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谁能给我提供一个无意间创造艺术的例子
比如毕加索 他的画尤其是反映战争与和平的那张
还有罗贯中的父亲 等都反映了在一定时期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念
⑵ 世界上有什麽艺术形式、知名艺术品、跟艺术有关的故事
艺术形式
形式是指事物和现象的内容要素的组织构造和外在形式。艺术形式与艺术内容并举,指的是艺术作品内部的组织构造和外在的表现形态以及种种艺术手段的总和。艺术形式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内形式,即内容的内部结构和联系;二是外形式,即由艺术形象所借以传达的物质手段所构成的外在形态。在任何艺术作品中,内形式与外形式是结合在一起的,只有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艺术作品的内容才能够得到表现。艺术形式具有意味性、民族性、时代性、变异性等特点。构成艺术形式的要素有:结构、体裁、艺术语言、表现手法等。艺术形式是为艺术内容服务的。艺术内容离不开艺术形式,同时艺术形式也离不开艺术内容。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一般说来,艺术内容决定艺术形式,艺术形式表现艺术内容,并随着艺术内容的发展而发展。但艺术形式可以反作用于艺术内容,既可以有助于艺术内容的完美展示,也可以阻碍艺术内容的充分表现,影响艺术社会功用的有效发挥。艺术形式还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例如同样的内容在某种情况下可以采取不同的艺术形式去表现,艺术形式在艺术发展中有继承性等等。衡量一部艺术作品的艺术成就,不仅要看内容,而且要看其形式是否完满地表现了内容。艺术形式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杰出的艺术家总是根据艺术内容发展变化的需要,批判地继承改造旧的艺术形式,创立与新的艺术内容相适应的新形式,从而创造出具有鲜明时代精神和富于形式美的优秀艺术作品。
语言艺术,这个艺术由来应该是最早的,从人类可以用语言交流以来,它已经就成为一种艺术了。
音乐艺术,这种艺术也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也觉得并不深奥,完全是太常见了。音乐是很高贵、典雅的艺术形式,以前只有高贵的人,才可以享受到这种艺术带来的愉快。绘画艺术,由来也是比较早的,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一直以来没有比音乐艺术变的高贵,可能由于工具的原因,一架钢琴要几万,而一只油画笔最多不到100元。
艺术起源的学说
关于艺术的起源问题一直被学术界称为“斯芬克斯之谜”,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对人类早期的历史和艺术方面的资料所知甚少。尽管如此,历史上的许多学者还是在这一领域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种关于艺术起源的学说。这些学说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人类艺术发生的某些条件和根据,对学习艺术和进行艺术教育有着重要的价值。虽然这些关于艺术起源的学说必然涉及到人类艺术的方方面面,但其中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论述通常都是这些学说的重要方面。以下我们就来简要介绍、评析一下历史上几种主要的关于人类艺术起源的学说。
1.模仿说
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这种学说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在古希腊哲学家看来,所有艺术都是模仿的产物。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模仿的对象是实实在在的现实世界,艺术不仅反映事物的外观形态,而且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艺术创作靠模仿能力,而模仿能力是人从孩提时就有的天性和本能。”继古希腊哲学家之后,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都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学说。这种理论直到19世纪末仍然具有极大的影响。
2.游戏说
游戏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它是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发生理论中较有影响的一种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和英国学者斯宾塞,人们也因此把游戏说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通过对游戏和审美自由之间关系的比较研究,首先提出了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观点,认为艺术是一种以创造形式外观为目的的审美自由的游戏。“自由”是艺术活动的精髓,它不受任何功利目的的限制,人们只有在一种精神游戏中才能彻底摆脱实用和功利的束缚,从而获得真正的自由。游戏说还认为,人的审美活动和游戏一样,是一种过剩精力的使用,剩余精力是人们进行艺术这种精神游戏的动力。人是高等动物,他不需要以全部精力去从事维持和延续生命的物质活动,因此有过剩的精力,这些过剩精力体现在自由的模仿活动中就有了游戏与艺术活动。斯宾塞和席勒一样,也认为游戏是过剩精力的发泄,它虽然没有什么直接的实用价值,却有助于游戏者的器官练习,因而它具有生物学意义,有益于个体和整个民族的生存。
