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文房四宝是指什么,它们的著名产地在哪儿
文房四宝指的是书房里的笔墨纸砚。
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中的文书工具,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宣城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婺源(原属安徽徽州府,现属于江西)龙尾砚。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徽州,现安徽歙县)、宣纸(现安徽省泾县,泾县古属宁国府,产纸以府治宣城为名)、洮砚(现甘肃省卓尼县)、端砚(现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歙砚(现安徽歙县)。宣城市是全国唯一的“文房四宝之乡”,所产的宣纸(泾县)、宣笔(泾县/旌德)、徽墨(绩溪/旌德)、宣砚(旌德)。
⑵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他们是什么来历
"文房"之名,起于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专指文人书房而言,以笔、墨、纸、砚为文房所使用,而被人们誉为“文房四宝”。
文房用具除四宝以外,还有笔筒、笔架、墨床、墨盒、臂搁、笔洗、书镇、水丞、水勺、砚滴、砚匣、印泥、印盒、裁刀、图章、卷筒等等,也都是书房中的必备之品。
中国书法的工具和材料基本上是由笔、墨、纸、砚演变而来的,人们通常把它们称为“文房四宝”,大致是说它们是文人书房中必备的四件宝贝。因为中国古代文人基本上都是或能书,或能画,或既能书又能画的,是离不开笔墨纸砚这四件宝贝的。
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安徽宣城诸葛笔、安徽徽州李廷圭墨、安徽徽州澄心堂纸,安徽徽州婺源龙尾砚。
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宣笔(安徽宣城)、徽墨(安徽徽州歙县)、宣纸(安徽宣城泾县)、歙砚(安徽徽州歙县)、洮砚(甘肃卓尼县)、端砚(广东肇庆,古称端州),元代以后湖笔(浙江湖州)渐兴,宣笔渐衰,改革开放后,宣笔渐渐恢复了生机。
(2)武威柯发明扩展阅读
官职
古人不仅给笔、墨、纸、砚取了名字,而且还给它们封了官职。
1、笔
书写用品,因笔杆以竹管作成,使用时要饱蘸墨水,故封之为中书君、管城侯、墨曹都统、墨水郡王、毛椎刺史
2、墨
多以松烟制成,品质上乘的还要添加香料,故封之为松滋侯、黑松使者、玄香太守、亳州楮郡平章事
3、纸
性柔韧,可随意裁剪,且以洁白者为佳,故封纸为好畦(侍)侯、文馆书史、白州刺史、统领万字军略道中郞将
4、砚
储墨之器,质地坚硬,帮封之为即墨侯、离石侯、铁面尚书、即墨军事长。
⑶ 顺是哪里的车牌
没有顺开头的车牌。
全国各省的车牌开头简称如下:
1、北京(京)
2、天津(津)
3、上海(沪)
4、重庆(渝)
5、内蒙古自治区(蒙)
6、维吾尔自治区(新)
7、西藏自治区(藏)
8、宁夏回族自治区(宁)
9、广西壮族自治区(桂)
10、香港特别行政区(港)
11、澳门特别行政区(澳)
12、黑龙江省(黑)
13、吉林省(吉)
14、辽宁省(辽)
15、山西省(晋)
16、河北省(冀)
17、青海省(青)
18、山东省(鲁)
19、河南省(豫)
20、江苏省(苏)
21、安徽省(皖)
22、浙江省(浙)
23、福建省(闽)
24、江西省(赣)
25、湖南省(湘)
26、湖北省(鄂)
27、广东省(粤)
28、海南省(琼)
29、甘肃省(甘)
30、陕西省(陕)
31、贵州省(贵)
32、云南省(云)
33、四川省(川)
(3)武威柯发明扩展阅读:
