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足球中的“四二四”阵型是哪个国家队首次采用的
匈牙利,50年代4前锋的战术让匈牙利在4年之内只输过一场比赛
❷ 求足球的各种阵形特点及适用于哪种类型的球队
足球阵形的演变
刘更生
随着足球比赛规则的合理化、球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技术、战术的创新,现代足球比赛阵形不断演变和发展。1930年,英国人契普曼创造了攻守人数排列平衡的WM阵形,使球员有了位置感,减少了“扎堆”现象。这是一种似看完美但却无特色的阵形,却对当时英国称霸世界足坛起了重要作用。20世纪50年代初,匈牙利首创四前锋阵形。1953年、1954年匈牙利队先后以6:3,7:1大胜英国队; 1954年又夺得第五届世界杯亚军。这说明WM阵形没有把英国足球的优势、球员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一时,四前锋阵形风靡全球,被誉为足球的第一次重大变革。然而,四前锋阵形带给匈牙利足球的辉煌是短暂的。
四前锋阵形更适合在热带足球的土壤中生存。1958年,巴西在瑞典世界杯上运用4—2—4进攻型阵形,一举夺得第6届世界杯冠军,成为热带足球的代表。4—2—4阵形也因此在世界足坛倍受推崇,被誉为足球的第二次重大变革。
4—2—4阵型是一种以攻为主、攻守平衡、攻守转换快而流畅的阵形。由边锋和边后卫协助控制中场来夺得比赛主动权,把防守的第一线建立在前场和中场,把对手的进攻扼杀在发动和组织阶段,将攻与守融为一体,以此减轻后场防守压力。采用这种阵形必然造成中前场“扎堆”现象出现,因此,要求球员个人有高超的带球过人技术和短传配合技术。1994年第15届世界杯上,巴西坚持“进攻是最好的防守”的足球理念,仍采用有利于发挥热带球员特长的4—2—4阵形,终于夺回失去24年之久的世界杯冠军奖杯。在热带气候环境下,4—2—4阵形有利于球员体能的合理分配,是现代热带足球的发展模式。
由于进攻型足球的胜利和精妙的个人技术所产生的威慑力,迫使各国球队不得不用加强防守以遏制进攻。理念决定思路。1966年第8届世界杯上,英国充分发挥球员身高体壮、长于奔跑的优势,采用加强防守的4—4—2阵形,一举登上世界冠军宝座。“防守决定一切”理念体现在整体参战上,要求攻则全动,守则全防。此乃温带环境影响使然。当今,这种有利于发挥整体力量的4—4—2阵形其内涵已今非昔比,成为全攻全守、攻守平衡的现代温带足球发展模式。
竞争激烈的对抗性体育运动,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把体内贮备的能量,以不同形式最大限度的释放出来。亚热带气候介于热带气候与温带气候之间。要达到在整个比赛时段内体能合理地、有效地释放出来,就不能像温带足球那样,从后场发动进攻,运用“一脚球”技术,长传冲吊,全场快速奔跑。采用“英式足球”打法,在亚热带温度环境下,很难使体温控制在39—40℃范围内,从而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也不能像热带足球那样,由前锋唱主角,依靠个人技术,突破对方防线,让多数球员处于待机状态。因此,亚热带足球把进攻与防守枢纽设在中场就成了必然。20世纪80年代,在欧洲锦标赛上,亚热带地区国家推出了3—5—2阵形。进攻时,边后卫进入中场,加强中场势力,并伺机插上助攻;防守时,在中场展开阻击,瓦解对方的进攻。若对方从两侧推进,边后卫立即回归原位防守,以此来夺得比赛的主动权。这样的阵形必然使中场成为双方必争之地,出现“扎堆”现象不可避免。因此,要求球员有高超的控球能力,而中场组织者无疑是攻防转换的核心人物。1984年,第七届欧锦赛在法国举行。法国、西班牙、葡萄牙三个亚热带国家包揽了冠、亚、季军奖杯。在第十三届世界杯上,阿根廷、法国分获冠、季军。3—5—2阵形成为现代亚热带足球的发展模式。
一百多年的足球运动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足球运动与当地气候、环境相适应、相融合的历史。足球是环境的产物,足球阵形是足球风格的体现。随着时间的流逝,现代足球比赛在制定阵形时,还要考虑球员特点、能力、双方实力、比赛时的天气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因而派生出一些适于本队的阵形。1994年,第15届世界杯在美国举行。巴西队为了充分发挥被誉为“梦幻组合”的罗马里奥与贝贝托两前锋的冲击力,成功地运用4—4—2阵形,一举夺冠。阵形无优劣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之别。但不同地区足球的基本理念、基本阵形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
