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什么
繁荣昌盛 川流不息
❷ 说明中国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中国历史来是由各族人民共同源创造的.
我国形成今天这样一个幅员广大、资源丰富和人口众多的国家,是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汉族最先开发了黄河流域的陕西、甘肃和中原地区;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纥、蒙古族先后开发了蒙古地区;
西域各族开发了西北地区;
黎族最先开发了海南岛;
高山族最先开发了台湾;
藏族的祖先吐蕃最先开发了西藏地区;
彝族和白族的祖先最早开发了云南一带西南地区。
另外各族人民在生产发展的过程中互通有无,在技术上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促进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例如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就是汉族人民和江南各民族人民一道对江南的开发过程,北方的农民大量南迁,不仅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还补充了的劳动力。在各族人民的共同劳动下,江南在南朝时开始赶上北方,到南宋时超过北方,促进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还有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例如鲜卑族的民歌《敕勒歌》也应得到我们的重视。
❸ 2,为什么说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传承和发展的,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版可分割的一部分权。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因环境多样性而呈现丰富多元形态。
秦汉以后,中华大一统的思想逐渐形成,中原地区文化持续与周边地区文化交流交融,经唐宋元明清历代发展,各民族文化深度融合、交相辉映,共同铸就了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
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使得中华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彼此借鉴,是中华文化不断丰富发展的强大动力。
(3)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文明教案扩展阅读:
《新疆的文化保护与发展》白皮书,集中阐述了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新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现代文化的发展与繁荣。白皮书强调:“新疆各民族文化扎根中华文明沃土,既推动了各民族文化发展,也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
产生于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文化,经过长期的交流交融,其民族性、地域性特点在博大深邃的中华文化中获得包容和展现,同时也成为中华文化丰富性、多样性的重要构成。
❹ 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中华文明
纵观五千年中华文明,在先秦、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中叶到近代四大发展时期,呈现四次民族大融合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大一统的进程。夏商周经历了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的首次民族大融合,其后迎来了秦、西汉的大一统。东汉末到南陈灭亡是长达400余年的政权分立以及汉族、匈奴、鲜卑、柔然、突厥等的第二次民族大融合,其后是隋唐的大一统。晚唐、五代、宋、辽、夏、金又为长达500年的政权分裂对峙时期和汉族、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的第三次民族大融合,其后是蒙古族主导的元代大一统。明中叶“大航海”揭幕和满洲入主中原带来了清朝疆域内的汉、满、蒙、回、藏等的第四次民族大融合,之后就是西方列强入侵、传统社会被“近代化”以及抗日战争中现代中华民族正式形成。不难发现,虽然四大时期中都曾有一段政权割据、民族纷争时期,但大一统是发展趋势和必然结果。前者凸显经济文化和民族的多元或不平衡,后者则显示中华文明在多元融汇基础上的总体走向。
经历四次民族大融合走向大一统的发展进程背后,是生产力、生产关系、阶级斗争、民族矛盾、地理环境、思想文化及领袖人物诸因素的合力作用。其中,生产力、生产关系、阶级斗争等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矛盾、民族交往等民族融合是决定性因素和主线。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基本面貌和走向,大抵是由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支配和塑造的。但因疆域广袤和地理风俗多样,中华文明的长期繁荣又往往较多依赖于内部若干地域子文明间的碰触和整合。五千年来,黄河中下游文明地带、长江中下游文明地带、大漠草原文明地带、东北文明地带、新疆等西北文明地带、吐蕃等西南文明地带的长期并存,造就了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民族文化等颇有差异的地域子文明承载板块。它们不平衡发展的累积性影响和连续的相互作用导致了社会各方面的深刻变化。
各地域子文明兄弟民族汇聚滚动、血脉交融,共同缔造了中华文明的辉煌。栖息在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的汉族,最初是由中原不同族群结合而成,实乃多元一体的先驱典范。汉族人数最多,农耕生产经验最成熟,文化最先进,对北方等周边民族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鹘、吐蕃、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栖息在北方草原等高寒干燥或半干燥地带,主要以游牧和狩猎为生。历史上各民族之间既有和平交往,也有军事战争,彼此相互依存、相互吸收,血脉交融,联系越来越密切,逐渐形成一股强大的内聚潮流,逐步形成包括中原、江南、东北、大漠、西北、西南的全国性统一体。到近代,各兄弟民族在抵御西方殖民入侵特别是在抗日战争中最终汇聚成多元一体、休戚与共的现代中华民族。
❺ 我国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是否正确
不正确。
老外一般会说汉学家,而不会说中华学家,因为东亚各文明本身就是回以华夏/汉文明为基础的,汉族是东答亚文明和华夏/汉文明的奠基者和创造者。所谓中华文化是一个牵强附会的伪命题,只不过是当年党为了所谓的团结各族(实际效果现在不明,但从最近一系列情况来看应该是偏向于失败的),将主体民族汉族创造的华夏/汉文明硬性分给各族,搓揉成了所谓的中华文化(其他民族承不承认,这个嘛只能呵呵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汉文明在蒙元、明、满清僵化之前,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明特色。因为开放自信,所以吸收了周边许多民族的特点,要说没有各民族的贡献,自然是对其他民族的不公平。但是从骨子里来说,还是华夏/汉族自身的文明特色。如果硬将其分成56份,那那些影响了一点华夏/汉文明的中东、西欧各民族,就可以忽略了?现在我们坐的凳子椅子,就是中东和西欧各文明的共同影响,吃的部分水果如西瓜葡萄是中东和西域传入,这些是波斯人和雅利安人的文化,难道也要把他们加进所谓的中华文化吗?
❻ 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这个问题怎么看
中国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我国形成今天这样一个幅员广大、资源丰富和人口众多的专国家,是各族属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汉族最先开发了黄河流域的陕西、甘肃和中原地区;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纥、蒙古族先后开发了蒙古地区;西域各族开发了西北地区;黎族最先开发了海南岛;高山族最先开发了台湾;藏族的祖先吐蕃最先开发了西藏地区;彝族和白族的祖先最早开发了云南一带西南地区。另外各族人民在生产发展的过程中互通有无,在技术上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促进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例如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就是汉族人民和江南各民族人民一道对江南的开发过程,北方的农民大量南迁,不仅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还补充了的劳动力。在各族人民的共同劳动下,江南在南朝时开始赶上北方,到南宋时超过北方,促进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还有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例如鲜卑族的民歌《敕勒歌》也应得到我们的重视。
❼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创造了优秀的中华文明。以此为主题,七(1)
()唐朝(2分 ) (2)鸭绿江(2分) (3)元朝(2分)回族(2分) (4)册封达赖、班禅或设立驻藏大臣(2分) (5)反对任何分裂祖国的行为,维护国家统一,维护边疆安宁等(言之有理即可得1分) ❽ 中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为何由各民族共同创造
1、中华各民族共同生活在祖国的土地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赶走了大大小小的侵略者,英勇地保卫了边疆,维护了祖国的统一。 ❾ 政治必修三 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说法正确吗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专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属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当代中国,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要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四有”公民,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和智力支持。 ③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主题、精髓、基础) ④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在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积极推进文化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⑤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创建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与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文明教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ok论坛怎么删除帖子
浏览:242
马鞍山恒生阳光集团
浏览:235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