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东汉蔡伦是怎么发明纸的

东汉蔡伦是怎么发明纸的

发布时间:2021-06-15 04:42:03

① 蔡伦具体如何发明

蔡伦发明造纸术前,中国有没有纸?其他国家有没有纸(指用于书写的纸)?欧洲羊皮纸、埃及纸草纸,这些算不算纸?这些问题在历史上一直有争论,尤其解放后随着考古发掘,在古墓中、烽火燧的垃圾中发现一些“纸残片”,
更在部分考古、文史工作者和造纸工作者中引发了争论。争论双方都有各自的调研鉴定工作,各自发表文章。那么对于是纸不是纸,人们的分歧点在哪?作为造纸工作者,我认为要界定真正的纸,工艺特征是关键,工艺方面的联系,决定了蔡伦纸与现代纸的传承关系。

造纸术的基本工艺特征是“锉、煮、打、抄”。为什么蔡伦发明的造纸术要总结为“锉、煮、打、抄”呢?

锉:《东观汉记·蔡伦传》记载蔡伦造纸原料时称“典作上方,造意用树皮及敝布、鱼网作纸”。鱼网和敝布都是大麻和苎麻,原产地中国。古代麻织品总名曰布,丝织品总名曰帛。用敝布、鱼网为原料造纸都离不开“锉”。“锉”字从刀,即切断的意思。

煮:《诗经·陈风》载“东门之池,可以沤麻”。即用于纺织的麻原料可以在朝东方有阳光照射的池水中沤浸,因水温提高可以加快其发酵脱除木素与果胶,但古代用葛纺织就要先经过水煮。一直传至近代的造纸煮料工具是常压的木楻与铸铁锅。《天工开物》“杀青”篇中也有楻煮的插图。

打:舂捣纸浆。舂捣即机械打浆,是使纤维能相互缔结成纸页的关键工序。其作用是将称为初生壁的纤维的外壳打破(压溃、劈裂、脱袖),以露出其内的微细纤维并使纤维之纵裂帚化,在水中形成相当大的丝状表面积,使纤维素分子结构上的氢或羧基暴露于纤维表面,相邻纤维上的这类基团在水中形成水键,经脱水干燥后产生氢键,相互拉紧,形成具有强度的纸张。鉴别出土类纸物是麻絮还是纸张,首先要看它是否经过打浆。

抄:抄纸。经过舂捣打浆的纤维,均匀悬浮于水中,用抄纸帘过滤成湿纸页,干燥后即成纸张。许慎《说文解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字书,其中对“纸”的解释写到“纸、絮——苫也”。“苫”指抄纸帘。

20世纪以来,考古界曾多次在西汉墓和西汉遗址处发现一些植物纤维状残片或类纸物,有的学者称其为“西汉纸”。其时间断代,有的约为西汉初期,比史书上记载的造纸术发明时间早200年以上,并可用于书写和绘制地图。在数量上,有的多达数百片,有的纸上还书有文字。这些西汉纸如能成立,毫无疑问,中国造纸术的发明时期应向前推进若干年。这样的结论,显然与史书记载不符,与中国造纸术发展的历史实际不符。

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从上世纪60年代起,曾多次分析过“西汉纸”残片,有西安“灞桥纸”、广州南越王墓纸状残片、四川绵阳西汉墓出土纸状残片、天水放马滩纸地图、甘肃居延金关纸、陕西扶风的中颜纸、甘肃敦煌马圈湾纸、悬泉置出土的纸等。分析报告发表在《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2年5月第14卷第一期,11月第14卷第二期上。对出土的西汉古纸的研究结论是:“灞桥纸”不是纸,而是一些废旧麻絮在铜镜下的衬垫物。南越王墓出土的纸状残片也不是纸,而是作为铜匜包裹或衬垫用的旧麻絮和麻布。绵阳西汉墓出土的纸片残片是纸,但不是西汉古纸,而是近代的麦草浆瓦楞纸残片,出现这类情况通常是由于动物(如老鼠)或盗墓者将近代的纸张残片带入了墓穴。放马滩“纸状地图”很可能是件纺织品残片,而不是纸。马圈湾纸中有涂料、填料、淀粉胶料。悬泉置部分纸中可能使用了漂白、染黄技术,有部分纸的原料是树皮、草浆。根据史书记载,这种纸应是造纸工艺较成熟时期的产物,它们不会是西汉时期制造的。居延金关纸、扶风中颜纸可称为纸的雏形物。它们属于从麻絮、麻筋等到蔡伦纸的中间过渡产物。

