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大船谁发明的

大船谁发明的

发布时间:2021-06-15 19:38:13

❶ 古代发明造船的人叫什么名字谁知道

折叠新石器的独木舟和筏
竹筏
早在新石器时代(约10000年--4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广泛使用了独木舟和筏,并以其非凡的勇气和智慧走向海洋,为我国的航海业奠定了基础。据考证,筏,舟船发明以前出现的第一种水上运载工具,就是新石器时期我国东南部的百越人发明的。
折叠秦汉时期的造船高峰
秦汉时期,我国造船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峰。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南方的战争中组织过一支能运输50万石粮食的大船队。据古书记载,秦始皇曾派大将率领用楼船组成的舰队攻打楚国。统一中国后,他又几次大规模巡行,乘船在内河游弋或到海上航行。
折叠汉朝楼船
楼船
到了汉朝,以楼船为主力的水师已经十分强大。据说打一次战役,汉朝中央政府就能出动楼船2000多艘,水军20万人。舰队中配备有各种作战舰只,有在舰队最前列的冲锋船"先登",有用来冲击敌船的狭长战船"蒙冲",有快如奔马的快船"赤马",还有上下都用双层板的重武装船"槛"。当然,楼船是最重要的船舰,是水师的主力。楼船是汉朝有名的船型,它的建造和发展也是造船技术高超的标志。
折叠三国造船业发达之地
秦汉造船业的发展,为后世造船技术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国时期孙吴所据之江东,历史上就是造船业发达的吴越之地。吴国造的战船,最大的上下五层,可载3000名战士。以造船业见长的吴国在灭亡时,被晋朝俘获的官船就有5000多艘,可见造船业之盛。到南朝时,江南已发展到能建造1000吨的大船。为了提高航行速度,南齐大科学家祖冲之(公元429年-500年)"又造千里船,于新亭江试之,日行百余里"(《南齐书》卷五二)。它是装有桨轮的船舶,称为"车船"。这种船利用人力以脚踏车轮的方式推动船的前进。虽然没有风帆利用自然力那样经济,但是这也是一项伟大的发明,为后来船舶动力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思路,在造船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折叠唐宋时期的造船高峰
唐宋时期为我国古代造船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时期。我国古代造船业的发展自此进入了成熟时期。秦汉时期出现的造船技术,如船尾舵、高效率推进工具橹以及风帆的有效利用等等,到了这个时期得到了充分发展和进一步的完善,而且创造了许多更加先进的造船技术。隋朝是这一时期的开端,虽然时间不长,但造船业很发达,甚至建造了特大型龙舟。隋朝的大龙舟采用的是榫接结合铁钉钉联的方法。用铁钉比用木钉、竹钉联结要坚固牢靠得多。隋朝已广泛采用了这种先进方法。
到了唐宋时期,无论从船舶的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体现出我国造船事业的高度发展。具体来说,这一时期造船业的特点和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船体增大、结构合理
船只越大,制造工艺也就越加复杂。唐朝内河船中,长20余丈,载人六七百者已屡见不鲜。有的船上居然能开圃种花种菜,仅水手就达数百人之多,舟船之大可以想见。宋朝为出使朝鲜建造了"神舟",它的载重量竟达1500吨以上。有的大海船载重数万石,舵长达三-五丈。唐宋时期建造的船体两侧下削,由龙骨贯串首尾,船面和船底的比例约为10∶1,船底呈V字形,也便于行驶。
造船数量不断增多
唐宋时期造船工场明显增加。唐朝的造船基地主要在宣(宣城)、润(镇江)、常(常州)、苏(苏州)、湖(湖州)、扬(扬州)、杭(杭州)、越(绍兴)、台(临海)、婺(金华)、江(九江)、洪(南昌)以及东方沿海的登州(烟台)、南方沿海的福州、泉州、广州等地。这些造船基地设有造船工场,能造各种大小河船、海船、战舰。唐太宗曾以高丽不听勿攻新罗谕告,决意兴兵击高丽。命洪、饶(江西鄱阳)、江三州造船400艘以运军粮。又命张亮率兵四万,乘战舰500艘,自莱州(山东掖县)泛海取平壤。可见唐朝有极强的造船能力。到了宋朝,东南各省都建立了大批官方和民间的造船工场。每年建造的船只越来越多,仅明州(浙江宁波)、温州两地就年造各类船只600艘。吉州(江西吉安)船场还曾创下年产1300多艘的记录。
造船工艺越来越先进
唐朝舟船已采用了先进的钉接榫合的联接工艺,使船的强度大大提高。宋朝造船修船已经开始使用船坞,这比欧洲早了500年。宋代工匠还能根据船的性能和用途的不同要求,先制造出船的模型,并进而能依据画出来的船图,再进行施工。欧洲在16世纪才出现简单的船图,落后于中国三四百年。宋朝还继承并发展了南朝的车船制造工艺。车船是一种战船,船体两侧装有木叶轮,一轮叫做一车,人力踏动,船行如飞。南宋杨幺起义军使用的车船,高二三层,可载千余人,最大的有32车。在与官军作战时,杨幺起义军的车船大显了威风。古代船舶多是帆船,遇到顶风和逆水时行驶就很艰难,车船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这些困难。它是原始形态的轮船。
折叠明朝的造船高峰
明朝时期,我国造船业的发展达到了第三个高峰。由于元朝经办以运粮为主的海运,又继承和发展了唐宋的先进造船工艺和技术,大量建造了各类船只,其数量与质量远远超过前代。元朝初期仅水师战舰就已有17900艘。元军往往为一个战役就能一举建造几千艘战船。此外还有大量民船分散在全国各地。元朝时,阿拉伯人的远洋航行逐渐衰落,在南洋、印度洋一带航行的几乎都是中国的四桅远洋海船。中国在航海船舶方面居于世界首位,它的性能远远优越于阿拉伯船。元朝造船业的大发展,为明代建造五桅战船、六桅座船、七桅粮船、八桅马船、九桅宝船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迎来了我国造船业的新高潮。
据一些考古的新发现和古书上的记载,明朝时期造船的工场分布之广、规模之大、配套之全,是历史上空前的,达到了我国古代造船史上的最高水平。主要的造船场有南京龙江船场、淮南清江船场、山东北清河船场等,它们规模都很大。明朝造船工场有与之配套的手工业工场,加工帆篷、绳索、铁钉等零部件,还有木材、桐漆、麻类等的堆放仓库。当时造船材料的验收,以及船只的修造和交付等,也都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正是有了这样雄厚的造船业基础,才会有明朝的郑和七次下西洋的远航壮举。
总之,在经过秦汉时期和唐宋时期两个发展高峰以后,明朝的造船技术和工艺又有了很大的进步,登上了我国古代造船史的顶峰。明朝造船业的伟大成就,久为世界各国所称道,也是我国各族人民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只是到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和现代机动轮船出现以后,我国在造船业上享有的长久优势,才逐渐失去。