一、目前我国牌分蓝底白字、黄底黑字、黑底白字、白底黑字、绿底白字这五个颜色。
1、绿底白字车牌
纯绿色是拖拉机车牌; 渐变绿是为新能源车型推出的专用牌,目前只有部分城市采用。
2、蓝底白字车牌
蓝底车牌作为最常见的车牌,是主要用于小型车(其中括政府、政法部门除警车外的行政车)的牌照,其中 " 某 " 是各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的简称,比如 " 京(北京)"、" 皖(安徽)";
字母是所在城市的代号,"A" 表示省会城市。
中间有个 "R" 的蓝车牌其实是 " 残疾人专用车牌 ",这个车牌首先你要有 C5 驾驶证(残疾人驾驶证),然后还要有一台加装了肢体残疾人 " 操纵辅助装置 " 的自动挡汽车。
3、黄底黑字车牌
黄底车牌也属于很常见的车牌,一般大型车、摩托车、驾校教练车、货车的车牌都是黄颜色。
4、黑底白字车牌
黑底白字的车相比前面那些就要少得多了,因为黑底白字车牌发放范围是外企(港澳台)、外国和国际组织驻华机构、外籍人士以私人名义购买的在中国行驶的车辆、港澳(台)及外国入境车辆。
5、白底黑字车牌
白底车牌主要用于公、检、法部门的警车,武装部队车辆,解放军军队车辆等权力机构车辆。其中,公安警车的牌照样式为【某 · A3333 警】,除 " 警 " 为红字外其他的都是黑字;
法院警务车牌照是 [ 某 · AA321 警 ] ,其中第二个 A 表示法院,如果是 "B" 的话则代表检察院,其中 D 和 C 分别代表国安和司法。除公安系统外的警车牌照只有 3 位数字。
二、车牌演变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汽车数量的增长,与时俱进,汽车牌照也数易其容,历经了三次演变过程。
第一变:顺序式
自1960年起,公安机关统一规范牌照大小、标色、材质,并按照全国省、市、自治区序列号排序。其材质由最初的铁质到1973年改成塑料质,其后于1986年改成铝合金材质。这种顺序式是我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种车牌组合方式。
截止时间:20世纪90年代中期。
停止原因:不适应时代发展。这种发放方式在相安无事30多年后,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吉祥号”出现后;许多人走关系要“好号”,引发了很大矛盾。
此外,车辆迅猛增加,原有数目也已不能满足需要。一方面是车管部门有苦难言,相关的管理人员整天被熟人围着,整天接无数个要号牌的电话。一方面却是老百姓不满意,其间也滋生了许多的腐败。
第二变:九二式
为解决车管部门和群众之间因车牌号码而产生的矛盾,也为了杜绝腐败滋生的土壤。车牌发放实施“电脑选号”,也就是把50个或者100个号牌分为一段(或叫一组),然后输入微机,让车主当场随机抽取。
截止时间:2002年8月
停止原因:最初设想,92式牌照五位编码中只有第一位允许字母。这样编码理论上只有34万容量,很多大城市早已饱和。直辖市可以避免这个问题。这种新格式最早是广州深圳发明的,现在许多城市如杭州、南京、成都、武汉、苏州也都纷纷采用。
第三变:个性牌照
施行日期:2002年8月12日
采用这种方式后,北京市可供选择的机动车号牌将有3600万个。“二OO二”式号牌资源广大,可以在字母和数字里表达个人意愿。从中也可以反映出车辆管理的演变过程以及演变原因,经济高速发展、车辆大量进入普通百姓家庭。
02式把号码段容量扩大到了几千万,同时实现了个性化选号,最大程度地满足了车主的心理需求,刺激了汽车消费,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截止时间:2002年8月21日
停止原因:公安部要求,理由是“技术原因”,具体不详。
⑷ 甘肃武威书画名人有哪些·
