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数独谁发明的

数独谁发明的

发布时间:2021-06-15 23:52:00

⑴ 数独是谁发明

数独前身为“九宫格”,最早起源于中国。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洛书,其特点较之现在的数独更为复杂,要求纵向、横向、斜向上的三个数字之和等于15,而非简单的九个数字不能重复。中国古籍《易经》中的“九宫图”也源于此,故称“洛书九宫图”。而“九宫”之名也因《易经》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而保存、沿用至今。 1783年,瑞士数学家莱昂哈德·欧拉发明了一种当时称作“拉丁方块”(Latin Square)的游戏,这个游戏是一个n×n的数字方阵,每一行和每一列都是由不重复的n个数字或者字母组成的。 19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家数学逻辑游戏杂志《戴尔铅笔字谜和词语游戏》(Dell Puzzle Mαgαzines)开始刊登现在称为“数独”的这种游戏,当时人们称之为“数字拼图”(Number Place),在这个时候,9×9的81格数字游戏才开始成型。 填充完整后1984年4月,在日本游戏杂志《字谜通讯Nikoil》(《パズル通信ニコリ》)上出现了“数独”游戏,提出了“独立的数字”的概念,意思就是“这个数字只能出现一次”或者“这个数字必须是唯一的”,并将这个游戏命名为“数独”(sudoku)。 一位前任香港高等法院的新西兰籍法官高乐德(Wayne Gould)在1997年3月到日本东京旅游时,无意中发现了。他首先在英国的《泰晤士报》上发表,不久其他报纸也发表,很快便风靡全英国,之后他用了6年时间编写了电脑程式,并将它放在网站上,使这个游戏很快在全世界流行。从此,这个游戏开始风靡全球。后来更因数独的流行衍生了许多类似的数学智力拼图游戏,例如:数和、杀手数独。 中国大陆是在2007年2月28日正式引入数独. 2007年2月28日,北京晚报智力休闲数独俱乐部(数独联盟sudokufederation前身)在新闻大厦举行加入世界谜题联合会的颁证仪式,会上谜题联合会秘书长皮特-里米斯特和俱乐部会长在证书上签字,这标志着北京晚报智力休闲俱乐部成为世界谜题联合会的39个成员之一,这也标志着俱乐部走向国际舞台,它将给数独爱好者带来更多与世界数独爱好者们交流的机会。数独的基本结构与规则
采纳哦

⑵ 数独的由来

数独起源于18世纪初瑞士数学家欧拉等人研究的拉丁方阵(Latin Square)。

19世纪80年代,一位美国的退休建筑师格昂斯(Howard Garns)根据这种拉丁方阵发明了一种填数趣味游戏,这就是数独的雏形。

20世纪70年代,人们在美国纽约的一本益智杂志《Math Puzzles and Logic Problems》上发现了这个游戏,当时被称为填数字(Number Place),这也是目前公认的数独最早的见报版本。

1984年一位日本学者将其介绍到了日本,发表在Nikoli公司的一本游戏杂志上,当时起名为“数字は独身に限る”(すうじはどくしんにかぎる),就改名为“数独”(すうどく),其中“数”(すう)是数字的意思,“独”(どく)是唯一的意思。

后来一位前任香港高等法院的新西兰籍法官高乐德(Wayne Gould)在1997年3月到日本东京旅游时,无意中发现了。他首先在英国的《泰晤士报》上发表,不久其他报纸也发表,很快便风靡全英国。

之后他用了6年时间编写了电脑程序,并将它放在网站上(这个网站也就是著名的数独玩家论坛),后来因一些原因,网站被关闭,幸好数独大师Glenn Fowler恢复了数据,玩家论坛有了新处所。

在90年代国内就有部分的益智类书籍开始刊登,南海出版社在2005年出版了《数独1-2》,随后日本著名数独制题人西尾彻也的《数独挑战》也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北京晚报》、《扬子晚报》、《羊城晚报》、《新民晚报》、《成都商报》等等报纸媒体也先后刊登了数独游戏。

(2)数独谁发明的扩展阅读:

数独是源自18世纪瑞士的一种数学游戏。是一种运用纸、笔进行演算的逻辑游戏。玩家需要根据9×9盘面上的已知数字,推理出所有剩余空格的数字,并满足每一行、每一列、每一个粗线宫(3*3)内的数字均含1-9,不重复。

