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球状闪电到底是什么谁有目击球状闪电的亲身经历
球形闪电,俗称“滚地雷”,以一种比较罕见的现象,通常人们看到它是一个漂浮在空中的发光球体,移动速度不定,甚至可能出现静止的状态,球形闪电一般维持数秒,也有几分钟的记录,颜色则非常丰富有橙色、红色、黄色、紫色、蓝色、绿色和白色等。
所以,要想研究球状闪电最好的办法,就是能在实验室创造出一个人造的“球状闪电”,这样研究才能继续,你的研究结果才能让社会大众所信服。
事实是,已经有一些实验室无所畏惧地开展了对球状闪电的研究,并在实验室尝试模拟出球状闪电。
❷ 形状不同于其他闪电,神奇的球状闪电是怎么形成的
在夏天,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火光四射,一道道明亮的闪电会划破寂静的夜空,火光最亮时,犹如白天一样。大气的这种放电现象在我们现在看来是一种在平常不过的自然现象了。科学家估计,平均每秒钟全世界会发生100多次闪电现象。我们平时在天空中看到的闪电象限多为分叉的树枝状。
曾经在德国就出现过一次关于球状闪电的特殊现象,人们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大火球从天而降,然后砸向了一颗大树的顶端,当即这个大球就分散成了十多个小球,并散落在地面,然后消失了。看起来像天女散花一样。
还有在苏联的一个农庄,两个小孩在自家牛棚里对于,突然看见一个牛棚前的白杨树上落下了一个橙黄色的大火球,并且还在不断地靠近它们,其中一个小孩慌乱之中踢了它一脚,轰地一生火球爆炸了,两个小孩随机被震倒,所幸没有受到伤害。人们后来认为这个火球就是球状闪电。
在美国也发生过一件很离奇的事件,一个主妇在从市场中买菜回来,打开冰箱一看里面的食物全成熟食了,她记得她冰箱里的食物都是生的,后来经科学家的说法是,球状闪电跑进了冰箱,将冰箱变成了电烤箱,但奇怪的是冰箱并没有被损坏。
还有1962年7月,中国的科学家正在泰山顶研究雷暴天气,就亲眼目睹了一次球状闪电。随着天空中的一道闪电,工作人员就发现了一个15厘米球状闪电从窗户中进入室内,桌子上的热水壶和油灯都被破坏,床单也被烧出了一个10厘米长的焦痕。随后这个红色火球又飘出了房间,随即发生了爆炸。这样的事例很多,但大致都相同,突然神秘地出现,行踪飘忽必定,随后要么爆炸也没消失,只会持续很短的时间。
从19世纪以来,科学家就着手研究和解释这种现象是怎样发生的,人们虽然得到了一些丰富的资料,也有科学家亲眼目睹,但球状闪电的成因之间扔为弄清楚。有人认为它是一团高温等离子体,有人认为它只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大气放电现象。而且还有人说这时一种量子效应,而且还有用弦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的。
从人类掌握的自然规律出发,人们提出了很多关于球状闪电的形成机理和模型,但都只能解释一部分关于球状闪电的性质。因为自然界发生的球状闪电十分罕见,并且我们不能捕捉它,在实验室对它进行研究,所以一个能得到普遍认可的模型并没有出现。两百年来,自然界还在为人类展示它惊人的创造力,球状闪电究竟隐藏着什么科学奥秘,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解开球状闪电之谜。
❸ 为什么说球状闪电会捣鬼
1962年7月的一天,在著名的泰山上,一个球状闪电穿过紧闭的玻璃窗,钻进一间民房,缓慢地在室内飘动,最后钻进了烟囱,在烟囱口爆炸,只炸掉烟囱的一个角,民房内仅仅震倒一个热水瓶。
