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重新发明时间

重新发明时间

发布时间:2021-06-14 16:16:01

❶ 中国四大发明的发明时间

造纸技术的发明

造纸技术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最杰出的贡献之一。 中国最早的文字是刻在甲骨上,铸在青铜上,后来写在竹简上的。到了公元前2世纪,我国西汉初期已经有蚕丝做成的绵纸,可用以书写或作画,但价格昂贵,难以普及。到公元105年,蔡伦C92(8-1)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纸和植物纤维纸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用树皮、破鱼网、破布、麻头等作原料,制造成了价格低、取材易、能大量生产而且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才使纸成为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C92(8-2)所示为当时造纸的工艺过程。又经过200多年的发展,逐步完善,最后完全代替了竹木简。
中国的造纸术大约在公元7世纪经朝鲜传到日本。公元8世纪中叶传到阿拉伯。到公元12世纪,欧洲才仿效中国的方法开始设厂造纸。中国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和交流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

指南针的发明

在中国发明指南针以前,人类在茫茫大海中航行,常常会迷失方向,造成舟覆人亡的事故。是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使人类航行有了方向。
我国在战国时代就发现了磁石的指南特性,并发明了叫做"司南"的定向仪器。"司南"由天然磁石琢成光滑的磁勺和刻着方位的铜盘组成S7(4-1)。使用时,用手转动勺子,当勺子停下来的时候,勺把所指的方向为南。到了北宋发明了人工磁化方法之后,人们用磁铁与铁针摩擦,使铁针磁化,并将其放入方位盘中制成世界最早的磁针式指南仪器--罗盘指南针。指南针的应用,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的发展。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印刷术分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种。雕版印刷是用刀在木板上雕刻成凸出来的反写字,然后涂上墨,放上纸张,用刷子刷印在纸上。每印一种新书,木板就得从头雕起,速度很慢。如果刻出差错,还得重新刻起。北宋刻字工人毕升在公元11世纪,用质细且带有粘性的胶泥,做成一个个四方形的长柱体,在上面刻上反写的单字,每个字一个印,放到土窑里用火烧硬,形成活字。然后按文章内容,将字依顺序排好,放在一个铁框上做成印版,再在火上加热压平,就可以印刷。印刷结束后把活字取下,下次还可再用。到了元代发明了木活字,并创造出比较简捷的适于汉字复杂特点的转盘排字法。即把木活字按音韵排列在两个能转动的大木盘上,排字工坐在两盘中间,转动木盘拾字排版。其后又发明了铜、锡、铅等金属活字,使活字印刷得到了改进。从此中国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在世界各国推广开来。

火药的发明 造纸技术的发明

造纸技术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最杰出的贡献之一。 中国最早的文字是刻在甲骨上,铸在青铜上,后来写在竹简上的。到了公元前2世纪,我国西汉初期已经有蚕丝做成的绵纸,可用以书写或作画,但价格昂贵,难以普及。到公元105年,蔡伦C92(8-1)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纸和植物纤维纸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用树皮、破鱼网、破布、麻头等作原料,制造成了价格低、取材易、能大量生产而且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才使纸成为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C92(8-2)所示为当时造纸的工艺过程。又经过200多年的发展,逐步完善,最后完全代替了竹木简。
中国的造纸术大约在公元7世纪经朝鲜传到日本。公元8世纪中叶传到阿拉伯。到公元12世纪,欧洲才仿效中国的方法开始设厂造纸。中国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和交流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

❷ cd被发明的时间

光碟的标准

光碟的标准

[光碟标准的源起]
"谁需要这些银色的光碟片?", 在1982年於雅典所举办的消费性电子工业代表聚会会议上, 飞利浦CEO部门的Mr.Jan Timmer 如此问到. CD 光碟片在音乐领域上的应用成友\简单而清楚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不久, 电脑工业很快的对 CD 重新定义, 他们认为在音乐 CD 片上所储存的大型音乐资料也能被电脑资料所取代, 因为同样都是采用数位讯号, 於是CD-ROM就诞生了. 基本上是依循红皮书(Red Book, CD 音乐片格式标准, 由飞利浦及Sony所制定)的标准,而CD-ROM的详细规格及标准则订定於黄皮书(Yellow Book, 由 Philips 及Sony 所制定)上, 但是在消费性电子市场上, 其在音乐、视讯、动画的应用 (我们现今称之为"多媒体")上, 该规格并无法满足需求而必须延伸扩展, 所以於1987年Philips及Sony联合制定了CD-I(CD-Interactive 互动式光碟), 其规格写於绿皮书上(Green Book),要执行这些互动式光碟的程式必须使用内含电脑界面的CD-I拨放机, 这种机器有点像是一般 CD 音乐拨 放机 (CD-Player). 当然, 互动式程式也可应用在一般个人电脑上.
为了建立从消费电子世界到电脑世界的桥梁, 於是Philips, Sony 及 Microsoft 叁家公司在1988 年定义出 CD-ROM/XA格式, XA 是代表eXtended Architecture 二个字的缩写,它是CD-ROM规格的延伸, 是以CD-I的规格为基础而建立, 而后有许多系统厂商纷纷开 发出以此格式为基础的技术, 如: Commodore's CDTV, Intel's DVI, Tandy's VIS, Mixed Mode CDs, CD+G, CD+MIDI及一些由日本电视游乐器厂商所开发出的软体. 但是这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开发是由飞利浦与柯达公司共同开发出的相片光碟(PhotoCD), 此种光碟片也是属於Bridge Disk的一种, 可使用在PhotoCD专用的拨放机、CD-I 拨放机或是连接在个人电脑上具有XA读取能力的CD-ROM光碟机上. BridgeDisk 的规格是由飞利浦与Sony在1991年10月制定出,白皮书 (Write Book)也是属於这类格式. 在以前, CD片是属於唯独型媒体, 但是相片光碟却是建立在一种新的单写型技术上(write once technology), 对於此种单写型光碟(CD-RRM,write once read many)及磁光式光碟(CD-MO,magneto optical) 的规格均於1990年11月定义在橘皮书(Orange Book)上.

