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谁创造了克里特文明与迈尼锡文化
公元前2000年至前1100年,希腊处于爰琴文明或者说米诺斯文明时代,克里特岛是爱琴海岛屿中最大的岛,非希腊语的卡里亚人等创造了克里特文明。希腊人的一支——阿卡亚人从巴尔干半岛的北部南下创造了迈尼锡文化。
Ⅱ 谁是克里特文明的创造者,和希腊青铜器时代有什么关联
公元前2000年古希腊青铜器时代的文化克里特文明通常指古希腊青铜器时代的文化,它以爱琴海南部的克里特岛为中心,延伸于爱琴海中的部分岛屿和希腊半岛的部分地区,古希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就产生在这里。史学传统还把克里特文明与其后的迈锡尼文明统称为爱琴文明。考古发掘资料证明,约在公元前6000年,克里特岛上就有人类栖居了。他们可能主要是来自小亚细亚的移民。古代作家称这些非希腊语的居民为卡里亚人、勒勒吉人、皮拉斯基人。
此后,克里特文明有了新的进展。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农业中使用耕犁,园艺业也有进步,造船业已初具规模,新建船只可以扬帆远航。当时,克里特已成为地中海与爱琴海一带欧亚、欧非贸易的中转站,海外贸易相当发达。克里特人是世界历史上较早的航海者之一,这时他们已远航西亚、北非和地中海西部等许多地区。其时,文字也出现了,它是属于古代克里特语的音节文字,呈线形,刻在泥板上,通常称为线形文字甲(线文A),对这种文字目前尚不能译读。
Ⅲ 古希腊文明是苏美尔人创造
古希腊是西方历史的开源,持续了约650年(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公元前5、6世纪,特别是希波战争以后,经济生活高度繁荣,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古希腊人在:哲学思想、历史、建筑、科学、文学、戏剧、雕塑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这一文明遗产在古希腊灭亡后,被古罗马人破坏性地延续下去,从而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
2.古代希腊创造的文明:
爱琴文明(或克里特文明)
3.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原因:
1 从空间看,古希腊文化的发育离不开爱琴海的哺育。爱琴海区域是指以爱琴海为中心的地区,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克里特岛、小亚细亚半岛的西部海岸地带。它恰处于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这两个伟大文化的交汇处。这里海陆交错,山峦重叠,它东通阿拉伯半岛,南望埃及,西对亚平宁半岛,北通黑海,因而成为融通亚非欧不同文明的加工场。因此,在爱琴海区域中孕育出的古希腊科学文化正是在吸纳和借鉴了东方的先进文化,结合本民族特点基础上的伟大产物。
2从时间上看,古希腊科学文化的渊源可追溯到克里特文明与埃及文明的接触。希腊文明从克里特——迈锡尼文明那里翻开了它的第一页。克里特岛和埃及的来往始于古埃及前王朝时期,约公元前4000年。在此后的一千年里,克里特岛凭借其地处埃及和希腊半岛之间的有利地理位置,成为埃及和希腊的贸易通道,使克里特文化吸取了许多古埃及文化的成分,克里特岛的刻印、壁画、石器,更主要的是它的在文字中都可以感受到古埃及人对其的影响。与此同时,克里特文化还与其东边的古巴比伦、特洛伊、塞浦路斯、北叙利亚文化有密切的来往。
3从范围看,相当多的系统性科学知识远在古希腊科学文化产生之前就已经在西亚、北非等地区存在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等名著不可能是古希腊文明的最初成果。像所有辉煌的开端一样,这不仅是一次进化的序幕,而且是另一次进化的终结和顶点。即无论是古希腊人的数学、天文学或医学都是在从北非的埃及和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借用了大量观察和原始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进的东方文化为古希腊科学文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有利条件,才使起步较晚的古希腊科学文化迅速产生与发展起来。