http://ke..com/view/161323.htm
❸ 足球最早在哪国出现
足球运动是一项古老的健身体育活动,源远流长。最早起源于我国古代的一种球类游戏“蹴鞠”,后来经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发展成现代足球。所以说,足球故乡是中国。
现代足球起源地是在英国。传说在11世纪,英格兰与丹麦之间有过一场战争,战争结束后,英国人在清理战争废墟时发现一个丹麦入侵者的头骨,出于愤恨,他们便用脚去踢这个头骨,一群小孩见了便也来踢,不过他们发现头骨踢起来脚痛,于是用牛膀胱吹气来代替它——这就是现代足球的诞生。
❹ 足球起源于哪个国家
足球起源于中国,而现代足球的发源地是英国
❺ 《世界杯之最》
世界杯决赛阶段进球最多的比赛:
第5届世界杯奥地利队7:5击败瑞士队,双方共打进12个球。
世界杯预赛阶段一个队一场比赛进球最多的纪录:
1997年6月2日,在98年世界杯足球赛亚洲区预赛伊朗队对马尔代夫队的比赛中,伊朗队以17:0获胜。
世界杯预赛阶段一场比赛进球最多的球员:
7球,由伊朗队的卡里姆·巴盖里于1997年6月2日,在98年世界杯足球赛亚洲区预赛伊朗队对马尔代夫队的比赛中攻入。
第一个代表两个国家出战世界杯决赛阶段的比赛,并都进球的球员:
克罗地亚的普罗辛内茨基,他在1990年代表前南斯拉夫队与阿联酋的比赛中打进一球,1998年代表克罗地亚队在与牙买加和荷兰队的比赛中分别打进一球。
世界杯进球最多的决赛:
1958年,巴西5:2胜瑞典,共打进7个球。
世界杯进球最少的决赛:
1994年,巴西0:0平意大利,这也是世界杯历史上第一次以点球大战决定冠军的决赛。
世界杯决赛圈第一个入球:
由法国前锋吕西安·洛朗射入。
世界杯决赛阶段攻入第一个“金球”的队员:
法国的洛朗·布兰科,于1998年6月28日,在1/8决赛法国队对巴拉圭队的比赛中攻入。
世界杯决赛阶段一届比赛个人进球最多的纪录:
13个。1958年,在瑞典举行的第6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的比赛中,法国的球员方丹一人攻入13个球。
世界杯决赛阶段一场比赛个人进球最多的纪录:
5个,由俄罗斯队的萨连科创造。他在第15届世界杯决赛阶段小组赛俄罗斯6:1胜喀麦隆队的比赛中一人独中5元。
世界杯历史上最年长的进球者:
喀麦隆的罗杰·米拉。1994年6月28日在喀麦隆与俄罗斯的小组赛中,他于第46分钟替补出场,上场不到一分钟即打进一球,当天他42岁零44天。
世界杯决赛阶段进球最快的纪录:
开场10秒。由土耳其前锋哈坎·苏克在2002年第17届世界杯土耳其对韩国的比赛中创造。原纪录为开场15秒。由捷克斯洛伐克队队员瓦·马塞克创造。他在第7届世界杯决赛阶段对墨西哥队一战中,开场仅15秒便攻破对方球门。
世界杯决赛阶段最长时间不失球的纪录:
517分钟,由意大利的曾加创造。他在在意大利举行的第14届世界杯决赛阶段比赛中力保意大利球门517分钟未被对手攻破。
世界杯决赛阶段速度最快的“帽子戏法”:
阿根廷的巴蒂斯图塔。他在1998年法国世界杯阿根廷队与牙买加队的比赛中,在11分钟内连进3球。
世界杯决赛阶段唯一一个连续两届世界杯上演帽子戏法的球员:
阿根廷的巴蒂斯图塔。他在1994年阿根廷4:0胜希腊和1998年阿根廷5:0胜牙买加的比赛中两次上演帽子戏法,有趣的是两次帽子戏法中各有一粒点球。
唯一一位在世界杯决赛中上演“帽子戏法”的球员:
英格兰的赫斯特于1966年英格兰世界杯决赛对联邦德国队的比赛中攻入3球。
世界杯历史上单届比赛进球最多国家:
匈牙利。在1954年世界杯的比赛中,匈牙利队采用四前锋的阵型,掀起国际足坛的第一次技术革命。由柯奇士、希代古提、齐博尔和普斯卡斯组成的前锋线锐利无比,一共打进27个进球。
世界杯历史上比分最悬殊的比赛:
1982年世界杯匈牙利10:1胜萨尔瓦多,1954年匈牙利9:0胜韩国,1974年南斯拉夫9:0胜扎伊尔三场比赛均净胜9球。
世界杯历史上最年长的出场球员:
喀麦隆的罗杰·米拉。他于1994年6月28日在喀麦隆与俄罗斯的小组赛中出场,那一天他已经42岁零44天。
唯一一个连续两届世界杯被红牌罚下的球员:
喀麦隆的宋。他在1994年世界杯小组赛喀麦隆对巴西的比赛中于第63分钟被罚下场,1998年又在小组赛同智利的比赛中于第51分钟被罚下。
最混乱的比赛:
2002年世界杯小组赛德国2:0战胜喀麦隆的比赛中,主裁判一共出示16张黄牌,两队各8张,双方各有一人被罚下,不过已经当了队长的宋只得到一张黄牌,未能创造连续3届世界杯被罚下场的纪录。