[CD标准]
我们都知道, 一片空白的 CD-R 碟片可以烧录成为任何格式的光碟片, 包括最基本的CD-ROM与CD-Audio, 另外现有市面上所常见的其他格式光碟片亦可制作. 这些特殊的光碟片有的已存在数年, 有的刚刚才推出, 甚至有的还在研发阶段. 这个章节就是要讨论这些存於市面上光碟的种类, 格式与观念.

要知道CD的标准, 就必须先了解各'颜色'的标准书: 包括了红, 黄, 绿, 橘, 白及蓝皮书, 这些标准书为荷兰飞利浦公司联合相关的公司所制定, 因采用各不同的封面颜色而得名. 除此之外, 市面上还可以见到一些专属的CD格式, 像是由Sega, 3DO及任天堂公司推出的电视游戏机专用光碟片. 飞利浦的光碟标准是应用在光碟产业上,因此相关的光碟制造厂包括CD片工厂, 光碟机工厂等, 必须与飞利浦或是Sony公司签订授权合约才可生产 CD 相关产品. 此外还有其他相关的标准, 像是 ISO9660, MPEG 1/2 还有MPC 3 等, 有些是自由使用, 有些则要签订合约.

所有的光碟格式都是以CD-Audio格式为基础而发展的, CD-Audio的标准记在红皮书内, 而CD-ROM的标准则记录在黄皮书上. 红皮书与黄皮书是最常用到的标准书, 虽然如此, 但是这只是众多标准书的其中两本. 其它还有包括定义CD-i规格的绿皮书, 定义 Video CD与 Kaoarke CD规格的白皮书, 白皮书内规格尚需要参考红及黄皮书, 另外还有定义 CD-R, CD-E及MO规格的橘皮书, 在橘皮书中包括定义CD-R碟片的规格, 使CD-R光碟片可使用於任何一台光碟烧录器, 橘皮书中还定义了全新的档案系统, 这种档案系统是为了可将资料分次存放在CD-R而定的, 叫做多段式(Multi-session)写入规格. 蓝皮书则记载加强型光碟片(CD-Extra)的规格, 此种光碟片是以CD-Audio为基础, 利用Multi-session的方法将资料加於音乐轨的后面, 使一般CD唱机无法拨放到资料轨(保 护), 而电脑上的光碟机则可顺利抓到资料.

对於新的CD标准, 或者是原有标准新加入的部份, 均无法独立成为一个单一标准,而需彼此参考, 举例来说, CD-R 要记录成为 CD-Audio, 需参考橘皮书与红皮书, 彼此缺一不可. 有的时候, 光碟片上可以记录不只一种的CD标准.

在不久的将来, 你可以看到有些新格式的光碟片将成为家用多媒体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举例来说, Video CD 带给我们影音数位化, 将电影存放在CD之中, 接着取而代之的次世代高密度光碟(DVD)更是高画质影音的展现. 将来的CD音乐片不再只是音乐片, 放入电脑中就可以变成一片多媒体光碟, 歌词, 歌手资料甚至MTV皆可在电脑上看到.

红皮书
红皮书代表 CD-Audio, 或称为数位音乐光碟片, 这是飞利浦与Sony公司在1980年制定的. 所有其他规格的光碟片均以此为基础而发展. Audio CD 是将类比音乐以44.1Khz频率采样(每秒取样44100单位), 而每个采样单位都有一个 16 bit (65535) 范围的值,将类比转换为数位资料, 此二进位码还要经过8到14编码(EFM)才完成数位化动作, 再将0与1转换成为CD上的pit与land, 最后放在螺旋状的轨道(track)上.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说明, 此外CD上的资料还包括了 Sub-code channels, index points 及 CIRC ( Cross- Interleaved Reed-Solomon Code) 错误修正码等. 因为CD-Audio光碟片的主要功能只是提供播放音乐, 而且是循序播放, 每首歌都是从头开始播到尾, 因此红皮书的规格在当时是很单纯, 完整, 而且足够的, 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提供一个标准的播放规格, 所有的CD光碟片可以在所有的CD音响上播放, 全世界都一样.

CD+G
当研发人员在设计红皮书规格时, 他们已经想到替CD加上一个未来可用到的功能,可以在CD上与数位音乐同时并存图形资料, 这些图形资料存放在每个音乐资料的控制区内, 每一个控制区内包含了8个bits, 分别为P,Q,R,S,T,U,V 和 W. 每一个字母代表了一 个Sub-code channel, 而P, Q channel包含了位置与时间资料, 大部分的 CD 音响靠着这两个channel得知正在播放的时间并显示在面板上.其他从R到W的6个bits则可存放使用者的资料, 在大多数CD音乐片上这个部份都存放为*0*, 如果幸运的话, 你可以在市场上找到含有图形资料在其中的CD片, 就是所谓的CD-G碟片, 而这些图形资料有什麽用途呢? 一般来说, 可以存放与歌曲有关的资料, 像是歌词, 照片或是注意文字等, 但是因为存放的空间受到限制, 每张CD片最多存放20MB的资料, 而且使用上有限制, 必须连续播放7秒钟才可得出一张低解析全萤幕的资料, 因此实用性并不是很大.大多数的CD音响会忽略掉这些Graphic的资料, 因为这并不影响到音乐的播放. 如果你要将这些资料显示出来, 必须还要使用特殊的CD系统, 它可以读出R到W sub-code channel的资料并有影像输出的端子才行. 以CD-G为应用的例子在早期有CD I, Karaoke CD等系统. CD-G 的编码方式为飞利浦与Sony公司所发展出来, 因此如果要制作此种CD片, 必须先得到这两个公司的授权. 脍然CD-G因为种种的限制而无法被市场接受, 但是CD-G光碟杜算是最早的多媒体应用了, 而且在当时CD-G给了发展CD-i一个确定的方向.

