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臭豆腐谁发明的
王致和发明的。
属于豆腐乳的一种。颜色呈青色,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发明人是安徽人王致和,流传至今已有300多年。原是个文人,多次进京赶考不中,改为以制豆腐为生,并创制出臭豆腐。臭豆腐曾作为御膳小菜送往宫廷,受到慈禧太后的喜爱,亲赐名“御青方”。
(1)发明豆渣扩展阅读:
制作臭豆腐的方法:
1、制豆腐
将黄豆用水泡发,泡好后用清水洗净,换入清水20~25kg,用石磨磨成稀糊,再加入与稀糊同样多的温水拌匀,装入布袋内,用力把浆汁挤出,再在豆渣内对入沸水拌匀后再挤,如此连续豆渣不沾手。
豆浆已挤完时,撇去泡沫,将浆汁入锅用大火烧开,倒入缸内,加进石膏汁,边加边用木棍搅动,约搅15~20转后,可滴上少许水,约过20min后即成为豆腐脑。将豆腐脑舀入木盒内,盖上木板,压上重石块,压去水分,即成豆腐。
2、做卤水
以用豆豉2.5kg为标准计算,须加清水15kg烧开,过滤后,在汁水内加碱1500g浸泡半个月左右,每天搅动1次,发酵后即成卤水
3、成品
将豆腐放入卤水内浸泡,春、秋季约需3-5个小时,夏季约浸泡2小时左右,冬季约需6-10个小时,泡好后取出,用冷开水略洗,沥干水分。成品即完成臭豆腐的制作。
B. 周口李遵师豆腐渣做豆腐是真的吗有去过的交流一下:骗人呜
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做可以做成,但是要添加好多凝固剂才能做成版,而且口感不好,在周权口当地就没有卖的,机器价格也虚高的很不值那么多钱。我10月份的时候去了周口考察了一下,厂名叫周口新立机械厂,但看起来更像个家庭作坊,有几个焊工在里面焊一下简单的机械,像那个豆渣精炼机好像他们做不出来。也见着了发明人李遵师,说得项目怎么怎么好一年赚50万没问题,感觉挺能忽悠的,不让看生产过程得交钱后才能看,小型3个机器要2万8,中型的要4万多,大型忘记要多少了,自我感觉不值,精炼机就是个粉碎机,点脑机就是搅拌机,成型机就是个普通的蒸柜。他说要添加6 ?7种添加剂和凝固剂才能做成,中间的时候再节目中的那个人工搅拌豆渣的那个年轻女的也进来后坐下,突然让我感觉我爱发明录制的节目像是这帮人排练好的。后来我走是想买一些样品也不卖,更加让我觉得是骗人的。离开那里以后我去了周边的菜市场看有无这种豆腐,但是问了好几家都没有听过这种豆腐也没有卖的,后来我想了一下可能是光骗外地人,怪不得刚进去那会每个人都问了我好几遍是哪里的。不知道其他人是不是和我的想法一样,感觉李遵师是忽悠人的。可以亲自去哪里考察一下。
C. 豆腐是谁发明的,是怎么发明的
豆腐是淮南王刘安发明的,是在炼丹的时候误发明出豆腐的。
公元前164年,淮南王刘回安为求长生不老之药,招募方士答数千人,其中有名者为苏非、李尚、左吴、田由、晋昌、雷被、毛被、伍被等八人,号称“八公”。他们常聚在楚山谈仙论道,著书炼丹。
在炼丹中以黄豆汁培育丹苗,豆汁偶然地与石膏相遇,形成了鲜嫩绵滑的豆腐。这样,刘安炼丹未成却发明豆腐。之后,豆腐技法传入民间,豆腐的历史从此开始。后来,人们尊称刘安为“豆腐始祖”、“豆腐仙”等,而当年的楚山也改称为“八公山”。
(3)发明豆渣扩展阅读
豆腐选购的小妙招:
看:传统豆腐呈均匀的乳白色或淡黄色,稍有光泽。而人工合成豆腐因为加入了白色素,比起传统豆腐要白得多,而且比较无光泽。
摸:传统豆腐用手按压可以感受到一定的弹性,而且软硬适度。人工合成的豆腐切面处会比较粗糙,质地不细腻,弹性较差,且没有白色豆腐液体流出。
