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黄光裕创造经营模式

黄光裕创造经营模式

发布时间:2021-06-12 10:21:24

❶ 黄光裕的资料以及创业经历

姓名:黄光裕
出生年月:1969年5月
毕业院校:中国人民大学一分院
国籍:中国
籍贯:广东汕头市潮阳区贵屿镇
个人财富:
2004年财富:105亿元
居2004年胡润“中国大陆富豪榜”第一位;
2005年财富:140亿元
居2005年胡润“中国大陆富豪榜”第一位;
2006年财富:200亿元
居2006年胡润“中国大陆富豪榜”第二位;
2007年财富:450亿元
居2007年胡润“中国大陆富豪榜”第四位;
2008年财富:430亿元
居2008年胡润“中国大陆富豪榜”第一位;
所在公司:国美集团
主要行业:家电零售、房地产、资本运营
行业地位:中国最大的家电连锁销售商
上市公司:中国鹏润(0493.HK),2002年4月收购;宁城老窖(600159),2002年11月收购
福布斯排行:2008年第2名
商业策略:连锁经营,直接向厂家大量进货的应付帐款使鹏润拥有可向其他领域投资的现金流
提醒你,这样的人最好别学,不过他有些地方是可以学的,勇敢,大胆,会办事这点我还是很..喜欢的

❷ 作为一代传奇人物,黄光裕时代真的结束了吗

在每一个时代都有着能够叱咤风云的人物,这些人物有的是在商界呼风唤雨,有的则是在其他的领域有着自己的建树,但是无一例外的是,他们都已经成为了人们眼中的焦点,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产生很深远的影响,作为一代传奇人物,他们永远都会站在风口浪尖上,也避免不了一直被人们讨论的事实。黄光裕就是这样的一个传奇人物他的时代应该基本上已经画上句号了因为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又相继涌现出了很多的风云人物站在时代的潮头上。

时代在发展

黄光裕虽然已经深陷牢狱,但是他的影响力还是比较大的。在前一段时间曾经传出他要出狱的消息,国美的股份瞬间就发生了变动,这足以证明他对现在的市场还是有着很大的影响的。但是我觉得属于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时代发展瞬息万变,很可能在转眼之间整个市场就会改头换面,所以当黄光裕重新回归的时候,国内的市场已经发生了好几番的变化了,所以他可能就已经被经济社会给淘汰了。

❸ 苏宁国美这些集团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呢

国美、苏宁:商业模式受质疑(2)

今年以来,国美、苏宁的扩张速度更是达到了令业界咋舌的地步。据称,苏宁今年计划新开150多家店。关于2005年国美的扩张计划有多个版本,一说计划全国新增130多家店,但也有其公司高管曾对外宣称今年的开店数将是前18年总数的2倍,按此计算,其今年的新开店数将达280余家。

据了解,除了加盟店等以外,2005年上半年苏宁电器新开直营连锁店达69家,比2004年的84家增长了82%。

拿什么钱来扩张

具体分析国美、苏宁的运作,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它们如何将账面上的大量浮存现金通过变相手段“融资”给自己,用作规模扩张或将其用于多元经营,并使这些资金在体内循环的行业现实。

内生资金无法支持规模快速扩张

2004年国美、苏宁新增门店存在的资金缺口分别达22.21亿元、16.17亿元。2005年这一缺口更大幅扩大。

根据行业经验,零售商规模扩张一般只需支付开办费,而货款实际都是由供应商垫付,且供应商还需要交纳进店费、促销费等各项通道费。为还原和估计苏宁电器和国美电器新增门店需要资金,我们根据行业经验作出以下假设:

1、新增门店平均面积为5000平米左右;

2、开办费等一次性费用需要1500万元(2004年国美香港上市时招股公告曾透露,国美开设一家大卖场的成本约为1000万元至1500万元);

3、根据国美电器和苏宁电器一年营业额和门店数量,国美、苏宁单一门店营业额平均为2-3亿元,考虑到存货的周转率,如果公司不占用供应商资金,新增门店开店初需要购置的家电总货款(一个月)为2500万元,后续货款可通过资金周转来实现。

