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莫尔斯发明的电报机

莫尔斯发明的电报机

发布时间:2021-06-14 03:23:00

㈠ 电报机是谁发明

在1832年俄国外交家希林制作出了用电流计指针偏转来接收信息的机器。1835年美国画家莫尔斯经过3年的钻研之后,成功地用电流的“通断”和“长短”来代替了人类的文字进行传送,这就是鼎鼎大名的莫尔斯电码,第一台电报机问世。1837年6月英国青年库克获得了第一个电报发明专利权
用电来实现远距离高速传递信息的技术可以追溯到18世纪70年代。1774年,一个瑞典发明家发明了一种装置,在装置中每根电线代表字母表中的一个字母。当电流从代表某个字母的电线流过,它会给与之相连的一个小球充电,而后者随后会敲响一个小铃,发出与这个字母相应的音符。这个装置当然很难在实践中得到真正的应用,直到7年之后,一个叫萨缪尔·芬利·莫尔斯的美国失意画家才真正创造出能够实际应用的高效的信息传递系统。莫尔斯把已有的所有零散发明组合了起来,从而发明了电报,莫尔斯唯一的原创就是发明了高效的代码,但是他也花费了好几年时间才能说服政府出资在华盛顿和巴尔的摩之间进行演示。莫尔斯在华盛顿通过电报把“上帝创造了什么”的信息发送给了他在巴尔的摩的同伴阿尔弗雷德·威尔,威尔随即将同样的信息反馈给他——电报获得成功,就立刻像蜘蛛网一样在全美国扩散。就在那一年,莫尔斯和他的合作伙伴成立了电磁电报公司(Magnetic Telegraph Company)来经营纽约和费城之间的电报线路。到1846年,公司已经开始盈利并分红了。10年之内,总长为23000英里电报线连接美国主要大城市

㈡ 莫尔斯发明电报是什么时候

莫尔斯在1844年发明了电报。

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坐在华盛顿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会议厅中,用激动得发抖的手,向40英里以外的巴尔的摩城发出了历史上第一份长途电报。 从华盛顿国会大厦里,莫尔斯用他倾注十余年心血研制成功的电报机,向巴尔的摩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

(2)莫尔斯发明的电报机扩展阅读

1963年8月23日,美国总统肯尼迪还引用了莫尔斯拍发的第一份公众电报报文“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以结束了他与尼日利亚总理会话。这也是经通信卫星的第一次电话会话,时间刚刚过了120年。

莫尔斯的电报机经过许多改进,被迅速推广应用。从此以后,战争的爆发,和约的缔结,风暴的来临,鱼群的发现……,各种消息都通过电报而得到迅速的传递。

1858年,欧洲许多国家联合给莫尔斯一笔40万法郎的奖金。在莫尔斯垂暮之年,纽约市在中央公园为他塑造了雕像,用巨大的荣誉,来补偿曾使这位科学家陷于饥饿境地的过错。

电报的发明,开始了用电作为信息载体的历史。通过对电报、无线电通信的深入研究,我们开始了人类通信历史上的一次巨大的飞跃。

㈢ 莫尔斯发明电报的经过是什么

根据电磁感应原理,莫尔斯试用电路的启闭来发送和记录信号。他在设计电报机的同时,按照电路中脉冲信号的产生和消失,构思了圆点、横划和空白的电报符号,把这三种符号组合起来,就可以表示需要传递的信息。后来这一特定的点划组合成为电讯上普遍采用的莫尔斯电码。

1837年,莫尔斯在精通机械知识的艾尔弗雷德·维尔的帮助下,试制出第一架电磁式电报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来操纵顶端装有记录头的控制棒,当电流脉冲通过电路时,引起了控制棒运动,就会使记录头触及纸带从而在纸带上有顺序地留下符号图形。收、发电码的电报机终于诞生了。

他带着电报机四处奔走,企图说服企业家进行投资,而得到的回答不是冷淡就是讥笑。他的机器确实也比较粗糙,传递信息的距离不过十几米远。不过这些没有使他丧失信心。他忍饥挨饿不断改进自己的机器。这时有一个青年机械师盖尔自愿做他的助手,他们反复试验,通过增加电池组、加大电磁铁的线匝,使通信距离逐渐增大。他们完成最后的试验时,已经是第一台机器诞生四年之后了。通信技术的进步是生产发展中的社会需要。一天,他突然收到参议院的通知,国会重新讨论了修建电报线路的拨款提案,终于获得通过。1844年,世界上第一条商用电报线路建成并正式通报了。