❷ 在唐代,我国就发明出了,可以容纳多少人的大船

四大发明最早应该是造纸术,我国在西汉就会造纸了,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其次是火药,它是唐朝中期书中记载的,也就是说至少在唐朝中期就会制火药了。再次就是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活字印刷术是北宋平民毕升发明的,指南针的前身是战国时期的司南,但司南还不等于指南针。指南针是在北宋时用于航海的。

❸ 船的发展史

在中国,商代已造出有舱的木板船,汉代的造船技术更为进步,船上除版桨外,还有锚、舵。

唐代权,李皋发明了利用车轮代替橹、桨划行的车船、桨划行的车船。

宋代,船普遍使用罗盘针(指南针),并有了避免触礁沉没的隔水舱。同时,还出现了10桅10帆的大型船舶。15世纪,中国的帆船已成为世界上最大、最牢固、适航性最优越的船舶。中国古代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拓展资料

船,指的是:利用水的浮力,依靠人力、风帆、发动机(如蒸气机、燃气涡轮、柴油引擎、核子动力机组)等动力,牵、拉、推、划、或推动螺旋桨、高压喷嘴,使能在水上移动的交通运输工具。

另外,民用船一般称为船(古称舳舻)、轮(船)、舫,军用船称为舰(古称艨艟)、艇,小型船称为舢舨、艇、筏或舟,其总称为舰船、船舶或船艇。

船的起源国尚无定论,早在公元前6000年,人类已在水上活动。世界上最早的船可能就是一根木头,人们试着骑到水中漂浮的较大的木头上,从而想到了造船。

❹ 轮船,火车,轿车,地铁的发明人

轮船:

在现代交通工具中,轮船的出现要早于汽车和飞机。轮船是水上运输最重要也是惟一的交通工具。它的发明者罗伯特·富尔顿,因为对人类社会生活巨大的贡献,被人们誉为“轮船之父”。
罗伯特·富尔顿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小不列颠县的一个农场里。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不屈不挠的发明家,小不列颠县已改名为富尔顿县。
富尔顿从小就有两大爱好,一是绘画,二是发明创造。1786年,他21岁时留学英国。青年时期,他曾是颇有名气的画家,在费城为富兰克林画过坐像。而制造出不用人力和风力也能在水上行驶的船,这个儿时就有的奇妙设想从来也没离开过他。
他曾想帮助拿破仑摧毁英国强大的海军。在初期潜艇实验失败后,他被拿破仑斥责并赶走。然后在他终于掌握了制造轮船的关键,欲帮助拿破仑建立不借助风力而靠蒸汽机带动航行的新式舰船时,又受到了拿破仑的辱骂。然而,富尔顿并没有因此而动摇造船的决心。
经过无数次实验,他详细记录了各种技术数据,制成表格进行比较,从中掌握了船的吨位与动力大小的比例、船身的长度与宽度的比例以及桨轮的大小等问题,设计出实用的蒸汽轮船的图纸。但这还停留在图纸和模型上,要真正造一艘船需要更艰苦的探索,当然也需要财力。富尔顿自筹资金,并借来一个八马力的蒸汽机。终于,造出了一艘长70英尺,宽8英尺、吃水3英尺的大船。船的两侧各有一只大桨轮。
蒸汽机的活塞在动,桨轮在转,轮船在水中行走了。尽管速度很慢,几乎与人步行的速度相同,但这毕竟是富尔顿亲手制造出的世界上第一艘蒸汽轮船。面对欢呼的人们,富尔顿竞激动得说不出一句话。然而,就在这天晚上,一场特大暴风雨袭来。狂风呼啸着直扑塞纳河,巨浪把他的船拦腰折断。转眼间,轮船沉入河底。富尔顿多年来的血汗和屈辱换来的成果,被残酷地毁于一旦,连借来的蒸汽机也沉入水里。富尔顿欲器无泪,又带工人们下水打捞蒸汽机。他伤心地把手伸向打捞起的蒸汽机,一头栽倒在地上。
惨痛的失败,沉重的打击,使富尔顿大病了好几个星期。可他矢志不渝,还要造船!造船的经费如何解决呢?
正在富尔顿一筹莫展的时候,利文斯顿的出现使他绝处逢生。利文斯顿是美国出色的外交家和国务活动家,同时又是一位富有的农场主。美国政府对水上运输的重视和对发明蒸汽轮船者的优厚奖励政策,使他也关注起造船之事。
1803年,利文斯顿波派往法国,担任驻法公使,他携全家来到了巴黎。他听说一个美国人在巴黎造潜艇和蒸汽轮船,就立即派人请来了富尔顿。两个人由相互试探,到相互欣赏,相互信任。利文斯顿坚信:富尔顿一定能造出蒸汽轮船,他就是美国政府呼唤已久的造船人。利文斯顿喜出望外。他关心起富尔顿的各方面生活,不仅资助他继续研制蒸汽轮船,而且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富尔顿有了坚强的经济后盾,又有了温暖的家庭。他大刀阔斧地行动起来,一头扎进了研制工作中。富尔顿向好朋友“蒸汽机大王”瓦特求援,要求提供蒸汽机零件:24马力的汽缸、活塞和活塞杆、阀门、空气卿筒和凝结器。经过一年多的苦心研究,他用瓦特提供的零件和自己亲手加工制造的其他零件,终于制造出适合轮船使用的蒸汽机。
富尔顿又带上他的蒸汽机,回到美国纽约,继续他的研究。
1807年,一艘长150英尺,宽13英尺,吃水2英尺的轮船造出来了。船体两侧各装着一个大桨轮,船中央装着他自己研究出来的、专门用于轮船的蒸汽机。船头和船尾,都成60度角。富尔顿给它命名为“克莱蒙特号”。
面对这样一个没有帆、没有橹的船,人们议论纷纷,没有人相信它会在水中行走而不沉没。富尔顿胸有成竹,决定8月17日在哈得逊河上公开试船。他广贴布告,欢迎大家前来观看,又遍请各界名流前来观赏。他选定在纽约下水,终点是阿尔巴尼城。
上午10时,富尔顿邀请40位绅士、教授、学者、妇女、儿童等贵宾,登上了“克莱蒙特号”的特设船舱。在领着大伙参观了轮船的各个部位,讲解了轮船的性能和特点之后,富尔顿下令:“开船!”顿时,蒸汽机吼叫起来。浓浓的黑烟有力地跳向空中,奖轮迅速转动着,激起雪堆似的浪花。“克莱蒙特号”轮船缓缓启动了。
离开码头后,轮船以每小时4英里的速度在哈得逊河上行驶,快于任何帆船。人群欢腾了,年轻人奔跑在沙岸上,兴奋地追赶着“克莱蒙特号”。
第二天傍晚,“克莱蒙特号”轮船顺利抵达阿尔巴尼城。行船32小时,运行150英里。比以往最快的顺风顺水的帆船少用了三分之一的时间。
试航成功让富尔顿倍受鼓舞。后来,富尔顿又对“克莱蒙特号”加以改进。他调换了阀门,改造了锅炉,以克服漏气现象。他还用板遮住锅炉,仔细堵塞船缝,并增设卧铺。经过他的多方改造和检修,“克莱蒙特号”轮船的速度提高到每小时6至8英里。
从此,“克莱蒙特号”担负起从纽约到阿尔巴尼城定期航班的运载任务。1808年,富尔顿又造了两艘轮船——“海神之车号”和“典型号”。逆水逆风之下,时速达到每小时6英里,各项性能也更加完善。1809年,富尔顿组建轮船公司,广泛吸纳资金,建造各种蒸汽轮船。
富尔顿的造船技术被应用于美国海军。他设计、制造新式的战舰和快速汽艇,大大加强了美国海军的实力。1815年2月24日富尔顿去世,他的“克莱蒙特号”轮船的试航成功,意味着人类迎来水上航行的机械化时代。

