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太平天国创造的生僻字

太平天国创造的生僻字

发布时间:2021-06-15 04:56:29

Ⅰ 太平天国建立时间

经历了如下历程。

1843年
7月 洪秀全与冯云山、洪仁玕建立拜上帝会,自称上帝之子,并称呼上帝为天父、耶稣为天兄。

1844年
4月 开始在广州一带传教。
5月 冯云山及洪秀全到广西桂平传教,後冯云山转至紫荆山区一带,洪秀全回广东。
1847年
3月 洪秀全及洪仁玕在广州投美国教士罗孝全(I.J.Roberts),首次读到圣经。被其他教徒排挤而未受洗,之後写出《原道觉世训》
8月 洪秀全回广西紫荆山,与冯云山发展拜上帝会。
1851年
1月 拜上帝会于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改元“太平天国元年”
3月 洪秀全称“天王”
9月 太平军攻占永安。
12月 在永安封东南西北翼王,建立太平天国基本制度,称为“永安建制”
1852年
4月 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南王冯云山于全州战死。
9月 太平军攻长沙,西王萧朝贵战死。
1853年
1月 攻陷武汉,人数增至五十万。曾国藩办湖南团练,即为湘军。
3月 攻陷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首都。清军建江南、江北大营。

Ⅱ 太平天国运动国字为什么去掉一点

“国”字其实很有意思。商周时期,人们聚居的地方称作邑,《说文》解释说:“邑,国也。”邑就是国。“国”字的出现,大约在周灭商之后,因为甲骨文中找不到“国”字。西周时期,人们要表示“国家”的意思,一般用“邦”字。后来,人们有了“国”的观念,铜鼎铭文中的“国”字写成“或”字。后来,这个表示国家重地的“或”字,加了“土”旁,变成“域”字,或加了“□”,变成繁体的“国”字。

“或”字的“口”指的是一个有栅栏围着的重要地方,从早期的“或”字看来,“口”的四方都有一横,这一横很可能是“止”字的简化,表示这重地是有人在四边把守着的。后来这四笔,简化成一笔,而“或”字的“戈”便是古代的兵器,字意是用武器保卫人口、保卫土地。所以,“戈”、“口”之下又多了一横,后来又在“或”字周围加了一个框,意思是国家周边应该有边防。

说“国”字,不能不提到岳飞与“精忠报国”。在杭州西湖畔的岳庙精忠园正壁上,镌有朱红斗大四字:“精忠报国”,细心的游客都会发现“国”字里面少了一点。据说,南宋时岳飞应征入伍,他临行时岳母叫他跪下,在他背上刺写“精忠报国”四字,岳飞要来镜子反照后说:“母亲,你刺的字,儿终身不忘,但是不知‘国’字少了一点是何道理?”岳母说:“儿呀,只因金兵入侵中原,国都陷落,二帝被俘,如今国家无主。这一点先别写上,等到国土收复时再添上去。”

无独有偶,郭沫若先生题写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展览馆的牌匾,“国”字也少了一点,“囗”里藏的不是“玉”,而是“王”。据说,这是因为郭沫若先生对洪秀全没有继续进军,使“天国”不完整,深为惋惜,故而有意把“国”字写少了一点。有人认为,“国”字少一点是洪秀全的创造。因为在太平天国的文献中,天国的“国”字都少了一点。太平天国首领洪秀全、石达开所铸的圣宝钱,钱文“太平天国”的“国”字,中间也是“王”字,而不是“玉”字。其实,“国”字少一点并非太平天国所造改,因为我国某些汉字向来有正字和俗字之分,所谓正字就是合乎通用规范的汉字。而俗字,即流行于民间,而且大部分是因为书写便捷而形成的简笔字或异体字。太平天国的“囯”字即是一个俗字。据《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中载,明末张自烈著《正字通》中已收入“囯”字。可见,洪秀全对“囯”字情有独钟,是为了显示“王在国中”罢了。
http://..com/question/25438308.html?fr=qrl3

Ⅲ 为什么太平天国圣宝钱币面文“国”字不用繁体,而且少一点

“国”一字实际上非常有趣。在商周时期,人们居住的地方被称为邑,“说文”解释说:“邑,国也”。在周灭商之后,出现了“国”一字,但是在甲骨文中并没有找到“国”一字。在西周时期,人们通常使用“邦”一字来表达“国”的含义。后来人们有了“国”的概念,铜鼎铭文中的“国”一字被写为了“或”。后来,代表该国重地的“或”字加了“土”旁,变成“域”字,或加了“□”,变成繁体的“国”字。