最短时间被黄牌警告:
俄罗斯的格鲁克维奇。他在1994年世界杯俄罗斯对瑞典的小组赛开场哨吹响后1分钟就被黄牌警告。
最短时间被罚下场:
乌拉圭的巴蒂斯塔。他在1986年世界杯乌拉圭对苏格兰的比赛中只踢了1分钟就被罚下。
参加世界杯次数最多的球员:
墨西哥的卡巴哈尔参加了1950、1954、1958、1962、1966一共五届世界杯,而德国的马特乌斯参加了1982、1986、1990、1994和1998一共五届世界杯,取得一次冠军,两次亚军,见证了德国足球20年的辉煌。
世界杯上场次数最多的球员:
德国的马特乌斯在他参加的五届世界杯中一共出场25次。
决赛阶段出场最多守门员:
卡巴哈尔(墨西哥),5次世界杯共11场。
失球最多守门员:
卡巴哈尔(墨西哥),共失25球。
参加世界杯最年长的守门员:
希尔顿(英格兰),40岁9个月19天,90年意大利世界杯。
唯一一个带领五支不同球队参加世界杯的教练:
南斯拉夫教练米卢蒂诺维奇,1986年墨西哥、1990年哥斯达黎加、1994年美国、1998年尼日利亚、2002年中国。其中除了中国队,其余球队全部小组出线。
夺得世界杯时年龄最大的人:
意大利的佐夫。1982年意大利夺得世界杯时,作为主力门将兼队长的他已经40岁了。
❻ 世界杯是哪个国家第一次举办的 谁提出的
现代足球起源于英国,随后风靡世界。由于足球运动的快速发展,国际比赛也随之出现。1896年雅典奥运会举行时,足球就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丹麦以9:0大胜希腊,成为奥运会第一个足球冠军。因为奥运会不允许职业运动员参加,到了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足球比赛已无法持续。 1928年奥运会结束后,FIFA召开代表会议,一致通过决议,举办四年一次的世界足球锦标赛。这对于世界足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最初这个新的足球大赛称为“世界足球锦标赛”。1956年,FIFA在卢森堡召开的会议上,决定易名为“雷米特杯赛”。这是为表彰前国际足联主席法国人雷米特为足球运动所作出的成就。雷米特担任国际足联主席33年(1921-1954年),是世界足球锦标赛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后来,有人建议将两个名字联起来,称为“世界足球锦标赛——雷米特杯”。于是,在赫尔辛基会议上决定更名为“世界足球锦标赛——雷米特杯”,简称“世界杯”。
第1届 1930年乌拉圭世界杯 本届杯赛没有预选赛,只有13支国家队报名参赛,两个南美国家乌拉圭和阿根廷携手进入决赛。乌拉圭国家足球队成为第一个世界杯冠军。 第一届世界杯足球赛为世界足球运动开创了一个新纪元。
第一届世界杯 1930·乌拉圭 英文
第二届世界杯 1934·意大利 英文
第三届世界杯 1938·法国 英文
第四届世界杯 1950·巴西 英文
第五届世界杯 1954·瑞士 英文
第六届世界杯 1958·瑞典 英文
第七届世界杯 1962·智利 英文
第八届世界杯 1966·英格兰 英文
第九届世界杯 1970·墨西哥 英文
第十届世界杯 1974·德国 英文
第十一届世界杯 1978·阿根廷 英文
第十二届世界杯 1982·西班牙 英文
第十三届世界杯 1986·墨西哥 英文
第十四届世界杯 1990·意大利 英文
第十五届世界杯 1994·美国 英文
第十六届世界杯 1998·法国 英文
第十七届世界杯 2002·韩国/日本 英文 中文
第十八届世界杯 2006·德国
第十九届世界杯 2010·南非
巴西一次不落地参加了历届世界杯的比赛,并五次夺冠!!!
世界杯决赛阶段进球最多的比赛:
第5届世界杯奥地利队7:5击败瑞士队,双方共打进12个球。
世界杯预赛阶段一个队一场比赛进球最多的纪录:
1997年6月2日,在98年世界杯足球赛亚洲区预赛伊朗队对马尔代夫队的比赛中,伊朗队以17:0获胜。
世界杯预赛阶段一场比赛进球最多的球员:
7球,由伊朗队的卡里姆·巴盖里于1997年6月2日,在98年世界杯足球赛亚洲区预赛伊朗队对马尔代夫队的比赛中攻入。
第一个代表两个国家出战世界杯决赛阶段的比赛,并都进球的球员:
克罗地亚的普罗辛内茨基,他在1990年代表前南斯拉夫队与阿联酋的比赛中打进一球,1998年代表克罗地亚队在与牙买加和荷兰队的比赛中分别打进一球。
世界杯进球最多的决赛:
1958年,巴西5:2胜瑞典,共打进7个球。
世界杯进球最少的决赛:
1994年,巴西0:0平意大利,这也是世界杯历史上第一次以点球大战决定冠军的决赛。