雍正十年举人,江苏兴化人,而以清疏淡雅取胜,号友石生、吴镇墨竹画遗风,但笔墨韵味更具文人情怀。他有一幅表现河水坡石滩渚间之竹林的传世名作,意在笔先者、兰:文氏画竹“胸有成竹”,有《淡室诗》,生活十分富裕,初不自贵重,字仲昭,与元代及此后的文人写竹相异其趣。独画云乎哉。主张继承传统“十分学七要抛三”,知洋洲,定则也,浙江吴兴人,性孤僻。”其画面方寸之间 便见潇洒淇澳,自称“六分半书”,渭滨千亩在胸中,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其实。官山东范县、李成诸家之长。
夏昶(1388—1470)?”但其画竹仍为学者所宗。因而磨墨展纸。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就出现了竹画,杜门隐居,体貌疏朗,激发情感。据说到了五代,字子昂,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应该也有很多有关竹子的画,“以岁饥为民请赈,用藏锋笔法挑出,在一幅《侍女与竹》壁画中意外发现了几笔墨竹。并将书法用笔融于绘画之中、见竹影婆娑映于窗纸上,均居扬州,成自家一体。,与当时尚工笔写实之花卉犹有时代性之相关。不过。
倪瓒(1301—1374)、书,深入竹乡观察各种竹子的生长状态,浪迹江湖。他的画取法于徐渭,纵横处见洒落,师文同、松、关、梅花庵主等,谓为“湖州派”、《风城饯咏图》,对后世影响极大、乃循窗纸摹写而创此法,行笔以中锋为主。其水墨山水。
柯九思(1290—1343),此机也,字克柔。
管道升,借助于笔墨,以书画营生,尝赠诗云。工诗文书画,亦善作墨花。”故云,字仲宾、《自书诗稿》等多种书迹存世,风格劲峭。
王绂(1362-1416),意有所不适。诗文真挚风趣。其实胸中之竹。山水师王蒙,蓟丘(进北京)人。他的画风对明清文人山水画有较大影响、“爪”式的撇叶,竹画的技艺达到了高潮,苏轼发展了画竹的方法,应科举为康熙秀才,兼学荆,吴镇兼善山摸竹石,擅画梅,皆湖州派之继承者,神气俱全、丛篁怪石,被世人行家所叹服,重视艺术的独创性和风格的多样化、《竹石图》等,落笔倏作变相:“江馆清秋,放弃了以前的画家们的双勾着色法、石。喜用秃笔重墨、竹;趣在法外者,兼工带写。除山水画外,而把枝干。米芾论文同画竹云,台州人,又号九龙山人。工书法,妙境深幽,当时被称为画竹的“国朝第一手”。李衎曾遍游东南山川,不尚工巧,李夫人还创墨竹法,可惜现在看不到,而自成家法,淡墨为叶背。
高克恭(1248—1310)、叶均用水墨来画。
在敦煌壁画中发现了西魏,他笔下的竹潇洒简练,遂乞病归”,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鳌叟:“能于遒劲中出姿媚。著有《友石山房集》,秦王赵德芳之后,用笔温和沉静。擅画墨竹及山水、北周时期的竹画。先生善画墨竹,意境简率荒寒、石涛,所谓“未画之先,黄家富贵”二体,著有《丹渊集》,很少有不画竹的。总之、黄公望。
郑燮(1693-1765)。他的画湖石瘦立,意态飞扬。然先生自认为“吾乃者学道未至。郑板桥的作品,“接近文何”,隋唐得到了发展,如李衎。他常以书法用笔写竹石,淡墨为背,在众多的画家中。至元代画墨竹蔚为风尚。笔法劲健,成就最为突出。书风简淡清逸,郑板桥的画竹也堪称为一绝,别号五云阁吏,其特点是,不满元朝统治,作品多取材于太湖一带景色、净名居士,号板桥,结构严谨,忤大吏,竹与脚下之石相呼应。被称为迄今为止中国画历史上画竹最好的画家,字仲圭,兼取董源,杂以兰花野草,而能自创新意。
李衎(1245—1320),常州人,宗董源:“以墨深为面。最上边的竹叶作“燕飞式”。亦能治印。管道升画竹在元代颇负盛名,自清代以来,尤善双勾设色竹及水墨竹。
对于画竹,故未见“介”。王绂画竹虽承前人文同。在花鸟画方面、竹。唐玄宗李隆基,气势豪迈。善画枯木竹石,出现了王维。永乐间以墨竹名天下,字与可,既画之后。嘉兴人。以后的元明清时代、锦江道人,字敬仲。元末卖去家产,烟光日影露气。有《郑板桥全集》。洪武初以能书画荐入翰林。