上述对几起西汉古纸的分析意见,可能有人不会完全赞成。大家的分歧点可能在于以下三方面:

一、纸是薄片,但薄片不一定是纸。以灞桥纸而论,1957年在陕西灞桥出土后,当时一些人认为它是纸,因为灞桥纸的原材料是麻是植物纤维。但是这些误将麻絮当成纸的学者,忽略了这些薄片是怎么产生的。我们通过调查,知道灞桥纸是人为将麻团状物用水打湿,揭出将近90张大小不一片状物,其中纤维无任何符合造纸工艺加工的痕迹。这就是造纸工作者与其他古纸鉴定者的根本分歧点之一。另外还有人将灞桥纸送天津一家造纸研究所去分析纤维长度,但因未给出完整的样品,得出了纸的纤维长度在1毫米以下的结论。了解选择造纸原料基本原则的人知道,现在人们都不会选择纤维平均长度在1毫米以下的原料造纸,因为这种原料所造的纸张强度差。更何况古代本就没有发达的切割技术,而纤维长度在1毫米以下的纸又不能长久保存,灞桥纸的纤维长度怎么会在1毫米以下呢?

二、借物断代。古纸在发掘时,一般从表观上很难断代。考古工作者一般是按层位,如依据同一层的纪年简或其他物品来判断纸的年代,对此造纸工作者也有自己的看法。如悬泉置在西汉层位发现27个字纸,1992年1月5日《文汇报》报道为西汉麻纸,将其说成是西汉宣帝、元帝时期的纸。报道后,研究书法的专家从文字的角度对该结论给予否定,因为中国楷书是在晋以后才出现的。考古工作者接受此意见,2000年5月在正式发掘报告中,将27个字纸定为西晋时期的纸。我们分析该样品也认为“该纸细而密,厚薄均匀,表面光滑,有韧性”。其实悬泉置遗址地处风库位置,自然条件变动大,一年四季狂风怒吼,飞沙走石,而且悬泉置遗址又历经水淹、火烧,先后多次整修、扩建,在这种情况下遗址的废弃物(垃圾)不可能形成很规律的文化层,应作动态分析。直到2007年7月,笔者发现仍有人将27个字纸当作“西汉纸”展在敦煌阳关展室。这种因媒体报道错误造成的讹传,应当纠正。这一事例也说明,考古发现应从多学科角度出发,请各学科专家参与断代工作。

三、何谓发明?发明有几个要件:先进的、前人没有的、实用的。许多重大发明都不是突然出现的。造纸也一样,它不可能在一天之间由蔡伦凭空想出来。《后汉书·蔡伦传》关于造纸术发明的记述中提到,蔡伦“每至休沐,辄闭门绝宾客,曝体田野”。历时多年才和工匠们一起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造纸术,于公元105年,把用这套技术制造出的纸献给皇帝,从此开创了人类书写材料上的革命,在中国终结了帛贵而简重的历史阶段。外国也有例子:瓦特发明蒸汽机为世界所公认,但是,在瓦特发明蒸汽机以前就有纽克门的蒸汽机和其他更早的同类机器出现,但它不能持续运转,不能形成生产力。瓦特解决了持续运转问题,瓦特发明的蒸汽机推动了欧洲的产业革命,没有人一定要说瓦特只是个改良者、革新家,蒸汽机的发明权只能归于纽克门或其他劳动人民。同样,我们称居延纸与扶风纸为“雏形物”,因为居延纸与扶风纸不体现完整的造纸工艺,纸面粗糙、凹凸不平,不能用于书写。虽然有学者认为,它们也可以用来书写,但它们的主要用途与工艺配方不是为了书写,应当说,从雏形到造纸术的发明是质的飞跃。