闻:在常温下直接嗅闻其气味。传统豆腐是以大豆为原料制成,有大豆的香味。而人工合成豆腐是用大豆分离蛋白制成,气味很淡,甚至有化学药剂的味道。
D. 豆渣怎么做成豆腐
豆渣是做不成豆腐的。
豆腐的做法如下:
1.黄豆提前一天用水泡发
2.准备食材和工具:黄豆、白醋、盐卤(淘宝买)、模具、纱布
3.准备机器,开始磨豆浆(有豆浆机最好了,方便简单),用榨汁机土法炼钢一样行!750克黄豆配3750毫升水,黄豆和水的比例为1:5,以下做法已经分别称重
4.找一个盆铺上纱布,把榨出来的豆浆倒在纱布上过滤渣子
5.用手把豆浆挤干净,剩下的豆渣留起来做饼和馒头都可以
6.起锅,把过滤干净的豆浆倒入锅中,中小火熬熟,煮豆浆要三开,就是要开锅三次;期间一定要不时搅拌,以防止糊锅;煮出来的豆皮挑出来(晾干后就是腐竹),煮好后关火
7.待温度降到80度-90度之间时分别加入盐卤和白醋(最好有个温度计,没有的话大概等个5-8分钟)
8.盐卤用水化开,盐卤和黄豆的比例是1:50,750克黄豆配15克盐卤;
白醋和黄豆的比例是1:10,750克黄豆配75毫升白醋,白醋需要用水稀释,白醋和水的比例为1:5;75毫升白醋用375毫升水稀释
9.开始点豆腐,点卤要均匀,边点边用勺子搅动,使之充分混合;开始点醋时一定要慢,一滴一滴的加入豆浆中,同时用勺子顺着一个方向轻轻的搅拌,观察豆浆的变化
10.开始结块;当白醋或者卤水倒入后,你可别指望马上就出现你想见到的画面,起码等个两分钟,两分钟内一定慢慢的搅,别使大力,别太性急,一会出现小豆花,形成大块豆花后开火加热1-2分钟,帮助豆花凝结。现在可以观察到豆浆开始出现絮状沉淀物并且与水分离了
11.点完后,静置15分钟;
12.找一个盆,把模具放在盆里,铺上纱布(尽量平整),把豆花舀进模具,控出水分,用模具压平整
13.模具上放重物,压实,压制10-20分钟即可
豆腐是最常见的豆制品,又称水豆腐。相传为汉朝淮南王刘安发明。主要的生产过程一是制浆,即将大豆制成豆浆;二是凝固成形,即豆浆在热与凝固剂的共同作用下凝固成含有大量水分的凝胶体,即豆腐。
豆腐是我国素食菜肴的主要原料,在先民记忆中刚开始很难吃,经过不断的改造,逐渐受到人们的欢迎,被人们誉为“植物肉”。豆腐可以常年生产,不受季节限制,因此在蔬菜生产淡季,可以调剂菜肴品种。
豆腐有南北豆腐之分,主要区别在于点豆腐的材料不同。南豆腐用石膏点制,因凝固的豆腐花含水量较高而质地细嫩,水分含量在90%左右;北豆腐多用卤水或酸浆点制,凝固的豆腐花含水量较少,质地较南豆腐老,水分含量在85%左右,但是由于含水量更少,故而豆腐味更浓,质地更韧,也较容易烹饪。豆腐是中国的传统食品,味美而养生。
一般意义上的豆腐多用黄豆、黑豆和花生豆等含蛋白质较高的的豆类制作。也有绿豆豆腐,橡豆腐等等比较另类的豆腐制品。
E. 豆腐的起源是什么时候发明者是谁
豆腐起源于汉代,是我国炼丹家、淮南王刘安发明的绿色健康食品。
当时淮南一带盛产优质大豆,这里的山民自古就有用山上珍珠泉水磨出的豆浆作为饮料的习惯,刘安入乡随俗,每天早晨也总爱喝上一碗。一天,刘安端着一碗豆浆,在炉旁看炼丹出神,竟忘了手中端着的豆浆碗,手一撒,豆浆泼到了炉旁供炼丹的一小块石膏上。不多时,那块石膏不见了。
液体的豆浆却变成了一摊白生生、嫩嘟嘟的东西。八公山的修三田大胆地尝了尝,觉得很是美味可口。可惜太少了,能不能再造出一些让大家来尝尝呢,刘安就让人把他没喝完的豆浆连锅一起端来,把石膏碾碎搅拌到豆浆里。一时,又结出了一锅白生生、嫩嘟嘟的东西。