在欧洲,一个雷声隆隆的夜晚,有人看到一个黄色的火球从树上滚下来,黄色变蓝色,蓝色变红色,越滚越大,落到地面,一声巨响,变成3道光,向3个方向飞去,其中一道光击倒了一个人。
200多年前,俄国科学家里奇曼研究雷电,重复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没料想一个球状闪电脱离避雷针,无声无息地飘在实验室内。
这个只有拳头大的火球在靠近里奇曼脸部的时候突然爆炸。里奇曼立即倒地死去,脸上留下了一块红斑,有一只鞋被打穿了两个洞。
球状闪电
❹ 什么是球形闪电它有什么危害
球状闪电俗称滚地雷,就是一个呈圆球形的闪电球。这是一个真实的物理现象,绝非科幻小说或卡通片集的能量炮。这种现象早于1838年便有文献记载,科学家已研究逾160年,有关的报告多达数千份,也有二千多份科学论文出版,但是我们对此现象仍未有合理的解释,可是说它可以穿越任何物体是不可信的。
球状闪电通常都在雷暴之下发生,它十分光亮,略呈圆球形,直径大约是20至50 cm。通常它只会维持数秒,但也有维持了1-2分钟的纪录。更神奇的是它可以在空气中独立而缓慢地移动。有的目击者看见它像火球掉地上又弹回空中消失。有少数目击者说它会随着金属物品走,例如电话线,但多数人都说它的路径不定。绝大部份目击者都说它是横向移动的。在它短短几秒的生命中,它的光度、形状和大小都保持不变。它曾在空地、封闭的房间内、甚至飞机仓内出现!有迹象显示,它跟云层与地面之间的闪电(即常见的普通闪电)有密切关系,有目击者说它会在普通闪电后形成或消失。球状闪电有可能激烈地爆发,也可能会安静地突然消失。在颜色方面,则众说纷纭,没有一致的描述。
球状闪电具有破坏力。它既可以破坏玻璃窗,也能使墙壁的外层剥落。它也曾造成人和动物的伤亡,但由于资料不足,未能了解致死的真正原因。没有证据显示球状闪电会破坏树木,这与普通闪电略有不同。球状闪电几乎无法被破坏,有人曾用步枪射中过球状闪电,但是无效。
由于球状闪电出现的频率很低,科学家难以做系统的观测,至今也没有人拍摄得高质量的照片来作科学研究。理论方面,有人认为它是灼热的空气团或气化了的元素,例如碳、钠又或是铜。虽然这个理论可以解释球状闪电的部分特性,却不能说明为什么它可以在飞机仓内形成。此外还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如等离子体、离子、带电的尘埃、有外层电子壳的水……,但没有一个理论可以完满地解释这个科学悬案。如果你有见过球状闪电或拍到它的照片,一定要把所有资料记录下来呀!那将会是十分宝贵的研究资料。
球状闪电之所以神秘,实在是因为它并不常见,它飘渺的行踪、多变的色彩和外形以及它刹时间巨大的破坏力都让人类着迷。所以,早在古希腊的年代,人们就开始留意这种奇特的自然现象了。
[编辑本段]简介
气象专家介绍,突发雷雨天气时,带电云层离地面很近,地面又有一些突出物体产生感应电荷,两者之间形成放电,因此形成了滚地雷。滚地雷容易对地面上的人员和物品造成电击伤害。
球状闪电至今仍是人们不能解释的奇怪自然现象。许多目击者认为,球状闪电的运动就像是 有智慧的,好像它知道要去哪里,如果它进到一个房间,它通常是穿过门口或窗户再到走廊 。当然,这只是人们的想像。
根据众多的目击材料,我们大概可以勾勒出球状闪电的基本轮廓。这种发光的球体大小在高尔夫球和足球之间,颜色有白、绿、黄、橙之分,其亮度可与100瓦灯泡相当。球状闪电持续时间一般在5~10秒左右,它会随气流的起伏在近地的空中自在飘飞,有时逆风而行,可穿门窗,进室内,甚至穿过炉子烟筒。有时会悬停,有时会无声消失,有时又会碰到障碍物爆炸发出巨响而消失。球状闪电运行速度缓慢,有时与人跑速度差不多,极少情况下它会发出轻微的唿哨声、嘁嘁声或咝咝声。一个共同的特点是,球状闪电几乎总是发生在雷暴天.