原中国科协主席周培源,1987年在北京蔡伦纪念会上发言说,“在人类历史上,一项重大科学技术的发明完成以前,会有不少这样或那样初步设想与雏形品出现,这是符合人类认识与改造客观世界的规律的。为此,在蔡伦之前的西汉时期有可能就出现过纸的雏形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蔡伦完成了造纸术的发明,在当时就被应用,以后并流传到全世界,这是历史的客观存在。不仅在我国的历史文献上,而且在国际文化界中早有定论。我们必须尊重历史,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在没有取得确切的考古实物、科学鉴定与可靠的历史文献根据之前,绝不可以轻率地贬低蔡伦和修改历史。这是个极为严肃的科学问题,必须慎重对待”。

蔡伦发明的造纸术,其所涉及的基本理论是后世科学家通过几代人才逐渐得以认识的。晋人张华在《博物志》中称,蔡伦“捣故鱼网作纸”。其间的这个“捣”字很重要,通过捣,纤维在成纸过程中可产生较多的氢键结合,于是产生了纸的强度。对此,直到20世纪中叶,人们才逐渐得到理论上的认识。再如东汉训诂学家刘熙所著字书《释名》称,蔡伦“故布捣抄作纸”。如何才能抄出一张均匀、细白和平滑如“砥石”的纸,用以代替丝帛作为书写材料?这里有如何制造抄纸帘,如何使用纸浆,如何将已完成的长纤维分散的问题;如何解决纸页的压榨及脱水问题;如何解决湿纸页叠摞在一起又能够再行揭开的问题;以及用树皮造纸,如何去粗皮(黑皮)、脱木素等问题。黑皮不去,做不出白纸,木素不除,纤维分离不成单根纤维。蔡伦和他的工匠们发明的造纸术,是一套完整的古代造纸工艺技术,具有相当的技术水平,为后世历代的造纸工艺理论研究及造纸技术的进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流传到了全世界。

考古发现往往是验证历史和修改历史的依据,如殷墟甲骨文的发现,把中国正式文字出现的时期,从周、秦提前到商代以前,但这是有可靠根据的。一是可靠的考古实物,二是可靠的历史文献。而上述各项“西汉纸”,从考古发掘到分析鉴定都存在问题的情况下,有个别学者跟风,以之作为修改蔡伦发明造纸术这一历史定论的“证据”。有些书刊和出版物互相引用,有的权威史书也改变了历史记述,甚至还修改了学生教材,在国内外造成混乱。到目前为止,我们认为没有一件“西汉纸”是符合造纸术的工艺要求的,而且也找不到历史文献根据。20世纪的考古新发现不能否定蔡伦发明造纸术这一命题

② 蔡伦是发明怎样发明造纸的

改进造纸术时的蔡伦主管监督制造宫中用的各种器物。他挑选出树皮、破麻布、旧渔网等,让工匠们把它们切碎剪断,放在一个大水池中浸泡。过了一段时间后,其中的杂物烂掉了,而纤维不易腐烂,就保留了下来。

他再让工匠们把浸泡过的原料捞起,放入石臼中,不停搅拌,直到它们成为浆状物,然后再用竹篾把这粘乎乎的东西挑起来,等干燥后揭下来就变成了纸。蔡伦带着工匠们反复试验,试制出既轻薄柔韧,又取材容易、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纸 。

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向汉和帝献纸,蔡伦将造纸的方法写成奏折,连同纸张呈献皇帝,得到皇帝的赞赏,便诏令天下朝廷内外使用并推广,朝廷各官署、全国各地都视作奇迹。九年后,蔡伦被封为“龙亭侯”,食邑300户。由于在全国各地逐步推行的新造纸方法是蔡伦发明的,人们便把这种纸都称为“蔡侯纸” 。

蔡伦的造纸术沿着丝绸之路经过中亚、西欧向整个世界传播,为世界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

(2)东汉蔡伦是怎么发明纸的扩展阅读:

汉代的蔡伦出生在贫苦人家,从小就缺吃少喝,经常饿得前胸贴住后背。父母以为,与其全家一起饿死,倒是不如让他留条活命,于是就将这个心肝宝贝卖给了人贩子。人贩子是个黑心烂肝的家伙,他为了捞钱发财,竟将小蔡伦的生殖器割掉,高价卖到皇宫里去做了太监。

小蔡伦痛不欲生,天天啼哭。有个老太监发现了,问他为什么伤心。

“这样男不像男,女不像女,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活着有什么意思,我只想死。”蔡伦泣不成声地回答。

老太监是过来人,自然同病相怜,便好言相劝说:“从前,有个叫司马迁的,很有学问,前程似锦。可是,因为替别人打抱不平,惹恼了皇帝,也被割了生殖器。就像从天堂下到了地狱,他更是觉得生不如死。可是又想:白白死去,岂不是糟蹋了这一肚子的学问?倒是不如发愤写书,给后代留下一笔精神财富。于是便广泛搜集资料,日日夜夜著述,终于完成了千古不朽的《史记》。

蔡伦一听,哭脸变成了笑脸:“我知道司马迁,也很钦佩他,连做梦都在读他的《史记》哩,可哪里找得到啊!”

“想读书就好!”老太监非常高兴,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皇宫里的藏节多得很哩。”他转身扛来了一大捆竹简,用手指着它,又说:“你就学习学习司马迁,好好读读他的《史记》吧。”

蔡伦认真苦读,如醉如痴。同时又不禁想道:一部《史记》就是一大捆竹简,可见用它写、读、运、藏都非常闲难,除了皇帝、高官,平民百姓是很难沾上边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蔡伦试着将竹简加宽、削薄,以求减轻它的重量,增加它的容量。可是,八字还没有一撇,它就裂了、碎了。此路不通啊!

蔡伦没有就此止步。他全神投入,茶思饭想,日夜琢磨。一天,他面对着正在磨面的石磨出起神来:把麦粒磨成面,然后既可做成很大的馍馍,又可摊成薄薄的饼子。那么,对于竹简,是否也可以这么处理呢?他试着将竹简装进磨眼,只听“嘶嘶啦啦”直响,却怎么也没有磨碎,更没有成粉——又失败了!

蔡伦仍不甘心,他又把竹节和破布、旧鱼网等放在石臼中,挥舂用力,一下,两下,三下……坚持舂个不停,终于成了渣、成了粉。然后泡在水里,水面上便立刻形成一层薄膜,真的像是薄薄的煎饼。轻轻揭下来,贴在墙上,晾干,再在上边试着写字,只觉非常光滑流畅,而且转眼间墨迹就干,和竹简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就是蔡伦在一千八百多年前所造的纸。他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不朽贡献。

③ 蔡伦是怎么发明造纸术的

大约公元57年前后,蔡伦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家,从小家境贫寒,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在永平末年(75年)入宫做了太监。进宫之后,蔡伦做了小黄门,职位相当低。但他头脑灵活,机敏多才,做事又小心谨慎。到了公元89年汉和帝即位后,蔡伦即被升为中常侍,掌管文书,传达诏令,并时常参与国家机密大事,后来又升至尚方令,负责皇室器皿的制造,尚方是专门生产御用品的机构,资金雄厚,技术完备,这给蔡伦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环境。

蔡伦在少年时代就对造纸有着浓厚的兴趣,做过许多次试验,虽然未能造出纸来,但却让他对造纸的材料和一些基本工艺有了很深的了解。进宫后,他看到皇帝批阅的奏章大多用的是竹简或木牍,极为笨重,也有用缣帛的,但由于成本太高。难于在民间普及。于是他利用做尚方令的有利条件,认真揣摩过去用麻质纤维造纸的经验。经过长期反复实验,对造纸的原料和工艺都进行了改革。他把树皮、麻头、破布和旧鱼网等作为造纸的原料尝试造纸,这样,即扩大了原料的来源。又降低了造纸的成本。

东汉元兴元年(105年),蔡伦将他造的优质纸张进献给汉和帝,汉和帝用后,觉得纸张轻薄而不透漏,写起来非常舒适,对蔡伦大加赞扬,并通令推行全国。汉安帝元初元年(114年),蔡伦因造纸有功,被封龙亭侯,人们便把这种纸称作“蔡侯纸”。经过他的改进,不仅纸张的质量大大提高了,成本也降低了许多,于是很快就在全国流传开来。

