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粉是谁发明的

粉是谁发明的

发布时间:2021-06-11 19:37:41

㈠ 粉条的发明者是谁

我帮你查了不少资料,还是无法考证,报歉!

㈡ 面粉是中国发明的

我国有四大发明是世界公认的,
但面粉是不是我国发明的,应该还没有世界权威性组织认证。

㈢ 凉粉是谁发明的

在四川,关于凉粉的发明是这样传说的.川北晾粉是清末问世的。当时,原四川南充县江村坝农民谢天禄,在中渡口搭棚卖担担凉粉,他的凉粉制作精细,从磨粉搅制到调料、配味都有独到之处,行人品尝后无不称道,谢凉粉便有了名气。

其后,农民陈洪顺悉心研究谢凉粉制作工艺,取其所长并加以改进,凉粉制作工艺得到进一步完善。他选用新鲜白豌豆用小磨磨细,十分讲究搅制火侯、所作凉粉质细柔嫩,筋力绵软,明而不透,细而不断,调料配味,更具匠心。

不久,陈凉粉便名扬川北一带,“川北凉粉”也不胫而走。至今南充市和成渝等地的一些凉粉店都仍以“川北凉粉”为招牌,生意兴隆,火爆不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罗瑞卿生前回南充视察工作时,就曾特意品尝了川北凉粉。

而在承德一带,关于凉粉的传说又有所不同.。据记载,承德一带居民食用凉粉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有一段故事是这样的,咸丰10年,英法联军炮轰大沽口,咸丰帝仓惶出逃,来到承德避暑山庄后,就常吃宫外的凉粉。

至今承德还流传着这样一人故事:一天,咸丰帝在湖边乘凉,听到宫外有人叫卖:“酸、咸、麻、辣、香,解暑赛冰凉,若要吃一碗,犹如进天堂。”咸丰从太监处得知是卖凉粉的,很想尝尝。于是换了便服出宫,只见卖凉粉的周围一群人吃得正香,便也要了一碗。

吃完后,只觉得凉爽可口,味道极佳,于是又添了一碗。吃完转身走时,卖凉粉的道:“客爷您还没给我钱呢!”可皇帝身上向来不带银两,咸丰帝只好将身上马褂脱下,叫他第二天到避暑山庄门口换银子。

第二天卖凉粉的去后,咸丰帝赏了他三百多两纹银,并留他在宫中传授做凉粉的技艺。后来出宫后,怕再遇麻烦,便带一家老小回了山东老家。之后他的徒弟继承了他的技艺,一直流传至今。

在广州,也有很多关于凉粉的传说。据传说,凉粉是清朝咸丰年间一个叫做"大只威"的人发明的,"大只威"在西关开凉茶铺,也常卖一种叫凉粉草的药,并教人用凉粉草煲粉葛,医治咽干咽痛、暑天烦渴。

后来又因为小孩都不太喜欢喝药,于是他就用凉粉草合葛粉调煮,再冷冻成糕,吃时再拌上糖胶,取其名曰"凉粉糕"。果然,小孩都十分喜欢吃此凉粉糕,这样既可治病保健,又可作甜品食用,真是两全其美。后来,这个方法很快就在广州流传开去,无论凉茶铺还是甜品店都制作售卖这种凉粉糕了。
总之关于凉粉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这也看出来,全国各地的人们都非常喜欢凉粉,而且都溶入了自己的饮食文化之中。看来,小小凉粉还是很有人缘的。

㈣ 面粉是怎么发明的

古人最初蒸饭煮粥是粒食的。

人们是怎样把谷物脱粒做饭的呢? 《诗经·生民》中说:“舂之揄之,簸之揉之,释之叟叟,蒸之浮浮。” 这里告诉我们,谷物脱粒和做饭是一个繁复的集体劳动过程:有的人用木杵在地上掘出的臼里捣着谷物,有的人用木瓢把舂好的谷粒舀出来,有的人用双手搓揉着谷粒使糠皮脱下,有的人在簸糠皮、稗子,待谷物加工好后,就去淘米,淘米声嗖嗖响,接着下锅蒸煮,热气升腾,这样才能实现粒食。 先秦时代人们常吃的粥饭是黍、稷和菽。黍和稷统称粟,菽是豆的古称。当时稻米和麦子都是珍粮,一般人不容易吃到。而且要吃麦子,也不能粉食,只能粒食,把小麦仁蒸煮成麦饭、麦粥吃,因为石磨还没有出现。 春秋末期,公输般创制了石磨。石磨用来磨砻谷物,既能磨脱谷物皮壳,又能作进一步加工,使小麦的麸皮从麦面中分离出来,做成了面粉。当人们学会磨制面粉和米粉的时候,各种粉食制品乃应运而生。

