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亚洲四小龙创造的经济是什么四小龙是谁
韩国 新加坡 中国台湾 中国香港额、创造的经济不太清楚反正之所以被称为亚洲四小龙是因为上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迅速吼~~刚刚学过
② 亚洲四小龙是那四个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亚洲的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中国香港四个地区先后推行出口导向型战略,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腾飞。所谓“东亚模式”引起全世界关注,它们也因此被称为“亚洲四小龙”。
图为这四个国家或地区的标志性建筑,自上而下依次为首尔63大厦、新加坡鱼尾狮像、香港中银大厦、台北101大楼。
四小龙经济发展特点
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中国香港都属于幅员不大、工矿资源不多,但地理位置优越且同西方发达国家有特殊关系的国家或地区。它们的经济发展具有一些鲜明的特点:
①增长速度快。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 ,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都接近或超过10%。
②出口扩张迅速 。台湾1970年出口总值是1960年的9倍,1980年为1970年的13倍;韩国1980年出口总值是1960年的534倍;新加坡1980年出口总值是1965年的20多倍。
③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韩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从1961年的47.4%降为1985年的15% ,工矿业从16.5%上升为33.4% ;台湾农业比重从1952年的35.7%降为1978年12.1%,工业比重从17.9%上升为40.3%。中国香港与新加坡也从转口港变为工业城市。
④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
⑤失业减少,收入分配相对平均。80年代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失业率都降到4%以下,收入分配与美、日等国相比较为平均。
对韩国、台湾、新加坡、中国香港与的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有以下因素:
①外部世界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上世纪50~70年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为亚洲四小龙的出口导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科学技术革命使发达国家生产转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工业,亚洲四小龙拥有质高价廉的劳动力资源,正好发展劳动密集工业。东亚地区的稳定也使它们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发展上。
②实行正确的经济政策。台湾从50年代后期开始,放弃凯恩斯主义政策,采用货币贬值以利出口,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货膨胀,并刺激居民储蓄以开投资来源等政策。韩国也仿效中国台湾货币贬值提高利率等方法。新加坡与中国香港则抓住有利时机,将消费城市转变为工业城市。
③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亚洲四小龙的政府都为经济发展创造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并积极参予投资,适当进行经济管理。
④中国优良的文化传统。亚洲四小龙同属中华文化区(也称汉文化圈或儒家文化圈),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注意发扬了注重教育、甘于吃苦、勤俭节约等传统。
⑤西方价值观影响:香港与新加坡受到英国殖民统治,在法律、教育、经济各方面都深受影响;而台湾和韩国则是在1950年代以后深受美国影响,能够和西方价值体系及经济体系接轨。
~~新年快乐啊~~
③ 亚洲四小龙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亚洲的韩国、新加坡 、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四个国家(或地区)推行出口导向型战略,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腾飞。所谓“东亚模式”引起全世界关注,它们也因此被称为“亚洲四小龙”。
四小龙经济发展特点
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都属于幅员不大、工矿资源不多,但地理位置优越且同西方发达国家有特殊关系的国家(或地区)。它们的经济发展具有一些鲜明的特点:
①增长速度快。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 ,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都接近或超过10%。
②出口扩张迅速 。台湾1970年出口总值是1960年的9倍,1980年为1970年的13倍;韩国1980年出口总值是1960年的534倍;新加坡1980年出口总值是1965年的20多倍。
③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韩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从1961年的47.4%降为1985年的15% ,工矿业从16.5%上升为33.4% ;中国台湾农业比重从1952年的35.7%降为1978年12.1%,工业比重从17.9%上升为40.3%。中国香港与新加坡也从转口港变为工业城市。
④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
⑤失业减少,收入分配相对平均。80年代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失业率都降到4%以下,收入分配与美、日等国相比较为平均。
