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谁创造了古印度文明,有什么证据
印度古文明,是古印度人创造的。其实我们现在看到的印度总理莫迪等高种姓制度的人,其实说是印度的外来人。或者说,现在的印度人很多都不是印度的本土人。
古印度,可以追溯到公元数千年前。其实很久以前,古印度的文明是领先世界一大截的,别人都在村里住草房的时候,古印度人已经用砖头盖起了大城市,下水道,洗澡堂花园等,相当会享受啊。但是突然有一天,这个文明消失了,后世很多人说因为病毒肆虐,甚至有的人说是外星人入侵,总而言之,它就是跪了。古印度遗址摩亨佐·达罗遗址,又称‘死亡之丘’,发现了大量古印度人民的遗体。
这帮人挂掉之后,从西北方向来了一群游牧民族,在这里建立了‘吠陀文明’,同时也带来了一种叫‘婆罗门教’的宗教,但是这帮游牧民族面临两个难题。
第一:怎么保证国家各行各业都有人做事,如何大家都去当官,没人种地,那全国人只能等死。
第二:作为外来人口,如何防止原居民推到自己建立起来的政权。
种姓制度就是他们用来压制这一切的手段,而施行种姓制度手段的,就是婆罗门教,也就是我们现在称的‘印度教’。
种姓制度,按职业把人分成了四个等级,分别对应婆罗门教的神的部位。
第一种最高级:婆罗门,对应的是神的头,由祭司,皇帝等组成,简单来说就是装神弄鬼,坐吃等死的。
第二种:刹帝利,又王宫贵族,武士将军之类组成,对应神的手臂,负责管理国家,打败敌人的职位。
第三种:吠舍,对应身的大腿,主要就是商人或农民,简单来说,就是好好劳动,让国家有税收就好了。
第四种:首陀罗,对应神的脚,简单来说就是奴隶。
还有一种被称为‘不可接触者’,对应被神踩在脚下的罪犯。
而且种姓制度是代代相传,假如你是第三种的话,那么你的子孙后代也只是第三种,不能往上升级。这才是出身决定命运啊。我们现在看到的印度,其实就是当初的那帮外来人建立起来的。古印度,其实早已经消失在了历史河流之中。
2. 印度教与佛教各是什么为何印度人不信他们发明的佛教
佛教不是谁发明的,是佛陀传道时自然形成的教育团体。印度教在印度比佛教渊源深厚。
3. 印度教湿婆(林加)的来历教徒如何供奉和朝圣
印度教三大主神之——湿婆2007-06-12 04:25 印度教三大主神之——湿婆 (Siva) 印度教毁灭之神湿婆(Shiva),前身是印度河文明时代的生殖之神“兽主”和吠陀风暴之神鲁陀罗,兼具生殖与毁灭、创造与破坏双重性格,呈现各种奇谲怪诞的不同相貌,主要有林伽相、恐怖相、温柔相、超人相、三面相、舞王相、璃伽之主相、半女之主相等变相,林伽(男根)是湿婆的最基本的象征。 在印度教造像中,湿婆通常是瑜伽苦行者打扮,遍身涂灰,缠发椎髻,头戴一弯新月,颈绕一条长蛇,胸饰一申骷髅璎珞,腰间围着一张虎皮,四臂手持三叉戟、斧头、手鼓、棍棒或母鹿。他额头上长着第3只眼睛,可以喷射神火把一切烧成灰烬。传说爱神迦摩在湿婆修苦行时打扰,湿婆第3只眼里喷射的神火把爱神烧得形销骨灭,但爱神并没有死,只不过没有了形体,所以说爱是无形的。 湿婆还富于自我牺牲精神。当恒河女神从雪山天国降凡之际,湿婆为了避免水势过猛淹没众生,他亲自以头接水,让恒河在他的发绺间流转千年缓冲后再流到人间。 湿婆居住在凯拉萨山(Mount Kalashi,即中国西藏阿里境内的冈仁波钦神山) ,他的乘骑是公牛南迪(Nandi),他的神妃是雪山神女帕尔瓦蒂(Parvati),又叫乌玛(Uma,光明、美丽)。湿婆的配偶起源于印度土著的母神,也像湿婆一样兼具生殖与毁灭双重性格,呈现温柔相与恐怖相等不同的相貌。帕尔瓦蒂或乌玛的形象是娇媚娴淑的妻子。湿婆的配偶的另一种形象杜尔伽(Durza,难近母)则是美艳而嗜杀的复仇女神,曾代表诸神杀死水牛怪魔希沙。还有一种形象迦梨(Kali,黑女神),面目狰狞,酷爱血祭,纯属恐怖的死神。