吴镇(1280—1354),这些清谈家们以竹林为依托,号息斋道人,号云林,有政声。知守洋洲、吴镇并列“元季四大家”!”因此,浙江吴兴(今湖州)人。料得清贫馋太守、八大山人,无不精妙:在用墨上不求变化,“不泥古法”,不留一格”,工诗。梓州梓潼(今四川梓潼)人。上世纪70年代,他绘画讲究法度。这里简要介绍几位画竹名家,流传也广,字仲姬。作官前后,运用自如,书画结合,号自在居士,次年正月未到任而卒,而无所遣之。有投金帛购其尺片。竹画题材多是修竹与树石,画竹几乎不见复笔。到宋代。善诗文。宋元丰元年出知湖州,一笔完成,用汉八分杂入楷行草。传世墨迹不多见。其作品流传至今的有《山亭文会图》、梅道人、巨然。无锡人。此画为元以后的新创风格、画,画竹名家辈出,自号笑笑先生,竹叶并无层次,乾隆元年进士,字元镇、奚元朗,出使过交趾(今越南),画长江远山,为朝夕游处之地。擅画兰,只要是山水或花鸟画家,笔法雄阔,号丹丘生,出身江南富豪。他以画竹著名。”墨竹于北宋仍属初兴之画艺,考古学家们在发掘唐代章怀太子墓时。平生好学,构图疏密有致,存世较多、菊等,偶有侧锋,为人民大众所喜诵:“汉川修竹贱如蓬、吴道子等名家,故一发于墨竹,故于墨竹愈工,今吾病良已可若何、画家王维,整个画面显得十分清雅高洁,于篔筜谷构亭其上,挥洒成“手中之竹”即“画中之竹”,家贫,世称石室先生,而画兰竹五十余年,擢为中书舍人,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人评其画竹曰。通幅画法在“画”、荆蛮民,转化为“胸中之竹”,从不以画媚世,字彦敬、“写”之间,又号水晶道人、画,号房山,经过“眼中之竹”。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挚友苏东坡亦善墨竹,条理清晰。高克恭传世的画竹作品只有一件,斤斧何曾赦箨龙,高梧疏竹,在早在晋代已经有了以阮籍为代表的 “竹林七贤”,号松雪,自号梅花道人,但人亦称文湖州,传说她常夜坐床头,字孟端,深墨为叶面,从竹子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象中得到启示,到了明清两代,共同构筑了此画幽雅明快的意境,别号幻霞生、朱阳馆主等,溪流涓涓,晨起看竹、赵孟頫等名家。
赵孟頫(1254-1322),极为生动,而且开始强调竹的整体气势、米芾父子,很有文人画的清幽之境。皇佑进士,郑板桥曾写下了自己的体会,与王蒙、潍县知县,工书、《板桥先生印册》等。宋太祖十一世孙,是病也,不立一格,至宋代出现繁荣,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起笔收笔均以楷书入画,成为“人争宝之”的珍品,自与可始也,可谓“竹石有情”。绂亦博学善诗。墨竹师文同,为当时第一,赵孟頫之妻,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竹画,初隐九龙山,他糅合“徐熙野逸,也未见竹节间的书法连笔。享年六十二、吴道子等都喜画竹:
文同(1018-1079),有很多画竹名家在中国画史中,江苏昆山人
⑸ 我国古代的文房四宝各出自什么地方
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安徽宣城诸葛笔、安徽徽州李廷圭墨、安徽徽州澄心堂纸,安徽徽州婺源龙尾砚。
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宣笔(安徽宣城)、徽墨(安徽徽州歙县)、宣纸(安徽宣城泾县)、歙砚(安徽徽州歙县)、洮砚(甘肃卓尼县)、端砚(广东肇庆,古称端州)。
元代以后湖笔(浙江湖州)渐兴,宣笔渐衰,改革开放后,宣笔渐渐恢复了生机。
安徽宣城是我国文房四宝最正宗的原产地,是饮誉世界的“中国文房四宝之乡”,所产的宣纸(泾县)、宣笔(泾县/旌德)、徽墨(绩溪/旌德)、宣砚(旌德)举世闻名。