黄皮书
飞利浦与Sony在1983年发表了黄皮书, 定义了CD-ROM(Compact Disc - Read OnlyMemory) 的规格, 黄皮书是以红皮书为基础, 发展出适合存放电脑资料的CD格式, 而且可以快速随机的找寻资料(与CD-Audio比较起来). 存在CD片上的资料可分为两种,一种为正确性要求较低的音乐或图形资料, 可容许一些Byte的错误, 另一种是正确性要求非常严格的电脑数字或文字资料) 错一个bit也不行.

Mode 1与Mode 2
黄皮书规 定义了灾种不同型态的资料结构: Mode 1与Mode 2, 在CD-ROM磁* (Sector)的表头区(Header field)内, 含有指示本区内资料为 Mode 1 或 Mode 2 的 Byte.Mode 1代表CD-ROM资料含有错误修正码(Error Correction Code - ECC), 每个磁区存放2048Byte的资料. 而Mode 2的资料则没有错误修正码, 将那些空间省下来, 因此每个磁区可以多存放288Byte, 达到2336Byte, 因此Mode 2较适合存放图形, 声音或影音资料. 你可以指定在CD上的每一个资料轨为Mode 1 or Mode 2, 但是其内的磁区只能有一种格式来存放资料. 大部分的CD-ROM电脑用光碟片, 包括资料库, 电脑游戏, 网络全书或共享软体, 是采用 Mode 1方式存放资料, 而 Mode 2从不采用它最"原始"的方式来存放资料. 其它的光碟片, 像是相片光碟(Photo CD), CD-I 及影音光碟 ( Video CD)等, 是采用Mode 2, Form1及Form2来存放.

黄皮书的逻辑格式变化
如同前文所言, 黄皮书内定义了在CD-ROM光碟片上两种基本型态的资料存放方式, 但是黄皮书到此处停止继续定义, 留给 CD-ROM 研展人员去决定如何订出磁区的逻辑格式, 与电脑档案的存放格式(光碟档案系统), 在早期各 CD-ROM 的研展人员制定了属於他们自己的专用格式, 彼此各不相容, 直到 High Sierra 小组的出现, 他们订出了全球通用的标准, 也就是后来的ISO 9660档案系统格式, 然而, 一些研展者发现 ISO 9660 档案系统在他们的作业系统上, 并不能允许他们存放一些像是表现档案特性的资料, 因此他们开始研究扩展ISO9660的规格.

ISO9660
ISO9660标准内有叁层透通性(Interchange), 只有第一层支援大多数的作业系统,第一层要求每个档案的资料必须是连续不中断的方式存放於CD上, 每个档案内容不可分开存放或与其他档案交错, 档名必须符合英文 A 到 Z, 数字 0 到 9 和底线"_"所组成的字集, 而且格式必须依照DOS的规定, 8 个字元的主档名与 3 个字元的副档名. 第二层则是可以采用任何的字元作为档名, 包括使用超过 8+3 个字的长档名, 但是档案的内容亦不可中断, 交错或是分开存放. 在第叁层则是不受任何的限制. 在所有的叁层规定中, ISO9660档案系统规定均不可使用超过8层的目录结构.

Rock Ridge Interchange Protocol (RRIP)
ISO9660标准的设计是相容於大多数的作业系统, 但是它也保留空间作为延伸与改编用, 在Unix的作业系统世界中, 长档名与超过8层的目录结构是稀疏平常的, 因此Unix系统的CD-ROM档案系统研展人员对ISO9660的第一层限制非常反感, 因此就有些人不采用ISO9660的规格, 而自行设计符合Unix作业系统的规格. 但是因为Unix作业系统有太多种不同的版本, 所以设计起来也特别困难, 但是这件事情引起了High Sierra小组的注意. 当这件事情同样被其他公司引起注意, 并开始讨论后, 於1990年, 由16家公司派代表组成了Rock Ridge小组, 他们共同的目标是延伸 ISO9660 的规格以使 CD-ROM 能符合 Unix 的档案系统与结构. 他们提出一个规格叫做: System Use Sharing Protocol (SUSP), 它可重新分配ISO9660规格中的系统使用区域 (System Use Area field),转变成为一种可变长度的系统记录区(Variable-length System Use fields), 这个区域内记载了不同的作业系统之相关资讯. 因此RRIP就是负责处理记录这些Unix下的长档名与超过8层的目录资讯, 而且除了Unix以外的作业系统将不会看到这些专为Unix而设计的区域. 这种新的CD-ROM档案系统可以在不同的UXIX作业平台使用, 这就是Rock Ridge格式, 至今已被广泛的使用在Unix的CD-ROM光碟片上.

Apple Extensions
麦金塔CD-ROM的研展人员是另外一批研究麦金塔专属CD-ROM档案系统的组织, 他们的档案系统称为Hierarchical File Structure (HFS), 在ISO9660标准内无法存放HFS之特有资讯, 像是档案代表图形(Icon), 与其摆放在桌面的位置资料, 还有资料档与执行档之间的关连资讯等. Apple采用的ISO延伸系统与Rock Ridge较相似, 它们都准许以ISO9660第二层的方式在CD-ROM上存放长档名, 以及存放资料档案与程式之间的关连资讯. 存放在第二层的资讯无法被麦金塔以外的电脑系统所读取.

Hybridm
采用 Hybrid 或是Janus格式的光碟片, 通常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资料区 (Parti- tion), 每个资料区各自含有完整的档案记录与资讯, 两个资料区可以采用不同作业系统的档案格式, 目前有四种档案格式可以相互结合, 分别为DOS(Windows), HFS,Unix与OS/2, 但是最常看到的Hybrid光碟片是结合DOS与麦金塔档案格式: DOS采用ISO9660档案系统, 麦金塔则采用HFS档案系统. 有时候这种Hybrid的光碟片又叫做Janus格式. (源自古罗马帝国一位双面神的名字)

Shared Hybrid
可分享式的Hybrid光碟片也可以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业系统间使用, 各不同的作业系统可读取CD-ROM上相同的资料, 这种格式的光碟片只有一个资料区(Partition), 所有相关的资料与各作业系统使用的程式都放在一起, 但是在DOS上只会看到 DOS的程式档, 麦金塔上也只能看到麦金塔的执行档.

