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接地的发明

接地的发明

发布时间:2021-06-16 09:02:03

A. 独立的器件及芯片组合如何实现接地

集成电路与分立元件电路相比有体积面积小、功能多、线路组合可以标准化、参数一致性好。分立元件:体积他大、相对耗能高、故障率高。
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种微型电子器件或部件。采用一定的工艺,把一个电路中所需的晶体管、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及布线互连一起,制作在一小块或几小块半导体晶片或介质基片上,然后封装在一个管壳内,成为具有所需电路功能的微型结构;其中所有元件在结构上已组成一个整体,使电子元件向着微小型化、低功耗、智能化和高可靠性方面迈进了一大步。它在电路中用字母"IC"表示。集成电路发明者为杰克·基尔比(基于锗(Ge)的集成电路)和罗伯特·诺伊思(基于硅(Si)的集成电路)。当今半导体工业大多数应用的是基于硅的集成电路。

B. 石墨接地产品的创始人和研发者是谁

石墨接地产品是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的阮江军教授团队研发的。他还创办了黉门电工公司,专门做科研产业转化工作。

C. 发明创造的事例

1、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

爱迪生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因为他有电灯、留声机、电影和蓄电池等一千多种发明成果,所以人们称他为“发明大王”、“魔术师”。

爱迪生最大的功绩是发明了电灯,然而在他的发明创造中,最引起当时社会震惊的,莫过于留声机了。在1877年秋天,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轰动了整个纽约,各家报馆的新闻记者。

像潮水般地涌来报道这一特大新闻。这一发明一经传出,激起当时社会急速而巨大的狂热达数月之久,铁路特开专车前去参观,许多人开始不相信这个发明。

疑心他是先在里面藏了个什么会说话的东西骗人的,有个教堂的主教用最高速度对着收音盘背诵《圣经》中的一串专门名词。

当这些名词一字不漏的从机器中重复出来时,人们才相信这东西确实不是虚假的,并且齐声称奇,报纸把留声机称之为19世纪的奇迹。

2、电话的发明

贝尔,就是发明电话的人。他1847年生于英国,年轻时跟父亲从事聋哑人的教学工作,曾想制造一种让聋哑人用眼睛看到声音的机器。

1873年,成为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的贝尔,开始研究在同一线路上传送许多电报的装置——多工电报,并萌发了利用电流把人的说话声传向远方的念头。

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人能如同应对面的交谈。于是,贝尔开始了电话的研究。那是1875年6月2日,贝尔和他的助手华生分别在两个房间里试验多工电报机,一个偶然发生的事故启发了贝尔。

华生房间里的电报机上有一个弹簧粘到磁铁上了,华生拉开弹簧时,弹簧发生了振动。与此同时,贝尔惊奇地发现自己房间里电报机上的弹簧颤动起来,还发出了声音。

是电流把振动从一个房间传到另一个房间。贝尔的思路顿时大开,他由此想到:如果人对着一块铁片说话,声音将引起铁片振动;若在铁片后面放上一块电磁铁的话。

铁片的振动势必在电磁铁线圈中产生时大时小的电流。这个波动电流沿电线传向远处,远处的类似装置上不就会发生同样的振动,发出同样的声音吗?

这样声音就沿电线传到远方去了。这不就是梦寐以求的电话吗!贝尔和华生按新的设想制成了电话机。在一次实验中,一滴硫酸溅到贝尔的腿上。

疼得他直叫喊:“华生先生,我需要你,请到我那里来!”这句话由电话机经电线传到华生的耳朵里,电话成功了!1876年3月7日,贝尔成为电话发明的专利人。

3、罗兰·希尔发明邮票的故事

人类社会的发展,决定了人类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在地球上长期存活下去的。人类需要帮忙,人类需要交流,信息传递成了人类生存必需的基本活动之一。