根据以上假设,可计算出新增一家家电连锁门店需要4000万元左右资金。由此推算,国美、苏宁在现实规模扩张速度下需要的资金:按新开店130-280家之间计,国美今年扩张所需资金约为52-112亿元;按新开店150家计,苏宁今年扩张所需资金约为60亿元。从这两家公司的财务数据看,这些数字均与其上一年度账面货币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数字有巨大差距。公告显示,2004年,国美电器账面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5.65亿元,苏宁电器的这一数字为5.3亿元。也就是说,除去自有资金,两家公司2005年新增门店所需资金均存在巨大缺口。2004年苏宁、国美新增门店存在的资金缺口就分别达到16.17亿元、22.21亿元。

而2005年两家公司的再融资情况还处于一片空白,那么扩张资金从何而来?

供应商资金支起国美、苏宁的连锁王国

财务数据显示,国美、苏宁都没有从银行进行短期借款,而其负债又以短期负债为主,因此可推测两家公司新增门店资金主要来源于占用供应商资金。

数据显示,国美、苏宁的债务主要为短期负债,没有长期负债。而在短期债务中,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又是债务的主体(图7-1、图7-2、附文)。与苏宁欠供应商的货款主要体现在应付账款不同的是,国美电器欠供应商的货款主要体现在应付票据这一科目,这实际上体现了二者在占用供应商资金时间上存在较大差异。原因在于按照行业经验,应付账款一般仅延期3-4月,而采用应付票据支付方式,货款可延期到6月后支付。这表明国美电器对供应商的控制能力更强,其资金链比苏宁电器较为宽裕,而造成两家公司在对供应商资金占用上时间长短不同的根本原因,我们认为是二者渠道价值存在差异。

而且,国美、苏宁的短期负债规模与其销售规模呈正相关关系。年报数据显示,苏宁电器主营业务收入2001年为16.64亿元,2004年达91.07亿元;相应地,其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由2001年末的5.07亿元增加到2004年末的9.32亿元。国美电器主营收入由2001年的38.73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19.31亿元,相应地,短期负债+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同步增长,由2001年末的7.73亿元增加到2004年末的30.12亿元(图8)。

为更清晰了解国美、苏宁占用供应商资金的现实和了解其资金用途,我们还可以重点分析两家公司的流动资产及负债结构,分析货币现金/流动资产、(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销售收入、(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流动资产以及财务费用与流动负债匹配情况等指标,结果显示两家公司在规模扩张过程中,占用了供应商的资金。

货币现金/流动资产。2001-2004年期间,两家公司账面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动资产的比例均快速上升,其中,2004年,国美、苏宁两家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对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达到33.38%和29.18%,这实际表明零售商账面现金随着其收入增长而迅速提高(图9)。

(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销售收入、(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流动资产。这两个指标实际反映零售商对资金占用的能力。从国美和苏宁历年两项指标表现看,国美2004年这两项指标分别达到27.86%和70.88%,而苏宁这两项指标分别为11.03%和55.22%,这表明两家公司占用供应商资金的现象较为突出,也印证了我们国美电器占用供应商资金能力要高于苏宁电器的判断(图10、图11)。

财务费用与流动负债匹配情况。根据两家公司财务费用项目,我们可明显看出国美电器财务收入竟大于财务支出,而财务支出部分金额相对较小,这表明公司流动负债基本上都是无息的,或者可以说是占用供应商的货款而得到的无息融资。

为更准确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按照目前短期贷款利率(我们选用6月-1年短期贷款利率5.58%,原因在于该利率高于1-6月的短期贷款利率5.22%,计算显得更为保守和谨慎),倒推两家公司应付利息的债务,可得到国美电器实际支付利息的负债远远低于其实际流动负债,2004年流动负债与实际付息债务的差额竟达34.9亿元。同样的事实在苏宁电器财务费用科目上也得到有效证明,按照财务费用倒推付息债务的计算,2004年苏宁电器账面流动负债也高于其实际付息债务,未付息债务的金额也高达9.47亿元(表1、表2、图12)。

事实上,根据家电连锁零售商一般延期3-4月支付货款的经验推测,国美电器账面浮存现金均达30-40亿元之间,扣除一个月左右的存货10亿元,仍有20-30亿元左右的浮存现金可使用。而苏宁电器账面浮存现金可达22-30亿元之间,扣除一个月左右的存货8亿元,仍有14-22亿元左右的浮存现金可使用。

零售+地产:黄金搭档?