翌年5月24日,莫尔斯在国会大厦最高法院会议室,首次通过这条电报线,传出圆点和横划的符号,向正在巴尔的摩的艾尔弗雷德·维尔拍发了世界上第一封电报。

㈣ 莫尔斯码电报机的简要介绍

1837年,莫尔斯发明电报机是电报通讯的起源,它的通讯电码是以点、划符号组合而成,每一个码代表一个字母和一个数字。发报员用电键发出长短不一的电码,收报员听到滴答的声音。答的声音是滴的三倍长。收报员抄录滴答组合的电码后再译成电文,这就是早期的电报。

㈤ 什么时候莫尔斯发明了电报

1840年,他取得专利权,然后他想方设法说服和劝诱抱非常勉强态度的国会批准于版1843年度拨款三万美元架权设一条从尔的摩到华盛顿的超过四十英里的电报线(仅多六票)。1844年,该电报线开始修建,同年投入了运营。莫尔斯的第一份电报电文是“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电文是用莫尔斯发明的迄今仍被任称为“莫尔斯电码”的点、划电报符号发出的。

㈥ 摩尔斯是怎么发明电报的

发明实用电磁电报机的人,既不是物理学家,也不是工程师,而是一位画家,是一位从41岁才开始学习电学和机械知识的外行人。

他就是美国著名画家、发明家萨缪尔·摩尔斯。可是,一个外行人怎么会成为电报机的发明人呢?

1832年10月1日的傍晚,“萨丽”号邮客轮满载着货物和旅客从法国拉弗尔港起锚,向目的地美国纽约港驶去。轮船在充满凉意的秋风中平稳地驶出多佛尔海峡,它将用十天的时间横渡大西洋,到达目的地纽约。

海上凉气逼人。一些人只能躲在狭小的船舱里打牌、交谈,百无聊赖,恨不得立刻插上双翅飞过大西洋去。然而来自美国的著名画家摩尔斯先生正在忙于挥笔作画,杰克逊博士也在整理他的笔记,上等舱里的这二位老兄倒显得很充实。

晚餐的时间到了,摩尔斯先生和杰克逊博士放下手中的笔到餐厅用餐。精美的菜肴使人们的情绪顿时活跃起来。就在这时,刚从巴黎电学讨论会归来的青年医生杰克逊,正在餐桌上大讲安培电学研究的新发现。

杰克逊出众的演讲才能,加上电学新发现的奇特,一下子吸引了所有旅客的注意。大家仿佛不是在用餐,而是听杰克逊的科学演讲。杰克逊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几天之后,应几名旅客的要求,杰克逊干脆在餐厅里开起有关电磁学的科学普及讲座来了,大家说这样会觉得时间打发得更快些。

摩尔斯带着画夹子,也来到餐厅为大家画速写。画着画着,摩尔斯也被杰克逊关于电学发展史的演讲吸引过去了。

杰克逊讲起了电学家们以身体作测量电的仪器而被电打得哇哇叫,讲起富兰克林捕捉雷电实验时的幸运和里奇曼死于雷电实验的不幸,引起人们的莫大兴趣。杰克逊介绍了奥斯特在课堂上发现电流的磁效应时急切盼望下课的心情,以及学生们对奥斯特讲课内容不知所云的疑惑,还有巴黎女士们兴起避雷针式帽子时髦之风的由来……

画家摩尔斯也被杰克逊吸引住了,他从来就不知道人类世间还有如此美妙的生活世界。他以为除了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和提香的艺术生活值得羡慕外,其他生活都是平淡无奇的。

杰克逊如数家珍地演讲,让摩尔斯感到四十多年从事画画的生活有多平淡,他有些坐不住了。摩尔斯从小就是一个好奇心极强的孩子,19岁毕业于耶鲁大学时,获得的是法学博士学位,后来却以卖画为生。直到他成为全美美术学会主席以后,还经常漫游欧洲。在他看来,生活总像是一次没有港湾的远航。

杰克逊在最后一次演讲中的一段话,改变了摩尔斯的后半生。杰克逊说:“可以预言,在不久的将来,科学技术就将产生出奇迹,我们的生活就将为之改观。只有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充实的生活……”

