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gdp发明人

gdp发明人

发布时间:2021-06-16 05:24:22

❶ GDP这个概念是谁提出来的

自1953年联合国发布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及其附表”以来,后历经1968年、1993年两次大的修订,SNA系统就成为国际最为流行的国民收入计算体系,国内生产总值(GDP)也成为最重要的经济指标。
库兹茨,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是经验统计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建立了现代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结构,人称GDP之父;他运用大量历史统计资源阐释各国经济增长的特点和各种变量的变化趋势及相互关系,并对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提出了许多深刻见解。

❷ 解释为什么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没有GDP这个发明,我们就无法进行国与国之间经济实力的比较;贫穷与富裕的比较;没有GDP这个总量指标我们无法了解一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快还是慢,是需要刺激还是需要控制。因此GDP就像一把尺子,一面镜子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和生活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

GDP同时衡量两件事:经济中所有人的总收入和用于经济中物品与劳务产量的总支出。GDP既衡量总收入又衡量总支出的秘诀在于这两件事实际上是相同的。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2)gdp发明人扩展阅读:

在实际核算中,GDP的三种表现形态表现为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用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计算的结果分别称为生产法GDP、收入法GDP或分配法GDP、支出法GDP。按三种方法计算的GDP反映的是同一经济总体在同一时期的生产活动成果,因此,从理论上讲,三种计算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应该是一致的。

❸ GDP这个词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请看GDP的来源

有两个非常聪明的经济学新秀------女青年左小蕾小姐和男青年汤敏先生,他们经常为一些高深的经济学理论争辩不休。
一天饭后去散步,为了某个经济学模型的证明两位杰出青年又争了起来,正在难分高下的时候,突然发现前面的草地上有一堆狗屎。左小蕾小姐就对汤敏先生说,如果你能把它吃下去,我愿意出5000万。5000万的诱惑可真不小,吃还是不吃呢?汤敏先生掏出纸笔,进行了精确的数学计算,很快得出了经济学上的最优方案:-----吃!于是左小蕾小姐损失了5000万,当然,汤敏先生的这顿加餐吃的也并不轻松。
两个人继续散步,突然又发现一堆狗屎,这时候汤敏先生开始剧烈的反胃,而左小蕾小姐也有点心疼刚才花掉的5000万。于是汤敏先生说,你如果把它吃下去,我也给你5000万。于是,左小蕾小姐用不同的计算方法也进行了一番精确的数学计算,很快也得出了相同的计算结果------经济学上的最优方案,-----吃!左小蕾小姐虽然艰难的也将狗屎吃了下去,但心满意足的收回了5000万,而汤敏先生似乎也找到了一点心理平衡。
可突然,两个新秀同时嚎啕大哭起来:闹了半天我们什么也没有得到,却白白的吃了两堆狗屎!他们怎么也想不通,只好去请他们的导师,中国的“著名经济学家”萧灼鸡老教授给出解释。
听了两位高足的故事,没想到这位“著名的经济学”大师也嚎啕大哭起来。好容易等情绪稳定了一点,只见“著名经济学家”萧灼鸡老教授颤巍巍的举起一根手指头,无比激动地说:“1个亿啊!1个亿啊!我亲爱的同学,我代表国家和人民感谢你们,你们仅仅吃了两堆狗屎,就为中国经济贡献了1个亿的GDP!”

❹ 为什么国内生产总值是20世界最伟大的发明

美国经济学家萨谬尔森(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和诺德豪斯在他们的著名教科书《经济学》中指出:国内生产总值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与太空中的卫星能够描述整个大陆的天气情况非常相似,国内生产总值能够提供经济状况的完整图象,它能够帮助总统、国会和联邦储备委员会判断经济是在萎缩还是在膨胀,是需要刺激还是需要控制,是处于严重衰退还是处于通涨威胁之中。没有像国内生产总值这样的总量指标,政策制定者就会陷入杂乱无章的数字海洋而不知所措。国内生产总值和有关数据就像灯塔一样,帮助政策制定者引导经济向着主要的经济目标发展。