数独盘面是个九宫,每一宫又分为九个小格。在这八十一格中给出一定的已知数字和解题条件,利用逻辑和推理,在其他的空格上填入1-9的数字。使1-9每个数字在每一行、每一列和每一宫中都只出现一次,所以又称“九宫格”。

难度划分

影响数独难度的因素很多,就题目本身而言,包括最高难度的技巧、各种技巧所用次数、是否有隐藏及隐藏的深度及广度的技巧组合、当前盘面可逻辑推导出的出数个数等等。对于玩家而言,了解的技巧数量、熟练程度、观察力自然也影响对一道题的难度判断。

市面上数独刊物良莠不齐,在书籍、报纸、杂志中所列的难度或者大众解题时间纯属参考,常有难度错置的情况出现,所以不必特别在意。

网络上有很多数独难度的分析软件,比较著名的是 Nicolas Juillerat 开发的 Sudoku Explainer 和 Bernhard Hobiger 开发的 Hodoku,它们都是免费的软件。因为每种软件的都有不同的解题策略,所以也只能作为难度的大致界定,无法真正的解析出难度的内涵。

如果一道题目的提示数少,那么题目就会相对难,提示数多则会简单,这是一般人判断难易的思维模式,但数独谜题提示数的多寡与难易并无绝对关系,多提示数比少提示数难的情况屡见不鲜,同时也存在增加提示数之后题目反而变难的情形,即使是相同提示数(甚或相同谜题图形)也可以变化出各式各样的难度。

提示数少对于出题的困难度则有比较直接的关系,以20-35提示数而言,每少一个提示数,其出题难度会增加数倍,在制作谜题时,提示数在22以下就非常困难,所以常见的数独题其提示数在23~30之间,其原因在于制作比较不困难,可以设计出比较漂亮的图形(Pattern),另外这个提示数范围的谜题变化多端是一个重要因素。

⑶ 数独的历史发展

既然“数独”有一个字是“数”,人们也往往会联想到数学,那就不妨从大家都知道的数学家欧拉说起,但凡想了解数独历史的玩家在网络、书籍中搜索时,共同会提到的就是欧拉的“拉丁方块(Latin square)”,如下图:
拉丁方块的规则:每一行(Row)、每一列(Column)均含1-N(N即盘面的规格),不重复。这与前面提到的标准数独非常相似,但少了一个宫的规则。 水平方向有九横行,垂直方向有九纵列的矩形,画分八十一个小正方形,称为九宫格(Grid),如图一所示,是数独(Sudoku)的作用范围。
水平方向的每一横行有九格,每一横行称为行(Row),如图二所示。
垂直方向的每一纵列有九格,每一纵列称为列(Column),如图三所示。
三行与三列相交之处有九格,每一单元称为小九宫(Box、Block),简称宫,如图四所示(在杀手数独中,宫往往用单词Nonet表示)。
由三个连续宫组成大区块(Chute),分大行区块(Floor)及大列区块(Tower)。
第一大行区块:由第一宫、第二宫、第三宫组成。
第二大行区块:由第四宫、第五宫、第六宫组成。
第三大行区块:由第七宫、第八宫、第九宫组成。
第一大列区块:由第一宫、第四宫、第七宫组成。
第二大列区块:由第二宫、第五宫、第八宫组成。
第三大列区块:由第三宫、第六宫、第九宫组成。 格位按所处的行列单元赋予坐标值,如图五所示。

坐标有多种标示法,有横行 A~I,纵列 1~9(如中国),也有横行 1~9,纵列 A~I(如日本),这两种标示容易混淆,故最被广泛使用的是横行R1~R9,纵列C1~C9的标示法。 在九宫格的格位填上一些数字,做为填数判断的线索(Hint),称为提示数(Clue),如图六所示。

⑷ SUDOKU(数独) 到底是哪国发明的

1、数独起源于18世纪初瑞士数学家欧拉等人研究的拉丁方阵(Latin Square)。19世纪80年代,一位美国的退休建筑师格昂斯(Howard Garns)根据这种拉丁方阵发明了一种填数趣味游戏,这就是数独的雏形。20世纪70年代,人们在美国纽约的一本益智杂志《Math Puzzles and Logic Problems》上发现了这个游戏,当时被称为填数字(Number Place),这也是目前公认的数独最早的见报版本。
2、数独(すうどく,Sūdoku)是一种运用纸、笔进行演算的逻辑游戏。玩家需要根据9×9盘面上的已知数字,推理出所有剩余空格的数字,并满足每一行、每一列、每一个粗线宫内的数字均含1-9,不重复。数独盘面是个九宫,每一宫又分为九个小格。在这八十一格中给出一定的已知数字和解题条件,利用逻辑和推理,在其他的空格上填入1-9的数字。使1-9每个数字在每一行、每一列和每一宫中都只出现一次,所以又称“九宫格”。

