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创新思维的发明点子

创新思维的发明点子

发布时间:2021-06-15 19:41:42

❶ 创新性思维的发明故事

电话是受到电报发明的启示而发明的。但从年塞缪尔·莫尔斯发明电报机至1876年发明电话,几乎经历了40多年的时间。

电报发明后,由于它传速快,很快就受到了各国的重视,但是电报需要事先拟稿,有的还要翻电服本译成电码,然后把文字的或数码的电报稿交电报局,由报务员按次序拍发出去。如果等回电,就要在对方收到电报后,按照同样的程序,即先拟好回电稿,有的要译成电码然后再送当地电报局发回电,一次往返需要很长时间。因而人们对电报还不满足,如果能有一种通信工具当时就能交换意见该有多好!

电报发明后,很多人想发明电话。他们想既然电报能用电流的通和断来传送电报的信号,能不能用电流通断的原理来传送人说话的声音呢?这种想法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许多发明家的试验都失败了。

约在1860年,德国有一位发明家名叫莱斯第一次成功地用电流传送了一段旋律,虽然不是人的说话声,但这已经是一项了不起的发明了,他为他发明的这个装置起了个名字,叫做“telephone”,这个名字就成了后来电话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电话的发明者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1847~1922),1847年3月3日生于苏格兰的爱丁堡。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从事聋哑人教育工作的,贝尔从小就受到熏陶,对声学和语言学产生了兴趣,长大后在爱丁堡大学和伦敦大学学习,对人类说话的生理学颇有研究。1873年成为波士顿大学的声音生理学教授。但是他开始研究的项目并不是电话,而是多路电报机。

1873年6月2日下午,贝尔和他的助手托马斯·华生两人分别在两个房间里联合试验他们的电报机。华生房间里的电报机上一个簧片被粘在磁铁上了,当华生拉开这块簧片时,贝尔发现他这边房间里电报机上的簧片自己颤了起来,并发出了声音。这一发现使这位善于思索的学者发生了兴趣,产生了新的构想。他想,人说话的声音是一种空气振动,如果对着一块薄铁膜片说话,会使膜片颤动,如果在膜片的后面放一块电磁铁,膜片振动会改变与电磁铁的距离,使电磁铁的磁力线发生变化,电磁铁线圈中就会感应出相应的变化电流。这电流顺着电线传送到对方同样装置的电磁铁线圈中,就会使电磁铁的磁力线发生变化,吸动它前面膜片,从而发出声音。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华生。华生,这位电气工程师很同意他的看法,于是开始研制。1875年6月3日终于制成了“电话机”,这种电话只能传递单音,还不能传送人的完整的话。但他们已经对获得的初步成果感到十分高兴。之后,他们又经过反复试验和改进,终于取得突破性进展,他们遂于1876年2月 14日向美国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 1876年3月7日,专利局批准了贝尔的专利权,确定了他们的发明。1876年3月10日,贝尔和华生分别在两个房间里联合试验他们的电话机时,华生第一次听到了贝尔发送的一句完整的话:“华生,请到这儿来,我需要你!”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用电话传送的第一句完整的话。

最初发明的电话机十分简单,这种电话机只能向一个方向传话。后来经历了许多人的研究和改进,才逐渐完善起来。

四大发明——指南针

指南针是中国史上的伟大发明之一,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发展的一项重大页献。指南针是利用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指极性而制成的一种指向仪器。左图是恋挂型指车针复原模型。磁石的这种特性,被古人利用来制成指南工具。最早出现的指南工叫司南,戢国时已普遍使用。它是利用天然磁石琢磨而成,样子像一只勺,重心位于底部正中,底盘光滑,四周刻二十四向,使用时把长勺放在底盘上,用手轻拨,使它转动,停下后长柄就指向南方。 东汉王充(论衡?是应篇)记载了它的形状和用法。(鬼谷子?谋篇)里还谈到郑国人到远处去采玉,就带了司南,以免迷失方向。另外,指南车的发明亦谁一步把这种仪器提升至更高的境界。右图为指南车模型,下图分别为指南鱼想象图及司南模型。

但是,用天然磁石琢磨而成的司南,成品较低,磁性较弱。到了宋代,人们发明了人工磁化方法,制造了指南鱼和指南针,而指南针更为简便,更具实用价值。它是以天然磁石摩擦钢针制成,在地磁作用下保持指南性能;以后把它装置在方位盘上,就称为罗盘。这是指南针发展史上的一大飞跃。

抌括对指南针放置方法也作过详细研究,总结出四种不同的方法,并作了比较:一,水浮法。把指南针浮在水面以指示方向,至于具体方法,沉括没有说明。到北宋晚期,药物学家寇宗奭的(本草衍义?磁石条)才有介绍,原来是在指南针上穿上灯心草,就可以把针浮起。水浮法的缺点是磁针会随水摇荡不定。二,指甲旋定法。把磁针放在指甲上,可以灵活运转,但缺点是容易滑落。三,碗唇旋定法。把磁针放在碗口边绿上,也可以旋转自如,但同样易掉落。四,悬丝法。取一根新棉丝,用一点蜡黏在磁针中央,悬挂在没有风的地方磁针即可指示方向。比较之下,沉括认为这个方法最为理想。右图为沉括指南针的四种试验复原设计。

