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相反的发明

相反的发明

发布时间:2021-06-17 09:26:33

⑴ 求: 事件向着跟预期相反的方向发展 的成语

功败垂成

⑵ 「历史上有哪些脱离发明者初衷的发明

在人类历史上,科技的进步让人类逐渐统治地球,各式各样的发明创造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有些发明在一开始被制作出来的时候,它们的用途可跟现在完全相反。

这里就列举两个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发明,其实还有很多发明也脱离了发明者的发明。不过这些发明,不论初衷是什么,只要能在生活中发挥出它的价值就是好发明。

⑶ 什么发明跟矛盾有关

作为20世纪主要的建筑师之一,查尔斯·爱德华·让讷雷-格瑞斯(Charles-Edouard Jeanneret-Gris 1887-1965),即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集各类禀赋于一身,他既是一名杰出的设计师、画家,又是一名美术图案设计师、造型艺术家、讽刺作家。

勒·柯布西耶一生当中,在世界五大洲(欧洲、非洲、亚洲、南美和北美洲)建造了上百座建筑。他曾经设计了一整个城市,完成了400幅油画,创作了50件雕塑,写就了80多本书籍和杂志,设计了上百件家具。他的作品,无不体现着他对于人类进步和改善人居条件孜孜以求的精神,从建筑到理论都充满挑战和创新。

目前正在苏州美术馆展出的“勒·柯布西耶——色彩的交响乐”不仅展示了一代建筑大师60年艺术创作的历程,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即勒·柯布西耶创作的主轴:色彩。本次展出既呈现了勒·柯布西耶12座代表性建筑,诸如法国普瓦西的萨伏伊别墅,马赛市的光芒之城以及朗香大教堂等,还陈列了他的设计手稿,绘画和雕塑作品,珐琅作品和书籍作品。带观众进入勒·柯布西耶各个创作年代:1920-1935年的“纯粹主义”、1935-1955年的“粗野主义”、1955-1965年的“抒情和光明”的色彩运用。

柯布西耶:那个用矛盾“创造”建筑的人
苏州美术馆展出的“勒·柯布西耶——色彩的交响乐”展览现场

勒·柯布西耶的作品通常与混凝土的灰色搭配,但如果仔细揣摩他的作品就会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从学生时代到最后时期的作品,勒·柯布西耶一直在使用蓝色、红色、黄色、绿色和玫瑰色诠释空间,并且使空间富有动感。在其创作生涯的三个阶段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在建筑物色彩运用方面的不同方式。开始,他作为画家中规中矩地遵守纯粹主义的条条框框,而后他脱离了几何学方面的掣肘,并扩大了色彩的范围,从而最终能够通过科学的光线布置解决建筑学颜色的问题。

“勒·柯布西耶的一个关键贡献在于把生物学意义的功能引入空间的形式构造,而又不损害形式秩序的自足,于两者之间创造一个平衡立场。然而,认为存在所谓根据假定的人类本性不变的共同的‘移情作用’,无疑是天真的。”这是普利兹克建筑奖首位中国籍得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王澍1988年在他的硕士毕业论文《死屋手记》中对柯布西耶的评价。

建筑界有个流传甚广的段子称,30年前王澍在答辩时把论文贴满了答辩教室的墙壁,声称“中国只有一个半建筑师,杨廷宝是一个,齐老师算半个”。虽然论文全票通过,但学位委员会认为他过于狂妄没有授予他学位。直到一年后经过重新答辩,王澍才获得硕士学位。

后来有人向王澍求证此事,王澍并不否认自己“愤青”的历史,并将自己年轻时的性格与作品风格形容为“锋利”。在其人生最为“锋利”的阶段,王澍却将柯布西耶奉若神明,称其为影响他最大的建筑师,在《死屋手记》中随处可见对柯布西耶作品及其建筑思想的引用。

在展览开幕式结束后,王澍回忆道,他对柯布西耶最早的印象来自于杨廷宝先生讲述的一个小故事。上世纪20年代杨廷宝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毕业后,游学欧洲期间访问了柯布西耶的工作室。事务所里面只有三个人,门口一个女打字员在那打字,此外还有一个助手,不大的房间里堆满了模型和图纸。在展览中也可以看到他最后住的那间小屋只有17平方米,可以想见柯布西耶是一个非常朴素、孤独的设计师。