[编辑本段]球状闪电特点
大小 球状闪电直径从15~30厘米不等,但也有人见过直径1~2厘米和5~10米大小的。能 以固定的频率改变其直径大小,可逐渐衰弱变小,爆炸可使其体积增加并使其终结。能靠分 解或重组改变大小。 形状 大部分报道为球形或卵形,还有扁长方形、立方体、圆环状、哑铃形、云雾形、圆柱 形、子弹形、雪茄形、锥形、透镜形、盾形和螺旋形等。 颜色 两种最常见的颜色是白色和橘黄色,其他较常见的是红、蓝、黄和绿色,银色和黑色 很少见。有些球状闪电会变色。 速度 可从静止到难以想像的高速(每小时2万多公里,但这种情况不是在雷暴中),一般速 度约为每秒5米,即每小时18公里。 结构 似乎是某种等离子体或云雾状物质,有的球状闪电中心是透明的,有的是中空的,或 根本没有明显的固定结构,有些球状闪电似乎处在动态变化之中。 运动性 有时是静止的。大部分为直线运动,有些是在一静止位置旋转,有些是不停地转动 ,有些是按明显的复杂路径来运行的 寿命 球状闪电一般会持续几秒钟,如7~8秒钟,有些可长达1分钟以上。 行为 有些会模仿周围的物体运动,有些直冲大地。有些球状闪电似乎在“调查”其他物体 。大部分被引向金属性的或磁性物体,会发生强烈碰撞,有时会造成很大损伤。闪电球会跳 动、分解、重组、衰减、爆炸或同时发生这些变化。 声音 极少情况会形成噼哩啪啦或嘶嘶的声音。 味道 目击者说有烧焦的或硫磺的味道。还说有时有烧焦油或氨水或臭氧的气味。
[编辑本段]混合性状
温度:触到球状闪电的人都说它相当凉——即没有热的感觉。但它却可以煮开锅、熔电线和 加热金属。
亮度:球状闪电一般都像路灯一样亮。它们有时白天即可见到,但人们通常是夜间见到它们 照亮了大地。
发生:它们通常发生在雷暴之时,但极少也会发生在之前之后。大多数的球状闪电都伴随着 普通闪电——盘旋着待机而发,但有时它们也像普通闪电一样从云端直击大地。
[编辑本段]球状闪电的一般性质
球状闪电至今仍是人们不能解释的奇怪自然现象。许多目击者认为,球状闪电的运动就像是有智慧的,好像它知道要去哪里,如果它进到一个房间,它通常是穿过门口或窗户再到走廊。当然,这只是人们的想象。
根据众多的目击材料,我们大概可以勾勒出球状闪电的基本轮廓。这种发光的球体大小在高尔夫球和足球之间,颜色有白、绿、黄、橙之分,其亮度可与100瓦灯泡相当。球状闪电持续时间一般在5~10秒左右,它会随气流的起伏在近地的空中自在飘飞,有时逆风而行,可穿门窗,进室内,甚至穿过炉子烟筒。有时会悬停,有时会无声消失,有时又会碰到障碍物爆炸发出巨响而消失。球状闪电运行速度缓慢,有时与人跑速度差不多,极少情况下它会发出轻微的唿哨声、嘁嘁声或咝咝声。一个共同的特点是,球状闪电几乎总是发生在雷暴天。
[编辑本段]球状闪电的特点
大小
球状闪电直径从15~30厘米不等,但也有人见过直径1~2厘米和5~10米大小的。能以固定的频率改变其直径大小,可逐渐衰弱变小,爆炸可使其体积增加并使其终结。能靠分解或重组改变大小。
形状
大部分报道为球形或卵形,还有扁长方形、立方体、圆环状、哑铃形、云雾形、圆柱形、子弹形、雪茄形、锥形、透镜形、盾形和螺旋形等。
颜色
两种最常见的颜色是白色和橘黄色,其他较常见的是红、蓝、黄和绿色,银色和黑色很少见。有些球状闪电会变色。
速度
可从静止到难以想像的高速(每小时2万多公里,但这种情况不是在雷暴中),一般速度约为每秒5米,即每小时18公里。
结构
似乎是某种等离子体或云雾状物质,有的球状闪电中心是透明的,有的是中空的,或根本没有明显的固定结构,有些球状闪电似乎处在动态变化之中。
运动性
有时是静止的。大部分为直线运动,有些是在一静止位置旋转,有些是不停地转动,有些是按明显的复杂路径来运行的。
寿命
球状闪电一般会持续几秒钟,如7~8秒钟,有些可长达1分钟以上。