指南针在公元十一世纪时已是常用的定向仪器。指南针的最大页献,是大大地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据考证,公元十一世纪末,指南针就开始用于航海了。大约在十二世纪末到十三世纪初,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四大发明——造纸术

造纸是一项重要的化学工艺,纸的发明是中国在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上,所做出的一项十分宝贵的贡献,是中国化学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成就。

在纸还未发明之前,甲骨、竹简和绢帛是古代用来供书写、记载的材料。但由于西汉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甲骨和竹简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从而促使了书写工具的改进。

当时人们已开始应用小块的丝绵制成的纸,因为考古学家于1933年在新强罗布淖尔发现了一张古纸,它是”麻物、白色,作方块薄片,四周不完整,长约40厘米,宽约100厘米,质甚粗糙,不匀净,纸 面尚有麻筋,盖初做纸时所做,故不精细也〃由于古汉时的纸张是由麻缕和丝绵,加上制法粗糙,所以纸张的质量不太好。而麻缕和丝绵都有其本身的作用,如要把它们用作造纸的原料,就必然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而难以得到迅速的发展,来满足文化生活上对纸张的要求。
在新的客观形势要求下,蔡伦的出现便为造纸术带来新突破,在《东汉观记》卷二上记载:”蔡伦·有才学,尽忠重慎,每次休沐,闭门以绝宾客,曝体田野。典作尚方,造意用树皮及敝布、鱼网作纸。元兴元年奏上,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天下咸称蔡侯纸〃。从以上看来,蔡伦是用树皮、破布、鱼网造纸的。

虽然在蔡伦之前也有纸的存在,但是原料左身就有很大的局限,而蔡伦对新原料的发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破布、破鱼网早已结束了它们本身的任务,成了废物而又用作做原料,对造纸工业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新原料的使用必然提出新技术的要求,但是由于典籍流失,实际的操作如何,已缺乏记载,无从考知,但大概是先张布或网撕破或剪断,然后放在水里浸渍相当长的时间并且需要加以舂捣,才能做成纸浆。用树皮做纸张,困难更大一些.除初步切短和后部舂捣外,中间还需要烹煮和加入石灰浆之类的促烂剂。下图是中国古代造纸工程之(抵压帘覆)及(干焙火烘)。

四大发明——火药

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火药,顾名思义就是(着火的药)。它的起源与炼丹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古代炼丹士在炼丹时无意中配制出来。左图为元代铜火铳。
它是硫黄,硝石,炭的混合物,而前两项在汉代成书的中国第一部药物学典籍(神农本草经)里都被列为重要的药材。就是火药本身也被归入药类,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说,火药能治疮癣,杀虫,辟湿气和瘟疫。火药的发明是人们长期炼丹,制药实践结果,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唐朝末年,火药已被用于军事。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杨行密的军队围攻豫章,部将郑璠(以所部发机飞火,烧龙沙门,带领壮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体)<九国志?郑璠传>。这里所说的(飞火),就是(火炮),(火箭)之类。(火炮)是把火药制成环状,把吊线点燃后用抛石机抛掷出去;(火箭)则是把火药球缚于箭镞之下,将吊线点燃后用弓射出。到了宋代,戢争接连不断,促进火药武器的加速发展。北未政府建立了火药作坊,先后制造了火药箭,火炮等以燃烧性能为主的武器和(霹雳炮),(震天雷)等爆炸性较强的武器。南未在1259年造出了以巨竹为筒,内装火药的(突火枪)。到了元代又出现铜铸火统,称为(铜将军)。这些都是以火药的爆炸为推动力的武器,在戢争中颢示了前所未有威力。右图为南未突火枪。

在12,13世纪,火药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希腊和欧洲乃至世界各地。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对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美法各国直到十四世纪中叶,才有应用火药和火器的记载。左图为北未火药箭。

四大发明—印刷术

印章、拓印、印染与雕版印刷

印章在先秦时就有,一般只有几个字,表示姓名,官职或机构。印文均刻成反体,有阴文、阳文之别。在纸没有出现之前,公文或书信都写在简牍上,写好之后,用绳扎好,在结扎处放粘性泥封结,将印章盖在泥上,称为泥封,泥封就是在泥上印刷,这是当时保密的一种手段。纸张出现之后,泥封演变为纸封,在几张公文纸的接缝处或公文纸袋的封口处盖印。据记载在北齐时(公元550~577年)有人把用于公文纸盖印的印章作得很大,很像一块小小的雕刻版了。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时期的铜印。

