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国工匠四个字美术体
大国工匠
gōngjiàng 有工艺专长的匠人。
工匠: [ gōng jiàng ]
⒈ smith
⒉ artisan
专注于某一领域、针对这一领域的产品研发或加工过程全身心投入,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完成整个工序的每一个环节,可称其为工匠。
2. 我国国代工匠技艺中最杰出的创造“百工五法”是那五法
“百工五法”是:矩、规、绳、水、垂。
《墨子》载:“为方以矩,为圆以规,直以绳,衡以水,正以垂。”
3. 要明白什么是艺术创作的工匠精神
针对当下艺术发展的疲软,有人将其归结为工匠精神缺失。鉴于市面上存在大批粗制滥造艺术品的事实,这一说法乍看上去貌似合理,却又经不起仔细推敲。工匠精神是什么?是指工匠执著于产品的精雕细琢,追求极精致极微、臻于完美的工艺生产理念。当今商业市场上涌现大批低劣产品,让消费者权益大大受损、商业诚信丧失殆尽,正是因工匠精神缺失造成的。可以这么说,追求极致的工匠意识丧失,让当今中国面临的严峻商业困境和社会问题,但这又与艺术创作扯得上什么关系呢?
我们所谈论的艺术,是指具有哲学高度的文化创造活动,而不是普通的装饰工艺品生产(尽管现在很多人也将其称为艺术)。艺术与哲学、科学、文学等学科一样,既是基础文化学科又是文明社会之精神核心所向。艺术创作是具有强烈文化创造欲望的个体以自身的学识、情感、思想进行的知识再创造活动,而不同于普通工匠的手工劳动只为生产一件更为精致的产品。由于艺术创作过程中需投入大量精细手工劳动的事实,艺术家必然需掌握基本的手工技艺,但并不因此就等同于工匠的制作手艺,其侧重点还是在文化创造上。艺术发展史中,如西方的古典油画和中国北宋以前的绘画,都非常注重精细描绘,这是因为早期艺术本身与工匠的技艺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当然决不能因此将古典绘画艺术创作等同于普通工匠的手艺)。但南宋以后的文人画和西方现代绘画,则是将重点放在个体生命内在精神自由挥洒上。艺术从最初的工匠手艺脱胎而出,发展为需要投入更多心智劳动(而非熟练技能)的文化创造工作 ,这既代表艺术的发展进步,又是人类文明向更高阶段迈进的明证!
于此,现在还把工匠精神拿来混同艺术创造精神,且不是开历史之倒车吗?事实上,正是在所谓工匠精神的误导下,才让当代艺术(特别是绘画)陷入工匠式重复制作的歧途。一切艺术学习必须从素描开始的荒唐学院派教育,让很多艺术家练就一手熟练的技艺,却失去了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不要说源自西方的油画有太多机械式制作痕迹,就是所谓的传统中国画,许多也变成素描的毛笔翻版。甚至,现在一些画家为夺得大奖,花上几个月时间精心打磨一幅工笔画,可谓将工匠精神发挥到极致了。
虽然西方古典油画和中国古代绘画都将对物象的精细描绘看得特别重要,但这种精细的技艺只是艺术创作的基础,而非终极追求。中国古人认为气韵生动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西方则更重视超越作品图像之上的精神意境传达,两者实质上都有相通之处。东方人眼中的艺术杰作,在西方人眼中仍是艺术杰作,反过来也一样,因为艺术的本质是语言文字之外的文化创造,是对本体文化的升华与再创造,是所有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人类共同追求的至高精神理想!回头来再看看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本质上追求的是什么?是制造出满足人们享受优质生活的高端商品。瑞士的钟表生产技术和中国古代陶瓷工艺(虽然现在也把古代陶瓷当艺术品,但严格讲只是工艺品,不能因岁月流失而改变其原为生活用品的本质)都是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所做出来的产品,基本职能是满足日常生活所需,而非具有哲学高度的文化创造物。或许,工匠精神也可衍生出所谓“工匠文化”来,这也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东西。但“工匠文化”只能作为次级文化存在,决不能与哲学意义上的高级精神导向文化混同!!!
