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人民铁道发明

人民铁道发明

发布时间:2021-06-14 06:05:49

『壹』 高铁是哪个国家发明

高铁是日本发明的。

早在世纪初前期,当时火车“最高速率”超过时速200公里者寥寥无几。直到1964年日本的新干线系统开通,是史上第一个实现“营运速率”高于时速200公里的高速铁路系统。

1959年4月5日,世界上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在日本破土动工,经过5年建设,于1964年3月全线完成铺轨,同年7月竣工,1964年10月1日正式通车。

东海道新干线从东京起始,途经名古屋,京都等地终至(新)大阪,全长515.4公里,运营速度高达210公里/小时,它的建成通车标志着世界高速铁路新纪元的到来。

(1)人民铁道发明扩展阅读

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

我国高铁在20世纪90年代初到2004年为孕育阶段,主要是学习和尝试,研发了一些自己的技术,包括建成“广深准高速铁路”“秦沈客运专线”,也研发了我国第一代高铁电力动车组“大白鲨”“中华之星”。

2004年至2008年为引进消化吸收阶段,以引进日本、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国的高铁制造技术为主。

2008年至2012年为自主创新阶段,以科技部和原铁道部联合发起实施的《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为标志,该计划诞生了“和谐号CRH380系列”高速列车;2012年至今为持续创新阶段,在“和谐号380系列”平台技术的基础上继续拓展创新。

2017年,我国新一代标准动车组“复兴号”投入使用,持续运营时速达到350公里,并具备时速400公里以上的运营速度储备,成为全球运行速度最快、更安全、更可靠的动车组列车。

『贰』 高铁是谁发明的

高铁不是由个人发明的,是引进西方的制造能力再创新的。

高铁是对西方技术的引进消化再创新。从照图施工到小改小修,从引进西方的制造能力到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中国“高铁人”用10年多的时间“全面地、系统化地,一个角落都不遗漏地”研究、建设起了自己的高速铁路。

高铁创新团队集成了全国最优秀的科技和创新力量,包括20多家国内顶级高校、50多家重点实验室和创新能力平台、500多家配套企业。从基础材料到控制,从电子到化工,从机械到信息,在所有涉及的领域开展了高度组织化的创新,生产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列车。

(2)人民铁道发明扩展阅读

中国高铁惊艳世界:

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改变着人民的生活,惊艳了世界的目光。上世纪80年代便开始酝酿建设的京沪高铁建设项目,于2008年4月18日正式开工,2011年6月30日通车。

在过去五年,中国高铁新增运营里程1.2万公里,超过世界其他国家高铁运营里程的总和。我国在高铁系统技术、集成能力、运营里程、运行速度、在建规模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高速铁路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交通出行条件,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从重要城市之间的单线,到“四纵四横”路网基本完成,再到“八纵八横”蓝图徐徐展开。

『叁』 中国第一条铁路是由谁设计建造的

是詹天佑。

詹天佑修建并负责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条干线铁路。京张铁路是袁世凯在清政府排除英国、俄国等殖民主义者的阻挠,委派詹天佑为京张铁路局总工程师(后兼任京张铁路局总办)修建的。

詹天佑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在筹划修建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粤汉等铁路中,成绩斐然。

(3)人民铁道发明扩展阅读

詹天佑采用南北两头同时向隧道中间点凿进。但隧道实在太长,后加上在中部开凿两个直井,分别可以向相反方向进行开凿,如此就有六个工作面同时进行。

他运用“折反线”原理,修筑“之”字形路线降低爬坡度,并利用两头拉车交叉行进。在铁路兴建之初,有车厢出轨事件。詹天佑想到一个办法:将美国人詹尼发明的自动挂钩加在每节车厢,使之结合成一个牢固整体,确保爬坡时的安全。

京城近旁修筑铁路,常要付出意想不到的“代价”。铁路要经过一个前任道员家的坟地,他是皇室的亲戚,在朝野均有势力。此人率众闹事,阻止工程,私下又许以重贿,要求改道。可是北面、南面、西面都是权贵的墓地,要大改道不知要造成多大的浪费。