晋代著名炼丹家葛洪(公元284~363年)在他著的《抱朴子》中提到道家那时已用了四寸见方(13.5×13.5)有120个字的大木印了。这已经是一块小型的雕版了。

佛教徒为了使佛经更加生动,常把佛像印在佛经的卷首,这种手工木印比手绘省事得多。

碑石拓印技术对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很有启发作用。刻石的发明,历史很早。初唐在今陕西凤翔发现了十个石鼓,它是公元前8世纪春秋时秦国的石刻。秦始皇出巡,在重要的地方刻石7次。东汉以后,石碑盛行。汉灵帝四年(公元175年)蔡邕建议朝廷,在太学门前树立《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公羊传》、《论语》等七部儒家经典的石碑,共20.9万字,分刻于46块石碑上每碑高175、宽90、厚20厘米,容字5000,碑的正反面皆刻字。历时8年,全部刻成。成为当时读书人的经典。很多人争相抄写。后来特别是魏晋六朝时,有人趁看管不严或无人看管时,用纸将经文拓印下来,自用或出售。结果使其广为流传。

古人发现在石碑上盖一张微微湿润的纸,用软槌轻打,使纸陷入碑面文字凹下处,待纸干后再用布包上棉花,蘸上墨汁,在纸上轻轻拍打,纸面上就会留下黑地白字跟石碑一模一样的字迹。这样的方法比手抄简便、可靠。于是拓印就出现了。

拓片是印刷技术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

印染技术对雕版印刷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印染是在木板上刻出花纹图案,用染料印在布上。中国的印花板有凸纹板和镂空板两种。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公元前165年左右)出土的两件印花纱就是用凸纹板印的。这种技术可能早于秦汉,而上溯至战国。纸发明后,这种技术就可能用于印刷方面,只要把布改成纸,把染料改成墨,印出来的东西,就成为雕版印刷品了。在敦煌石室中就有唐代凸板和镂空板纸印的佛像。

印章、拓印、印染技术三者相互启发,相互融合,再加上我国人民的经验和智慧,雕版印刷技术就应运而生了。

华佗的“五禽戏”
华佗是我国东汉末年的大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为充实和丰富我国古代医学宝库,做出了重大贡献。
华佗不仅精通医术,而且非常重视体育锻炼对人的健康作用。有一次,华佗正在书房里读书,见一小孩把住门闩来回晃荡,他立即想到古书上“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的话,人为什么不也这样天天运动,让气血流通呢?后来,华伦参考了“导引术”(全面锻炼身体的方法),编出了一套锻炼身体的拳法,名叫“五禽戏”。这种体育运动就是摹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运动姿态的体操,可以使周身关节、脊背、腰部、四肢都得到舒展。
华佗的弟子吴普,由于几十年坚持做“五禽戏”,活到九十多岁,仍然步履轻捷,耳聪目明,牙齿坚固。可知“五禽戏”是行之有效的健身体操。

得助于孩子的启发
1608年,荷兰米德尔堡一位不出名的眼镜师汉斯•李波尔赛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望远镜。它是怎样发明的呢?
有一天,两个小孩正在李波尔赛的商店门口玩弄几片透镜,他们通过前后两块透镜看远处教堂上的风标,突然,好像发现什么似的,兴高采烈。李波尔赛赶忙跑了过去,他也拿起两片透镜一看,远处的风标放大了许多。
李波尔赛高兴地跑回店中,把两片透镜装在一个筒子里。试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望远镜。后来,伽利略仿效制造了放大32倍的望远镜,直接导致了“日心说”的伟大发现。

“小人国”的发现者
列文虎克(1632~1723)是显微镜的发明者。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真正开始了对微生物的观察和研究。
列文虎克只是个荷兰德尔夫市政府的看门人。他利用看门之余,磨制了许多镜片。有一次,他透过两片透镜看东西,发觉能把极为微小的东西放大许多倍。这下子,引起他莫大的兴趣。他用这种镜片观看自己的牙垢,发现了许多奇形怪状的“小人国”居民。他惊讶地写道:“在一个人口腔的牙垢里生活的“小人国”的居民
小生物,比整个荷兰王国的居民还多!”一个看门老头儿发明了显微镜,成了微生物学的开门鼻祖。
有人对他十分羡慕,追问着他成功的“秘诀”。列文虎克什么话也没说,仅向问话者伸出他的双手
一双因长期磨镜片而满是老茧和裂纹的手。

❷ 有什么创新的点子或小发明创造

擦 教你什么是防雾眼镜 楼上看好了 眼镜去框 在两个镜片四周用漆包线绕一圈 然后内用502固定 安装在镜框上 然后在容镜框上安装开关和电源 《最好用纽扣电池 》 然后连上漆包线的两端 利用漆包线当电阻 进房间之前 打开 给镜片加温 就可以达到除霜的效果了 楼主 修改下细节 你就可以做了