行为
有些会模仿周围的物体运动,有些直冲大地。有些球状闪电似乎在“调查”其他物体。大部分被引向金属性或磁性物体,会发生强烈碰撞,有时会造成很大损伤。闪电球会跳动、分解、重组、衰减、爆炸或同时发生这些变化。
声音
极少情况会形成噼哩啪啦或嘶嘶的声音。
味道
目击者说有烧焦的或硫磺的味道。还说有时有烧焦油或氨水或臭氧的气味。
混合性状
温度:触到球状闪电的人都说它相当凉——即没有热的感觉。但它却可以煮开锅、熔电线和加热金属。
亮度:球状闪电一般都像路灯一样亮。它们有时白天即可见到,但人们通常是夜间见到它们照亮了大地。
发生:它们通常发生在雷暴之时,但极少也会发生在之前或之后。大多数的球状闪电都伴随着普通闪电——盘旋着待机而发,但有时它们也像普通闪电一样从云端直击大地。
以上内容尽供参考,无确凿证据。
[编辑本段]千奇百怪的目击记录
1773年,两名神职人员在听到一声巨大雷响后,看到壁炉里闪耀着一颗足球大小的发光球体,这颗球随即爆炸并发出一声巨响。
上世纪40年代,在法国的小城镇里,有3个士兵在一棵菩提树下躲雨时被雷击毙了,但他们仍然站着,像没事一样。雷雨之后,行人跟他们说话,却不见回应,当行人去接触他们时,3具尸体顿时倒地,化成了一堆灰烬。
1956年夏的一个正午,在苏联某个集体农庄,两个孩子在牛棚里躲雨。突然,房前的白杨树下滚落一个橙黄色的火球直向他们逼来,一个孩子踢了它一脚,轰隆一声,火球爆炸了,牛棚里的12头牛炸死了11头,孩子们被震倒在地,但没有受伤。事后,人们才知道那个火球是罕见的球状闪电。
在美国的一个小城里曾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主妇从市场回到家里,打开电冰箱一看,她放进去的生鸭、生肉全都变成了熟食品。后经科学家的研究才明白,是球状闪电把冰箱变成了电炉,奇怪的是冰箱没有损坏!
1981年1月的一天,苏联一架客机在黑海附近遭遇球状闪电。一个大火球闯入驾驶舱,发出爆炸声。几秒钟后又穿过密封的金属舱壁,出现在乘客的座舱里,戏剧性的表演一番后,发出不大的声音离开飞机。事后检查,机头机尾的金属壁各出现一个窟窿,内壁却完好无损。
在美国俄勒冈州,一个球状闪电来去如风,先在纱门上留下了一个篮球大的洞,然后直奔地下室,毫不留情的毁坏了一个旧轧干机;俄罗斯一位教师的经历更可怕,一个80厘米直径的球状闪电在他头上来回跳动不下20次,然后悄然消失了;此外,前苏联也有报道说,一个球状闪电飞进了一个盛水的大锅里,水立刻沸腾起来,球状闪电在锅里翻滚了10分钟才熄灭; 另有一次,一个足球大小的球状闪电沿街滚动、跳跃,接触到地面时,竟炸出了一些深半米、直径1米的坑,最后,随着一声轰响,火球钻进地下。
1999年3月16日下午,我国湖北省北部的枣阳市忽然间闪电频发,雷声惊天,当场造成9人死亡、20余人受伤的罕见灾害。据目击者称,雷击现场有一片红光,这正是球状闪电的特征。
有人怀疑,上个世纪发生在俄罗斯的通古斯大爆炸的罪魁祸首就是球状闪电。
[编辑本段]探索球状闪电的本质
到底什么是不可思议的球状闪电?多少年来,科学界都认为球状闪电是子虚乌有的现象,直到最近几十年才承认它的真实性。
早在1955年,苏联物理学家便提出球状闪电是雷暴中所产生的电磁干扰效应所引起的。1991年,日本科学家报道了他们在实验中观察到微波干扰所产生的一系列类似球状闪电的现象,他们的人造等离子球也显示出球状闪电的一些特性,如它可沿与主气流相反的方向运动,并可穿越固体物质。