游戏说强调了游戏冲动、审美自由与人性完善间的重要联系,对于我们理解艺术在审美方面的发生具有重要价值。它揭示了艺术发生的生物学和心理学方面的某些必要条件,如剩余精力是艺术活动的重要条件,艺术的娱乐性和审美性等,揭示了精神上的自由是艺术创造的核心,对我们理解艺术的本质是富于启发的。
3.表现说
这种学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情感表现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持这一理论的主要有英国诗人雪莱、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等,还有欧美的一些现当代美学家。在这种学说看来,原始人所有的艺术只有一个最主要的推动力,那就是他们通过各种艺术来表达他们的情感,从而促成了艺术的发生和发展。如托尔斯泰认为:“艺术起源于一个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于是在自己心里重新唤起这种感情,并用某种外在的标志表达出来。”这些外在标志就是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所表达的艺术形象,通过这些艺术形象的传达,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这样,作者所体验到的感情感染了观众或听众,这就是艺术活动。
4.巫术说
巫术说是西方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中最有影响、有势力的一种观点。这种理论是在直接研究原始艺术作品与原始宗教巫术活动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最早由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这种观点用实用性来解释艺术的起源,认为在原始人心目中,最初的艺术有着极大的实用功利价值。按照这种理论,原始人所描绘的史前洞穴壁画中虽然有许多在我们今天看来是美丽的动物形象,但他们当时却是出于一种与审美无关的动机,即巫术的动机。如许多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洞穴壁画和雕刻,往往是处在洞穴最黑暗和难以接近的地方,它们显然不是为了给人欣赏而制作的,而是史前人类企图以巫术为手段来保证狩猎的成功。还有些动物身上画有或刻有被长矛或棍棒刺中和打击过的痕迹,按照巫术说的观点,这是因为原始部落有一种交感巫术的存在,原始人认为任何事物的形象与实际的该事物都有一种实在的联系,如果对事物的形象施加影响,实际上也就是对这个事物施加影响,在动物身上画上伤痕也就意味着他们在实际的狩猎当中可以顺利地打到猎物。原始壁画中这些身上有被刺中或击伤痕迹的动物形象,成为支持艺术产生于巫术学说的有力证据。巫术说对于我们理解原始艺术,特别是原始美术发生的动力,以及这些艺术在当时条件下非审美的性质具有重大意义。
5.劳动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代表人物:毕歇尔、希尔恩、马克思德索、普列汉诺夫。正确性:首先,劳动是原始艺术最主要的表现对象。其次,史前艺术在内容与形式方面都留下了大量的劳动生产活动的印记。但是,过分注意劳动与艺术发生的直接关系,也不免有些简单化。劳动是人类社会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却不是社会生活的全部。劳动以外的其他社会生活的内容,也与艺术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外,艺术的生产是以人的手由于劳动而达到的高度完善为前提的,但艺术起源主要的是指社会学意义和心理学意义上的推动力,也就是说指原始人最初的创作动机究竟是什么,从这一意义上来探讨劳动与艺术的关系,还很难判定它在艺术起源方面的作用究竟如何。
劳动说是关于文学起源的重要学说之一,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一切其他基本活动的前提。这一方面在于人要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另一方面在于人就是在这种生产活动中生成的。在劳动中为了需要而创造出具有丰富表意功能的语言系统,恩格斯说劳动“是一切人类活动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其次,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人的活动都伴随一个自觉的目的,这一目的源于某种需要而设定。再次,劳动构成了我呢学描写的重要内容。最后,劳动制约了最早的文学的形式。各民族最早文学体裁是诗,必须吟唱,载歌载舞,早期的文艺是诗、乐、舞的结合体。这种早期文艺的形式同劳动过程直接相关。原始人将劳动动作和被狩猎的动物的动作衍化为舞蹈,劳动时的号子与呼喊发展为诗歌,而劳动时发出的各种声音和体现的节奏,则为原始人提供了音乐得灵感。诗、乐、舞三位一体实则是劳动过程中这几种艺术形式的萌芽因素统一在一起的反映。相对于其他学说更具体、更科学,从根本上阐释了文学的起源问题,提供了文学起源的最根本的学说。
以上关于艺术起源的学说,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方面了解原始艺术的起源及其原因。原始艺术与儿童的艺术虽然有本质的不同,但它们在发生动因特别是在表现形态方面又有不少相似之处,因此,了解人类艺术的发生对我们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儿童的艺术活动具有借鉴作用。
⑶ 你们谁能创造几种新的艺术形式
每个人对艺术的理解都不一样,有的时候就算创造出了某种形式,也没人认可它为艺术,绘画从最早开始根本不被称为艺术,不管是中国美术史还是外国美术史,画家在古代都被归类工匠。
所以,正确的是,先创造出一种形式,再被世人认为是艺术,才是正道。
⑷ 艺术形式上的创造性是什么样的
确实,在艺术中,形式是多变的,我们还往往特别地要说,它必须是能体现个性的创造性。专但是,形式的属“独创性”究竟意指什么呢?这个问题是否仅仅是处在“形式”领域之内的问题呢?这正是一件大可质疑的事情。我们正是要问:一个作品是否只要具备了新奇的、前所未有的形式,它就算有了艺术上的“独创性”?