火车:
16世纪下半叶,在英国和德国的矿山和采石场铺有用木材做成的路轨。在轨道上行走的车是靠人力或畜力推动的。1767年,英国的金属大跌价,有家铁工厂的老板看到堆积如山的生铁,既卖不出去赚不了钱,又占用了很多地方,就令人浇铸成长长的铁条,铺在工厂的道路上,准备在铁价上涨的时候再卖出去。可是,人们发现车辆走在铺着铁条的路上,既省力,又平稳。这样,铁轨先于火车诞生了。

铁条上行车毕竟不是很方便的,于是,铁条得到了改进,做成凹槽形的铁轨。这种轨道可以防止车轮滑出,但容易在凹槽中积上石子、煤屑,铁轨很容易损坏。于是,人们把铁轨做成了上下一样宽,中间略窄的形状,这样垃圾不易积起,铁轨也不容易损坏。可是这种轨道不是很稳的,铁轨受到冲击容易翻倒而导致车辆出轨翻车。人们又把铁轨的下面加宽,造成像汉字的“工”字形,这种形状的轨道既稳定又可靠,一直沿用到今天。

那个时代铁路已诞生,可是行走在铁路上的车大部分是用马拉的。1783年,瓦特的学生默多克造出了1台用蒸汽机作动力的车子,但效果不好,没人用。1807年,英国人特里维希克和维维安制造成功用蒸汽机推动的车子,可是这车子太笨重了,难以在普通的道路上行走,而他们也没想到把这辆车放到铁轨上去,所以不久也就弃之不用了。直到1814年,放牛娃出身的英国工程师斯蒂芬森造出了在铁轨上行走的蒸汽机车,正式发明了火车。

斯蒂芬森出生于1781年,父亲是煤矿上的蒸汽机司炉工。母亲没有工作。一家8口全靠父亲的工资收入生活,日子过得很艰难。14岁那年,斯蒂芬森也来到煤矿,当上了一名见习司炉工。他很喜欢这个工作,别人下班了,他却认真地擦洗机器,清洁零部件。多次的拆拆装装,使他掌握了机器的结构。他渴望掌握更多的知识,辛勤工作一天后,就去夜校上课。他从没上过学,开始学习时困难重重,他聪明好学,勤奋钻研,很快掌握了机械、制图等方面的知识。一次,他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结合工作的实际,设计了一台机器。煤矿上的总工程师看到他设计的机器草图,大加赞赏,这给了斯蒂芬森很大的鼓励。他学习工作更加努力。勤奋了,不久便成了名熟练的机械修理工。

