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气压是谁发现的
最早发现大气压的是伽利略的学生托里拆利
托里拆利指出,真空可以制造出内来,他不止容一次地进行了这个实验,试验时,他发现水银柱的高度在改变,但却总是和大气压力成正比。这样,他就在实际上发明了测量大气压力的仪器,1644年6月11日他宣布发明了气压计。
托里拆利对大气压力的发现,只是在他的一封信里叙述过。他在罗马的物理科学院的讲稿在他死后半个多世纪才得以发表。
② 托里拆利通过怎样的实验发明了气压计
为了证明汞柱上方的容器是完全空的,托里拆利在汞槽里加进纯水,然后慢慢提高玻璃管,他们看到,当管子的开口达到水的那部分时,汞从管中涌出,水却急速地通过玻璃管上升,充满整个空虚部分。可见,使汞不掉下的原因,不在于内部,而在于外部。作用于汞柱的力,不是由于真空,而是由于高达80千米的空气的重量而产生的。他写道:“汞既无偏爱,也无厌恶,它进入容器并且在管柱中升高到足以与压它向上的外部空气的重量相平衡,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呢?”然后,托里拆利说如果用水代替汞做同样的实验,水柱将会升到10米高,才能平衡大气的重量施加于它的力。就这样,托里拆利对抽水机抽水为什么不能高过10米,做出了正确的解释。托里拆利通过上述实验发明了测量大气压的气压计。
③ 水银气压计是哪个先国家发明的
利用托里拆利管来测定大气压的一种装置。玻璃管底部的水银槽是用一个皮囊所代替,并附有可以调准的象牙针使其指示水银面,叫做“福廷式水银气压计”,在玻璃管外面加上一个金属护套,套管上刻有量度水银柱高度的刻度尺。在水银槽顶上另装一只象牙针,针尖正好位于管外刻度尺的零点,另用皮袋作为水银槽底。使用时,轻转皮袋下的螺旋,使槽内水银面恰好跟象牙针尖接触(即与刻度尺的零点在一水平线上),然后由管上刻度尺读出水银柱的高度。此高度示数即为当时当地大气压的大小。另外还有不需调准象牙针的观测站用气压计,可测低气压山岳用的气压计,以及对船的摇动不敏感的航海用气压计。
④ 什么是气压计的发明
真空一般是指气压很低的空间。人们为了研究大气压强,做了很多实验。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就是其中的一个。根据这个实验,托里拆利(E.Torricelli)发现了真空,从而破除了前人一直认为“自然界厌恶真空”的传统说法。
其实,自然界并不厌恶真空,古代科学家之所以主张“自然界厌恶真空”,是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真空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境界。他们用这一理由解释抽水机的作用。到了伽利略时代,这种观念开始遭到怀疑。伽利略根据深井抽水,高不过10米的实际经验作出判断,认为这种“厌恶”是有限度的。他做了一个实验,希望测出抽水机中真空的力。他的装置是一个金属圆筒,内有一木质活塞,活塞中间开有一小口,一铁丝穿过。先将活塞压到圆筒底部附近,然后翻过来。铁丝的上端有一圆锥形头,注入少量的水正好把小口封住,这时在铁丝的另一端的挂钩上吊一只桶,桶里加有沙子或其他重物,直到活塞脱离圆筒为止。称出活塞、沙桶和铁丝的重量就可以得到真空的力,也就是自然界对真空的阻力。
伽利略解释说,抽水机不能把水抽过10米高,就是因为自然界对真空的阻力是有限的。伽利略虽然没有摆脱自然界厌恶真空的传统观念,但是他认识到有可能获得真空,这为后人的研究开辟了道路。
17世纪40年代意大利有一位物理学家叫伯蒂(G.Berti),从伽利略的书中得知抽水机不能把水抽过10米高的事情,他表示怀疑,就专门设计了一套规模庞大的装置。他在楼前架起了一根竖直长管,底端沉入水中,用活塞塞紧,然后在管中灌满了水,上端密封好。打开活塞,水柱下落,这时伯蒂证实,水柱确实只能维持10米的高度。他还在水管的顶端安放了一只铃铛和一把小锤,水柱落下,铃铛和小锤处于真空之中,应该听不到铃声,可是,也许是金属手柄传导的缘故,伯蒂这一实验不很成功,铃声还是传出来了。
伯蒂的真空实验又激起了其他人的兴趣,其中一位就是托里拆利。实验使他想到用比水重的液体代替水,有可能缩短管道的长度。托里拆利是伽利略的学生,伽利略去世前夕,嘱托托里拆利继续研究真空问题。