❸ 创新发明的金点子

低碳生活金点子
在大多数市民的眼里,低碳生活是遥不可及的,是一个梦,美好的梦幻,是不能实现的,而我想了一些办法,看能不能帮助大家。
我们每天要上班,上学,却忽略了环保,或许有一些人会说:“整天忙着上班,上学,哪有时间骑自行车呀!”其实不是这样的,只要你每天早起,如果离单位,学校近的可以尝试步行去或者去骑自行车去也不是不可以的。这样,既避免了上班,上学迟到,又锻炼了身体,大家可以尝试做一做。
大家以为每天按下一个按钮电视机就会被关掉,其实它还在耗电最好的方法就是抽掉电视机的电源,让它停止供电,虽然有一点麻烦,但为了环保,也是值得的。
夏天少用电风扇和空调,人工制冷是最理想的了,不过扇扇子的人可能有点累,不过有必要的时候也要开空调,不要把自己给热坏了。
尝试' 低碳生活'「低碳生活 (low carbon living)」,正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
在中国,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2.7吨,但一个城市白领即便只有40平方米的居住面积,开1.6L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碳排放量也会在2611吨。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参考资料: 这些点子都是本人自想,请不要抄袭。除提问者本人以及电脑。

❹ 什么是创新思维

创新与创新思维。什么叫创新呢?创新是对当今世界,在我们国家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企业家、政府官员,我们大学教授,我们在座的同学,几乎都念念有词地创新,同时,创新它又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在英文中,这个创新Innovation,它这个词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一个,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那创新作为一种理论,它的形成是在20世纪的事情。由一个学经济学、学管理学,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熊彼特,他在1912年,第一次把创新引入了经济领域。