1907年,特里维希克和维维安造出了在普通道路上行走的蒸汽机车,但由于车子过于笨重,在普通道路上难以行驶,他们放弃了这个发明。斯蒂芬森总结他们失败的教训,开始研制蒸汽机车,他改进了产生蒸汽的锅炉,把立式锅炉改成卧式锅炉;并作出了一个极有远见的重大决断,决定把蒸汽机车放在轨道上行驶;在车轮的边上加了轮缘,以防止火车出轨;又在承重的两条路轨间加装了一条有齿的轨道。因为当时考虑蒸汽机车在轨道上行驶,虽可避免在一般道路上因自身太重而难以行走的缺点,可在轨道上也会产生车轮打滑的问题,所以,在机车上装上棘轮,让它在有齿的第三轨上滚动而带动机车向前行驶。

1814年,斯蒂芬森的蒸汽机车火车头问世了。他发明的这个铁家伙有5吨重,车头上有一个巨大的飞轮。这个飞轮可以利用惯性帮助机车运动,斯蒂芬森为他的发明取了个名字叫“布鲁克”。这个布鲁克可以带动总重约30吨的8个车厢。在以后的10年中,他又造了11个与布鲁克相似的火车头。

斯蒂芬森的新发明也有很多缺点,首先是震动太大。有一次,甚至震翻了车;其次是速度不快。因此,斯蒂芬森经过改进,重新设计了一辆火车。在设计制造火车的同时,他说服了皮斯先生。当时,1821年,皮斯先生正在筹划铺设从斯托克顿到达灵顿供马拉车用的铁轨,皮斯听了斯蒂芬森的建议,就委托他制造一台火车头。斯蒂芬森受委托后,加紧了工作的步骤。终于造出了一辆新的更先进的蒸汽机车,他将它命名为 “旅行号”。

1825年9月27日,在英国的斯托克顿附近挤满了4万余名观众,铜管乐队也整齐地站在铁轨边,人们翘首以待,望着那卧榻碗蜒而去的铁路。铁路两旁也拥挤着前来观看的人群。忽然人们听到一声激昂的汽笛声,一台机车喷云吐雾地疾驶而来。机车后面拖着12节煤车,另外还有20节车厢,车厢里还乘着约450名旅客。斯蒂芬森亲自驾驶世界上第一列火车。火车驶近了,大地在微微颤动。观众惊呆了,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不相信眼前的这铁家伙竟有这么大的力气。火车缓缓地停稳,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欢呼声。铜管乐队奏出激昂的乐曲,七门礼炮同时发放,人们在庆祝世界上诞生了火车。这列火车以每小时24公里的速度,从达灵顿驶到了斯托克顿,铁路运输事业从这天开始。

到此时,火车的优越性已充分体现出来了,它速度快、平稳、舒适、安全可靠。随即在英国和美国掀起了一个修筑铁路、建造机车的热潮。仅1832年这1年,美国就修建了17条铁路。蒸汽机车也在这段时间前后有了很大的改进,从最初斯蒂芬森建造的两对轮子的机车,一直发展到5对,甚至6对轮子。而斯蒂芬森继续作为这个革命性运输工具的发明者和倡导者,解决了火车铁路建筑、桥梁设计、机车和车辆制造的许多问题。他还在国内和国外许多铁路工程中担任顾问。就这样,火车在世界各地很快发展起来了。直到今天,火车仍然是世界上重要的运输工具,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汽车:
1885 年, 卡尔·本茨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装有四冲程汽油发动机的轻型三轮车, 这要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汽车了.这辆汽车的试制成功, 奠定了今天汽车工业的基础.

卡尔·本茨1848 年生在德国, 他的父亲在铁路上工作.年轻时, 他曾在工业学校学习数学和机械.后来他又在工厂的工作中积累了许多实际操作的经验.1871 年, 本茨在曼德投资建立了工厂, 并开始了对内燃机的研究.他是怎样开始对内燃机产生兴趣的呢?

