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说到:商品流通过程是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但我有一个疑问。
使用价值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
“如果是等价物交换,不产生剩余价值;如果是非等价物交换,也不产生剩余价值。”
马克思把商品流通和商品交换混为一谈了。
流通是在交换的基础上发生,发展起来的,而且交换基本上可以包含在流通之中,甚至可以说是流通最终的目的。但是,毫无疑问,流通已经远远的超越了交换的范畴,成为一钟复杂的经济活动。
例如像商品的空间属性构成其使用价值的一部分,这空间的转移必然创造了使用价值和价值。
而交换不然。严格意义上的交换,是其它一切都已准备好了,商品所有者间的简单的相互转手(当然有货币的参与)。这确实不创造任何使用价值和价值。
2. 货币的流通的实质意义何在
问题一:货币流通的意义就是流通本身。比如说,你有一根香肠想买一瓶水,卖水的老板想要吃一包花生,卖花生的老板想要吃一根香肠。那么你要怎么拿到一瓶水呢?你必须找到卖花生的老板,拿香肠换了花生,你才能换到一瓶水。你也许会说,直接把香肠给卖水的老板,叫他自己去和买花生的换。那么,卖水的老板凭什么相信你,香肠可以换花生?如果老板相信,并且大家都相信一根香肠可以换一包花生,那么香肠就是货币。以上只有3种商品,现实中大家有的和大家想要的都不一样,如果一个个找人换,不是累死了?
问题二:同样是一个概念问题。GDP的含义是国内生产总值,代表的是一种产出的水平。但是,牛奶的单位是一瓶,书的单位是一本,那么怎么计算总共产出是多少呢?我们自然是把书乘以几本得出总数,牛奶乘以几瓶得出总数,加在一起就是总产值多少元。
那么,又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牛奶的价格为什么值这些?书的价格又怎么确定?难道你跑过去,用100万买了一瓶牛奶,所以我们国家的产值就增加了几十万倍,并且牛奶的价格变成100万一瓶了吗?显然不是。因为你这么做是你的自由,但是社会上别的人并不会那么做。
因此你的那个故事里,两个人互吃屎,那是它们的个人行为,和产值没有关系。如果社会上不特定的人,都认为看别人吃一坨屎值2亿,并且这样把屎挂牌成交,会有不特定的买家真的去成交去欣赏吃屎,那么这时候才能算作为第三产业计入GDP
3. 货币流通会产生价值吗
这么说吧,货币就像人体里面的血液,血液数量是固定的,多了少了身体都会出问题,停止流动人不就挂了么。。。只要流动着我们就能劳动,劳动产生价值。归根结底,流动产生价值。
4. 货币在流通中产生价值
时间价值是在生产经营中产生的。只有把货币作为资本投入生产经营过程才能产生时间价值。即资金被投入生产经营后,劳动者会生产出新的产品,创造出新的价值,产品销售以后得到的收入要大于原来投入的资金额,形成资金的增值。
5. 货币有使用价值吗有价值吗
货币是指任何一种可以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和完全流动的财富储藏手段等功能的商品,都可被看作是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具有商品的属性
在马克思对货币起源的分析中,货币的前身就是普普通通的商品,它是在交换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一般等价物的。马克思创立货币理论的时代,正是各国普遍实行金铸币流通的时代,因此,马克思将黄金视为货币的最高阶段,而黄金本身就是价值十足的商品。进一步的推论就是,任何在商品交换中充当货币的东西,首先就在于它们是商品,与普通商品一样,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没有这种与普通商品的共性,货币就不具备与商品进行交换的基础。
马克思第一个科学地从多角度定义货币。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换发展和价值形态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执行着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历史上不同地区曾有过不同的商品交换充当过货币,后来货币商品就逐渐过渡为金银等贵金属。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和交换的扩大,商品货币(金银)的供应越来越不能满足对货币日益增长的需求,又逐渐出现了代用货币、信用货币,以弥补流通手段的不足。进入20世纪,金银慢慢地退出货币舞台,不兑现纸币和银行支票成为各国主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续,但是支配货币运动的始终是马克思所揭示的货币流通规律。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另外三种职能则是在两者的基础上形成的派生职能。
价值尺度是货币作为社会劳动的直接体现。货币本身作为一种商品,可以以自己为标准,与其他商品进行量的比较,而此时商品的价值形式就转化为价格形式,商品通过货币进行表达的价值形式即为价格。所以,货币的价值是价格体现的,属于抽象劳动创造的价值。
货币的存在形态包括以下几种(货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这样体现的):
(1)实物货币:中国最早的货币是贝,古代欧洲以牛为货币,其他地区以盐、烟草等为货币。
(2)金属货币:价值比较高,易于分割,便于携带,如金、银等。
(3)可兑现的纸币—银行券:由银行发行的,以金、银为发行保证,可以随时兑换为金银。
(4)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纸制货币,不可兑现金属货币。
(5)存款货币(可签发支票的存款)和电子货币:现代银行签发,可用于转帐结算,与银行券同时发挥着货币的作用.