本质编辑创新思维的本质在于将创新意识的感性愿望提升到理性的探索上,实现创新活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飞跃。[1]
2定义编辑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1-2]
3特征编辑一,思维的流畅性[1]
二,思维的变通性[1]
三,思维的独特性[1]
四,思维的敏感性[1]
4基本类型编辑一,差异性创造思维[1]
二,探索式创新思维
三,优化式创新思维
四,否定型创新思维[1]
5过程编辑一,准备期
二,酝酿期[1]
三,豁朗期
四,验证期[1]
6什么是创新编辑创新的定义: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创新好书(15张)一个产品创新,就是生产一种新的产品,要采取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工艺创新,要开辟市场,市场开辟,市场开拓创新。要采用新的生产要素,要素创新。第五,制度、管理体制、管理机制,制度的创新,他提出了五个方面。美国另外还有个管理学大师,学经济 学管理的,大家非常熟悉,这个人叫德鲁克。他第一次在20世纪50年代,上一个世纪的50年代,把创新引进管理领域,有了管理创新。他认为创新就是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现在“创新”两个字扩展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我们讲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经营创新、技术创新、教育创新、分配创新。我们同学们的学习方法也要创新。
那么对创新我们有多方面的理解,说别人没说过的话叫创新,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叫创新,想别人没想的东西叫创新。我们有的东西之所以叫它创新,就是因为它改善了我们的工作质量,改善了我们生活质量,有的是因为它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有的是因为它巩固了我们的竞争地位,有的是对我们经济,对社会、对技术产生了根本影响。所以我们叫它创新,但是创新不一定非得是全新的东西,我旧的东西以新的形式包装一下,包装旧的东西叫创新。我旧的东西以新的切入点叫创新,我总量不变改变结构叫创新,结构不变改变总量叫创新。
创新符号
创新 创新符号 创新号[3]
创新号类似于人民币有“¥”号、等于有“=”等号一样的意思即代表创新的符号,又可以应用于提示创新、发明创造、创新思维训练等等;创新号属于没有定势的符号,创新号的后面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合理或能被大部分人认可或经得起实验的解!
创新案例
那么我下面讲一个案例,有那么一个公司,它通过很多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发现这四个车间呢,劳动生产率采取很多方法,提高提高提高。提高到一个临界点,再一提高非常难。怎么提高劳动生产率,有的人给他出了这个主意,就分析这四个车间的员工的构成。就发现第一个车间都是男孩,好,就加了几个女孩进去,效率提高。我们经常有人说的叫男女搭配,工作不累。第二个车间都是一些青年人,加了几个中老年进去,老成持重。加进去效率提高。第三个车间都是中老年人,加了几个年轻人进去,有新鲜活力,效率提高。那么第四个车间呢?老的少的,有男的女的,都有,怎么提高效率?他们分析就发现,这个车间都是本地人,都是本地人,加几个外地人进去,都拼命地干,效率提高。还是这么多人,就把结构变换一下,这就叫创新呢,这就是创新。所以同学们,创新到处有,创新就在我们身边。
思维
那下面我讲第二个问题,创新思维,刚才我们讲了什么叫创新。我们知道了创新思维,什么叫做思维呢?指向理性的各种认识活动,创新思维它有很多特点。比如它有理性的、非理性的。有相同的、相异的。我们认为创新思维,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相异性、差异性,非常突出。同样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他有不同的思维。
思维案例
我们举一个案例,两个推销人员到一个岛屿上去推销鞋。一个推销员到了岛屿上之后,气得不得了,就发现这个岛屿上每个人都是赤脚。他气馁了,没有穿鞋的,推销鞋怎么行,这个岛屿上是没有穿鞋的习惯的。马上发电报回去,打手机回去,鞋不要运来了,这个岛上没有销路的,每个人都不穿鞋的,这是第一个推销员。第二个推销员来了,高兴得几乎昏过去了,不得了,这个岛屿上的鞋的销售市场太大了,每一个人都不穿鞋啊,要是一个人穿一双鞋,不得了。那要销出多少双鞋出去,马上打电报,空运鞋来,赶快空运鞋。同样一个问题,你看,不同的思维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