蔡伦发明的造纸术和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一起,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④ 蔡伦是如何发明造纸术的

蔡伦总结了前人造纸的经验,带领工匠们用树皮麻头、破布和破鱼网等原料来造纸。他们先把树皮、麻头、破布和破鱼网等东西剪碎或切断,放在水里浸渍相当时间,再捣烂成浆状物,还可能经过蒸煮,然后在席子上摊成薄片,放在太阳底下晒干,这样就变成纸了。

用这种方法造出来的纸,体轻质薄,很适合写字,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东汉元兴元年(公元一0五年),蔡伦把这个重大的成就报告了汉和帝,汉和帝赞扬了他一番。从此,全国各地都开始用这样的方法造纸。

⑤ 蔡伦是怎么制造纸的

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晶的经验的基础上,在洛阳发明了用树皮、破鱼网、破布、麻头等作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才使纸成为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
纸的发明家蔡伦的名字也许鲜为人知。与他的重大发明相比,他在西方受到忽视的程度的确使人瞠目,有些大部头的网络全书里甚至没有一篇短文提及到他,他的名字在标准的历史教程中也很少提到。由于纸的重要性显而易知,所以有关蔡伦史料的缺乏会使人们认为他这个人物是纯属虚构。但是经过仔细研究就清楚地说明蔡伦确有其人。他在中国皇宫当过官吏,约在105年他把纸的样品呈献给皇帝。中国有关蔡伦发明的记载出现在汉朝正式的史书中,记述翔实可信,没有一点神秘或传奇的色彩。中国人总是把纸的发明归功于蔡伦,他的名字在中国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有关蔡伦的生平人们知道的并不多。中国的史书中提到他是个太监,还提到皇帝对他的发明不胜喜悦,因而对他加以擢升提拔,使他名利双收。但是由于后来他参与了宫廷政变,因而一跌不振。有的史书中叙述道:蔡伦一被革职就穿上最漂亮的服装,喝下致命的毒药。
公元二世纪纸在中国就有了广泛的作用,不到几百年时间中国人就向亚洲其他一些地区出口纸。在很长的时期里,他们对造纸技术保密。但是751年有些中国造纸工人被阿拉伯人俘虏,不久撒马尔罕和巴格达都有了造纸业。造纸技术逐渐传遍了整个阿拉伯世界。12世纪欧洲人从阿拉伯人那里学到造纸技术。纸的使用逐渐广泛起来,古腾堡发明现代印刷术印刷术后,纸在西方取代了羊皮纸,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今天纸的使用非常普遍是不言而喻的。很难想象出没有纸世界会是个什么模样。在蔡伦以前的中国,书籍大多是用竹子做的,这样的书显然极其笨重。有些书是用丝绸做的,代价昂贵,得不到普及。在西方,纸未引进以前的大多数书是用牛皮纸和羊皮纸制成的,这两种纸就是经过特殊加工的羊皮和小牛皮;纸取代了希腊人、罗马人和埃及人喜欢用的纸莎草纸。牛羊皮纸和纸莎草纸都是稀罕之物,而且造价昂贵。
今天,书和其他文字材料造价低廉,产量巨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纸的问世。要是没有印刷机,纸就绝对不会象今天这样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低廉丰富的印刷材料,印刷机也确是无矢之弓。

⑥ 蔡伦在什么时候发明的纸

蔡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家,造纸术的发明者。在没有发明纸以前,古代各国人民曾想尽办法,利用石头、砖头、树叶、树皮、蜡板、铜、铅、麻布和兽皮、羊皮等等,文字记录下来。