詹天佑忍辱负重,花费许多时间跟权贵周旋,终于让铁路从墓墙外通过。但为保持“风水”,答应另修一条河,派官员拈香设祭,路成后,再立碑纪念。工程人员忿忿不平,但詹天佑表示,只要铁路能修过去,其他小事都可容忍。

『肆』 人民币是谁发明的

1948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分散的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为适应形势的发展,亟需一种统一的货币替代原来种类庞杂、折算不便的各解放区货币。

为此,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同日开始发行统一的人民币,当时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同志为该套人民币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行名。

(4)人民铁道发明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家管理人民币的主管机关,负责人民币的设计、印制和发行。

人民币的单位为元,人民币的辅币单位为角、分;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人民币符号为元的拼音首字母大写Y加上两横即“¥” 。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发行人民币以来,历时71年,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需要而逐步完善和提高,至今已发行五套人民币,形成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

除1、2、5分三种硬币外,第一套、第二套和第三套人民币已经退出流通,第四套人民币于2018年5月1日起停止流通(1角、5角纸币和5角、1元硬币除外),目前流通的人民币,主要是1999年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1]。

2016年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此间举行的会议上透露信息:将争取早日推出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会议认为,在中国当前经济新常态下,探索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人民币



『伍』 中国高铁发明人是谁

高铁不是中国发明的,而是引进技术的。

世界上首条出现的高速铁路是日本的新干线,于1964年正式营运。日系新干线列车由川崎重工建造,行驶在东京-名古屋-京都-大阪的东海道新干线,营运速度超过每小时200公里。

日本在二战之前已经建设起全国畅通的国营铁路干线网。对于这些干线铁路,在日本通称为“本线”。

战后50年代,日本经济进入复兴阶段。原有的铁路线路不够用了,特别是在东京与大阪之间。因此“国铁”内部开始商讨解决的办法。

一派主张,在原有的“本线”的复线铁路旁边再加铺复线铁路,被称为“增线派”。另一派主张,干脆铺设新的线路。为了有别于现有的铁路,称之为“新干线”。

(5)人民铁道发明扩展阅读

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票选出了心中的“中国新四大发明”,中国高铁高居榜首,成了外国青年最想带回家的“中国特产”。

这不是中国高铁身上的第一道光环,却真切反映出中国高铁之变。回首五年前,高铁被戏谑为“运椅子专列”,如今,中国高铁不仅成为百姓的出行首选,更成为闪亮的国家名片和新时代的中国地标。

这是快速奔跑、砥砺奋进的五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高铁版图一再扩容:兰新高铁跨越塞北风区,沪昆高铁蜿蜒岭南山川,哈大高铁驰骋东北雪海,宁杭高铁穿梭江南水乡,青荣城际环抱胶东半岛,“四纵四横”骨干网基本贯通,越来越多的省份填补了“高铁空白”,搭上了“和谐号”。

这是硕果累累、收获满满的五年。党的十八大以来,高铁路网越织越大,车次越开越密,“和谐号”让“说走就走的旅行”越来越多。

截至2016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2.2万公里,超过世界其他国家高铁里程之和,其中约六成高铁是十八大以来建成通车的。

中国已不仅是世界上高铁里程最长的国家,也是高铁安全运输规模最大的国家。去年,高铁运送旅客14.43亿人次,相当于帮非洲和南美洲的总人口搬了一次家。

『陆』 地铁是谁发明的

英国人皮尔逊。

1843年英国人皮尔逊为伦敦市设计了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地铁系统,10年后,英国议会才批准在法林顿和主教路之间修一条长不足6公里的地铁。又经过了近十年的建设,地铁初具规模。1863年1月10日,“大都会地区铁路”正式开始营业。伦敦大都会铁路开通。

