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诸葛亮发明了诸葛连弩,为什么连他自己都不使用
诸葛亮发明了诸葛连弩,我之所以连他自己都不用,就是由于诸葛连弩的弓箭是一种消耗品,容易打水漂,再加上诸葛连弩体积太大,消耗了很多的人力,还和战争的地形有关。《三国演义》我们都看过,在里面有很多战争的场面,有些镜头时我们偶然看到了诸葛连姆这个工具,其实诸葛亮这一生当中发明了很多的东西,比如说木牛流马还有战争的八卦阵,这些东西都是他的杰作,其中最为出名的战争工具就要说到诸葛连弩了,可是很多小伙伴发现了一个问题,诸葛连弩虽然是诸葛亮发明的,但是在战争当中他却很少用到这个工具,接下来就给大家好好的讲解一下。很少用到诸葛连弩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跟战争的地形有关,在蜀汉地区平原是很少的,大多都是一些盆地或者是山地,如果用诸葛连弩打步兵的话是非常浪费的,所以在战争当中很少用到诸葛连弩这种工具。
Ⅱ 诸葛亮发明的连弩究竟是一次射出十箭还是依次射出十箭的弩
箭为纵向排列 有点像现代的弹匣 装置在直的机括上 弓弦呈横面 每射出一箭 拉一次机括 节省了拉弓弦的力气与射箭的时间 可以在短时间内射出密集的箭雨 并不是真的可以连射
Ⅲ 诸葛连弩出现在哪次战役
三国志中并未记载诸葛连弩出现的具体时间。诸葛连弩是三国时期蜀国的诸葛亮制作了一种连弩,又被称作元戎弩,一次能发射十支箭,火力很强,但是体积、重量偏大,单兵无法使用,主要用来防守城池和营塞。汉末魏大发明家马钧欲对其进行改进,使之成为一种五十矢连弩,威力更大,但是因为生产很复杂,所用的箭矢也必须特制,所以没大量生产,后失传。
《三国志·诸葛亮传》"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注引《魏氏春秋》曰:亮作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皆有条章,以训厉臣子。又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皆出其意,即指诸葛亮的创意、构思、设计,而由他人具体制作。
Ⅳ 连弩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连弩分很多种,三箭连发、五箭连发、十箭连发等等。《孔子》我还没看,不晓得电影里的连弩是哪种,不过考古发现连弩在秦朝就有了,估计战国也有,春秋时期有没有就不好说了。
Ⅳ 我听说三国时诸葛亮发明的连弩有图片
连发十箭的是马均的改良型,诸葛的元祖神弩是连发八箭。
按说既然马均可以改良,那么多半不会太复杂。
而且印象里面,有资料说神弩的射程是弱项,可能它是牺牲了威力,以增加装弦数量……总之要使用三国时代的器具大量生产,似乎没理由是特别牛的东西。
木牛流马据说是独轮车,自己能走路,多半是误传吧,那个时代没有发明可以大量贮存能量或者产生动力的装置,所以应该是指那个很适合山路,而不是能自动走。
其实三国第一巧匠是魏国马均,可惜他的发明得不到重视……
Ⅵ 连弩是诸葛亮还是马钧发明的
当时,魏、蜀、吴三国经常打得不可开交。有一次,诸葛亮率兵攻打魏国,使用了一种新发明的连弩,可以连续发射几十支箭。这种新式武器让魏军大感惊奇,有个魏国士兵捡回连弩让马钧看。马钧仔细观察后认为,这种连弩虽然制作很精巧,但不是最好的,还可以改进,效率能提高5倍。可惜他的改进得不到魏国承认,马钧只能空抱遗憾。
Ⅶ 诸葛连弩出现在哪次历史战役里对诸葛连弩的描述都是蜀国自己人写的,为了威慑敌人
战役里没有。
诸葛连弩是三国时期蜀国的诸葛亮制作了一种连弩,火力很强,但是体积、重量偏大,单兵无法使用,主要用来防守城池和营塞。汉末魏大发明家马钧曾经将其改进,强化了五倍,但是加工难,性价比低,后来没有流传下来。
诸葛亮死后的多次北伐战役基本都是小打小闹,甚至姜维有带一万多人打仗的时候,估计也没带什么装备。后期防守倒是可能用的上,结果邓艾直接来一波奇袭,后主投降,这玩意也就起不到什么作用了。
西晋镇南将军刘弘是中国史载“观亮故宅”第一人。有“推子八阵,不在孙、吴,木牛之奇,则非般模,神弩之功,一何微妙”这样的评价,说明不全是吓唬人的,只是可惜冷兵器战争的胜负主要还是在人,装备的作用并没有那么巨大。
Ⅷ [走近科学] 诸葛连弩之谜,诸葛连弩是诸葛亮发明的吗
居延汉简提到的一种装置叫做“转射”,后来考证就是一种连弩装置。所以连弩的历史应该在诸葛亮以前。相传为诸葛亮所制的“诸葛弩”,是连发十支的连弩,因此说诸葛亮改进连弩应该比较可信。
Ⅸ 古代兵器书。诸葛亮发明的诸葛连弩在哪场战役中使用过最后赢了吗,精准不足可以连发威力怎么样
据传诸葛亮在第六次北伐撤退时,已预料到司马懿会派兵追击. 故以弩兵设下埋伏,果然张郃中计,死于弩箭齐发,但是至于是不是使用的是连弩就不得而知了.连弩射程不远,力量不大,但是近距离对无甲的的士兵还是有较大杀伤力的.在三国时期,主要是步兵作战,并且普遍披甲率不高,在之后的朝代中历史的评价是非军国之器,军队个人普遍还是配备更好维护和使用的单弩.而大型弩机则是使用床子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