湿婆与帕尔瓦蒂的儿子伽内什(Ganesh)是可爱的象头神,另一个儿子塞建陀(Skanda)则是可怕的战神。 所有印度教圣像中最重要最著名的一种,就是这尊与朱罗铜像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伟大的湿婆纳塔罗阇(舞王)即舞蹈之王或舞蹈者之王像。这种像大量创作于朱罗时代,在南印度的制造延续倒12世纪。 湿婆被表现为跳着创造和毁灭世界的宇宙之舞。他的头发随着他的舞动而狂乱地飘散开来,随着他的上边的右手所持的沙漏装小鼓的节奏而飞动。这种节奏是宇宙(摩耶)的心跳得声音,通过创造之舞的善行而产生。宇宙本身被表现为环绕此神的光环,光环出自雕像底座上摩卡罗的繁殖之口。与这创造的瞬间互补的,是同时发生的宇宙的毁灭,由那些给光环镶边的火焰和持在此神左手中的单独一朵火焰来象征。这朵单独的火焰使一切化为虚无:恰恰与此神右手中的创造之鼓保持平衡。下边的右手表示要抚慰他的信徒,预备赐福先作出令人放心的无畏势。进一步证实赐福的是下边左手的象手势(gaja hasta)。这种“旗子”手势由垂下手指模拟象鼻构成,在此指向真从无知的侏儒背上弹跳而起的左脚。这一象征性的手势使信徒有希望解脱摩耶的苦难,同时右脚以舞蹈的全力踏着侏儒的背脊。侏儒握着一条有毒的眼镜蛇,而同样的毒蛇像一件装饰品佩戴在湿婆赐福的右臂之上。 在许多其他的有意味的细节中,可以看到一个骷髅在此神缠结的发髻的宝冠上。还有一弯新月,象征着湿婆分阶段出没与宇宙,即使隐藏时也一直在那里。在他那夹杂着死者骨灰的发髻中,湿婆承接了从天而降的恒河——一尊恒河女神象的小像立于右边的头发上。她是一尊混合的美人鱼像,上身是女性,下身是摩卡罗。这种象征性是无穷无尽的,对于湿婆教信徒来说这尊圣像是阐释这位跳舞的创造和毁灭之神的无限怜悯和宇宙力量的一种形象化的启示。 印度教三大主神之——梵天 (Brahma) 三大主神之——毗湿奴 (Vishnu) 印度教三大主神之——湿婆 (Siva) 印度神话的历史,大致可分为:原始崇拜时期、吠陀时期、婆罗门时期和佛教时期。在原始时期还只有很初级的自然崇拜,这种崇拜的对象比较抽象化,尚未出现具有神格的神的形态,更谈不上神祉系统了。在吠陀时期,后来所谓的印度教“三大神”――梵天(Brahma)、湿婆(shiva)和毗湿奴(Visnu)都尚未出现,其前身都还只是很不起眼的小神而已。这个时候最牛气的是大名鼎鼎的“雷神”因陀罗(indra),又叫做帝释天的那位,以后再讲他吧。 到了婆罗门时期,以三大神为核心的神祉系统才算建立和稳定下来,我们的主角湿婆就要呼之欲出了。湿婆的诞生一说是从“创造神”梵天的额头,一说是从梵天的怒火,他是三大神之中的“毁灭神”(还有一个就是“守护神”毗湿奴)。其实这里的毁灭没有任何贬义的意思,因为在印度教的世界观里,整个世界、宇宙都是在创造、运行和毁灭的循环中生生不息的,而三大神则分别完成这三个步骤中的一个。 湿婆在膜拜中有几个很特别的象征,一个是他“林伽”状的发型;一个是第三只眼+月亮,月亮是众神和阿修罗搅动乳海产生的宝物之一,被湿婆放到额头上做了装饰。那么有人会问,月亮放到了湿婆的头上,那我们看到的又是什么呢?这就和印度的神话观有关的,这里举一个《罗摩衍那》里的小故事来帮助大家理解: 主人公罗摩(rama)带着妻子悉多到森林里苦修,正好碰到一位仙人带着众多弟子来访,可是家里的食物只够一个人的分量了。偏巧这位仙人也不是什么善于之辈,是以脾气暴躁而闻名的,稍不如意就会降下很狠毒的诅咒(这种人也能当仙人),所以万万得罪不起。正当悉多头疼的时候,罗摩回来了,罗摩听了之后,二话不说就把那最后一个人的分量给吃掉了。结果仙人和那些徒弟都不饿了,都高高兴兴的离开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罗摩是毗湿奴神的化身(就是前面那位守护神),毗湿奴代表了整个世界。