1998年,一位西班牙物理学家认为,所谓的神秘球状闪电其成因并不神秘,这一现象很可能是闪电产生过程中,磁场约束发光等离子体所形成。他建立了闪电磁场模型,认为关键是闪电过程中形成的水平磁场和垂直磁场磁力线圈相互交织而成的磁力线网。在某些特殊情况下 ,这一磁力线网有可能会呈现出球形,而发光等离子体会被这一网所“俘获”而形成球状闪电。这一火球效应会一直持续到等离子体开始冷却。研究人员指出,根据他们的预算,火球持续时间最多可达10至15秒。当等离子体冷却后,电子开始被原子所束缚,等离子体内部电阻变大、电流趋弱,周围的磁场也将随之瓦解,最终火球不复存在。
按照这一理论,球状闪电绝大部分较冷,但在沿磁力线方向局部温度则极高。研究人员指出,据此就可很好的解释为什么火球并不发热而触到物体后往往容易着火。
2000年,两位新西兰科学家提出了他们的新理论。当一般的枝状闪电击到土壤中,土壤中的矿物质会转换成纳米纯硅和硅化合物颗粒。这些尺寸不足十分之一微米的微型颗粒,会在闪电的能量作用下由土壤蒸发进入大气。这一过程,就像抽烟者从嘴中吐出烟圈。进入大气的含硅颗粒会首先连接成链,然后组成能随气流运动的球状细丝网。该球状细丝网中的颗粒具有很高活性,会在特定条件下缓慢燃烧,并释放出光和热而形成所谓球状闪电。
一些目击者曾报告说,他们看到的球状闪电能穿墙越窗,甚至能通过飞机的机身,这一理论对此也能解释。大多数房屋的门窗周围都有缝隙,而含硅颗粒组成的球状细丝网极具弹性,只要空气能过的地方细丝网也应能通行。也就是说,如果空气能穿过门窗,那么该细丝网也能“挤过”,并会随后重新恢复形状。
科学家以闪电样本的放电来试验土壤样本,结果确实产生了聚合的纳米粒子,这些离子的氧化速度与球状闪电一致。
[编辑本段]研究的新进展
2002年1月15日英国皇家学会在其学术杂志《哲学学报》的专刊上发表了一组有关球状闪电理论的文章。这些理论分别由物理化学家、物理学家和化学工程师提出。他们提出了3个解释球状闪电缘由的新理论。其主要内容分别是:
1.球状闪电是由含有水合离子的小水滴组成的,它通过离子反应来释放能量。在这个理论中,球状闪电是一个包含等离子体的电化学结构,这一结构是由温度、压力、电磁场和重力场的微妙平衡来维持的。
2.球状闪电是由聚合体细丝缠绕而成,通过表面放电来释放能量。在该理论中,灰尘中的自然微粒,像来源于纤维素、煤烟或硅土中的微粒都能形成细丝状结构,这些细丝聚合起来就变成了一个高度充电的球体,当它表面放电时,就发出了光和热。
3.球状闪电是由金属纳米粒子链构成,其能量释放是通过金属纳米粒子的表面氧化来进行的。在这个理论中,普通的闪电能引起像土壤或木材这样的物质释放金属蒸气,这种带电的金属蒸气浓缩成一个网状的金属纳米粒子球。
这些理论都有些说服力,特别是第三个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球状闪电能够穿过墙壁和关着的窗子,似乎更有说服力。
但是,人们至今尚未在实验室中制造出真正的球状闪电,虽然已模拟出了极微型又短命的球状闪电。事实上,所有的理论在球状闪电的复杂多变性面前都显得那么单薄。一个真正的球状闪电理论应说明所有的现象,包括没有雷暴的情况和球状闪电持续很长时间及球状闪电大如房屋的情形。而要说清这一切,需要更强大的理论。
有人认为,更有说服力的解释应是接近冷聚反应领域,与等离子体现象相关的理论。更有人提出球状闪电和龙卷风一样都是等离子团的现象。还有人设想,最佳的理论可能是把电磁学、电学和等离子及纳米理论综合起来的想法。
总之,球状闪电不仅有趣,而且包含了很多秘密,一旦了解了它的本质,对我们人类的生活或许会有深远的影响。或许,我们不仅能找到人体自焚和通古斯大爆炸的元凶,更能由此找到高效、清洁的新能源。
巴西科学家在实验室制成神奇球状闪电
巴西的科学家日前在实验室里制造了一个真正的大火球——球形闪电。不仅让它发光,甚至还让它跳了几分钟。
