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电灯的发明者是谁
电灯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以提供照明的设备,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其工作原理是:电流通过灯丝(钨丝,熔点达3000℃以上)时产生热量,螺旋状的灯丝不断将热量聚集,使得灯丝的温度达2000℃以上,灯丝在处于白炽状态时,就像烧红了的铁能发光一样而发出光来[2] 。灯丝的温度越高,发出的光就越亮。故称之为白炽灯,从能量的转换角度看,电灯发光时,大量的电能将转化为热能,只有极少一部分可以转化为有用的光能。电灯发出的光是全色光,但各种色光的成份比例是由发光物质(钨)以及温度决定的。比例不平衡就导致了光的颜色的偏色,所以在白炽灯下物体的颜色不够真实。
发明历史
最早实用的电灯是白炽灯,但早在白炽灯诞生之前,英国人汉弗莱·戴维用2000节电池和两根炭棒制成了弧光灯,但这种弧光灯亮度太强产热太多又不耐用,一般场所根本无法使用。
1854年,移民美国的德国钟表匠亨利·戈贝尔用一根放在真空玻璃瓶里的碳化竹丝,制成了首个有实际效用的电灯,持续亮了400个小时,不过他并没及时申请专利。1860年,英国人约瑟夫·斯旺也制成了碳丝电灯,但他未能获得使碳丝保持长时间工作的良好真空环境。直到1878年,英国的真空技术发展到合乎需要的程度,他才发明真空下用碳丝通电的灯泡,并且获得英国专利。斯旺自己的屋子是英国用电照明的第一所私人住宅。
1874年,加拿大的两名电气技师申请了一项电灯专利:在玻璃泡之下充入氮气,以通电的碳杆发光,但他们没有足够财力继续完善这项发明,于是在1875年把专利卖给了爱迪生。爱迪生购入专利后尝试改良灯丝,终于在1880年制造出能持续亮1200个小时的碳化竹丝灯。
不过,美国专利局判爱迪生的碳丝白炽灯发明落于人后,专利无效。打了多年的官司后,亨利·戈培尔赢得专利,最后爱迪生从戈培尔贫困的遗孀手上买下专利。在英国,斯旺控告爱迪生侵犯专利,后来他们在法庭之外和解,于1883年在英国建立一家联合公司。斯旺后来把他的股权及专利都卖给了爱迪生。
20世纪初,碳化灯丝被钨丝取代,钨丝白炽灯沿用至今。
1938年,荧光灯诞生。1998年白光LED灯诞生。
B. 谁发明了电灯
爱迪生 一般认为电灯是由美国人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发明的。但是,另一美国人亨利·戈培尔比爱迪生早数十年已发明了使用相同原理和物料、而且可靠的电灯泡,而在爱迪生之前很多其它人亦对电灯的发明作出了不少贡献。1801年,英国一名化学家戴维将铂丝通电发光。他在1810年亦发明了电烛,利用两根碳棒之间的电弧照明。1854年亨利·戈培尔使用一根炭化的竹丝,放在真空的玻璃瓶下通电发光。他的发明今天看来是首个有实际效用的白炽灯。他当时试验的灯泡已可维持400小时,但是并没有及时申请设计专利。
希望采纳
C. 是谁发明的电灯
第一个类似电灯的东西是Humphry Davy发明的,叫电弧,用电线把电池和碳连接起来,碳就发光发热,非常原始。Joseph Wilson Swan 用复写纸(carbon paper,也可能是其他的东西,不太确定)做灯丝将电弧改进,但是这个东西很容易烧掉。然后Charles Francis Brush造了一些炭精电弧用来照明,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还是很少人用。然后Thomas Alva Edison试验了很多材料,才发明能够支持1500小时以上的电灯。 虽然这种用电照明的东西不是爱迪生最先发明的,但是我觉得爱迪生使电灯得以在全世界普及。
D. 电灯泡是谁发明的
是谁发明了电灯泡?托马斯.爱迪生?真的是他吗?错!爱迪生于1876年在美国专申请了电灯泡的专利,属但是他只是使用了加拿大人的研究成果,他从多伦多医学电子专家詹姆斯.伍德沃(JamesWoodward)那里购买了一半的专利权。伍德沃和他的同事马太.埃文斯(MatthewEvans)在1874年7月24日申请了灯泡的专利。在位于多伦多AdelaideSt.West的莫里森黄铜铸造厂内,伍德沃和他的同事制造出了第一只电灯泡,那是一只充氮的玻璃灯泡,灯丝是一根碳棒,由它连接着电极的两端。而在当时,伍德沃和埃文斯被看作是谬想家,他们的发明受到了公众的嘲笑:“谁会需要这种发亮的小玩艺!”他们尝试成立一个公司来筹集资金,以使他们的成果市场化,但是收效甚微。(当你需要它的时候,联邦政府到哪里去了?)最终,伍德沃把他的加拿大专利权卖了一半给爱迪生。1876年,伍德沃获得了电灯泡的美国专利权,1879年,爱迪生从伍德沃,埃文斯,以及所有其他加拿大合伙人手里购买下全部的专利权。从此,电灯泡成为美国人的了。注:通常所说的爱迪生发明电灯泡是指“耐用灯泡”而不是最早发明的灯泡
E. 电灯泡的发明人是谁
通常所说的爱迪生发明电灯泡是指“耐用灯泡”而不是最早发明的灯泡灯的首次内使用已很难确切容地考证了。不过,电灯的问世却有据可查。世界上第一盏犁口般大小的电灯由美国科学家托马斯·阿尔瓦·托马斯瓦·爱迪生于1879年10月21日试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