Ⅳ 克里特文明在什么时期被创造出来的
公元前2000年至前1100年,希腊处于爰琴文明或者说米诺斯文明时代,克里特岛是爱琴海岛屿中最大的岛,非希腊语的卡里亚人等创造了克里特文明。
Ⅳ 为什么古希腊文明起源于克里特小岛
目前历史学家发掘的史料表明克里特岛文明是古希腊最早的文明,希腊文明起源于此,然后传播到希腊大陆和小亚细亚。公元前1700~前1400年,克里特文明发展到它的全盛时期,不久突然衰退,爱琴文明的中心转移到希腊半岛的迈锡尼。
衍生知识点:
一、克里特文明
克里特文明,也译作米诺斯文明或迈诺安文明,是爱琴海地区的古代文明,属于迈锡尼文明之前的青铜文明,约公元前2000年—前1450年。该文明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克里特岛。“米诺斯”这个名字源于古希腊神话中的克里特国王米诺斯。
克里特文化共分为四个时期,约公元前6000年开始,克里特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自公元前2500年,克里特开始进入金石并用时期。进入前王宫时期,并有相当规模的建筑物;约前十七至前十六世纪被毁(或因地震)。前二千年代中叶,克里特开始初步发展,进入古王宫时期,在米诺萨斯及法埃斯托斯出现相当宏伟的宫殿式建筑、各种精制的工艺品及线形文字“A”(尚未译解);表明当时已经阶级社会,其居民据认为多半来自西亚。前1700年开始,米诺斯开始进入新王宫时期,这一时期是克里特文明的全盛期,此时的米诺斯王不仅统治克里特岛,还遍布在整个爱琴海地区,包括希腊的雅典及迈锡尼地区,同时,与埃及的关系十分紧密。自前1450年起,操希腊语的民族入侵克里特岛,最终导致克里特文明的衰落,爱琴文明的中心转移到了希腊本土的迈锡尼地区。
二、古希腊文明——爱琴文明
1.简介:古希腊文化对欧洲和世界都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此,古希腊被看成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2.兴起时间:公元前2000年
3.中心:爱琴文明以克里特岛和希腊半岛南部的迈锡尼一带为中心
4.衰落:大约公元前15世纪-前12世纪,由于受到北方部落的大规模入侵和破坏,克里特和迈锡尼古国相继灭亡,爱琴文明渐趋没落
Ⅵ 克里特和希腊大陆在公元前15世纪的繁荣,受益于什么
克里特和希腊大陆在公元前15世纪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受益于贸易的普遍发展,这是近东地区青铜时代文明臻于成熟的一大特色。在这种贸易中,金属交换占有很重要地位,无论是成批出售或是以武器、工具、首饰等形式的零售都是如此。
埃及因努比亚地区盛产黄金而特别富庶,她将黄金外销到巴比伦等地区,主要从小亚细亚进口白银。她在西奈半岛虽有铜矿,还从塞浦路斯和叙利亚进口铜。在更东的地区,美索不达米亚诸文明中心则从阿拉伯半岛及外高加索和小亚细亚取得其所需的铜。从很早的时代起,克里特就在铜制武器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她发明的三棱匕首,早在青铜时代初期就流行于西班牙、意大利和多瑙河流域。在这些地方又依次开发了西班牙、厄尔巴岛、伊达拉里亚、匈牙利和特朗斯拉瓦尼亚的铜矿。因此,欧、亚、非三大洲之间的金属和武器的交换日益增长,而米诺斯的克里特及特洛伊就从中获得大量的金银和铜。
作为铜与锡合金的青铜,可能首先在叙利亚或小亚细亚得到普遍的使用和发展。它在其他地方的推广使欧洲地区的重要性大大增加,因为在康瓦尔、西班牙、伊达拉里亚和匈牙利等地有着最富的锡矿矿藏。从东地中海带入欧洲的最早的青铜武器沿着以下三条主要路线传播:从特洛伊到达多瑙河下游;从希腊和亚得里亚海到达意大利和中欧;从西班牙到达西欧北部。
迈锡尼世界的扩展,以及它和埃及、叙利亚、特洛伊、意大利和西西里的直接联系,给希腊大陆各族带来不断增长的财源。公元前1600—前1400年,在王宫所在地发现的那种高度的文化仅仅缓慢地扩及于各附属地,但从公元前1400年以后,一个统一的迈锡尼文化迅速成长起来,囊括全希腊,仅伊庇鲁斯和马其顿内地除外,并扩及于除科尔西拉外的爱奥尼亚各岛以及爱琴海的一些岛屿。