有人认为“国”字少一点不是洪秀全的创造。因为在太平天国的文学中,天国的“国”字都少了一点。太平天国的洪秀全首领,石达开所铸的圣宝钱,钱文的“太平天国”的“国”字样,中间也是“王”字,而不是“玉”字。实际上,太平天国并没有改变“国”一字,因为我国某些汉字向来有正字和俗字之分,所谓正字就是合乎通用规范的汉字。

Ⅳ 历史 古人为何要创造生僻字

有些是迫于无奈造出来的,可能什么地方需要用到这么个字,但是别处又用不着,别的字也不合适,只好自己造一个。这类字虽然很少用,但偶尔还是会用一下,也不能说就不要了。
所以汉字的数量,逐渐增多,从先秦十三经那时的六千多字,增加到现代八万多(应该包含了一些繁体)。但实际上,常用字只有三千多。就算是经典里的字,也有很多平常用不到的。
还有些特殊事件,比如明朝时朱元璋给子孙定下了规矩,名字里要带五行,导致出现了很多带五行部首的生僻字,因为皇室子孙到后来数以十万计,常用字实在是不够,不得已造了很多字,比如朱志堩、朱秉欆、朱承爚、朱恩鑙、朱见灂。这也是生僻字集中爆发的一个事件。这些字几乎毫无意义,但是你要是扔了的话,史书里这些人名就只能用朱XX了。

Ⅳ 太平天国1000字读后感

这本书讲述了太平天国发展的全过程,从崛起到灭亡。他记录了洪秀全怎样带领教徒创造太平天国,到清兵攻入南京的全过程,十分的详细。
洪秀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是上帝的次子,便召集基督教徒,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虽然有人被捕,但这并不影响新的人加入基督教,成为基督教徒。他们的势力扩大到连朝廷都是他们为眼中钉、肉中刺。派人来讨伐,结果,官兵们吃了一个大败仗,太平天国就开始了四处征战,寻找据点了。
征战期间,洪秀全几乎次次败仗。但是,他并不服输,越败越战,这种坚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好不容易,有了一块落脚点可是,南王和西王都阵亡在战场之上。官兵们仍旧不依不饶,包围了武昌,迫不得已,洪秀全只好离开了武昌,南王、西王的阵亡,连续的战败,并没有给洪秀全带来什么。洪秀全又经过一番打拼,总算攻下了南京。洪秀全整顿军纪,继续。军中条例明确,很值得大家去学习,学习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
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我非常喜欢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事迹,读过了许多关于天平天国的书籍,感慨万千,里面形形色色的人物给我的影响很大,比如洪秀全、石达开、李秀成、杨秀清等,我最喜欢的是石达开,被称为“泰山石敢当”,他们不畏清王朝的镇压,带领农民开展了一次全国最大规模的反清运动,太平天国历时14年,占领长江中下游富庶地区多年,战事波及半个中国,使清廷国力大伤。虽然最终失败,但它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太平天国的发生有许多因素,首先是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加紧搜刮人民。统治更加腐败。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也乘机勒索百姓。不堪忍受煎熬的劳苦大众纷纷起义。.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自然灾害严重。1846年至1850年,两广地区本来就地瘠民穷再加上水、旱、虫等天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鸦片的输入,导致满清白银大量外流,劳动力日益衰竭,人民生活更加困苦艰难,于是,发生了1850年代的太平天国,捻军,陕西回民起义。

洪秀全是太平天国的创始人,它曾多次进行科举考试,屡考不中,在广州偶得一《劝世良言》,拿回了家并没有看,在李敬芳表兄的推荐下,读了这本书,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创立了拜上帝教,然后感化民众,发动金田起义,并得到杨秀清、石达开、韦昌辉和冯云山等人的帮助,建立了太平天国,改成天王。并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石达开为翼王,韦昌辉为北王。太平天国在南王冯云山的构想基础上建立了初期的官制、礼制、军制,推行自创的历法——“太平天历”。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于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天京事变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由于洪秀全退居幕后少理朝政,军政大事由军师负责,洪秀全退居幕后少理朝政,大权落在东王杨秀清手上。1856年太平军攻破清军向荣的“江南大营”,解天京三年之围后,东王杨秀清见当时太平天国形势大好,便另有图谋。杨秀成假装“天父下凡”迫天王将自己由“九千岁”封为“万岁”。但是北王得到消息后偷袭东王府,杨秀清及其家人被杀,东王幕府部属、他们的家人及其他军民共2万多人亦被杀,史称“天京事变”。石达开为此被迫离开天京。最后,石达开带领的太平天国军队在大渡河全军覆没,他被俘虏后被清政府处以“凌迟”的死刑。
虽然,洪秀全在后期提拔了一批新的将领,比如李秀成、陈玉成等,陈玉成、李秀成率军攻占浦口和扬州,大破清军江北大营,但由于天京沦陷,最终太平天国灭亡。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他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还打击了外国的侵略势力。最后,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运动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它和亚洲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后来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革命道路的开辟正是吸取了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等的失败教训,取得了最后胜利。太平天国的光辉业绩,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