托里拆利先是用海水,后来改用蜂蜜,最后找到汞(水银),因为就在他所在的意大利中部地区,有一座汞矿。汞比水重13.6倍,因此就可以用短十几倍的管子代替10米长的抽水机唧筒。当时还没有一个地方能生产承受得住像1米高汞柱那样重的长玻璃管,托里拆利就请伽利略的一位年轻学生维维安尼做这样的玻璃管,并和他一起做了实验。将长1米的玻璃管,一头封死,从另一头灌入汞,直到管端,然后用手指捂住管口,再倒置于汞槽中,观察撤去手指后汞面的高度。托里拆利在1644年向友人写信报道了这个实验,并且指出,不论玻璃管的形状如何,汞柱的高度总是76厘米左右。他的实验设计得很巧妙,很有说服力。
托里拆利画了一幅装置图。A、B两根玻璃管,高度相同,形状各异,A管上端是一玻璃泡E,显然AE的体积比B大得多,如果汞柱上升原因是由于“自然界对真空的阻力”,越是稀薄的物质对汞柱的吸力应越大,所以A管的汞柱应升得更高,然而事实上两支管子达到的高度相同,与容器中剩余物质的稀密无关,可见作用不是来自管子内部。
为了证明汞柱上方的容器是完全空的,托里拆利在汞槽里加进纯水,然后慢慢提高玻璃管,他们看到,当管子的开口达到水的那部分时,汞从管中涌出,水却急速地通过玻璃管上升,充满整个空虚部分。可见,使汞不掉下的原因,不在于内部,而在于外部。作用于汞柱的力,不是由于真空,而是由于高达80千米的空气的重量而产生的。他写道:“汞既无偏爱,也无厌恶,它进入容器并且在管柱中升高到足以与压它向上的外部空气的重量相平衡,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呢?”然后,托里拆利说如果用水代替汞做同样的实验,水柱将会升到10米高,才能平衡大气的重量施加于它的力。就这样,托里拆利对抽水机抽水为什么不能高过10米,做出了正确的解释。托里拆利通过上述实验发明了测量大气压的气压计。
不久,托里拆利的实验传到了法国。法国的帕斯卡(B.Pascal)为了检验托里拆利的结论,在巴黎也做起了同样的实验。他认为要对汞柱升高的原因是大气压的说法作出判断,最好的办法是测出高处和地面上气压计汞柱高度的差别。但是当时市内建筑不足以得到明显结果,于是他想到在山顶上做实验。帕斯卡是一位半残人,无法爬山,他就求助于其内弟佩利尔(F.Perier)。佩利尔将气压计带到多姆山顶上,他果然发现,在山顶上管中汞柱高度比山下低3英寸(约0.076米)多。
佩利尔在返回的路上又做了分段观测,证明汞柱升高与高度的降低成正比。当他回到出发地时,得知留在山下的另一支气压计在他离开的一段时间内汞柱高度并没有变化。
这个实验结果使帕斯卡坚定了大气压存在的信念。他明确表示,空气的重量和压力是造成汞柱悬挂的惟一原因。因为在山下比山上有更多的空气压下来,“自然界并不厌恶真空”。
帕斯卡对气压计还做了其他研究,例如,他研究了汞柱高度和气候的关系,从此,气压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帕斯卡是法国一位很有才华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他自幼体弱多病,但却是一个神童,12岁就开始对数学发生了兴趣,16岁随父亲参加巴黎的学术活动,17岁提出了投影几何学中的一个著名定理,20岁发明了第一台机械计算机。
1651~1654年间,帕斯卡研究了液体静力学,提出著名的帕斯卡定律。帕斯卡于1662年去世,年仅39岁。为了纪念帕斯卡的功绩,物理量压强的单位就以他的名字命名。
⑤ 流体压力计是谁发明的
流体压力计的发明人有很多,
因为有各种不同种类和原理的压力计,
如皮托管压力计等等。
⑥ 最早测出大气压数值的是哪位科学家
托里拆利用水银准确测出来的大气压数值 为1.01×10五次方Pa
最早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马德堡半球试验
最佳答案哦~~~童鞋~~~祝你进步~~~
⑦ 第一个发现大气压存在的人是谁
托里拆利
托里拆利(Evangelista Torricelli) 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1608年10月15日生于法恩扎的一个贵族家庭.1628年开始在罗马学习数学.1641年在其数学教师开斯托里的建议下,去佛罗伦斯做伽利略的助手.1642年伽利略逝世后,托里拆利接替伽利略任佛罗伦斯学院物理学和数学教授.由于受到多斯加尼君主的器重,被委任为宫廷数学家.1647年10月25日逝世,终年39岁.
托里拆利在数学和物理学等许多方面都有建树.他的科学活动主要是在1641年以后进行的,虽然仅仅有五、六年时间,但所取得的成果却具有重大意义.