刘安连呼“离奇、离奇”。这就是八公山豆腐初名“黎祁”,盖“离奇”的谐音。豆腐,五代时已在南北食物市场上出现。据当时的《清异录》记载,人们呼豆腐为“小宰羊”,认为豆腐的白嫩与营养价值可与羊肉相提并论。宋代,豆腐作坊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开设出来。
(5)发明豆渣扩展阅读:
很早以前制作豆腐的方法全部是由人力来完成的,磨豆浆、过滤豆腐渣、压水分等等,很费劲。现代科技已经使豆腐实现了流水线生产,各种电气化的磨浆机、甩浆机、压干机将豆腐制作从泡黄豆到出成品一条龙生产,日产量比过去提高了4倍以上。
2012年底,新型的家用豆腐机也被研发出来,可以在家里轻松制作豆腐。豆腐制作发展到现代已经不是单纯的靠人力去完成了,经过现代科技加工出来的豆腐拥有美观、营养价值高、产品种类丰富等特点。
刘安故事:
西汉淮南王刘安笃好神仙黄白之术,宾客甚众,其中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伍被、毛周、晋昌八人才高,称之“八公”。八公聚此炼丹,丹药方成,刘安因被告谋反畏罪自杀,除雷被一人外均被诛戮。
后传武帝派宗正前往捕解,刘安吞服丹药与八公携手升天,余药鸡犬啄食亦随之升天,从此山因八公得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神话亦广传今古。
F. 我爱发明里的豆渣丸怎么做爽脆
《我爱发明》里卖的复豆腐渣制做豆腐的机器,那个是骗人的,我去周口亲自考察了,倒是能做出来根本不好吃,周口当地菜市场就没有卖这种豆腐的,那个尚电视的就专门骗外地人的,都是用添加剂做出来的,豆腐渣用的不多,喂牲口还行,根本买不成难吃死了。
G. 河南周口市新立机械厂发明的豆渣丸子是不是真的吗
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做可以做成,但是要添加好多凝固剂才能做成版,而且口感不好权,在周口当地就没有卖的,机器价格也虚高的很不值那么多钱。我10月份的时候去了周口考察了一下,厂名叫周口新立机械厂,但看起来更像个家庭作坊,有几个焊工在里面焊一下简单的机械,像那个豆渣精炼机好像他们做不出来。也见着了发明人李遵师,说得项目怎么怎么好一年赚50万没问题,感觉挺能忽悠的,不让看生产过程得交钱后才能看,小型3个机器要2万8,中型的要4万多,大型忘记要多少了,自我感觉不值,精炼机就是个粉碎机,点脑机就是搅拌机,成型机就是个普通的蒸柜。他说要添加6 7种添加剂和凝固剂才能做成,中间的时候再节目中的那个人工搅拌豆渣的那个年轻女的也进来后坐下,突然让我感觉我爱发明录制的节目像是这帮人排练好的。后来我走是想买一些样品也不卖,更加让我觉得是骗人的。离开那里以后我去了周边的菜市场看有无这种豆腐,但是问了好几家都没有听过这种豆腐也没有卖的,后来我想了一下可能是光骗外地人,怪不得刚进去那会每个人都问了我好几遍是哪里的。不知道其他人是不是和我的想法一样,感觉李遵师是忽悠人的。可以亲自去哪里考察一下。
H. 臭豆腐的怎么发明的
这闻着臭吃着香的臭豆腐是怎样的一个由来呢?相传清朝康熙八年,由安徽来京赶考的王致和金榜落第,闲居在会馆中,欲返归故里,交通不便,盘缠皆无;欲在京攻读,准备再次应试,又距下科试期甚远。无奈,只得在京暂谋生计。王的家庭原非富有,其父在家乡开设豆腐坊,王致和幼年曾学过做豆腐,于是便在安徽会馆附近租赁了几间房,购置了一些简单的用具,每天磨上几升豆子的豆腐,沿街叫卖。时值夏季,有时卖剩下的豆腐很快发霉,无法食用,但又不甘心废弃。他苦思对策,就将这些豆腐切成小块,稍加晾晒,寻得一口小缸,用盐腌了起来。之后歇伏停业,一心攻读,渐渐地便把此事忘了。
