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编辑的价值和创造性

编辑的价值和创造性

发布时间:2021-06-16 06:55:24

① “编辑工作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脑力劳动,编辑过程,就是创新过程”这句话出自哪

现代编辑的创新意识--《编辑学刊》1993年04期

② 对于专利创造性的定义有什么意义

可以申请发明专利,就必须具备如下特点:
(一)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即:指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对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非显而易见的.如果发明是其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试验可以得到的,则该发明是显而易见的,不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就不能申请专利;非显而易见,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可以申请专利.
(二)显著的进步:如果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产生有益的技术效果.有益是指: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更好的技术效果,如质量改善、产量提高、节约能源、防治环境污染等;发明提供了一种技术构思不同的技术方案,其技术效果能够基本上达到现有技术的水平;发明代表某种新技术发展趋势:尽管发明在某些方面有负面效果,但在其他方面具有明显积极的技术效果。
专利是受法律规范保护的发明创造,它是指一项发明创造向国家审批机关提出专利申请,经依法审查合格后向专利申请人授予的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的专有权。
在我国,专利的含义有两种:
1、口语中的使用,仅仅指的是“独自占有”。例如“这仅仅是我的专利”。
2、知识产权中的三重意思,比较容易混淆。
第一:专利权的简称,指专利权人对发明创造享有的专利权,即国家依法在一定时期内授予发明创造者或者其权利继受者独占使用其发明创造的权利,这里强调的是权利。专利权是一种专有权,这种权利具有独占的排他性。非专利权人要想使用他人的专利技术,必须依法征得专利权人的授权或许可。
第二:指受到专利法保护的发明创造,即专利技术,是受国家认可并在公开的基础上进行法律保护的专有技术。“专利”在这里具体指的是技术方法——受国家法律保护的技术或者方案。(所谓专有技术,是享有专有权的技术,这是更大的概念,包括专利技术和技术秘密。某些不属于专利和技术秘密的专业技术,只有在某些技术服务合同中才有意义。)专利是受法律规范保护的发明创造,它是指一项发明创造向国家审批机关提出专利申请,经依法审查合格后向专利申请人授予的该国内规定的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的专有权,并需要定时缴纳年费来维持这种国家的保护状态。
第三:指专利局颁发的确认申请人对其发明创造享有的专利权的专利证书或指记载发明创造内容的专利文献,指的是具体的物质文件。

③ 阐述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关系。为什么人要创造性社会实践

人的价值包括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个方面.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人的创造活动对于满足社会需要所作的贡献;人的个人价值是指社会对人的创造性活动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给以尊重和满足.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是不可分割的.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是现实的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本质上是统一的.
1、人是社会的人,人生具有社会历史性和客观实践性,人的社会价值就表现为个人行为同他人、社会群体需要之间的一种肯定关系,标志着作为客体的人对作为主体的他人或人类社会的有用性,贡献和意义.而人生的自我价值表现为人还具有对自己的有用性,即满足自己的需要.一般物在主体同客体的关系中,只是作为客体而存在,而人则既是主体又是客体.在人生价值关系中,所反映的.主要是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也包括个人与自我的关系,社会和“自我”都处于价值主体的地位.从个人对社会的关系来说,他表现为客体,因为他的人生价值要靠社会来评价.从个人的行为或一生对自己的利害关系来说,他又表现为主体,就是说他是站在个人需要的立场上来评价自己的行为有无价值的.正是人本身在价值关系中所具有的这种主客体两重性,构成了人生价值的二重性.一方面,人生价值必然具有社会性;另一方面,人生价值又都具有自我性.社会实践反复证明,世界上任何一个有价值的人,其人生在对社会、对他人具有价值意义的同时,都毫无例外地对自我也具有价值.
2、作为人生价值的主体,无论是“社会”还是“自我”,都具有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需要.因此,人生价值的两重性又进一步体现为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人生的物质价值是指个人以其创造的物质财富和服务性劳动,满足社会和自我的需要,促进社会繁荣和发展.人生的物质价值不仅仅指个人和社会的物质消费价值,而且包括物质生产价值.人生的物质价值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生价值的基础.人生精神价值,是个人以他创造的精神产品及其思想观念,道德情操等满足社会和自我的精神需要,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

④ 什么是创造性,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创造性
一般认为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内力或特性,容故也称为创造力。新奇独特意味着能别出心裁地做出前人未曾做过的事,有社会价值意味着创造的结果或产品具有实用价值或学术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等。

创造性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发明,二是发现。发明是制造新事物,例如瓦特发明蒸汽机,鲁班发明锯子。发现是找出本来就存在但尚未被人了解的事物和规律,如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规律等。
理解创造力这一概念要把握以下几点:
①创造力是一种有别于智力的能力,创造力测验的内容是智力测验内容上没有的,是智力测验测不出来的能力;
②创造力指在各种创造性活动中的能力,既有科学创造活动,又有技术创造和艺术创造活动,还有其他方面的创造活动;
③新颖独特是指前所未有、与众不同,这是创造力的根本特征;④创造产品(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有社会或个人价值。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三个: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⑤ 什么是创作,创作和创造性、独创性之间是什么关系