第一年这条铁路运送了950万人次的旅客。由于当时电力尚未普及,使用的是蒸汽机车作为牵引。再加上排风不畅,乘客常常感到烟熏气闷,有的人甚至昏倒在地铁里。尽管如此,伦敦市民甚至皇亲显贵们都争相乘坐这种地下列车。因为在拥挤不堪的伦敦地面街道上乘坐公共马车,其条件和速度还不如地铁。

(6)人民铁道发明扩展阅读

1861年,在修建这条世界上谁也没见过的地下铁路之前,伦敦各大报章对它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猜测:比如地道会不会塌下来,旅客会不会被火车喷出的浓烟毒死之类。

当时的地道掘进方法也很笨拙:先把地上部分的住户全部搬迁,工人们从地面向下挖掘一条10米宽6米深的大壕沟,用黄砖加固沟壁,再搭成拱型的砖顶,然后将土回填,在地面上重建道路和房屋,耗资巨大。为了把蒸汽机车排出的浓烟引出地下,建好的隧道还要钻出通风孔。

1862年,当地铁挖到一条小河的岸边时,河岸发生了坍塌,工地灌进了两米多深的河水。脚手架横七竖八地泡在水里,一片狼狈的场面。贝克街的地铁壁画描绘了这一场景。

1862年中,4.8公里长,7个停靠站的地下铁道基本完工了。蒸汽车头开进了地下,大约40名官员乘坐在没有顶棚的木制车厢里对地铁进行了第一次巡游。这个场面也被记录在了贝克街壁画上:车厢类似大型的煤矿运煤车,绅士修女们的肩膀以上的部分全部暴露在外,每到一站,人们脱帽欢呼,以表达喜悦之情。

『柒』 中国最早发明的高铁型号

CRH1型电力动车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为进行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于2004年起向庞巴迪运输和青岛四方庞巴迪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BST)(前称“青岛四方-庞巴迪-鲍尔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BSP)订购的CRH系列高速电力动车组车款之一。技术缺点上主要可能有部分乘客会觉得耳鸣。