El Torito (Bootable CD-ROM)
关於可开机式的CD-ROM规格, 目前版本到1.0, 其主要的方法是将硬碟或软碟上的开机磁区内资料搬到CD-ROM光碟片上, 并且可以同时有数个开机磁区映像档(Image file)可供开机时选用. El Torito规格是开放给各电脑产业使用, 不用签约, 自由使用的. 要使CD-ROM光碟片可以开机, 还必须采用支援CD-ROM开机的BIOS(电脑主机板上), 或是采用SCSI界面, 并配合像是新版本Adaptec SCSI卡才可以.

CD-i与CD-ROM/XA
如同CD-ROM是CD-Audio的延伸一样, CD-i与CD-ROM/XA就是CD-ROM的延伸,CD-i的全名叫做CD-interactive. 说起它发展的经过, 在於飞利浦与Sony两家公司自订出红皮书(for CD-Audio)与黄皮书(for CD-ROM)后, 发现在CD的应用上应该可以更多加以整合文字, 图形, 影音, 动画, 照片等多媒体的应用, 并且应该要有一个适合的硬体平台来播放, 此硬体的环境应该要考虑Video的播放规格, 软体所采用的作业系统以及音效处理等等, 使得这样的电脑系统能在全球统一, 也使这种光碟片的格式一致, 就像是CD-Audio一样的成功, 因此, 於1986年二月CD-i (规格订於绿皮书) 就正式发表了. 值的注意是在当时, PC还未普及於一般家庭, 更唐皇每台PC都装有CD-ROM光碟机了. 在绿皮书内除了定义CD光碟片的规格外, 还包括了播放系统硬体的规格, 软体的作业系统,声音与影像的压缩方式, 还有那些文字, 图片与语音的交错编排方式(Interleaving)等, 至於CD-ROM/XA的规格是将黄皮书的规格加以延伸并取用部份绿皮书的规格整理而成,於1989年发表. CD-ROM/XA规格中也包括了声音与资料的交错编排方式, 如果你要了解XA与CD-i的光碟片有何不同, 那最好是从它们相同处开始了解. 一般来说CD-ROM/XA 与 CD-i 的观念相同, 都采用资料交错的编排方式储存资讯, ADPCM 方式的语音压缩以及具有互动式的功能.

资料的交错编排(Data Interleaving): Form1与Form2
在黄皮书上说明了CD-ROM Mode1的规格, 我们也知道在这种规格下, 资料/程式与声音/影像是分开存放的. 如果你的 CD 光碟片上要包含 CD-Audio, 那你必须将资料与Audio分开放在不同的轨道(Track)上, 就是所谓的混合式(Mixed-Mode)光碟片, 这种方式的基本操作原理是先将图形/照片先从光碟片上读出到电脑显示出来, 然后才开始播放CD -Audio. 当然程式部份也是先行读出并在电脑上执行, 如此目的是分为两个步骤来完成"多媒体"的展示, 这种情况下, 你不可能顺利播放CD-Audio又平顺播放动画/影片. 其实这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资料与CD-Audio是分别放在CD光碟片上不同的轨道,光碟机上的读取头无法在同一时间内跑到两个轨道读取资料. 在绿皮书的规格中, 黄皮书规格中的Mode2又被细分为Form1与Form2两种, Form1的磁区(Sector)结构为 2048Byte 资料区加上错误侦测码(EDC)及错误修正码(ECC), 使其可当成Mode1的方式储存电脑的资料. Form2则没有加上EDC与ECC, 整个磁区(2328Byte)皆可存放资料. 或许你会问, Mode2的磁区不是应该可存放2336Byte的资料吗? 是的, 这里我们把那剩下的 8个Byte用来存放磁区的种类(A/V资料或是Data资料), 位置资讯(这个磁区在光碟片上的位置), 这样光碟机才能辨识这个磁区是不是它要找的资料了. 在Mode2的轨道里,我们可以同时存在 Form1 与 Form2 的磁区.所谓资料交错编排(Interleaving)主要目的是可以光碟机同时抓到语音/影像(A/V)资料与电脑资料(Data), 以使播放不至中断. 举例来说, 一个言讲者的影像播放可同时配合他的声音来同步播放, 不会断续. 或是一段电脑动画搭配着其语音说明叙述. 光碟机上特殊的硬体设计可读取并分离交错编排在光碟片上的资料, 声音部份解压缩后送到喇叭放出, 电脑资料则送进电脑内处理, 影视 / 动画资料则被送到电脑或是电视上播放. 现在在市场上所看到的 Mode 2 光碟片包括了Video CD, CD-i, 与一些特殊的CD-ROM/XA光碟片.

绿皮书
绿皮书包括定义了CD-i的光碟片格式与CD-i的硬体规格, 这并且是所有规格书中唯一包括硬体规格的标准, 其中包括了中央处理单元(CPU), 作业系统, 记忆体, Video与 Audio 的控制器以及影音资料的压缩方式等. CD-i 是被定义成一个消费性的电子产品, 也就是类似电视, 录放影机等功能的产品, 它是可以直接接上电视, 并且采用遥控器控制, 它没有软式磁碟机(Floppy)与硬碟机(Hard Disk), 完全采用光碟机作为资料的输入装置, 并且采用即时性的作业系统(Real-time operating system)

* 现在, 我们重新对CD-ROM的格式做一整理如下:

格式 说明
CD-Audio(CD-DA) 雷射数位音乐
CD-ROM High Sierra PC 资料原始标准(现已不用)
CD-ROM ISO 9660 MS-DOS & Machintosh 档案标准
CD-ROM HFS Machintosh 高速档案系统
CD-ROM/XA 黄皮书延伸标准
CD-I 互动式光碟
CD-I Ready 可用於一般雷射唱盘与CD-I
CD-Bridge XA的标准并可用於CD-I上
CD-R(CD-RRM) 单写型CD光碟片
CD-MO 可读写型光碟片
CD-G CD音乐加影像(卡拉OK)
Video CD CD影碟(74分钟MPEG-1规格)

各标准书规格说明
红皮书(Red Book)
CD-Audio
2352 Audio Data

黄皮书(Yellow Book)
CD-ROM Mode 1
12 Sync 4 Header 2048 User Data 4 EDC 8 Blanks 276 ECC

CD-ROM Mode 2
12 Sync 4 Header 2336 User Data

黄皮书延伸规格--XA(Extended Architecture), 本规格均是属於Mode 2下的规格
延伸.
CD-ROM Mode XA Form 1 (Computer Data)
12 Sync 4 Header 8 Sub-header 2048 User Data 4 EDC 276 ECC

CD-ROM Mode XA Form 2 (压缩音乐、影像及照片)
12 Sync 4 Header 8 Sub-header 2324 User Data 4 EDC

绿皮书(Green Book)
所有 CD-ROM/XA 的规格加上对 CD-I 机器的硬体规格 (如 CPU 等) 及 CD-I
的作业系统的定义.