世界杯决赛圈第一个入球:
由法国前锋吕西安·洛朗射入。
世界杯决赛阶段攻入第一个“金球”的队员:
法国的洛朗·布兰科,于1998年6月28日,在1/8决赛法国队对巴拉圭队的比赛中攻入。
世界杯决赛阶段一届比赛个人进球最多的纪录:
13个。1958年,在瑞典举行的第6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的比赛中,法国的球员方丹一人攻入13个球。
世界杯决赛阶段一场比赛个人进球最多的纪录:
5个,由俄罗斯队的萨连科创造。他在第15届世界杯决赛阶段小组赛俄罗斯6:1胜喀麦隆队的比赛中一人独中5元。
世界杯历史上最年长的进球者:
喀麦隆的罗杰·米拉。1994年6月28日在喀麦隆与俄罗斯的小组赛中,他于第46分钟替补出场,上场不到一分钟即打进一球,当天他42岁零44天。
世界杯决赛阶段进球最快的纪录:
开场10秒。由土耳其前锋哈坎·苏克在2002年第17届世界杯土耳其对韩国的比赛中创造。原纪录为开场15秒。由捷克斯洛伐克队队员瓦·马塞克创造。他在第7届世界杯决赛阶段对墨西哥队一战中,开场仅15秒便攻破对方球门。
世界杯决赛阶段最长时间不失球的纪录:
517分钟,由意大利的曾加创造。他在在意大利举行的第14届世界杯决赛阶段比赛中力保意大利球门517分钟未被对手攻破。
世界杯决赛阶段速度最快的“帽子戏法”:
阿根廷的巴蒂斯图塔。他在1998年法国世界杯阿根廷队与牙买加队的比赛中,在11分钟内连进3球。
世界杯决赛阶段唯一一个连续两届世界杯上演帽子戏法的球员:
阿根廷的巴蒂斯图塔。他在1994年阿根廷4:0胜希腊和1998年阿根廷5:0胜牙买加的比赛中两次上演帽子戏法,有趣的是两次帽子戏法中各有一粒点球。
唯一一位在世界杯决赛中上演“帽子戏法”的球员:
英格兰的赫斯特于1966年英格兰世界杯决赛对联邦德国队的比赛中攻入3球。
世界杯历史上单届比赛进球最多国家:
匈牙利。在1954年世界杯的比赛中,匈牙利队采用四前锋的阵型,掀起国际足坛的第一次技术革命。由柯奇士、希代古提、齐博尔和普斯卡斯组成的前锋线锐利无比,一共打进27个进球。
世界杯历史上比分最悬殊的比赛:
1982年世界杯匈牙利10:1胜萨尔瓦多,1954年匈牙利9:0胜韩国,1974年南斯拉夫9:0胜扎伊尔三场比赛均净胜9球。
世界杯历史上最年长的出场球员:
喀麦隆的罗杰·米拉。他于1994年6月28日在喀麦隆与俄罗斯的小组赛中出场,那一天他已经42岁零44天。
唯一一个连续两届世界杯被红牌罚下的球员:
喀麦隆的宋。他在1994年世界杯小组赛喀麦隆对巴西的比赛中于第63分钟被罚下场,1998年又在小组赛同智利的比赛中于第51分钟被罚下。
最混乱的比赛:
2002年世界杯小组赛德国2:0战胜喀麦隆的比赛中,主裁判一共出示16张黄牌,两队各8张,双方各有一人被罚下,不过已经当了队长的宋只得到一张黄牌,未能创造连续3届世界杯被罚下场的纪录。
最短时间被黄牌警告:
俄罗斯的格鲁克维奇。他在1994年世界杯俄罗斯对瑞典的小组赛开场哨吹响后1分钟就被黄牌警告。
最短时间被罚下场:
乌拉圭的巴蒂斯塔。他在1986年世界杯乌拉圭对苏格兰的比赛中只踢了1分钟就被罚下。
参加世界杯次数最多的球员:
墨西哥的卡巴哈尔参加了1950、1954、1958、1962、1966一共五届世界杯,而德国的马特乌斯参加了1982、1986、1990、1994和1998一共五届世界杯,取得一次冠军,两次亚军,见证了德国足球20年的辉煌。
世界杯上场次数最多的球员:
德国的马特乌斯在他参加的五届世界杯中一共出场25次。
决赛阶段出场最多守门员:
卡巴哈尔(墨西哥),5次世界杯共11场。
失球最多守门员:
卡巴哈尔(墨西哥),共失25球。
参加世界杯最年长的守门员:
希尔顿(英格兰),40岁9个月19天,90年意大利世界杯。
唯一一个带领五支不同球队参加世界杯的教练:
南斯拉夫教练米卢蒂诺维奇,1986年墨西哥、1990年哥斯达黎加、1994年美国、1998年尼日利亚、2002年中国。其中除了中国队,其余球队全部小组出线。
❼ 足球战术的代表国家
“WM
初始与原因
在英国,已经有人针对“2-3-5”的凌厉的进攻作出了一些研究,胡德斯费尔德队的查普曼有着创新头脑,他后来又到了阿森纳队当教练。他在1927年开始寻找“2-3-5”的漏洞,利用对越位的认识领先他人一步。此后,他对“2-3-5”进行改良,把中后卫放到两个中卫之间,两员内锋向中路靠拢,将这些位置用线连起来,就象英文字母W和M,阿森纳骄人的战绩让查普曼成为足坛的传奇人物。并让阿森纳队在30年代称霸英伦。
成果