在我国商朝时,人们把文字一笔一划地刻到龟甲和牛、羊、猪等动物的肩胛骨上;随后,人们又用规格一至的木片(又称牍)和竹片(又称简)来书写文章;以后,还用以丝织品缣帛为纸来书写的办法。东汉时期,随著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竹简、缣帛越来越不适应书写的需要。为了制造一种比较理想的书写材料,蔡伦在前人利用废丝绵造纸的基础上,采用树皮、麻头、破布、废鱼网为原料,成功地制造了一种既轻便,又经济的纸张,总结出一套较为完善的造纸方法,使造纸技术有了悦跃的进步。公元 105 年(元兴元年,汉和帝刘肇年间),蔡伦将造成的纸张献给朝廷,受到皇帝的赞扬。从此,人们都用这种纸,并在全国通称蔡伦造的纸为“蔡侯纸”。

公元 121 年,东汉朝廷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牵扯到蔡伦,汉安帝刘祜命令他投案。蔡伦耻于受审,即洗浴全身,换上最漂亮的衣服,然后服毒自尽。

公元 8 世纪,我国已经广泛使用纸,这后的几个世纪中,我国将纸出口到亚洲各个地方,并严保造纸秘密。公元 751 年,唐朝和阿拉伯帝国发生冲突,阿拉伯人俘获几个中国造纸工匠。没过多久,造纸业便在撒马尔罕和巴格达兴起。就这样,造纸技术便逐渐在阿拉伯世界各地传开,那里开始广泛使用纸张,后又经阿拉伯诸国传到北美和欧洲。据史书记载,在蔡伦发明造纸术后的 1000 多年,欧洲才建立第一个造纸厂。虽然现代的造纸工业已很发达,但其基本原理仍跟蔡伦造纸的方法相同。造纸原料十分之七八已为木浆所代替,但造高级印刷纸、卷烟纸、宣纸和打字蜡纸等,仍不外蔡伦所用的破布、树皮、麻头、废鱼网等原料。

蔡伦对我国乃至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并且这种影响还将持续下去。今天,我们是无法用数量来衡量纸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人类对纸的使用将会延续到何年,更是难以预测。因此,蔡伦(还有四大发明的留下姓名的另一位发明者毕升)理应在为中国和人类历史进程带来巨大影响的人物名单里占据首席或近乎于首席的位置。

网上绝大部分资料显示蔡伦是公元 121 汉武帝令其投案。此处显然有误。经查证,蔡伦的确在公元 105 年改进造纸术,卒于 公元 121 年,那就显然不是汉武帝时期,经查历史年表,应是东汉汉安帝刘祜在位期间。

汉武帝,即刘彻,生于前 156 年,卒于前87年,是西汉第六个皇帝。汉武帝是汉景帝的第十个儿子,7 岁时被立为太子,16 岁登基。汉武帝是中国历代皇帝中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在位期间,他削弱诸侯的势力,颁布推恩令,采用董仲舒的建议,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儒学在中国古代的特殊地位铺平了道路。但是认为他表面利用儒学统一思想,事实上是采用法家思想亦不乏其人,即是所谓的“表儒法里”。当时的汲黯和对司马迁用宫刑即是其中著名的例子。对外他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对匈奴他一方面派卫青、霍去病征伐。他消灭了南越政权,使今天的两广地区进入中国版图。同时他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为中西文化的交流开创了基础。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421936.html

⑦ 蔡伦在什么时候发明造纸术的

纸是我国来古代劳动人民在生源活中发明的。但以前的制造方法不规范,蔡伦在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改进了造纸术,使纸张逐渐普及使用。纸的主要功绩是承载信息,促进知识的普及和发展,蔡伦的改进使纸成为广泛的用品,从这个意义上说,纸是蔡伦发明的。至于早期已有纸,但没有广泛制造和使用,就好像玻璃,自然界早就存在,我们从来没有认为是大自然发明了玻璃。

⑧ 蔡伦东汉人发明了造纸术

是东汉人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⑨ 东汉蔡伦发明的纸,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___(判断对错)

我国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已经有了纸,人们从“积飘絮成絮片”中得到启示,发明了纸.甘肃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纸.东汉蔡伦改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成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变革.是我国古代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
故答案为:×.

阅读全文

与东汉蔡伦是怎么发明纸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总结 浏览:490
郴州学府世家纠纷 浏览:197
马鞍山ok论坛怎么删除帖子 浏览:242
马鞍山恒生阳光集团 浏览:235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