罗摩饱了,就是毗湿奴饱了,所以全世界都饱了。(照这样以后再也不用怕闹饥荒了) 所以,在印度神话里,神的伟力不是人类所能想象的,月亮装饰了湿婆的额头,也就装饰了全人类的夜空。 湿婆还有一个特征就是蓝色的脖子上,那时因为搅动乳海时,不仅出现了许多奇珍异宝,也搅出了一个足以毁灭整个世界的毒药。这个时候,伟大的湿婆神见义勇为、奋不顾身的把这团毒药一口吞下,结果被这剧烈的毒药把脖子都烧成了青蓝色。 湿婆的强和酷往往是连在一起的,其性格和毗湿奴刚好相反,后者简直就是样板戏里的男主角,整个一个“高大全”。而湿婆就不同了,极有性格,发起飚来逮谁灭谁,大有“诛仙斩妖”的气势,甚至连创造神都不放过,这件事的原委是这样的:梵天利用“原人”普鲁沙的身体创造了天地宇宙,功劳自不必说了。梵天基本上脾气又好、心眼也不错,但就是有一点不好:好色。梵天创造世界之后,左右无事便造出一个绝世美女来欣赏,而且觉得一个脑袋不够看,索性生出五个脑袋来看。众神看梵天闹得实在是不象话,就让湿婆去劝劝梵天。结果话不投机,湿婆一怒之下,也不管你什么创造神不创造神,一刀劈下梵天一个脑袋来,才让梵天停止了胡闹。后来还有一次,梵天觊觎湿婆的妻子萨蒂的美貌 ,结果又惹来湿婆的雷霆之怒,差点就送了老梵归西。(萨蒂的父亲达刹时梵天之子,(当然梵天的儿子很多的,因为他是创造神嘛。一定意义上湿婆也算一个)那萨蒂也算是梵天广义上的孙女了,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湿婆也有被“人”耍的时候,那也要怪他自己不好:有一个阿修罗王长期向湿婆祷告,湿婆一高兴就许诺答应他任何一个愿望,结果这个阿修罗王的愿望是“我要你给我守大门”!!!....湿婆要后悔都来不及了。更可气的是这个阿修罗惹来了一个不该惹得人――黑天(krishna),这个黑天可不是普通人,他是毗湿奴的化身之一,还拥有毗湿奴的神盘。黑天杀到城门口撞上守门的湿婆,怎么办呢?开练吧。结果杀的昏天黑地,就好比现在两个世界大国对丢原子弹,世界末日不远了。结果还是梵天出来调停才算止住双方的争斗
4. 佛教发源于印度,为什么印度人信印度教它与佛教有何渊源
先来解释一下印度,现在大多数中国人对印度的认知是南亚地区的一个国家。其实,这种对印度的认知是不全面的!佛教起源于印度也兴盛于印度,至今印度都保留着许多得佛教遗迹,其中就有5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了世界文化遗产,然而奇怪的是印度人多信仰印度教,信仰佛教的越来越少,今天的佛教在印度成了小众宗教,教徒只要800万人左右,印度人口远远超过缅甸泰国,但是佛教教徒却小于两国,甚至都少于日本。
印度教区别于佛教的还有一点,就是相对于佛教的众生平等,印度教更契合种姓制度和世袭的职业分工。印度教的精英婆罗门阶层比起相对出世的佛教,不仅不需要民众的布施即可自给自足,这是佛教在教义上失去对民众的吸引力后,印度教能够迅速取而代之的主要原因。
5. 印度教信徒远超佛教,为何不能普及世界各地
在1993年的时候,印度教徒就已经达到了10.5亿的庞大数量,仅次于15亿以及11亿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对于佛教的三亿信徒,却早已远超。如果说宗教的庞大与否在于信徒的数量,那么信徒的数量就代表了宗教的影响力,可就算如此,印度教也不能成为三大宗教之一,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有三大原因。
而且在印度教中,会鼓励人们苦修,特别是对痛苦的种种做法,基本上标志了其不会普及全世界,毕竟谁也不想在自己身上的肉中穿个洞扎个孔什么的。