数据分析表明国美、苏宁大量占用供应商资金的现实,也揭示了其类金融企业的性质和将供应商资金作为无成本融资转作他用的资金体内循环过程(图13)。我们认为,正是由于国美、苏宁占用供应商资金数量较大,其存在网点规模扩张的强烈欲望,同时也存在强烈的多元化冲动,其多元化投资一般也都投资于资金需求较大的行业,典型的代表就是房地产业。

这种情况实际在许多零售商身上都有所体现,如华润创业、南京中商等都在经营零售业务的同时,进入房地产领域。

虽然目前国美电器和苏宁电器都没有直接从事房地产业务,但从张近东家族和黄光裕家族控制公司的架构,我们可发现两大家族“商业+地产”模式的运作踪迹。

我们认为两家家电连锁企业不约而同选择“商业+地产”模式实际上也揭示了零售商希望借助商业养地产、同时通过房产开发为自己提供网点铺面以降低租金价格上涨压力的经营模式(图14、图15)。如苏宁电器第二大股东江苏苏宁电器和关联公司苏宁环球集团均投资房地产,而苏宁电器也成为这两家公司开发的房产主要租户之一。

苏宁电器招股说明书显示,苏宁电器上市前,由于业务存在交叉和重叠,江苏苏宁电器和苏宁电器之间存在频繁的关联交易。2001年,两家公司资金往来累计金额达到约15亿元,而从月度的平均资金占用余额分析,由于江苏苏宁电器1999年11月组建,因此,江苏苏宁实际占用苏宁电器资金月平均余额2000年为0.91亿元,2001年月平均占用金额为0.77亿元。与此同时,在苏宁电器上市前,苏宁电器与关联公司下属地产公司也存在较大的资金往来。截至2001年12月15日,苏宁电器应收江苏苏宁建设集团、江苏苏宁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南京苏宁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江苏万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南京宁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款项合计达0.88亿元。

从苏宁电器目前信息披露看,其与关联公司之间的频繁关联交易和资金往来已在上市前通过资产重组逐渐终止,但苏宁电器仍是关联公司开发物业的主要租赁客户之一。如近期由江苏苏宁电器投资6亿元新建的银河国际购物广场,位于南京山西路商圈,大楼总共48层,建成后将成为该商圈的标志性建筑,其中,裙楼的8层共4万平方米的面积将用作百货卖场,而苏宁电器总部也搬迁到此。2005年6月1日,苏宁电器发布公告,计划和江苏苏宁同时就苏宁电器募集资金项目“南京新街口店扩建项目”用地联合进行揭牌。该项土地标价1500万元,加上竞标保证金300万元。

与苏宁电器相比,国美电器“商业+地产”运作模式更为显著。虽然2004年6月7日,中国鹏润集团宣布收购OceanTown(国美电器有限公司原控股公司)全部已发行股份,总代价为人民币88亿元,并更名国美电器,主营家电零售,同时国美控股表示将逐渐将鹏润地产投资的金尊地产转让,逐渐淡出地产业务,但实际上从黄光裕家族近期一系列资本运作看,国美集团拓展地产业务的力度反而加强了,在原有鹏润地产基础上,又设立国美置业、尊爵地产和明天地产等新的地产公司,显著加大地产业务拓展力度。

最佳盈利模式猜想

国美、苏宁目前“吃供应商”的盈利模式还能持续多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决策

日前,中国商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王耀向外界透露,商务部拟订的《零售商与供应商进货交易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简称《办法》)正在征求企业意见,首次对饱受争议的“进场费”问题作了明确规定。

