研究,就像《一千零一夜》里神话中的渔夫一样,正打开瓶塞,一旦恶魔逃出瓶外,将对人类的生存产生难以预料的恶果。
可在那时,西拉德的担忧并未得到科学界的积极响应。一些科学家认为,西拉德的担心无疑是”堡垒还没有攻下就谈战利品“,是”过早的担心“。甚至连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1934年,当有人问到原子能有实际应用价值时,风趣的爱因斯坦打了一个比方说:”那不过是黑夜里在鸟类稀少的野外捕鸟。“如今,核袭变的成果,将可能被”杀人魔王“作为战争的武器。
不能再等了!费米和西拉德等立即拜访了科学巨匠爱因斯坦。他们希望听听爱因斯坦的看法,并通过他说服政府,尽快着手核武器的研制。
此时,爱因斯坦也表示极大的担忧。他马上提笔,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写信道:
”我读到费米和西拉德近来的研究手稿。这使我预计到,元素铀在将来,将成为一种新的、重要的能源。考虑到这一形势,人们应当提高警惕。必要时,还要求政府方面迅速采取行动。因此,我的义务是提醒您注意以下事实:在不远的将来,有可能制造出一种威力极大的新型炸弹。“信写完后,爱因斯坦将它交给罗斯福的密友、金融家萨克斯,请他转交此信,并要他向总统面述其中的利害关系。
令人失望的事,罗斯福总统对这事不感兴趣,他说他不懂信中提及的深奥的科学理论。萨克斯反复向他说明重要性。直到最后,罗斯福总统才说:”这些都很有趣,不过政府若在现阶段干预此事,看来还为时过早。“萨克斯并不放弃自己的努力。第二天早餐,他们又见面时,罗斯福先发制人,对萨克斯讲:”你又有什么绝妙的主意?你究竟需要多少时间才能把话讲完?“当他把刀叉递给萨克斯时,又说:”今天不许再谈爱因斯坦的信,一句也不许谈,明白吗?“”好吧,我们不谈。“萨克斯采取了迂回的战略,”我想讲一个历史的故事。“接着,他便巧妙地告诉罗斯福总统:法国皇帝拿破仑由于不重视富尔顿发明的蒸汽机军舰,使他丢失了横渡英吉利海峡,征服英国的机会。这是不重视先进科技成果的结果啊罗斯福自然知道萨克斯的弦外之音。这故事中的事件,像一口历史警钟,在他耳边敲响。他听完后,将斟满酒的杯子递给萨克斯,说道:”你胜利了!“萨克斯的说服成功,揭开了人类创造原子弹历史的第一页。1939年10月19日,罗斯福总统下令成立了代号为”S—11“的特别委员会,立即开始进行原子弹的研制。
年8月,美国政府正式制定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费米等一大批杰出的物理学家投入了工作。
费米在原来研究的基础上,对小规律的铀裂变反应进行更进一步探讨。1942年12月2日,费米进行核反应堆试验,并获得圆满成功。这是人类第一次实现了可以控制的核反应堆。
稍后,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在美国中西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秘密主持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原子弹试制基地。
年7月,经过数万名的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努力,美国政府耗资20亿美元,终于研制成功了绰号为”瘦子“、”胖子“和”小男孩“的3颗原子弹。
年7月16日5时30分,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沙漠里,第一颗原子弹”瘦子“爆炸。”瘦子“爆炸时,瞬时闪光照亮了16公里以外的山脉,随后产生的蘑菇云上升到了万米高空,发射钢塔被高温完全蒸发了,爆炸地点周围700米的沙漠表面被炙热的火焰熔成了一片玻璃体,发射地面形成了一个直径1000米的巨大弹坑。
这种破坏力极大的原子弹试爆成功了!科学家在高兴之余,对它的威力感到莫名的不安。即使费米已估计到它的破坏力,但他看到爆炸的情景后,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以致感到无力开车。几天之后,他眼前仍闪现着那种摇天撼地的情形。
曾经要求美国立即开展原子弹研制的西拉德首先反对使用原子弹。他认为,他所期望的是美国先于德国拥有原子弹,现在这个目的已经达到。许多正直而又善良的科学家赞同西拉德的观点。于是,一份由西拉德等69位著名科学家签名的禁用原子弹的请愿书,递交给了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
然而,科学家们再也无权掌握原子弹的命运了。
年8月6日,美国的轰炸机从日本广岛的上空,投下原子弹”小男孩“。顿时,广岛成了一片火海,成了20多万人的大坟墓。8月9日,美国又在日本长崎投下了原子弹”胖子“,使长崎变成了一片废墟,几乎一切都荡然无存。
消息传来,爱因斯坦、费米、西拉德等科学家感到震惊,同时,感到深深的内疚。他们呼吁:科学技术的成果应该为人类创造美好的未来,而不是用来毁灭人类。
9. 邓稼先的简要事迹50字以内
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1935年考入志成中学,在读书求学期间,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他曾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后在父亲邓以蛰的安排下,他随大姐去往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当年,他就毅然回国。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9)发明原子弹的故事50字扩展阅读:
邓稼先的主要成就: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他自1958年开始组织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
邓稼先不仅注重科技实验,还格外注重对科学理论的及时梳理和总结。邓稼先和周光召合写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总结》,是一部核武器理论设计开创性的基础巨著,它总结了百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这部著作不仅对以后的理论设计起到指导作用,而且还是培养科研人员入门的教科书。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邓稼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