望采纳~~~

Ⅵ 太平天国的国为什么少一点这个少一点的国字是什么时候就有的

为了避讳太平天国中的国字,在太平天国控制区域内,凡文字史料中涉及的国字皆需避讳或者改字。

(6)太平天国创造的生僻字扩展阅读:

太平天国的文献中,天国的“国”字都少了一点。太平天国首领洪秀全、石达开所铸的圣宝钱,钱文“太平天国”的“国”字,中间也是“王”字,而不是“玉”字。

其实,“国”字少一点并非太平天国所造改,因为我国某些汉字向来有正字和俗字之分,所谓正字就是合乎通用规范的汉字。

古代诸侯纷争,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国无定形,故而国字无边框,写成“或”字;自秦始皇统一中国、统一文字后,国字虽然有了边框,但国内战争频仍,故繁体字的“国”字里边包含一个“戈”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字里边没有了“王”字,玉成大事,国泰民安!。

Ⅶ 太平天国的"国字为何少了一点

“国”字其实很有意思。商周时期,人们聚居的地方称作邑,《说文》解释说:“邑,国也。”邑就是国。“国”字的出现,大约在周灭商之后,因为甲骨文中找不到“国”字。西周时期,人们要表示“国家”的意思,一般用“邦”字。后来,人们有了“国”的观念,铜鼎铭文中的“国”字写成“或”字。后来,这个表示国家重地的“或”字,加了“土”旁,变成“域”字,或加了“□”,变成繁体的“国”字。

“或”字的“口”指的是一个有栅栏围着的重要地方,从早期的“或”字看来,“口”的四方都有一横,这一横很可能是“止”字的简化,表示这重地是有人在四边把守着的。后来这四笔,简化成一笔,而“或”字的“戈”便是古代的兵器,字意是用武器保卫人口、保卫土地。所以,“戈”、“口”之下又多了一横,后来又在“或”字周围加了一个框,意思是国家周边应该有边防。

说“国”字,不能不提到岳飞与“精忠报国”。在杭州西湖畔的岳庙精忠园正壁上,镌有朱红斗大四字:“精忠报国”,细心的游客都会发现“国”字里面少了一点。据说,南宋时岳飞应征入伍,他临行时岳母叫他跪下,在他背上刺写“精忠报国”四字,岳飞要来镜子反照后说:“母亲,你刺的字,儿终身不忘,但是不知‘国’字少了一点是何道理?”岳母说:“儿呀,只因金兵入侵中原,国都陷落,二帝被俘,如今国家无主。这一点先别写上,等到国土收复时再添上去。”

无独有偶,郭沫若先生题写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展览馆的牌匾,“国”字也少了一点,“囗”里藏的不是“玉”,而是“王”。据说,这是因为郭沫若先生对洪秀全没有继续进军,使“天国”不完整,深为惋惜,故而有意把“国”字写少了一点。有人认为,“国”字少一点是洪秀全的创造。因为在太平天国的文献中,天国的“国”字都少了一点。太平天国首领洪秀全、石达开所铸的圣宝钱,钱文“太平天国”的“国”字,中间也是“王”字,而不是“玉”字。其实,“国”字少一点并非太平天国所造改,因为我国某些汉字向来有正字和俗字之分,所谓正字就是合乎通用规范的汉字。而俗字,即流行于民间,而且大部分是因为书写便捷而形成的简笔字或异体字。太平天国的“囯”字即是一个俗字。据《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中载,明末张自烈著《正字通》中已收入“囯”字。可见,洪秀全对“囯”字情有独钟,是为了显示“王在国中”罢了。

闲暇与几位文友聊天,戏解“国”字:你看,古代诸侯纷争,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国无定形,故而国字无边框,写成“或”字;自秦始皇统一中国、统一文字后,国字虽然有了边框,但国内战争频仍,故繁体字的“国”字里边包含一个“戈”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字里边没有了“王”字,玉成大事,国泰民安!