据称,此次征求意见稿的《办法》共有38条,对于争议已久的“进场费”、账期、定价权、商品质量责任等敏感问题作了明确规定:零售商应当将所收取的促销服务费登记入账,并按照规定纳税;零售商向供应商收取促销服务费的,应当事先征得供应商的同意;供应商不同意的,零售商不得以任何方式强迫,应当与供应商协商一致,订立合同。同时,零售企业不得向供应商“变相收取”的费用条目,包括:续签合同费、店内条码费、店铺改造装修费等。

如果《办法》正式实施,将有利于整个零售行业与上下游的健康发展。

我们预计,随着相关管理法规的逐步健全,国美、苏宁等规模较大的零售企业,当其网点规模、布局、销售规模增大到某个临界点时,其渠道价值将产生本质性的飞跃:在保持对上游的话事权的同时,对下游消费者将由“低价讨好”转变为“适当控制”,因此其盈利模式也将向沃尔玛等国际巨头靠近,渐渐演进为“吃供销差价”,以“消费者可接受的价格销售—提高销售规模—更低采购价格—消费者认可(或不得不)接受的价格销售”的循环方式,尽力拉大购销差价以获取利润。

这一模式实际上是既要“吃”上游供应商,又要能够控制消费者,因此该模式的核心基础仍然是渠道价值,即通过对渠道资源的垄断来获取超额利润。

❹ 黄光裕靠的是什么成为中国首富的

靠的是卖电器,还有股权投资成为首富的;也就是国美电器线下零售店,开了很多连锁门店,以前电商不发达,就赚了很多钱,线下生意非常好,后来京东等电商平台出来了,就不好赚了;

❺ 黄光裕刚出狱就卖40亿资产,他当初为何会入狱

让我们梳理一下事件的经过:黄光裕是国美的创始人,之前因为一些事情入狱,最近出狱两个月后,黄光裕卖掉了旗下的商业地产项目悦秀城,接盘方为颢腾投资与外资联合体。网传交易价格为40亿元,颢腾投资表示,该项目总投资40亿元,包括收购价格和其他收购成本、改造装修费用、利息等,预计2~3年后开放。