那么我们刚才讲了,思维它有相异性的特点,还有很多特点,我们不去过多地谈它。思维它有多种形式,思维有多种形式,有抽象思维、概念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意象思维、直感思维、社会思维、灵感思维、反向思维、相关思维等等。创新思维,思维有很多很多种形式,创新思维是其中一个。那什么叫做创新思维呢?我把创新思维的概念,比较长一点。我把它奉献给各位朋友、各位同学。我们说的创新思维就是不受现成的常规的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的独特性的解答和方法的思维过程。不要受什么约束,要全新的。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的独特的这样的解答,这样的方法寻找出来,这样的思维过程,我们叫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它是相对于传统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所有人都有的。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你们都有创造性思维,你们都有创新思维。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用它,大量的创新思维被埋没了。比如小孩、小学生问老师,老师,天上有一个太阳,会不会有两个太阳?老师说,瞎说。“国无二君,天无二日”,怎么会两个太阳。完了,小孩的创新思维就被泯灭了,天上可能就有两个太阳,五个太阳。宇宙无限,银河系太阳系可能有很多,这个创新性思维就被埋没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平常人他是传统性的思维,常规性的思维占主导,所以它的创造力发挥不出来。
创新思维
第三,为什么要有创新性思维,为什么要创新思维。我们江总书记对创新,对创新思维对创造力,他有很多重要的讲话。比如,江主席江总书记讲的最著名的一句话是,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总书记还讲了,迎接未来的科学技术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2001年江总书记又多次提出要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我们都知道,有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相对论之父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在1936年10月15日,在美国高等教育纪念高等教育300周年的纪念大会上,他有一段讲话。他说,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统一规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管理大师德鲁克他说,对企业来讲,要么创新要么死亡。我们人类社会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性思维实践,创造力发挥的历史。那创新的重要性,我具体说。
7理论发展编辑前提
它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创新。什么前提?创新思维是创新实践,是创造力发挥的前提。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思维、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举个简单的案例,大家看过美国的大片《泰坦尼克号》,《泰坦尼克号》一个致命的思维错误。它错误错在哪儿呢,它认为船造得越大就越不会沉,越不会翻船,是船都有可能沉。当然我这里要补充一下,有两种情况下一般船它不会沉。一种情况这个船造得挺大,大得跟那个水塘一样大,它就不会沉了,是吧,不会翻船了。第二,这个船呢。有一次国际上有一个海战,甲方打乙方,打这艘船,再怎么打,打无数个炮弹都有了,就是打不沉。什么原因?它搁浅了,它搁浅了不会沉吧。一般讲是船都会沉的,所以《泰坦尼克号》它犯了个致命的缺点错误,认为船造得越大就不会沉。在这个思维前提错误的情况下,所以必要的救生艇救生衣它没带够的。你看翻船了,倾斜了,沉船了。救生艇救生衣不够,望冰山的望远镜没带的,肉眼看到冰山了,方向转不过来。因为它认为船不会沉,它这个思维前提,这是个前提。所以我们说,创新思维是创造性实践的前提,是创造力发挥的前提。
法宝
它不光是个前提,是个法宝,是个什么法宝,是企业竞争的法宝。
是我们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竞争的法宝。今天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
靠什么竞争,靠特色、靠创新、靠点子、靠思路。所以我们说,我们今天企业的竞争也好,我们很多竞争也好,创新思维它是个法宝。
育人
创新思维对我们培养人,培养人才,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非常有重要性。我们由于旧的教育制度,包括曾老师讲课,创新性还是不够的,启发性还是不够。我曾老师讲课的典型的方法是,第一章第一节,大一二三,小1 2 3。(1)(2)(3),ABCD。层次清楚,逻辑性强。于是我们老师讲笔记,学生记笔记整理笔记,背笔记考笔记,最后掌握的是一本笔记。创新思维不够的,我们非常缺乏的是创新性的创造力发挥的这样的人才。所以给我们的中国教育,给我们的教育,给我们哪怕是中小学的教育,哪怕是幼儿园的教育,哪怕是家庭的教育,哪怕是社区的教育,社会的教育,提出了个非常非常重要的课题,育人要在创新思维,创造力发挥方面下工夫。
作用