秋风送爽,王致和又想重操旧业,再做豆腐来卖。蓦地想起那缸腌制的豆腐,赶忙打开缸盖,一股臭气扑鼻而来,取出一看,豆腐已呈青灰色,用口尝试,觉得臭味之余却蕴藏着一股浓郁的香气,虽非美味佳肴,却也耐人寻味,送给邻里品尝,都称赞不已。
王致和屡试不中,只得弃学经商,按过去试做的方法加工起臭豆腐来。此物价格低廉,可以佐餐下饭,适合收入低的劳动人食用,所以渐渐打开销路,生意日渐兴隆。后经辗转筹措,在延寿街中间路西购置了一所铺面房,自产自销,批零兼营。据其购置房屋的契约所载,时为康熙十七年冬。从王致和创造了独一无二的臭豆腐以后,又经多次改进,逐渐摸索出一套臭豆腐的生产工艺,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更好,名声更高。清朝末叶,传入宫廷。传说慈禧太后在秋末冬初也喜欢吃它,还将其列为御膳小菜,但嫌其名称不雅,按其青色方正的特点,取名“青方”。
参考:王致和臭豆腐的来历
http://biz.ynet.com/view.jsp?oid=5321077&pageno=1
====
1》湖南臭豆腐:
油炸“臭豆腐”闻着臭吃着奇香,是中国小吃一绝。“臭豆腐”各地皆有,而湖南长沙“火宫殿”的油炸“臭豆腐”却更有名气。据说,50年代,有名人去湖南搜集民间资料,曾来过以“臭豆腐”闻名当地的“火宫殿”。这里的臭豆腐,系用文火炸焦后,再将一块一块的豆腐钻孔,灌辣椒油。吃起来辣味十足,臭香浓郁,颇受赞赏,也因此,“火宫殿”的臭豆腐的名声传出了湘地,传遍了大江南北。
先用黄豆等制成豆腐片(白豆腐),再酝酿制卤水,用黑豆豉煮沸,冷却后加香菇、冬笋、白酒等佐料,浸泡15分钟。炸要炸透,表面炸焦,里面却是白白嫩嫩的。淋辣椒浆吃。
2》臭豆腐制成
原料及配方:
黄豆5kg、辣椒油250g、茶油1kg、麻油150g、酱油500g 卤水15kg、粗盐100g 、熟石膏300g
生产工艺:
(1)制豆腐 将黄豆用水泡发,泡好后用清水洗净,换入清水20~25kg,用石磨磨成稀糊,再加入与稀糊同样多的温水拌匀,装入布袋内,用力把浆汁挤出,再在豆渣内对入沸水拌匀后再挤,如此连续豆渣不沾手,豆浆已挤完时,撇去泡沫,将浆汁入锅用大火烧开,倒入缸内,加进石膏汁,边加边用木棍搅动,约搅15~20转后,可滴上少许水,如与浆混合,表示石膏汁不够,须再加进一些石膏汁再搅。如所滴入的水没有同浆混合,约过20min后即成为豆腐脑。将豆腐脑舀入木盒内,盖上木板,压上重石块,压去水分,即成豆腐。
(2)油炸臭豆腐 将青矾放入桶内,倒入沸水用棍子搅开,放入豆腐浸泡2h左右,捞出豆腐冷却。然后将豆腐放入卤水内浸泡,春、秋季约需3~5个h,夏季约浸泡2h左右,冬季约需6~10个h,泡好后取出,用冷开水略洗,沥干水分,再将茶油全部倒入锅内烧红,放入豆腐用小火炸约5min,一待焦黄,即捞出放入盘内,用筷子在豆腐中间钻一个洞,将辣椒油、酱油、麻油倒在一起调匀,放在豆腐洞里即成。
(3)卤水制法 以用豆豉2.5kg为标准计算,须加清水15kg烧开,过滤后,在汁水内加碱1500g浸泡半个月左右,每天搅动1次,发酵后即成卤水。
产品特点
色焦黄,外焦里嫩,鲜而香辣。
===
"做臭豆腐、酱豆腐的豆腐是特质的,压得比我们一般吃的豆腐要硬,但比豆腐干又软,如果你家附近有豆腐作坊可以定制一板几板的,如果没有就难了。
除了原料难搞,接种霉菌也不容易,一般家庭里不备这个玩意儿。
臭豆腐的做法是将定制好的豆腐一板一板地上架,木质架子可以放十几层豆腐,中间可通风,抹上盐,点上霉菌(菌种溶化在水中,用手指蘸了弹在豆腐上),在无阳光直晒的通风房间里放两至三天,夏天屋中气温可在32度上下,豆腐会长出一寸长的白毛,即霉菌。