1936 年的足总杯决赛可以看作是“WM”战术的成功之作,也正是因为在这一比赛中阿森纳队把“WM”演练的出神入化,才引起了欧洲大陆的注意。当时的阿森纳队仍然安排三个主前锋胡尔莫、德拉克和巴斯丁在对方的禁区游弋,让博登和杰姆斯打内锋,形成“M”。然后让克莱斯顿和科宾打中场,由梅尔、罗博兹和哈普古德打后卫,形成“W”,前场的套路依然和过去一样,而后场则让罗博兹当起了领袖式的人物,他以中卫角色进入了这一体系后,克制了对手的5个前锋的打法,并且由他在中后场的关键位置带动队友制造越位也成了查普曼的一大“散招”。不过很讽刺的是,1936年的足总杯虽然是阿森纳队夺取了冠军,但当时执行“WM”战术给欧洲带来轰动的教练却是乔治.阿里森。 1938年,意大利的教练波佐带队到法国卫冕,他并用了旧式的拖后中锋,在防守上加多一名狙击手,这种意大利式的WM战术,让“WM”中的中卫更具有侵略性,波佐成了这“WM”的真正受益人,他在1934年学习英国的2-3-5打法,让意大利取得冠军,1938年,又立即吸取了“WM”打法的精髓,再次问鼎冠军。
发展
以后的20年里,“WM”成了主流战术,其间许多的变化都是在这个方面进行局部改革。瑞士和奥地利队的教练拉帕恩进一步发展了这个战术,他要求两名内锋向中路收缩,两名中卫的分工更明确,一名盯住对方的中锋,另一名则在对方中锋向两侧分球时堵住对方的内锋突击。中场方面则撤回一名队员,与拖后中锋组成球队进攻的核心,四名前锋则专职负责进攻。后来的奥地利队甚至把“WM”看成了制胜法宝,他们运用这一战术一直持续到1954年。
三三四
40年代,因为英国拒绝参加世界杯的原因,他们实际上已经和欧洲大陆的战术理念出现了距离。意大利是当时欧洲先进战术的代表球队,他们的国家队教练波佐在30年代两次夺取了世界杯后,培养了很多的战术理论家和实践者。有人甚至说波佐在1934年世界杯使用了“2-3-5”可以称为“战术”,到了1938年用“WM”取得冠军则可以称为“战术体系”,足球在这个国家得到发展。当时的意大利联赛因为米兰双雄,尤文图斯和罗马大量引进南美和瑞典前锋,对意大利许多小型俱乐部造成巨大冲击。小俱乐部发现即使是已经很讲究防守布局的“WM”仍然不足以抵挡南美前锋,对方很轻松的就可以在中场飞奔到禁区把本队的最后一个中卫给晃过,然后所面对的就是直接打空门的局势。当时的帕多瓦队为了对付这样的情形,将前锋再抽走一个增加到中场上,以减轻后防线的压力。这一变招非常管用,许多俱乐部的中路突破出现了问题,即使是美洲的前锋,他们当轻松晃过了中场的队员拦截后也已经很难再继续突破后防线的防守,于是,“3-3 -4”在当时的意大利蔚然成风。当时帕多瓦队的教练罗科是第一位想到用严密的防守来防范明星外援的教练,他把奥地利人拉帕恩称为“瑞士链条”的防守战术发扬光大,帕多瓦队把得分的希望更多倚靠他们迅雷不及掩耳的反击上。乌迪内斯学习这种阵式后也获益良多。由于3-3-4在实战中的成功,连大俱乐部也开始采纳,国际米兰教练费尼以防守为本的踢法让球队五十年代两度称雄意甲。1953年,费尼凭借这一战术的成功运用夺取了意大利甲级联赛的冠军,他的阵容很简单,罗伦兹和内尔斯打主前锋,马萨和斯科罗德打内锋。中场安排的非常雄厚,几乎是牢不可破,由阿曼德、内里和内斯蒂把守。后防线则有布拉松、乔瓦尼和加亚科马济。教练费尼把内里看做是全队的核心,他起着进攻领导全局,防守担当领袖的任务。 “WW”
虽然国际米兰队在意大利取得了成功,但当时的“WM”仍然是很重要的比赛胜利手段,匈牙利人因为在当时培养出普斯卡士和柯奇士这样的伟大前锋,他们没有意大利人的那么多问题,其结果是在国际米兰队打3-3-4 成功的时候,匈牙利人则给“WM”的战术进行了变形,这次变形因为在国际上取得的巨大成功,所以被公认为世界足坛第一次战术革命的开始。当时英国的打法对足球发展产生越来越多负影响,这就好象当初“3-2-5”打法发展到颠峰必然出现消极一样,许多的新兴教练觉得没有创新,就只能原地踏步。实干的东欧教练决心为足球注入更多激情,有人把匈牙利的这次足球革命看作是真正的现代足球的开始。他们首先在位置上编好固定号码,中卫的号码是3号,左、右中卫的号码是4号和5 号,一名负责进攻的中后卫与拖后中锋有机地联系,他们将对方的内锋吸引过来,然后自己向两名居中的前锋发动猛攻,他们的逻辑很简单,许多人觉得这次的战术变形没什么意义。可是匈牙利与现代足球的鼻祖英格兰两场交锋震惊了足坛,1953 年他们在温布利6:3大胜主队,次年英格兰回访布达佩斯,岂料输得更惨(1:7)。当时的匈牙利教练塞博斯在和英格兰队的比赛里使用的是和英格兰队一样的3-2-5打法。不同的是,对手仍然使用“WM”,而匈牙利则变成了类似“WW” 的布局,不过由于这套战术仍然以“WM”为根本,因此人们后来仍然相信这是“WM”战术。“WW”战术的特点是匈牙利人安排了普斯卡士和柯奇士两个主前锋后已经觉得足够,然后将原先的中锋退到了和布戴以及奇博尔平行的内锋位置,这个后撤使原来的主前锋希德库蒂成了一个影子前锋,时常可以担当防守的任务,但有时候又可以以冷不防的猝然一击给对手以致命打击。