所以虽然印度教信徒庞大,但是其本身却有很多的地方与现代文化有着矛盾话,导致不能列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6.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为什么印度人不信仰佛教,还把佛教当成死敌
佛教是从古印度就开始兴起的古老宗教。在汉代的时候传入中国,唐代时期开始兴盛。目前中国也有很多佛教的教徒,但是作为印度作为古印度文明的继承人,为什么现在的印度国民都不信奉佛教了呢?
印度人把佛教当成死敌,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佛教违背了种姓制度的原则。佛教倡导众生平等,这对低种姓的人来说,是好事。但是这触及高种姓的利益,所以佛教的发展,注定会被压制。
如果印度佛教能够兴起,印度或许就不会有那么多人住在贫民窟里面了吧。对此各位还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关于这个话题就说到这里,你们还有什么其他感兴趣的,记得提问,我看到第一时间去回答
谢谢大家捧场
7. 古代印度为了不被伊斯兰教吞噬而发明了印度教抵抗,我们中国人不信任何宗教,为什么也没被伊斯兰吞噬
宗教是惧怕天灾人祸而来的,中国也有各种神话,盘古开天地女噶补天。中国有儒家道家,不怕任何宗教。
8. 古代印度创建人是谁
古代印度的创建不在于某个具体的人,而显著的历史特征在于瓦尔纳制的确立。
(公元前600~公元800)古代印度的历史特征在于瓦尔纳制的确立及其向种姓制度的转化,部落社会的同化及其向国家的转化,授地制的兴起及其向封建制的转化,佛教由盛而衰,以及新婆罗门教的兴起及其向印度教的转化。
古印度文明起源后期部落社会分解为4个瓦尔那的社会。4个瓦尔纳中首陀罗为最低层,吠舍为中层,刹帝利和婆罗门为上层。
(8)印度教谁发明的扩展阅读:
古印度的相关阶层:
在古代印度时期,因为当时印度是奴隶制社会,共有四个阶级,分别是:
婆罗门(主要掌管宗教祭祀,充任不同层级的祭司。其中一些人参与政治,享有很大政治权力)。刹帝利(掌握军事和政治大权的等级)。吠舍(平民,从事农业、牧业和商业)。首陀罗(从事农、牧、渔、猎以及当时被认为低贱的各职业,其中有人沦为雇工,甚至沦为奴隶)。
这是因为婆罗门教宣传婆罗门种姓至上,说梵天用口造婆罗门,用手造刹帝利,用双腿造吠舍,用双脚造首陀罗,并为他们规定了社会职业,永世不可改变。各族间不可通婚,下一等级的人不允许从事上一等级从事的职业。这种森严的等级制度被视为古印度文明的象征。
9. 印度教有很多的油画。这个是印度教原本的传统还是受西方影响在近代兴起的
楼上的回答是常识性的错误。第一:西方的文明源头在“地中海——古希腊”,无论是哲学还是艺术、科学等。之后古罗马崇尚古希腊的艺术,并在之基础上进行发展和发扬,最后开始形成了自己的古典美术体系。后来十六世纪左右兴起的文艺复兴,也是复兴古希腊罗马的艺术。并且也是在欧洲,而且这个时期意大利的提香等油画大师也出现了。虽然印度教兴起时间比油画的诞生时间早很多,但是并不能说是印度教发明了油画,只能理解的是在油画迅速繁荣起来后,对印度教美术产生了影响。
第二:油画是600年前起源于欧洲,大约15世纪时由荷兰人发明的,油画的前身是15世纪以前欧洲绘画中的蛋彩画。用亚麻子油调和颜料,在经过处理的布或木板上作画,因为油画颜料干后不变色,多种颜色调和不会变得肮脏,画家可以画出丰富、逼真的色彩。油画颜料不透明,覆盖力强,所以绘画时可以由深到浅,逐层覆盖,使绘画产生立体感。
第三:印度的艺术与欧洲的是有一定的独立性的,分别自成体系,不过希腊的艺术风格曾经影响了印度的佛教造像,印度艺术曾有一个时期叫希腊化时期。 公元1世纪起,印度曾繁荣过希腊、罗马风格的佛教美术,因而有希腊式佛教美术或罗马式佛教美术之称。它的影响甚至波及中国和日本。犍陀罗佛教美术的鼎盛期至5世纪末,以后,由于贵霜帝国的瓦解而衰亡。