但从公元前1300年起形势又改变了,此时希腊和埃及的贸易急剧下降。塞浦路斯成为一独立的中心,把它自己的产品外销于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位于恩科密的都城筑起堡垒以保护它的铜器制作业。
清一色的文化也出现了分裂,例如,塞浦路斯就发展了自己地方风格的迈锡尼陶器。因此,希腊大陆在东方丧失了许多市场,而其对手可能是毕布勒的腓尼基人,它从公元前15世纪开始就不再从希腊进口陶器并可能在中转贸易中与迈锡尼展开了竞争。特洛伊也同样地从公元前1300年以后减少迈锡尼陶器的进口,在西方,和西西里、利巴纳和伊斯奇亚的联系也在约公元前1300年左右断绝(但和南意大利的希腊移民点仍保持联系)。
希腊大陆的财富逐渐随着海外贸易状况的恶化而趋于衰竭,在迈锡尼文明极盛时期得以保持的比较太平的局面,也开始让位于一个动乱的时代,这时的城堡要比以前建造得更为坚牢以保护王宫的统治者。
Ⅶ 古希腊文明是什么人创造的
公元前2000左右,在爱琴海的克里特岛和迈锡尼岛上出现了欧洲的早期文明,分别称做克里回特文明和迈锡尼答文明,合称爱琴文明,它是西方文明之源。公元前8世纪,在希腊半岛上出现了许多城邦国家,其中最著名的是雅典和斯巴达。雅典人重视文化教育,不断进行改革。伯利克里统治时期,实行公民大会制度,全体成年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参与决策国家大事,使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奴隶主民主政治的顶峰。所以,古希腊文明是古希腊人自己创造的。
Ⅷ 克里特“迷宫”是哪一种族创建的
在古希腊,很早就流传着在克里特岛上有座迷宫的神话,说这座迷宫是在克里特的著名国王米诺斯时代建造的。
相传米诺斯是天神宙斯与腓尼基国王阿革诺耳的女儿欧罗巴所生。一天,欧罗巴与女友们在海滨散步,被宙斯看见,宙斯倾心于欧罗巴,于是化作一头牛,把欧罗巴拐骗到克里特岛,结为夫妻,生下了米诺斯和另外两个儿子。后来米诺斯兄弟们相继成了克里特国王。米诺斯为王时,由于国势昌盛,权力日增,竟然忘乎所以,自命为神。这样就激怒了宙斯,给了米诺斯一次别出心裁的惩罚,使米诺斯的妻子帕西淮生下了一个牛头人身的怪物,克里特人把米诺斯的这个儿子叫做米诺牛,意即“米诺斯之牛”。米诺牛是吃人肉的。恰在这时,建筑师和艺术家代达罗斯因妒忌学生技艺超过了自己,在害死学生后,由雅典逃到了克里特,投靠国王米诺斯。米诺斯盛情接待了他。因此,代达罗斯专为可怕的米诺牛营造了一座迷宫。据传这座巨大的建筑物的中央房间是米诺牛的住所,有很多曲折错综的道路纵横其间与该住所相通。不晓途径的人进入这座宫殿,不是被米诺牛吃掉,就是饿死在暗道里。另一则神话说及雅典王子提修斯闯入迷宫,杀死了米诺牛。由于米诺斯女儿阿里阿德涅爱上了提修斯,她按照代达罗斯的劝告,给提修斯一团线一把剑,提修斯正是借助于这一团线一把剑,才杀死了米诺牛,救出童男童女,逃出迷宫的。这些神话传说是真是假历来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在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修昔的底斯等的著作里也都曾提到米斯诺的名字,但真正解开这个谜团的是英国学者阿尔图?伊文思(1851~1941年)。伊文思从1900年3月开始在克里特岛上的克诺索斯进行考古发掘,不久他就发现一个规模宏大的宫殿遗迹。这座宫殿位于尤克塔斯山脚下一个风景优美的山谷里,离中央克里特北岸四千米,占地面积总计16000平方米,中央是一长方形的庭院,周围环以国王宝殿、王后寝宫、有宗教意义的双斧宫等房舍建筑,其间有长廊、门厅、复道、阶梯等错杂相联,千门百户,曲折通达。宫外西北角的场地可能是表演斗牛戏的剧场。这样,一幅希腊传说中的南海迷宫的图景就形象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面对“迷宫”的遗址,人们迷惑不解的是这座宫殿为何几次被毁,几次重建,原因是什么,史家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废墟中无火烧痕迹,断定城市宫殿毁于地震;另一些研究者认为王宫在毁坏前曾遭到浩劫。约在公元前1400年,克诺索斯王宫最后一次被毁,不复重建,历史学家对此也有不同解释。有人认为这可能是克里特人发动反希腊统治者的起义所致。有些学者则认为,这可能是希腊半岛上阿卡亚人(希腊人的一支)入侵克里特岛的结果。在克诺索斯王宫里发现了新的线形文字文件,这种文字就是线形文字B(此前克里特人创造的线形文字称为线形文字A,至今尚未释读成功),20世纪50年代初已被释读通了,证明写的是希腊语,这就为主张阿卡亚人入侵说的人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佐证。