邮客轮驶入哈得逊河时,摩尔斯还在回味杰克逊的话语。杰克逊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航行演讲,竟深深打动了他素不相识的41岁画家摩尔斯的心。使摩尔斯对电学产生了极大兴趣,唤起了他对电学知识应用前景的丰富想象。

“萨丽”号邮客轮停靠长岛码头的时候,摩尔斯决定告别艺术,投身到科学领域中去。他在写生簿上端端正正地写下了“电报”两个大字。登上码头的摩尔斯已经不再是美国著名画家了,而是电磁学理论的初学者、有线电报机的未来发明人。

可以想象,摩尔斯要想完成这样的伟大使命是异常艰巨的。他投身到科学领域时已经四十多岁了。如果丢掉美术,专门从事电报机研究,收入就没有了,有什么人能饿着肚皮去搞发明创造呢?况且,他对电学知识又几乎等于零呢!为了解决吃饭问题,他到纽约大学当美术教授。没有电学知识,就从零开始学习。他拜美国电学家亨利为师,把授课以外的时间全都用在学习和研究上。

很快,摩尔斯就制造了一块电磁铁,发明了一种“继电器”。这种继电器可以解决远距离送电的微弱问题,这一发明增强了摩尔斯的信心。他这个电学迷到处搜罗有关电学研究的书籍,潜心钻研,写下了一本又一本学习笔记。他把画室变成了实验室,画架上摆满了电线、电池。堆放画布的地方成了存放木工和铁工各种工具的仓库。上帝给予成功者的机会是公平的,摩尔斯逐渐掌握了有关的电学知识,掌握了制造电报机所必备的手工技艺。

这时,亨利提出了电报原理,对摩尔斯启发很大。亨利用电磁铁做成电铃,可以把信号传送到1.6千米远的地方。实际上,这就是“电磁音响式电报机”的最早雏形。摩尔斯决定采用亨利的原理,进行深入实验。

三年过去了,摩尔斯的电报机没有制造出来,积蓄几乎全部花完,这位业余电报机发明家已经到进退维谷的地步了。

失败只能使懦夫退却,并没有使摩尔斯气馁,他变得冷静了,也更加成熟了。多少个不眠之夜,摩尔斯在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他所期望的一天终于来到了,摩尔斯悟出了科学真谛,他在科学笔记上充满信心地写道:

“电流是神速的,如果它能够不停顿地走10英里(约为16千米),我就让它走遍全世界。电火花是一种信号,没有电火花是另一种信号,时间间隔也是一种信号,用这三种信号的不同组合代表不同的字母、数字,就能够把信息通过电线传到另外一个地方去。这样,能够把消息传到远方的崭新工具就可以实现了。”

至此,摩尔斯解决了电报机最棘手的难题:电码软件与电磁硬件的匹配问题。它要求电码软件简单易操作,同时信息容量大。在这一道既简又繁的陡坡前,与摩尔斯一同冲击电报机研制难关的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惠斯顿、法国物理学家库尔和德国发明家斯泰因海尔,尽管也各自独立地发明了电报装置,但相比之下,摩尔斯的电报机更实用,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在电磁效应的装置上,用的是点、划及时间间隔来表达电码内容的。这就是我们听到的“答、滴,滴、答”的电报之歌。

为了设计和制造这种新装置,摩尔斯邀请了一位有机械才能的青年维尔,同他投入紧张的研制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摩尔斯终于研制成功了一台传递电码的装置,摩尔斯把它叫做电报机。这部机器可真神通,能够在500米以内的范围有效的工作。只要在传递线路上加上一个继电器就解决了电流衰减问题,电报机进入了实用化阶段,开创了人类通讯的新纪元。

电报机的成功,摩尔斯并不满足,他打算修建一条很长距离的实验电报线,最好能够连接两个城市。然而,这时的发明家已经是囊空如洗,一无所有了,只好向美国国会申请3万美元的实验经费,摩尔斯为此费了长达5年的周折。然而,技术的进步是任何力量阻挡不住的,凡是为人类造福的发明必将会受到社会的尊重。1843年,美国国会批准了建造第一条长距离电报线路的拨款。经过两年多的艰苦施工,摩尔斯和同伴终于建成了连接华盛顿和巴尔的摩城长达60多千米的实验电报线路。