6. 100元人民币在社会上流通所能创造的价值是多少钱
钱只是工具,不创造价值。如果你是指对价值的影响。按照通货膨胀率,是百分之八。
7. 货币在流通领域可以实现增值么如果可以,是怎样实现的从微观层面上解释一下
在马克思看来,商品流通过程是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
但是,作为总再生产过程中的流通阶段,它有助于流通时间的缩短,因此它间接有助于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增加。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明确论述。他说:“流通过程是总再生产过程的一个阶段。但是在流通过程中,不生产任何价值,因而也不生产任何剩余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只是同一价值量发生了形式变化。事实上不过是发生了商品的形态变化,这种形态变化本身同价值创造或价值变化毫无关系。”(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311页。)也就是说,在马克思看来,商品流通过程是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
但是,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商人资本既不创造价值,也不创造剩余价值,就是说,它不直接创造它们。但既然它有助于流通时间的缩短,它就能间接地有助于产业资本家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的增加。”(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312页。)这就是说,作为总再生产过程中的流通阶段,它是不生产价值和剩余价值的,但是它有助于流通时间的缩短,因此它间接有助于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增加。
8. 货币的使用价值是什么
首先,货币具备一个非常强大的功能——价值尺度。
由于每个人对市场都不能说完全了解,也不清楚自己的劳动能换到什么样的东西、数量是多少,所以货币价格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试探指标’。虽然说理论上我们可以根据马克思的价值规律——价值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价格围绕价值波动。但是这个理论的计量和实践还是太过困难了。因此,我们仍旧需要用价格来试探某一商品的相对市场地位。
货币在这个过程中,就是一个价值的尺度。
高科技是哪里来的呢?显然是上一代人辛苦努力积攒来的,从货币的角度来讲,人家当初的劳动也是具有时间价值的,也是可以收取高额利息的。但是,由于货币本身贬值的厉害,先人的劳动价值被大大低估了。这样的话,整个市场从宏观角度来讲就不是‘等价交换’了。
另外一方面,由于货币还有一个储藏财富的功能,因此当货币比值不稳定的时候,其不稳定的程度会因为‘储藏’这一特性而逐渐的累积叠加。那么就是说,如果上面的价值尺度的问题还弄不垮整个市场,加上这个‘积分器’的累积放大作用,市场的崩溃几乎是个必然。
由于人们的价值观念的变化,很多东西的价值也随之大幅振荡。也就是说今天值钱的东西,明天可能就是废物了。
当一个市场上有很多没有生产资料,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的人,那么他们的生活节余劳动果实就需要依靠存储货币来‘储藏’。
如果货币本身没有价值,就如同当今的信用货币,那么其价值含量就非常不确定。而通货膨胀率就更不确定。这些不确定的变量是掌握在大金融家、资本家的手里,那么广大的劳动者就非常被动。因为大银行业巨头可以通过巨额对冲、过量的发放货币而‘无偿占有’广大劳动者们的历史劳动成果,也会稀释市场货币价值。
9. 看了货币的概念觉得国家的货币总量应与所创造的价值有关,但是货币与黄金有什么关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货币涵盖范围的大小和流动性的差别,把货币供应量家族划分成三类: 市场货币流通量(M0) 是指银行体系以外各个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的手持现金之和。 狭义货币供应量(M1) 是指M0加上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供应量(M2) 是指M1加上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以及证券客户保证金。 货币供应量过大会造成通货膨胀(INFLATION) 货币作为贮藏手段具有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在足值的金属货币流通的情况下,货币贮藏手段就象个贮水池,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当流通中的货币量大于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时,产生通胀倾向,于是民众会减少黄金的支出,而储存一部分在家,因此多余的货币会自动退出流通而进入贮藏;同理反之,当流通中的货币量不足时,贮藏的货币又会自动进入流通领域。因此,在足值的金属货币流通的情况下,不会出现流通中货币量过多或不足,也就不会出现通货膨胀之类的问题了。 因为每一份的货币都是由黄金足值保证的,所以不会出现通货膨胀,而且能保持汇率稳定,唯一的缺点就是可能黄金的开采储备量跟不上货币的发行,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是这样崩溃的。
10. 什么是货币创造
货币创造(money creation)又称货币扩张,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非银行(机构或个人)内通过信贷关容系共同作用,使得在银行体系内流通货币量扩大的金融行为。
对货币扩张的控制是中央银行的主要任务之一。
不是所有的流通货币都需要有货币现金、实物资产或政府资产作后盾。一国的货币是以国家的经济潜力或政府的法定货币法令作后盾的。这种潜力也成为政府发行货币的理论上限。
(10)货币流通创造价值扩展阅读:
模型构建
B:实际资本D:总资本 C:现金提取量 rd:活期存款准备金率rt:定期存款准备金率 k:现金漏出率=C/D
模型构建第一步
B=rd×D+CD=B/(rd+k)
模型构建第二步
引入超额准备金Re e:超额准备金率B=rd×D+C+ReD=B/(rd+e+k)
模型构建第三步
引入定期存款T (t,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比例)B=rdXD+rt×T+C+ReD=B/(rd+rt×t+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