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1992年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地动仪一公斤纪念金币

1992年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地动仪一公斤纪念金币

发布时间:2021-06-15 06:25:13

A.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金币由哪个单位发行

18年前,我国发行的《中国古代科技发明金币大全套》,2013年拍出747500元天价!2015乙未羊年,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系列再次成套发行,再现罕见收藏机遇!
李斌是享誉中外的著名钱币设计家、雕刻家。曾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印钞厂高 级工艺美术师,从事货币、有价证券的设计和雕刻制版已35年之多,完成了第四套人民币等大量的优秀设计、雕刻作品。 大师身份就是价值保障!这套出自李斌之手的重磅藏品必有不俗的市场表现!
100元面值,直径40mm,浮雕之精准、喷砂之细腻,堪称中国当代贵金属币的精品之作。

B.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发现纪念币价格是多少

1997年以前发行的金银币有熊猫系列、中国十二生肖系列纪念币、中国杰出历史人物系列纪念币、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发现系列纪念币、中国出土文物系列纪念币、世界文化名人系列纪念币、中国珍稀野生动物系列纪念币、中、美吉祥物麒麟系列纪念币、观世音菩萨系列纪念币、中国金银纪念币(包括重要有意义的各种纪念币)等.

C. 制作了地动仪的东汉著名科学家 答案是谁

地动仪是中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创造的一传世杰作。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他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动仪[1] 。

地动仪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均有口含龙珠的龙头,在每条龙头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龙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

汉顺帝阳嘉三年十一月壬寅(公元134年12月13日),地动仪的一个龙机突然发动,吐出了铜球,掉进了那个蟾蜍的嘴里。当时在京师(洛阳)的人们却丝毫没有感觉到地震的迹象,于是有人开始议论纷纷,责怪地动仪不灵验。没过几天,陇西(今甘肃省天水地区)有人快马来报,证实那里前几天确实发生了地震,于是人们开始对张衡的高超技术极为信服。陇西距洛阳有一千多里,地动仪标示无误,说明它的测震灵敏度是比较高的。

但由于历史久远张衡地动仪已经失传,只留下一百多字的文字记载。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1] ,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在东汉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晚年因病入朝任尚书,于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北宋时被追封为西鄂伯。

张衡在天文学方面著有《灵宪》、《浑仪图注》等,数学著作有《算罔论》,文学作品以《二京赋》、《归田赋》等为代表。《隋书·经籍志》有《张衡集》14卷,久佚。明人张溥编有《张河间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誉为“木圣”[2] (科圣),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后人为纪念张衡,在南阳修建了张衡博物馆。

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据《后汉书·五行志》记载,自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到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的三十多年间,共发生了二十六次大的地震。地震区有时大到几十个郡,引起地裂山崩、房屋倒塌、江河泛滥,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他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当时利用这架仪器成功地测报了西部地区发生的一次地震,引起全国的重视。这比起西方国家用仪器记录地震的历史早一千七百多年。

张衡地动仪的史书记载:
【南朝】范晔(398年-445年) ,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 其中《后汉书·张衡列传》记载候风地动仪共196字: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

河南南阳张衡博物馆内浑天仪(3张)

张衡在创作了浑天仪之后曾写过一篇文章。此文全文已佚。只是在梁代刘昭注《后汉书·律历志》时作了大段引述而使之传世。刘昭注中把这段文字标题为《张衡浑仪》。称之为“浑仪”可能是刘昭所作的一种简化。在古代,仪器的定名并不严格。虽然后世将“浑仪”一词规范为专指观测仪器,但在隋、唐以前,“浑仪”也可用于表演仪器。

  • 瑞轮荚

  • 瑞轮荚是张衡别出心裁创造的自动日历,它模仿神话中奇树蓂荚的特征,靠流水作用,从每月初一开始,一天出现一片叶子,到满月出齐15片,然后每天再收起一片,到月末为止,循环开合。这个神话曲折地反映了尧帝时天文历法的进步。张衡的机械装置就是在这个神话的启发下发明的。听谓“随月盈虚,依历开落”,其作用就相当于现今钟表中的日期显示。

  • 指南车

  • 张衡制造的指南车利用机械原理和齿轮的传动作用,由一辆双轮独辕车组成。车箱内用一种能自动离合的齿轮系统,车箱外壳上层置一木刻仙人,无论车子朝哪个方向转动,木人伸出的臂都指向南方。

  • 计里鼓车

  • 张衡创造的计里鼓车是用以计算里程的机械。据《古今注》记载:“记里车,车为二层,皆有木人,行一里下层击鼓,行十里上层击镯”。记里鼓车与指南车制造方法相同,所利用的差速齿轮原理,早于西方1800多年。

  • 独飞木雕

  • 张衡制作独飞木雕,是模仿鸟类高空翱翔的滑翔翼型设计。

  • 地形图

  • 张衡也研究过地理学,根据他研究和考察的心得,画过一幅地形图。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三云:“衡尝作地形图,至唐犹存。”

    D. 谁发明的地动仪他是哪个朝代(年代)的

    中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创造了地动仪。

    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内比较频繁。容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经过多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动仪。地动仪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均有口含龙珠的龙头,每条龙头的下方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龙珠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

    (4)1992年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地动仪一公斤纪念金币扩展阅读: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意思是,地动仪用尚好的铜建铸而成,盖好上面的盖子顶部隆起,像极了酒杯,用山龟鸟兽的形象装饰,中间有柱子,旁边有8个通道,用来发射机关。