原来, 当时已经发明自行车.不过, 那时的自行车和我们现在的自行车不同.那时的自行车的脚蹬是装在非常大的前轮上的, 蹬起来非常费力.本茨想: 如果能把发动机装在自行车上, 行动起来, 就会既快又省力了.那个时候, 欧洲已有一些国家利用蒸汽机来驱动船舶和火车.但由於蒸汽机非常笨重而且是燃料在汽缸外燃烧的外燃机, 所以, 无法装在自行车和其他的轻型车辆上.

经过详细调查, 本茨发现发动机中了除了蒸汽机之外, 还有燃汽机.燃汽机是一种将汽缸中的易燃气体点火引爆, 然后利用气体爆炸膨胀所产生的力量来推动汽缸中的活塞的内燃机.当活塞的运动通过连杆带动汽车的传动轴时, 传动轴就会驱动车轮旋转起来.当时所用的易燃气体是煤气.

1878 年, 本茨制成了使用煤气的燃气机.紧接着, 他又开始研究把发动机装在小型四轮和三轮车上.

由於燃气机需要制造装气体的装置, 这个装置很大, 所以无法装在轻装的车辆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本茨绞尽了脑汁.

一天, 本茨听到了这样一件事, 有人用汽油清除衣服上的污垢时, 使得屋子里充满了汽油, 当火苗接触到这些弥漫在屋子里的汽油时汽油发生了爆炸.本茨想, 汽油既然有这么大的威力, 可不可以将汽油用来代替煤气呢? 这样, 就不再需要装气体的装置, 发动机的体积和重量就会得到很好的改善.

在这之前, 一位法国人曾制造过汽油发动机, 但发现它的力量不大.本茨通过研究发现, 蒸发后的汽油直接用在发动机中, 是效率不佳的主要原因.本茨不断改变混杂在汽油中的空气比例, 分析爆炸的强度.他发现, 当压缩混合气体使其密度增加时, 爆炸力就会随之增强.由此本茨成功地制造出了体积小、力量大的汽油发动机.

但是这种内燃机因为只有一个汽缸, 所以把它装在汽车上, 汽车行驶起来很不平稳.

英国科学家克拉克发明了一项改进措施, 就是在一台内燃机中装上两个汽缸, 当一个汽缸处在回复阶段时, 让另一个汽缸爆燃做功, 两个汽缸交替做功, 使输出的动力均匀起来.本茨采用了这种方法, 制成了四冲程的内燃机.

1885 年, 本茨首次成功地将内燃机与车轮结合在一起.他把他制造的汽油发动机装在了三轮车上.

到1885 年的秋天, 本茨所制造的汽车已能以每小时12 公里的速度稳定地行驶了.由於它用汽油内燃机作动力, 所以被人们叫做汽车.这就是世界上第一辆汽车.

地铁:
英国伦敦的地下铁道是世界上最早建造的地下铁道。

19世纪40年代,伦敦市区的交通已经变得拥挤不堪。1843年,建造地下铁道的建议被提了出来,接着又制订了建造的具体计划,可是一直拖了十多年,政府才批准这项计划。

地下铁道于1860年开始建造,可是,刚开始遭到许多市民的反对,他们不相信地下铁道能建造成功,而且不少市民还感到惊恐不安,担心在马路中心揭开路面,开挖宽沟,会危及路旁房屋和生命的安全。

市民们的担心显然是多余的。900名工人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在1863年将地下铁道建造成功。路旁的房屋没有倒塌,挖开的路面修复如初,车辆照常来来往往,只是在路面之下多出了车轮的滚动声和尖利的汽笛声。

地下铁道成了当时的一大奇物,也成了伦敦重要的交通工具。人们都以能乘坐地铁为快,地铁建成后的第一年,乘坐的旅游客就达950万人次。

❺ 诺亚方舟出现了科学家在山脉发现“轮船”结构,是谁打造的

《圣经》中记载着许多的故事,传说有一位男子叫做诺亚,他在得到上帝的旨意后,制造出了一艘大轮船,这艘大轮船便是世人心心念念的诺亚方舟。正是凭借着这艘大船,人类和世间的万物才能够躲过大洪水的冲击,世界上也才能留下人类的生命种子。在我们看来这是神话故事,但是许多人认为诺亚方舟是真实存在的,曾经就有人声称找到了传说中的诺亚方舟,这是真的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诺亚方舟的传说呢?诺亚方舟究竟是否是真实存在的呢?欢迎评论区留言交流讨论。

❻ 最早的船是什么时候的

最早的船是木头,人抱着木头游过河!