对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与的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有以下因素:
①外部世界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上世纪50~70年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为亚洲四小龙的出口导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科学技术革命使发达国家生产转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工业,亚洲四小龙拥有质高价廉的劳动力资源,正好发展劳动密集工业。东亚地区的稳定也使它们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发展上。
②实行正确的经济政策。中国台湾从50年代后期开始,放弃凯恩斯主义政策,采用货币贬值以利出口,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货膨胀,并刺激居民储蓄以开投资来源等政策。韩国也仿效中国台湾货币贬值提高利率等方法。新加坡与中国香港则抓住有利时机,将消费城市转变为工业城市。
③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亚洲四小龙的政府都为经济发展创造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并积极参予投资,适当进行经济管理。
④中国优良的文化传统。亚洲四小龙同属中华文化区(也称汉文化圈或儒家文化圈),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注意发扬了注重教育、甘于吃苦、勤俭节约等传统。
⑤西方价值观影响:香港地区与新加坡受到英国殖民统治,在法律、教育、经济各方面都深受影响;而台湾地区和韩国则是在1950年代以后深受美国影响,能够和西方价值体系及经济体系接轨。
影响
这些国家或地区在20世纪1960年代到1980年代经济飞速成长,但在这之前他们只是以农业和轻工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它们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会,吸引外地资本和技术,利用本地的劳动力优势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迅速走上发达国家或地区道路,成为东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经济火车头之一。
此后亚洲四小龙的发展历程被亚洲许多国家如亚洲四小虎等借镜,这些国家在10余年后经济得到大幅度发展。但这种发展模式留下许多弊端,过于依赖国际资本成为经济面的隐忧,被认为是亚洲金融危机造成巨大损失的原因之一。
关于“亚洲四小龙”的译法
“亚洲四小龙”在英文里的翻译是"Newly Instrial Economics",简称“NIEs”,意即“新兴工业国家(地区)”,特别是在学术类期刊书籍中一般都译为NIEs,很少用直译。但英文中也有用“East Asian Tigers(东亚老虎)”、“Four Asian Tigers(亚洲四虎)”、“Asia's Four Little Dragons(亚洲四小龙)”指代亚洲四小龙的说法。(此外,在亚洲地区特别是中文使用地区,亚洲四小虎另有所指,指的是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四个国家,其经济在1990年代都像1980年代的亚洲四小龙一样突飞猛进,因而为名。)
国民生产总值
世界排名 国家或地区 国民生产总值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
11 韩国 7684.58亿美元 15731美元
20 中国台湾 3539.17亿美元 15361美元
34 中国香港 1871.12亿美元 26961美元
39 新加坡 1254.16亿美元 27932美元
④ 为什么亚洲四小龙中有三个中国人
亚洲四小龙是四个地区,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中国香港。
⑤ 亚洲四小龙指的是哪四个国家
“亚洲四小龙”是指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亚洲的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和韩国。
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都不是国家,是地区,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98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不少国家陷入衰退。这四个成功发展且位于东亚和东南亚的经济体,其极为成功的经济发展过程和经验使其安然度过危机,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典型例子。
它们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会,吸引外国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迅速走上发展道路,成为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经济火车头之一,国际社会普遍皆视亚洲四小龙为发达国家及地区。
(5)亚洲四小龙三个是华人创造的扩展阅读
香港、台湾、新加坡、韩国都属于幅员不大、工矿资源很少,但地理位置优越且同西方发达国家有特殊关系的国家(或地区),并均为东亚或东南亚强国(或地区),政治中心也都是亚洲数一数二的大城市。它们的经济发展具有一些鲜明的特点:
①增长速度快。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 ,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都接近或超过10%。
②出口扩张迅速 。台湾1970年出口总值是1960年的9倍,1980年为1970年的13倍;韩国1980年出口总值是1960年的534倍;新加坡1980年出口总值是1965年的20多倍。
其间中国大陆在1972年后,海上贸易逐渐得到解封,急需补充工业产品,从这时起陆续有四小龙产品开始进军中国大陆,使其工业产品更加日益猛增,它们长期的繁荣实质与开始拥有中国这个市场密不可分。