橘皮书(Orange Book)
CD-ROM

Lead-In&TOC Data Track Lead-Out Lead-In&TOC Data Track Lead-Out
<--------------- Session 1> <--------------- Session 2>

* Sync 同步信号, EDC(Error Detecting Code), ECC(Error Correcting Code)

[CD-R光碟的新标准DIS13490]
目前, 国际标准组织已经开始研究一种新的CD-R档案格式, 尚未正式定案的格式叫做DIS13490, 此种标准容许使用者的资料维持跨越平台的交换性, 并可以在CD-R光碟片上更灵活的增加或修改资料.

唯读式光碟机 CD-ROM 不负众望, 已严然成为这个年代最重要的资料储存和传输媒介. 放眼今日的电脑就可见一斑: 麦金塔电脑多数出货时搭配了CD-ROM光碟机,多媒体电脑 (MPC-Multimedia PC) 更少不了它, 而几乎每台 Unix 工作站也都内含 CD-ROM 光碟机, 以供安装系统软体之用.

造成光碟机产业成功的关键之一, 在於当初设立了 ISO 9660 标准, 使得各 CD- ROM 光碟片可通用於麦金塔、MS-DOS、Unix、VAX/VMS 等各种电脑平台上.

然而, ISO9660 驱动程式用在各种作业系统上的时候, 会产生一些设计上的问题举例言之, 使用目录列表指令要读取Unix的档案资料时, 因为部份有关目录属性等的 延伸资料是随着档案内容一起存放, 而非存放在目录记录区域内, 如此一来每当执行一项单纯的目录指令, 都得先到每个资料档案所在的位置上搜寻相关资料, 造成时间的延误与效率的不彰.

ISO9660 还有一个严重的致命伤, 那就是无法支援在光碟片上增加资料的功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Multi-Session 光碟片, 而当柯达相片光碟 (PhotoCD) 出现时, 这项ISO9660 的限制变成了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因为相片光碟容许在已有相片资料的光碟片上再增加相片, 直至装满为止. 此外, 企业界可以借助光碟记录器, 将专业资料等自行生产制作成少量的光碟片. 他们可以分次写入资料到光碟片上, 不会浪费光碟片的空间.

ISO9660 早在1988年就已设立. 过去几年之间, 单写型光碟 (Compact Disc Write Once, 简称 CD-R)技术已有长足的进步. 并由唯读型光碟(CD-ROM)演变而成今日的CD-R.

其实在当时单写型系统(WORM)有很多种, 应用方面也不同, 如12寸的单写型光碟是用在记录视讯资料(如影碟)或其他大容量资料的应用(如地政资料), 这种光碟片的容量一片在5.6GB (双面). 另外在可读写磁光式光碟系统(MO)上, 也有一些厂牌将WORM 的功能加入, 其方式为采用材质不同之光碟片(即WORM DISC), 此类光碟机可使用二种型态的光碟片, 可读写磁光式式及单写式光碟片, 达到双功能的目的 (市场上称之为Multi-Function光碟机), 现已很少见於市面. 而 CD-R 则为单写型系统中应用最成功的产品.

相较於 ISO 9660, DIS 13490 这项新标准可说是青出於蓝. 它对光碟片上的轨(Track)及段 (Session)提供了逻辑化的运用能力. 这项突破是利用现有CD-R标准的碟轨记录达成的.各界接受这项新标准的经过, 也与接受 ISO9660 的管道如出一彻. 在当年ISO9660定案前是由High Sierra Group 所拟定的光碟片上册(Volume)资料及档案结构标准, 由欧洲电脑制造厂商公会ECMA加以修改, 并且设定为ECMA 119 标准,随后被又被设为 DIS9660 标准, 最后定名为 ISO9660. 同样地, 法兰克福小组(Frankfurt Group, 由於首次集合的地点在德国法兰克福而得名)起草了唯读型光碟和单写型光碟的 Volume 区架构及档案结构标准, 也由欧洲电脑制造厂商公会 (ECMA) 加以修改, 设定为 ECMA168 标准.

目前, 这项命明为 DIS13490 的逻辑标准, 正由全球各界人士评估. 在评估其之后, 可能设定为 ISO13490 标准. 请读者留意: 本文中所指的「橘皮书」是对 CD-R所定的实体(Physical)标准, 而 DIS13490 则是订出 CD-R光碟片上资料的逻辑架构 (Logical).

唯读型光碟的基本概念
在详述 CD-R册区资料及档案架构之前, 先简单介绍目前所通用的ISO9660架构.这项标准将光碟片划分为四个主要部份, 分别为「册区说明」(Volume Descriptors)、「路径表格」(Path Table)、「目录记录」(Directory Records) 和「扩充属性记录」(Extended Attribute Records, 即 XAR). 这四个区域均用以说明资料组织情况, 因此统称为「描述区」(Descriptors).

在「册区说明」区域, 主要记载了档案路径、根目录及其他光碟重要资讯在光碟上的位置,在此与CD-R光碟最大的不同即是: 唯读型光碟上的目录及档案位置一但被设定后就固定无法变更,因此唯读型光碟上的档案路径及根目录的位置资料是记录在「册区说明」区域内. 「路径表格」区域内描述的是根目录和子目录之间的关系. 而「目录记录」区域是列出各目录下的子目录或档案名称.

