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贵州历史上都有什么名人
张之洞、何应钦、王阳明、杨龙友、周渔璜等。
1、张之洞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又是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
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出生于贵州兴义府,祖籍直隶南皮。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2、何应钦
何应钦(1890年4月2日-1987年10月21日),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字敬之,贵州省兴义人。早年留学日本,就读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辛亥革命爆发后,回国参加沪军。二次革命失败后,再到日本就读于陆军士官学校。
1948年5月,任国防部长,次年3月任行政院长,5月辞职,8月去台湾历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民国联合国同志会理事长、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同盟主任委员等职。
1987年10月在台北病逝。
1945年9月,何应钦在南京代表中国政府接受冈村代表日本政府投降,这是一个中国军人所能享有的最大荣耀!
3、王阳明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
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4、杨龙友
杨文骢(1596年—1646年),字龙友,贵州人,明代画家。流寓金陵(今南京)。万历四十七年(1619)举人,六次会试不中,崇祯七年(1634)选为华亭县教谕,后迁青田、江宁、永嘉等知县。
为御史詹兆恒参劾被夺官。杨文骢博学好古,善画山水。为“画中九友”之一。生于贵筑,独破天荒,所作台蕖等图,有宋人之骨力去其结,有元人之风雅去其佻,出入巨然、惠崇之间。
5、周渔璜
周渔璜,清初著名学者,诗人。父亲周国柱有四子,渔璜排行第一。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渔璜22岁乡试第一。三十三年(1694年),29岁时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
三十六年(1697年)散馆,授翰林院检讨。四十四年(1705年)任浙江乡试正考官。四十九年(1710年)擢升翰林院侍读。五十年(1711年)简任顺天学政。
五十一年(1712年)升侍读学士。五十二年(1713年)晋升詹事府詹理,奉命祭禹陵、明太祖孝陵,检阅浙江、江南两省兵。五十三年(1714年),终因操劳过度,年近半百即逝世于任上。
⑵ 贵阳大数据的发明人是谁
首先,大数据不是在贵阳才发明的。
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大数据”在物理学、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等领域以及军事、金融、通讯等行业存在已有时日,却因为近年来互联网和信息行业的发展而引起人们关注。
其次,贵阳只是深度试水大数据经济的一个实验区,而不是发明大数据。
第三,引进大数据经济到贵阳的,是时任书记陈刚。
⑶ 茅台酒的创始人是谁
王立夫。
王立夫祖父王振发(1793—1857)于清道光年间在茅台创办著名商号“天和盐号”经营盐业。
王振发由于商业往来需要用酒宴请客商或送礼,在茅台村黑菁子(地名:茅台观音寺社区)创办了“天和号烧房”,酿造当地人称的“茅台烧”宴请官绅和行商坐贾。
自王立夫的祖父王振发经营盐业发迹始,王家成为茅台巨富。到父亲王用兵时,王家的“王天和盐号”遍及仁怀各地,王氏家族进入鼎盛时期。王立夫是独子,王用兵去世后,自然由他继承家业。
王家先人,骈首砥足,实践着一套独特的酿酒工艺。其经典的工艺过程,至今仍为茅台著名酒厂沿用。今天的王家窖藏酒,就是原始的、古老的传统工艺的完整再现。
王家窖藏酒采用的“季节性生产”、“高温酿造”、“长期陈酿”与“精心勾兑”,即是根本区别于其他白酒酿造工艺的显著标志。
一般白酒酿造,一年四季都可以投料生产,只需经过一两次,至多四、五次发酵蒸馏取酒,便完成一个生产周期。而王家窖藏酒酿造,则是顺应天地感应,随季节变化的自然规律来进行。
一年一个生产周期,“端午踩曲,重阳下沙投料”。同一批原料,要历经八次摊凉及加曲堆积发酵、九次蒸煮、七次取酒的复杂生产过程。
⑷ 贵州茅台总工 中国第一位酒博士后郭坤亮 亲手打造的柔雅酱香型白酒市场售价在多少
贵州茅台酒厂总工郭坤亮先生亲手打造的柔雅酱香型白酒品质不逊于国酒茅台,他的酒与国酒茅台同享得天独厚的酿酒地理优势,还有他独特的勾调核心技术,由他开发的15个天然溶洞窖酒独一无二,名人、企业家定制的企业用酒,更是锦上添花。他的酒属中高端品质,市场价不可估量,按配制工艺及窖藏时间长短而定。作为名人,中国第一位酿酒博士后,收藏他的酒是非常有价值的。
郭坤亮先生建立了中国白酒行业第一个独具特色的微生物功能菌种库,为挖掘、整理、保护和开发、应用茅台酒微生物资源奠定了坚实基础。郭坤亮博士杜绝使用任何添加剂,只用红缨子高粱和小麦按照一定比例下料,通过高温蒸熟、调温,植入精选优质微生物自然发酵、蒸馏、窖藏、勾兑而成——这使“谷坤酿”酒比之其它酱香型白酒,含有更多、更优质的活性细胞衍生物,不仅让酒更醇香,还天然具备清除人体多余自由基的保健功能,从而拥有抗病毒,抗肿瘤,抗衰老的作用。他被称为“柔雅酱香型白酒之父”。