形式的新奇和独创性本身,能否规定出作品的“作品存在”?其实,谁都知道,艺术活动的领域并不是一个纯粹主观自由的、任人造的领域。艺术的自由,绝非此种意义上的自由。
⑸ 请问艺术形式有哪些
艺术形式有很多,常见的艺术形式有音乐、文学、建筑、雕塑、绘画、舞蹈、戏剧、书法等等。
艺术形式内容:
1.内形式,即内容的内部结构和联系;
2.外形式,即由艺术形象所借以传达的物质手段所构成的外在形态。在任何艺术作品中,内形式与外形式是结合在一起的,只有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艺术作品的内容才能够得到表现。
(5)艺术形式创造的例子扩展阅读:
分类
1.造型艺术
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中,视觉最为复杂、精细和灵敏,同时也是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外在世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常常通过视觉活动而被人感知。因而,视觉艺术的种类和样式也最为丰富,甚至其他艺术也往往需要以视觉感受为基础来构造艺术形象。
2.表演艺术
表演艺术是通过人的演唱、演奏或人体动作、表情来塑造形象、传达情绪、情感从而表现生活的艺术。表演艺术通常包括舞蹈,音乐,曲艺,杂技,魔术等。
3.综合艺术
所谓视听综合艺术,是指同时通过视觉、听觉感官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审美手段的共同活动来传达和感受审美经验的艺术。它主要包括电影、电视、舞蹈、戏剧等。
4.语言艺术
语言艺术主要指文学。文学以文字语言(词语)为媒介,不像其他艺术那样直接诉诸人的视听感官,无论文学的传达还是接受都要通过主体想象去感受、体验并构造审美意象。
⑹ 举出艺术源于生活有高于生活的例子
1、《水形物语》这部奥斯卡奖13项提名的电影,确实觉得非常过瘾,能够写得出来这样剧本的编剧可能大有人在,但是能够搬到大银幕上面,而且能够让观众觉得非常有深度,甚至是可以从各种角度去解读它,真的不是一般的功夫,果不其然,这部电影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影片奖。
2、儿童绘画,特别是一些教创意绘画的老师,极大地夸大了现有的物体,例如画叶子的叶子,但是叶子的形状可以在现实中找到。
3、教孩子画太阳,有些带着笑脸,一些小动物,有些拟人化。 现实中有这样的事情吗? 不,但是我们可以在绘画中反映出来。 叶子必须是绿色,天空必须是蓝色。 颜色? 不,这是生命之上的艺术。 如下图所示,蘑菇在现实中如何具有面孔,但它们可以出现在绘画中!