最初是打手势,之后发明了语言,用马拉松式的长跑传递口信。再以后发明了文字,开始书信传递,于是有了古代邮驿。当时的邮资是按邮件运递路程和信件纸张数量逐件计算的。

即“递进邮资制”,收费的标准也很高。如果遇到江河泛滥、桥梁坍塌,信件就得多走几百公里。总计下来,邮资高得吓人。如此昂贵的邮资,是平民百姓望而生畏。

他们把寄信看成一件奢侈的事情。19世纪30年代是改革的黄金年代,改革造就了一代英雄。罗兰·希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枚邮票,在世界邮政史上树起了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

罗兰·希尔经过多年的调查主张大幅度降低邮费,实行邮件不分远近、一律收费1便士的均一邮资。他还提出使用“印刷精美的邮政用品”来预先支付邮资。这种纸的大小与邮资图样大小相仿。

背面涂上一层薄胶,人们只要沾湿背胶就能够将其贴在信件上,这就是罗兰·希尔关于邮票的最初创意。为此,罗兰·希尔上书政府,提出了自己的改革推荐。

1839年8月17日,维多利亚女王批准了这个议案,决定英国自1840年1月10日起实行1便士均一邮资法。罗兰·希尔也被女王任命负责邮政改革工作。为了把创意中的1便士邮票变成现实。

罗兰·希尔要求就应使用具有防伪性能并能在公众中取得信誉的图案作为邮票的图案。于是采用了威廉·怀恩创作的维多利亚女王的侧面头像,这样既显示了发行邮票的权威性。

又透过邮票宣传了英国,宣传了女王。邮票采用黑色油墨印刷,1840年4月15日,最后印出了世界上第一批邮票——黑便士邮票。

4、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故事

中国的历史上,除了文人雅士、帝王将相,也有很多的科学家,张衡就是其中很著名的一个。张衡一生做了很多的事情,但是,他最有名的发明就是“地动仪”了。

那个时期,经常发生地震。有时候一年好几次。发生一次大地震,就会给老百姓和国家带来很多的伤害。当时的皇上和老百姓都把地震看作是不吉利的征兆,认为是鬼神造成的。

张衡却不信神邪,他对记录下来的地震现象经过细心的考察和试验,发明了一个能测出地震的仪器,叫做“地动仪”。地动仪是用青铜制造的,形状像一个酒坛,四围铸着八条龙。

龙头伸向八个方向。每条龙的嘴里含着一颗小铜球,龙头下面,蹲了一只张着大嘴的蛤蟆。哪个方向发生了地震,朝着那个方向的龙嘴就会自动张开来,把铜球吐出。

铜球掉在蛤蟆的嘴里,发出响亮的声音,就告诉人们那边发生地震啦。公元138年2月的一天,地动仪正对着西方的龙嘴突然张开来,吐出了铜球,这是报告西部发生了地震呀。

但是,那天洛阳一点地震的迹象也没有,更没有听说附近有什么发生了地震。于是,朝庭上下都议论纷纷,说张衡的地动仪是骗人的玩意儿。

过了没几天,有人骑着快马来向朝廷报告,离洛阳一千多里的金城、陇西一带发生了大地震,连山都有崩塌下来的。大伙儿这才真正的信服了。

5、避雷针的发明

1752年,46岁的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用绸子做了一个风筝,并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天气里用麻线把风筝放上天空。麻线下端系了一把金属钥匙,当雨水把麻线浇湿以后就变成了导电体。