创新对我们每项工作都有作用,对我们每项工作都有作用,对我们的学习,创新有作用。创新思维对我们教书,创新有重要作用。对我们的改革开放,创新有重要作用。那我这里讲一下两个大学生的故事,两个大学生毕业了,分配到一个公司去工作,两年过后,公司老总提拔了A大学生当副科长,B大学生心理不平衡了,我们两个不是一块来的吗,工作我们都非常努力,怎么提拔了A大学生,不提拔我啊。找到老总,老总你今天给我说清楚,你交给我的任何工作,我都踏踏实实完成了,怎么提拔A不提拔我,我们一起来的,你给我说清楚,我心理不平衡。老总非常有耐心,老总说小B。那你,我要给你说清楚了。但是你来了这么久,你帮我干一件事吧,下午四点半呢,你到街上隔壁的自由市场上去,你看有什么东西卖没有,回来跟我说一声。小B说那好,我去看一下。小B去了,咚咚咚咚下楼,一会儿回来了,老总,市场上有个农民推了个手推车,在卖土豆马铃薯。老总说好,老总说这一车土豆大概有多少斤呢。那老总我没问,我去问一下,噔噔噔噔下楼了,一会儿回来了,老总,一车土豆300多斤。老总说它大概多少钱一斤呢,噢,这个问题我还没问,老总那我去问一下,噔噔噔下楼了,一会儿回来了。老总,八毛钱一斤。老总说,要是我全部300多斤都买了,他少不少啊。噢,这个问题我要去问一下,老总你等一会儿,噔噔噔下楼了,一会儿回来了。老总,六毛钱一斤他就卖。300斤呢,他六毛钱一斤就卖的。老总看他跑了四趟,汗水出来了,端一杯热茶过去,坐下。小B你坐下休息一下。又把提了副科长的小A叫过来,小A你到隔壁市场上去看一下有什么东西卖没有,回来给我讲一下。小A噔噔噔噔去了,一会儿回来了。老总,有个农民推着一车土豆在卖。老总说,大约有多少斤重啊。老总,顺便问了一下,300斤多一点。那老总说,多少钱一斤呢。老总,我也顺便问了一下,八毛钱一斤。老总说全部买了,他少不少,老总,我顺便问了一下,六毛钱一斤他就卖。老总说叫他来,我们都买了,我已经叫到门口了,只等你一声令下就进来。小B一看到这个全过程,不讲话了,老总我继续干,我会好好干的。老总希望有踏踏实实干的人,包括大学的同学。还希望有创新思维,自觉地理解老总的意图,创造性地地理解老总的意图,他很希望有这种人才呢。
8如何创新编辑我们今天改革开放每取得的一步成就,你看都与创新思维的实践都有关系。那接下来,第四,创新思维的主要方法。创新思维这么重要,它又是前提,又是法宝,又是重要作用。它有这么多好的,那我们怎样具备创新思维呢?我们的方法呢?
破除障碍
我们要创新思维有障碍的,我认为主要有三大障碍。第一,思维定势。你的思维定在那儿了,你的思维进了牛角尖了,出不来了,那你的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展现出来,那一个人的思维为什么会定在那儿,动不得了。为什么进了牛角尖,进了死胡同,就出不来了,这个思维定势是怎么产生的呢,一个权威,一个是从众,权威说过了,我们就没法说了,我就定在那儿了。还有什么从众,从众心理,就是个体他顺应了群体,盲目地有理无理地顺应了群体,顺应了先验,我过去是这样的,我的思维也定在那儿。先验,还有情感。这四大因素使我们的思维定在那儿了。
这里我举个案例,有一个中小学的老师,对中小学生出了一个考题。同学们,我要提问题,问大家。在一条船上有75头牛,有32只羊,问船长的年龄有多大。抽样调查的结果,一个班有百分之七八十,都是75减32,船长43岁,75头牛减32只羊,船长43岁。同学们,这是一道没有答案的题啊,那个船长的年龄,他和75头牛,和32只羊有什么关系,没有关系的。可是中小学生一看,这个题出出来了,肯定有标准答案,他们还是动了脑筋了,他们一相加,也一想,一加,75加32 ,107岁。107岁能开船吗?早就退休了。他们一除,一除出来,75除32,二点几岁。又一乘,一乘起来,2000多岁,他动脑筋了,75头牛减32只羊43,43岁开船不正好吗,这就是思维定势就定在那儿了。有一句经典的语言叫做什么呢,思维一旦进入死角,其智力就在常人之下。你的思维一旦进入死角,进入定势,你的智力,再聪明的人的智力就在常人之下。所以,我们既然创新思维要具备,首先是要把思维定势要打破。
思维创新
要打破第二个,思维惯性。习惯性思维,传统性思维,思维惯性。举个例子,老师又问中小学同学了。同学们有一个聋哑人,又聋又哑,说不出话来,听不见呢。他到五金商店去买一个钉子,他说不出话就怎么办?比划。人家就给他一个hammer(锤子),给他一个榔头?hammer。他摇手,不,他是要买钉子,他就使劲比划。就这点东西,不是hammer不是榔?头,肯定是钉子,给他了,他非常高兴,点头,高兴。老师一说同学们,下面又有一个盲人,一个瞎子,他要买剪刀,我们怎么用最简洁的方式表达。那个同学们说,老师老师我们知道,不能这样比划了,要这样比划。全班同学都赞成这样比划,老师说他不需要比划,他直接说买剪刀,因为他是盲人,瞎子们嘴巴会说是吧。你看前面就是比划,老是比划比划比划,把你的思维引进,引进什么,引进比划的思维定势上了,叫思维惯性。除了这个以外,我们还要打破一个叫思维封闭。你站得层次太低了,没有站得很高,思维封闭了,当然就不能创新了。思维封闭,要打开思维的空间。
这里有个案例,叫做避免霍布森选择。避免霍布森选择是什么意思呢?霍布森300多年前英国郊区,伦敦的郊区,英国伦敦的郊区有一个人叫霍布森 。他养了很多马,高马、矮马、花马、斑马、肥马、瘦马都有。他就对来的人说,你们挑我的马吧,可以选大的、小的、肥的,可以租马、可以买马。你们都可以选呢,人家非常高兴去选东西了,但是整个马圈它旁边有个很小的洞,很小的门,你再选大的马出不来的,它的门很小。后来获得诺贝尔奖的一个人叫西蒙,就把这种现象叫做霍布森选择。就是说,你的思维你的境界只有这么大,没有打开,没有上层次,思维封闭。那怎么办呢?我们要采取多向思维法,打开了,我们采取多向思维法。第一,顺向思维,第一叫顺向思维。顺向思维,顺向思维是什么?就是按照逻辑按照规律按照常规去推导。
除了顺向思维以外,我们还有什么呢,逆向思维,也叫反向思维,倒过来思维。长期这样思维不行,我们完全反过来。比如大家听说过这个物理学家费曼,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费曼,在1959年他做了个报告,叫什么?《在底部还有很大的空间》,他就有个著名的叫费曼设想。《在底部还有很大的空间》,什么意思?我们从小接受教育,叫做铁棒磨成针。贪玩出来,看到老太太磨铁棒,问她,磨它干啥。她说磨针,我们的思维都是把这个大的物件把它加工成拆分成小的。费曼这个物理学家就提出,把很小的东西加工成大件,完全思维倒过来了。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纳米技术,就是根据费曼设想来的,逆向思维。除了逆向思维以外,还有转向思维。我转一下,转向思维包括前向思维,后向思维,由上而下的思维,由下而上的思维,还有要借脑思维,借人家的大脑来思维,都是创新思维。这样我把第一个大问题讲完了。创新和创新思维。