    在《后汉书·张衡列传》中,流传下来的虽只有零星的文字记录,但直到现在,其和制造人张衡一同,仍被视为中国古代伟大科技发明的典范,并且进入教科书之中,成为几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据史料记载,候风地动仪早在公元200年左右就消失殆尽。而现在出现在教科书中的图片,实际上是上世纪50年代一位叫王振铎的古代科技史学家根据史籍复原而出的概念模型。

    E. 三元纪念币发行过几次

    你好!我国建国后3元纪念币共发行过7次共计8枚金银纪念币,详情如下:


    第1枚(图1)是1991年发行的1克熊猫金币,该枚金币含黄金1克,成色99.9%,形状为圆形,直径10毫米,面额3元,发行量110000枚,年号1991年,由沈阳造币厂铸造。

    F. 第一个地动仪是谁发明的

    张衡,他发明了地动仪。
    除了浑天仪外,张衡在世界科学史上另一个不朽的创造发明——地动仪,就是在他第二次担任太史令期间研制成功的。发明于公元132年(阳嘉元年)的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及其方位的仪器。地动仪的发明,在人类同地震作斗争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从此,开始了人类使用仪器观测地震的历史。
    据《后汉书·张衡》记载,地动仪是用青铜铸成的,形状很象一个大酒樽,圆径有8尺。仪器的顶上有凸起的盖子,仪器的表面刻有各种篆文、山、龟、鸟兽等花纹。仪器的周围镶着8条龙,龙头是朝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8个方向排列的,每个龙嘴里都衔着一枚铜球。每个龙头的下方都蹲着一只铜铸的蟾蜍,蟾蜍对准龙嘴张开嘴巴,象等候吞食食物一样。无论哪个地方发生了地震,传来地震的震波,哪个方向的龙嘴里的铜球就会滚出来,落到下面的蟾蜍嘴里,发出激扬的响声。看守地动仪的人听到声音来检视地动仪,看哪个方向龙嘴的铜球吐落了,就可以知道地震发生的时间和方向。这样一方面可以记录下准确的地震材料;同时也可以沿地震的方向,寻找受灾地区,做一些抢救工作,以减少损失。
    张衡地动仪的内部结构原理,史书上的记载非常简略,使人无法详知,这是很令人遗憾的。近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凭借他们所掌握的现代科学知识,依据《后汉书·张衡传》的有关记载,参照考古资料,经过多方面的探索,终于考证推论出1800多年前张衡制造的地动仪的机构原理,并且设计了这座仪器的想象图。
    在国外,过了一千多年,直到公元13世纪,古波斯才有类似仪器在马拉哈天文台出现;而欧洲最早的地震仪也是出现在地动仪发明1700多年以后了。

    G. 求地动仪纪念币的图片,没见过这种钱币。

    地动仪纪念币此纪念币发行年代为1992,面值为100元,成色为99.9,发行量为1000枚。

    博宝在线拍卖有很多这类型的钱币,楼主对这类钱感兴趣可以去看看。

    纪念币正面为长城,背面为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发现第(1)组纪念金币-地动仪,规格为32毫米,重量为1盎司。由沈阳造币厂制造。

    H. 地动仪是谁发明的

    地动仪是由东汉张衡发明的。张衡除了地动仪之外还发明了候风铜鸟和演示主要星体位置的浑天仪。

    《后汉书》记载该仪器曾经测出有地震,官员立即上奏皇帝,但当时京师洛阳并无感到地震,立时遭众臣诽议。几日后六百里快马来报,证实陇西(即现时甘肃省南部)发生地震,众人乃信服。

    构成

    地动仪以青铜铸成。圆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上饰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在八个主要方位上各有一口含铜球的龙头。龙头的正下方,各有一仰头张口的青铜蟾蜍,对准龙头。当某一方向传来地震时,此方向的一个火龙吐珠,正落入蟾蜍口中,发出巨响,报告发生地震,其他七只龙头不为所动。根据口含铜珠的蟾蜍的方位,可知地震发生的方向。

    (8)1992年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地动仪一公斤纪念金币扩展阅读

    复原的候风地动仪

    根据后汉书里的196个字,考古学家王振铎花了5年的时间,结合英国科学家的地震理论,于1951年制出他理解的候风地动仪。其外型的8条龙为明清风,显得比较华丽。当年美国尼克松总统来访时,曾赞赏有加。而唐山大地震时,由于其制作原理错误,所以其未能展现该有的功能。

    后人们重新解读了“关”、“机”二字(关为“门闩”、机为一种“杠杆机关”),认为地动仪应为“悬垂摆原理”所操控,研究人员按此复原,最终在多次地震中进行检测并取得了成功。新近复原的候风地动仪采用圆柱体直桶腰,8条龙仅有龙首,线条简单,8只蟾蜍背部朝内顶起仪器,嘴巴朝外向上张开。此外,19世纪的英国和日本学者也曾尝试复原地动仪。

    2007年,有报道称大韩民国将候风地动仪列为文化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然而此报道正文中并没有“地动仪申遗”的内容,只是提到韩国将候风地动仪印在韩元纸币上。事实上,10000韩元纸钞上所印的古代仪器是韩国高丽大学博物馆所收藏的浑天时计(又名浑天表,韩国第230号国宝)的内部结构,不是地动仪,与中国古代的浑天仪也有所不同。

    阅读全文

    与1992年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地动仪一公斤纪念金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郴州学府世家纠纷 浏览:197
    马鞍山ok论坛怎么删除帖子 浏览:242
    马鞍山恒生阳光集团 浏览:235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