这时,他把手靠近钥匙,突然看到电火花在钥匙和手指之间跳过,同时,手指感到一阵刺痛。这个实验证明了天空中打雷实际上就是一种大规模的放电现象。

由此,使富兰克林想到,如果在高大的建筑物上装一根金属导线,导线下端接地,根据尖端放电的原理,就可避免建筑物遭到雷击的危险。这就导致了避雷针的发明。

由于避雷针的发明,人类生活的世界就多了几分安全。关于避雷针的发明,似乎是一个偶然事件。一个巧合提醒了一位伟人突发奇想,导致了发明和创造。

D. 电器为什么要接地线

电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少不了电。但同时,电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万一触电,电流小还算幸运,但如果电流过大,就会危及人的生命,电老虎就要吃人了。为了保证人身安全,人们就为电器增加了第三根线保护地线,简称地线。地线一头与电器的外壳相接,一头与埋入地下的接地极连接。 这样一来,当电器内部的绝缘损坏时,电就从地线流入地下,人就不必担心会触电了。但可能有人会说:电器我见了不少,可从来没有看到有什么线接入地下呀?接地线,并不是从每个电器上接一条电线,然后埋到地下。你们看,大多数电器的插孔都有三只脚,其中一个就可接地线,这个地线都是事先装置好了的,也许一栋大楼只要一根地线就行了,其它电器都与这个地线相连。同时,一般电器的外壳上都设有接地装置。使用电器时,只要插三脚插头,就是接地了。所以,你看上去电器似乎没接地,实际上都早已接好了,要不然,你能用得这样安全吗? 但是,是不是所有的电器都要接地线呢?并非如此。

E. 接地线是什么

生活用电大多是单相220伏电源,家里的电线通常有两根,一根是火线,一根是零线,零线虽不带电,但没有零线,电流形不成回路就无法工作;但我们有了零线,为什么用电冰箱、电风扇、洗衣机等电器,还要接地线呢?
电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少不了电。但同时,电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万一触电,电流小还算幸运,但如果电流过大,就会危及人的生命,“电老虎”就要吃人了。为了保证人身安全,人们就为电器增加了第三根线——保护地线,简称地线。地线一头与电器的外壳相接,一头与埋入地下的接地极连接。
这样一来,当电器内部的绝缘损坏时,电就从地线流入地下,人就不必担心会触电了。但可能有人会说:“电器我见了不少,可从来没有看到有什么线接入地下呀?”接地线,并不是从每个电器上接一条电线,然后埋到地下。你们看,大多数电器的插孔都有三只脚,其中一个就可接地线,这个地线都是事先装置好了的,也许一栋大楼只要一根地线就行了,其它电器都与这个地线相连。同时,一般电器的外壳上都设有接地装置。使用电器时,只要插三脚插头,就是接地了。所以,你看上去电器似乎没接地,实际上都早已接好了,要不然,你能用得这样安全吗?
但是,是不是所有的电器都要接地线呢?并非如此。比如电视机就不必接地线,因为电视机上人所能接触的金属部件都不与机壳相连,如果将这种结构的电视机接地线后,一旦电源插头接反了,反而会使机壳带电引起危险。