❼ 蒸汽机驱动的轮船是怎么发明出来的

自从1784年瓦特改进了蒸汽机之后,有许多人动上了蒸汽机的脑筋,想把它装到船上去,用蒸汽做动力使船前进。

在这方面,走在前面的是美国发明家菲奇,他在1787年参照木桨划水的原理,制造了一艘多桨式汽船。后来,他又进行改进,于1790年制成了一艘时速可达12千米的大型桨式客运汽船。可这艘汽船并不令人满意,它开动时带着沉重的吐气声,速度又不稳定,所以不久就停开了。

现在人们公认的,用蒸汽机驱动的轮船的发明者是富尔顿。

美国人富尔顿在20多岁时结识了瓦特,爱上了蒸汽机,并开始设计制造轮船。当时的美国与欧洲大陆的交通全靠帆船,速度既慢又不够安全。作为一个美国人的富尔顿深深地体会到这种不便,希望有一种不靠人力、风力驱动的船只,可以高速度航行,使美国和欧洲成为近邻。

1803年的一天,富尔顿在巴黎的塞纳河上初次试验了他的汽船。这艘船其貌不扬,船上的主要部位安装着一台烧煤的大蒸汽锅炉,看上去十分笨重。人们对这个丑八怪简直不屑一顾,称之为“富尔顿的蠢物”。这“蠢物”确实也不争气,在塞纳河上吐气冒烟地走走停停,走不多远干脆不动了。于是,这第一次试航就在人们的哄笑声中结束了。

可富尔顿没有泄气,他像父母钟爱自己的子女一样热爱这初生的轮船,他有信心把这个“蠢物”改造成一个人见人爱的“宠物”。但继续研究需要钱,他没有钱。这时,他想到了那位横扫欧洲大陆不可一世的军事家拿破仑。

1803年6月,当富尔顿听说拿破仑要越过英吉利海峡对英国作战时,就满腔热情地向拿破仑建议:建立一支不要风帆的蒸汽船队,这支船队即使在恶劣天气也可在英国登陆。可是,过于自信的拿破仑不相信军舰没有帆也能航行,坚持花大笔的钱扩充他那全由帆船组成的海军舰队。他在一封信中乐观地说:“当发起进攻时,我们只要有8小时黑夜的掩护,就可以决定世界的命运了。”

可拿破仑的命运实在不佳。1804年,随着他的一声号令,1300多艘平底帆船满载着10万法国大军,浩浩荡荡向英国进发,庞大的船队不乏黑夜的掩护,但缺乏天气的庇护:英吉利海峡恶劣的气候和海浪很快就把这支没有机械动力的船队摧毁了。拿破仑不战自溃。不少史学家曾指出,如果拿破仑接受富尔顿的建议,用蒸汽轮船配备他的舰队,就能击败英国,那么,19世纪以后的欧洲历史将完全是另一个样子了。

而“富尔顿的蠢物”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作为新兴的迅速崛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美国人,对新生事物十分敏感,当富尔顿在法国的研究陷于困境、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些实业家就邀请他回到祖国去进行研究。

1807年,42岁的富尔顿终于建成了另一艘汽船“克莱蒙特号”。这艘船长40米、宽5米、重150吨,在当时算得上是一艘大船了。8月17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纽约的哈得逊河两岸挤满了来观看新船试航的人,在众目睽睽下,“克莱蒙特克”的大烟囱冒出了滚滚黑烟,蒸汽机轰响起来,两舷的大桨轮在17.64千瓦的蒸汽机带动下转动起来了,船缓缓离开了码头,沿哈得逊河逆流而上。

不料,刚开出不久,“克莱蒙特号”不动了。人们骚动起来,有人嚷道:“这‘蠢物’瘫痪了!”可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机械故障,经修理马上被排除了,机器声又响起来了。一位贵妇人惊叫起来:“天哪,那‘蠢物’又动了!”是的,“克莱蒙特号”正以每小时9千米的速度破浪前进。机器的轰鸣声、浪花的飞溅声和观众的欢呼声向全世界宣告:富尔顿成功了!以机器动力取代人力和风力驱动船只的新时代到来了!