这种架构的机能, 可以提供系统两种方式来回读取唯读型光碟上的树状档案目录.其一是经由「目录记录」, 其二是经由「路径表格」. CD-R 应用这种方式处理档案,一但更动了某个档案或目录, 就得随即将每笔目录记录重新写入. 因此之故, 在 CD-R档案结构下, 各目录与各档案之间的关系仅载於「路径表格」, 换言之, 在CD-R 档案结构之下的「目录记录」并不包含子目录或档案的指标.

ISO9660的最后一个区域「扩充属性记录」(XAR) 则提供了档案或目录的所有者(Owner)及群组 (Group) 的识别码 (ID) 和架构记录. 然而,「扩充属性记录」系记录在档案或目录上, 因此常会阻碍光碟机的运作. 在 CD-R 档案架构上, 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在后文中解释.

DIS13490 描述区所使用的内部结构资料栏, 与 ISO9660 内部格式所使用资料栏的格式及数值近似. 然而部份资料栏位已经加以修改, 以便 DIS 13490 的结构可支援Posix. 这样一来, DIS13490 标准便足以涵盖市场中主要的作业系统, 如 DOS、Mac-OS和 VMS 等等, 其实这些系统厂商的研发者, 都是当初法兰克福小组的成员.

每当连置(mount)上一个册区(Volume)时, 作业系统都得了解记录在该媒体上的资料种类及格式. DIS13346 (非单次连续写入性媒体 nonsequential write-once media 及可重复读写式媒体 rewritable media 的册区及档案标准)、DIS13490、可能还有一种新的磁带标准为此特别共同订定了叁者通用的册区辨识流程. 藉此, 系统可以将适当的册区标准安装在适合的媒体上, 之后再利用这种媒体来开机. 此外, 字元集的定义系由ISO9660 标准扩充而成, 对特殊字元的需要已经大幅降低了.

ISO9660 所定义的「扩充属性记录」部份业已取消, 因为在目录及表格路径内记录延申属性的区域已扩充了其记录的功能.

IS13490 标准
分为四部份, 概述如后:

第一部份: 总论, 列

❸ 发明专利申请到公布需要多长时间

根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专利申请公开时间从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收到发明专利申请后,经初步审查认为符合《专利法》要求的,自申请日起满十八个月,即行公布。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可以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早日公布其申请。
为保证申请的成功率,避免被驳回的情况发生,在申请专利之前,应该进行专利检索。
发明专利申请书的内容和注意事项主要是:
1、申请书中写明此发明专利的发明名称、发明人姓名、申请人的姓名和地址、联系方式等。如果是委托代理机构进行申请,则要写明专利机构以及代理人。
2、说明书摘要文字部分应当写明发明的名称和所属的技术领域,清楚反映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的要点及主要用途。说明书摘要文字部分不得加标题,文字部分(包括标点符号)不得超过300个字。
3、权利要求书应当以说明书为依据,说明要求专利保护的范围。所申请专利的发明目的、特征即是权利要求有哪些,用文字以及附图详细描述实现所申请项目发明目的的技术措施、技术特征。也就是产品的结构、组成、零件连接、相互关系以及相互所起的作用。所提供的图纸应当用碳素笔绘制于A4纸上,图面上不应有文字、图框线和尺寸线、尺寸标注,各零件及部件可用数字(1、2、3…)标出,并在另一张纸上写出各标号所代表的零件名称。
对于发明专利申请有任何问题可以咨询文华氏,文华氏提供的专利注册服务包括实用型专利申请和发明型专利申请。实用型专利申请对创造性要求不太高,而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专利是新的技术证明与保障。发明型专利申请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主要体现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❹ 一些科技发明时间

1、汽轮:瑞典人拉瓦尔,于1882年制成了第一台5马力(3.67千瓦)的单级冲动式汽轮机。
2、火车;1810年,英国人斯蒂芬森发明了火车,1817年,斯蒂芬森开始主持持修建从利物浦到曼彻斯特的铁路线;1825年,世界上第一条现代意义的铁路线建成。
3、汽车:发明者是德国人卡尔

❺ 克隆技术的发明时间

基因克隆
基因是细胞内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是不同物种以及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表现出不同的性状的根本原因,即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基因通过DNA复制及细胞分裂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并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使遗传信息得到表达。

基因克隆技术包括了一系列技术,它大约建立于70年代初期。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伯格(P.Berg)等人于1972年把一种猿猴病毒的DNA与λ噬菌体DNA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后,再用DNA连接酶把这两种DNA分子连接起来,于是产生了一种新的重组DNA分子,从此产生了基因克隆技术。1973年,科恩(S.Cohen)等人把一段外源DNA片段与质粒DNA连接起来,构成了一个重组质粒,并将该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第一s次完整地建立起了基因克隆体系。

一般来说,基因克隆技术包括把来自不同生物的基因同有自主复制能力的载体DNA在体外人工连接,构建成新的重组DNA,然后送入受体生物中去表达,从而产生遗传物质和状态的转移和重新组合。因此基因克隆技术又称为分子克隆、基因的无性繁殖、基因操作、重组DNA技术以及基因工程等

克隆技术
现在已经克隆什么?
蛙:1952年,未成功。
鲤鱼:1963年,中国科学家童第周早在1963年就通过将一只雄性鲤鱼的遗传物质注入雌性鲤鱼的卵中从而成功克隆了一只雌性鲤鱼,比多利羊的克隆早了33年。但由于相关论文是发表在一本中文科学期刊,并没有翻译成英文,所以并不为国际上所知晓。(源自:PBS)
古代神话里孙悟空用自己的汗毛变成无数个小孙悟空的离奇故事,表达了人类对复制自身的幻想。1938 年,德国科学家首次提出了哺乳动物克隆的思想,1996年,体细胞克隆羊“多利”出世后,克隆迅速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人们不禁疑问:我们会不会跟在羊的后面?这种疑问让所有人惶惑不安。然而,反对克隆的喧嚣声没有抵过科学家的执着追求,伴随着牛、鼠、猪乃至猴这种与人类生物特征最为相近的灵长类动物陆续被克隆成功,人们已经相信,总有一天,科学家会用人类的一个细胞复制出与提供细胞者一模一样的人来,克隆人已经不是科幻小说里的梦想,而是呼之欲出的现实。目前,已有三个国外组织正式宣布他们将进行克隆人的实验,美国肯塔基大学的扎沃斯教授正在与一位名叫安提诺利的意大利专家合作,计划在两年内克隆出一个人来。