F. 科学家怎样发明的避雷针

现代避雷针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的.富兰克林认为闪电是一种放电现象.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在1752年7月的一个雷雨天,冒着被雷击的危险,将一个系着长长金属导线的风筝放飞进雷雨云中,在金属线末端拴了一串铜钥匙.当雷电发生时,富兰克林手接近钥匙,钥匙上迸出一串电火花.手上还有麻木感.幸亏这次传下来的闪电比较弱,富兰克林没有受伤.在成功地进行了捕捉雷电的风筝实验之后,富兰克林在研究闪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的一致性时,他就从两者的类比中作出过这样的推测:既然人工产生的电能被尖端吸收,那么闪电也能被尖端吸收.他由此设计了风筝实验,而风筝实验的成功反过来又证实了他的推测.他由此设想,若能在高物上安置一种尖端装置,就有可能把雷电引入地下.富兰克林把这种避雷装置:把一根数米长的细铁棒固定在高大建筑物的顶端,在铁棒与建筑物之间用绝缘体隔开.然后用一根导线与铁棒底端连接.再将导线引入地下.富兰克林把这种避协装置称为避雷针.经过试用,果然能起避雷的作用.避雷针的发明是早期电学研究中的第一个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技术成果.而避雷针在最初发明与推广应用时,教会曾把它视为不祥之物,说是装上了富兰克林的这种东西,不但不能避雷,反而会引起上帝的震怒而遭到雷击,但是,在费城等地,拒绝安置避雷针的一些高大教堂在大雷雨中相继遭受雷击.而比教堂更高的建筑物由于已装上避雷针,在大雷雨中却安然无恙.由于避雷针已在费城等地初显神威,它立即传到北美各地,随后又传入欧洲.避雷针传入法国后,法国皇家科学院院长诺雷等人开始反对使用避雷针,后来又认为圆头避雷针比富兰克林的尖头避雷针好.但法国人仍然选用富兰克林的尖头避雷针.据说当时的法国人把富兰克林看作是苏格拉底的化身.富兰克林成了人们崇拜的偶像.他的肖像被人们珍藏在枕头下面,而仿照避雷针式样的尖顶帽成了1778年巴黎最摩登的帽子.避雷针传入英国后,英国人也曾广泛采用了富兰克林的尖头避雷针.但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后,富兰克林的尖头避雷针在英国人眼中似乎成了将要诞生的美国的象征.据说英国当时的国王乔治二世出于反对美国革命的盛怒,曾下令把英国全部后家建筑物上的避雷针的尖头统统换成圆头,以示与作为美国象征的尖头避雷针势不两立,这真是避雷针应用史上一件有趣的事情.它的工作原理是:在雷雨天气,高楼上空出现带电云层时,迅雷针和高楼顶部都被感应上大量电荷,由于避雷针针头是尖的,而静电感应时,导体尖端总是聚集了最多的电荷.这样,避雷针就聚集了大部分电荷.避雷针又与这些带电云层形成了一个电容器,由于它较尖,即这个电容器的两极板正对面积很小,电容也就很小,也就是说它所能容纳的电荷很少.而它又聚集了大部分电荷,所以,当云层上电荷较多时,避雷针与云层之间的空气就很容易被击穿,成为导体.这样,带电云层与避雷针形成通路,而避雷针又是接地的.避雷针就可以把云层上的电荷导人大地,使其不对高层建筑构成危险,保证了它的安全. 避雷针为什么要装在楼顶?带电的云,首先是从上往下运行,在高处安避雷针,就将首先将云中的电放掉,以后到房子接触云的时候,就基本没有或只有少部分电而没有危险了。

G. 科学如何直接/间接地影响我们的生活..... 给一些例子..谢谢.)

直接的比如电灯的发明让人们的夜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间接的 比如电脑的出现,让腰间盘突出,痔疮的人越来越多了

H. 防雷、接地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是什么

现代防雷技术的理论基础在于闪电是电流源,防雷的基本途径就是要提供一条雷电流对地泄放的合理的阻抗路径,而不能让其随机性选择放电通道,简言之就是要控制雷电能量的泄放。德国专家希曼斯基在《过电压保护理论与实践中》提出了现代防雷保护的三道防线:外部保护---将绝大部分雷电流直接引入地下泄散;内部保护---阻塞沿电源线或数据线、信号线引入的侵入波;过电压保护----限制被保护设备上雷电过电压幅值。这三道防线相互配合,各尽其职,缺一不可。详细请参见如下资料:
http://wenku..com/view/9e06db11f18583d049645934.html