从此,富尔顿被誉为“轮船之父”。他在1815年去世后,美国人还把他的故乡——宾夕法尼亚州的兰开斯特县改名为富尔顿县,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

❽ 大轮船前头突出的大鼻子,是谁发明的

球鼻首船查询这个就知道了

❾ 最早的船在哪个国家

船的发展 说起航海,不能不提及船。最早期的船是独木舟(即把一块大木头的中间挖空)和皮筏(用动物皮缝制),加上橹或桨。慢慢地,人们发现在木制桅杆上加上一张动物的皮做帆,船借助风力跑起来更快,但当时只懂得顺风走。渐渐地,人们又通过调整帆的角度,船也可以逆风行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类的进步,造船工艺也随之改进,船也就越造越大,先是有木头的,后来发展成有钢铁的、水泥的、玻璃钢的等等。海运业的发展,推动了港口和码头的建设。蒸汽机的发明,给航海带来了一场彻底的革命,包括后来内燃机及核动力在船上的应用,使海船能够造得越来越大。海船也由过去靠人工或借助风力来推动,改为动力推动。 船有了动力,还得配上一个有效的推进器,才能使船动起来。最早的推进器是装在船两边的叶轮,这种船跑得很慢。后来才使用螺旋桨。关于螺旋桨的来历,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早在1752年,有个瑞士科学家就设想过螺丝一样的螺旋桨,但一直没能付诸试验。70年后,才有人按这种设想去设计船用螺旋桨,但航速最快也只能达到七节半(一节即一海里=1.85公里),可惜这条创记录的船在一次试航中机器发生爆炸,试验就此中断。到了1838年,一个名叫佩蒂特·史密斯(Francis Pettit Smith)的英国人,在试验他的一条船时,把船开到最高时速4节,突然,船底下传来一声巨响,史密斯赶紧关掉机器下去查看,原来是用来作为螺旋桨的那根长长的螺丝绞到了一个玻璃瓶,被弄断了一大截。史密斯想,无论如何,船还是得开回去。所以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重新发动了机器,没想到船飞快地跑了起来,时航竟然达到了13节。史密斯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短的螺旋桨要比长长的螺丝状的螺旋桨更有效,更能产生推力。 在茫茫大海中航行,认准东西南北至关重要。以前林彪讲过一句话,叫作“大海航行靠舵手”。其实这是外行话,大海航行不是靠舵手,因为开大船不象开汽车,舵手是听命于驾驶员的舵令而操作的。如果真要说出靠什么的话,我认为是靠罗经。罗经可以说是大海航行中最重要的设备。罗经有两种,一种叫磁罗经,一种叫陀螺罗经或叫电罗经。磁罗经是中国人发明的,这一事实中国人最清楚。电罗经是德国人于1908年发明的。磁罗经利用地球磁极相吸和相斥的原理,而电罗经则是利用地球本身的引力场和旋转以及陀罗仪自身的特性而工作的。 船在大海上,有动力可以前进,有罗经可辨别方向,但这样还不够。当肉眼观测不到周围物体的情况下(如夜间或雾天),驾驶员又是怎样避开障碍物的呢?雷达的发明为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据说发明雷达的灵感来自于蝙蝠的启示。雷达是利用无线电脉冲波对目标进行探测和测距的设备。其测定的方法是将参考信号与所测目标的反射信号相比较,从而得出距离和方位。应该说,雷达也是航海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船上有了雷达比人有了眼睛更管用,可以全天候地时刻注视周围的一切。 一条船有了机器、螺旋桨、罗经和雷达,再配上船员,似乎可以出海了。看过《泰坦尼克号》的人应该不会忘记SOS这一求救信号吧。为确保船与人命的安全,船上还需要配备通信工具。船与岸上的联系以及船与船之间联络靠的就是电报。电报是由意大利科学家发明的。船上的电报主要采用莫尔斯信号(Morse Code),即按约定的规则给每个字符赋予固定的编码,用长短无线电声号来发送。 http://ajxx.xhe.sh.cn/cms/data/html/doc/2005-06/28/25679/

阅读全文

与大船谁发明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ok论坛怎么删除帖子 浏览:242
马鞍山恒生阳光集团 浏览:235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