由巴西佩尔纳巴库(Pernambuco)联合大学的安东尼奥·帕奥和格森·徘维领导的小组,将350微米厚的硅晶片放在地个电极之间,通上高达140安倍的电流,二秒钟后,他们将电极稍微拉开一些,结果产生了蒸汽硅形成的电弧。
此电弧不时弹出火光般的硅碎末,并继续扩张,突然成了一个乒乓球,一直持续了8秒。至今为止,这是在实验室里制造出的寿命最长的火球。先前有人曾使用微波制造了发光球,但在微波关掉后,它们仅持续了毫秒,便消失了。
[编辑本段]球状闪电与人体自焚
1966年12月5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波特城,一位煤气工人上午9时来到班特莱医生家查表。他以为老医生尚未起床,就径直走向地下室去查表。一进地下室发现地上有一堆灰烬。他抬头一看,看到灰烬上方的天花板有一个烧穿了的大窟窿。他大吃一惊,赶忙奔上去找那位老医生,却在卫生间看到烧穿窟窿的地板上,只剩下半条人腿,老人的身体已化为灰烬。 整个现场没有丝毫发生火灾的迹象。
有些科学家称这种现象为“人体自焚”,并给它下了个定义:所谓“人体自焚”,是指人体没有同外部火源接触,内部发生燃烧化为灰烬,而灰烬周围一切可燃物体保持原样的一种现象。
根据现有的200多案例,发生“自焚”的人男女比例大约相等;年龄从4个月到114岁都有;身体有胖有瘦,有的案例甚至发生在走路、开车、划船、跳舞的过程之中。
那么,“人体自焚”起于何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西方,有人认为是人体内有过量的脂肪引起的。这种解释显然站不住脚,因为发生自焚的人有胖有瘦。有些人认为,人体自焚是由于某种天然的“电流体”造成体内可燃物质燃烧。所谓天然“电流体”究竟何所指?还有人认为是由于体内磷质过多,发生自燃,此说没有根据。更有趣的是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喝了过量的酒,酒精发生自燃的现象。此人还做了个可笑的试验:把酒精注射到一块新鲜的肉里,然而却不见发生“自焚”现象。
近年来,有人指出:“人体自焚”是自然界中的球状闪电引起的,所以不是自燃,而是他燃。持这种观点的人解释道:球状闪电像一个大火球,在空中飘飘忽忽,忽高忽低的移动,常使夜间行路的人大惊失色。球状闪电能穿过门、窗的缝隙、升堂入室、钻进人家,它有时发生爆炸,毁坏建筑物,造成人畜伤亡。它在行经的沿途,遇到任何障碍物时无坚不摧,却又不烧坏周围的可燃之物。通常,一个球状闪电爆炸时释放出的能量,约相当于10公斤TNT炸药爆炸时放出的能量。而且当球状闪电消失后,一般会留下烧焦、硫磺或臭氧的气味。
[编辑本段]UFO与球状闪电
由于球状闪电行为的诡秘奇特,有人提出大部分UFO可能就是球状闪电。其理由是:
1.在颜色方面。球状闪电的颜色绚丽多彩,有白色、粉红色、桔红色、蓝色等。UFO也有类似的色彩。
2.在声响方面。球状闪电在运动时会发出轻微的吱吱声、噼啪声,最后静静地消失。UFO由于距离较远,多数听不到声音,但也有少数UFO飞行时会发出呼呼的声音或隆隆的响声。部分UFO还发出热量,这与球状闪电很一致。
3.UFO和球状闪电都能漂浮空中,行踪不定。
但是,持不同观点者则认为球状闪电多产生于雷雨的天气中,而多数UFO目击是发生在晴朗的天气里。况且,球状闪电在空中的运动似乎完全取决于气流,而UFO的运动似乎与气流并不一致。
[编辑本段]危害及预防
球状闪电是一种危害较大的闪电。
球状闪电是闪电形态的一种,亦称之为球闪,民间则常称之为滚地雷。球状闪电的平均直径为25厘米,大多数在10~100厘米之间,小的只有0.5厘米,最大的直径达数米。球状闪电偶尔也有环状或中心向外延伸的蓝色光晕,发出火花或射线。颜色常见的为橙红色或红色,当它以特别明亮并使人目眩的强光出现时,也可看到黄、蓝和绿色。其寿命只有1~5秒,最长的可达数分钟。