至于中后场,匈牙利安排了布斯科、扎克拉斯、布赞斯基、罗兰特以及兰托斯,后防线的形状仍然是“W”,但匈牙利队两个前卫布斯科和扎克拉斯则更有活力。匈牙利教练塞博斯的这个战术能够成为第一次战术革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打败了一直以老大自居的英格兰队,而且他们给对手的重创也让英格兰队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关心起国际比赛。不过,匈牙利在’ 54世界杯决赛轻敌负于西德,后来苏联出兵镇压布达佩斯暴动,大批匈牙利球星流亡海外,这次足球革命的最后让人遗憾和痛苦。 “4-2-4”
这个时候的足坛已经出现了结合自身特点而运用自己的战术的时代了,许多国家发现,一种战术也许在这个国家有用,但在另外一个国家则是垃圾。对于巴西队而言,他们就很瞧不起意大利的防守战术,当他们推出了4- 2-4战术的时候,同样给足坛带来了震动。欧洲的战术对南美人不适用。早在1927年, 巴西人就开始创造适合自己的战术打法。当时的教练卡尔多佐发明了自己的V形打法和对角线式进攻。“V”形进攻是“WM”的另外一个变体,后场保持 “W”,前场则呈“V”形状,中锋完全后撤,和两侧的边锋组合成V形状,这就是将W中间的顶点下拉组成一个“V”字,中锋后撤将对方最优秀的防守队员引出, 由两个内锋突然插上。改阵式使全队在进攻时拥有7名队员,他们互相配合、穿插、寻找和制造空挡。30-40年代,巴西继续使用这个又同时被人称为“塔形”的战术,并将其演变为“4-2-4”这个世界足球历史上战术第二次大革命。这是将意大利的锁链式防守和奥地利的地毯式进攻进行了融合。盯人防守和区域防守结合。根据对手情况,力图获得场上的防守优势或进攻优势。防守的时候,巴西以两个中卫的优势抵挡对手的进攻,进攻则利用内锋的优势突出隐蔽性和突然性。此外,巴西人还在进攻上发明了对角线进攻,将“WM”的M进行了变体,成了梯式排列,让左边锋和左内锋后撤,形成梯形站位。这样,右路打左路,左路进攻,让右路迂回,然后再给右路,左路包抄。其间用中路的中锋做过渡,这种声东击西的打法,中锋在队中的作用是起虚晃作用,但对方中卫即使识破了这一计策直接去扑边路,中锋则可以自己突破。1950年,巴西就是利用这个方法在本土举行的世界杯大放异彩。到了1958年,在教练费奥拉的带领下,创造了奇迹。当时由贝利、瓦瓦、扎加洛和加林查组合的四前锋配合娴熟,中场的济托和迪迪有战术家的风范,领导大局颇有造诣,后防线的大小桑托斯、贝利尼、奥兰多也扮演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第一个使用四后卫的国家,巴西队在当时的世界杯让对手的前锋首次感到射门犯难,夺取世界杯冠军不可避免。第二次足球战术革命和匈牙利掀起的第一次战术革命只有四年时间,而这四年内,巴西队却让世界各国首次发现了四后卫的优势,从此,四后卫打法成了即使是也得到行家默许为本世纪的标准防守模式。
“4-3-3”
到了60年代,足球阵型说可谓各有自己的特点,但真正能够把理论结合成实际的仍然是巴西人。巴西队当时的教练莫雷拉觉得四前锋的打法很难给防守日趋严谨的足坛带来推进,与其这样,到不如增强中场的实力,来防范对手的反击。莫雷拉的战术结合了意大利俱乐部的一套风格,相信中场的雄厚可以既避免防线的危机,也可以在对手疲劳的时候让自己的前锋制造机会,这实际上是4-2-4的一个演变,其方法无非就是把过去的一个前锋后撤回中场,新的阵型发挥了效应,4-3-3打法在世界足坛开始有了影响。巴西队的贝利当时因为受伤没有参加世界杯后面的比赛, 夺取冠军的1 962年的巴西队是通过大小桑托斯、毛罗和佐济莫的后防线、济托、迪迪和扎加洛的中场以及加林查、瓦瓦和阿马多而形成的。实际上,这也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招数。教练莫雷拉因为没有贝利这张胜利王牌,自然打起了稍微保守的足球,但利用前场加林查的反击速度,居然取得了同样的效果:冠军!于是,4-3-3阵型当时在欧洲反而得到更好的评价,因为素来稳重的欧洲人相信只有攻守平衡才能夺取胜利! “4-4-2”
到了六十年代中期,国际米兰迎来了多才多艺的教练赫雷拉,他生于摩洛哥,在阿根廷接受教育,在法国和西班牙的足球圈得到薰陶,他将足球天才和人盯人的战术整体结合在一起,结果他们一举夺得欧洲冠军杯和世界俱乐部杯冠军,这就是意大利人名闻于世的混凝土防守战术。