南方用来炸制食用的臭豆腐发霉时间短些。
等等,中间还有一些细节,且各地的做法都有区别。
总之在家中自己做臭豆腐过于麻烦,一次霉几块豆腐还不够折腾的,最好还是认准些牌子买瓶装货吧,脏不到哪儿去,反正都是发霉的东西。"
附臭豆腐的吃法:
毛豆煎臭豆腐
做法:
臭豆腐洗净,切成小块,漓 干水分。毛豆剥壳去衣。油锅烧热, 将臭豆腐下锅炸至金黄捞起。锅内 留少量油,烧至八成热,下毛豆翻 炒至熟,再将臭豆腐倒入加少许水, 加盐、味精,待汤汁收干后装盘即可。
风味特色
味道鲜美
清蒸臭豆腐
材料:臭豆腐四块,酸菜二片,大豆芽四两,冬菇六只,红辣椒一只,芫茜适量。
调味:麻油,黑醋,盐,酱油,糖各适量。
做法:酸菜,冬菇,红辣椒切丝。芫茜切碎。豆腐放碟或碗内加入调味及酸菜丝等,中火蒸约十分钟,洒上芫茜碎即成。
麻辣臭豆腐
材料
绞肉、臭豆腐(A料)香菇、虾米(泡软切末)、大蒜、辣椒、葱(切末)、(调 味料)辣椒酱、酒、糖、水、酱油均适量
作法
平底锅倒少许油,开中火,将A料及绞肉入锅炒香后,放入臭豆腐及调味料、水(盖过臭豆腐即可)盖上锅盖煮滚至臭豆腐熟透,入味即可。
肉 酱 蒸 臭 豆 腐
材 料:1. 广香肉酱1罐2. 臭豆腐6块3. 毛豆仁2大匙4. 红辣椒1条
调味料: 1. 酱油膏1大匙
作 法: 1. 将臭豆腐洗净切成4块。2. 毛豆仁洗净,红辣椒切片。3. 广达香肉酱与调味料加上毛豆仁与红辣椒搅拌均匀。4. 臭豆腐排盘后,将作法3淋在上面,用猛火蒸约15分钟即可。
备 注: 素食者可将广达香肉酱1罐改用广香吉丁酱2罐。
参考资料:http://article.pcpop.com/show.aspx?topic_id=1512561
I. 豆腐脑是谁发明的
豆腐的发明者 “中国是豆腐的‘师傅之国’”。“豆腐丰富了人们的营养,这是对人类的一个伟大的贡献”。提起中国的豆腐来,日本人总是怀着敬佩的心情竭力赞扬。 淮南堂是我国淮南一家豆腐坊的名字,原是为了纪念豆腐的发明人——汉代淮南王刘安而起的。堂堂淮南王怎么会发明豆腐呢?原来刘安讲求黄老之术,在淮南朝夕修炼。陪伴他的僧道,常年吃素,为了改善生活,就悉心研制出了鲜美的豆腐,并把他献给刘安享用。刘安一尝,果然好吃,下令大量制作。这样,豆腐的发明权就记在淮南王刘安的名下了。传说刘安后来在八公山“升天”,山上修建了淮南王刘安庙,“八公山豆腐”,也因此而名扬天下。 其中尤以孙道荣的生活随笔《豆腐脑》概括得比较好,现摘录如下,共你品尝。 豆腐是个好东东。四大发明之外,我看豆腐堪称国人的第五大发明。早在五代,陶谷所撰的《清异录》中就已有“小宰羊”词条。小宰羊者,豆腐也。《故都食物百咏》亦有赞曰:“豆腐新鲜卤汁肥,一瓯隽味趁朝晖。分明细嫩真同脑,食罢居然鼓腹归。”就连美国农业部出版的《用简便方法生产的豆制品》一书中,开篇明义,首先介绍的,也是咱们的豆腐———TOFU。TOFU这个词亦已荣升外来语之列,广泛流传欧美坊间,还被收入一些英语词典之中。 豆腐是个大家族,豆浆、豆腐脑、豆腐、豆腐皮、板豆腐、冻豆腐、包子豆腐、豆腐干……真是“豆”丁兴旺。在众多豆腐制品中,窃以为,数豆腐脑最具形神之美。观其形,肤白娇嫩,柔软光滑,颤颤悠悠,绰绰约约,极具美人姿态,可掬,可拂,可掊,款款撩拨人心。神就更不用说了,一个“脑”字,尽得豆腐风流,憨极,聪慧极,妩媚极。有人称豆腐脑为豆腐花,一个花字,尽失豆腐脑儿碧玉韵味,恶俗。 清代袁枚有诗曰“豆腐得味胜燕窝”,豆腐脑亦需五味辅佐,方有隽永之香。蒜末盐醋酱油,一样不可或缺。