柯布西耶:那个用矛盾“创造”建筑的人
柯布西耶 光芒之城前拍摄的照片 法国马赛 1945年建造

在王澍眼中,柯布西耶是一个矛盾的建筑设计师,身上有两种思维或者说两种血液。一方面他是一个瑞士人,瑞士风景优美,没什么大建筑都是一些小房子。柯布西耶一生中都存在这种矛盾,在《东方游记》中看到的是他对地中海传统城市、村落的兴趣,对自然风景、人文民俗的兴趣。生活的尺度从来都是小尺度,没有大尺度。另一方面,柯布西耶长期在法国生活,法国有大尺度建筑传统。所以他身上也沾染了这种雄心壮志,雄心勃勃地追求大尺度建筑。在那个时代追求新城市新建筑是一种狂热,柯布西耶也卷在那种狂热当中。

王澍戏称柯布西耶是造成今日中国建筑困局的“背锅侠”。拆毁古建筑,兴建高楼大厦、宽阔大马路的这种模式,基本就是他发明的。因为柯布西耶出过一个著名的城市规划,就是“光辉城市”。他计划把巴黎市中心的古建筑大片拆光,造成高层建筑和大马路。这个梦想在巴黎没有实现,在中国实现了。

“光辉城市”理念是建立在“三百万人口的现代城市”和“瓦赞项目”的基础上,是平地起新城。特点是尺度特别大,单体建筑的体量也大,底层完全架空,同时,城里面只有少数建筑类型,并且依功能进行明确的分区。城市边界清晰,没有郊区,没有商业性的街道,整体密度极高,地表是个连续的大花园。“光辉城市”的理念一直是毁誉参半的,柯布西耶自己其实也并没有亲眼见证任何一座光辉城市的实现,只有马赛的单元居住体“算是其中居住建筑的一个片段”。但世界各地区模仿光辉城市的时候,往往只看到它的社会价值,以为是对人口聚居的一种技术性的解决方式,而没有看到它艺术性的一面,因为艺术品是很难复制的,而且柯布西耶希望惠及的对象——普通居民,对建筑师在这方面的用心往往是视而不见的,这个世界上还是实用主义者居多。所以,在模仿中,光辉城市的精华部分流失了。

“柯布西耶身上一直是有两种东西矛盾着的。他没有必要对中国眼下所发生的一切负责,是我们选择了他的其中一条线索,这是中国人的选择,并不是柯布西耶的选择。”王澍最后表示,他希望中国建筑师能够通过这次展览重新研究柯布西耶,而不是简单模仿他的语言过后简单的放大缩小,这是没有意义的。

在画家与建筑师之间

在我的现代建筑视野里,柯布西耶的建筑是最具原创性的,他的画,不仅是建筑画,也是非常特殊的,是超越时间的。若论对这个时代建筑与城市的影响,建筑师里无出其右。若论对我个人建筑思考与实践的影响,建筑师里也无出其右。无论对城市还是建筑,建筑学院里他的名字经常被提到,有时是正面的,经常也是反面的,但是,我们真的完全理解了柯布西耶建筑思想的所有层面吗?或许,这样发问太沉重,讨论一下他的绘画是更有意趣的角度,毕竟,应该没有人会否认他的绘画是如此出众,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了他的绘画呢?我无法猜测别人如何理解,至少可以谈一下我个人的理解。

我想到的第一个词是“绘画”。建筑师一般会画建筑画,但必须指出,建筑画和纯粹绘画经常是有清楚区别的。很少有建筑师的建筑画具有纯粹绘画的质量,但柯布的建筑画就有这个质量。若和中国建筑师比较,记忆里,童隽先生的建筑画有这个水准。有意思的是,我觉得柯布还是在他的绘画和建筑画之间做了清楚的区分的,他的建筑画主要是草图,一般都是铅笔画。但即使这样,他的铅笔的笔触与在纸上面的质感仍然具有某种纯粹艺术家的意识,这直接导致他对如混凝土表面肌理质感的准确要求。据说当他在波士顿做哈佛大学的木工中心时,他就对美国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很不满意,因为那种混凝土既没有法国的粗糙感,也没有相反的精细性,总之就是平庸。这种挑剔就意味着一种特别的法国式的准确性。从纯粹艺术的角度,并不是越细越准确。你可以说柯布的很多处理很粗糙,但几乎没有一个细节不准确。