到了汉代,用人工手推和用畜力牵动的石转磨试制成功,人们又创造了簸选谷物用的木制农具枣风车(又叫 扇,是利用扇板回转生风的原理制成的),这样,从原粮到口粮、从粒食到粉食一系列加工过程,面貌完全改观了。 自两汉到近代,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农村,杵臼、踏碓、水碓、风车、石转磨等设置,是很普遍的。元代时,我国巧工瞿氏发明机械传动磨面的方法,把磨设在楼上,楼下设机轴以旋之(据明陶宗仪《辍耕录》)。这是世界上第一台机械传动磨面的设备。人们要粒食还是粉食,可以各听其便了。至于采用钢磨加工粮食,那是上个世纪中叶以后的事了

㈤ 米粉是谁发明的

米粉的传说讲了好多年,谁也不请楚,也没得几个人去考证它。传说讲秦始皇派史禄率民工开凿灵渠,灵渠修通了,秦始皇由丞相李斯陪同,微服游览桂林山水。他老哥子有个嗜好,爱用鲤鱼须、鱼肚来下酒,脆啊。来到漓江一看,哇,漓江里的鲤鱼用手就捧得起,乐得他乱拍屁股,叫船家赶快弄来,银子多多的给。一餐不晓得要用好多条鲤鱼才炒得出一海碗,秦始皇在漓江上游了半把个月,杀了成千上万条鲤鱼去。急起漓江里的鲤鱼王乱跳,发誓要把秦始皇的游船拱翻去,让他葬身鱼腹!河伯晓得了警告说,帝王之事乱来不得,你赶紧另想办法吧。鲤鱼王急中生智,用大米磨浆制成了鱼须(米粉)、鱼肚(切粉)。秦始皇吃了,拍案叫绝,从此桂林米粉就问世啦。

后来,秦始皇“焚书坑儒”成了千古暴君,老百姓不喜欢他了,干脆把桂林米粉的传说内容改头换面,改成桃花江上摆渡的年轻人,救了漓江的鲤鱼王,鲤鱼王问他要什么报答,年轻人是孝子,说老母亲有病,胃口不开,鲤鱼王听了,就教他学会了制作米粉的工艺,老母亲一吃,又可口又消化,病也好了。因那年轻人是瑶族人,所以传说讲米粉最早是瑶族同胞做出来的。从前,米粉作坊压花格窗上.总爱挂一条木制的鲤鱼,就是根据这些传说来的。

传说归传说,桂林米粉到底是哪个做出来的呢?原来,秦王赢政为了统一中国,派屠睢率50万大军征战南越,紧接着又派史禄率民工开凿灵渠,勾通湘江、漓江,解决运输问题。南越少数民族勇猛强悍,不服秦王。秦军三年不解甲,武器不离手,可见战斗之檄烈。由于南越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秦军水土不服,加上粮食供应困难,大量士兵经常挨饿、生病。秦军伙夫根据北方合落面的制作方法,用兴安大米生产出南粮北吃式的新合落面,也就是今天誉满天下的桂林米粉。

㈥ 米粉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米粉是中国人发明的,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红蓝花栀子》:“作米粉法:粱米第一,粟米第二。”《急就篇》卷三“芬薰脂粉膏泽筩” 唐 颜师古 注:“粉,谓铅粉及米粉,皆以傅面取光洁也。”

㈦ 面粉的来历是什么啊第一个吃面粉的人是谁啊谁发明了馒头啊

馒头最早出现于东汉以后的魏晋时期,当时称为“蒸饼”,直到回宋代,馒头依然称为“蒸饼答”。只不过宋仁宗时,因为仁宗名叫赵祯,“蒸”与“祯”音近,为了避讳,宋朝人才把“蒸饼”改称为“炊饼”。《水浒传》里武大郎“ 每日仍旧挑卖炊饼”中的“炊饼”就是“蒸饼”,也就是馒头。 而你所说的面粉的由来,我只记得在CCTV10的时候无意间看到过,我大概还记得是面点的起源是6000多年前,面粉的使用是在早期模具发展的基础上吧

㈧ 粉底是谁发明的

没有记载是哪位历史人物发明的,不过最早的粉底产生于古埃及的贵族阶层
古埃及时代
1、最早的粉底产生于古埃及的贵族阶层,古埃及贵妇从铜瓶里倒出红褐色和玉色的矿石粉末,用手指涂染在脸颊上,勾勒出立体的容颜。
2、唐代(公元618~907年)
据唐书记载,唐明皇每年赏给杨贵妃姐妹的脂粉经费高达百万银两。那时对古老的妆粉有详细的记载,最原始的制粉方法,是用圆形的粉钵盛以米汁,使其沉淀,制成一种洁白的“粉英”,晒干后即可涂抹面庞。在唐代有以细粟米制成“迎蝶粉”;宋代有以石膏、滑石、蚌粉、腊脂、壳麝及益母草等调和而成的“玉女桃花粉”;明代则有用白色茉莉花提炼而成的“珍珠粉”,清代有以珍珠加工而成的“珠粉”等。
3、16世纪中期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面庞成为宫廷舞会上的摩登话题,大家都在悄声议论,陛下的脸何以变得如此匀白。谁都不知道,事事敢为人先的英国女王已经在使用白铅(碳酸氢氧化铝)和白蜡的混合液以营造无瑕容颜。不久之后,这个秘密从王室流传到民间,跨越了英吉利海峡,成为17世纪法国上流社会女性的身份标志。
4、18世纪末期