4. 工匠活动与艺术创作的根本区别有哪些
我们必须严格地区分工匠活动与艺术创作。这两种活动的根本区别,简要言之,即是工匠在制作过程开始之前已经知道将要出现的作品是什么样子;而对于艺术家来说,不到创作终结之时,作品的究竟模样,始终是一个谜。
5. 工匠活动与艺术创作的区别是什么
但我们必须严格地区分工匠活动与艺术创作。这两种活动的根本区别,简要言之,即是工匠在制作过程开始之前已经知道将要出现的作品是什么样子;而对于艺术家来说,不到创作终结之时,作品的究竟模样,始终是一个谜。
6. 学前教育美术技能工匠精神如何培养
针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有的地方教育部门已经主动开始对幼儿教育溯本清源。青岛市教育局前不久对幼教机构办学行为进行了规范,禁止进行珠心算、早期识字及双语等违背幼儿发展规律的教育活动。青岛市教育局基教处李世霞接受采访时认为,在幼儿园阶段,能力的培养比知识技能的掌握更有利于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幼儿园更应该注意对孩子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而不是以知识学习为主
7. 艺术创作需要秉持工匠精神的理由
因为艺术必须要有一颗匠心,只有出色的艺术才可以造就最好的作品,所以说必须要有匠心精神
8. “工匠精神”对艺术创作有何特殊意义
文化艺术创作,尤其是造型艺术创作,都需要‘工匠精神’。艺术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技,是技术性的;一个是道,就是精神性的。‘工匠精神’更多的是对精神层面的要求,而不单纯是技艺问题,就是对艺术的热爱、执着探索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工匠精神’给我们的启发是,艺术家不能满足于只是发挥自我的个性、灵性、想象力、创造性,还要有扎扎实实的功力。功力和修养是两个翅膀,‘工匠精神’用在艺术上,就是让我们的艺术要精益求精。
9. 2019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揭晓,他们在各自领域是怎样的人物
为了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的2019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人物评选出了10位2019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这10位“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有胡胜、崔蕴、刘伯鸣 、杨金安 、周皓 、戴振涛 、李凯军 、郑春辉 、孙红梅 、竺士杰 。该活动从2019年7月开始启动评选,采取了各省级工会、全国各产业工会推荐,和职工群众推荐、自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选活动。
胡胜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十四研究所组长,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锻铸钢事业部水压机锻造厂锻造班长刘伯鸣,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班长杨金安,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工人周皓,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军品总装二部钳工班长戴振涛,一汽铸造有限公司产品技术部模具制造车间班长李凯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三工厂工人孙红梅,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宁波北仑第三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桥吊班大班长竺士杰。
10. 怎么理解工匠创造出的莫高窟艺术价值
由无名大师们缔造的敦煌石窟画廊,成为世界各地艺术爱好者的朝圣之地。据专家考证,当年活跃在敦煌的工匠人数庞大,种类多达25种,画匠是其中一部分。成为画匠的人,都有着过硬的技术。因为以当时的技术,从工匠的培训、考核,到产品的规格、式样、标准,以及对不合格产品及其制造者的惩罚等方面,有着详细而严格的管理制度。学徒达不到一定的水平就不能出师,产品达不到标准就不能面世,制造不合格产品的工匠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直至被判死罪。成为匠人的画师除了洞窟前后室的四壁、窟顶之外,还负责泥塑、窟檐的彩绘与装饰。一幅北周时代营造的莫高窟296窟窟顶的《建塔与画壁图》,展现了古代敦煌泥匠、木匠及画匠们共同从事劳作的形象。
“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孟子》),无论是大匠还是学者,“规矩”二字昭示着从艺问学之人都不能无视行业基本规则而任意发挥。任教于南开大学文学院艺术设计系的美术学博士吴立行著有《考工记——功能·工匠·风格》一书。在他看来,中国古代的工匠是有着特别旺盛生命力,并有解决问题与创新能力的群体,他们创造力的体现从来就不在于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在一种既有的规制之中,在有限的条件下寻求最恰当的、具可行性的创新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