③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韩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从1961年的47.4%降为1985年的15% ,工矿业从16.5%上升为33.4% ;中国台湾农业比重从1952年的35.7%降为1978年12.1%,工业比重从17.9%上升为40.3%。香港与新加坡也从转口港变为工业城市。
④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
⑤失业人数减少,收入分配相对平均。80年代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失业率都降到4%以下,收入分配与欧美等国相比较为平均。
⑥ 称为亚洲四小龙、是哪四个国家
①增长速度快。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 ,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都接近或超过10%。
②出口扩张迅速 。中国台湾1970年出口总值是1960年的9倍,1980年为1970年的13倍;韩国1980年出口总值是1960年的534倍;新加坡1980年出口总值是1965年的20多倍。
③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韩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从1961年的47.4%降为1985年的15% ,工矿业从16.5%上升为33.4% ;中国台湾农业比重从1952年的35.7%降为1978年12.1%,工业比重从17.9%上升为40.3%。中国香港与新加坡也从转口港变为工业城市。
④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
⑤失业减少,收入分配相对平均。80年代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失业率都降到4%以下,收入分配与美、日等国相比较为平均。
对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中国香港的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有以下因素:
①外部世界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上世纪50~70年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为亚洲四小龙的出口导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科学技术革命使发达国家生产转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工业,亚洲四小龙拥有质高价廉的劳动力资源,正好发展劳动密集工业。东亚地区的稳定也使它们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发展上。
②实行正确的经济政策。台湾从50年代后期开始,放弃凯恩斯主义政策,采用货币贬值以利出口,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货膨胀,并刺激居民储蓄以开投资来源等政策。韩国也仿效台湾货币贬值提高利率等方法。新加坡与中国香港则抓住有利时机,将消费城市转变为工业城市。
③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亚洲四小龙的政府都为经济发展创造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并积极参予投资,适当进行经济管理。
④中国优良的文化传统。亚洲四小龙同属中华文化区(也称汉文化圈或儒家文化圈),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注意发扬了注重教育、甘于吃苦、勤俭节约等传统。
关于“亚洲四小龙”的译法:
“亚洲四小龙”在英文里的翻译是“Newly Instrial Economics”,简称“NIEs”,意即“新兴工业国家”,特别是在学术类期刊书籍中一般都译为NIEs,很少用直译。但英文中也有用“East Asian Tigers(东亚老虎)”、“Four Asian Tigers(亚洲四虎)”、“Asia's Four Little Dragons(亚洲四小龙)”指代亚洲四小龙的说法。此外,在亚洲地区特别是中文地区,亚洲四小虎另有所指,指的是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四个国家,其经济在1990年代都像1980年代的亚洲四小龙一样突飞猛进,因而为名。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排名 国家或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5 中国香港 38,127
17 新加坡 32,867
23 中国台湾 30,084
30 韩国 23,926
⑦ “新,亚洲四小龙,是哪四个
香港、台北、新加坡、首尔。
所谓的亚洲四小龙即“新兴工业经济体”,该体系下的特点:
1、增长速度快。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 ,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都接近或超过10%。
2、四小龙产品进军中国大陆,使其工业产品更加日益猛增,它们长期的繁荣实质与开始拥有中国这个市场密不可分。
3、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失业人数减少,收入分配相对平均。
(7)亚洲四小龙三个是华人创造的扩展阅读
亚洲四小龙的行业结构:
1、从制造业增加值来看,台湾从1976年被韩国超越退居四小龙第二位,并一直保持至今。香港自1991年被新加坡超过后,则一直居四小龙最后一位,其他三小龙则还保持在20%-30%之间。
2、从金融保险业增加值来看,总量上香港仅次于韩国居四小龙第二位,但比重远超其他三小龙,高居第一位。香港高达18.89%,新加坡高达12.73%,两地不愧为金融中心,而台湾和韩国则分别仅为2.37%和5.47%。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亚洲四小龙
⑧ 亚洲四小龙是哪四个
“亚洲四小龙”是指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新加坡和韩国,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和香港先后推行出口导向型战略,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腾飞。所谓“东亚模式”引起全世界关注,它们也因此被称为“亚洲四小龙”。