如果说“迷宫”的遗址已被发掘出来,那么创建“迷宫”的克里特人究竟来自何处,属何种族,至今仍是一个难有定说的历史之谜。总括起来,有下面5种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克里特人就是腓尼基人或阿拉伯人;第二种意见认为他们来自非洲;第三种意见认为应把克里特人归于“印欧种族”;第四种意见认为克里特人是希腊人;第五种意见则认为他们接近于卡里亚人和伯拉斯革人,因此也就接近于巴斯克人,意卑里亚人、利古亚人、伊特拉斯坎人以及其他民族包括高加索居民在内。
这些有关“迷宫”之谜,何日得解,看来有待世界各国史学工作者的继续研究,特别是有待线形文字A的释读成功。
Ⅸ 古希腊人发明了什么文字
古希腊人发明了线形文字。
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Arthur John Evans)在希腊克里特岛发现的泥版残片,有两种文字形式,被称为线形文字A和线形文字B。线形文字B于1950年被文屈斯(Michael Ventris)破译,证明其为希腊语的一种古代形式,使用于迈锡尼文明时期。而线形文字A则至今未被破解。
创造希腊文的民族在公元前二千年从巴尔干半岛迁移到希腊半岛及其邻近地区。希腊文最后分化出四种方言:依奥利亚(Aeolic)、爱奥尼亚(Ionic)、阿卡狄亚-塞普路斯(Acado-Cyprian)、多利安(Doric)。约在公元前九世纪出现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塞》,就是用爱奥尼亚方言写成的。在以后的几百年中,随着雅典城的兴起,一种叫雅典语的爱奥尼亚方言,产生了古典时期伟大的文学作品。雅典语成了希腊语的主要形式及共同语(Koine)的基础。雅典语的使用范围,远远超过现代希腊的疆界。在亚历山大大帝远征以后,雅典语的使用范围东边远达印度;后来罗马帝国信奉雅典语为第二语言。新约圣经用共同语(Koine)写成;时至今日,东正教还在用这部圣经。
根据腓尼基语改制的希腊字母表,约在公元前一千年就出现了。这是有元音字母、也有辅音字母的第一个字母表。闪米特语族诸语言的字母表与此不同,它们只有辅音字母。希腊字母最初也象闪米特字母那样,是从右到左书写的。但后来变成从右到左和从左到右交替地书写,后来又变成从左到右,成为这种样子。1952年曾解释叫做线形文字B的希腊早期文字,那时公元前一千五百年的遗物,但是到公元前一千二百年这种文字大部分废弃不用了。
从第四世纪到第十五世纪,希腊文是拜占庭帝国的官方方言;以后在土耳其统治期间,希腊人仍然讲希腊文。现代希腊文约在九世纪开始成型,到十九世纪成为希腊王国的官方语言。操希腊文的,约有一千万人,其中包括塞普路斯岛上的五十多万人。除了通俗的共同语外,还恢复了一种纯粹的古希腊语的模仿语,作为文学用语。
Ⅹ 为什么说“古希腊的克里特岛产生了君主制国家,王宫建筑群和象形文字的出现是其标志。”象形文字不是古埃
象形文字(Hieroglyphic)来自于图画文字,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因为有些实体事物和抽象事物是画不出来的,它的局限性很大。埃及的象形文字、苏美尔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国的甲骨文,都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的。约5000年前,古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这种字写起来既慢又很难看懂。随着时光的流逝,最终连埃及人自己也忘记了如何释译。后来经过法国人的译解,才辩认这种文字。中国纳西族所采用的东巴文和水族的水书,是现存世上唯一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系统。(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