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东汉时期发明的“水排”作用在干什么
水排是一种依靠水来鼓风,进行冶铁的工具。
早期是用人力鼓风,叫人排,后面发展为回用马来拉动进行鼓风答,叫马排,最后杜诗发明改用水力,所以叫水排。
水排的运用,大大减少了人力畜力的投入,而且是免费的、不会中断的连续工作,这给古代冶铁工作带来了极大方便,大大提高了冶铁效率。
㈡ 发明水排的人是谁
水排是我国古代一种冶铁用的水利鼓风装置。人类早期的鼓风器大都是皮囊。一座炉子用好几个囊,放在一起,排成一排,就叫"排囊"用水力推动这些排囊,就叫"水排"。水排发明于东汉早期,是南阳太守杜诗(?-38)在总结劳动人民实践经验基础上发明的。因为它"用力少,见功多"所以大家乐于使用。三国时期的韩暨把它推广到了魏国官营冶炼作坊中,用水排代替过去的马排、人排,四季不歇。水排不但节省了人力、畜力,而且鼓风能力比较强,因此促进了冶铁业的发展。水排在我国沿用了很长一个时期,直到本世纪七十年代,一些地方还在使用。 汉代的水排由同一时期的水碓和翻车结构推测,也是一种轮轴拉杆传动装置、我国古代水排构造的详细技术最早见于元代的《王祯农书》,依水轮放置方式的差别,分为立轮式和卧轮式两种。都是通过轮轴、拉杆及绳索把圆周运动变成直线往复运动的,以此达到起闭风扇和鼓风的目的。因为水轮转动一次,风扇可以起闭多次,所以鼓风效能大大提高。
㈢ 水排什么时候发明的
水排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的发明,是机械工程史上的一大发明,约早于欧洲一千多年。建武七年(公元三十一年),杜诗创造了利用水力鼓风铸铁的机械水排,引 这种钢材的制作方法。最初的鼓风设备叫人排,用人力鼓动。继而用畜力鼓动,因多用马,所以也叫马排。直到杜诗时改用水力鼓动,称水排。
㈣ 发明水排的是
答案B
王景是东汉人,A错。王景是水利专家,主持治理黄河,C错。东汉时期,杜诗发明了水排,B正确。
㈤ 水排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排是我国古代一种冶铁用的水利鼓风装置。人类早期的鼓风器大都是皮囊。一座炉子用好几内个囊,放容在一起,排成一排,就叫"排囊"用水力推动这些排囊,就叫"水排"。水排发明于东汉早期,是南阳太守杜诗(?-38)在总结劳动人民实践经验基础上发明的。因为它"用力少,见功多"所以大家乐于使用。三国时期的韩暨把它推广到了魏国官营冶炼作坊中,用水排代替过去的马排、人排,四季不歇。水排不但节省了人力、畜力,而且鼓风能力比较强,因此促进了冶铁业的发展。水排在我国沿用了很长一个时期,直到本世纪七十年代,一些地方还在使用。
汉代的水排由同一时期的水碓和翻车结构推测,也是一种轮轴拉杆传动装置、我国古代水排构造的详细技术最早见于元代的《王祯农书》,依水轮放置方式的差别,分为立轮式和卧轮式两种。都是通过轮轴、拉杆及绳索把圆周运动变成直线往复运动的,以此达到起闭风扇和鼓风的目的。因为水轮转动一次,风扇可以起闭多次,所以鼓风效能大大提高。
㈥ 水排开始出现于哪个朝代谁发明主要用于哪一生产部门
水排开始出现于来汉光武建武七年(公源元三十一年),杜诗创造了利用水力鼓风铸铁的机械水排,主要用于冶炼部门
水排是我国古代一种冶铁用的水力鼓风装置(如图1),由南阳太守杜诗在总结劳动人民实践经验基础上发明而成。不但节省了人力、畜力,而且鼓风能力比较强,极大地促进了冶铁业的发展。三国时的韩暨把它推广到了魏国官营冶炼作坊中,用水排代替过去的马排、人排,四季不歇。
㈦ 发明水排的是谁,哪朝的
水排发明于东汉早期,具体时间不太清楚,是南阳太守杜诗在总结劳动人民实践经验基础上发明的。
㈧ “水排”是怎样的科技发明呢
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懂得鼓风冶铁的技术。最早的鼓风机叫做“橐”(tuó,口袋的意思),即用皮革做成的风袋,也就是教材中提到的“皮囊”。橐用起来有点象现在手风琴拉压的往复动作,即用人力挤压皮风袋,使其一张一合,把风鼓入炉中。《吴越春秋·阖闾内传》中记载,春秋末吴国干将铸剑时,“使童男童女三百人鼓橐装炭”,使用人力鼓风,谓之“人排”。
东汉时,冶铁业进一步发展,当时南阳是全国冶铁中心,南阳太守杜诗总结当地人民冶铁鼓风的经验,主持设计创制了以水力为动力的一套冶铁鼓风机具,称之为水排。
杜诗创制的水排,其具体结构缺乏史载。后来元代农学家王祯曾对水排结构加以研究,基本弄清了水排的情况,在其著作《农书》中绘制了水排结构示意图,据此可知水排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它是利用水力推动木轮转动,然后通过轮轴、拉杆等机械传动装置,把圆周运动变为直线往复运动,从而使皮制鼓风橐连续开合,达到鼓风的目的。
水排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冶铁史上的重大技术革新,它不仅节省人力、畜力,而且推动冶铁炉向大型发展。这一重大科技发明与运用,比欧洲人早约1100年。
㈨ 水排是什么时候发明的谁发明的
最早见于《后汉书·杜诗传》“……建武七年(31),迁南阳太守,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而见功多,百姓便之。”“冶铁者为排吹炭,今激水鼓之也。”这说明东汉建武七年河南南阳地区,首先使用了这种先进技术。南阳自战国时,就是著名的冶铁基地。汉武帝曾在此设铁官,据发掘材料,南阳郡内有汉代冶铁和铸造作坊 5 至 7 处,从事冶铁者世代相传,在鼓风冶铸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水排之前,早已使用水碓舂米,杜诗正是总结了这些经验发明了水排。水排是利用水力进行鼓风的冶铁设备。王祯《农书》记载的水排构造是,在一立轴上,作上下二卧轮,用水激转下轮,则上轮用绳套带动另一个小轮,在小轮上装一个曲柄,再由一个连杆和另一个曲柄传到一个卧轴,经攀耳以及排前直木,则排(木排)随来去,将风鼓进炼炉。汉代水排较简单,排橐是当时的冶铸鼓风器,外部用皮革制成,内部用木环作骨架,体上用吊杆挂起,以便推压鼓风。其构造是,在一横轴的顶端,作一竖轮,然后在横轴中间置一拨子,水激竖轮转动横轴,使木拨子推动连杆和一个曲柄及橐前的从动杆使皮橐推压鼓风。中国历史博物馆根据《后汉书·杨璇传》和山东滕县出土的东汉画像石刻复原了东汉的冶铁水排(排橐),并在中国通史陈列中展出。
㈩ 水排何时发明的
水排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的发明,是机械工程史上的一大发明,版约早于欧洲一千多权年。建武七年(公元三十一年),杜诗创造了利用水力鼓风铸铁的机械水排,引 这种钢材的制作方法。最初的鼓风设备叫人排,用人力鼓动。继而用畜力鼓动,因多用马,所以也叫马排。直到杜诗时改用水力鼓动,称水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