1844年5月24日,摩尔斯用一连串的点、划(今天人们仍在使用摩尔斯点划式电码),成功地发出了电文,实现了第一次通话。

1851年,摩尔斯电报系统首先应用于铁路。

1852年,通过海底电缆建成了伦敦和巴黎之间的直通电报线路。

1866年,经过屡次波折和失败的横跨大西洋联接欧洲和北美大陆的跨洋海底电缆终于成功地启用。

1902年,通过海底电缆,已经将大部分国家连接起来,实现了环球通讯。

电报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繁荣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加强了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为人类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知识点

摩尔斯电码

摩尔斯电码(又译为摩斯电码)是一种时通时断的信号代码,这种信号代码通过不同的排列顺序来表达不同的英文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等。它由美国人艾尔菲德·维尔发明,当时他正在协助Samuel Morse进行摩尔斯电报机的发明(1835年)。最早的摩尔斯电码是一些表示数字的点和划。数字对应单词,需要查找一本代码表才能知道每个词对应的数。用一个电键可以敲击出点、划以及中间的停顿。虽然摩尔斯发明了电报,但他缺乏相关的专门技术。他与艾尔菲德·维尔签订了一个协议,让他协助自己制造更加实用的设备。

㈦ 谁发明了电报机

在1832年俄国外交家希林制作出了用电流计指针偏转来接收信息的机器。1835年美国画家莫内尔斯经过3年的钻研容之后,成功地用电流的“通断”和“长短”来代替了人类的文字进行传送,这就是鼎鼎大名的莫尔斯电码,第一台电报机问世。1837年6月英国青年库克获得了第一个电报发明专利权。

现在普遍认为莫尔斯是电报机的发明者。

㈧ 莫尔斯是如何成功研制了电报机

莫尔斯从亨利那里学习技术与电报理论。他很快就制造了自己的电磁铁,发明了“继电器”。三年时间一晃而逝,莫尔斯的积蓄不多了,但是发明还是没能成功,一个关键的问题没有解决——26个字母符号太复杂。终于有一天,莫尔斯看到飞溅的电火花想到了这些:“电火花是一种信号,没有电火花是另一种信号,时间间隔也是一种信号,有电与没有电,时间间隔的有无,这可以互相组合代表字母与数字,从而传递信息,双方都知道编码规则,就可以互相翻译了。”电码与电路的对应关系被解决了。莫尔斯发明了只用点和横两种符号的电报系统,人们称为“莫尔斯码”。莫尔斯的数学进制与编码知识十分薄弱,他能想到这一点,难能可贵。莫尔斯特意求助一位机械学知识较丰富的青年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研制,莫尔斯终于在自己经济最拮据的时期研制成功了电报机。

㈨ 莫尔斯和他发明的电报机为邮政业作出了什么贡献

前文讲过,在“萨利”号邮船上,杰克逊医生对电流的奇迹绘声绘色的描述,使美国画家莫尔斯对“电流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毅然决然把他的画室变成电磁学实验室,刻苦钻研电磁学的理论。上述电磁学史上的一系列发现和发明,更使莫尔斯心驰神往。但是,他不仅是停留在再学习上,而是边学边干,要闯自己的路,让电流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让电传报。

莫尔斯跨进电磁学的大门之后,由于反复实验,难关重重,屡遭失败,后来竟耗尽他的家财,使他贫困交迫,生活在困苦之中。开始他靠友人解囊相助,以后又不得不重操旧业,拿起画笔来维持生活。尽管如此贫困,他还是要省下些钱购买电磁实验用具,始终没中断实验。别人难以理解,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但对莫尔斯来说,很明确,他就是为了要实现他的梦想,让电流创造奇迹——沿导线快速传送信息,让电流成为人类社会中最可爱的“绿衣人”、最理想的“隐形信使”。

其实,在莫尔斯之前,已有不少人试图用电流传送信息。例如,自1825年斯特詹发明了电磁铁以后,有人就想用电磁铁打铃的办法来传送信息。电铃就是一种最简单的用电来传送信号的设备。上班、下班,上课、下课的信号,就是通过电铃来传送的。

1833年,号称“数学之王”的德国科学家高斯和最早制成电流表的德国科学家韦伯,开始研制成一种电磁式电报机,并在他们两人的实验室之间,架设了电报线。他们只用一根可以左右偏转的磁针来传送信息。两位科学家商定了一种“密电码”。例如磁针向右摆三下,再向左摆一下代表字母a;向右摆一下,再向左摆三下代表字母b……,就这样在他们两人的实验室之间打通了电报。现在看,这样简单的电报机如同儿童玩具,但在那时,可算是大科学家们了不起的发明了。后来,他们还兴致勃勃地在天文台和韦伯的物理实验室之间,架设了第二条较长的电报线路,经过实验取得良好效果。

为了推广使用,两位科学家后来找到德国莱比锡铁路局,建议在铁路上使用电报来快速调度火车。但是铁路局一位官员说:“电线架在空中太难看了,必须埋在地下。”由于当时把电线埋在地下很困难,著名的科学家高斯和韦伯的这一项新发明便“石沉大海”!