⑸ 数独是由什么演化过来的

“数独”(sudoku)一词来自日语,意思是“单独的数字”或“只出现一次的数字”。概括来说,它就是一种填数字游戏。但这一概念最初并非来自日本,而是源自拉丁方块,它是十八世纪的瑞士数学家
发明的。出生于1707年的
被誉为
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从小就是一个数学天才,大学时他在
里攻读古
,但却连续13次获得巴黎
的科学竞赛的大奖。

1783年,欧拉发明了一个“拉丁方块”,他将其称为“一种新式魔方”,这就是
的雏形。不过,当时欧拉的发明并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直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杂志才以“数字拼图”的名称将它重新推出。

1984年日本益智杂志Nikoli的员工金元信彦偶然看到了美国杂志上的这一游戏,认为可以用来吸引日本读者,于是将其加以改良,并增加了难度,还为它取了新名字称做“数独”,结果推出后一炮而红,让出版商狂赚了一把。至今为止,该出版社已经推出了21本关于数独的书籍,有一些上市后很快就出现了脱销。

数独后来的迅速走红,主要归功于一位名叫韦恩·
的退休法官。
现在居住在爱尔兰,1997年,无意中发现这个游戏,并编写了一个计算机程序来自动生成完整的数独方阵。2004年年底,伦敦

的建议下开辟了数独专栏,
紧随其后,在2005年1月登出了数独。后来,
数十家日报相继开辟专栏来介绍数独,有的甚至把它摆在头版大事炒作,招揽读者。专门介绍这种娱乐的杂志和一本又一本的书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相关的比赛,网站和博客等等,也接二连三地冒出来。

此外,出版商还授权软件商开发了上百个
软件。供人们在网上购买。目前,日本共有5家数独月刊,总发行量为66万份。由于数独在日本已经被注册商标,其他竞争者只好使用其最初在美国的名字“数字拼图”。


和传统的填字游戏类似,但因为只使用1到9的数字,能够跨越文字与文化疆域,所以被誉为是全球化时代的魔术方块。 数独游戏进入英国后,很多人立刻迷上了它。由于该游戏简单易学,而且初级游戏并不难,所以很多人在工作休息时间以及乘车上班途中都是埋头在报纸上狂玩数独。更有人宣称多玩数独游戏可以延缓大脑衰老。