球状闪电的行走路线,一般是从高空直接下降,接近地面时突然改向作水平移动;有的突然在地面出现,弯曲前进;也有沿着地表滚动并迅速旋转的;运动速度常为每秒1~2米。它可以穿过门窗,常见的是穿过烟囱后进入建筑物,它甚至可以在导线上滑动,有时还发出“嗡嗡”响声。多数火球无声消失,有的在消失时有爆炸声,可以造成破坏,甚至使建筑物倒塌,使人和家畜死亡。遇人遇物后即发生惊人的爆炸,产生刺鼻的气味,造成伤亡、火灾等事故。
预防球状闪电的办法是,在雷雨天气,紧闭门窗,避免穿堂风。如果遇到飘浮的“火球”,轻轻的避开它,千万不要去碰它。
科学家推测,球状闪电是一种气体的漩涡产生于闪电通路的急转弯处,是一团带有高电荷的气体混合物,主要由氧、氮、氢以及少量的氧化氢组成。通常发生在枝状闪电之后,似乎枝状闪电是产生球状闪电的必要条件。球状闪电较为罕见,因而研究它十分困难,至今仍然是自然界中的一个谜。
[编辑本段]科幻小说《球状闪电》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写的一本以球状闪电为中心展开的长篇科幻小说,书中描述了一个历经球状闪电的男主角对其历尽艰辛的研究里程,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独特、神秘而离奇的世界。
简介 · · · · · ·
在某个离奇的雨夜,一颗球状闪电闯进了少年的视野。它的啸叫低沉中透着尖利,像是一个鬼魂在太古的荒原上吹着埙。当鬼魂奏完乐曲,球状闪电在一瞬间将少年的父母化为灰烬,而他们身下板凳却是奇迹般的冰凉。
这一夜,少年的命运被彻底改变了,他将毕其一生去解开那个将他变成孤儿的自然之谜。但是他未曾想到,多年以后,单纯的自然科学研究被纳入进“新概念武器”开发计划,他所追寻的球状闪电变成了下一场战争中决定祖国生存或是灭亡的终极武器!
当被禁锢在终极武器中的大自然的伟力被释放时,一轮冰冷的“蓝太阳”升起在大西部的戈壁滩上,整个戈壁淹没在它的蓝光中,这个世界变得陌生而怪异。一个从未有人想像过的未来,在宇宙观测者的注视下,降临在人类面前……
中国科幻领军人物刘慈欣在本书中,将厚重的写实风格、气势宏大的想像与深沉理性的爱国主义融为一体,壮怀激烈,让人不忍释卷,欲罢不能。
❺ “球状闪电”是什么意思
在实际生活中,固体有一定的形状,不会轻易改变。一个固体穿过另一个固体时,会在上面留下穿过的洞。你把钉子钉在木头上,再把钉子拔出来,就会看到木头上有一个洞。大部分人不相信鬼魂,但是有些东西却能诡异地穿过墙壁,而不用打洞,那就是“球状闪电”。这是一种很不寻常的闪电,形状如同发光的球。球状闪电的移动比你在一般暴风雨中看到的闪电慢很多。还有一点和普通闪电不同的是,它不会在穿透物体时造成伤害。有些人看过球状闪电穿过房子的墙壁或飞机时,没有留下空洞。科学家还不能确定球状闪电是怎么发生的,也无法预测它什么时候会发生。
❻ 鬼魂在科学上是量子态生物,但是为什么鬼魂要伤人量子态生物应该依然保持了人的意识啊
你怎么保证鬼魂里就没有滥杀滥砍的恶鬼呢?其实鬼并没怎么伤人,大部分的记录都是ps的和杜撰的。可以说的是,上述(简直是伪科学)只是个推测。并没有实际结论,更别提研究了。所以,把更好的未来交给后人们吧。
求采纳。
❼ 球状闪电是说这个闪电像球吗,如果碰到了会怎样
刘欣慈的巨作《球状闪电》为我们讲述了在一个离奇的雨夜,一颗球状闪电闯进了一个原本温暖的三口之家。球状闪电低咛着极速前进,眨眼间将少年的父母化为灰烬,少年与父母阴阳两隔,命运被瞬间改写。心存不甘的少年用其一生的时间,揭开这个让他在懵懂的年龄变得孤独而无助的自然之谜......