我想到的第二个关键词是“地平线”。当我1982年第一次看到柯布的卫城速写,给我最深刻印象的元素就是柯布的地平线。也许我从小生活在新疆,特别是在新疆与北京之间的火车旅行,让我对地平线有特别深刻的印象。当然, 建筑师画透视图,地平线是基础元素,否则透视图无从画起。但今天看来,柯布的地平线不一样。一般建筑师的地平线是图上的工具,不具有存在与视野的真实性,但柯布的地平线是有真实存在性的。它的地平线很长,延伸的很远, 有点像是中国宋代山水画家的意识,意识到建筑和广大范围的人文地理环境有关。很多年后,2017年,我第一次访问雅典卫城,站在卫城上,我有点想哭, 为某种即使是废墟仍然是建筑的状态想哭,为不辜负我几十年想象的壮阔景象想哭,也为柯布无与伦比的速写想哭,为柯布笔下的地平线想哭。他的地平线也印证了这个建筑师的特别意识,即使只是关于卫城一角的速写也与整个城市有关。这是一个真正有城市意识的建筑师,不是每个建筑师都有这样的意识的。

⑷ 孟子讲人和事物发展是相反的

材料中的“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前后”等词语,都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这正是春秋晚期老子的思想主张,即: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故选A.

⑸ 这个世界有没有人发明出左右不相反的镜子

都到了电子成像的年代了,谁还去发明这种东西。就算真的要发明,这其实根本不可能实现,因为镜子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这是一个客观规律,没法改变,如果真的创造了一种结构把反射回来的光颠倒了一下,我觉得这种结构已经复杂得难以使用了

⑹ 历史上有哪些最意外的发明

1、心脏起搏器
1985年,美国布法罗大学助理教授Wilson Greatbatch正在测试一个记录心跳的机器原型。结果他不小心从工具箱里拿错了电阻器。
他以为自己拿的是1万欧姆的电阻器,但是相反的,她拿的是1M欧姆的电阻器。结果记录器电路产生了一个节奏如同人体心跳的信号。Greatbatch立刻意识到这种电流能够调节心跳,治疗心脏病患者。
以前心脏起搏器都是像电视机一样大,是在患者身体外部上时使用的,现在的心脏起搏器非常的小,甚至可以植入患者的胸腔内。
2、微波炉
1945年美国雷神公司(Reytheon)工程师Percy L Spencer是一位著名的电子学期才。有一天,他在修补一个磁控管(应用于雷达阵列)当时他正在测试设备,这是他口袋里的巧克力开始融化。
当时他正在测试设备,这是他口袋里的巧克力开始融化。原本拿华谊这只是因为自己的体温而引起的。但后来他发现这是由于他经过了微波发射器。并且身体也有热感。由此,她立刻意识到了,也许可以把微博应用到厨房烹饪上,于是微波炉诞生了。
3、青霉素
作为世界上最早的抗生素青霉素的发现者Alexander Fleming是英国细菌学家。在英发明青霉素出名前再一次的实验中,当时的他换重感冒仍坚持工作。他的鼻涕不小心滴入了培养皿中。六年后他意外发现那滴入鼻涕的培养皿中忘了盖盖子。
里面的细菌慢慢的长出来,青色的霉花周围没有细菌生长,但远处的细菌却正常生长。Alexander Fleming后来发现了这青色霉菌有杀死其他毒菌的效果。他开始培养该霉菌,然后发现了最有效的抗生素之一,青霉菌。
4、糖精
1879年lra Remsen和Constantin Fahlberg在某所大学一间实验室处理煤焦油。随后Fahlberg没洗手就吃饭了。这对化学家来说是致命的错误,因为大部分化学家遇到这种情况都会因此死亡。,但是过后他发现他的饭有点甜,然后夜市到是煤焦油带来的甜味。
关于这一发现他们二人共同发表了论文,但是糖精的专利上只有Fahlberg的名字,他竟偷偷的申请了糖精的专利,后来Remsen说Fahlberg这个人是个无赖,让我的名字跟他的一起出现,简直令人作呕。

⑺ 有些重大的科学发明并非是在非常严肃的状态下才产生的,相反,是在放松的状态

那你是在严肃的状态还是放松的状态?

⑻ 一方面是征服,另一方面是被征服。哲学,的矛盾互相转化,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你说的都正确,不知道想问什么。
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征服与被征服是对立的。但是随着双方力量的不断变化,征服者也可能被征服,从而发生转化。
望采纳一下!

⑼ 用反向法发明了哪些东西,最好有故事!!