由于克隆人可能带来复杂的后果,一些生物技术发达的国家,现在大都对此采取明令禁止或者严加限制的态度。克林顿说:“通过这种技术来复制人类,是危险的,应该被杜绝!”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主任洪国藩也明确表示反对进行克隆人的研究,而主张把克隆技术和克隆人区别开来。

克隆人,真的如潘多拉盒子里的魔鬼一样可怕吗?
实际上,人们不能接受克隆人实验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阻碍。千百年来,人类一直遵循着有性繁殖方式,而克隆人却是实验室里的产物,是在人为操纵下制造出来的生命。尤其在西方,“抛弃了上帝,拆离了亚当与夏娃”的克隆,更是遭到了许多宗教组织的反对。而且,克隆人与被克隆人之间的关系也有悖于传统的由血缘确定亲缘的伦理方式。所有这些,都使得克隆人无法在人类传统伦理道德里找到合适的安身之地。但是,正如中科院院士何祚庥所言:“克隆人出现的伦理问题应该正视,但没有理由因此而反对科技的进步”。人类社会自身的发展告诉我们,科技带动人们的观念更新是历史的进步,而以陈旧的观念来束缚科技发展,则是僵化。历史上输血技术、器官移植等,都曾经带来极大的伦理争论,而当首位试管婴儿于1978年出生时,更是掀起了轩然大波,但现在,人们已经能够正确地对待这一切了。这表明,在科技发展面前不断更新的思想观念并没有给人类带来灾难,相反地,它造福了人类。就克隆技术而言,“治疗性克隆”将会在生产移植器官和攻克疾病等方面获得突破,给生物技术和医学技术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比如,当你的女儿需要骨髓移植而没有人能为她提供;当你不幸失去5岁的孩子而无法摆脱痛苦;当你想养育自己的孩子又无法生育……也许你就能够体会到克隆的巨大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治疗性克隆的研究和完整克隆人的实验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治疗性克隆所指向的终点就是完整克隆人的出现,如果加以正确的利用,它们都可以而且应该为人类社会带来福音。

科学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但是,某项科技进步是否真正有益于人类,关键在于人类如何对待和应用它,而不能因为暂时不合情理就因噎废食。克隆技术确实可能和原子能技术一样,既能造福人类,也可祸害无穷。但“技术恐惧”的实质,是对错误运用技术的恐惧,而不是对技术本身的恐惧。目前,世界各国对克隆人的态度多有“暧昧”,英国去年以超过三分之二的多数票通过了允许克隆人类早期胚胎的法案,而在美国、德国、澳大利亚,也逐渐听到了要求放松对治疗性克隆限制的声音。可以说,哪一个国家首先掌握了克隆人的技术,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拥有了优势和主动,而起步晚的国家可能因此而遭受现在还无法预测的损失。如同当年美国首先掌握了原子能技术,虽然这项技术从一开始便展现着它罪恶的一面,但后来各国又不得不加紧这方面的研究和实验。单从这个角度上讲,对克隆人实验采取简单否定的态度也是值得探讨的。

至于人们担忧克隆技术一旦成熟,会有用心不良者克隆出千百个“希特勒”,或者克隆出另一个名人来混淆视听,则是对克隆的误解。克隆人被复制的只是遗传特征,而受后天环境里诸多因素影响的思维、性格等社会属性不可能完全一样,即克隆技术无论怎样发展,也只能克隆人的肉体,而不能克隆人的灵魂,而且,克隆人与被克隆人之间有着年龄上的差距。因此,所谓克隆人并不是人的完全复制,历史人物不会复生,现实人物也不必担心多出一个“自我”来。

绵羊:1996年,多利(Dolly)
猕猴:2000年1月,Tetra,雌性
猪:2000年3月,5只苏格兰PPL小猪;8月,Xena,雌性
牛:2001年,Alpha和Beta,雄性
猫:2001年底,CopyCat(CC),雌性
鼠:2002年
兔:2003年3-4月分别在法国和朝鲜独立地实现;
骡:2003年5月,爱达荷Gem,雄性;6月,犹他先锋,雄性
鹿:2003年,Dewey
马:2003年,Prometea,雌性
狗:2005年,韩国首尔大学实验队,史努比(Snoopy)
猪:2005年8月8日,中国第一头供体细胞克隆猪
尽管克隆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克隆的成功率还是相当低的:多利出生之前研究人员经历了276次失败的尝试;70只小牛的出生则是在9000次尝试后才获得成功,并且其中的三分之一在幼年时就死了;Prometea也是花费了328次尝试才成功出生。而对于某些物种,例如猫和猩猩,目前还没有成功克隆的报道。而狗的克隆实验,也是经过数百次反覆试验再得来的成果

多利出生后的年龄检测表明其出生的时候就上了年纪。她6岁的时候就得了一般老年时才得的关节炎。这样的衰老被认为是端粒的磨损造成的。端粒是染色体位于末端的。随着细胞分裂,端粒在复制过程中不断磨损,这通常认为是衰老的一个原因。然而,研究人员在克隆成功牛后却发现它们实际上更年轻。分析它们的端粒表明它们不仅是回到了出生的长度,而且比一般出生时候的端粒更长。这意味着它们可以比一般的牛有更长的寿命,但是由于过度生长,它们中的很多都过早夭折了。研究人员相信相关的研究最终可以用来改变人类的寿命。

克隆人违背人类生命伦理
现代科技,特别是现代生命科技,要不要尊重伦理学原则,要不要倾听伦理的声音?有关专家针对一些科学狂人在美国秘密克隆人的做法指出——克隆人违背人类生命伦理,存在着极大的争议和难以解决的一系列法律等问题。