美国前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马丁

❺ GDP是谁发明的它真的有效么

开 始GDP是估算得出的,真正统计上来的还是工农业产值那些硬指标。计委用的也是那个指标,那个时候的GDP主要作用还是用于中外经济比较,我们还是用国民 收入这些东西。就想我到美国,看到华氏温度都要换算成摄氏温度,心里才有谱。我们也是这样,家里用着国民收入,工农业产值啊这些指标,到了联合国群英会 时,就从怀里掏出个GDP数字和他们虚乎虚乎,比较比较。但长久了也不是个事,因为这根本是两个体系的东西,当时离文革不远,主席语录还都能背,其中之一 是说我们党是最讲认真的。所以总是估算不是个事, 所以到了92年,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迎来最大的一次变革,就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全面采用联合国当时刚刚公布的SNA核算体系。

92年1月, 国务院通过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 也称中国新核算体系. 92年8月公布实施通知, 从此开始了正式的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核算并开始编制经济循环帐户和资产负债表,废弃了应用多年的MPS体系。

俗话说的好,当官的一句话,当兵的跑断腿。80年代已经建立的各种计量经济模型原来是依赖MPS体系的来预测国民收入的。由于从MPS转向到SNA体系, 所以当时各单位已有的计量经济模型都需要重新修订, 实际上就是重新编制. 在我们单位就是我承担了这个任务。

MPS和SNA的区别很多, 归根到底还是归因于计划经济体系和西方市场经济体系的思想差别. 计划经济只承认物质生产, 不承认非物质生产创造的价值。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商品交换不产生价值, 你想啊, 连商品交换都不产生价值, 那法律, 医疗, 教育, 金融, 保险, 科学研究, 公众服务, 社会服务这些服务业产出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 连商品都不能算, 在MPS体系下那还有什么经济含义。从这点上看,我们看历史时也不能太难为古人,马克思年代即使是英国,社会服务也很还不发达,正经服务业,大概也就是餐 饮,娱乐届一些娼妓,加上伦敦股票交易所那帮吸血鬼,大概也就这些。马克思从中确实看不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在马克思理论上发展起来的MPS也不可能包含 那些非物质生产。

MPS认为只有物质生产才创造价值, 社会产品是物质生产部门生产劳动的有用成果,非物质生产部门如文化教育、卫生医疗、公共事业、住宅管理、生活旅游等部门提供的各种服务,是没有经过人类劳 动过滤的物质资源,或虽然经过人类劳动,但却是无效成果的废品、废料,或是家庭的自我服务的劳动成果,都不算是社会产品,不计入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总量。 从使用价值来看社会产品包括工业、农业、建筑业三大部门的产品构成;从价值来说,社会产品由产品进入消费领域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来决定,必须把商业与货物 运输部门的增加值计算进占。因此,社会产品的范围不仅包括工业、农业、建筑业三大部门,同时也包括商业和运输等部门的活动成果.

而西方的SNA体系, 则包含各种经济活动, 基本只要是和钱有关的东西都想包含在内。古人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诚不我欺啊。
《更多资料看下面的参考资料链接》很长的。

❻ GDP是谁提出的

GDP英文全称是“Gross domestic proct”,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国领土上合法产出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1934年,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Simon Smith
Kuznets在给美国国会的报告中正式提出GDP这个概念,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联合国货币金融大会)决定把GDP作为衡量一国经济总量的主要工具。

❼ GDP作为一个经济数据,最早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B1931年,英国国会召集了一批专家来讨论一些经济中的基本问题,认为必须对国民收入进行一个全面而广泛的评估。不久之后,Simon Kuznets被安排去发展一套统一的国民帐户体系。这个体系就被认为是GDP的原形。进入20世纪30年代,John Maynard Keynes的理论为当时的大萧条开出了一剂药方。他强调了货币政策的重要性,而一种新的国民帐户体系对其实施又有着实质性的影响。这两种观点正式合在一起,就成了GNP(Gross National Proct)。

❽ 在GDP这一概念发明之前,要对经济状况作出评价是困难的,它的确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GDP是国民经济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由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发现了GDP这一经济总量指标对经济活动评价的作用,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认识到GDP指标的局限性,开始了对绿色GDP的研究和深化对GDP的认识。(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绿色GDP克服了GDP固有的缺陷,采用这一指标,有利于引导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❾ 是谁创造了GDP学说