在1964年的欧洲冠军杯比赛中,赫雷拉的理论得到了肯定,他率领俱乐部以一种4-3-3的变体在欧洲和世界得到尊重。当时还没有人将这个方法作定义,但在70年代的西德队通过使用了贝肯鲍尔后,人们才发现,实际上早在1964年,意大利人就已经率先使用了“自由人”。赫雷拉把四个后卫中的一个进行了加工处理,他让这个后卫脱离与其他三个后卫的平行站位, 单独站在本方的最后面,负责总的指挥和策划。当时的国际米兰队在前场保持着巴西战术的风格,使用贾尔、马佐拉和米拉尼为前锋,塔格尼、苏亚雷斯和科索为前卫,而在后场,让布尼奇、古拉内里和法切蒂按照过去的方法防守,但却让队长皮济打起了清道夫。清道夫的运用当时仍然不算特别成功,因为缺乏这方面的经验,一旦清道夫在制造越位方面和总指挥出错,那球队就会弄巧成拙。可在理论上讲,这次的改革让行家肯定了一点,那就是在平行站位出现漏洞后,如果有个清道夫仍然没有突破,则预示着防守仍然未被打破。
这个时候,英格兰队发展出了更为残酷的防守说,当时的英格兰队教练拉姆齐在全国的压力声下,毅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使用两前锋打法的带头人。拉姆齐的这一发明对足球的发展有着里程碑的意义,它几乎成为所有职业球队在本世纪内采用的阵式。首先,它确保防守有足够的人数,其次,中场有更多的主动权,为两名前锋提供充足的支持,而且对两名前锋的个人能力要求更高。造成拉姆齐使用2个前锋的原因是因为他总结了匈牙利人当年蹂躏英格兰队的那一幕,让他相信,如果当时的英格兰队坚持防守,将队员后撤,其很多失球都是不会出现的。这一想法导致了4-4-2的出现,在19 66年的世界杯上,英格兰队凭借很好的防守体系,依托班克斯、大查尔顿和摩尔的核心防线,再辅以科亨和维尔森的搭配,构筑了一条豪华的后防线。前场也被拉姆齐作了精心搭配。赫特和赫斯特作为前锋,给他们以支持的是小查尔顿,波尔、皮特斯和斯蒂
❽ 4 4 2 战术是谁最先发明的
通过对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第13届欧洲足球锦标赛,以及近3个赛季欧洲五大联赛和中国内足球超级联赛的观容察和统计,结果表明:4-4-2阵形仍是目前国际足坛采用最多的比赛阵形,该阵型前卫线的变化组合较为丰富,战术打法多样,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❾ 世界杯来自于哪个国家
中国唐代就出现“足球”的竞技比赛,当时叫“蹴鞠”。现代足球起源于英国,随后风靡世界。由于足球运动的快速发展,国际比赛也随之出现。1896年雅典奥运会举行时,足球就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丹麦以9:0大胜希腊,成为奥运会第一个足球冠军。因为奥运会不允许职业运动员参加,到了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足球比赛已无法持续。 1928年奥运会结束后,FIFA召开代表会议,一致通过决议,举办四年一次的世界足球锦标赛。这对于世界足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最初这个新的足球大赛称为“世界足球锦标赛”。1956年,FIFA在卢森堡召开的会议上,决定易名为“雷米特杯赛”。这是为表彰前国际足联主席法国人雷米特为足球运动所作出的成就。雷米特担任国际足联主席33年(1921-1954年),是世界足球锦标赛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后来,有人建议将两个名字联起来,称为“世界足球锦标赛——雷米特杯”。于是,在赫尔辛基会议上决定更名为“世界足球锦标赛——雷米特杯”,简称“世界杯”。
第1届 1930年乌拉圭世界杯 本届杯赛没有预选赛,只有13支国家队报名参赛,两个南美国家乌拉圭和阿根廷携手进入决赛。乌拉圭国家足球队成为第一个世界杯冠军。 第一届世界杯足球赛为世界足球运动开创了一个新纪元。
第一届世界杯 1930·乌拉圭 英文
第二届世界杯 1934·意大利 英文
第三届世界杯 1938·法国 英文
第四届世界杯 1950·巴西 英文
第五届世界杯 1954·瑞士 英文
第六届世界杯 1958·瑞典 英文
第七届世界杯 1962·智利 英文
第八届世界杯 1966·英格兰 英文
第九届世界杯 1970·墨西哥 英文
第十届世界杯 1974·德国 英文
第十一届世界杯 1978·阿根廷 英文
第十二届世界杯 1982·西班牙 英文
第十三届世界杯 1986·墨西哥 英文
第十四届世界杯 1990·意大利 英文
第十五届世界杯 1994·美国 英文
第十六届世界杯 1998·法国 英文
第十七届世界杯 2002·韩国/日本 英文 中文
第十八届世界杯 2006·德国
第十九届世界杯 2010·南非
巴西一次不落地参加了历届世界杯的比赛,并五次夺冠!!!