郭坤亮酒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集大成者。他曾在贵州茅台酒股份公司制酒车间担任工艺员、车间副主任、总工程师、仁怀市酱酒产业协会会长。他在国际上首次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对白酒微量成份进行研究,使我国传统白酒中可检测的微量成份从231种提升至1400多种,建立了一整套包括样品预处理在内的白酒微量成份分析方法。郭博士还完成了茅台文化资料数据库1200万字,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4个,国家发明专利4项,培养硕士研究生12名,主持国家级项目4项、重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2项。
他集平生之努力筹建了周恩来文化馆,这是郭坤亮对周总理的敬重和完成父辈缅怀伟人的夙愿。周恩来文化馆位于茅台镇中华村,不久将对外开放。
⑸ 贵州是夜郎古国,哪些历史名人和故事
汉武帝三次征讨夜郎国,前后共发大万四十多万,花费钱粮无数,灭国后采取种族毁灭政策,
夜郎国民被杀光,禁止投降,禁止周边国家收留,除此外还毁掉一切这个国家存留的信息,这样还不解气,于是有大臣提议:臣发明一成语叫“夜郎自大”就称此国不知时务,冒我天威,所至有此灾祸,让我们汉家子子孙孙鄙视这个国家,于是夜郎国所有信息都没留传下来,留下来只有“夜郎自大”这个成语
不过相比起来,在强汉推进时还有很多小国连个国名都没留下就消失了,夜郎至少还留了个名字
一、专利类型
外观设计专利: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基本囊括大多数的产品。
实用新型专利: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如新型形状或结构的产品。
发明专利: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如新型的产品,新产品的配方,产品的生产工艺等。
二、专利好处
1、核心技术保护:防止他人模仿;
2、独占市场:一种产品只要授予专利权,就等于在市场上具有了独占权。未经专利权人的许可,任何人都不得生产、销售、许诺销售、使用、进口该专利产品。因此,专利有很重要的占领和保护市场的作用。
3、作为无形资产:专利技术可以出售转让,可以质押贷款,融资等;
4、作为申报项目评审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如申请科技型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也是企业技术和实力的内在体现。
5、宣传效果好:在宣传广告或产品可以打上专利标志,消费者认为这种商品更具可靠性、信用性,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三、专利政府资助
贵州省资助首件发明1万元/件,之后发明5000元/件;
贵阳市资助发明授权后4500元/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后1200元/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后600元/件;
各区县市均可配套享受相应的专利资助。
⑺ 贵州老汉发明的减肥中药
有些人肥胖,或者身体比较壮实的话是有原因的,可能是体质的原因,这种的是最顽固的,有些人可能是身体里面的脂肪失衡,导致的肥胖,有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疾病,这个有点严重,可能比较着急需要控制,很多人都不了解自身的情况,就去贸然的吃减肥药,导致身体内的体脂,或者脂肪肝失衡,就会出现吃很少都会胖的因素,因为体脂失衡会导致,就算你吃的很少,也会把你吃的这些食物的营养过度吸收,正常人只会吸收百分之几,过多的就会自动的排除体外,所以是需要根据每个人的基数来做一个简单的了解。能把你的基数告诉我吗??
⑻ 茅台酒是谁发明的
贵州茅台酒独产于中国的贵州省遵义县仁怀镇,是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专克白兰地齐名的三大属蒸馏名酒之一,是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鼻祖。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35年,汉武帝令唐蒙出使南越,唐蒙饮到南越国(今茅台镇所在的仁怀县一带)所产的构酱酒后,将此酒带回长安,受到汉武帝的称赞,并留了“唐蒙饮构酱而使夜郎”的传说。据清代《旧遵义府志》所载,道光年间,“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1843年,清代诗人郑珍咏赞茅台“酒冠黔人国”。1949年前,茅台酒生产凋敝,仅有三家酒坊,即:华姓出资开办的“成义酒坊”、称之“华茅”;王姓出资建立的“荣和酒房”,称之“王茅”;赖姓出资办的“恒兴酒坊”,称“赖茅”。“华茅”就是现在的茅台酒的前身。
⑼ 茅台酒创始人
王立夫,茅台酒创始人(字泽履,1858-1931),世居仁怀县茅台村(现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历史上称为仁岸),祖父王振发(1793-1857)于清道光年间在茅台创办著名商号“天和盐号”经营盐业。
王振发由于商业往来需要用酒宴请客商或送礼,在茅台村黑菁子(地名:茅台观音寺社区)创办了“天和号烧房”,酿造当地人称的“茅台烧”宴请官绅和行商坐贾。
(9)周发明贵州扩展阅读
王立夫个人经历:
1,王立夫年轻时就开始学做生意,继承家业后,由于祖父王振发就与四川商家有生意来往,并以此立业,他也自然延续着祖辈的商路继续做着生意。
2,王立夫看准了酿酒的商机,清光绪五年(1879年),他与习水人孙全太、中枢人石荣霄商议,合伙在杨柳湾开设烧房。王立夫以自家的烧房作价入股、另外两家各出二百两银子,每家取一个“字”,成立了“荣太和”烧房,由王立夫管生产、销售,石荣霄管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