此外,俄国科学家希林格,在1835年也曾发明了可供实用的电报机。

人们不禁会问,前文讲到美国第一流画家莫尔斯发明电报机,怎么现在又出现德国的、俄国的电报发明家呢?其实,这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是常有的事。当科学技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条件成熟,时代需要某项发明的时候,必然会在这个国家或那个国家出现该项发明的发明家。问题是看谁的发明更先进,能走向世界,风行全球。

美国画家莫尔斯发明的电报机与众不同,这首先在于他的研究思路十分奇特。他曾在笔记本里这样写道:“可以骤然切断电流,使它产生电火花,电火花是一种信号;没有电火花是另一种信号;没有电火花的时间长度又是另一种信号。这三种信号可以结合起来,代表各种数字或字母。数字和字母可按顺序编排。这样,文字就可以经电线传送出去,而远处的仪器就可把信息记录下来”。由此,便在他脑海里浮现出电报机的雏形。于是,他不断购买电磁仪器,进行研究实验,倾家荡产在所不惜。

终于在1835年,也就是在俄国科学家希林格设计成一台实用的电报机的时候,莫尔斯在美国也研制出电报机的最初样品。莫尔斯一马当先,于1838年又发明了用“点”和“划”组成与众不同、独树一帜的“莫尔斯电码”。由于莫尔斯发明的电报方便实用,1844年在美国政府的资助下,建成了第一条从美国首都华盛顿到巴尔的摩城,全长64千米的电报线路(架空明线)。从1851年起,莫尔斯的电报系统应用在美国的铁路线上。

这里需补充说明的是,莫尔斯发明的电报,投入社会使用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从41岁开始改行研究电报,到50岁获得成功的莫尔斯,当他带着自己的发明来到美国首都华盛顿,向美国国会申请3万元资助,架设一条长达64千米的电报线路时,一开始竟受到冷遇,美国国会拒绝了他的申请,怀疑他是否能研制出第一流的科技产品。当莫尔斯扫兴返回他的故乡纽约时,穷得只有1元钱了。

然而,一贫如洗的莫尔斯并未由此而心灰意冷。他靠卖画的收入维持生活,并继续研制他的电报机,使它更加先进。

有一句名言说:科学真理是灿烂的,只要有一个缝隙,就能照亮整个田野。莫尔斯电报机的先进性在当时无与伦比,所以1842年美国国会经过辩论,终于通过提案,为莫尔斯提供实验经费。这就促使贫困的莫尔斯借钱买了件新衣服,再次来到华盛顿。后来不到两年,莫尔斯就研制出了更先进更实用的电报机,并架好了线路。

1844年5月24日,是莫尔斯最荣耀的日子。莫尔斯坐在华盛顿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会议厅中,用激动得发抖的手按动电键发了电报。他的助手在64千米外的巴尔的摩城收到美国的第一份长途电报,报文是: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

这“上帝”在哪儿?其实,这“上帝”此时正坐在美国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会议厅中,拍发电报的贫穷的科技工作者、电报的发明人。这时莫尔斯已53岁了。他从41岁对电流发生兴趣,到53岁,历经12年含辛茹苦,终于让电流创造出奇迹,一眨眼功夫把信息传到千里之外,使人类跨进了电信时代。

到1966年,美国已经拥有2000多个电报局,电报线路的总长度达到了10多万千米。电报的发明和使用,对推动商业、交通运输业、工业和其他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谁是电报的发明者?