4、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想象力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但如果他缺乏对大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深刻的人生感悟,是创作不出《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这些千古名篇的。
5、黄庭坚有一个著名的著作理论:“于瑜住在开元寺的伊斯堂,看到山川。每次在其中种草,他似乎都得到了山川的帮助。” 可以看出,黄庭坚也从自然中受益。 宏伟美丽的大自然总是唤起人们的心灵。 这就要求我们具有敏锐的接受和渴望美的能力。
陶立基于社会现实,树立了精神。 生活在世界上的一个人不能脱离社会。 我们心中应该有一些避难所和毅力,但社会的磨练也极为重要。 这两个方面相互融合,以实现“知识与行动的统一”。
⑺ 把艺术运用到生活的例子
包豪斯艺术下的作品:"瓦西里椅(Wassily chair)"。
马塞尔·布劳耶(1902~1981)于1925年时从自己的自行车,车把手上获得灵感创造了一种可大量生产,价格便宜,而又是现代材料椅子。
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把钢管皮革椅,为了纪念他的老师瓦西里·康定斯基,故而取名为"瓦西里椅(Wassily chair)。
如今对这把椅子的传承与延续,遍布在世界各地。而这仅仅是包豪斯风格短短十四年中的一位代表作品之一。而包豪斯又是现代艺术150年长河中的一段篇章。
(7)艺术形式创造的例子扩展阅读:
包豪斯艺术风格代表作:
1、包豪斯德绍时期校舍。
包豪斯留给我们的经典设计中最有意义并最具代表性的无疑是第一任校长格罗庇乌斯亲自设计的德绍时期校舍。
70年前,德绍的格罗庇乌斯大楼 (Gropiusgebäude) 举行了落成典礼,70 年后,即1996年12月的同一天,德绍和魏玛的包豪斯建筑群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沃尔特·格罗庇乌斯(Walter Gropius)、汉内斯·迈耶 (Hannes Meyer)、拉斯·罗摩利-那基(László Moholy-Nagy)以及瓦西里·康定斯基 (Wassily Kandinsky)等包豪斯教授的建筑作品创立了包豪斯风格,并对20世纪的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
2、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
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密斯·凡·德罗的代表作品,建成于1929年,博览会结束后该馆也随之拆除,其存在时间不足半年,但其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一直持续着。
担任建筑师的密斯认为,当代博览会不应再具有富丽堂皇和竞市角遂功能的设计思想,应该跨进文化领域的哲学园地,建筑本身就是展品的主体。密斯·范·德·罗在这里实现了他的技术与文化融合的理想。在密斯看来,建筑最佳的处理方法就是尽量以平淡如水的叙事口吻直接切入到建筑的本质:空间、构造、模数和形态。
⑻ 请你向大家介绍自己熟悉的一种艺术形式、一件艺术品、一个和艺术有关的故事
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
绘画种类繁多,从不同的角度可将它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从地域看,绘画可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洋绘画;从工具材料看,绘画可分为水墨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从题材内容看,绘画可分为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等;从作品的形式看,绘画可分为壁画、年画、连环画、漫画、宣传画、插图等。不同类别的绘画形式,由于各自的历史传统不同,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与审美特征。
s
中国画又称水墨画,它在世界绘画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是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在工具材料上,中国画是用毛笔、墨在宣纸、绢帛上作画的,它讲究笔墨,着眼于用笔墨造型。在表现方法上,中国画采用一种散点透视的方法。在画面的构成上,中国画讲究诗、书、画、印交相辉映,形成独特的形式美与内容美。
油画是西洋绘画的代表,它是世界绘画艺术中最有影响的画种。在工具材料上,油画是用油质颜料在布、木板或厚纸板上画成的。在表现方法上,传统的油画家采用焦点透视法作画。在画面构成上,它讲究画面景物充实,按自然的秩序布满画面,呈现出自然的真实境界
⑼ 艺术家创作的故事
艺术家濮列平的创作历程故事
2007-9-14 10:39:50| 点击:106 | 评论:0 | 专栏:变幻色彩
相关标签: 艺术家,濮列平,《稼事》
有趣的安全套广告
不过这些都不算重要,因为2001年,濮列平的现代书法作品被大英博物馆收藏了。得到外国人的肯定,濮列平“牛”了!和1993年炒股赚了大钱就跑的情形一样,已经声名在外的濮列平再次转而追寻新的理想。2002年9月,在云南丽江的灿烂阳光下,濮列平对一同前来的前辈古干说:“我们的书法不能再这样搞了。”二人一拍即合,提出了“汉字艺术”的概念。濮列平说:“这个概念其实很简单,只要是用汉字来表现的一切艺术形式,都可称为汉字艺术。”他从此“疯狂”地利用一切艺术形式,如音乐、如雕塑、如绘画、如书法、如服装设计等等,来表现“汉字”的魅力。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他居然干起了东汉蔡伦的行当,在成都造起了纸,他在创造艺术品的同时,连原料也一起搞定了。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濮列平成为不少浮雕作品的“爸爸”。他跑到监狱大门外,创作《母爱•人性•回归》浮雕。濮列平画出母亲的古文字形象:一个屈膝的女子,她的面前是一排“良”字甲骨文,“良”的甲骨文形状很像小孩子。当时一群干完活的囚犯从外面回来,好奇地围观。他们和濮列平交谈起来,被作品中的母性所打动。比较起当年“巴蜀点兵”中的现代书法作品不被一些观众理解的情形,濮列平可以得意一下:“汉字艺术”完全可以被普通人接受嘛!