总之,黄光裕出狱,卖掉地产项目,优化资源配置,转型线上,与京东、拼多多成为战略合作伙伴,是目前国美的战略路径选择。

❻ 关于国美苏宁的整个管理经营的请教.有研究调查的请进

如果今后出现国美、苏宁的双寡头垄断格局,也许暂时无损于消费者的利益,但对于家电厂商们而言毫无疑问是噩耗,因为最终有可能会出现“挟渠道以令诸侯”的可怕局面。而到那时,消费者的利益也将无法得到保证。
7月25日,黄光裕领导的国美电器成功收购国内第三大电器零售企业永乐之后,整个中国电器零售行业里的腥风血雨已经让任何一方都无法置身事外:黄光裕表示将对原永乐电器的网点及人员按国美的标准进行整合;国美最大的对手苏宁高调宣布其总部“迁都”上海并大肆招聘原永乐电器员工;黄光裕“苏宁电器估价过高”的评论导致上市公司苏宁电器的市值短短4天内下跌了16亿元。
一向做事低调的黄光裕甚至放出豪言,“创造条件也要合并苏宁”、“要打到苏宁和国美合并为止”。
现在,与其去预测国美、永乐合并如何影响中国电器零售格局这个大而玄的问题,不如冷静地分析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国美会步永乐后尘吗?永乐之所以被收购,与其前几年过度扩张但整合乏力有关。永乐曾经收购了灿坤、成都百货(电器)、广州东泽等6家电器零售商,希望以此而成为行业领先者。但是,由于缺乏整合能力,扩张必然导致现金流紧张,进而销售额不升反降、利润额大幅降低,于是,在上市仅一年后其股价便跌破发行价。更不幸的是,永乐和陈晓的对手是国美和黄光裕,而黄光裕是绝不会错过这么一个机会的。
国美收购永乐后,国美似乎又走上了永乐曾经走过的路。黄光裕对市场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和判断力,一向强势,但他最遭人诟病的是其管理能力,一直没能在国美内部形成让员工有归属感的企业文化。以国美电器目前的现金流、管理能力,能实现与永乐200家门店的整合吗?如果整合成功,国美将是行业的绝对老大;如果不能,永乐的今天就是国美的明天。黄光裕的豪赌能不能赢,还是要看他自己。
第二个问题是,苏宁怎么和国美对抗?如今的苏宁一直宣称要以更优质的服务去赢得竞争,但事实上没有人认为苏宁和国美在服务、价格等方面有本质差别。对于现在的家电零售业而言,跑马圈地依然是首要目标:只有门店数量一家家地增加,才能在与家电生产商博弈时占据有利位置。
但是,两大高手过招,对手进攻最猛之时其实也是其防守最薄弱之时。国美收购永乐之后,未来一段时间的业务重点将是内部整合而无暇于其他,这就给苏宁留下了喘气之机。如何有效利用这个机会来做强自己也许是苏宁当前的首要问题。谋求与大中电器合并只是选择之一,但也许并不是最佳的,因为做大不等于做强。只有提高管理能力从而提高赢利水平进而提高股价,才是苏宁进攻的最佳之道。一种假设将是:国美整合失败而苏宁的业绩有效提升,相应的国美股价大跌而苏宁股价稳健上涨,那时的主动权将掌握在苏宁手中。
第三个问题是,国美垄断了吗?如果光看数据也许不是,因为国美、永乐加在一起的市场份额也不到15%,但是,如果在国美或者苏宁买过电器,一定能感觉到国美或苏宁的那种控制力。为什么?因为国美、苏宁目前还仅专注于大城市,没有进入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市场,所以其市场占有率看起来不高。但是,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你能否认整个市场就是几家在寡头垄断吗?
如果今后出现国美、苏宁的双寡头垄断格局,也许暂时无损于消费者的利益,但对于家电厂商们而言毫无疑问是噩耗,因为最终有可能会出现“挟渠道以令诸侯”的可怕局面。而到那时,消费者的利益也将无法得到保证。
19年前黄光裕在北京开出他的第一间电器零售店时,他一定不会想到中国的电器零售业甚至是电器生产行业的整合战役竟然由他所发起。2006年之前的黄光裕,一方面像条鲶鱼,把整个行业搅得天翻地覆;同时他又像一个冷静的猎人,在等自己的对手犯错误。这一次,他能继续正确吗?我们拭目以待。

❼ 苏宁怕不怕黄光裕出来被国美干掉

我是这样看的,对于大神级、教父级的黄光裕创业时间较早的,有大量空间和时间去成就了大商业的故事,他的上半段人生发生了2个核心故事,【1】是中国连锁模式的家电零售商业,这是让苏宁等其他品牌一直在模仿,也是现在的苏宁在跨业态零售的裂变基因核心,【2】是2003年起就玩起了上市企业的资本运作,这是比万达集团、腾邦国际、红星美凯龙足足早了15年的,反观2002年至2012年是国美的黄金十年,两大主要历程下见证与成就黄光裕由实业起步起家,再到集资和资本运作的演变,国美与众多企业不一样,不是麻木、仿效、跟风去依赖房地产建设与物业收租收益,国美还算是坚持本业的发展与深耕,所以,出来后的黄光裕能否追赶苏宁、阿里、唯品会或京东这些后辈小辈,这真的有待收看了,只是,我本人是挺佩服黄光裕的上半段人生,或者他出来后,下半段的人生或许精彩千百倍...不多不少是时势造英雄,现在的时代发展是房地产为核心、互联网为中心、重心是物流运输业与金融服务业,只是发展重复了,所以出现了经济下行,加上互联网电商的问题导致后续的实体实业无法再裂变出新,价格透明得无法让企业获取更有效的回报!此外,在中国实体经营领域中那么只有几个人创造了时代,也是改变了商业,国美的黄光裕、华住的季琦、名创优品的叶国富、百丽的邓耀、真功夫的潘宇海···