41岁改行、“半路出家”的莫尔斯是第一号“功臣”。但是,谁也不能说谁是电报的唯一发明家。电报的问世和使用是一个时代许多发明家前仆后继、辛勤劳动的共同成果。他们之中有些人连名字也没有留下,但他们的功绩是永存的。

电报的发明,确实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变革。现代军事上发布战斗命令、航海航空预报风暴来临、经济建设交流情况、生产生活传递佳音……电报都成了重要的快速通信手段。美国为表彰莫尔斯的重大功绩,1858年,在纽约市中央公园,建造了一座莫尔斯的塑像,给了他极大的荣誉。这也启示人们,只要象莫尔斯那样,具有坚韧不拔、刻苦钻研的精神,就可以登上科学技术的任何一座高峰,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就可夺取世界科学技术的“制高点”。

莫尔斯电报机的先进性究竟表现在哪儿呢?有比较才有鉴别。莫尔斯电报与俄国科学家希林格发明的电报机相比,希林格的编码式电报机是用8根导线传送全套俄文字母和10个阿拉伯数码(如1、2、3……),当时这种电报机曾在彼德堡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证明比过去有人设计的用26根导线,分别传送26个英文宇母的电报机要先进了一大步,但仍需要不少导线。莫尔斯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巧妙设计只用两根导线,靠“接通”或“断开”电路的方法,借助于“点”(接通电路的时间短)、“划”(接通电路的时间长)和“空白”(断开电路)的不同组合,来表示各种英文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简称字符)。

例如,用一点一划(?——)表示英文字母“A”,用五个点(……)表示阿拉伯数字“5”,等等。这就是时至今天仍沿用的“莫尔斯电码”。至今已沿用150多年了。

莫尔斯发明电码时,可说是绞尽脑汁、费尽了心思。他对报刊上常用的字做了大量的统计,还亲自到印刷厂向印刷工人请教,为的是把最简单的电码组合、分配给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英文字母,如宇母“e”用“?”表示,“t”用“——”表示,“a”用“?——”表示……而“Z”、“Q”、“J”等不常用的英文字母,就用较复杂的电码组合表示。为了便于记忆,10个阿拉伯数字的电码,采取有规律的排列方法像“1”用“?---”,“2”用“贩---”表示。各个字符除在“点”与“划”的组合上有严格规定之外,点和划的长短以及间隔的大小也有一定的时间比例。点与划的时间长度为一比三(即发报时,按电键使成“划”的时间,要相当三个“点”的时间);点与点、点与划、划与划之间的间隔等于一个点的时间;每个字符之间的间隔等于三个“点”的时间;字与字之间的间隔为五个“点”的时间。

假如,发送一个“点”的时间为一毫秒(千分之一秒),发送一个“划”的时间为三毫秒;各字符之间需留出三毫秒的间隔;字与字之间要停顿五毫秒的时间。这些就是莫尔斯电码的规律。

莫尔斯电码的这些规律,是他历经多年刻苦钻研,并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花费全部心血的结晶。因此,只有按照这些规律拍发电报,方能把电信号变成书面语言。这里还应说明的是,莫尔斯为了加大电报的传送距离以及对方收报的灵敏度,他还反复试验,不断改进。例如,增加电磁铁线圈的圈数,提高电报机的性能。特别是,最初研制成的电报机,是用手控制电池接点的开合,以达到控制电报线路的通和断,后来改用电键来发报。最初,收报时是用铅笔笔尖,在纸条上画出“点”、“划”符号,这就太麻烦了;后来改用墨水滚轮来印录。“滚轮印录”十分巧妙,平时让滚轮浸在墨水缸中“休息”,一旦对方来了电报(电流传来信息),电流通过电磁铁,使电磁铁产生磁力,就带动滚轮与移动着的纸条接触。这样,纸条就留下了墨迹。这就好像刚由湿地开出的汽车,在路面上留下车轮的印记一样。当然,这种“滚轮印录”要设计得十分精密,要有一定工艺水平,否则纸条上像蜘蛛爬过一样,“点”“划”不分明,收到这样的电报如“天书”一般,使人莫名其妙。可以想象,莫尔斯当初改进电报的用心之苦和工作之难。

㈩ 莫尔斯哪一年发明了电报机

1837年,莫尔斯研制成功了一套传递莫尔斯电码的电报机。它是靠电流有规律地中断来实现信号传递的。而莫尔斯电码则由点、画和空白组合而成,具有简单、准确和经济实用等特点。

阅读全文

与莫尔斯发明的电报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总结 浏览:490
郴州学府世家纠纷 浏览:197
马鞍山ok论坛怎么删除帖子 浏览:242
马鞍山恒生阳光集团 浏览:235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