我国多家媒体近日转载了国外媒体报道的一条惊人消息:一群受邪教组织操纵的科学狂人,正在美国内华达州大漠深处进行着一项克隆人的秘密实验。他们根据英国科学家创造世界第一只克隆羊“多利”的同样原理,从一个今年2月份夭折的10个月大的美国女婴身上提取细胞制造克隆人。据称,“如果进展顺利的话,世界上第一个克隆人将于明年年底诞生。”

消息披露后,克隆技术及其带来的伦理学问题再一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如果这一消息属实的话,应当如何看待此事,如何正确地评价和思考这个问题,记者为此走访了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伦理、法律和社会部主任、上海社科院哲学研究所沈铭贤研究员。

沈教授说:自1997年英国罗斯林研究所成功地克隆出“多利”羊后,国外不断有人在名利的驱使下,提出并试图从事克隆人的研究。尽管各国政府明令禁止,但与克隆人有关的报道近两年来不止一次见诸报端。但是,这次速度这么快,又与邪教组织有关联,确实令人感到震惊。

痛失爱女的父母,希望通过克隆技术使女儿复活,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科学家借此进行克隆人的实验,就值得讨论了。沈教授认为:即使撇开邪教不谈,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就“克隆人”这一个体而言,他会生活在“我是一个死去的人的复制品” 这样一个阴影中,这对他的心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按照生命伦理学的观点,科学技术要从长远利益出发,造福整个人类。它必须遵循“行善、不伤害、自主和公正”这四项国际公认的伦理原则。“多利”羊的克隆成功经过了200多次的失败,出现过畸形或夭折的羊。而克隆人更为复杂,无疑会遇到更多的失败,如果制造出不健康、畸形或短寿的人,将是对人权的一种侵犯。

沈教授指出:现在科学界把克隆分为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两种。前者是利用胚胎干细胞克隆人体器官,供医学研究、解决器官移植供体不足问题,这是国际科学界和伦理学界都支持的,但有一个前提,就是用于治疗性克隆的胚胎不能超出妊娠14天这一界限。而对于生殖性克隆,即通常所说的克隆人,由于它在总体上违背了生命伦理原则,所以,科学家的主流意见是坚决反对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人类基因组伦理委员会和各国政府也都非常明确地表示,反对生殖性克隆。即使克隆人真的诞生了,我们还是要坚持这一基本立场。

现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其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现代科技,特别是现代生命科技,要不要尊重伦理学原则,要不要倾听伦理的声音?沈教授指出:现在有些科学家提出,只要科学上有可能做到的,就应该去做。事实上,这是错误的观点。如果技术上我们能制造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的超级生命,难道也可以去制造吗?一些科学狂人正是打着“科学自由”的旗号,去做一些危害人类的事。因此,我们要警惕现代科学技术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另外,也不能把科学自由和伦理道德对立起来。现代生命科学发展的事实表明,伦理的规范和引导,并没有束缚科学的发展,倾听伦理的声音,有利于科学更健康、顺利地发展。

选自2000年11月8日《文汇报》

❻ 为什么说汽车发明者,再次发明了汽车

这是奔驰来新S级的广告语.

作为自汽车发明者,这一次,梅赛德斯-奔驰可以说又一次发明汽车,因为,全新S级轿车再次定义了“汽车”的至高标准,指明了汽车发展的全新未来。
无论是设计、动力、安全,还是舒适,全新S级轿车都重新定义了人们对于高档豪华座驾的所有想象,点燃了时代领袖和商界精英的激情与渴望,继续书写着世界汽车工业的领袖版图,卫冕了“世界最佳座驾”的王冠。
全新S级轿车,配备有全LED照明,整车应用超过500颗LED,改写了“光”的定义;全感官多媒体配备,标新了豪华的内涵;梅赛德斯-奔驰智能驾驶科技,革新了驾驶的含义;后排头等舱级后座最大可调节43.5度,独有的活力按摩功能,让旅程的尊享达到极致。全新S级轿车,是对汽车的全新定义。

❼ "重新发明车轮"的故事是什么

在原始社会,人们发明了一种简单的工具,将圆木置于重物的下面,然后拖着走,重物即可由一个地方移到另外一个地方。这被称作为早期的木轮运输。后来人们发现用直径大的木轮运输速度较快,于是木轮的直径越来越大,逐渐演变为带轴的轮子,这便形成了最早的车轮雏形。车轮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首先发明的。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部车辆,也是在我们祖先灵巧的双手和智慧的开拓下,最早驶上了历史的舞台。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有黄帝造车之说,故黄帝又号称轩辕氏。轩是古代一种有围棚的车,辕是车的基本构件。所以车辆应当是黄帝首先发明的。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初大禹时代, 有一位管车的大夫奚仲,是中国车子的创造者,也是世界上第一辆车子的发明者。另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600年的商代,我国的车工技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能制造出相当高级的两轮车,采用辐条做车轮,外形结构精致华美,做工也不十分复杂。到西周时期(公元前771年),马车已经很盛行了.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221-770年),各诸候国之间由于频繁的战争,马车便纳入了战争的行列,对于当时来说,这便是代表一个国家强盛的极明显标志。陕西临潼秦始皇帝陵出土的战车式样,代表了2000年前车辆的制造水平。 700多年前的宋代,有位进士名叫燕肃,是一位机械工匠,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燕肃启奏皇帝,详细说明了制造指南车和记里鼓车方法,经允许,他重新制造了中国古代文明的指南车和记里鼓车。 十六世纪的欧洲已经进入了"文艺复兴"的前夜,欧洲的马车制造商风起云涌,马车的制造技术有了相当的提高。中世纪的欧洲,大量地发展了双轴四轮马车,这种马车安置有转向盘。车身方面,出现了活动车门和封闭式结构,并且在车身和车轴之间,实现了弹簧连接,使乘坐之人感觉极为舒适。

阅读全文

与重新发明时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总结 浏览:490
郴州学府世家纠纷 浏览:197
马鞍山ok论坛怎么删除帖子 浏览:242
马鞍山恒生阳光集团 浏览:235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