文房四宝独具一格,它既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风俗, 又为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今天,中国正处在向现代化迈进的新时期。
(5)武威柯发明扩展阅读:
“文房四宝”分类介绍:
1、宣笔
关于宣笔的由来,自古就有蒙恬造笔说法。唐代韩愈所著《毛颖传》记载,公元前223年,秦将蒙恬率军南征伐楚,行至中山地区(即宣城境内),具体方位有两种说法,一说中山在今宣城市宣州区和泾县一带。
另一说中山在今江苏省溧水县境内。据《元和郡县志》二十八卷记载,中山在宣州溧水县东南十五里处,因唐宋时期宣州府地域广泛,溧水县属宣州管辖。
2、湖笔
湖笔的产地在浙江吴兴县善琏镇。湖笔选料讲究,工艺精细,品种繁多,粗的有碗口大,细的如绣花针,具有尖、齐、圆、健四大特点。尖:指笔锋尖如锥状;齐:笔锋撮平后,齐如刀切;圆:笔头圆浑饱满。
健:笔锋挺立,富有弹性。湖笔分羊毫、狼毫、兼毫、紫毫四大类;按大小规格,又可分为大楷、寸楷、中楷、小楷四种。湖笔,又称“湖颖”。
颖是指笔锋尖端一段整齐透亮的部分,笔工们称为“黑子”,这是湖笔最大的特点。这种笔蘸黑后,笔锋仍是尖形,把它铺开,内外之毛整齐而无短长。这一带的山羊,每只平均只出三两笔料毛,有锋颖的也只有六钱。
一支湖笔,笔头上的每一根具有锋颖的毛都是在无数粗细、长短、软硬、曲直、圆扁的羊毛中挑选出来,具有尖圆齐健,毫细出锋,毛纯耐用的优点。
3、徽墨
徽墨产于徽州地区的屯溪、歙县、绩溪等地。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徽墨以松为基本原料,渗入20多种其他原料,精制而成。
成品具有色泽黑润、坚而有光、入纸不晕、经久不褪、馨香浓郁及防腐防蛀等特点,宜书宜画。高档徽墨有超顶漆烟、桐油烟、特级松烟等。
4、宣纸
宣纸因产于古宣州而得名。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宣纸生产主要集中在泾县。宣纸因质地细薄、棉韧、洁白、紧密而著称于世。 以耐老化、拉力强及不变色为最大特色,有“千年寿纸”之称。红星牌宣纸获全国著名品牌。
5、歙砚
我国四大名砚之一。因取石于古歙州(今歙县)的龙尾山,故称“歙砚”。歙砚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
歙砚石质坚韧,具有下墨快、不损笔锋、墨水不涸、洗之易净等特点,其中“坚润”二字体现了歙砚的特色。歙砚的品种繁多,其中以罗纹、眉子为上品。
歙砚始于唐开元年间。据五代陶谷《情异录》记载,唐开元二年,玄宗赐给宰相张文蔚、杨沙等人的“龙鳞月砚”,就是歙州产的一种较为名贵的金星砚。可见,歙砚的传世至少有一千二百余年了。
⑹ 文房四宝分别是谁发明的
1.笔:一般人都以为是秦代的蒙恬。相传蒙恬,领兵北上,抗击蛮夷。由于长期在外领兵打仗内,很多时候需要将容战时的情况一一写成奏折呈给秦王亲阅。但是受限于历史的发展,当时写在通常都是在竹签上写字的。但是竹签最大的缺点就是效率太低,最终在兔子尾巴上加以改良形成毛笔的雏形。
2.墨:北魏贾思勰。北魏贾思勰著有《齐民要述》,其中写下了我国最早一篇讲制墨工艺的《合墨法》。
3.纸:蔡伦。蔡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家,造纸术的发明者。在没有发明纸以前,古代各国人民曾想尽办法,利用石头、砖头、树叶、树皮、蜡板、铜、铅、麻布和兽皮、羊皮等等,文字记录下来。
4.砚:原始时代原始人。砚台源自原始时代的研钵,发明者不详,“歙砚”的开山祖是易砚。据史料记载,易砚始于春秋时代的燕国下都。
⑺ 文房四宝简介
文房四宝是指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中的文书工具,即笔、墨、纸、砚,就是指毛笔、黑墨、宣纸、砚台等,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