托里拆利最有成效的工作是对空气压强问题的研究,并因此发明了使他著称于世的气压计.1644年,托里拆利曾发表过有关几何和物理学方面的著作.他论证了空气具有重量,并对重量和压力等物理概念进行过深刻阐述.他从实验上解决了空气是否有重量和真空是否可能存在的两个重大课题.
对于上述两个问题,历史上曾长期争论不休,但亚里士多德的“大自然厌恶真空”的说法始终占上风.托里拆利以前的科学家们都没有真正解决这两个问题.伽利略曾发现,抽水机在工作时,不能把水抽到10米以上的高度,他把这种现象解释为存在有“真空力”的缘故.在总结前人理论和实验的基础上,托里拆利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实现了真空,验证了空气具有重要的事实.从1643年起托里拆利曾先后采用多种液体,设计了多种实验方式进行研究,如海水、蜂蜜、水银等都是他选用的对象.大量的实验证实了抽水机提升液体的高度,决定于液体的比重.
托里拆利选用的水银实验,取得了最成功的结果.他把装满水银的玻璃管一端封闭,开口端插入水银槽中,发现无论玻璃管长度如何,也不管玻璃管倾斜程度如何,管内水银柱的垂直高度总是76厘米.后来人们称这一实验为“托里拆利实验”,完成实验的玻璃管为“托里拆利管”.水银柱上端玻璃管内显然是真空的(接近真空,有少量水银蒸汽存在),称“托里拆利真空”,这是世界上首次人工获得的真空状态.托里拆利根据这一实验得出结论:空气具有重量,空气重量所造成的压力与管内水银柱的高度所造成的压力相等,才使水银柱具有某一确定高度.托里拆利根据自己的实验,提出了可以利用水银柱高度来测量大气压,并于1644年同维维安尼(Viviani,1622—1713)合作,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具水银气压计.
对于托里拆利实验,也曾存在着激烈的争论,特别是有人提出玻璃管上端内充有‘纯净的空气“,并非真空.争论持续到帕斯卡的实验成功后才逐渐统一起来.
⑧ 第一个电子血压计的发明
血压计主要有听诊法血压计和示波法血压计,听诊法又分为人工听诊法和自动听诊法,水银血压计(压力计)、弹簧表式血压计(压力计)就是早期的人工听诊法血压计,现在的人工听诊法有数显血压计、光柱血压计、光显血压计、液晶血压计等;自动听诊法是最近几年才看到的。所有的电子血压计都是示波法血压计, 电子血 压计有臂式、腕式之分。 血压计主要有听诊法血压计和示波法血压计,听诊法又分为人工听诊法和自动听诊法,水银血压计(压力计)、弹簧表式血压计(压力计)就是早期的人工听诊法血压计,现在的人工听诊法有数显血压计、光柱血压计、光显血压计、液晶血压计等;自动听诊法是最近几年才看到的。所有的电子血压计都是示波法血压计, 电子血 压计有臂式、腕式之分。 发明: 1628年,威廉 ·哈维( 英国科学家)注意到当动脉被割破时,血液就像被压力驱动那样喷涌而出。通过触摸脉搏的跳动,会感觉到血压 。 更新(3张) 1733年,一位叫海耶斯的牧师,首次测量了动物的血压。他用尾端接有小金属管、长270 厘米的玻璃管插入一只马的颈动脉内,此时血液立即顷入玻璃管内,高达270厘米,这 表示马颈动脉内血压可维持270厘米的血柱高,高度会因马的心跳而 稍 微升高或降低,心脏收缩时血压升(收缩压),心脏松弛时血压下降(舒张压)。 1835年 ,尤利乌斯·埃里松发明了一个血压计,它把脉搏的搏动传递给一个狭窄的水银柱。当脉搏搏动时 ,水银会相应地上下跳动。医生第一次能在不切开动脉的情 况下测 量 脉搏和血压。但由于它使用不便,制作粗陋,并且读数不准确,因此其 他的科学家对它进行了改进。 血压计根据水银柱的 高度测量血压,气压计以同样的方式测量气压。 1860年,艾蒂安---朱尔·马雷(法国科学家)研制成了一个当时最好的血压计。它将脉搏的搏动放大,并将搏动的轨迹记录 在卷 筒纸上。这个血压 计也能随身携带。马雷用这个血压计来研究心脏的异常跳动。 如今医生使用的血 压 计是 希皮奥内· 里瓦---罗奇(意大利科学家)在1896年发明的。它有一个能充气的袖带,用于阻断血液的 流动。医生用一个听诊器听脉搏的跳动,同时在刻度表上读出血压数。
⑨ 气压计是谁发明的哪国人
是由意大利人托里拆利发明的
托里拆利(E.Torricelli,公元1608~1647年)于1608年10月15日出生在意大利的法恩茨,。他在伽利略身边当了3年助手。
伽利略一生有诸多发明和发现,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他认为水泵之所以能够抽水,是因为如果水不跟着活塞升起来,就会形成真空,而自然是不能允许真空存在的,因此水就被抽吸上来。这实质上是沿袭了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关于“自然厌恶真空”的错误观念。按照这种说法,水泵能够把水抽到任意高度,但事实上水至多可以抽升到离水面大约10米左右。伽利略认为自然对真空的厌恶有一定限度,但这个限度有多大?为什么会有限度?伽利略至死都没有回答出来。