世界杯决赛阶段进球最多的比赛:
第5届世界杯奥地利队7:5击败瑞士队,双方共打进12个球。
世界杯预赛阶段一个队一场比赛进球最多的纪录:
1997年6月2日,在98年世界杯足球赛亚洲区预赛伊朗队对马尔代夫队的比赛中,伊朗队以17:0获胜。
世界杯预赛阶段一场比赛进球最多的球员:
7球,由伊朗队的卡里姆·巴盖里于1997年6月2日,在98年世界杯足球赛亚洲区预赛伊朗队对马尔代夫队的比赛中攻入。
第一个代表两个国家出战世界杯决赛阶段的比赛,并都进球的球员:
克罗地亚的普罗辛内茨基,他在1990年代表前南斯拉夫队与阿联酋的比赛中打进一球,1998年代表克罗地亚队在与牙买加和荷兰队的比赛中分别打进一球。
世界杯进球最多的决赛:
1958年,巴西5:2胜瑞典,共打进7个球。
世界杯进球最少的决赛:
1994年,巴西0:0平意大利,这也是世界杯历史上第一次以点球大战决定冠军的决赛。
世界杯决赛圈第一个入球:
由法国前锋吕西安·洛朗射入。
世界杯决赛阶段攻入第一个“金球”的队员:
法国的洛朗·布兰科,于1998年6月28日,在1/8决赛法国队对巴拉圭队的比赛中攻入。
世界杯决赛阶段一届比赛个人进球最多的纪录:
13个。1958年,在瑞典举行的第6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的比赛中,法国的球员方丹一人攻入13个球。
世界杯决赛阶段一场比赛个人进球最多的纪录:
5个,由俄罗斯队的萨连科创造。他在第15届世界杯决赛阶段小组赛俄罗斯6:1胜喀麦隆队的比赛中一人独中5元。
世界杯历史上最年长的进球者:
喀麦隆的罗杰·米拉。1994年6月28日在喀麦隆与俄罗斯的小组赛中,他于第46分钟替补出场,上场不到一分钟即打进一球,当天他42岁零44天。
世界杯决赛阶段进球最快的纪录:
开场10秒。由土耳其前锋哈坎·苏克在2002年第17届世界杯土耳其对韩国的比赛中创造。原纪录为开场15秒。由捷克斯洛伐克队队员瓦·马塞克创造。他在第7届世界杯决赛阶段对墨西哥队一战中,开场仅15秒便攻破对方球门。
世界杯决赛阶段最长时间不失球的纪录:
517分钟,由意大利的曾加创造。他在在意大利举行的第14届世界杯决赛阶段比赛中力保意大利球门517分钟未被对手攻破。
世界杯决赛阶段速度最快的“帽子戏法”:
阿根廷的巴蒂斯图塔。他在1998年法国世界杯阿根廷队与牙买加队的比赛中,在11分钟内连进3球。
世界杯决赛阶段唯一一个连续两届世界杯上演帽子戏法的球员:
阿根廷的巴蒂斯图塔。他在1994年阿根廷4:0胜希腊和1998年阿根廷5:0胜牙买加的比赛中两次上演帽子戏法,有趣的是两次帽子戏法中各有一粒点球。
唯一一位在世界杯决赛中上演“帽子戏法”的球员:
英格兰的赫斯特于1966年英格兰世界杯决赛对联邦德国队的比赛中攻入3球。
世界杯历史上单届比赛进球最多国家:
匈牙利。在1954年世界杯的比赛中,匈牙利队采用四前锋的阵型,掀起国际足坛的第一次技术革命。由柯奇士、希代古提、齐博尔和普斯卡斯组成的前锋线锐利无比,一共打进27个进球。
世界杯历史上比分最悬殊的比赛:
1982年世界杯匈牙利10:1胜萨尔瓦多,1954年匈牙利9:0胜韩国,1974年南斯拉夫9:0胜扎伊尔三场比赛均净胜9球。
世界杯历史上最年长的出场球员:
喀麦隆的罗杰·米拉。他于1994年6月28日在喀麦隆与俄罗斯的小组赛中出场,那一天他已经42岁零44天。
唯一一个连续两届世界杯被红牌罚下的球员:
喀麦隆的宋。他在1994年世界杯小组赛喀麦隆对巴西的比赛中于第63分钟被罚下场,1998年又在小组赛同智利的比赛中于第51分钟被罚下。
最混乱的比赛:
2002年世界杯小组赛德国2:0战胜喀麦隆的比赛中,主裁判一共出示16张黄牌,两队各8张,双方各有一人被罚下,不过已经当了队长的宋只得到一张黄牌,未能创造连续3届世界杯被罚下场的纪录。
最短时间被黄牌警告:
俄罗斯的格鲁克维奇。他在1994年世界杯俄罗斯对瑞典的小组赛开场哨吹响后1分钟就被黄牌警告。
最短时间被罚下场:
乌拉圭的巴蒂斯塔。他在1986年世界杯乌拉圭对苏格兰的比赛中只踢了1分钟就被罚下。
参加世界杯次数最多的球员:
墨西哥的卡巴哈尔参加了1950、1954、1958、1962、1966一共五届世界杯,而德国的马特乌斯参加了1982、1986、1990、1994和1998一共五届世界杯,取得一次冠军,两次亚军,见证了德国足球20年的辉煌。
世界杯上场次数最多的球员:
德国的马特乌斯在他参加的五届世界杯中一共出场25次。
决赛阶段出场最多守门员:
卡巴哈尔(墨西哥),5次世界杯共11场。
失球最多守门员:
卡巴哈尔(墨西哥),共失25球。
参加世界杯最年长的守门员:
希尔顿(英格兰),40岁9个月19天,90年意大利世界杯。
唯一一个带领五支不同球队参加世界杯的教练:
南斯拉夫教练米卢蒂诺维奇,1986年墨西哥、1990年哥斯达黎加、1994年美国、1998年尼日利亚、2002年中国。其中除了中国队,其余球队全部小组出线。
❿ 现代足球还有4前锋吗
4前锋战术,现在虽然不是常规战术,但是还是会被一些队采用。比如国家队范畴内的德国,一旦在关键比赛落后,肯定会派出4前锋战术。世界杯逆转荷兰夺冠,是这个战术最完美的体现。98年3:0输给克罗地亚,是这个战术典型的失败战例。去年世界杯,德国在落后加纳的时候,也是采取了四前锋战术追分的。
前两年,在英超赛场上,很多球队落后了就会上4前锋拼3分。由于现在英超分拉的比较紧,1分未必不可以接受,所以这种不理智的行为就很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