『捌』 火车是谁发明的

火车和所有其他发明一样,都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问世的。 18世纪初,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急需一种比马车装得多、跑得快的新型车辆。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这种机器比马的力气可大多了,它一问世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有些人就想将“大力士”蒸汽机装在车上,代替人力或者畜力来使车辆前进。说来有趣,这种大胆设想首先在军事上得到实现。当时,欧洲各国的军队为了满足作战需要,纷纷采用口径和射程越来越大的大炮。由于炮的重量不断增加,用人推马拉的办法很难保证大炮能及时跟随部队作战。法国一位名叫居尼奥的炮兵军官,针对这一问题就研制成用蒸汽机推动的“蒸汽汽车”来牵拉,从而开辟了以机器为动力的现代车辆蓬勃发展的道路,也为火车的诞生打下了基础。 这种将蒸汽机装在车子上的机械车是怎样推动车辆行驶的呢?我们从它的外形上可以看到,蒸汽机有一个大锅炉,装在车架的前端。在锅炉下面烧着煤火,用来将锅炉里面的水加热成蒸汽。由锅炉上的一根管子将蒸汽引入车子前轮上方的汽缸里,蒸汽的力气很大,便推着汽缸里的活塞向前移动,而活塞通过连杆和曲轴与前轮连在一起,于是随着曲轴的转动,车轮就跟着转起来,从而使车子前进了。 此后不久,这种冒着黑烟、喘着粗气的车子先后在英国和德国出现了,如英国1804年制成的蒸汽机车。不过,它的模样和先前不大一样了:有的将锅炉移到车子的中间,并罩上罩子,两头还装上几排座位;有的把锅炉移到车后部,而在前面坐人的地方装了一个车厢,等等。蒸汽车有点近代车的气派了。 与大多数新事物出现所受的遭遇一样,在当时马车占主要地位的欧洲各国,蒸汽车处处受到非难和排挤。 就说英国吧,那时各城市的邮政厅都使用大量的马车来运送邮件。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邮政厅便和大大小小的马车主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新出世的蒸汽车,并要求政府对蒸汽车加以种种限制。后来,英国政府也站在马车主一边来反对蒸汽车,并规定了许多条条框框。例如,对蒸汽车下了这样的命令:蒸汽车在行驶时,必须有手持小红旗的人在车前55米处跑步前进,以招呼行人避让;在有马的地方,不许蒸汽车的锅炉放气;不许蒸汽车在街上鸣汽笛;蒸汽车在农村路上行驶,车的时速不得超过6千米,在城市不得超过3千米……这简直比老牛车还慢呢!现在看起来确实令人发笑。 后来,尽管人们对蒸汽车进行了改进,但是由于它有着先天不足的弱点,例如车上装的那又大又重的蒸汽机,既要经常停下来添煤加水,操作很不方便,又大量排出浓烟和蒸汽,而且还占了车上很大地方,装运不了多少货物,所以人们逐渐对它失望起来。 就在人们为蒸汽车的前途担心的时候,有人就想到了16世纪中期在矿山上用木头做轨道,以人力和畜力拉动的车子,提出也给蒸汽车铺上轨道(木头轨道显然不行,需要用铁轨),让它拖带几节车厢在铁轨上行驶的设想。这可是个好主意,不仅使车厢里可装很多的货物和人员,而且可发挥蒸汽机力气大的特长,使车子跑得快。 1825年9月27日,从英国斯多克顿到达林顿的世界上第一条铁路正式通车了。由蒸汽汽车改制成的蒸汽机车(我们平常所说的火车头)开始大显身手了,蒸汽机从此派上了大用场。这同时也宣告了世界上第一列火车正式问世。 那天上午,由斯蒂芬逊制造并驾驶的“运动号”蒸汽机车拖带着33节车厢,从斯多克顿出发了。车厢里装载煤和乘客,而看热闹的人站满了铁道的两旁。人们有的步行,有的骑马,追追跑跑,簇拥着这长蛇般的庞大怪物在缓缓行驶。 1828年,期蒂芬逊和他的儿子共同制造了“火箭号”蒸汽机车,并参加了一次比赛。当时有3台机车参加比赛,其中一台在比赛开始不久,锅炉接缝的地方便破裂了;另一台走了40多千米因汽缸破损而停驶;只有“火箭号”机车以每小时22千米的平均速度,牵引着10多吨的货物,跑完了112.6千米的路程,顺利地到达终点,获得了冠军。此后,火车便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世界各国相继发展起来。 火车刚出世不久,跑得比较慢,本来就对火车冷眼相待的一些马车主,更加傲气起来,经常要跟火车比个高低,以显示他的马车跑得快。然而,马车有时的确会扬扬得意地跑在火车的前头,这就进一步促使人们对火车进行不断改进。 早期的蒸汽机车,外形各种各样:有的像个压路机,有的与四轮马车相似(如英国“一号蒸汽机车”),有的和原始的汽车类同……这些机车的运载能力都还不大,跑得比马车快不了多少。由于它们都是用煤炭或木材做燃料,行驶时锅炉里的火焰熊熊,烟气冲天,所以人们习惯上把它称做“火车”。它虽然“吃”的是“粗粮”——煤,但力气很大,而且煤的成本又较低,来源丰富,因而蒸汽机一直延用了很长时间。 作为工业生产发展产物的蒸汽机车,自然就要受到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的重视。它们纷纷修铁路,造火车,很快便使蒸汽机车风靡全世界。到19世纪中叶,这股筑路造车风掀起了热潮,英、美、日、德等国除了自己制造蒸汽机车外,感到修筑铁路有利可图,便向世界各地宣传推销,承揽修路造车工程,从而使火车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1801年,发明家特里维塞克首先造了在一般道路上行驶的蒸汽动力车辆,于次年申请到专利权。在此基础上,他把瓦特的蒸汽机改造成高压蒸汽机,用这种蒸汽机成功地制造了可以在轨道上行驶的火车头。1804年2月29日,特里维塞克的火车头沿着专门轨道由默尔瑟开到阿伯西昂,开创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车的光辉行程。十年后,英国著名的发明家斯蒂芬森制造并改装了一个相似的火车头,并铺设铁轨,开始在煤矿中使用。这样,后人也就把他当成火车的发明人了。