目前,英国涌现出了大量的关于数独游戏的书籍,专门推广此类游戏的网站也纷纷出现,人们可以从网上下载数独软件到电脑,也可以把软件下载到手机上玩。

⑹ 数独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起源
既然“数独”有一个字是“数”,人们也往往会联想到数学,那就不妨从大家都知道的数学家欧拉说起,但凡想了解数独历史的玩家在网络、书籍中搜索时,共同会提到的就是欧拉的“拉丁方块(Latin square)”,如下图:
拉丁方块的规则:每一行(Row)、每一列(Column)均含1-N(N即盘面的规格),不重复。这与前面提到的标准数独非常相似,但少了一个宫的规则。
在中国,它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名字。其表现形式也随历史发展有不同的变幻。远古时期称为河图洛书。
东汉记载
中国东汉末年郑玄(129~200)注《易纬·乾凿度》:“太乙取其数以行九宫,四正四维皆合于十五”而得九宫数,即三阶幻方(左图[三阶纵横图])。西魏北周卢注《礼记·明堂篇》“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有法龟文之说,后周甄鸾注《数术记遗》云:“九宫者,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亦与龟文之说暗合。古人在龟甲或骨上用火灼出窝槽,爆见吉祥之兆,有时这种窝槽的排列有了某种特殊的意义,令人惊异,于是成为世代相传的神话。可见,九宫图由来已久。
中的记载
南宋记载
南宋杨辉《续古摘奇算法》(1275)卷一始有“纵横图”之名,其中给出了三至十阶的幻方及其变体共十三种。杨辉给出的方形纵横图共有十三幅,它们是:洛书数(三阶幻方)一幅,四四图(四阶幻方)两幅,五五图(五阶幻方)两幅,六六图(六阶幻方)两幅,七七图(七阶幻方)两幅,六十四图(八阶幻方)两幅,九九图(九阶幻方)一幅,百子图(十阶幻方)一幅(参见图1-9-3)。其中还给出了“洛书数”和“四四阴图”的构造方法。如“洛书数”的构造方法为:“九子斜排,上下对易,左右相更,四维挺出”。
元代记载
元代安西王府旧址(今西安市郊)曾出土至元十五年(1278)阿拉伯学者扎马鲁丁为安西王推算历法期间所制作的“东阿拉伯系统”数码的铁制六阶幻方(1956年出土,(见彩图[阿拉伯数学幻方铁板(元代) 陕西安西王府遗址出土])。上海浦东陆家嘴明嘉靖陆深墓中也发现元代玉质可佩挂的四阶幻方(1980年出土)。
明代记载
明王文素《算学宝鉴》(1524)载纵横图多种。程大位《算法统宗》(1592)卷十七载纵横图14种,及清方中通《数度衍》(1661)卷首之一“九九图说”后附纵横图14种,与杨辉所著《续古摘奇算法》中所载纵横图大同小异。
张潮 (1650~?)《心斋杂俎》卷下“算法图补”增补纵横图若干种。梅成《增删算法统宗》(1760)淘汰有关河图洛书及纵横图的内容之后,纵横图存在约有一百多年。
清代记载
清初、传教士传入《三三等数图》列三至十阶纵横图八种,并指出作图方法。英国人傅兰雅主编的《格致汇编》(1878)载有四阶纵横图(图2[四阶纵横图]),此即1514年A.度勒所刻十六字方图。欧洲研求纵横图造法始自14世纪。中国人杜亚泉(1872~1933)等从1900年起论及纵横图的造法,但多沿用西说。

近代发展
数独起源于18世纪初瑞士数学家欧拉等人研究的拉丁方阵(Latin Square)。19世纪80年代,一位美国的退休建筑师格昂斯(Howard Garns)根据这种拉丁方阵发明了一种填数趣味游戏,这就是数独的雏形。20世纪70年代,人们在美国纽约的一本益智杂志《Math Puzzles and Logic Problems》上发现了这个游戏,当时被称为填数字(Number Place),这也是目前公认的数独最早的见报版本。1984年一位日本学者将其介绍到了日本,发表在Nikoli公司的一本游戏杂志《パズル通信ニコリ》上,当时起名为“Suuji wa dokushin ni kagiru”,后来觉得这个名字太长,就改名为“sudoku”,其中“su”是数字的意思,“doku”是单一的意思。这个名字也是国际上对数独的比较通用的叫法。后来一位前任香港高等法院的新西兰籍法官高乐德(Wayne Gould)在1997年3月到日本东京旅游时,无意中发现了。他首先在英国的《泰晤士报》上发表,不久其他报纸也发表,很快便风靡全英国,之后他用了6年时间编写了电脑程式,并将它放在网站上(这个网站也就是著名的数独玩家论坛),后来因一些原因,网站被关闭,幸好数独大师Glenn Fowler恢复了数据,玩家论坛有了新处所。在90年代国内就有部分的益智类书籍开始刊登,南海出版社在2005年出版了《数独1-2》,随后日本著名数独制题人西尾彻也的《数独挑战》也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北京晚报》、《扬子晚报》、《羊城晚报》、《新民晚报》、《成都商报》等等报纸媒体也先后刊登了数独游戏。

⑺ 数独游戏起源何时

数独的起源
数独前身为“九宫格”,最早起源于中国。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洛书,其特点较之现在的数独更为复杂,要求纵向、横向、斜向上的三个数字之和等于15,而非简单的九个数字不能重复。儒家典籍《易经》中的“九宫图”也源于此,故称“洛书九宫图”。而“九宫”之名也因《易经》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而保存、沿用至今。

现代数独的雏形,则源自18世纪末的瑞士数学家欧拉。其发展经历从早期的“拉丁方块”、“数字拼图”到现在的“数独”,从瑞士、美国、日本再回到欧洲,虽几经周折,却也确立了它在世界谜题领域里的地位,并明确了九个数字的唯一性。

“数独(SUDOKU)”为日语译音,意为“每个数字只能出现一次”。传统数独图形是一个3格宽×3格高的正方形,每一个格又分为一个小九宫格。在方格内根据已知数字进行逻辑推理,得出方格内唯一的未知数字填入每个小宫格中,使得每一行每一列每个小九宫格里1到9的九个数字不重复。

数独游戏在9×9的方格内进行,用1至9之间的数字填满空格,一个格子只能填入一个数字,每个数字在每一行、每一列只能出现一次

⑻ 数独是哪个时候发明的,要准确的年数!