❽ 国美黄光裕经过大起大落,会有哪些不一样的人生感悟

黄光裕,又名黄俊烈,广东潮汕人, 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 (一说黄光裕早年曾用母姓,是为曾俊烈,至1991年后才改回黄光裕名 ),英文名Wong Kwong Yu。,1969年5月生,企业家,中国家电零售业连锁模式的创始人,现代潮商代表人物之一。2004、2005、2008年三度问鼎胡润百富榜之大陆首富,在2006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亦排名第一。2013年,身陷囹圄的黄光裕仍以人民币200亿元资产,名列胡润百富榜第39位。2019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第1818名。

2010年,在使国美成为中国首家海外上市的家电连锁企业并三次问鼎中国内地首富三次其因经济犯罪被判有期徒刑14年,后减刑至2021年2月。其经历的盛衰令人感概。

❾ 国美最先从中国哪儿起家呢

1987年1月1日,国美电器在北京立了第一家以经营各类家用电器为主仅不足一百平米的小店。从1993年始,国美电器统一门店名称、统一商品展示方式、统一门店售后服务、统一宣传,建立起低成本、可复制的发展模式,形成中国家电零售连锁模式的雏形。

国美电器(GOME)成立于1987年1月1日,总部位于香港,是中国大陆家电零售连锁企业。2009年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大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

2013年,国美门店总数(含大中电器)达1,063家,覆盖全国256个城市, 同时国美还有542家非上市公司, 因此国美集团总门店数为1605家。

2011年4月,国美电子商务网站全新上线。国美率先创新出“B2C+实体店”融合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 2016年8月,国美电器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104位。

2017年6月12日,国美电器更名国美零售拟落地100家VR影院。

(9)黄光裕创造经营模式扩展阅读

国美企业战略

供应链

以商品经营为核心,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供应链平台。同时通过开放ERP信息化平台,在订单、库存、对账、结算等环节与供应商实现信息共享,以提升周转效率、降低缺货率;并提高了与供应商合作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门店布局

国美通过加速优化和关闭低效门店,改善门店购物体验环境。国美2013年半年报显示,上市公司部分新增门店35家,关闭门店70家,门店数(含大中电器)达1073家,覆盖全国250个城市,同时国美还有543家非上市公司,因此国美集团总门店数为1616家。通过招租和退租等方式,上市公司部分优化门店面积约2.84万平方米。2013上半年集团单店销售和每平方米销售实现了同比及环比双增长,同店销售增长达到15.1%。

采购模式

2013年年初国美提出“低价、高毛利”的对策。通过自主经营和平台经营模式进行新品类的扩充,提高商品丰富度;把商品分为高、中、低端三类,扩大中低端的产品线。通过一步到位的采购方法,来降低采购成本。当时低价包销商品约占国美收入的20%,差异化订制的商品也约占收入的20%,常规化商品的收入约占50%~60%。通过这样的采购和商品策略,国美兼顾低价和高毛利。

物流运输

1998年,国美在中国家电零售行业,成立了以高度信息化为平台的物流系统,取消门店库房,过渡到集中配送模式,提高物流系统的运作效率。2005年10月,国美在总部成立了物流机构。国美物流中心下设项目部、运营管理部、检查培训部三大部门。

项目部对全国仓储资源的整合,负责引进物流新技术并规划国美物流系统的发展方向。运营管理部负责全国的商品调拨、市内配送指导、库存商品进行全程跟踪监督与管理;截至2013年2月,国美在全国由49个分部物流中心, 200多个二、三级市场外设库。

参考资料:国美电器--网络

❿ 黄光裕是否还能带领国美崛起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距离2021年2月16日,黄光裕刑满释放,到今天刚好一个月了,这一个月时间里面,国美市值创造了近五年的新高,看来市场对黄光裕起码还是持乐观态度。

那么到底黄光裕还能不能带领国美东山再起呢?

总结

显然,我们是等不到这一天了,因为国美这艘巨轮,已经失去了颠覆式创新的能力,所谓船大不好调头,就是这个道理。



与黄光裕创造经营模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案 浏览:752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总结 浏览:490
郴州学府世家纠纷 浏览:197
马鞍山ok论坛怎么删除帖子 浏览:242
马鞍山恒生阳光集团 浏览:235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