『玖』 地铁最早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地铁最早是英国发明的。

1863年1月10日,地铁诞生地伦敦,一条长达、从Paddington到Farringdon、由英国律师Charles Pearson查尔斯·皮尔逊于1843年设计并投资的世界上最早的地下式城市铁(Metropolitan Railway)“大都会地区地铁”正式通车运营,动力是向英国铁路公司租借的蒸汽机车。

尽管这段路程只有几公里,但这条线路还是非常成功的,第1年这条地铁就运送了950万人次的旅客。皮尔逊因此被誉为“地铁之父”。

(9)人民铁道发明扩展阅读:

伦敦地铁(London Underground),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地下铁道。里程总长度为402公里。伦敦地铁于1856年开始修建,1863年1月10日正式投入运营。

它长约7.6千米,隧道横断面高5.18米、宽8.69米,为单拱形砖砌结构。当时是以蒸汽机车牵引列车。1890年又建成一条地下铁道,长5.2千米,隧道为圆形,内径3.10~3.20米,铸铁管片衬砌。

用电力机车牵引列车,为世界上第一条电气化地铁。现在英国伦敦地铁列车通过第三轨供直流电,电压为600伏。列车运行速度约32公里/时,最大时速达96公里。伦敦地铁于1971年开始在维多利亚线区应用遥控和计算机技术操纵列车。