反向思维方法是激发思维创造性的有效方法之一。何谓反向思维?让我们先来看一个实例。

1972年12月23日,尼加拉瓜共和国首都马拉瓜发生了大地震,一座现代化城市顷刻间化为废墟。死亡万余人。令人惊奇的是,在被震毁的房屋废墟中、唯独
18层的美洲银行大厦竞安然无恙。如此奇迹,轰动了全球。奇迹的创造者就是世界著名的工程结构专家、美籍华人林同炎教授。他在设计时把思维的着重点放在反
面:采用框筒结构,刚柔相济。在一般情况下,建筑物有足够的强度来承受外力;而当受到突如其来的强烈的外力作用时,可由房屋内部结构中某些次要构件的开
裂,使房屋的总刚度骤然减弱,从而大大减少对地震力的反应。这种以建筑物次要构件开裂的损失来避免整个建筑物倒塌的设计思想就突破了一般常规思维的框架,
突破了以刚对刚的正面思维模式.从而创造了世界建筑史上少有的奇迹。

反向思维是发散性思维中的一种。发散性思维的特点是富于变通性和灵活性,即在一定条件下.探索者的思维能够机动灵活地转移到各种不同的方向。而反向思维就
是把思维改变到与原来思路相反的方向。例如:吊扇,一支吊杆在上,扇在下。若把它颠倒过来,就变为吊杆在下、扇在上的落地“吊扇”。爱迪生将“声音引起振
动”颠倒思考为”振动还原为声音”,于是产生了发明留声机的设想;赫柏布斯把吹尘器的原理反过来,设计出新的除尘装置,结果发明了吸尘器。

反向思维为什么具有创新效能?因为人们的思路一般是根据背景知识或传统观念来确定的,而任何时代的背景知识和传统观念只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一个暂时阶段,它
不可能完全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客观规律。人的认识必须在不断扬弃背景知识和传统观念的过程中,才能更加深刻全面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当你面对一个史无前
例的新问题,沿着某一固定方向思考而百思不得其解时,如果你能灵活地调整一下思维方向,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思路,甚至把事情整个反过来
设想一下,那么就有可能茅塞顿开,恍然大悟,由“山重水复”的歧途,而步入”柳暗花明”的佳境。过去的圆珠笔芯常漏油,开始人们循着一般的思路去想问题:
因为笔珠被磨损而慢慢变小,笔油就随之流出,所以应该增强笔珠的耐磨性;可是又产生了新问题,笔珠的耐磨性强了,笔芯头部内侧与笔珠接触的部分便容易被磨
损,以致口变大,漏油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后来,日本的中田藤三郎采取了反向思维的方式,分析出漏油的另一个因素——油墨过剩,随之想到控制油墨的装填量。
他想,当圆珠笔写到2.5万字左右时.笔珠就变小、漏油,那么将笔芯容量减少,写到两万字时笔芯就没有油墨了,这样,问题不就解决了吗?他采用这个方式,
很巧妙地解决了圆珠笔漏油的问题。

历史上有不少著名科学家都是采用反向思维而取得重大发现、发明的。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在测量氮气密度时,分别采用哈考特法和雷尼奥法,结果得出的氮气密度相
差千分之一。这么小的差别有何意义呢?一般人可能对此漫不经心。但瑞利认为这个差别超出了实验误差的范围。于是他采用反向思维法,即不是减少差值,而是扩
大差值去探索个中原因。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发现了氩原子,他也由此而获得1904年诺贝尔物理奖。另一位是兰米尔,他发明充气电灯泡也是采用此法。当时的
电灯泡有个致命伤,钨丝通电后容易发脆,使用不久灯泡壁就会变黑。一般人都认为要克服这个毛病必须大大提高灯泡的真空度。兰米尔的想法却与众不同,他不是
忙于提高灯泡的真空度,而是分别将氢气、氮气、二氧化碳、氧气和水蒸气等充人灯泡,研究它们在高温低压下与钨丝的作用。当他发现氮气有减少钨丝蒸发的作用
时,作出了“有可能在大气压下钨丝在氮气中长期工作”的判断。1928年,他由于充气灯泡的发明和对高温低压下化学反应的研究等突出贡献而荣获帕金奖章。

《老子》第三十六章中说过:“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因与之。”兰米尔的想法和作法,与老子这句话恰好是不谋而合。反向思维虽然能帮助创造发
明,但学习反向思维,不要把它当作单纯的技能,首要的是敢于摒弃僵化的思维习惯,摒弃经验的程式,以新的视角去观察问题,拓展思维的空间。

阅读全文

与相反的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恒生阳光集团 浏览:235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