兰州西北师范大学研究人员使用光谱设备抓住了球状闪电,识别出构成球状闪电的主要元素包括铁、硅、钙,其成分与土壤的主要成分相同。研究认为球状闪电是由于与地面相互撞击而引发的,当闪电击中土壤或岩石时,闪电的能量瞬间蒸发土壤中的二氧化硅,再以某种方法将氧气从二氧化硅中分离出去,得到相对纯净的硅蒸气,球形的硅蒸气再次与空气中的氧结合时产生热量,迸发出光亮。
电离后的空气或等离子体与艾尔摩之火的火焰相同,散发出诡异的光亮。但是二者并不是同类事件,实际成因也大相径庭,圣艾尔摩之火是低温的冷光现象,不会破坏周遭事物,而球状闪电的破坏威力却是迅猛无敌。
球状闪电形成的原理,众说纷纭。有研究认为,当雷电击打地面时产生微波辐射,这时产生的微波可能被封闭在等离子气泡之中,而形成球状闪电。还有研究认为其产生与地震有关,当地震波撞击地面时,某些岩石可能会释放电荷,就可在周围看见罕见的光快速闪过。
为了寻求一个合理的解释,科学家们尝试在实验室中模拟球状闪电的产生。2006年,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微波创造出实验版球状闪电,然而至今还是没有一个准确满意的答案。
普通闪电持续时间一般为几十微秒,球状闪电却可持续几秒甚至几分钟。到底是怎样一股力量让它的寿命异于普通闪电,又是谁让它色彩绚烂神出鬼没呢?神秘的球状闪电极为罕见,又瞬间即逝,因而研究极少,希望未来终究会有科学的解释。
注:圣艾尔摩之火(St. Elmo's Fire)是一种自古以来就常在航海时被海员观察到的自然现象,经常发生于雷雨中,在船只桅杆顶端之类的尖状物上,产生如火焰般的蓝白色闪光。
❽ 神秘的“球状闪电”是自然现象吗它如何形成的
在夏天,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火光四射,一道道明亮的闪电会划破寂静的夜空,火光最亮时,犹如白天一样。大气的这种放电现象在我们现在看来是一种在平常不过的自然现象了。科学家估计,平均每秒钟全世界会发生100多次闪电现象。我们平时在天空中看到的闪电象限多为分叉的树枝状。
从19世纪以来,科学家就着手研究和解释这种现象是怎样发生的,人们虽然得到了一些丰富的资料,也有科学家亲眼目睹,但球状闪电的成因之间扔为弄清楚。有人认为它是一团高温等离子体,有人认为它只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大气放电现象。而且还有人说这时一种量子效应,而且还有用弦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的。
从人类掌握的自然规律出发,人们提出了很多关于球状闪电的形成机理和模型,但都只能解释一部分关于球状闪电的性质。因为自然界发生的球状闪电十分罕见,并且我们不能捕捉它,在实验室对它进行研究,所以一个能得到普遍认可的模型并没有出现。两百年来,自然界还在为人类展示它惊人的创造力,球状闪电究竟隐藏着什么科学奥秘,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解开球状闪电之谜。
❾ “危险的球形闪电”,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球形闪电是经过和空气摩擦产生的电经过阻隔,在聚集到一定程度上会形成强大的电,会出现球状闪电了。
3
首先,球状闪电太过诡异了,它呈球形,而且温度很高,五颜六色,行动起来还很随心所欲,有的静止不动,有的到处乱飘,而根据一部分目击者的描述,球状闪电还会穿墙,鉴于这些太过怪异的描述。
其次,球状闪电被人目击到的情况就比较少,因为它的持续时间并不长,而且它的出现是没有任何预兆的,甚至有目击报告显示,在没有雷暴甚至没有下雨的天气,它都会出现,而且球状闪电的出现一般时间比较短,短的也就几秒。
要想研究球状闪电最好的办法,就是能在实验室创造出一个人造的“球状闪电”,这样研究才能继续,研究结果才能让社会大众所信服。事实是,已经有一些实验室无所畏惧地开展了对球状闪电的研究,并在实验室尝试模拟出球状闪电。
巴西的两位科学家用电焊蒸发一块硅片,产生了在地上弹跳的小火球,科学家认为,闪电在击中土壤时,会瞬间蒸发里面的二氧化硅,得到硅蒸汽,硅蒸汽和空气中的氧结合产生热量,并发光。
总的来说,一般情况下出现的闪电是很普遍的,然而危险的球形闪电是通过和二氧化硅结合出现的球形闪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