“数独”(日语是すうどく,英文为Sudoku)
“数独”(sudoku)一词来自日语,意思是“单独的数字”或“只出现一次的数字”。概括来说,它就是一种填数字游戏。但这一概念最初并非来自日本,而是源自拉丁方块,它是十八世纪的瑞士数学家欧拉发明的。出生于1707年的欧拉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欧拉从小就是一个数学天才,大学时他在神学院里攻读古希伯来文,但却连续13次获得巴黎科学院的科学竞赛的大奖。
1783年,欧拉发明了一个“拉丁方块”,他将其称为“一种新式魔方”,这就是数独游戏的雏形。不过,当时欧拉的发明并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直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杂志才以“数字拼图”的名称将它重新推出。
1984年日本益智杂志Nikoli的员工金元信彦偶然看到了美国杂志上的这一游戏,认为可以用来吸引日本读者,于是将其加以改良,并增加了难度,还为它取了新名字称做“数独”,结果推出后一炮而红,让出版商狂赚了一把。至今为止,该出版社已经推出了21本关于数独的书籍,有一些上市后很快就出现了脱销。
数独后来的迅速走红,主要归功于一位名叫韦恩·古尔德的退休法官。古尔德现在居住在爱尔兰,1997年,无意中发现这个游戏,并编写了一个计算机程序来自动生成完整的数独方阵。2004年年底,伦敦《时报》在古尔德的建议下开辟了数独专栏,《每日电讯报》紧随其后,在2005年1月登出了数独。后来,世界各国数十家日报相继开辟专栏来介绍数独,有的甚至把它摆在头版大肆炒作,招揽读者。专门介绍这种娱乐的杂志和一本又一本的书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相关的比赛,网站和博客等等,也接二连三地冒出来。

⑼ 数独是由哪个国家丶哪一年创立的

数独起源于18世纪初瑞士数学家欧拉等人研究的拉丁方阵(Latin Square)。19世纪80年代,一位美国的退休建筑师格昂斯(Howard Garns)根据这种拉丁方阵发明了一种填数趣味游戏,这就是数独的雏形。20世纪70年代,人们在美国纽约的一本益智杂志《Math Puzzles and Logic Problems》上发现了这个游戏,当时被称为填数字(Number Place),这也是目前公认的数独最早的见报版本。1984年一位日本学者将其介绍到了日本,发表在Nikoli公司的一本游戏杂志上,当时起名为“Suuji wa dokushin ni kagiru”,就改名为“sudoku”,其中“su”是数字的意思,“doku”是单一的意思。后来一位前任香港高等法院的新西兰籍法官高乐德(Wayne Gould)在1997年3月到日本东京旅游时,无意中发现了。他首先在英国的《泰晤士报》上发表,不久其他报纸也发表,很快便风靡全英国,之后他用了6年时间编写了电脑程式,并将它放在网站上(这个网站也就是著名的数独玩家论坛),后来因一些原因,网站被关闭,幸好数独大师Glenn Fowler恢复了数据,玩家论坛有了新处所。在90年代国内就有部分的益智类书籍开始刊登,南海出版社在2005年出版了《数独1-2》,随后日本著名数独制题人西尾彻也的《数独挑战》也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北京晚报》、《扬子晚报》、《羊城晚报》、《新民晚报》、《成都商报》等等报纸媒体也先后刊登了数独游戏。

⑽ 数独游戏是谁发明的

“数独”自2004年11月首度在《泰晤士报》上亮相,就引发了一场“数独”热,短短数月,蔓延至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成千上万的读者以破解这种“没有文字的填字游戏”来开始或结束一天的生活。

“数独”跨越了文字和文化的疆域,被誉为一种全球化时代的益智游戏。

本书汇集了最经典的“数独”谜题,随时随地为您的头脑充电!

每通过一道“数独”关,都是一次精彩的脑力探险!

阅读全文

与数独谁发明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ok论坛怎么删除帖子 浏览:242
马鞍山恒生阳光集团 浏览:235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