❺ 求几个创新的点子。

你的问题我们无法正确的给出你答案,请去别的网站上查询。给你带来的不便请谅解。

❻ 谁出几个发明创造的点子。。只要点子,不要过程。

创新小发明制作方法1、自制羽毛球

准备材料:空饮料瓶一只,专泡沫水果网套两只,橡皮筋一根,玻属璃弹子一只。

制作过程:
1.取250毫升空饮料瓶一只,将瓶子的上半部分剪下;
2.将剪下的部分均分为8份,用剪刀剪至瓶颈处,然后,将每一份剪成大小一致的花瓣形状;
3.将泡沫水果网套套在瓶身外,用橡皮筋固定在瓶口处;
4.将另一只泡沫水果网套裹住一粒玻璃弹子,塞进瓶口,塞紧并露出1厘米左右;
5.剪下半只乒乓球,将半球底面覆在瓶口上,四边剪成须状,盖住瓶口后用橡皮筋固定住。
6.美化修饰后,一只自制羽毛球完成了。用羽毛球拍打一打,看看效果怎么样?

❼ 创新发明,""""""求一些青少年创造发明的好点子"""""""!(高中生可以做的)!!

智能机器人

❽ 人们在发明创造时用哪些创新思维方法

1.破除思维定势
在长期的思维实践中,每个人都形成了自己所惯用的、格式化的思考模型,当面临外界事物或现实问题的时候,我们能够不假思索地把它们纳入特定的思维框架,并沿着特定的思维路径对它们进行思考和处理。这就是思维定势。
(1)、破除“权威定势”
有人群的地方总有权威,权威是任何社会都实际存在的现象。对权威的尊崇常常演变为神化和迷信;在思维领域,人们习惯于引证权威的观点,不加思考地以权威的是非为是非,这就是权威定势。
A、思维中权威定势的形成主要通过两条途径,第一条途径是,在从儿童长到成年过程中所接受的“教育权威”。第二条途径是“专业权威”,即由深厚的专门知识所形成的权威。
B、权威定势的强化往往是由于统治集团的有意识的培植,而且权威确立之后常会产生“泛化现象”,即把个别专业领域内的权威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内。
C、权威定势有利于惯常思维,却有害于创新思维。在需要推陈出新的时候,它使人们很难突破旧权威的束缚。历史上的创新常常是从打倒权威开始的。
(2)、破除“从众定势”
A、从众定势的根源在于,人是一种群居性的动物,为了维持群体生活,每个人都必须在行动上奉行“个人服从群体,少数服从多数”的准则;然而这个准则不久便会成为普遍的思维原则而成为“从众定势”。
B、从众定势使得个人有归宿感和安全感,以众人之是非为是非,人云亦云随大流,即使错了,也无须独自承担责任。人们大部分的行为选择其实都是从众的结果,而很少经过自己独立的深思熟虑。
C、在传统社会中,统治阶级不断强化人们的从众定势,因而排斥那些惊世骇俗的言行和特立独行的人物。
(3)、破除“知识——经验定势”
知识与经验有许多不同之处。简单的话,你掌握与了解的一些事物的现象与本质是知识;如何运用你了解的事物的现象与本质则是经验,一般地把两种定势统称为“知识——经验定势”。
A、知识经验与创新思维的关系,是个较为复杂的问题。
知识经验具有不断增长、不断更新的特点,从而有可能使我们看到它们的相对性,经过比较发现其局限性,进而开阔眼界,增强创新能力。知识经验又是相对稳定的,而且知识是以严密的逻辑形式表现出来的,因而又有可能导致对它们的崇拜,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由此削弱想像力,造成创新能力的下降。
B、思维上的“知识-经验定势”在以下三个方面构成了“
思维枷锁”。
第一,知识经验本身是一种限定或框架,“任何肯定即否定”,因而使人难以想到框架之外的事物;
第二,知识与现实并不能完全吻合,而过去的经验也不一定能适用于现在和未来,因此“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第三,知识经过“纯化”之后,常常只提供唯一的标准答案,既不能完全符合现实,也会扼杀人的创新思维。
C、为弱化“知识-经验定势”,或从根本上阻止其形成,人们应该经常进行创新思维训练,以便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它们与自己的智慧同步增长。
2、扩展思维视角
“视角”就是思考问题的角度、层面、路线或立场。应该尽量多地增加头脑中的思维视角,学会从多种角度观察同一个问题。
(1)、肯定-否定-存疑
A、思维的肯定视角就是,当头脑思考一种具体的事物或者观念的时候,首先设定它是正确的、好的、有价值的,然后沿着这种视角,寻找这种事物或观念的优点和价值。
B、思维中的“否定视角”正相反,否定,也可以理解为“反向”,就是从反面和对立面来思考一个事物;并在这种视角的支配下寻找这个事物或者观念的错误、危害、失败、缺少之类的负面价值。
C、对于某些事物、观念或者问题,我们一时也许难以判定,那就不应该勉强地“肯定”或者“否定”,不妨放下问题,让头脑冷却一下,过一段时间再进行判定。这就是“存疑视角”。
(2)、自我-他人-群体
A、我们观察和思考外界的事物,总是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用我的目的、我的需要、我的态度、我的价值观念、情感偏好、审美情趣等等,作为“标准尺度”去衡量外来的事物和观念。
B、“他人视角”要求我们,在思维过程中尽力摆脱“自我”的狭小天地,走出“围城”,从别人的角度,站在“城外”,对同一事物和观念进行一番思考,发现创意的苗头。
C、任何群体总是由个人组成的,但是,对于同一个事物,从个人的视角和从群体的视角,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3)、无序-有序-可行
A、“无序视角”的意思是说,我们在创意思维的时候,特别是在思维的初期阶段,应该尽可能地打破头脑中的所有条条框框,包括那些“法则”、“规律”、“定理”、“守则”、“常识”之类的东西,进行一番“混沌型”的无序思考。
B、“有序视角”的含义是,我们的头脑在思考某种事物或者观念的时候,按照严格的逻辑来进行,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排除偶然性,认识必然性。
C、创意的生命在于实施,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对观念和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从而保证头脑中的新创意,能够在实践中获得成功。这就是“可行视角”。
最后,我们应该牢记的是——创新思维是一种习惯。要想拥有这种习惯必须得通过认真地学习,掌握各种创新思维方法,科学有序的方法才是成功的坚实基础!

❾ 创新科技小发明金点子

一、神奇鞋拖。

制作方法:

1、鞋拖要比自己平时穿的鞋子大一些,便于套穿在鞋子上。

2、用碎布条作鞋底上的拖把条,拖把条上面钉一层较厚的塑料 底,既防水又耐用。

3、用布壳和防水布做成鞋帮,鞋帮的后根安上一条拉链,穿脱方便。把鞋帮和鞋底连起来,鞋拖就做成了。

4、一个小风扇,只需要一个小马达,两节5号电池,还有一些短导线,一个实心的塑料泡沫,一把剪刀,一些硬纸片!

5、把实心泡沫掏空,用导线连接好小马达,塞入泡沫里(要保持小马达的转子轴漏出泡沫),在把导线连到电池上,也塞如泡沫内,用剪刀把小纸片剪成行,套在小马达的转子轴上即可。

二、无页风扇

利用空气倍增技术吸纳空气和扩大它。由于没有转动叶片或网格外罩,安静,安全,易于清洁。

三、双头牙膏

双头牙膏,牙膏的两头都有出口,可以同时满足两个人使用。同时也解决了牙膏底部难以挤出来的困扰。如果她(他)抢先挤牙膏让你很生气,那这个产品很适合你。

四、不倒翁牙刷

牙刷刚放置时,会摇摇摆摆,直到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就像不倒翁。避免了牙刷弄脏的困扰。

阅读全文

与创新思维的发明点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ok论坛怎么删除帖子 浏览:242
马鞍山恒生阳光集团 浏览:235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