啥是艺术家
古干曾提过:“濮列平善书法,会唱歌,好听,美极了!”而濮列平在一次和朋友的茶馆聚会时,偶然说起自己想与萨克斯音乐家一起创作的构想。机缘巧合,2004年,濮列平与美国著名次中音萨克斯演奏家詹姆斯•霍里克一起,进行了一场“在视觉和听觉艺术中寻找灵魂的交汇点”的合作。
红酒的香醇中,詹姆斯端起萨克斯管,缓缓吹奏。濮列平也侧耳倾听一番,起笔如游龙。据说,在场的人静静享受,鸦雀无声。濮列平感慨万千,说詹姆斯的音乐把他带回了童年,想起诸多往事。此时的濮列平,眼眶里积满眼泪,看起来大受感动。
濮列平后来在日记中写道:“(詹姆斯的音乐)让我回到了童年,脑海中不断闪现着我童年时在家中四合院抬头望天的情景。一次次地抬头望天,我感到周身的血往上涌,热浪滚滚,整个人深深地沉降于岁月的堆积物上,握笔的手也开始颤抖,将很多的颤抖洒落于宣纸上,那些小水印指引我用很音乐的、很细腻的、很沉醉的合着灵魂颤抖的小细线不断写出‘井’字,去罩住那些水印,如同罩住童年时的一个个梦。”
虽然我们不知道当时两人出现了怎样的水乳交融的情况,也不知道濮列平到底在日记中记载了一种怎样的迷幻,但我们能感觉到,在音乐与书法的交集中,他是相当的愉快,也显得相当的“艺术家”。当然,也有偏激的人说这类似的活动不知所云,是个哗众取宠的噱头,所谓的艺术家都是骗子和疯子。
2005年5月,濮列平成为北大资源美术学院“汉字艺术系”的系主任,他并不谦虚地展示他学生的作品,并说:“很多比清华美院的都还要出色。”不知道他的学生,怎样定义这位“传奇”老师的身份。
与濮列平有过激烈争论、也是他好友的郭燕平,曾在一篇文章中用了2000多字,举了鲜活的事例,提出三条基本标准,从多个方面来进行论证一个命题:濮列平是否是个真正的艺术家。最后得出的(暂时)结论为:濮列平是真正的艺术家!
濮列平,艺术家,艺术活动家,从研究现代书法转为研究汉字艺术,其作品被大英博物馆收藏。
⑽ 介绍一种艺术形式
书法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中国文字起源甚早,把文字的书写性发展到一种审美阶段——融入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精神,并能激发审美对象的审美情感(也就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书法的形成)。中国的历史文明是一个历时性、线性的过程,中国的书法艺术在这样大的时代背景下展示着自身的发展面貌。在书法的萌芽时期(殷商至汉末三国),文字经历由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隶(八分)、草书、行书、真书等阶段,依次演进。在书法的明朗时期(晋南北朝至隋唐),书法艺术进入了新的境界。由篆隶趋从于简易的草行和真书,它们成为该时期的主流风格。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出现使书法艺术大放异彩,他的艺术成就传至唐朝倍受推崇。同时,唐代一群书法家蜂拥而起,如:虞世南、欧阳询、楮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大名家。在书法造诣上各有千秋、风格多样。明清的作品虽然流传很多,但里面鱼目混珠、滥竽充数者也大有其作。因此,对于当下艺术市场中的收藏家、收藏界来说,购买、收藏这部分作品时应保持谨慎的态度
中国画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中华民族创造的具有悠久历史与鲜明民族特色的绘画。中国画以线条为造型的主要手段,讲究用笔,用墨,使线、墨、色交相辉映,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特色之二,为"托物喻情,画中有诗",特色之三为诗,情、画、印融为一体。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由于书画同源,以及两者在达意抒情上都和骨法用笔、线条运行有着紧密的联结,因此绘画同书法、篆刻相互影响,形成了显著的艺术特征。
中国画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类:
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从东晋顾恺之的《洛神》到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从明代唐伯虎的《秋风纨扇图》到清代郑板桥的《梅竹》;
从近代吴昌硕的《花鸟》到张大千的《山水》,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袁振西.中国画
《马》,等等。
历代画家创造了无数的画卷,故宫博物院收藏了成千上万的名画,而日本东京大学出版的《中国绘画总合目录》中著录的我国流散在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的名画竟有3900件。
京剧
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簧”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已有200年历史。它的表演艺术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之一。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武术
打拳和使用兵器的技术,是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现代汉语词典》)
武术还有其他名称:功夫,武功和国术或武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其内容是把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势练习。武术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目前武术划分为散打和套路,散打又叫散手,是武术的擂台形势式,套路则为武术的表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