GDP是英文gross domestic proct的缩写,意为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一国(或地区)一年以内在其境内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GDP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 要问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生活水平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自然就是要计算这个国家(或地区)所取得的产品与服务的数量。为了使我们能够把所有的产品与服务的数量用一个数字来表达,经济学家想到了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这一数字。因为所有的商品或服务都有价格,可以用价格来叠加。比如说,一杯饮料是5元钱,理一次发是10元钱,等等。不过,同一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会变化。比如,一台21英寸彩电的市价,两年前也许是3000元,现在可能只要1500元。如果单从货币数量来看是减少了一半,但从实物的效果来看,仍然还是一台21英寸彩电。所以,我们在利用商品的价格来计算其数量的变化时,还必须考虑到价格变化的因素即物价变化水平,并做出相应的调整。按照这个原理,如果我们要比较一个人今年的经济生活水平相对去年的变化情况,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计算出他去年全年收入多少(假定为2万元),然后,计算他今年全年收入是多少(比如是2.4万元),再计算出今年物价水平比去年变化了多少(假定上涨了5%)。这样剩下的就是简单的算术问题了:今年的2.4万元,扣除物价因素的话,相当于去年的2.29万元(2.4÷1.05),再以这一数字除以去年的2万元,就可以知道此人实际的生活水平,今年比去年是提高了14.5%。 将同样的计算方法运用到计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生活水平上,就可以得出GDP数字。我国是从1985年开始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在具体的核算过程中,基本上是按国际通行的核算原则,即对各种类型资料来源进行加工计算得出的。主要资料来源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统计资料、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等;第二部分是行政管理资料,包括财政决算资料、工商管理资料等;第三部分是会计决算资料,包括银行、保险、航空运输、铁路运输、邮电通信系统的会计决算资料等。近年来,统计资料在越来越多的领域是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和为避免中间层次干扰的超级汇总法来获得的。 可能有读者会问,我国不同时期发布的同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往往是不一样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GDP的计算需要经过以下三个过程:初步估计过程、初步核实过程和最终核实过程。在初步估计过程中,某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是在次年的年初,依据统计快报进行初步估计得出的。统计快报比较及时,但范围不全,准确性不很强。初步估计数一般于次年2月底发表。其次是在次年第二季度,利用统计年报数据对国内生产总值数据重新进行核实。年报比快报统计范围全,准确度也高,采用这类资料计算得到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是初步核实数。但工作并没有就此结束。因为核算除了大量统计资料外,还要利用诸如财政决算资料、会计决算资料等大量其他资料,这些资料一般来得比较晚,大约在第二年10月左右才能得到,所以在第二年年底的时候,根据这些资料再做一次核实,叫最终核实。最终核实数在隔一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上发布。三次数据发布后,如果发现新的更准确的资料来源,或者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发生变化,为了保持历史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还需要对历史数据进行调整。正因为如此,才会出现GDP数字的不断变化。 GDP统计本身也有一定的缺陷和偏差,主要表现在:使GDP增长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正面因素,即社会的进步,科技发展,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使GDP增长;二是为消除负面影响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也可以促进GDP的增加。例如不清洁生产造成环境污染、水土流失,而治理环境污染的生产活动又形成新的GDP。GDP没有将正面的建设性和负面的破坏性活动区别开来,忽略了自然资源方面出现的稀缺,而这已经危及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需维持的生产力水平。GDP也没有明确考虑主要由污染而导致的环境质量下降,以及随之而来的对人类健康和财富的影响,甚至把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利用作为生产的增加来加以核算。为克服这种种弊端,才有学者提倡以“绿色GDP”作为更为全面的经济指标来衡量经济发展水平。

希望采纳

❿ 为什么说GDP是人类伟大的创造

如果没有GDP我们无法谈论一国经济及其景气周期,无法提供经济健康与否的最重要版依据。所以诺贝尔权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在《经济学》教科书中把GDP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GDP与太空中的卫星能够描述整个大陆的天气情况非常相似,它能够提供经济状况的完整图象,帮助总统、国会和联邦储备委员会判断经济是在萎缩还是在膨胀,是需要刺激还是需要控制,是处于严重衰退还是处于通涨威胁之中。没有像GDP一样的灯塔般的总量指标,政策制定者就会陷入杂乱无章的数字海洋而不知所措。 所以说GDP只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与gdp发明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ok论坛怎么删除帖子 浏览:242
马鞍山恒生阳光集团 浏览:235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 Arrange www.jhzxd.com 2006-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