创作就是一种行动,创造性和独立性是对行动的总结或者说描述升华

⑥ 杂志社编辑或报社编辑需要具备哪些才能

编辑需要具备:成为读者思想的引路者
1.读者是编辑工作的起点,编辑又是读者与作者之间不可或缺的桥梁与纽带。能否在编辑工作中贯彻“从读者出发,为读者服务”的指导方针,是整个编辑出版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编辑工作首先必须面向读者。编辑不是为自己、也不是为作者编辑报刊,而是为读者编辑报刊,是把个人生产的精神产品转化为批量生产的物质形态推荐给读者,以期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人曾敏锐地指出,编辑不是作者的代表,而是读者的代表。要真正成为读者的代表,编辑工作者应当具备一定的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
首先,编辑应具备开放的意识。编辑应最大限度地深入到读者之中,把握来自各个层次读者的信息反馈,以指导和改进编辑工作。
其次,编辑工作者还应具备敏捷的工作作风,能够在短时间高效率地综合反馈信息,确定或改进内容,让社会最需要的精神产品通过写作和编辑环节,迅速传达到读者手中。
再次,编辑还应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能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地针对作品中可能出现的错讹谬误,严格把关,既对作者负责,同时又对读者负责。
2.编辑必须引导读者。编辑必须有良好的鉴别能力,去粗去精,去伪存真,准确地把握涌动在阅读群体中的阅读主潮,顺应并引导阅读潮流的健康发展。
首先,编辑必须树立坚定的自主意识。编辑也不能视读者为上帝,唯命是从,不能让一些思想反动、内容低劣、格调不高的作品散布于社会,以迎合部分读者的需要。
其次,编辑必须对精神产品有独到的价值评估和取向,要善于把那些暂时还不为读者接受的内容,艺术地灌注到出版物中,使之逐渐被读者所了解和接受,这就要求编辑要具备较好的开拓意识和创造性品质。
再次,编辑还应具备敏锐的眼光,有出色的预见能力。优秀的编辑能够在纷纭复杂的阅读需求中洞察秋毫,高屋建瓴地把握阅读潮流的发展趋向。平庸的编辑只能被裹挟在阅读潮流中东倒西歪,人云亦云,有的甚至被抛在潮流后面拾人牙慧,抱残守缺。
成为报刊活力的创新者
报刊是否具有充沛的活力,取决于办报主导思想是否正确、稿件是否高质量、版面是否新颖等。编辑责无旁贷地成为创造这种活力的先行者。
1.编辑要提高对稿件价值的判断力。编辑既可以从大量稿件中筛选出价值较高的稿件,也可以在稿件中某些有价值内容被一大堆次要材料淹没时,通过创造性劳动,将其凸显出来。这种创造性劳动,是决定稿件成为作品的最基本条件。编辑的工作就是要去其糟粕、存其精华,而且将有价值的材料升华,使得稿件的价值大增,有的甚至可以将“死稿”变成好稿。
2.编辑对稿件标题的处理,也是一种最具增值性的创造性工作。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题文一致、一语破的、简洁明快、旗帜鲜明、生动活泼,是标题制作的基本要求。编辑制作标题,往往费尽脑汁突出稿件最新颖、最重要、最有特点、最本质的事实,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达到最具吸引力和“诱惑力”。
3.编辑的创造性,还体现在报刊的版面上对形式、风格的美的追求。编辑编排版面,不是多篇稿件的随便拼凑,而是按照编排思想,赋予它们相应的表现形式。
4.编辑在版面上的创造性,还表现在编排思想上。随着读者阅读水平的提高,以往那种说教式的对政策图解式的报道已令读者生厌,而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社会热点问题引起群众越来越多的关注。编辑需要把握住这一生活的脉搏,独创性地运用各种编排手段,反映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使这些问题能够通过版面的处理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5.编辑在版面上的创造性,还表现在编排方法上。编辑在安排版面时,需要对整个版面全盘考虑,尽可能以适当的、新颖美观的形式来体现编排思想。

甘愿为人作嫁衣

1.编辑要培养良好的思想素质,应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编辑工作的特点,要求编辑必须具有淡泊名利的襟怀。编辑加工有时比写作更费力费神,没有相当的业务水平是难以胜任的,因此编辑必须有一定的自我牺牲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才会长期安心于编辑工作,才能热心“为他人作嫁衣”。
2.编辑同时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厚重的理论知识。编辑素质的高低主要体现在信息的捕捉和鉴别的准确性上。捕捉和鉴别信息的能力是多种能力和水平的综合,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是编辑的职业敏感。编辑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了解、收集、整理、传播知识和信息。
3.编辑应加强稿件加工能力和提高文字功夫。一般来说,稿件都需要修改,或大改,或小改,如标点、别字等。而修改文章就需要高度的责任感和过硬的文字基本功,编辑修改文章的水平是由编辑自身素质、水平所决定的,其中文字功夫尤显重要。
4.编辑的科研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应加强。编辑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能接触和掌握各方面大量的信息资料,这就为科研活动提供了物质条件,只要编辑认真学习,不断探索,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就能不断提高自身科研能力。