截止至2015年6月,伦敦地铁的单日通票(1至6区)价格为12英镑每人(约合人民币120元)。

『拾』 人字形铁路是什么时候修建的

京张铁路(现为京包铁路的一部分)青龙桥站的人字形铁路是为克服南口和八达岭段高度差而修建的一段线路。
京张铁路自北京丰台起、至河北张家口,1905年9月4日开工。1909年8月11日建成。这是完全由中国人自己主持设计、自己施工修建的第一条干线铁路。当时的清政府委派詹天佑为京张铁路局总工程师。京张铁路工程最为人所熟知的是青龙桥车站的人字形铁路。
京张铁路从南口北上要穿过崇山峻岭,坡度很大,按照国际的一般设计施工方法,铁路每升高1米,就要经过100米的斜坡,这样的坡道长达10多公里。为了缩短线路、降低费用,詹天佑大胆创新,设计了“人”字形铁路线路,为了安全、平稳,北上的火车到了南口以后,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前面拉,一个在后边推,过了青龙桥,火车向东北方向前进,进入了“人”字形铁路线路的岔道口后,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改成拉,而原先拉的火车头又改成拉,使火车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爬坡就容易多了。在20世纪初如此大胆的设计,在中国铁路建筑史上,算是一个伟大创举。
现在,人字形铁路附近的青龙桥车站已经成为北京市的文物保护单位和纪念詹天佑先生的所在地 修筑历史
清朝光绪末年,由于关内外铁路竣工后收益可观,引起了诸多商人的兴趣,纷纷向朝廷请求投资修筑京张铁路。英、俄两国原先对京张铁路均有染指之意,却因争执无果,最终不得不同意中国自行修建。最后朝廷采纳了铁路督办大臣袁世凯的建议,决定使用关内外铁路的余利官办筑路。北京至张家口,相距近二百公里,军都山横亘其间。山势险峻、地形复杂,即使是外国专家也认为筑路极其困难,更没有人相信中国人能够仅靠自己的力量完成这项工程。说到京张铁路的时,就不可避免地和“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联系在一起。1905年2月,京张铁路总局成立,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担任总局的“会办”兼总工程司,主持京张铁路筑路工程。
关沟路段地形最为险恶反复斟酌难以避开
自南口至八达岭的十几公里路程,属关沟路段。这一带层峦叠嶂、沟壑纵横。詹天佑率领勘测人员翻山越岭、风餐露宿进行实地勘测,发现工程施工的难度远超出想像。
“三十尺高一尺”,用铁路部门的专业语言说,就是千分之三十三点三的坡度。这是修筑京张铁路的最大难点。按照1999年重新修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规定,在地形条件最差的三等线路上,使用牵引力最大的电力机车,区间线路的最大限制坡度不得超过千分之二十五,即使是“加力牵引”,也不得超过千分之三十。而詹天佑所要设计的京张铁路,是在此技术管理规程下达的90多年前,那时就是蒸汽机车也刚在国内出现不久,其牵引力与现代机车不能相比。
为了避开这段地形条件最差的路段,詹天佑试图寻找相对理想的路径,先后选测了七八条不同的比较线。但是,由于经费及工期的限制,最后还是不得不把立足点落回到关沟路段。
被逼出来的“之”字形线路
山峦沟壑难避的问题如何解决?夏季洪水泛滥的问题如何解决?最重要的是,那千分之三十三点三的坡度如何解决?詹天佑选择了“之”字形线路。
火车无法顺着陡峭的山坡直着“爬”上去,只能采用延长路程的方法以减缓线路的坡度。以“距离”换取“高度”———实际上铁路也可以“盘山”,就是“螺旋环山法”。但是使用这种方法有一个前提:必须具备合适的地形。由于关沟路段的自然条件限制,不适合用“螺旋环山法”,只有采用“之”字形线路。
有两个问题需要特别说明。
第一,选择关沟路段是在客观条件限制下所采取的无奈之举,而并非最佳方案。詹天佑勘测了三条路线,第二条绕道过远为不可取。第三条就是今天的丰沙线。由于清廷拨款有限,时间紧迫,詹天佑决定采用第一条路线,即从丰台北上西直门、沙河、经南口、居庸关、八达岭、怀来、鸡鸣驿、宣化到张家口,詹天佑曾说过:“选定线路时,只要有办法,就不要采用关沟段那样的线路。”
第二,“之”字形线路并非詹天佑的发明。这种筑路形式早在美国的矿山铁路中使用过了。但是,许多年来,人们一直传说是詹天佑发明了“之”字形线路,实属谬误。詹天佑不在于是否发明了这种办法,而在于能够大胆采纳并巧妙运用这种办法。把这种线路说成是“人”字更准确一些。这是一个横放着的“人”字。列车为了达到上面那条“撇”的顶端,需要先顺着下面这条“捺”行进到“人”字的“头部”,然后再掉过头来继续上行。
詹天佑决定引进国外大马力机车,采用“双机牵引”,就是使用两台机车,一台在前面拉、一台在后面推———到了“人”字的头部,火车无需掉头,原先在前面的机车变成了车尾、由拉变推;原先在后面的机车现在变成了车头、由推变拉。其实,使用两台机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大牵引力,如果仅仅是为了解决掉头折返的问题,在载重量小的时候,仅用一台机车也可以办到。但是在火车的载重量大时,一台机车就不够用了。使用双机牵引解决了京张铁路的运输动力问题。
在纸面设计“人”字形线路好办,但是,在连绵的军都山间、在预先设定的关沟路段,哪里去找这样一处完全符合要求的理想之地呢?詹天佑通过反复勘察测量、不断修订设计方案,才发现并选中了青龙桥为折返地点。青龙桥天然地形恰好适合于修筑这样一个供列车折返的场地,青龙桥在整条线路中的位置也刚好合适。这一决策,使八达岭隧道的长度减少了一半,大大缩短了工期、节约了资金。

阅读全文

与人民铁道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总结 浏览:490
郴州学府世家纠纷 浏览:197
马鞍山ok论坛怎么删除帖子 浏览:242
马鞍山恒生阳光集团 浏览:235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