I. 接地电阻测试仪是如何发展至今的

接地电阻测试仪是检验、测量接地电阻的常用仪表,也是电气安全检查与接地工程竣工验收不可缺少的工具,广泛应用于电力、铁路、交通、部队、电信、金融、化工、气象等领域的电气设备接地测量及传输线路的接地测量等等。近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接地电阻测试仪也渗透了大量的微处理器技术,其测量功能,内容与精度是一般仪器所不能相比的。
接地电阻测试仪的发展里程
最初人们对接地电阻的测量是用伏安法,这种试验是非常原始的。下图是用安培计、伏特计的测量方法。在测定电阻时须先估计电流的大小,选出适当截面的绝缘导线,在预备试验时可利用可变电阻R调整电流,当正式测定时,则将可变电阻短路,由安培计和伏特计所得的数值可以算出接地电阻。
伏安法测量地阻有明显的不足之处,第一:繁琐、工作量大。试验时,接地棒距离地极为20~50米,而辅助接地距离接地点40~100米。另外受外界干扰影响极大,在强电压区域内有时无法测量。五六十年代苏联的E型摇表测量取代了伏安法测量。由于携带方便,又是手摇发电机,工作量比伏安法小。七十年代国产接地电阻测试仪问世,无论在测量范围、分度值、准确性还是结构、体积、重量,都要胜于"E"型摇表。因此,相当一段时间内接地电阻仪都以手摇表为典型仪器。手摇式表在使用时,应将设备自身接地体与设备断开,以避免接地体影响测量的准确性。上述仪器由于手摇发电机的关系,精度都很差
八十年代数字接地电阻测试仪的投入使用给接地电阻测试带来了生机,虽然测试的接线方法同手摇表没什么两样,但是其稳定性远比摇表指针式高得多。在此基础上又出现了一种数字式接地电阻测试仪,测试时采用两线法在线测量,不必打辅助接地桩,把水管、暖气管道或交流电插座的零线做为辅助接地,能测量接地电阻、土壤电阻率、交流电压等指标,并有自动补偿功能,不仅提高了测量精度,还具有防误操作、智能提示等功能。这使接地电阻测量更方便和快捷。后又发展为3线法和四线法。其缺点是在一些无良好辅助接地或不能打地桩的环境下不能使用。真正接地电阻测试仪技术的一个创举是在九十年代---钳口式地阻仪的诞生打破了传统式测试方式。钳口式接地电阻测试仪称得上接地电阻测试的一大革命,钳口式接地电阻测试最大特点是使用快捷、方便,只要钳住接地线或接地棒就能测出其接地电阻。但钳口式地阻仪主要用于检查在地面以上相连的多电极接地网络,通过环路地阻查询各接地极接地情况,但不能替代整个网络的工频接地电阻测量。同时由于钳口法测量采用电磁感应原理,易受干扰,测量误差比较大,不能满足高精度测量要求。接地电阻真实值为什么至今仍是一个悬而未解的难题?主要是没有理想的测量仪器,接地摇表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测试值精度很差,有时同一个接地电阻成了一个抽象的物理量,使人很难捉摸。随着科学仪器的发展,先进接地电阻测试仪完全控制了接地电阻测试的领域,可以做到测试值正确无误。目前智能式接地电阻仪不仅功能强大,而且可以应付现场各种复杂情况,如有效地排除干扰、自动跟踪最合适测试条件、出现各种问题当即智能提示等等三.接地电阻测试仪的选用单钳口接地电阻测试仪是当前较为热门的一种地阻测试仪。由于仪器体积小巧,操作又十分简便,因此不失为检测接地装置好坏最理想的仪器。该仪器适用于输出电线杆塔、微波塔、避雷针等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测量。单钳口接地电阻测试仪在测试时虽然使用一定频率的信号以排除干扰,但在被测线缆上有很大电流存在的情况下,测量也会受到干扰,导致结果不准确,且无法测量土壤电阻率。双钳法也存在同样问题,所以建议在外界有强干扰的情况下选用地桩辅助法进行测量。对于大型的系统接地、网络接地、土壤电阻率的测试及具有良好接地条件的辅助装置(水龙头,水管装置)的场合,也应该选择地桩辅助法接地电阻测试仪。该仪器能有效保证地阻测量值的重复性、稳定性。

J. 变电所什么情况下用接地变

变电站的接地是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工作接地:是供电系统为保证工作参数(如三相电压对地平衡),而采取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是为了在异常状态下减小危险性而设的。

对接地装置有下列要求:
①、室内角钢基础及支架要用截面不小于 25 × 4mm2 的扁钢相连接做接地干线,然后引出户外,与户外接地装置连接;
②、接地体应距离变(配)电所墙壁三米以外,接地体长度为 2.5 米,两根接地体间距离以5米为宜;
③、接地网形式以闭合环路式为好,如接地电阻不能满足要求时,可以附加外引式接地体;
④、整个接地网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欧。

阅读全文

与接地的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ok论坛怎么删除帖子 浏览:242
马鞍山恒生阳光集团 浏览:235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