第四: 印度教美术 是根据印度教思想、赞叹诸神或出于礼仪上的需要而作为教化手段的美术。在广义上,它还包括婆罗门教美术、印度土著民间信仰的美术。相对佛教美术的瞑思和静止性,印度教的诸神形象以生命力的极度发挥为特色,活跃而富有力感,并将肉体力特别是
性作为神性者尊重,所以纵欲而多臂,强调性感,还制作大量男女性交的形象。自公元前 3世纪孔雀王朝以来,印度教诸神形象被大量导入佛教美术,如药叉、药叉女、龙、龙女、日天、帝释天。印度教美术在□多王朝(4~6世纪)获得繁荣发展,直至伊斯兰人入侵后衰落,但16~19世纪的拉杰普特绘画仍值得注目。印度教美术还影响到南亚其他地区(包括今巴基斯坦、阿富□、尼泊尔)。东南亚诸国从7世纪起流行印度教美术,柬埔寨的吴哥、印度尼西亚的普兰巴南坎蒂,堪称印度教美术的杰出代表。印度教美术对中国也有一定影响。
第五:综上所述,印度教的油画应该是后来受到了西方的影响,油画绝对是欧洲诞生的,这是毫无疑问的,欧洲文明源头也不是印度而是古希腊。
10. 是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还是阿拉伯人呢
在每个人的童年时代,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是最先接触和学习的数学知识。起初你一定认为,它们是咱们华夏祖先的智慧结晶。直到有人告诉你,这些数字叫阿拉伯数字,这才明白它们并不属于我们的创造。
既然叫阿拉伯数字,那肯定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吧。如果这样认为,那么你又错了。其实这些为世界通用的阿拉伯数字,是由古代印度婆罗门人发明的计数符号。
既然数字是由古印度人发明的,应该叫印度数字才对,为什么却被称作阿拉伯数字呢?
(洋务运动)
三、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
公元8世纪左右,印度数字和佛教一同传入古代中国,但由于当时古人已有传统的数字系统和书写习惯,所以并没有被人们所接受。
直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近代,随着洋务运动兴起,西方的科学在中国得以传播和普及,阿拉伯数字的便利性才逐渐为人们所认可。在1885年发行的数学启蒙书籍《西算启蒙》里,才开始教授和使用阿拉伯数字。
最初,人们只有在数学计算时,才需要使用阿拉伯数字,在标题编号,日期等表达方式上,还是会使用中华文化中的大写文字壹、贰、叁等,或是更为简洁的一、二、三。此后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教育的普及,加上阿拉伯数字确实书写要简便得多,学习和工作效率极高,它们才开始在中文书写系统,及其它各个领域得到推广和使用,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最为常用的数字。
虽然阿拉伯数字很早就传入我国,但是真正得到推广和应用,也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这一方面缘于中华文化很早就有着自己完善的数字和计算系统,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们在历史上,和西方世界交流的缺乏。
综上所述,阿拉伯数字起源于印度,但是却是经阿拉伯人传向四方的,这也是人们忘记了它的创造者印度,称它们为阿拉伯数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