1998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不少国家陷入衰退。这四个成功发展且位于东亚和东南亚的经济体,其极为成功的经济发展过程和经验使其安然度过危机,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典型例子。
(8)亚洲四小龙三个是华人创造的扩展阅读:
促进因素
1、外部世界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
20世纪50~70年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为亚洲四小龙的出口导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科学技术革命使发达国家生产转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工业,亚洲四小龙拥有质高价廉的劳动力资源,正好发展劳动密集工业。东亚地区的稳定也使它们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发展上。
2、实行正确的经济政策
台湾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放弃凯恩斯主义政策,采用货币贬值以利出口,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货膨胀,并刺激居民储蓄以增加投资来源等政策。韩国也仿效台湾货币贬值提高利率等方法。新加坡与香港则抓住有利时机,将消费城市转变为工业城市。
3、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
亚洲四小龙的政府都为经济发展创造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并积极参与投资,适当进行经济管理。
4、中华优良的文化传统
亚洲四小龙同属中华文化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注意发扬了注重教育、甘于吃苦、勤俭节约等传统。
5、西方价值观影响
香港与新加坡受到英格兰殖民统治,在法律、教育、经济各方面都深受影响;而台湾和韩国则是在1950年代以后深受美国影响,能够和西方价值体系及经济体系接轨。
⑨ 亚洲四小龙是哪些国家以及地区
亚洲四小龙是:新加坡,中国的香港、中国台湾、韩国。
四小龙简单介绍:
1,新加坡共和国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也是一个城市国家。该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相望,并以长堤相连于新马之间。
新加坡是全球最为富裕的国家之一,其经济模式被称作为“国家资本主义”,并以稳定的政局、廉洁高效的政府而著称。新加坡是亚洲最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
2,中国台湾
台湾是中国地区,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国大陆与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
台湾在经贸方面以高科技产业赚取外汇优先,于1970和1980年代与香港、新加坡及韩国并列为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迅速,于90年代跻身发达地区之列;无论人均所得或人类发展指数均与世界其他先进国家及地区齐平。
3,中国香港
香港现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1842年至1997年,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地处珠江口以东,北接广东深圳市,南望广东珠海市的万山群岛,西迎澳门特别行政区。香港是国际重要的金融、服务业及航运中心,也是继纽约、伦敦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
4,韩国
韩国是亚洲四小龙之一,也是未来11国中唯一一个发达国家,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韩国经济被称为汉江奇迹。
1963年韩国人均GDP只有100美元,到2005年却超过16,000美元,增长高达160倍。截至2005年韩国的资讯科技产业多年来一直执业界之牛耳,除高速互联网服务闻名世界外,内存、液晶显示器及等离子显示屏等平面显示装置和移动电话都在世界市场中具领导地位。
(9)亚洲四小龙三个是华人创造的扩展阅读:
亚洲四小龙促成因素:
对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有以下因素:
1,外部世界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20世纪50~70年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为亚洲四小龙的出口导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科学技术革命使发达国家生产转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工业,亚洲四小龙拥有质高价廉的劳动力资源,正好发展劳动密集工业。东亚地区的稳定也使它们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发展上。
2,实行正确的经济政策:台湾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放弃凯恩斯主义政策,采用货币贬值以利出口,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货膨胀,并刺激居民储蓄以增加投资来源等政策。韩国也仿效台湾货币贬值提高利率等方法。新加坡与香港则抓住有利时机,将消费城市转变为工业城市。
3,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亚洲四小龙的政府都为经济发展创造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并积极参与投资,适当进行经济管理。
4,中华优良的文化传统:亚洲四小龙同属中华文化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注意发扬了注重教育、甘于吃苦、勤俭节约等传统。
5,西方价值观影响:香港与新加坡受到英格兰殖民统治,在法律、教育、经济各方面都深受影响;而台湾和韩国则是在1950年代以后深受美国影响,能够和西方价值体系及经济体系接轨。