Ⅷ 太平天国大旗上的字怎么写

“国”字其实很有意思。商周时期,人们聚居的地方称作邑,《说文》解释说:“邑,国也。”邑就是国。“国”字的出现,大约在周灭商之后,因为甲骨文中找不到“国”字。西周时期,人们要表示“国家”的意思,一般用“邦”字。后来,人们有了“国”的观念,铜鼎铭文中的“国”字写成“或”字。后来,这个表示国家重地的“或”字,加了“土”旁,变成“域”字,或加了“□”,变成繁体的“国”字。

“或”字的“口”指的是一个有栅栏围着的重要地方,从早期的“或”字看来,“口”的四方都有一横,这一横很可能是“止”字的简化,表示这重地是有人在四边把守着的。后来这四笔,简化成一笔,而“或”字的“戈”便是古代的兵器,字意是用武器保卫人口、保卫土地。所以,“戈”、“口”之下又多了一横,后来又在“或”字周围加了一个框,意思是国家周边应该有边防。

说“国”字,不能不提到岳飞与“精忠报国”。在杭州西湖畔的岳庙精忠园正壁上,镌有朱红斗大四字:“精忠报国”,细心的游客都会发现“国”字里面少了一点。据说,南宋时岳飞应征入伍,他临行时岳母叫他跪下,在他背上刺写“精忠报国”四字,岳飞要来镜子反照后说:“母亲,你刺的字,儿终身不忘,但是不知‘国’字少了一点是何道理?”岳母说:“儿呀,只因金兵入侵中原,国都陷落,二帝被俘,如今国家无主。这一点先别写上,等到国土收复时再添上去。”

无独有偶,郭沫若先生题写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展览馆的牌匾,“国”字也少了一点,“囗”里藏的不是“玉”,而是“王”。据说,这是因为郭沫若先生对洪秀全没有继续进军,使“天国”不完整,深为惋惜,故而有意把“国”字写少了一点。有人认为,“国”字少一点是洪秀全的创造。因为在太平天国的文献中,天国的“国”字都少了一点。太平天国首领洪秀全、石达开所铸的圣宝钱,钱文“太平天国”的“国”字,中间也是“王”字,而不是“玉”字。其实,“国”字少一点并非太平天国所造改,因为我国某些汉字向来有正字和俗字之分,所谓正字就是合乎通用规范的汉字。而俗字,即流行于民间,而且大部分是因为书写便捷而形成的简笔字或异体字。太平天国的“?搿弊旨词且桓鏊鬃帧>荨犊滴踝值洹贰ⅰ吨谢笞值洹分性兀髂┱抛粤抑墩滞ā分幸咽杖搿?搿弊帧?杉樾闳浴?搿弊智橛卸乐樱俏讼允尽巴踉诠小卑樟恕?

闲暇与几位文友聊天,戏解“国”字:你看,古代诸侯纷争,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国无定形,故而国字无边框,写成“或”字;自秦始皇统一中国、统一文字后,国字虽然有了边框,但国内战争频仍,故繁体字的“国”字里边包含一个“戈”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字里边没有了“王”字,玉成大事,国泰民安!

Ⅸ 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创造了历史,死后的他更创造了什么纪录

洪秀全是广东花县人,年轻时承载着家人期望。希望通过科举考试改变家族命运。但不幸的是,洪秀全好几次考试都接连失利,连乡试都没能通过。考试失败的他没有脸面回到村里,在愤懑之际发现了基督教徒的书籍,由此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他死后更是创造了一项无法打破的记录。

洪秀全为了挽救颓势,激励将领,大肆封王,最高时达到两千七百多个,这些王都只是象征性地称号,没有实权,但是这种封王数量在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是不能企及的,因此洪秀全也创造出封王数量最高的记录。

Ⅹ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太平天国运动的教训: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先进理论的指导,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太平天国所鼓吹的“同教一家”,使其领导人没有真正认识到列强的实质,最后遭到内外镇压,陷于失败。

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洪秀全偕冯云山在广西传教,秘密进行反清活动。1850年夏,洪秀全发布总动员令,号召各地拜上帝会众到桂平金田村“团营”。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集2万余人在广西金田村正式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与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领导核心。

(10)太平天国创造的生僻字扩展阅读

太平天国运动同以往历次农民起义相比的新特点:

(1)背景不同:以往的起义多因土地兼并、政治黑暗自然灾害而起。而太平天国起义则增加了一层战争赔款。

(2)起义形式不同:过去的起义也有利用宗教的,但大多数是中国自身的宗教.而太平天国利用的是外来宗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3)太平天国领导人的思想有变化,尤其以洪仁开为代表的进步人士,大胆地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4)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曾与外国人打交道,当西方列强提出以国家利益为交换条件支持太平天国时,被太平天国拒绝了,这些现象都是以往的农民起义不可能遇到的问题。

(5)太平天国的失败是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的结果。

阅读全文

与太平天国创造的生僻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总结 浏览:490
郴州学府世家纠纷 浏览:197
马鞍山ok论坛怎么删除帖子 浏览:242
马鞍山恒生阳光集团 浏览:235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