盛豆腐脑也大有讲究,用扁平的勺子一片一片铲,东切东去,西削西来,盛入海碗中,中间须鼓起,如小馒头似的凸出,状如摇摇欲滴的仙子。然后浇卤,兜头浇下去,如醍醐灌顶,卤汁徐徐流向碗的四周,慢慢渗入豆腐脑中,然后再加姜末蒜泥辣油等佐料,豆腐的芳香四溢。燕窝的味道不知道,豆腐脑却是百食不厌,即使燕窝也是绝不肯拿去和他换的。一碗下去,犹不解馋,喊一声:“老板娘,再来一碗豆腐脑!”何其快意也哉! 豆腐青菜保平安。旧时,每年腊月,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磨豆腐。张怀群先生在一篇文章中生动描述了穷苦时代那桩“最浪漫的事”:小小石磨一盘,两口子坐在板凳两头手握磨杆你来我往。脸对脸,眼对眼,口对口,转一圈,倒一勺水,转一圈,倒一勺豆,磨了又磨,推了又推,唱着歌谣,说着古今,孩子在远处耍。这堆玩耍的孩子中,必有这位可爱的张怀群先生,也必有在下流着涎水站在一边,静候着傻乎乎的黄豆羽化成白嫩嫩的豆腐那童话一刻。再穷的人家,这时候也会大方地舀一碗热气腾腾的豆腐脑,赏给馋了一年的孩子们,又白又嫩又软又滑又绵又甜的豆腐脑儿,至今味犹在口,弥散不尽。目睹了豆腐的制作过程,从小就知道,世有黄豆,乃有豆腐;因为祛除了豆腐渣,乃有浓糯可口的豆腐脑啊!今天有些无良商,专以豆腐渣工程损国殃民,除了绳之以国法,老夫还要罚他一条:一辈子不得吃豆腐脑!馋死他。
J. 豆腐是谁发明的
1、豆腐是刘安发明的,刘安(公元前179-前122),沛郡丰县(今徐州丰县)人,生于淮南(今属安徽省)。汉朝宗室、西汉时期思想家、道家人物、文学家。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
2、刘安所著的《离骚传》是中国最早对屈原及其《离骚》作高度评价的著作。
2、他曾招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编写《鸿烈》亦称《淮南子》,是我国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学术巨著。刘安是世界上最早尝试热气球升空的实践者,也是中国豆腐的创始人。
(10)发明豆渣扩展阅读:
一、豆腐的发明过程:
1、豆腐的发明,不如说是发现,就和炼丹发明炸药一样,豆腐也是炼丹时被发明出来的。
2、刘安封地所在的淮南,盛产大豆,用大豆磨成的豆浆也是当地的主要饮食之一。
3、而刘安在炼丹的时候,喝的豆浆洒在了炼丹用的石膏上,豆浆便凝成了豆腐,豆腐这一美食便出现了。
二、豆腐的做法:
1、黄豆泡八九个小时左右,至黄豆彻底泡发。
2、黄豆加水用料理机或豆浆机(冷饮功能)磨成豆浆,找一块干净的大棉布,放在大一点的盆上。
3、将豆浆隔筛网倒入棉布中。
4、过滤出豆渣,尽量挤的干一些。
5、豆浆放入锅中,用中小火烧热,用勺子将表面的浮沫撇去。
6、小火慢慢熬煮,边煮边用大勺划圈搅拌,以免糊锅。
7、直到豆浆煮沸腾后关火。
8、此时将内酯4克与25克温水混合,使其溶化。
9、将豆浆离火,自然降温至八九十度,可以用温度计,这样更准确些,没有温度计也没关系,像这种天气,大约一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10、将内酯液倒入,迅速搅拌开,动作一定要迅速,大约三四秒的时间,就要立马盖上锅盖开始焖。
11、将豆浆盖盖焖15分钟左右,打开锅盖你会发现都将已经凝固,这时就是我们平时吃的豆腐脑了。
12、可以取出一点来做豆腐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