⑩ 亚洲四小龙
[编辑本段]亚洲四小龙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亚洲的韩国、新加坡 、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四个国家(或地区)推行出口导向型战略,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腾飞。所谓“东亚模式”引起全世界关注,它们也因此被称为“亚洲四小龙”。
图为这四个国家或地区的标志性建筑,首尔63大厦(韩国,右上图)、鱼尾狮像(新加坡,右下图)、中银大厦(香港特区,左下图)、台北101大楼(台湾地区,左上图)。
[编辑本段]四小龙经济发展特点
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都属于幅员不大、工矿资源不多,但地理位置优越且同西方发达国家有特殊关系的国家(或地区)。它们的经济发展具有一些鲜明的特点:
①增长速度快。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 ,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都接近或超过10%。
②出口扩张迅速 。台湾1970年出口总值是1960年的9倍,1980年为1970年的13倍;韩国1980年出口总值是1960年的534倍;新加坡1980年出口总值是1965年的20多倍。
③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韩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从1961年的47.4%降为1985年的15% ,工矿业从16.5%上升为33.4% ;中国台湾农业比重从1952年的35.7%降为1978年12.1%,工业比重从17.9%上升为40.3%。中国香港与新加坡也从转口港变为工业城市。
④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
⑤失业减少,收入分配相对平均。80年代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失业率都降到4%以下,收入分配与美、日等国相比较为平均。
对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与的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有以下因素:
①外部世界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上世纪50~70年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为亚洲四小龙的出口导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科学技术革命使发达国家生产转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工业,亚洲四小龙拥有质高价廉的劳动力资源,正好发展劳动密集工业。东亚地区的稳定也使它们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发展上。
②实行正确的经济政策。中国台湾从50年代后期开始,放弃凯恩斯主义政策,采用货币贬值以利出口,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货膨胀,并刺激居民储蓄以开投资来源等政策。韩国也仿效中国台湾货币贬值提高利率等方法。新加坡与中国香港则抓住有利时机,将消费城市转变为工业城市。
③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亚洲四小龙的政府都为经济发展创造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并积极参予投资,适当进行经济管理。
④中国优良的文化传统。亚洲四小龙同属中华文化区(也称汉文化圈或儒家文化圈),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注意发扬了注重教育、甘于吃苦、勤俭节约等传统。
⑤西方价值观影响:香港地区与新加坡受到英国殖民统治,在法律、教育、经济各方面都深受影响;而台湾地区和韩国则是在1950年代以后深受美国影响,能够和西方价值体系及经济体系接轨。
[编辑本段]影响
这些国家或地区在20世纪1960年代到1980年代经济飞速成长,但在这之前他们只是以农业和轻工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它们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会,吸引外地资本和技术,利用本地的劳动力优势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迅速走上发达国家或地区道路,成为东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经济火车头之一。
此后亚洲四小龙的发展历程被亚洲许多国家如亚洲四小虎等借镜,这些国家在10余年后经济得到大幅度发展。但这种发展模式留下许多弊端,过于依赖国际资本成为经济面的隐忧,被认为是亚洲金融危机造成巨大损失的原因之一。
[编辑本段]关于“亚洲四小龙”的译法
“亚洲四小龙”在英文里的翻译是"Newly Instrial Economics",简称“NIEs”,意即“新兴工业经济体”,特别是在学术类期刊书籍中一般都译为NIEs,很少用直译。但英文中也有用“East Asian Tigers(东亚老虎)”、“Four Asian Tigers(亚洲四虎)”、“Asia's Four Little Dragons(亚洲四小龙)”指代亚洲四小龙的说法。(此外,在亚洲地区特别是中文使用地区,亚洲四小虎另有所指,指的是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四个国家,其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都像20世纪80年代的亚洲四小龙一样突飞猛进,因而为名。)
[编辑本段]国民生产总值
世界排名 国家或地区 国民生产总值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
11 韩国 7684.58亿美元 15731美元
20 中国台湾 3539.17亿美元 15361美元
34 中国香港 1871.12亿美元 26961美元
39 新加坡 1254.16亿美元 27932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