托里拆利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最后毅然否定了“自然厌恶真空”这一毫无根据的臆断。他从力学视角出发,设想空气有一定的重量,并认为10米水柱重量产生的压强应当与大气压强相平衡,这是与中世纪流行的亚里士多德关于空气是没有重量的观点背道而驰的。
1643年,35岁的托里拆利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在长约1米、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后称托里拆利管)内,装满密度为水的13.5倍的水银汞,用手指封住管口而将管倒立于水银槽内,然后放开手指,则原来达到管顶的水银柱将下降到高于槽中水银面760毫米左右处,以与管外大气压强的作用相平衡。管的上端这一部分空间,除极稀薄的水银蒸气外,可看到真空。这是人类最早用人工方法获得的真空,曾轰动一时,至今人们还把它叫做托里拆利真空。
托里拆利还发现管中水银柱的高度会因地面的高度、阴晴及气温的变化而变化,由此得出大气压强会随高度、阴晴及气温的变化而变化的结论。根据这个原理,他发明了水银气压器,可以直接用水银柱的高度表示气压的大小。现在,人们把相当于1毫米水银柱的压强叫做1个托里拆利,以纪念他的伟大贡献。
托里拆利对流体也做过研究。他在1644年发表的《几何学著作集》中,提出托里拆利定理,即装在容器中的液体,当从容器下部小孔流出来时,如果液体没有粘性,那么流速 ,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h为孔距液面高度,也就是流速等于质点从h高处自由落下时的速度,因为自由落体的速度 ,高度 。
⑩ 第一个发现大气压存在的人是谁
托里拆利
托里拆利(Evangelista Torricelli) 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1608年10月15日生于法恩扎的一个贵族家庭。1628年开始在罗马学习数学。1641年在其数学教师开斯托里的建议下,去佛罗伦斯做伽利略的助手。1642年伽利略逝世后,托里拆利接替伽利略任佛罗伦斯学院物理学和数学教授。由于受到多斯加尼君主的器重,被委任为宫廷数学家。1647年10月25日逝世,终年39岁。
托里拆利在数学和物理学等许多方面都有建树。他的科学活动主要是在1641年以后进行的,虽然仅仅有五、六年时间,但所取得的成果却具有重大意义。
托里拆利最有成效的工作是对空气压强问题的研究,并因此发明了使他著称于世的气压计。1644年,托里拆利曾发表过有关几何和物理学方面的著作。他论证了空气具有重量,并对重量和压力等物理概念进行过深刻阐述。他从实验上解决了空气是否有重量和真空是否可能存在的两个重大课题。
对于上述两个问题,历史上曾长期争论不休,但亚里士多德的“大自然厌恶真空”的说法始终占上风。托里拆利以前的科学家们都没有真正解决这两个问题。伽利略曾发现,抽水机在工作时,不能把水抽到10米以上的高度,他把这种现象解释为存在有“真空力”的缘故。在总结前人理论和实验的基础上,托里拆利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实现了真空,验证了空气具有重要的事实。从1643年起托里拆利曾先后采用多种液体,设计了多种实验方式进行研究,如海水、蜂蜜、水银等都是他选用的对象。大量的实验证实了抽水机提升液体的高度,决定于液体的比重。
托里拆利选用的水银实验,取得了最成功的结果。他把装满水银的玻璃管一端封闭,开口端插入水银槽中,发现无论玻璃管长度如何,也不管玻璃管倾斜程度如何,管内水银柱的垂直高度总是76厘米。后来人们称这一实验为“托里拆利实验”,完成实验的玻璃管为“托里拆利管”。水银柱上端玻璃管内显然是真空的(接近真空,有少量水银蒸汽存在),称“托里拆利真空”,这是世界上首次人工获得的真空状态。托里拆利根据这一实验得出结论:空气具有重量,空气重量所造成的压力与管内水银柱的高度所造成的压力相等,才使水银柱具有某一确定高度。托里拆利根据自己的实验,提出了可以利用水银柱高度来测量大气压,并于1644年同维维安尼(Viviani,1622—1713)合作,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具水银气压计。
对于托里拆利实验,也曾存在着激烈的争论,特别是有人提出玻璃管上端内充有‘纯净的空气“,并非真空。争论持续到帕斯卡的实验成功后才逐渐统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