日本和韩国的宫廷贵妇用捣碎的米粉打造白色的妆容。它使得亚洲女性的五官更为清淡细巧,犹如农历新年的白糯米团子。这种粉底制作简单,均匀感和持久性都不好,就像死白的面具一样。而且白铅对皮肤的伤害性也显露出来,铅粉沉着使皮肤提前老化,毛孔越变越大,整张脸变得暗哑无光,不敷上一层白粉就没法见人。
5、明治39年(1906年)

在亚洲,资生堂第一个宣布“白色时代”的粉妆退位。1906年,资生堂推出了黄色与肤色的粉底。日本人认为,这样的粉底会给人高贵感,所以该产品一经推出即被一抢而空。1908年,资生堂推出了第一款无铅粉底,加入了滋润成分,成为护肤型粉底的雏形。1917年,资生堂又推出了七种颜色的“彩虹蜜粉”,女性可依据自己的肤色选择粉底,从此结束了使用粉底后“千人一面”的时代。
6、20世纪60年代

粉底逐步走入平常女性的生活。以前,粉底只供明星和名流使用,人们想要学习用粉底的技巧,要从电影类杂志和明星海报中汲取灵感。因此,当时女性的妆容也不可避免地带上“舞台妆”的痕迹。而1981年一份调查结果显示,纽约女性需要“30秒就可以上匀的粉底”。

㈨ 螺蛳粉是谁发明的

发源地传说一:王记有阿婆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解放南路有一家兼营干切粉的杂货店(现“大可以饭店”楼),店员每天早上需学习,学习完却已是九点有余,来不及吃早餐的店员只好拿上一把干切粉,到隔壁的阿婆螺蛳摊(现解放南路金鱼巷内)煮粉吃,店员觉得好吃,后来便买来青菜一起煮。卖螺蛳的王记阿婆也觉得此粉的味道甚佳,索性就卖起了这螺蛳粉。之后经过业者前赴后继地数次改良,又加上其它配料,进而,柳州的经典小吃——螺蛳粉慢慢形成,满街飘香,民众为之狂然。 发源地传说二:谷埠有夜市 上世纪70年代末,文革结束,民间商贸开始复苏,谷埠街菜市(牛奶巷附近)逐渐成为柳州市内生螺批发的最大集散地,加之附近工人电影院的事业如日中天,数量众多的散场观众从旁强势拉动,谷埠街夜市也随之形成。而柳州人嗜吃螺蛳和米粉是一传统,一些精明的夜市老板便开始同时经营起煮螺和米粉来。当时,人们尚未有今日我们这般丰盛美味的菜式可选,故而肚内油水无多。所以电影散场后,那些饥肠辘辘的食客们,不免有意或无意间地要求在自己点的米粉里加入几勺油水甚多的螺蛳汤,一同享用,这便慢慢形成了螺蛳粉的雏形。后其配料和制作工艺经过不断改良完善,逐步成型,一发不可收拾,并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到其第一个繁荣期,螺蛳粉作为柳州原创招牌小吃的地位也得以确立和巩固。 发源地传说三:无巧不成书 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一天深夜,几位外地人赶到柳州,饥肠辘辘中找到一家快要打烊的米粉摊点,可是米粉必用的骨头汤已经没有了,只剩一锅煮螺剩下的螺蛳汤,摊主情急之下,把米粉放到螺蛳汤里煮,又加上青菜以及花生等配菜,这几个外地人吃后,大呼好吃。摊主将此记在心中,逐步完善其配料和制作,遂慢慢形成了现在螺蛳粉的雏形。 螺蛳粉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最晚不超过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相关资料的严重缺失,确切的发源地已难考证,而有着浓重 “螺蛳情结”和“米粉情结”的柳州人,于无心插柳的不经意间,创造出一个名闻遐迩的柳州原创第一小吃——螺蛳粉。历史的巧妙安排之中,可能也有其必然的一面吧。

阅读全文

与粉是谁发明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案 浏览:752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总结 浏览:490
郴州学府世家纠纷 浏览:197
马鞍山ok论坛怎么删除帖子 浏览:242
马鞍山恒生阳光集团 浏览:235
麻城工商局领导成员 浏览:52
乡级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方案 浏览:310
乐聚投诉 浏览:523
轮子什么时候发明 浏览:151
马鞍山陶世宏 浏览:16
马鞍山茂 浏览:5
通辽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04
谁发明的糍粑 浏览:430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浏览:646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