⑦ 做编辑要具备什么条件

以下为六个条件:

1.必须爱书、爱读书、爱思考

用范先生的话来说,不爱读书不爱书的人,有什么理由会爱出版?出版辛苦琐碎,又不赚大钱,不爱书的人来了也耽不长。另外一位老出版家陈原同志更说,编辑爱读书爱书,还不是一般地爱,一般地读,还必须大量地读。

编辑的学习跟大学的学习不一样。大学是正规的学科学习,编辑的学习是横向的面、需要博和杂,因为你面对的是各方面多学科的专家,面对的是各种思潮的选择、和对各类社会现象的观察思考。你没有专家深入,但是你的知识面如果足够宽,那么你跟作者交流的时候,就可以提供多几个角度的思考,也因此,或许对作者也可能有那么一点点的帮助和启发。猎涉广了,而且爱思考,才能将知识、资讯活用。

2.必须有很强的职业敏感

那个时候范用经常拿着报纸或者文件或者书:“快快快,这个题目,这个题目,快快快,找这个作者去聊一聊……” 当时的《干校六记》、《傅雷家书》、《随想录》、《为人道主义辩护》、《文化生活译丛》等等就是这么来的,很多书都是这么来的。因为他不断地读书,密切关注整个思想文化的发展,关注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脑子里时时张着弦,碰到问题就会马上激发他的编辑灵感——这就是编辑的职业敏感,不会因为下班,吃饭或跟朋友在聚会而有所放松或减弱,反而是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可能触发这根弦。当然,这跟经验也有关系。

3.对待工作的责任心

编辑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他们是在相对独立的条件下工作的。责任心要求编辑在整个工作中精益求精,每一个具体问题、每一个细节,每一项取舍,都要认真对待。编辑工作过程中,做多做少、做快做慢、做精做粗,是尽心竭力、还是敷衍塞责,是做得完美、还是适可而止,都有个自我把握问题。这其中自我要求就反映了慎独的意识和表现。一个优秀的编辑,不是在他人督促下工作的,不是在制度和规章约束下工作的,慎独是他们的道德常态。

4.对待作品的道德心

不论作者的地位、声望、表现力及与编辑交往的态度如何,编辑都应该以稿件作为工作的依据,并且要以稿件达到标准为目的。编辑与作者的关系是围绕稿件展开的,是工作关系中的道德要求。因此编辑要对作者尊重、亲和、周到、鼓励,拿出有分量的意见。与稿件编辑工作没有直接关系的行为,是应该避免的。

5.编辑自身的创造力

编辑工作是催生和培育新作品的工作。这就决定了编辑的作品必须是出新的,有创造性的,甚至是前沿的。编辑各种类型的作品,一个基本要求应该是“新”,作品的存在和价值,就在于“新”。没有创造性,“新”的意义就不存在。所以对编辑工作必须提出创造性的要求。

6.具备五种意识

一是信息意识,也就是信息获取、过滤、分析和使用意识。获得了有用信息,不知如何使用,也是白搭,不能产生效益。二是选题策划意识,随时留心,处处留意,不管何时何地,都要做有心人,并随时与自己的编辑工作结合起来,随时产生选题策划灵感。三是市场化意识或者经营意识,要从市场出发和分析阅读风向来策划选题,要懂得市场、应对市场。四是超前意识,也就是编辑要有预感或预见,提前看到并引领阅读潮流。五是创新意识,既可创新选题于新市场,也可创老选题于新灵魂。

(7)编辑的价值和创造性扩展阅读:

编辑简介

编辑是一种工作类别,也是一类职业身份。指对作品等进行编写。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士,中文被称为“编辑”或“修改”,编辑属于一种职业,其对应英文词汇为Editor。编辑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为主编或总编辑(总编)。研究编辑基础理论、编辑活动规律及编辑实践管理的综合性学科,属于人文科学范畴。编辑工作是现代出版事业的中心环节。

中文名:编辑

外文名:Editor

任职单位:出版社、杂志社、网络媒体等

工作:排版、完善作品

参考资料:网络-编辑

⑧ 编辑工作的特点是什么

编辑工作的特点: 1.政治性:把握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坚持基本路线,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把好政治关。 2.思想性:通过生产有精神文化内容的出版物来为社会服务。保证先进,避免落后腐朽思想。 3.科学性:传授科学知识,帮助消费者掌握专业技术,引导消费者树立科学意识,指导消费者形成科学生活方式;保证出版物内容合乎科学。 4.创造性:原创、再创。独自的创新又有一定依附性,离不开作者创作。 5.选择性:对作者创造的作品进行选择,使其中有价值的形成出版物向社会传播。对稿件审读。 6.加工性:对已有作品追加创造性劳动。加工整理稿件或提出修改意见。 7.中介性:联系精神生产过程和物质生产过程的中介。

阅读全文

与编辑的价值和创造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ok论坛怎么删除帖子 浏览:242
马鞍山恒生阳光集团 浏览:235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